CN113562493B -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2493B
CN113562493B CN202110448166.XA CN202110448166A CN113562493B CN 113562493 B CN113562493 B CN 113562493B CN 202110448166 A CN202110448166 A CN 202110448166A CN 113562493 B CN113562493 B CN 113562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feeding
data
documen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81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2493A (zh
Inventor
潮田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62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2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2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2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18Modifying or stopping actuation of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separating from the bottom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7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tor rollers in the fee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absence of articles, e.g. exhaustion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08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incorrect front reg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3Depiling;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a pile
    • B65H2301/4232Depiling;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a pile of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rticles, i.e. wherein articles support fully or in part the mass of other articles in the piles
    • B65H2301/42322Depiling;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a pile of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rticles, i.e. wherein articles support fully or in part the mass of other articles in the piles from bottom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5Height, e.g. of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7Identification of state of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2Folds or mis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8J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7/00Means for control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51/00 - B65H2555/00
    • B65H2557/20Calculating means; Controlling methods
    • B65H2557/24Calculating methods; Mathematic models
    • B65H2557/242Calculating methods; Mathematic models involving a particular data profile or curve
    • B65H2557/2423Calculating methods; Mathematic models involving a particular data profile or curve involving an average valu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在介质进给装置中,由于在测量时间点偶发产生的误差因素,导致即便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输送异常也错误判定为产生了输送异常的可能性。原稿进给装置(30)具备:供原稿(G)进行载置的原稿载置部(31);进给原稿(G)的进给辊(32);以及测量到位于原稿载置部(31)中的最上方的原稿(G)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34)。控制部(40)基于通过对测距传感器(34)测量到的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使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停止。

Description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片材进给装置具备移动部和测距部,上述移动部能够追随堆积在原稿托盘的最上侧的原稿在厚度方向上的移动,上述测距部检测移动部的位置。测距部以预先确定的规定间隔监控到移动部的距离。在移动部抵接于最上侧的原稿的表面的状态下,拾取辊开始原稿的进给。并且,当原稿进给中测距部的检测结果超过判定基准值时,判断为产生了输送异常,并停止拾取辊对原稿的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294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以规定间隔来监控到移动部的距离,但是,由于是基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移动部的位置的测量结果来判定可否进行原稿的进给,因此,存在由于在该测量时间点偶发产生的误差因素,导致即便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输送异常却错误判定为产生了输送异常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存在即便是无需停止原稿的进给却停止了原稿的进给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部,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以及控制部,能够接收从所述测量部输出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所述控制部基于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而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的判断处理。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介质进给方法的特征在于,是介质进给装置中的介质进给方法,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部,逐张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以及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所述介质进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以及基于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判断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在原稿的下进给中错误地进给一部分被装订的原稿时可能产生的现象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原稿的下进给状态的概略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到原稿的距离的测定状态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进给速度的切换、原稿检测结果和测量距离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进给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通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测距传感器所获得的时间与检测距离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原稿的堆积量发生了变化时的距离测定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扫描仪的概略图。
图13是示出在原稿的上进给中错误地进给了一部分被装订的原稿时可能产生的现象的概略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原稿的上进给状态的概略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扫描仪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扫描仪,12…装置主体,13…下部单元,14…上部单元,16A…边缘引导件,16B…边缘引导件,19…进给口,20…读取部,20A…上部读取传感器,20B…下部读取传感器,22…排出口,24…排纸托盘,30…原稿进给装置,31…原稿载置部,31A…载置面,32…进给辊,32A…进给辊,32B…进给辊,33…分离辊,34…测距传感器,34A…左传感器,34B…右传感器,35…输送传感器,35A…发光部,35B…受光部,36…载置部传感器,37…操作面板,38…输送辊对,39…重送传感器,39A…发送部,39B…接收部,40…控制部,41…CPU,42…闪存ROM,44…总厚度传感器,45…人感传感器,47…进给电机,48…输送电机,49…外部计算机,50…扫描仪,60…原稿进给装置,62…原稿载置部,62A…载置面,63…原稿引导部,64…拾取辊,65…臂部件,66…升降机构部,67…齿条部,68…小齿轮,70…扫描仪,72A…臂部件,72B…臂部件,G1…原稿,GA…图表,GB…图表,GC…图表,GD…图表,h1…高度,K1…虚拟线,K2…虚拟线,K3…虚拟线,K4…虚拟线,K5…虚拟线,K6…虚拟线,K7…虚拟线,L1…距离,L2…距离,L3…距离,N1…虚拟线,S…阈值,S1…阈值,S2…阈值,V1…速度,V2…速度,V3…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概略地说明。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部,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以及控制部,能够接收从所述测量部输出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所述控制部基于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而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的判断处理。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基于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的判断处理,因此,与基于一个时间点的所述距离的数据使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的构成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左右。其结果是,难以导致错误判定,进而能够抑制尽管无需停止介质的进给,却使进给停止的可能性。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测量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部位于所述载置方向的上方。
根据本方式,与所述测量部不是位于所述载置方向的上方的构成相比,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与所述测量部的距离更近,因此,能够抑制所述测量部中的所述距离的测量精度的降低。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当从所述载置方向观察时,所述测量部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进给部的一侧和另一侧。
根据本方式,即便是在进给所述介质时,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介质的一侧的部位与所述介质的另一侧的部位为不同的变形状态,由于在一侧及另一侧的所述测量部中测量该变形状态的不同,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测量所述介质的进给状态。
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项中,当从所述载置方向观察时,所述测量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部的中央配置于所述介质的进给方向上的下游。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介质的变形状态比较显著的距所述进给部较近的位置处进行所述测量部的测量,因此,与在距所述进给部较远的位置处进行测量时相比,能够在更早的时间点停止所述介质的进给。
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项中,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所述第二数据是比所述第一数据更加长时间地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在所述第一数据超出了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的容许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二数据是与所述第一数据相比以更长时间进行了移动平均后而得的值,因此,与所述第一数据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所左右。此外,相反地,所述第一数据是与所述第二数据相比以更短时间进行移动平均后而得的值,因此,相对于所述第二数据,对于实际产生的进给异常的灵敏度更高。通过对这样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进给异常,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判定进给异常。
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一项中,设置有测量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进给前的所述介质的总厚度的总厚度测量部,所述进给部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介质的总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的所述阈值小于为第二厚度时的所述阈值,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薄。
在所述进给部进给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介质的构成的情况下,待进给的介质被堆积于其上的介质按压,因此,堆积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的页数越多即所述介质的总厚度越厚,越难以发现进给异常。
于是,在本方式中,使所述介质的总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的所述阈值小于比所述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时的所述阈值。也就是说,在难以发现进给异常的状态下,提高发现异常的灵敏度。由此,可以恰当地判定进给异常。
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一项中,设置有检测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之上追加介质的追加操作的操作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操作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有所述追加操作或者有所述追加操作的可能性时,与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结果无关地使所述介质的进给继续。
当所述进给部是进给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介质的构成时,可以说是易于进行用户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之上追加介质的追加操作、换言之易于进行介质的添加操作的构成。如果在这样进给的所述介质之上追加其它所述介质,则会成为所述距离的测量的误差因素。
这里,根据本方式,当基于所述操作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有所述追加操作或者有所述追加操作的可能性时,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的结果无关地使所述介质的进给继续。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所述追加操作导致的所述距离的变动被错误测量为所述介质的变形从而错误地停止所述介质的进给的情况。
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项中,在所述载置部设置有检测所述介质的有无的介质检测部,当从所述载置部上没有介质的状态开始通过所述介质检测部检测到介质时,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自动地开始所述进给部对介质的进给的自动进给模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自动进给模式的执行中,通过对所述进给部开始所述介质的进给之后的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
在所述自动进给模式中,介质的进给开始前的所述距离变动较大,因此,如果将这样的状态下的所述距离用于进给异常的判定,则无法正确地进行进给异常的判定。于是,在本方式中,所述控制部通过在所述自动进给模式的执行中,对所述进给部开始所述介质的进给之后的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判定进给异常。
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项中,在所述载置部设置有检测所述介质的有无的介质检测部,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介质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介质之后的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
根据本方式,能够防止将所述介质未载置于所述载置部时的所述测量部中的测量结果用于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的判定,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判定进给异常。
第十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读取介质的读取部、以及向所述读取部进给所述介质的第一至第九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
根据本方式,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任一项的作用效果。
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方法的特征在于,是介质进给装置中的介质进给方法,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部,逐张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以及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所述介质进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以及基于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判断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
根据本方式,基于对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的判断处理,因此,与基于一个时间点的所述距离的数据使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的构成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左右。其结果是,难以导致错误判定,进而能够抑制尽管无需停止介质的进给,却使进给停止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10。扫描仪10构成为能够读取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原稿G的正面及背面中的至少一面。
需要指出,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是与原稿G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原稿宽度方向。Y方向是原稿输送方向。需要指出,Y方向朝向与未图示的水平面及铅垂面交叉的方向倾斜。Z方向是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原稿G的表面正交的方向。此外,Z方向朝向与水平面及铅垂面交叉的方向倾斜。
原稿G的进给方向及输送方向的下游为+Y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为-Y方向。
扫描仪10具备装置主体12、读取原稿G的读取部20(图2)、以及向读取部20进给原稿G的后述的原稿进给装置30(图2)。
装置主体12具备下部单元13及上部单元14。上部单元14设置为能够通过以未图示的铰接部为中心相对于下部单元13进行旋转而开闭。通过上部单元14向装置前面方向打开而露出内部,从而能够进行原稿G的卡纸处理。
在装置主体12的背部设置有后述的原稿载置部31。
后述的操作面板37设置于上部单元14的前表面。在上部单元14的上部形成有与装置主体12内部相连的进给口19。通过后述的原稿进给装置30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向读取部20输送。在读取部20中被进行了读取的原稿G从上部单元14的下部的排出口22向排纸托盘24排出。
如图2所示,读取部20具备设置于上部单元14的上部读取传感器20A、以及设置于下部单元13的下部读取传感器20B。作为一例,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及下部读取传感器20B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需要指出,附图标记T所示的实线表示原稿G的输送路径。通过下部单元13与上部单元14所夹着的空间形成输送路径T。
原稿进给装置30是介质进给装置的一例。此外,原稿进给装置30具备原稿载置部31、进给辊32、分离辊33、测距传感器34、载置部传感器36、操作面板37以及控制部40作为主要部分。
如图4所示,原稿进给装置30还具备输送传感器35、多个输送辊对38(图2)、重送传感器39、总厚度传感器44、人感传感器45、进给电机47以及输送电机48。
如图2所示,原稿载置部31是载置部的一例,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并在Y方向上延伸。此外,原稿载置部31具有载置进给的原稿G的载置面31A。在原稿载置部31中设置有对所载置的原稿G的宽度方向的侧缘进行引导的边缘引导件16A、16B。边缘引导件16A、16B设置为能够在X方向上位移。需要指出,在载置面31A上,将作为X方向及Y方向的中央的位置称为中心点C(图3)。此外,将通过中心点C在Y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线作为中心线CL(图3)。
进给辊32是进给部的一例,逐张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需要指出,进给辊32与载置于载置面31A的原稿G中位于最下方的原稿G接触。因此,在扫描仪10中,将多个原稿G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从与载置面31A接触的原稿G开始依次向下游进给。这样,进给辊32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多个原稿G中位于最下方的原稿G。将从下方的原稿G开始依次进给的方式称为下进给方式。
如图3所示,进给辊32配置为相对于中心线CL线对称,具有+X方向的进给辊32A以及-X方向的进给辊32B。
通过进给辊32被进给电机47(图4)旋转驱动,从而将原稿G向下游进给。
输送辊对38设置于比进给辊32更靠Y方向的下游。
分离辊33(图2)与进给辊32同样地由在X方向上配置为线对称的两个辊构成,并与进给辊32A、32B在Z方向上相对。需要指出,在图3中,虚拟线N1示出了进给辊32与分离辊33对原稿G的夹持位置。
此外,分离辊33通过在原稿G的进给动作中被未图示的电机旋转驱动,从而防止原稿G的重叠输送。
如图2所示,作为一例,输送传感器35构成为具备发出检测光的发光部35A和能够接收上述检测光的受光部35B而形成的光学式传感器。上述发光部与上述受光部隔着输送路径T而设置。控制部40(参照图4)可以基于从输送传感器35接收的检测信号,对原稿P的前端或后端通过检测位置进行检测。
多个输送辊对38沿着输送路径T输送进给辊32所进给的原稿G。
作为一例,重送传感器39(图4)是超声波方式的传感器,具备发出超声波的发送部39A及能够接收上述超声波的接收部39B而形成。上述发送部与上述接收部隔着输送路径T而设置。控制部40(参照图4)可以基于从重送传感器39接收的检测信号,对检测位置处的原稿的重叠输送进行检测。
测距传感器34是测量部的一例。此外,测距传感器34设置于上部单元14,相对于原稿载置部31位于Z方向的上方。作为一例,测距传感器34构成为超声波式的传感器,具备发出超声波的发送部(未图示)及能够接收上述超声波的接收部(未图示)而形成。上述发送部和上述接收部设置在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中的最上面的原稿G相对的位置,上述发送部向原稿G发出超声波,上述接收部接收在原稿G上反射的超声波的反射成分。接收来自于测距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控制部40(参照图4)可以基于超声波的发送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到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中位于Z方向上的最上方的原稿G的距离。需要指出,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描述,但是,该距离的获取是在多个时间点进行的。
如图3所示,从Z方向观察时,测距传感器34配置在作为原稿G的宽度方向的X方向上相对于进给辊32的一侧和另一侧。换言之,测距传感器34由配置在相对于中心线CL的+X方向上的左传感器34A、以及配置在相对于中心线CL的-X方向上的右传感器34B构成。左传感器34A与右传感器34B的构成及功能相同。
这里,从原稿载置部31的-Y方向的上游端到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位置的Y方向的距离比从原稿载置部31的+Y方向的下游端到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位置的Y方向的距离长。
此外,从原稿载置部31的-Y方向的上游端到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位置的Y方向的距离比从进给辊32的辊轴(未图示)到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位置的Y方向的距离长。
在原稿G中,作为一例,将A3尺寸称为原稿GA,将小于A3尺寸的A4尺寸称为原稿GB。左传感器34A及右传感器34B以能够分别对原稿GA及原稿GB进行测量的方式位于原稿载置部31的上方。
此外,从Z方向观察时,测距传感器34配置在相对于Y方向上的中心点C的下游且相对于进给辊32的上游。
此外,也可以是原稿GA为A4尺寸,原稿GB为A5尺寸。此外,只要是原稿GA为大于原稿GB的尺寸这样的关系,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原稿尺寸。
图4所示的载置部传感器36是介质检测部的一例,控制部40(参照图4)基于来自于载置部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检测有无原稿G。换言之,载置部传感器36是用于检测原稿G是否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传感器。作为一例,载置部传感器36由反射式的光学式的传感器构成。当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载置部传感器36向控制部40输出高电平的检测信号,当原稿G未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载置部传感器36向控制部40输出低电平的检测信号。
操作面板37是输入部的一例。此外,作为一例,操作面板37由触摸面板构成,能够进行扫描仪10中的各种的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等。通过操作面板37能够选择自动进给模式作为读取原稿G的模式。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自动进给模式称为“等待模式”。更详细而言,在等待模式之外的模式中,控制部40(参照图4)仅在通过操作面板37或连接于扫描仪10的外部计算机49(参照图4)从用户接收到扫描开始指示时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
针对于此,在等待模式中,当控制部40基于载置部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在原稿载置部31上没有原稿G时、即判断为当前进给的原稿G是最后的原稿时,如果该原稿G的进给结束,则使进给辊32的旋转停止,等待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另外,当基于载置部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原稿载置部31上载置有原稿G时,则重新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进给原稿G。也就是说,在等待模式中,如果将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则自动进行进给,用户无需在每次将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进行扫描开始指示。
如图4所示,控制部40具备CPU41及闪存ROM42。CPU41根据保存于闪存ROM42的程序进行各种的运算处理,控制扫描仪10整体的动作。具体而言,控制部40进行包括原稿G的进给、原稿G的输送、原稿G的排出及读取部20的读取在内的扫描仪10的各种的控制。用户通过操作面板37所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存储于闪存ROM42。
此外,控制部40构成为能够与外部计算机49连接,从外部计算机49输入各种信息。
控制部40控制进给电机47和输送电机48。进给电机47是进给辊32的驱动源。输送电机48是分离辊33、多个输送辊对38(参照图2)的驱动源。进给电机47和输送电机48均为DC电机。
控制部40输入有来自于读取部20的读取数据。从控制部40向读取部20发送用于控制读取部20的信号。
此外,控制部40也输入有来自于测距传感器34、输送传感器35、载置部传感器36、重送传感器39、总厚度传感器44、人感传感器45的信号。
总厚度传感器44是总厚度测量部的一例,设置于上部单元14(图2)。总厚度传感器44是用于测量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进给前的原稿G的总厚度的传感器。关于原稿G的总厚度,如果是一页的原稿G,则意指原稿G自身的厚度,如果是多个原稿G,则意指层叠的多个原稿G的整体的厚度、即原稿摞的厚度。
在原稿G的总厚度的测量中,也可以将测距传感器34用作总厚度传感器。
此外,作为一例,总厚度传感器44也可以构成为采用了用于自动对焦照相机等的光学三角测距原理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总厚度传感器44对原稿G照射光,并且通过受光元件接收来自于原稿G的反射光,基于受光元件中的光点的移动量,测量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上的原稿G的Z方向的总厚度(mm)。
人感传感器45是操作检测部的一例,设置于下部单元13的外盖。此外,作为一例,人感传感器45构成为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检测从用户辐射的红外线,来检测在扫描仪10的周边存在用户的情况。
当可以判断为扫描仪10的周边存在用户时,则可以判断为进行向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追加其它的原稿G的追加操作、换言之进行原稿G的添加操作的可能性较高。
需要指出,虽然详细情况在后面描述,但是,在进行原稿G的进给时,控制部40利用人感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这是因为当未进行原稿G的进给时,即便在扫描仪10的周边存在用户也没有问题。但是,例如在省电模式的状态下,通过人感传感器45检测到用户时,也可以解除省电模式。
作为人感传感器45的其它的方式,例如有静电电容方式、光学方式等方式。
在图5中,示出了在通过装订针N装订了角部的两页原稿G1、G2中,在下进给方式中仅进给了下方的原稿G1时的原稿G1、G2的变形状态的一例。由于装订针N在Y方向的下游的角部、或者上游的角部,从而原稿G1、G2的变形状态不同,但是,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均为位于所进给的原稿G1之上的原稿G2的一部分向+Z方向鼓起。另外,该原稿G2的鼓起随着原稿G1的进给而逐渐增长。需要指出,可以观察到如下趋势:与装订针N的位置无关,越是在X方向上远离进给辊32、即越是靠近原稿G1、G2的X方向端部,Z方向的变形量越大。
如图6所示,将原稿G的X方向端的沿着Y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1。在进给辊32的辊部分在X方向上的外端位置处,将沿着Y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2。将通过已述的原稿GB(图3)的Y方向上的上游端位置且沿着X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3。将通过堆积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的Y方向上的下游端位置且沿着X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4。将通过进给辊32的旋转中心且沿着X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5。
这里,将虚拟线K1、K2、K3、K5所包围的区域称为区域SA。从Z方向观察时,区域SA相对于已述的中心线CL(图3)在X方向上对称地配置。
优选从Z方向观察时,测距传感器34(图3)位于区域SA内。更优选地,位于区域SA内且能够与原稿GB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7所示,假设位于原稿载置部31上且为Z方向的最下侧的原稿G1和原稿G1的上一页的原稿G2被装订。此外,第三张及其之后的原稿G未被装订。
这里,当通过进给辊32进给原稿G时,进给最下侧的原稿G1。
第二张的原稿G2由于和最下侧的原稿G1装订在一起,从而成为被最下侧的原稿G1拉动并进给的状态,但是,由于和分离辊33的接触而抑制了进给,从而在Z方向上变形。通过该变形,第三张以上的原稿G在Z方向上被抬起,位于最上侧的原稿G的Z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使用测距传感器34将该变化测量为能够检测的距离的变化。
在图8中,示出了包括时间点t1至时间点t14的各时间点的原稿G的进给速度、输送传感器35中有无原稿G的检测、以及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距离的时序图。关于时间点t1至时间点t14,数字越大则表示越后面的时间点。各时间点的间隔并非固定。
关于进给速度,为V0<V1<V2<V3,在时间点t1、t8,从速度V0变为速度V1,在时间点t2、t9,从速度V1变为速度V2,在时间点t4、t11,从速度V2变为速度V3,在时间点t6、t13,从速度V3变为速度V0。
关于输送传感器35对原稿G的检测,在时间点t3至时间点t7、以及时间点t10至时间点t14,判定为有原稿G(开(ON))。在到时间点t3为止、以及时间点t7至时间点t10,判定为无原稿G(关(OFF))。
关于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距离,为L1<L2<L3,到时间点t5为止为距离L1,时间点t5至时间点12为距离L2,时间点t12之后为距离L3。
当未发生进给异常时,如图8所示,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距离随着每进给一页原稿G而阶段性地增加。当发生进给异常、例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原稿G2向+Z方向的鼓起时,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距离从开始供纸之后马上连续性地减小。
关于图4所示的控制部40的各种控制,参照图1至图4进行说明。
控制部40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10ms进行基于测距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距离的计算处理,获取多个距离数据作为时序数据。另外,基于通过统计处理该时序数据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的判断处理。
这里,本说明书中的统计处理是指通过对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减少了噪声的影响的数据的处理。具体而言,作为统计处理的一例,可以采用移动平均法,该移动平均法是一边错开区间一边求得时序数据中的某个一定区间的平均值的方法。作为该移动平均法,可以采用公知的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移动平均法等。
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此外,作为处理后距离数据,采用对时序数据进行了移动平均后而得的值、即第一数据DA、以及通过比第一数据DA更加长时间地对时序数据进行了移动平均后而得的值、即第二数据DB。由于第二数据DB是通过比第一数据DA更加长时间地进行了移动平均而得的值,因此,按时序绘制了第二数据DB的曲线与按时序绘制了第一数据DA的曲线相比,变化更加和缓。
另外,当第一数据DA偏离第二数据DB加上阈值S所获得的容许范围时,则停止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
关于第一数据DA、第二数据DB、以及阈值S,将在后面参照图10进行详细描述。
控制部40使原稿G的总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的阈值S小于比上述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时的阈值S。
当控制部40基于人感传感器45的检测信号判断为有原稿G的追加操作或者有上述追加操作的可能性时,与测距传感器34中的测量的结果无关地使原稿G的进给继续。
当从载置部31上没有原稿G的状态开始载置部传感器36检测到原稿G时,控制部40能够执行自动地开始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的等待模式,在该等待模式的执行中,通过对进给辊32开始了原稿G的进给之后的上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从而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
在进给辊32开始了原稿G的进给之后的时间点,控制部40判定测距传感器34所测量到的距离是否超过了阈值S。
如上所述,控制部40对在测距传感器34中测量到的多个时间点的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基于通过该统计处理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的判断。
下面,参照图9对进给异常的判定的流程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扫描仪10中的进给异常判定处理的基本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控制部40的CPU41从闪存ROM42中读出处理程序,并在未图示的RAM中扩展、执行,从而来进行各处理。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40采用测距传感器34测量到原稿G的距离。将该数据作为距离Z。通过规定的采样间隔(例如,10ms)获取距离Z而获得的多个距离Z的数据作为时序数据。然后,进入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40判定当前的状态是否为进给持续中。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进给持续中意指图8的时间点t1至时间点t6的期间、时间点t8至时间点t13的期间。此外,非进给持续中意指到图8的时间点t1为止的期间、时间点t6至时间点t8的期间。
在进给持续中的情况下(S12:是),进入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非进给持续中的情况下(S12:否),控制部40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40使通过规定的采样间隔(例如,10ms)所获得的距离Z的时序数据初始化。也就是说,如果到此时为止已经获得了上述时序数据,则将其废弃,重新开始重建上述时序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40对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来获得第一数据DA,此外,对时序数据进行比第一数据DA更长时间的移动平均来获得第二数据DB。可以通过对例如最近的四个距离Z的值进行简单平均来获得第一数据DA,并且可以通过对例如最近的64个距离Z的值进行简单平均来获得第二数据DB。然后,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当第一数据DA在以第二数据DB为中心值的容许范围内时(S18:是),控制部40进入步骤S2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数据DB为中心值的容许范围是第二数据DB加上阈值S而得的值(参照图10的曲线Gd)以下、且为从第二数据DB减去阈值S而得的值(参照图10的曲线Gc)以上的范围。
另一方面,当第一数据DA超出了以第二数据DB为中心值的容许范围时,控制部40判断为正在进行异常的进给,使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停止。然后,结束程序。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40持续进行距离Z的采样。然后,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40判定原稿G的进给是否结束。在除了上述的等待模式之外的模式中,在原稿载置部31上没有原稿G的情况下,原稿G的进给结束。此外,在上述的等待模式中,在通过用户进行了等待模式的结束指示的情况下,原稿G的进给结束。
在持续进行进给的情况下(S22:否),控制部40进入步骤S12。在结束进给的情况下(S22:是),控制部40结束程序。由此来进行扫描仪10中的原稿G的进给异常判定。
在图10中,作为一例示出了表示时间与测量距离的关系的曲线Ga、Gb、Gc、Gd。
曲线Ga表示未加工的原始数据的变化、即距离Z的时序数据。
曲线Gb表示第一数据DA、即短期移动平均。
曲线Gc表示从第二数据DB、即长期移动平均中减去阈值S而得的值、即容许范围的下限。
曲线Gd表示第二数据DB、即长期移动平均加上阈值S而得的值、即容许范围的上限。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数据DA超出曲线Gc与曲线Gd之间的设定范围时,使进给辊32停止。
如图11的左图所示,在扫描仪10中,将层叠于原稿载置部31上的原稿G较多、进给辊32开始进给前后的原稿高度较高时,即原稿G的总厚度较厚时的阈值S作为阈值S1(未图示)。此外,如图11的右图所示,在扫描仪10中,将层叠于原稿载置部31上的原稿G较少、进给辊32开始进给前后的原稿高度较低时,即原稿G的总厚度较薄时的阈值S作为阈值S2(未图示)。另外,控制部40将阈值S1设定为小于阈值S2。这是因为与总厚度相对较薄时相比,在原稿G的总厚度较厚时产生进给异常时的原稿G的浮动较小。因此,通过减小阈值S并提高异常判定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易于检测进给不良。
如上所述,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测距传感器34在多个时间点测量到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为止的距离。进给辊32通过被控制部40控制,从而来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
这里,当通过测距传感器34获取多个距离数据作为时序数据、并通过对该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而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偏离容许范围时,控制部40使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停止。由此,与基于一个时间点的距离数据使原稿G的进给停止的构成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所左右。其结果是,难以导致错误判定,进而能够抑制尽管无需停止原稿G的进给,却使进给停止的可能性。
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与测距传感器34未位于Z方向的上方的构成相比,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与测距传感器34的距离更近,因此,能够抑制测距传感器34中的距离的测量精度的降低。
此外,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即便是在进给原稿G时,X方向上的相对于中心线CL的原稿G的一侧的部位与原稿G的另一侧的部位为不同的变形状态,由于在一侧及另一侧的测距传感器34中测量该变形状态的不同,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测量原稿G的进给状态。
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在原稿G的变形状态比较显著的距进给辊32较近的位置处进行测距传感器34的测量,因此,与在距离进给辊32较远的位置处进行测量时相比,能够在更早的时间点使原稿G的进给停止。
此外,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使用对时序数据进行了移动平均而得的值即第一数据DA、以及通过比第一数据DA更加长时间地对时序数据进行了移动平均后而得的值即第二数据DB,并在第一数据DA超出了第二数据DB加上阈值S而得的容许范围时,使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停止,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判定进给异常。
在进给位于最下方的原稿G的构成中,堆积于原稿载置部31的原稿G的页数越多即原稿G的总厚度越厚,越难以发现进给异常。这里,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随着总厚度变厚而减小阈值S,更具体而言,减小阈值S的绝对值。也就是说,在难以发现进给异常的状态下,提高发现异常的灵敏度。由此,可以恰当地判定进给异常。
在进给辊32进给位于最下方的原稿G的构成中,可以说是易于进行用户在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的介质G之上追加原稿G的追加操作、换言之易于进行原稿G的添加操作的构成。因此,在这样的构成中,容易产生距离的测量的误差。这里,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当基于人感传感器45的检测信息判断为有追加操作或者有追加操作的可能性时,可以与测距传感器34中的测量的结果无关地继续进行原稿G的进给。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追加操作导致的距离Z的变动被错误地测量为原稿G的变形,从而错误地停止原稿G的进给。
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仅有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的测距传感器34中的测量结果被用于判定原稿G的进给停止,因此,能够抑制错误判定测距传感器34所测量的距离是否超过了阈值S。
此外,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能够防止原稿G未载置于原稿载置部31时的测距传感器34中的测量结果被用于判定原稿G的进给停止,因此,能够抑制错误判定测距传感器34所测量的距离是否超过了阈值S。
此外,根据原稿进给装置30,能够执行自动进给模式即等待模式,在等待模式的执行中,通过对开始了原稿G的进给之后的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判定进给异常。
根据扫描仪10,能够获得上述的原稿进给装置30的任一种作用效果。
根据作为介质进给方法的一例的原稿进给方法,包括:通过测距传感器34对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的步骤(图9的步骤S16)、以及基于处理后距离数据来判断是否停止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的步骤(步骤S18),因此,与基于一个时间点的距离数据使原稿G的进给停止的构成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所左右。其结果是,难以导致错误判定,进而能够抑制尽管无需停止原稿G的进给,却使进给停止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对于和扫描仪10同样的构成标注与扫描仪1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2示出了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50。
扫描仪50构成为能够读取原稿G的正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面。
需要指出,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是与原稿G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原稿宽度方向。Y方向是原稿输送方向。需要指出,在实施方式2中,Y方向沿着未图示的水平面。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与原稿G的表面正交的方向。此外,Z方向沿着铅垂面。
扫描仪50具备读取部20、以及向读取部20进给原稿G的原稿进给装置60。
原稿进给装置60是介质进给装置的一例。此外,原稿进给装置60具备原稿载置部62、原稿引导部63、进给辊32、分离辊33、拾取辊64、臂部件65、升降机构部66、测距传感器34、载置部传感器36以及控制部40作为主要部分。而且,原稿进给装置60具备未图示的进给电机。
原稿载置部62是载置部的一例,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并在Y方向上延伸。此外,原稿载置部62具有朝向-Z方向载置所进给的原稿G的载置面62A。在原稿载置部62中设置有对载置的原稿G的宽度方向的侧缘进行引导的边缘引导件16A、16B。而且,原稿载置部62能够通过升降机构部66向+Z方向上升以及向-Z方向下降。需要指出,将载置面62A上成为X方向及Y方向的中央的位置称为中心点C。
升降机构部66具备设置于原稿载置部62的下表面的齿条部67以及使齿条部67升降的小齿轮68。小齿轮68被未图示的电机驱动。未图示的电机的驱动被控制部40所控制。
原稿引导部63从与原稿载置部62的+Y方向的端部相邻的位置朝向进给辊32与分离辊33的夹持部N,向斜上方延伸。另外,原稿引导部63将原稿G向夹持部N引导。
拾取辊64将X方向作为轴向被臂部件65支承为能够旋转。拾取辊64的外周面与位于Z方向的最上方的原稿G接触。
臂部件65设置为能够将X方向作为轴向来进行摆动。由此,即便是原稿载置部62上的原稿G的总厚度发生变化,拾取辊64也能够与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接触。
进给辊32与载置于载置面62A的原稿G中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接触。因此,在扫描仪50中,当将多个原稿G设置于原稿载置部62时,从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开始依次向下游进给。这样,进给辊32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部62的多个原稿G中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将从上方的原稿G开始依次进给的方式称为上进给方式。
在图13中,示出了在通过装订针N装订了角部的两页原稿G1、G2中,在上进给方式中仅进给了上方的原稿G1时的原稿G1、G2的变形状态的一例。由于装订针N处于Y方向的下游的角部或者上游的角部,从而原稿G1、G2的变形状态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均为所进给的原稿G1的一部分向+Z方向鼓起。另外,该原稿G1的鼓起随着原稿G2的进给而逐渐增长。需要指出,可以观察到如下趋势:与装订针N的位置无关,越是在X方向上远离进给辊32及拾取辊64、即越是靠近原稿G1、G2的X方向端部,Z方向的变形量越大。
如图14所示,将通过堆积于原稿载置部62(图12)的原稿G的Y方向上的下游端位置且沿着X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6。将通过拾取辊64的旋转中心且沿着X方向的线设为虚拟线K7。这里,优选从Z方向观察时,测距传感器34(图12)位于区域SA内。
设为将位于图12所示的原稿载置部62上且位于Z方向上最上侧的原稿G1和原稿G1的下一页的原稿G2进行装订。此外,关于从上侧开始第三页及其之后的原稿G,设为未被装订。这里,当通过进给辊32进给原稿G时,对通过拾取辊64送出的最上侧的原稿G1进行进给。
第二页的原稿G2由于和最上侧的原稿G1装订在一起,从而成为被最上侧的原稿G1拉动并进给的状态,但是,由于通过从拾取辊64受到的负荷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抑制了进给。因此,其结果是,位于最上侧的原稿G1的Z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该变化被测距传感器34测量为距离的变化。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4对实施方式2的扫描仪50及原稿进给装置60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除了基本的作用之外,关于和扫描仪10及原稿进给装置30同样的作用,则省略对其的说明。而且,省略个别的图号的记载。
根据原稿进给装置60,原稿G载置于原稿载置部62。测距传感器34在多个时间点测量到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的距离。拾取辊64及进给辊32通过被控制部40控制,从而来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部62的原稿G。
这里,当通过测距传感器34获取多个距离数据作为时序数据,通过对该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超出容许范围时,控制部40使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停止。由此,与基于一个时间点的距离数据使原稿G的进给停止的构成相比,难以被偶发的误差因素左右。其结果是,难以导致错误判定,进而能够抑制尽管无需停止原稿G的进给,却使进给停止的可能性。
根据扫描仪50,能够获得上述的原稿进给装置60的作用效果。
参照图15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扫描仪70进行说明。
扫描仪70是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需要指出,关于和扫描仪10(图3)同样的构成,标注和扫描仪1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扫描仪70构成为测距传感器34设置于扫描仪10的边缘引导件16A、16B。具体而言,臂部件72A、72B安装于边缘引导件16A、16B的+Z方向的端部。
臂部件72A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从边缘引导件16A向-X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臂部件72A的X方向的一部分上安装有左传感器34A。左传感器34A测量到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为止的距离。
臂部件72B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从边缘引导件16B向+X方向直线状地延伸。臂部件72B的X方向的一部分上安装有右传感器34B。右传感器34B测量到位于最上方的原稿G为止的距离。
这样,通过将测距传感器34设置于边缘引导件16A、16B,能够根据原稿G的X方向的宽度使测距传感器34在X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到变形较大的原稿G的X方向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的测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以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为基础,但是,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构成的变更、省略等。
在原稿进给装置30中,测距传感器34也可以位于原稿载置部31的上方之外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测距传感器34只要测定相对于原稿G倾斜方向上的距离即可。此外,测距传感器34也可以是相对于中心线CL仅设置于一侧或仅设置于另一侧。而且,测距传感器34也可以相对于原稿载置部31的中心点C配置于+Y方向的上游。此外,如图12中虚拟线所示,测距传感器34也可以配置于比+Y方向上的中心点C更靠下游且比拾取辊64更靠上游的位置处。
控制部40也可以不使用第一数据DA及第二数据DB,而是通过统计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平滑化,当该数据超出容许范围时,使进给辊32停止。此外,控制部40也可以与原稿G的总厚度、追加操作的有无无关地来判定进给辊32的停止。
控制部40也可以在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之前获取时序数据,还可以在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的时间点、或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之后获取时序数据。
控制部40也可以在开始进给辊32的旋转的时间点之后且为开始进给辊32对原稿G的进给之前的时间点,判定测距传感器34测量到的距离是否超过阈值S。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控制部40将第二数据DB加上阈值S而得的值(参照图10的曲线Gd)以下且从第二数据DB中减去阈值S而得的值(参照图10的曲线Gc)以上的范围作为第一数据DA的容许范围。但是,例如,也可以不采用第二数据DB加上阈值S而得的值,而将从第二数据DB中减去阈值S而得的值以上作为容许范围。这是因为参照图5所说明的原稿的浮起表现为第一数据DA的值的降低。
原稿进给装置30也可以不具有载置部传感器36、总厚度传感器44以及人感传感器4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人感传感器45构成了操作检测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检测在原稿载置部31中添加了原稿G的传感器来构成操作检测部。这样的传感器例如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构成,该光学传感器在高于原稿载置部31上的原稿的最大堆积高度的位置处发出平行于X轴方向的检测光。
此外,扫描仪10也可以具有上述的变形例的原稿进给装置30。
载置面31A不限定于平面,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凹凸。需要指出,当凹凸所处的部位与测距传感器34所处的部位排列于Z方向时,预先将凹凸导致的原稿G的位移量设定为偏移值,并对所获得的距离数据加上或减去该偏移值即可。
测距传感器34也可以是光学式的传感器。
作为统计处理的其它例子,也可以求得所获得的距离数据的模式、中间值来用于判定。

Claims (9)

1.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
进给部,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
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以及
控制部,能够接收从所述测量部输出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
所述控制部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基于所述测量部的检测信号的距离的计算处理,获取多个所述距离的数据作为时序数据,并基于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而获得的处理后距离数据,进行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的判断处理,
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所述第二数据是比所述第一数据更加长时间地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
在所述第一数据超出了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的容许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以所述第二数据为中心值的所述容许范围是所述第二数据加上阈值而得的值以下且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减去所述阈值而得的值以上的范围,
在所述介质进给装置中设置有测量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进给前的所述介质的总厚度的总厚度测量部,
所述进给部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介质进行进给,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介质的总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的阈值小于为第二厚度时的所述阈值,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部位于所述载置方向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载置方向观察时,所述测量部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进给部的一侧和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载置方向观察时,所述测量部相对于所述载置部的中央配置于所述介质的进给方向上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进给装置中设置有检测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之上追加介质的追加操作的操作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操作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为有所述追加操作或者有所述追加操作的可能性时,与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结果无关地使所述介质的进给继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部设置有检测所述介质的有无的介质检测部,
当从所述载置部上没有介质的状态开始通过所述介质检测部检测到介质时,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自动地开始所述进给部对介质的进给的自动进给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自动进给模式的执行中,通过对所述进给部开始所述介质的进给之后的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部设置有检测所述介质的有无的介质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介质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之后的所述距离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读取介质;以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所述介质。
9.一种介质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介质进给装置中的介质进给方法,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
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
进给部,逐张进给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以及
测量部,测量到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所述介质中位于载置方向上的最上方的所述介质的距离,
所述介质进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基于所述测量部的检测信号的距离的计算处理,获取多个所述距离的数据作为时序数据;
通过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来获得处理后距离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判断是否停止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
所述处理后距离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所述第二数据是比所述第一数据更加长时间地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移动平均而得的值,
在所述介质进给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数据超出了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的容许范围的情况下,使所述进给部对所述介质的进给停止,以所述第二数据为中心值的所述容许范围是所述第二数据加上阈值而得的值以下且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减去所述阈值而得的值以上的范围,
在所述介质进给装置中设置有测量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进给前的所述介质的总厚度的总厚度测量部,
所述进给部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部的多个所述介质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介质进行进给,
在所述介质进给方法中,使所述介质的总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的阈值小于为第二厚度时的所述阈值,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薄。
CN202110448166.XA 2020-04-28 2021-04-25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Active CN113562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9439 2020-04-28
JP2020079439A JP2021172508A (ja) 2020-04-28 2020-04-28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給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2493A CN113562493A (zh) 2021-10-29
CN113562493B true CN113562493B (zh) 2024-03-12

Family

ID=7816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8166.XA Active CN113562493B (zh) 2020-04-28 2021-04-25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7925B2 (zh)
JP (1) JP2021172508A (zh)
CN (1) CN113562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3189A (ja) * 2021-03-17 2022-10-03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642A (zh) * 2006-09-19 2008-03-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782375A (zh) * 2009-01-20 2010-07-21 Ckd株式会社 三维测量装置
CN103516941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62905A (zh) * 2012-09-14 2014-03-26 株式会社Pfu 介质输送装置
CN10477772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8122950A (ja) * 2017-01-30 2018-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50405A (zh) * 2018-10-31 2019-03-08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ad采集中的复合式软件滤波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7029B2 (ja) 1991-08-30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4118135B2 (ja) 2002-12-05 2008-07-16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134154B2 (ja) 2005-11-22 2008-08-13 株式会社Pfu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08230759A (ja) 2007-03-20 2008-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
JP2010202296A (ja) 2009-02-27 2010-09-16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5541708B2 (ja) 2010-06-30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608603B2 (ja) 2015-03-13 2019-11-2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69688B2 (en) 2016-06-08 2019-11-05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Conveyance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6628B2 (ja) 2016-10-19 2018-09-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122948A (ja) 2017-01-30 2018-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63169B2 (ja) * 2018-12-20 2022-10-31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20033210A1 (en) * 2019-03-20 2022-02-03 Pfu Limited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JP7414574B2 (ja) * 2020-02-19 2024-01-16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642A (zh) * 2006-09-19 2008-03-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782375A (zh) * 2009-01-20 2010-07-21 Ckd株式会社 三维测量装置
CN103516941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62905A (zh) * 2012-09-14 2014-03-26 株式会社Pfu 介质输送装置
CN10477772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8122950A (ja) * 2017-01-30 2018-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50405A (zh) * 2018-10-31 2019-03-08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ad采集中的复合式软件滤波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立刚.《智能光电检测技术》.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第63页第22行. *
贾利民.《铁路运输安全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第241页倒数5-6行以及第242页第14-15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2493A (zh) 2021-10-29
US20210331884A1 (en) 2021-10-28
US11577925B2 (en) 2023-02-14
JP2021172508A (ja)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1146B2 (ja)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4885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US11332332B2 (en) Medium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folding of a medium
US20200324991A1 (en) Sheet feeder,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feede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021777A1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0088784A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US1112216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program,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US1167788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448622B2 (en) Paper feeding control method for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CN113562493B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介质进给方法
US20240025684A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20083622A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US11729327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conveyance route of sheet,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US20130168919A1 (en) Document conveying device for conveying docu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ocument conveying device
CN112456184A (zh)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片材有无判定方法
WO2010113418A1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US11572246B2 (en)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that properly discharges documents regardless of amount of documents
JP4418255B2 (ja) シート集積装置並びにシート供給装置
US1103902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hich detects a staple attached to a docume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0083600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原稿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391153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11884504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paper jam,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ing method
JP2016088693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20080232876A1 (en) Duplex automatic sheet feeder
JP2022023753A (ja) 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