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4813A -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4813A
CN113554813A CN202110435033.9A CN202110435033A CN113554813A CN 113554813 A CN113554813 A CN 113554813A CN 202110435033 A CN202110435033 A CN 202110435033A CN 113554813 A CN113554813 A CN 113554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llet
commodity
information
replenis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50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4813B (zh
Inventor
马向东
卢毅
谢健
周礼顺
卢洪州
汤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xing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xing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xing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xing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50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4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4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4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4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4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8Payment architectures involving self-service terminals [SST], vending machines, kiosks or multimedia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让上货员方便地对重力感应的无人售货柜进行上货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能够仅通过重力测量商品的从而完成无人商品售货的无人售货系统,该无人售货系统中,批量上货管理装置设置在与售货柜相通信连接的管理服务器中,其特征在于,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包括: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以及提示信息生成部,当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存在重量冲突时,就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从而提醒所述上货员将所述补货商品放至推荐货盘中。

Description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售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含有该批量上货管理装置的无人售货系统。
背景技术
称重销售是指通过称重单元对盛放有商品的货盘进行称重,在售卖时,称重单元能够通过重量变化来计算被售出的商品的重量,便于售卖人员根据该重量向消费者收费结算,通常用于生鲜、水果等商品的售卖,。
随着无人售货柜的发展,现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被用于无人售货,如RFID智能柜、静态图像柜、动态图像柜等,这些无人售货柜可以让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和挑选商品。
然而,传统的称重销售技术在应用至无人售货时,形成的重力感应柜中往往一个货盘只能放置有一种商品,方便计价。但这样的重力感应柜会使得货盘的利用率低下,比如当货盘中放置了一种无法占满整个货盘的大型商品时,上货员就不能将其他小商品放到这个货盘中,而且也容易导致一个重力感应柜中售卖的商品种类偏少,变相地提高了售货柜的成本。
若是在一个货盘中放置多种商品,则容易因为一些重量相近但是不同种类的商品无法通过重量来进行区分,导致重力感应柜识别出错误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进而引发自动收费结算的错误。而且,这种方式在上货时还需要上货员来人为地根据货盘中已有的商品判断是否可以放入新种类的商品,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让上货员方便地对重力感应的无人售货柜进行上货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能够仅通过重力测量商品的从而完成无人商品售货的无人售货系统,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结构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批量上货管理装置,设置在与售货柜相通信连接的管理服务器中,用于对上货员在售货柜中的批量上货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包括:商品信息存储部、售货信息存储部、上货信息获取部、变化重量获取部、第一重量获取部、第二重量获取部、商品冲突判断部、售货信息更新部以及服务侧通信部,其中,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种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每种商品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以及商品价格,售货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该售货柜中每一个货盘的货盘识别号以及相应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存货数量,上货信息获取部用于获取上货员在对补货商品进行上货前输入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待上货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变化重量获取部获取称重传感器在上货员在货盘中放入补货商品前后测得的货盘重量的补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的货盘识别号,第一重量获取部根据补货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第二重量获取部根据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二重量,商品冲突判断部根据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预定倍重关系,判断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当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不存在重量冲突时,重量计算部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根据第一重量与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被上货员放入的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售货信息更新部根据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补货商品数量对售货信息存储部中相应待售种类信息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
<结构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上货员终端,由具有上货员识别信息的上货员持有;以及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消费者终端以及无人售货柜相通信连接,其中,管理服务器具有结构一中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由于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具有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个标品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在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入售货柜中时,通过称重传感器测得货盘产生的货盘重量差以及货盘识别号,并根据货盘识别号以及上货员输入的补货种类信息获取相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以及第二重量,使得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被上货员放入补货商品的货盘的重量变化,来自动地判断出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原先放置的商品是否存在重量冲突。进一步,还由于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具有提示信息生成部,会在判断存在重量冲突时,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来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并发送给上货员终端,因此能够直接提示上货员将重量冲突的补货商品放到推荐的货盘中,不仅省去了上货员判断补货商品需要放在哪个货盘中的过程,使得上货员可以批量上货且上货过程变得方便,而且还能够保证商品不被放在存在冲突的货盘中。进而,保证了在售货柜中,货盘上可以放置多种商品,并且还能够仅通过称重传感器称得的重量变化就实现对被消费者取走的商品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复杂判断,使得售货柜的成本相对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无人售货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柜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内容表;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表;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内容表;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重量判定计算部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示信息生成部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员终端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画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商品盘存画面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消费者终端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12的子步骤流程图;以及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消费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作具体阐述。
作为第一种实施形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批量上货管理装置,设置在与售货柜相通信连接的管理服务器中,用于对上货员在售货柜中的批量上货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包括:商品信息存储部、售货信息存储部、上货信息获取部、变化重量获取部、第一重量获取部、第二重量获取部、商品冲突判断部、重量判定计算部、售货信息更新部、提示信息生成部以及服务侧通信部,其中,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种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每种商品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以及商品价格,售货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该售货柜中每一个货盘的货盘识别号以及相应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存货数量,上货信息获取部用于获取上货员在对补货商品进行上货前输入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待上货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变化重量获取部获取称重传感器在上货员在货盘中放入补货商品前后测得的货盘重量的补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的货盘识别号,第一重量获取部根据补货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第二重量获取部根据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二重量,商品冲突判断部根据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预定倍重关系,判断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当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不存在重量冲突时,重量判定计算部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根据第一重量与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被上货员放入的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售货信息更新部根据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补货商品数量对售货信息存储部中相应待售种类信息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当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存在重量冲突时,提示信息生成部就基于第一重量以及被存储的待售种类信息和对应的标准重量信息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并通过服务侧通信部发送给上货员终端从而提醒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至推荐货盘中。
作为第二种实施形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上货员终端,由具有上货员识别信息的上货员持有;以及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消费者终端以及无人售货柜相通信连接,其中,管理服务器具有权利要求1中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管理服务器具有货柜信息存储部,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以及该售货柜中每个货盘的货盘识别号和货盘位置信息,提示信息生成部至少具有:候选货盘确定单元,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确定出盛放的待售商品均不与补货商品存在重量冲突的货盘作为候选货盘;推荐货盘设定单元,根据货盘位置信息将候选货盘中与补货商品对应的货盘距离最远的一个设定为推荐货盘;以及提示生成单元,根据推荐货盘对应的货盘识别号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当候选货盘确定单元没有确定出候选货盘或者候选货盘均与补货商品对应的货盘为相邻的货盘时,提示生成单元就生成更换货柜提示信息,服务侧通信部将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发送给上货员终端从而提醒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至其他售货柜中。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货盘中存放有一种待售商品,第二重量获取部获取到一个第二重量,预定倍重关系为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二重量在预定误差范围内并且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一重量在预定误差范围内,或货盘中存放有两种待售商品,第二重量获取部获取到的第二重量有两个,预定倍重关系为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每个第二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每个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一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两个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第一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并且一个第二重量和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剩下的第二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整数倍为1至3倍,预定重量误差的取值为±3g至±10g。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管理服务器还具有货柜信息存储部,该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以及售货柜所属的售货区域,上货员终端具有上货侧画面存储部、上货侧输入显示部以及商品销量获取部,上货侧画面存储部存储有上货画面,商品信息存储部还存储有每种商品的商品销量以及产生该商品销量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商品销量获取部用于根据与待上货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确定对应的售货区域,并从管理服务器中获取所有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在当前的售货区域下所有售货柜产生的商品销量,上货侧输入显示部显示上货画面并显示被获取到的种类信息以及商品销量,从而让上货员根据商品销量确定需要上货的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重量判定计算部具有:待判别重量生成单元,将预定的多个倍数值依次第二重量相乘得到多个倍数重量;有效重量判定单元,分别将倍数重量与补货重量差以及进行比对并从中判定出与补货重量差在预定重量误差内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以及商品数量确定单元,根据有效重量对应的倍数值,将该倍数值确定为补货商品数量。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上货员终端还具有二维码获取识别部,售货柜还具有制冷器以及控制芯片,并设有包含售货柜识别号的二维码标签,二维码获取识别部用于获取上货员终端对二维码标签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的售货柜识别号,上货侧通信部将售货柜识别号以及上货者的上货员识别号作为一个上货请求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一旦接收到上货请求,售货柜解锁部就根据售货柜识别号发送一个解锁信息给对应的售货柜解锁柜门从而让上货员对补货商品进行上货,控制芯片在柜门解锁时控制制冷器停止工作,并在柜门关闭时控制制冷器重新开始工作。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消费者终端,由消费者持有,与管理服务器相通信连接,其中,管理服务器还具有待匹配重量获取部以及商品清单生成部,变化重量获取部还用于获取称重传感器在消费者从货盘中取出待售商品前后测得的货盘重量的售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的货盘识别号,待匹配重量获取部根据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中获取对应的种类信息,并根据该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中获取所有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待匹配重量,重量匹配判定部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将待匹配重量与售货重量差进行匹配并判定出被消费者取出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商品清单生成部根据被判定出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对应的商品数量生成商品清单并通过管理侧通信部发送给消费者终端让消费者确认。
在第二种实施形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消费者终端具有消费者终端具有消费侧画面存储部、消费侧输入显示部以及消费侧通信部,画面存储部存储有商品清单显示画面,当消费者对待售商品进行多次取放时,变化重量获取部对应地获取多次售货重量差,商品清单生成部根据重量匹配判定部根据多次售货重量差分别匹配出的各个商品数量对商品清单进行对应更新,输入显示部显示商品清单显示画面并实时显示商品清单从而让消费者确认拿取的待售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数量。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无人售货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无人售货系统10具有n个售货柜11、管理服务器12、由不同上货员持有的i个上货员终端13、由不同消费者持有的j个消费者终端14以及通信网络15a、15b和15c。
售货柜11为重力感应柜,设置在如商场、学校等各类场所,用于售卖各种标品商品。本实施例中,标品商品为市售的具有统一重量包装的商品,为便于区分,下文将售货柜11中等待售卖的标品商品称为待售商品,将上货员定期需要上货的标品商品称为补货商品,当补货商品被放入售货柜11中时就会作为待售商品进行售卖。
管理服务器12通过通信网络15a分别与各个售货柜11相通信连接,通过通信网络15b分别与各个上货员终端13相通信连接,并且通过通信网络15c分别与各个消费者终端14相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5a、15b和15c均为互联网。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柜的功能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售货柜具有11具有柜体21、12个货盘22、12个称重传感器23、锁定部24、锁定状态感应部25、制冷器26、货柜控制部27、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重量差计算部29以及货柜通信部30。
柜体21具有柜门(图中未示出)。多个货盘22均位于柜体21内且固定在柜体21上。在本实施例中,柜体21内的空间分成3层,每层均设置4个货盘22。货盘22用于盛放待售商品。
每个货盘22设有一个对应的称重传感器23,用于实时对货盘22及其盛放的待售商品的总重量进行感应并输出相应的重量感应值。
锁定部24包括一个设置在柜门边缘的电子锁(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个设置在门框上的锁扣(图中未示出)。其中,电子锁能够在锁扣的配合下,根据货柜控制部27的控制信号对柜门进行锁定及解锁。
锁定状态感应部25为一个设置在柜门上的传感器,用于对柜门的开关进行感应并生成相应的感应信号。
制冷器26包括风机以及压缩机,用于根据货柜控制部27的控制信号确定是否工作并在工作时保证售货柜的制冷。
本实施例中,货柜控制部27以及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重量差计算部 29为售货柜11的控制芯片中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每个称重传感器23 具有各自的传感器识别号,该传感器识别号与货盘识别号一一对应存储在控制芯片中,称重传感器23会实时将重量感应值及自身的传感器识别号发送给控制芯片。
货柜控制部27用于对售货柜11的各个部件的工作进行控制。
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用于实时接收称重传感器23的重量感应值,并根据预定的拿放判断用阈值来判断各个重量感应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过拿放判断用阈值,并将判断为是的重量感应值设定为拿放分界点。
本实施例中,拿放判断用阈值为15g,即,当重量感应值之间的差值超过15g 时,就判断货盘上有被拿取或放入商品。
重量差计算部29根据各个重量感应值计算拿放分界点前后的稳定值得到拿放前重量稳定值以及拿放后重量稳定值,并将两者相减从而计算出商品被拿放前后货盘承重的重量差。本实施例中,稳定值为距离拿放分界点最近的连续五个重量感应值小于2g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在锁定状态感应部25感应到柜门开启时,货柜控制部27会控制制冷器26暂停工作,并控制各个称重传感器23持续对各自的货盘22进行重量感应并将重量感应信号发送给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以及重量差计算部 29。
货柜通信部30将重量差以及与称重传感器23对应的货盘识别号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
另外,本实施例中,售货柜11的表面还设有一个二维码标签,该二维码标签中含有售货柜11的货柜识别号,上货员以及消费者可以通过用上货员终端13 以及消费者终端14对该二维码标签进行扫码从而解锁当前售货柜11的柜门。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的框图。
如图4所示,管理服务器12具有商品信息存储部31、售货信息存储部32、货柜信息存储部33、售货柜解锁部34、上货信息获取部35、变化重量获取部36、第一重量获取部37、第二重量获取部38、商品冲突判断部39、重量判定计算部 40、售货信息更新部41、提示信息生成部42、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商品清单生成部44、服务侧通信部45以及用于控制上述各部的服务侧控制部46。
商品信息存储部31用于存储所有商品的商品基础信息。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内容。
如图5所示,商品信息存储部31存储有m种标品商品的种类信息311以及与该种类信息311一一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312、商品价格313、商品销量314 和货柜识别号315。
每一种标品商品为具有同一商品名称、商品规格、生产厂家的商品。例如, 500ml可乐和250ml可乐在本实施例中为两种标品商品,对应有不同的种类信息 311。
商品标准重量312为每一种标品商品预先称量得到的标准重量;商品价格 313为该种标品商品的预定售价;商品销量324为待售商品的历史销售数量。本实施例中,商品销量324对应有产生该商品销量的售货柜11的货柜识别号315。
售货信息存储部32用于存储每个售货柜11中存放的待售商品的信息。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售货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
如图6所示,售货信息存储部32存储有各个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321、与售货柜11中每一个货盘22一一对应的货盘识别号322以及相应货盘22中存放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323和存货数量324。
其中,货柜识别号321为售货柜11的编号HGn,货盘识别号322为货盘22 的编号HPo,o为称重传感器23的个数,本实施例的o=(1,2,…,12)。本实施例中,每个货盘22中最多允许放置3种待售商品,因此每个货盘识别号最多对应有三个待售种类信息。具体地,如图6所示,编号HG1的售货柜的第HP1个货盘设置有三种待售商品,而第HP2个货盘则仅仅设有一种待售商品。另外,不同货盘可以设置相同的商品,如编号HG1的售货柜的第HP2个货盘和第HP12个货盘均设有250ml可乐。
另外,本实施例中,单个货盘22最多允许盛放3种标品商品作为待售商品,但每一种待售商品可以在单个货盘22中盛放有多个,存货数量324即为待售商品在相应货盘22中存放的数量。
货柜信息存储部33存储有售货柜的货柜信息,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内容表。
如图7所示,货柜信息存储部33存储有各个售货柜11的货柜识别号331、对应的销售区域332以及该售货柜11中每个货盘22的货盘识别号333和货盘位置信息334。本实施例中,售货柜11内分为三层,每一层有四个货盘22,各个货盘22的货盘位置信息即为第p层第q个(p=1,2,3;q=1,2,3,4)。
本实施例中,销售区域332为售货柜11的设置场所,如商场、学校等区域,两个放在同一商场的售货柜11属于同一销售区域332。
本实施例中,商品信息存储部31、售货信息存储部32、货柜信息存储部33、售货柜解锁部34、上货信息获取部35、变化重量获取部36、第一重量获取部37、第二重量获取部38、商品冲突判断部39、重量判定计算部40、售货信息更新部41、提示信息生成部42可以形成一个批量上货管理装置,用于对上货员的上货过程进行管理。
接下来以上货员对售货柜11进行上货的过程为例,对批量上货管理装置的各个部件功能进行介绍:
当上货员通过上货员终端13发送上货请求给管理服务器12,售货柜解锁部 34就发送一个解锁信号给对应的售货柜11,从而让该售货柜11的控制27控制锁定部24解锁柜门。
本实施例中,上货请求中包括上货员需要上货的售货柜11的货柜识别号以及该上货员的上货员识别号。
一旦售货柜11解锁柜门,并且上货员通过上货员终端12输入待上货的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时,上货信息获取部35就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5获取到上货员终端12发送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上货请求中的货柜识别号。
当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入某个货盘22内时,该货盘22对应的称重传感器 23就感应到重量产生变化并由重量差计算部29计算出上货员在货盘22中放入补货商品前后的商品重量的重量差,货柜通信部30将该重量差作为补货重量差并与货盘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变化重量获取部36就获取服务侧通信部45接收到的补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22的货盘识别号。
本实施例中,上货员可以批量将属于同一种类信息的多个补货商品一起放入至某个货盘22中。
第一重量获取部37根据上货信息获取部35获取到的补货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
第二重量获取部38根据上货信息获取部35获取到的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二重量。
商品冲突判断部39根据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预定倍重关系,判断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本实施例中,商品冲突判断部39的判断过程具体为:
当货盘22中预先放置有一种待售商品,即第二重量获取部38根据货盘识别号在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到一个第二重量时,预定倍重关系为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二重量大致相等,或者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一重量大致相等(本实施例中的大致相等即为两个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
假设第一重量为A且第二重量为B,此时,商品冲突判断部39会分别计算 A=B、2A=B、3A=B、2B=A、3B=A,若这些等式均不符合,则商品冲突判断部 39就判断第一重量A与第二重量B之间不存在预定倍重关系,进一步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的重量不存在冲突。
当货盘中预先放置有两种待售商品,即第二重量获取部38根据货盘识别号在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到两个第二重量时,预定倍重关系为: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二重量大致相等、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第一重量大致相等,并且两个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第一重量大致相等、一个第二重量和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剩下的第二重量大致相等。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大致相等均为两个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
假设第一重量为A且第二重量为B、C,此时,商品冲突判断部39除了会分别计算A=B、2A=B、2A=C、…、3B=A、3B=C之外(即A、B、C彼此之间的重量是否成倍),还需要分别计算A+B=C、A+2B=C、2A+B=C、…、3A+3C=B (即A、B、C两两之间的倍数和与剩下的重量之间是否成倍),若这些等式均不符合,则商品冲突判断部39就判断第二重量B、C与第一重量A之间不存在预定倍重关系,进一步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的重量不存在冲突。
为便于表达,上述公式中均未写入预定重量误差对应的参数,在实际计算时,商品冲突判断部39会考虑该预定重量误差,如实际应计算A=B±w、2A=B±w 等,式中,±w为预定重量误差。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整数倍为3倍以下的倍数,即1倍、2倍以及3倍;预定重量误差为允许在实际测量时受到的影响,一般都在±3至±10g内,本实施例的预定重量误差取值为±3g。
当商品冲突判断部39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不存在重量冲突时,重量判定计算部40就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根据第一重量与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被上货员放入的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
另外,当货盘中没有预先放置有待售商品,即重量获取部36根据货盘识别号在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没有获取到第一重量时,商品冲突判断部39就不进行判断,直接由重量判定计算部40根据第一重量以及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补货商品数量。或者,当上货员选定的补货种类信息与第二重量获取部38获取到的待售种类信息相同时,商品冲突判断部39也不进行判断,直接由重量判定计算部38 根据第一重量以及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补货商品数量。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重量判定计算部的框图。
如图8所示,重量判定计算部40具有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倍数重量和计算单元402、倍数重量差计算单元403、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以及计算控制单元406。
在本实施例的上货过程中,由于在上货员放入货盘22的补货商品是与其选定的补货种类信息相对应的商品,因此在上货过程中计算控制单元406控制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以及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完成补货商品数量的计算,具体地:
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将预定的多个倍数值依次与第一重量相乘得到多个倍数重量。
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依次将各个倍数重量分别与补货重量差进行比对并从中判定出与该补货重量差在预定重量误差内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
本实施例中,倍数值为0~10。假设第一重量为A,补货重量差为D,则第一重量对应的倍数重量有11个,即0、A、2A、…、10A。此时,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会分别判定0=D±w、A=D±w、2A=D±w、…、10A=D±w,并将符合任意一个等式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
若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判定出有效重量,则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就根据有效重量相对应的倍数值,将该倍数值确定为补货商品数量。例如,若有效重量为3A,则补货商品数量就为3。
通过上述过程,重量判定计算部40就能够计算出被上货员批量放入货盘中的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服务侧通信部45将补货商品数量以及对应的补货种类信息发送给上货员终端13让上货员进行上货数量的盘存,并接收上货员终端13发还的盘存后的补货商品数量。
售货信息更新部41根据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盘存后的补货商品数量对售货信息存储部31中相应待售种类信息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即,将原始的存货数量与补货商品数量进行相加从而形成新的存货数量。
当商品冲突判断部39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存在重量冲突时,提示信息生成部42就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示信息生成部的框图。
如图9所示,提示信息生成部42具有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推荐货盘设定单元422以及提示生成单元423。
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确定出盛放的待售商品均不与补货商品存在重量冲突的货盘作为候选货盘。
本实施例中,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会根据货柜识别号从待售信息存储部 32中获取被上货的售货柜11中所有货盘中的待售种类信息,并将这些待售种类信息按照其对应的货盘识别号进行分组,并将第一重量分别与每一组待售种类信息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进行重量冲突的判定(该判定过程与商品冲突判断部39 的判断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最终将判定为不存在重量冲突的货盘确定为候选货盘。
推荐货盘设定单元422根据从货柜信息存储部33中获取各个货盘22的货盘位置信息,并根据该货盘位置信息将候选货盘中与补货商品对应的货盘距离最远的一个设定为推荐货盘。例如,假设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确定出三个候选货盘,对应的货盘位置信息分别为<1,3>(即第1层第3个,下同)、<2,3>、<3,1>,正在上货的货盘的货盘位置信息为<1,2>,则推荐货盘设定单元422就会将货盘位置信息为<3,1>的候选货盘确定为推荐货盘。
另外,本实施例中,推荐货盘设定单元422在设定推荐货盘时,会将与正在上货的货盘相邻的货盘进行排除。如针对上述货盘位置信息为<1,2>,会首先排除掉货盘位置信息为<1,3>以及<1,1>的候选货盘(若有),并从剩下的候选货盘中确定推荐货盘。
提示生成单元423根据推荐货盘的货盘识别号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提示信息生成部42生成提示信息前,服务侧控制部45会控制重量判定计算部38根据第一重量与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补货商品数量,提示生成单元423会生成一个包含该补货商品数量以及推荐货盘的货盘识别号的推荐货盘提示信息。
一旦提示生成单元423生成了推荐货盘提示信息,服务侧通信部45就将该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上货员终端13从而提醒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至推荐货盘中。
另外,当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确定没有候选货盘,或是候选货盘与补货商品所在的货盘为相邻货盘,则提示信息生成单元423就生成一个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并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5发送给上货员终端13,从而提醒上货员售货柜11中没有适合放置当前补货商品的货盘,需要将该补货商品放置到其他售货柜11中。
在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发送后,一旦上货员将冲突的补货商品从货盘中拿出,变化重量获取部35就会获取到对应的货盘识别号和新的重量差(该重量差与补货重量差互为正负),进一步重量判定计算部38就根据该新的重量差计算出对应的商品数量作为拿取商品数量。在服务侧控制部45判断拿取商品数量与补货商品数量一致时,就会控制提示信息生成部40生成一个冲突结束信号给上货员终端13并停止推荐货盘提示。
接下来以消费者从售货柜11中拿取待售商品并进行购买为例,对管理服务器12的各个部件功能进行介绍:
当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终端14发送消费请求给管理服务器12,售货柜解锁部 33就发送一个解锁信号给对应的售货柜11,从而让该售货柜11的货柜控制部 27控制锁定部24解锁柜门。
本实施例中,消费请求中包括消费者需要消费的售货柜11的货柜识别号以及该消费者的消费者识别号。
在售货柜11解锁柜门后,一旦消费者将待售商品从某个货盘22中拿出,该货盘22对应的称重传感器23就感应到重量产生变化并通过重量差计算部29计算出消费者在货盘22中拿取待售商品前后的商品重量的重量差,货柜通信部30 将该重量差作为售货重量差并与货盘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变化重量获取部36就获取服务侧通信部45接收到的售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22的货盘识别号。
本实施例中,消费者可以批量从货盘22中拿取多个待售商品(种类可以不同),并且还可以将不需要的待售商品放回原来的货盘22中。
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用于根据变化重量获取部36获取到的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所有具有对应种类信息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待判定重量。
重量判定计算部40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将待判定重量与售货重量差进行匹配并判定出被消费者拿取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
在本实施例的销售过程中,重量判定计算部40会根据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 获得的待判定重量的数量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商品数量的计算。
第一种方式,当货盘22中仅放置有一种待售商品,即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 根据货盘识别号在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到一个待判定重量时,计算控制单元406控制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以及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完成商品数量的计算,具体地:
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将预定的多个倍数值依次与待判定重量相乘得到多个倍数重量。
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依次将各个倍数重量分别与售货重量差进行比对并从中判定出与该售货重量差在预定重量误差内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
若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判定出有效重量,则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就根据有效重量相对应的倍数值,将该倍数值确定为商品数量,并根据待判定重量确定被消费者拿取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该待售种类信息与商品数量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上述对有效数量以及商品数量的判定过程与上货过程中有效数量与补货商品数量的判定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式,当货盘22中放置有两种或三种待售商品,即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根据货盘识别号在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到两个或三个待判定重量时,计算控制单元406控制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倍数重量和计算单元402、倍数重量差计算单元403、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以及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完成商品数量的计算,具体地:
倍数重量计算单元401将预定的多个倍数值依次与各个待判定重量相乘得到与每一个待判定重量相对应的多个倍数重量。
倍数重量和计算单元402分别将不同待判定重量对应的倍数重量两两相加得到倍数重量和。
倍数重量差计算单元403分别将不同待判定重量对应的倍数重量两两相减得到倍数重量差。
假设待判定重量为A、B、C,售货重量差为D,则可以得到分别与三个待判定重量相对应的11个倍数重量,即0、A、…、10A、0、B、…、10B、…、 10C。相应的倍数重量和为不同待判定重量的倍数重量两两之间的加和,如A+B、 2A+3B、2A+3C等;相应的倍数重量差为不同待判定重量的倍数重量两两之间的差,如A-B、B-A、2A-3B、3B-2A等。
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依次将各个倍数重量、倍数重量和以及倍数重量差分别与售货重量差进行比对并从中判定出与该售货重量差在预定重量误差内的倍数重量、倍数重量和或倍数重量差作为有效重量。
本实施例中,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会首先比对倍数重量与售货重量差是否在预定重量误差内,即分别判定0=D±w、A=D±w、…、10A=D±w、…、2B=D ±w、…、10C=D±w,并将符合任意一个等式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
若倍数重量均不符合上述等式,则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会再次比对倍数重量和与售货重量差是否在预定重量误差内,即分别判定A+B=D±w、2A+3B=D ±w、2A+3C=D±w等,并将符合任意一个等式的倍数重量和作为有效重量。
若倍数重量和也均不符合上述等式,则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会进一步比对倍数重量差与售货重量差是否在预定重量误差内,即分别判定A-B=D±w、 B-A=D±w、2A-3B=D±w、3B-2A=D±w等,并将符合任意一个等式的倍数重量差作为有效重量。
若倍数重量差也均不符合上述等式,则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就判定没有符合的有效重量,提示信息生成部42就生成一个异常提示信息发送给售货柜11,从而让售货柜11提示管理员该售货柜11存在异常状态。
若有效重量判定单元404判定出有效重量,商品数量确定单元405就根据有效重量相对应的倍数值,将该倍数值确定为商品数量,并根据待判定重量确定与商品数量相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例如,若有效重量为倍数重量3A,则商品数量就为3并且待售种类信息与A相对应;若有效重量为倍数重量和2A+3C,则判定出两个商品数量,商品数量为2的待售种类信息与A相对应,商品数量为3 的待售种类信息与C相对应;特别地,若有效重量为倍数重量差,以2A-3B为例,则对应A的待售种类信息为被消费者拿取的待售商品,其商品数量为2,而对应B的待售种类信息为被消费者放回的待售商品,其商品数量为-3。
商品清单生成部44根据被判定出的待售种类信息、对应的商品数量以及商品价格生成商品清单,该商品清单中包含待售种类信息、商品数量以及根据商品价格和商品数量计算得到的总价格。
本实施例中,变化重量获取部36会在消费者每一次取放商品时都获取对应的售货重量差(即获取柜门解锁期间所有重量差计算部29计算出的重量差),商品清单生成部44中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会根据重量判定计算部38的计算结果进行实时更新,并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5发送给消费者终端14让消费者确认当前被拿取的待售商品的种类(待售种类信息)、商品数量、商品价格以及总价格。
例如,假设消费者在柜门解锁期间进行了两次取放,第一次重量判定计算部 38计算出消费者拿取了两个待售商品BPA,即得到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为(BPA,2);第二次重量判定计算部38计算出消费者拿取了一个待售商品 BPB并放回了一个待售商品BPA,即得到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为(BPB, 1)和(BPA,-1)。则商品清单生成部42最终生成的商品清单中包含的待售种类信息为(BPA,1)和(BPB,1)。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锁定状态感应部25感应到柜门关闭且锁定部24完成锁定后,货柜控制部27会控制货柜通信部30发送一个柜门关闭信号给管理服务器12,接下来,服务侧通信部44会在接收到柜门关闭信号后根据消费者识别号发送一个商品结算信号给消费者终端14,从而让消费者根据商品清单完成计费结算。
当消费者完成计费结算后,服务侧通信部44就会接受到一个结算完成信息,此时,售货信息更新部39就会根据最终确认的商品清单中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对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存货数量进行更新,即将原始的存货数量减去商品数量形成新的存货数量。
上货员终端13为上货员持有的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中存储有上货员预先登录时输入的上货员识别号,本实施例中,上货员识别号为上货员的账号。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员终端的框图。
如图10所示,上货员终端13具有二维码识别获取部51、商品销量获取部 52、上货侧画面存储部53、上货侧输入显示部54、上货侧通信部55以及上货侧控制部56。
二维码获取识别部51用于获取上货员终端13对售货柜11上的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含有的货柜识别号。一旦二维码获取识别部51识别出货柜识别号,上货侧通信部55就会将该货柜识别号与上货员终端 13中存储的上货员识别号作为一个上货请求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
商品销量获取部52用于根据二维码获取识别部51识别出的货柜识别号,从管理服务器12的货柜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属于同一个售货区域的其他售货柜 11的货柜识别号,并根据该货柜识别号从管理服务器12的商品信息存储部31 中获取所有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与货柜识别号相对应的商品销量。
本实施例中,若某个种类的商品获取到复数个商品销量,则商品销量获取部 52会将这些商品销量进行加和并与种类信息进行对应,即,商品销量获取部52 会获取到的所有商品在当前的售货区域下所有售货柜产生的商品销量。
上货侧画面存储部53存储有上货画面以及上货商品盘存画面。
上货画面用于在上货侧通信部55发送上货请求时显示。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画面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上货画面521中显示有商品销量获取部52获取到的所有种类信息522以及对应的商品销量523,从而让上货员根据商品销量,优先选择销量最高的种类信息作为即将上货的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在图11中示出的画面中,500ml可乐对应的商品销量为17,该商品销量为同属于待售区域的售货柜 HG1与售货柜HG3针对500ml可乐的商品销量之和(即17=13+4)。
一旦上货员确定了待选的种类信息,即可通过点击与该种类信息相对应的选定按钮524来选定补货种类信息,接下来上货侧通信部55就会将该补货种类信息与上货员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
上货商品盘存画面用于在上货侧通信部55接收到补货商品数量以及补货种类信息时显示。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商品盘存画面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上货商品盘存画面531具有补货种类信息显示部分532、补货数量确认部分533、继续上货按钮534以及盘存完成按钮535。
补货种类信息显示部分532显示有所有上货员通过上货画面选定的补货种类信息,并在补货数量确认部分533中显示有与补货种类信息一一对应的补货商品数量,从而让上货员确认该补货商品数量是否与实际放入的数量相符。若存在补货商品数量与实际不相符,则让上货员在补货数量确认部分533中对补货商品数量进行调整(即点击加减按钮来调整实际的补货数量)。
继续上货按钮534用于让上货员在需要继续上货时点击,并在点击后显示上货画面让上货员选择下一个需要上货的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
盘存完成按钮535用于在上货员确认所有补货商品数量没有问题后点击。一旦盘存完成按钮535被点击,上货侧通信部55就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 12,进一步由管理服务器12根据确认后的补货商品数量对存储的待售商品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
上货侧输入显示部54用于显示上述画面,从而让上货员通过这些画面完成相应的人机交互。
本实施例中,上述上货画面以及上货商品盘存画面实际属于一个微信小程序,当上货员终端13扫描二维码后就会启动微信小程序并显示上述画面让上货员完成上货。
上货侧通信部55用于进行上货员终端13与管理员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
消费者终端14为消费者持有的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中存储有消费者预先登录时输入的消费者识别号,本实施例中,消费者识别号为消费者的账号。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消费者终端的框图。
如图13所示,消费者终端14具有二维码获取识别部61、消费侧画面存储部62、消费侧输入显示部63、计费结算部64、消费侧通信部65以及用于控制上述各部的消费者控制部66。
二维码获取识别部61用于获取消费者终端14对售货柜11上的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含有的货柜识别号。一旦二维码获取识别部61识别出货柜识别号,消费侧通信部65就会将该货柜识别号与消费者终端 14中存储的消费者识别号作为一个消费请求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
消费侧画面存储部62存储有商品清单显示画面。
商品清单显示画面用于在消费侧通信部65发送消费请求时显示。
本实施例中,商品清单显示画面中实时地显示有从消费侧通信部65接收到的商品清单,本实施例中,商品清单显示画面显示的商品清单会随着消费者从售货柜11中拿取和放入的商品而实时产生对应的变化,从而让消费者确定购买的商品以及对应的价格。
消费侧输入显示部63用于显示上述画面,从而让消费者通过这些画面完成相应的人机交互。
一旦消费侧通信部65接收到管理服务器12发送的商品结算信号时,计费结算部64就根据最终获得的商品清单中的总价格让消费者进行支付操作。在完成支付后,消费侧通信部65发送一个结算完成信息给管理服务器12。
本实施例中,上述商品清单显示画面以及计费结算部64实际属于一个微信小程序,当消费者终端14扫描二维码后就会启动微信小程序并显示上述画面让消费者完成待售商品的购买。
消费侧通信部65用于进行消费者终端14与管理服务器12之间的数据交换。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货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当上货员通过上货员终端13对售货柜11上的二维码标签进行扫码时,开始如下上货过程:
步骤S1-1,二维码获取识别部51获取上货员终端13对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含有的货柜识别号,上货侧通信部55将该货柜识别号与上货员终端13中存储的上货员识别号作为一个上货请求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售货柜解锁部34发送一个解锁信号给对应的售货柜11,从而让该售货柜11的货柜控制部27控制锁定部24解锁柜门,然后进入步骤S1-3;
步骤S1-3,商品销量获取部52根据步骤S1-1中识别出的货柜识别号,从管理服务器12的货柜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属于同一个售货区域的其他售货柜11 的货柜识别号,并根据该货柜识别号从管理服务器12的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所有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与货柜识别号相对应的商品销量,然后进入步骤 S1-4;
步骤S1-4,上货侧输入显示部54显示上货画面并在该画面中显示步骤S1-3 获取到的所有种类信息以及商品销量,从而让上货员根据商品销量选择一个的种类信息作为即将上货的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上货侧通信部55将该补货种类信息与上货员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上货信息获取部34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4获取到上货员终端12 发送的补货种类信息,并获取上货请求中的货柜识别号,然后进入步骤S1-6;
步骤S1-6,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实时接收称重传感器23的重量感应值,并根据预定的拿放判断用阈值来判断各个重量感应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过拿放判断用阈值,并将判断为是的重量感应值设定为拿放分界点,然后进入步骤 S1-7;
步骤S1-7,重量差计算部29根据各个重量感应值计算拿放分界点前后的稳定值得到拿放前重量稳定值以及拿放后重量稳定值,并将两者相减从而计算出被上货员放入补货商品前后的重量差,货柜通信部30将该重量差作为补货重量差与货柜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1-8;
步骤S1-8,变化重量获取部36获取服务侧通信部44接收到的补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22的货盘识别号,然后进入步骤S1-9;
步骤S1-9,第一重量获取部37根据步骤S1-5获取到的补货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然后进入步骤 S1-10;
步骤S1-10,第二重量获取部38根据步骤S1-5获取到的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二重量,然后进入步骤S1-11;
步骤S1-11,重量冲突判断部37根据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预定倍重关系,判断补货商品与待售商品的重量是否存在冲突,若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1-12,若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1-13;
步骤S1-12,提示信息生成部40生成提示信息,并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4发送给上货员终端13提示上货员,然后进入步骤S1-6;
步骤S1-13,重量判定计算部38根据步骤S1-9获取到的第一重量以及步骤 S1-8获取到的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补货商品数量,服务侧通信部44将补货商品数量与补货种类信息对应地发送给上货员终端13,然后进入步骤S1-14;
步骤S1-14,上货侧输入显示部54显示上货商品盘存画面让上货员确认已经上货的各个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和补货商品数量,若点击继续上货按钮 534则进入步骤S1-4,若点击盘存完成按钮则上货侧通信部55将上货员确认后的补货种类信息和补货商品数量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并进入步骤S1-15;
步骤S1-15,售货信息更新部41根据步骤S1-13发送的补货种类信息对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相应种类的待售商品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然后进入结束状态。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12的子步骤流程图。
如图15所示,步骤S1-12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12-1,候选货盘确定单元421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确定出盛放的待售商品均不与补货商品存在重量冲突的货盘作为候选货盘,若确定出候选货盘则进入步骤S1-12-2,若确定没有候选货盘则进入步骤S1-12-5;
步骤S1-12-2,推荐货盘设定单元422根据从货柜信息存储部33中获取各个货盘22的货盘位置信息,排除与正在上货的货盘相邻的候选货盘,并将剩余的候选货盘中与补货商品对应的货盘距离最远的一个设定为推荐货盘,若设定有推荐货盘则进入步骤S1-12-3,若无推荐货盘则进入步骤S1-12-5;
步骤S1-12-3,提示生成单元423根据推荐货盘的货盘识别号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12-4;
步骤S1-12-4,服务侧通信部44将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发送给上货员终端13 从而提示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到推荐货盘内,然后进入步骤S1-6;
步骤S1-12-5,提示生成单元423生成更换货柜提示信息,然后进入步骤 S1-12-6;
步骤S1-12-6,通过服务侧通信部45将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发送给上货员终端 13,从而提醒上货员售货柜11中没有适合放置当前补货商品的货盘,需要将该补货商品放置到其他售货柜11中,然后进入步骤S1-6。
本实施例中,若进入步骤S1-12-5并生成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则后续就进入步骤S1-6并通过之后的步骤重新获取到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拿走时产生的新的重量差,进一步在步骤S1-13中重量判定计算部38就根据该新的重量差计算出对应的商品数量作为拿取商品数量,在拿取商品数量与被判断冲突的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一致时,就进入步骤S1-14并让上货员确认其他补货商品的数量或是放入新的补货商品。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消费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当消费者需要从售货柜中进行待售商品的购买并通过消费者终端扫描售货柜上的二维码标签时,相应的消费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二维码获取识别部61获取消费者终端14对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含有的货柜识别号,消费侧通信部65将该货柜识别号与消费者终端14中存储的消费者识别号作为一个消费请求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1-2;
步骤S2-2,售货柜解锁部34发送一个解锁信号给对应的售货柜11,从而让该售货柜11的货柜控制部27控制锁定部24解锁柜门,然后进入步骤S1-3;
步骤S2-3,拿放分界点判断设定部28实时接收称重传感器23的重量感应值,并根据预定的拿放判断用阈值来判断各个重量感应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过拿放判断用阈值,并将判断为是的重量感应值设定为拿放分界点,然后进入步骤 S1-7;
步骤S2-4,重量差计算部29根据各个重量感应值计算拿放分界点前后的稳定值得到拿放前重量稳定值以及拿放后重量稳定值,并将两者相减从而计算出被消费者拿取货放入待售商品前后的重量差,货柜通信部30将该重量差作为售货重量差与货柜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1-8;
步骤S2-5,变化重量获取部36获取服务侧通信部44接收到的售货重量差以及相应货盘22的货盘识别号,然后进入步骤S2-6;
步骤S2-6,待判定重量获取部43用于根据步骤S2-5获取到的货盘识别号,从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从商品信息存储部31中获取所有具有对应种类信息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待判定重量,然后进入步骤S2-7;
步骤S2-7,重量判定计算部40根据步骤S2-6获取到的待判定重量以及步骤 S2-5获取到的售货重量差判定被取放的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对应的商品数量,然后进入步骤S2-8;
步骤S2-8,商品清单生成部44根据步骤S2-7中判定出的待售种类信息、对应的商品数量以及商品价格生成商品清单,服务侧通信部45将商品清单根据消费者识别号对应地发送给消费者终端14,然后进入步骤S2-9;
步骤S2-9,消费侧输入显示部63显示商品清单显示画面并在该画面中显示步骤S2-8发送的商品清单让消费者确认,若消费者关闭柜门则进入步骤S2-10,若消费者继续进行商品拿放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10,锁定状态感应部25感应到柜门关闭且锁定部24完成锁定后,货柜通信部30发送一个柜门关闭信号给管理服务器12,服务侧通信部45根据消费者识别号发送一个商品结算信号给消费者终端14,然后进入步骤S2-11;
步骤S2-11,计费结算部64根据最后获得的商品清单中的总价格让消费者进行支付操作,消费侧通信部65在消费者完成支付后发送一个结算完成信息给管理服务器12,然后进入步骤S2-12;
步骤S2-12,售货信息更新部41根据消费者最后获得的商品清单中的商品数量对售货信息存储部32中相应种类的待售商品的存货数量进行更新,然后进入结束状态。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由于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具有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个标品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在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入售货柜中时,通过称重传感器测得货盘产生的货盘重量差以及货盘识别号,并根据货盘识别号以及上货员输入的补货种类信息获取相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以及第二重量,使得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被上货员放入补货商品的货盘的重量变化,来自动地判断出补货商品与货盘中原先放置的商品是否存在重量冲突。进一步,还由于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具有提示信息生成部,会在判断存在重量冲突时,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来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并发送给上货员终端,因此能够直接提示上货员将重量冲突的补货商品放到推荐的货盘中,不仅省去了上货员判断补货商品需要放在哪个货盘中的过程,使得上货员可以批量上货且上货过程变得方便,而且还能够保证商品不被放在存在冲突的货盘中。进而,保证了在售货柜中,货盘上可以放置多种商品,并且还能够仅通过称重传感器称得的重量变化就实现对被消费者取走的商品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复杂判断,使得售货柜的成本相对更低。
在实施例中,还由于具有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个货盘的货盘位置信息,并且提示信息生成部具有候选货盘确定单元来根据第一重量以及各个货盘中所有待售商品的标准重量确定出不存在重量冲突的候选货盘,因此可以确保放入的货盘与不存在商品重量的冲突。进一步,排除与存在冲突的货盘相邻的候选货盘,并在剩余的候选货盘中将距离当前货盘最远的一个设定为推荐货盘,因此,可以使得补货商品被放置得距离冲突的货盘尽可能的远,进而可以避免在消费者拿出了不满意的商品、并随意放回时,不容易把该商品放入冲突的货盘中。
在实施例中,还由于重量判定计算部具有倍数重量计算单元、有效重量判定单元以及商品数量确定单元,因此在上货员将补货商品放入货盘中时,可以直接通过倍数计算来得出被消费者取出的待售商品的数量,使得上货员可以批量地将补货商品放入售货柜中。
在实施例中,还由于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个商品的商品销量以及产生该商品销量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并且商品销量获取部会根据待上货的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获取对应售货区域下所有售货柜产生的商品销量,并在上货员选择补货种类信息时进行对应显示,从而使得上货员可以优先选择销量更高的商品进行补货,从而提高售货柜的销售量。
在实施例中,还由于具有消费者终端,变化重量获取部在消费者从货盘中取出待售商品时,会获取货盘称得的重量变化,接下来重量判定计算部会对待匹配重量以及售货重量差进行判定。并且在货盘中存放有两种或三种的待售商品时,若无法直接通过倍数来计算出待售商品的数量,就可以通过倍数重量和以及倍数重量差来计算出被消费者取出或放入的待售商品的种类以及对应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即使在同一货盘内放置有多种待售商品,也能准确地识别出被用户取出或放入的商品数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货员通过上货员终端的输入显示部来显示各种画面,并让上货员完成相应的人机交互。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中,售货柜上也可以具有触摸显示屏,通过该触摸显示屏来显示本实施例的上货员终端的各种画面,从而使得上货员可以通过售货柜上的显示屏幕完成补货种类信息的输入以及其他的人机交互。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定重量误差为重力传感器的重量测量误差。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中,预定重量误差还可以包括商品重量浮动值,该商品重量浮动值为商品包装、材料等生产问题而产生的重量浮动值。

Claims (10)

1.一种批量上货管理装置,设置在与售货柜相通信连接的管理服务器中,用于对上货员在所述售货柜中的批量上货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所述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所述批量上货管理装置包括:
商品信息存储部、售货信息存储部、上货信息获取部、变化重量获取部、第一重量获取部、第二重量获取部、商品冲突判断部、重量判定计算部、售货信息更新部、提示信息生成部以及服务侧通信部,
其中,所述商品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各种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每种商品对应的商品标准重量以及商品价格,
所述售货信息存储部存储有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该售货柜中每一个货盘的货盘识别号以及相应所述货盘中存放的所述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存货数量,
所述上货信息获取部用于获取所述上货员在对补货商品进行上货前输入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待上货的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
所述变化重量获取部获取所述称重传感器在所述上货员在所述货盘中放入所述补货商品前后测得的货盘重量的补货重量差以及相应所述货盘的货盘识别号,
所述第一重量获取部根据所述补货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所述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一重量,
所述第二重量获取部根据所述货盘识别号从所述售货信息存储部中获取对应的待售种类信息,并根据该待售种类信息获取对应的所述商品标准重量作为第二重量,
所述商品冲突判断部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之间是否存在预定倍重关系,判断所述补货商品与所述货盘中存放的待售商品之间是否存在重量冲突,
当所述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所述补货商品与所述待售商品不存在重量冲突时,所述重量判定计算部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与所述补货重量差计算出被所述上货员放入的所述补货商品的补货商品数量,
所述售货信息更新部根据所述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以及所述补货商品数量对所述售货信息存储部中相应所述待售种类信息的所述存货数量进行更新,
当所述商品冲突判断部判断所述补货商品与所述待售商品存在重量冲突时,所述提示信息生成部就基于所述第一重量以及被存储的所述待售种类信息和对应的所述商品标准重量生成推荐货盘提示信息并通过所述服务侧通信部发送给所述上货员终端从而提醒所述上货员将所述补货商品放至推荐货盘中。
2.一种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售货柜,具有用于盛放待售卖的待售商品的多个货盘以及与所述货盘一一对应的多个称重传感器;
上货员终端,由具有上货员识别信息的所述上货员持有;以及
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消费者终端以及所述无人售货柜相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批量上货管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具有货柜信息存储部,
所述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有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以及该售货柜中每个所述货盘的货盘识别号和货盘位置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生成部至少具有:
候选货盘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以及各个所述货盘中待售商品的商品标准重量确定出盛放的所述待售商品均不与所述补货商品存在所述重量冲突的货盘作为候选货盘;
推荐货盘设定单元,根据所述货盘位置信息将所述候选货盘中与所述补货商品对应的所述货盘距离最远的一个设定为所述推荐货盘;以及
提示生成单元,根据所述推荐货盘对应的所述货盘识别号生成所述推荐货盘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候选货盘确定单元没有确定出所述候选货盘或者所述候选货盘均与所述补货商品对应的所述货盘为相邻的货盘时,所述提示生成单元就生成更换货柜提示信息,
所述服务侧通信部将所述更换货柜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上货员终端从而提醒所述上货员将所述补货商品放至其他售货柜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货盘中存放有一种待售商品,所述第二重量获取部获取到一个所述第二重量,
所述预定倍重关系为所述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所述第二重量在预定误差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所述第一重量在预定误差范围内,
所述货盘中存放有两种待售商品,所述第二重量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重量有两个,
所述预定倍重关系为所述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与每个所述第二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每个所述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与所述第一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两个所述第二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所述第一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并且一个所述第二重量和所述第一重量的整数倍之和与剩下的所述第二重量在预定重量误差内,
所述整数倍为1至3倍,所述预定重量误差的取值为±3g至±10g。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还具有货柜信息存储部,该所述货柜信息存储部存储有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以及所述售货柜所属的售货区域,
所述上货员终端具有上货侧画面存储部、上货侧输入显示部以及商品销量获取部,
所述上货侧画面存储部存储有上货画面,
所述商品信息存储部还存储有每种所述商品的商品销量以及产生该商品销量的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
所述商品销量获取部用于根据与待上货的所述售货柜的货柜识别号确定对应的所述售货区域,并从所述管理服务器中获取所有所述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在当前的所述售货区域下所有所述售货柜产生的商品销量,
所述上货侧输入显示部显示所述上货画面并显示被获取到的所述种类信息以及所述商品销量,从而让所述上货员根据所述商品销量确定需要上货的补货商品的补货种类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重量判定计算部具有:
待判别重量生成单元,将预定的多个倍数值依次所述第二重量相乘得到多个倍数重量;
有效重量判定单元,分别将所述倍数重量与所述补货重量差以及进行比对并从中判定出与所述补货重量差在预定重量误差内的倍数重量作为有效重量;以及
商品数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有效重量对应的所述倍数值,将该倍数值确定为所述补货商品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上货员终端还具有二维码获取识别部,
所述售货柜还具有制冷器以及控制芯片,并设有包含售货柜识别号的二维码标签,
所述二维码获取识别部用于获取所述上货员终端对所述二维码标签扫描得到的二维码并识别出其中的所述售货柜识别号,
所述上货侧通信部将所述售货柜识别号以及所述上货者的上货员识别号作为一个上货请求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器,
一旦接收到所述上货请求,所述售货柜解锁部就根据所述售货柜识别号发送一个解锁信息给对应的所述售货柜解锁柜门从而让所述上货员对所述补货商品进行上货,
所述控制芯片在所述柜门解锁时控制所述制冷器停止工作,并在所述柜门关闭时控制所述制冷器重新开始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费者终端,由消费者持有,与所述管理服务器相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还具有待匹配重量获取部以及商品清单生成部,
所述变化重量获取部还用于获取所述称重传感器在所述消费者从所述货盘中取出所述待售商品前后测得的货盘重量的售货重量差以及相应所述货盘的货盘识别号,
所述待匹配重量获取部根据所述货盘识别号从所述售货信息存储部中获取对应的所述种类信息,并根据该种类信息从所述商品信息存储部中获取所有对应的所述商品标准重量作为待匹配重量,
所述重量匹配判定部基于预定的重量判定规则将所述待匹配重量与所述售货重量差进行匹配并判定出被所述消费者取出的所述待售商品的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商品数量,
所述商品清单生成部根据被判定出的所述待售种类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商品数量生成商品清单并通过所述管理侧通信部发送给所述消费者终端让所述消费者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售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消费者终端具有所述消费者终端具有消费侧画面存储部、消费侧输入显示部以及消费侧通信部,
所述画面存储部存储有商品清单显示画面,
当所述消费者对所述待售商品进行多次取放时,所述变化重量获取部对应地获取多次所述售货重量差,所述商品清单生成部根据所述重量匹配判定部根据多次所述售货重量差分别匹配出的各个所述商品数量对所述商品清单进行对应更新,
所述输入显示部显示所述商品清单显示画面并实时显示所述商品清单从而让所述消费者确认拿取的待售商品的种类信息以及数量。
CN202110435033.9A 2021-04-22 2021-04-22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Active CN113554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033.9A CN113554813B (zh) 2021-04-22 2021-04-22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033.9A CN113554813B (zh) 2021-04-22 2021-04-22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4813A true CN113554813A (zh) 2021-10-26
CN113554813B CN113554813B (zh) 2023-06-06

Family

ID=7810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5033.9A Active CN113554813B (zh) 2021-04-22 2021-04-22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48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4647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东星云开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售卖柜商品推荐方法、售卖柜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670A (zh) * 2013-02-05 2013-06-12 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对无识别码正品的定位方法
JP2014152018A (ja) * 2013-02-08 2014-08-25 Flow Co Ltd 商品管理システム
CN104978646A (zh) * 2015-07-07 2015-10-14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配货系统及方法
JP2015184997A (ja) *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日立システムズ 商品補充業務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商品補充業務支援方法
CN108269355A (zh) * 2018-02-06 2018-07-10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售货设备及其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系统和服务器
CN108875664A (zh) * 2018-06-27 2018-11-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选购商品的识别方法、装置以及售货机
CN109377650A (zh) * 2018-08-22 2019-02-22 湖南金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售货系统及售货方法
CN109405879A (zh) * 2018-10-16 2019-03-01 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人售货系统及商品识别方法
CN109448237A (zh) * 2018-08-29 2019-03-08 拉卡拉汇积天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售货装置及其上货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9859384A (zh) * 2019-01-25 2019-06-07 深圳市乐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63456A (zh) * 2018-04-10 2019-10-22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上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89290A (zh) * 2018-07-06 2020-01-1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商品售卖方法以及装置
CN110728792A (zh) * 2019-05-31 2020-01-24 南京昱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售货柜、智能售货系统和自动售货支付方式
CN110853235A (zh) * 2019-11-21 2020-02-28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货方法以及售货机的销售方法
CN111080206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补货清单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9655A (zh) * 2020-02-28 2020-07-17 上海追月科技有限公司 货品识别方法及货品识别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27153A (zh) * 2020-05-25 2020-09-04 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入柜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34622A1 (en) * 2019-04-17 2020-10-22 Hitachi, Ltd. Articl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articl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US20210043022A1 (en) * 2018-02-26 2021-02-11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Self-service vending device and vend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lf-service vend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670A (zh) * 2013-02-05 2013-06-12 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对无识别码正品的定位方法
JP2014152018A (ja) * 2013-02-08 2014-08-25 Flow Co Ltd 商品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184997A (ja) *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日立システムズ 商品補充業務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商品補充業務支援方法
CN104978646A (zh) * 2015-07-07 2015-10-14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配货系统及方法
CN108269355A (zh) * 2018-02-06 2018-07-10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售货设备及其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及管理系统和服务器
US20210043022A1 (en) * 2018-02-26 2021-02-11 Hefei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Self-service vending device and vend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lf-service vending system
CN110363456A (zh) * 2018-04-10 2019-10-22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上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75664A (zh) * 2018-06-27 2018-11-2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选购商品的识别方法、装置以及售货机
CN110689290A (zh) * 2018-07-06 2020-01-1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商品售卖方法以及装置
CN109377650A (zh) * 2018-08-22 2019-02-22 湖南金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售货系统及售货方法
CN109448237A (zh) * 2018-08-29 2019-03-08 拉卡拉汇积天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售货装置及其上货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9405879A (zh) * 2018-10-16 2019-03-01 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人售货系统及商品识别方法
CN109859384A (zh) * 2019-01-25 2019-06-07 深圳市乐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334622A1 (en) * 2019-04-17 2020-10-22 Hitachi, Ltd. Articl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articl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CN110728792A (zh) * 2019-05-31 2020-01-24 南京昱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售货柜、智能售货系统和自动售货支付方式
CN110853235A (zh) * 2019-11-21 2020-02-28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货方法以及售货机的销售方法
CN111080206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补货清单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9655A (zh) * 2020-02-28 2020-07-17 上海追月科技有限公司 货品识别方法及货品识别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27153A (zh) * 2020-05-25 2020-09-04 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入柜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4647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东星云开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售卖柜商品推荐方法、售卖柜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524647B (zh) * 2023-07-05 2023-09-08 广东星云开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售卖柜商品推荐方法、售卖柜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4813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9174B2 (en) Multifunctional self-service shipping and mail processing system
CN113554799A (zh) 标品商品无人售货系统
CA2801567C (en) Networked vendor for workplace or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N108629894A (zh) 自动补货的方法、系统、售货柜及计算机设备
US20130284806A1 (en) Automated purchasing system
CN107016810B (zh) 一种自助减量称重计费系统及自助减量称重计费方法
CN110853235B (zh) 一种上货方法以及售货机的销售方法
US11270546B1 (en) Item dispenser with motion-based removal detection
CN113554813B (zh) 批量上货管理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CN113554802B (zh) 一种称重装置及无人售货系统
CN113554807B (zh) 配货清单生成装置以及无人售货系统
CN113421376B (zh) 一种无人售货系统
EP3314587A1 (fr) Système de distribution
CN109993620A (zh) 一种售卖方法及售卖控制装置
CN210721636U (zh) 智能售货柜、智能售货系统
CN112950839A (zh) 商品售卖方法
CN113554801A (zh) 一种无人售货系统
CN113554816A (zh) 一种生鲜自提系统
CN113554808B (zh) 一种上货管理装置及无人售货系统
RU2723144C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дажей товаров
CN113554810A (zh) 一种无人售货系统
CN107636430A (zh) 秤系统
CN113554822B (zh) 一种生鲜自提系统
CN113554809A (zh) 一种商品信息更新装置及无人售货系统
RU2747128C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магазин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 Xiangdong

Inventor after: Lu Yi

Inventor after: Xie Jian

Inventor after: Zhou Lishun

Inventor after: Lu Hongzhou

Inventor after: Tang Fangfang

Inventor before: Ma Xiangdong

Inventor before: Lu Yi

Inventor before: Xie Jian

Inventor before: Zhou Lishun

Inventor before: Lu Hongzhou

Inventor before: Tang Fangf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