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0975A -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0975A
CN113550975A CN202010328598.2A CN202010328598A CN113550975A CN 113550975 A CN113550975 A CN 113550975A CN 202010328598 A CN202010328598 A CN 202010328598A CN 113550975 A CN113550975 A CN 113550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assembly
carrier
bearing piece
relativ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85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思宇
欧阳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Royol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85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0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0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中间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伸缩构件及第二伸缩构件;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分别位于中间承载件相背设置的两侧;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承载件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件滑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折叠组件简化了折叠组件中铰链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折叠组件结构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的逐步商用化,出现了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柔性屏承载在支撑结构上,支撑机构带动柔性屏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灵活折叠或展开。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支撑机构通过多个铰链的配合来实现折叠或展开,然而由于多个铰链的设计难度较大,使得通过多个铰链配合的支撑机构的结构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通过结合转动与滑动来实现折叠组件的折叠与展开,简化了折叠组件中铰链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折叠组件结构的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中间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伸缩构件及第二伸缩构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背设置的两侧;
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承载件滑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承载件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滑槽以实现与所述第二承载件的相对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发生相对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
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且处于第二状态的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两个滑动臂,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两个滑动臂之间,所述两个滑动臂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滑动;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滑动臂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间隔设置;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滑动臂抵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承载件靠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一凹槽均连通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相对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的方向相反,且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对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限位件,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件抵持所述第二齿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中间承载件配置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条设有定位部,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定位部抵持所述第三齿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覆盖在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支撑层的同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一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一弧面、及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第一切面;
所述中间承载件为第二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二弧面、朝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切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承载件的第三切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第三切面之间;
所述第二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三扇形体,所述第三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三弧面、及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第四切面;
所述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和所述第三扇形体的弧半径相同,并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及所述第三扇形体彼此间隔设置;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贴合,所述第三切面与所述第四切面贴合,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构成半圆曲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切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切面的一半径的中点上;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三切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切面的一半径的中点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的滑动路径,与所述第二切面的所述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滑动的滑动路径,与所述第三切面的所述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扇形体和所述第三扇形体的圆心角分别为45度;所述第二扇形体的圆心角为90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体连接的第一平展部,所述第一平展部位于所述第一扇形体远离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展部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一面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扇形体及所述第二扇形体均相切;
所述第一扇形体的弧半径均为R,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扇形体相切的切点,与所述第一面所在的面和所述第二扇形体相切的切点之间的间距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04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从展开到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的行程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04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及紧固件,所述第一粘贴层位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承载件通过所述第一粘贴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中间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啮合部,所述中间承载件朝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侧壁设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交错设置,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相互间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相互啮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承载件为第二扇形体,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弧半径均为R,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043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屏模组。柔性屏模组包括柔性屏及如上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柔性屏覆盖在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屏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通过第一伸缩构件与第二伸缩构件使得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相对中间承载件转动且滑动,以实现折叠组件的折叠与展开,避免折叠组件中出现多个铰链设计,从而降低了折叠组件结构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模组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柔性屏模组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在再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模组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可卷曲折叠的电子报纸等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来进行描写。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模组100。柔性屏模组100用于显示画面。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2是图1所示柔性屏模组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柔性屏模组100包括柔性屏10及折叠组件20。柔性屏10安装于折叠组件20。折叠组件20能够弯折,以带动柔性屏10弯折。柔性屏10的结构较薄,图1与图2柔性屏10与折叠组件20的厚度及形状仅为示例,本申请并不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柔性屏模组100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折叠或展开,以使柔性屏模组100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图1所示,柔性屏模组100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柔性屏模组100处于展开状态,柔性屏10位于同一平面。如图2所示,柔性屏模组100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柔性屏模组100处于折叠状态,柔性屏10位于不同的平面。
其中,柔性屏10由柔软的材料制成,是可变型可弯曲的具有显示功能的面板。柔性屏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面板或微尺寸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 diode,uLED)面板,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用于承载柔性屏10,使得柔性屏10在折叠及展开的整个折弯过程中,尺寸保持不变,从而使柔性屏10免受拉扯或者挤压。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折叠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分别位于中间承载件22相背设置的两侧。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用于承载柔性屏10。
折叠组件20还包括支撑层24。支撑层24覆盖在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的表面,且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位于支撑层24的同侧。可以理解的,支撑层24的一侧附着于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的表面,另一侧贴合柔性屏10。
其中,第一伸缩构件能够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第二承载件23能够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以使折叠组件20折叠或展开。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来实现折叠组件20的折叠,避免一个承载件转动而造成折叠角度大,减小了第一承载件21及第二承载件23的转动角度,降低了支撑层24弯折而产生的应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折叠组件2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中间承载件22及第二承载件23位于同一平面。如图5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弯折一定角度,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弯折一定角度,且第一承载件21接触第二承载件2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及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支撑层24的尺寸不变,使得贴合在支撑层24上的柔性屏10的尺寸不变,避免柔性屏10在随折叠组件20折叠的过程中拉扯或挤压二导致损伤,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屏10的使用寿命。换言之,折叠组件20及支撑层24能够保护柔性屏10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不受损伤。
请继续参阅图6,图6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折叠组件20还包括第一粘贴层251、第二粘贴层252及紧固件253。第一粘贴层251连接在支撑层24与第一承载件21之间。第二粘贴层252连接在支撑层24与第二承载件23之间。紧固件253位于第一粘贴层251与第二粘贴层252之间,也即紧固件253位于中间承载件22。紧固件253用于紧固中间承载件22与支撑层24。紧固件253可以是但不仅限于螺钉螺母。
可以理解的,第一粘贴层251相背设置的两面分别贴合于第一承载件21与支撑层24,以使第一承载件21紧密连接支撑层24。第二粘贴层252相背设置的两面分别贴合于第二承载件23与支撑层24,以使第二承载件23紧密连接支撑层24。中间承载件22通过紧固件253与支撑层24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通过粘贴层与支撑层24连接,位于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中间的中间承载件22与支撑层24通过紧固件253焊接,避免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过程中,而导致支撑层24相对中间承载件22移动,从而有利于保证折叠组件2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中间承载件22接触支撑层24的区域较小,因此中间承载件22通过紧固件253焊接的方式与支撑层24连接,避免中间承载件22与支撑层24通过粘贴层连接不牢固,或者粘贴区域过大而干扰折叠组件20的折叠。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折叠组件20还包括第一伸缩构件30及第二伸缩构件40。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2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与第一承载件21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22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件23滑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为第一伸缩构件30相背设置的两端部。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分别连接于第一伸缩构件30相背设置的两端。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为第二伸缩构件40相背设置的两端部。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分别连接于第二伸缩构件40相背设置的两端。
折叠组件20折叠或展开时,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并且与第一承载件21发生相对滑动。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并且与第二承载件23发生相对滑动。
可以理解的,由于折叠组件20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且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二端相对第二承载件23滑动,因此第一承载件21及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间隙能够灵活地减小或增大,使得折叠组件20在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柔性屏10的的尺寸不变,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屏10的使用寿命。
如图4及图6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设有一定间隙,而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接触中间承载件22。也即,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相对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间隙减小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通过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且滑动,以实现折叠组件20的折叠与展开,避免折叠组件20中出现多个铰链设计,从而降低了折叠组件20结构的复杂度。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朝向背离支撑层24的一侧弯折,且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朝向背离支撑层24的一侧弯折;折叠组件20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朝向靠近支撑层24的一侧弯折,且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朝向靠近支撑层24的一侧弯折。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承载件21也能够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朝向靠近支撑层24的一侧,本申请并不限定。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件21能够相对第一承载件21向下折叠90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件21不能能够相对第一承载件21向下折叠90度,也能够相对第二承载件23向上折叠90度。
其中,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方向,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于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方向相反,且相对中间承载件22对称。可以理解的,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的转动方向反向对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方向反向对称,也即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同步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使得支撑层24两侧因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转动而受到的应力相等,避免了支撑层24两侧受力不均匀而拉扯支撑层24,从而进一步地保持支撑层24的尺寸不变。可以理解的,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的转动方向反向对称,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90度即可实现折叠组件20的折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齿轮311。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齿轮411。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411啮合连接。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通过第一齿轮311与第二齿轮411的啮合连接,来实现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的反向对称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采用齿轮的啮合的成熟工艺实现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的反向对称转动,使得简化了折叠组件20的结构设计,从而降低了折叠组件20的成本。
其中,第一齿轮311上设置有限位件312。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限位件312抵持第二齿轮411。当限位件312抵持第二齿轮411,以停止第二齿轮411继续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齿轮311上设有限位件312,能够限定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避免第一承载件21或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反向转动,从而提高了折叠组件20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6与图7,图7是图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承载件21开设有第一滑槽210。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伸入第一滑槽210以实现与第一承载件21的相对滑动。第二承载件23开设有第二滑槽230。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二端伸入第二滑槽230以实现与第二承载件23的相对滑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伸入第一滑槽210以实现第一承载件21的相对滑动,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二端伸入第二滑槽230以实现第二承载件23的相对滑动,限定了第一伸缩构件30的滑动轨迹与第二伸缩构件40的滑动轨迹固定,使得折叠组件20有规律的运动。
另一方面,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二端伸入第一滑槽210,使得第一伸缩构件30直接带动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且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二端伸入第二滑槽230,使得第二伸缩构件40直接带动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从而使得折叠组件20无需额外增设用于连接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的结构,及用于连接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的结构,从而简化了折叠组件20的结构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构件30包括弹性件33。弹性件33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滑槽210与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件33处于第一状态。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件33处于第二状态,且处于第二状态的弹性件33的长度小于处于第一状态的弹性件33的长度。
如图6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件33的长度用L1标识。如图7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件33的长度用L2标识。其中,L2小于L1,也即,弹性件33在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对处于展开状态时被压缩。可以理解的,第二伸缩构件40也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二滑槽2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在第一伸缩构件30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中间承载件22滑动与转动,折叠组件20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弹性件33发生形变,例如在折叠组件20折叠的过程中第一伸缩构件30内的弹性件33被压缩,使得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相对滑动的位移能够传递至弹性件33的形变,从而避免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相对支撑层24移动,有利于保证支撑层24的长度固定不变,从而避免折叠组件20在折叠过程中拉伸柔性屏10,提高了柔性屏模组100的性能。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6及图7,第一伸缩构件30包括两个滑动臂34。弹性件33位于两个滑动臂34之间。两个滑动臂34与第一滑槽210相对滑动。可以理解的,第一滑槽210设有与两个滑动臂34相对应的滑槽,以使一个滑动臂34对应一个滑槽滑动。当弹性件33处于第一状态时,滑动臂34与第一滑槽210的底壁间隔设置。当弹性件33处于第二状态时,滑动臂34抵接第一滑槽210的底壁。也即,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相对处于折叠状态时,滑动臂34远离第一滑槽210的槽壁。
其中,第一滑槽210的底壁为第一滑槽210远离中间承载件22一侧的槽壁。第二滑槽230的底壁为第二滑槽230远离中间承载件22一侧的槽壁。折叠组件20自展开状态朝向折叠状态弯折的过程中,滑动臂34朝向靠近第一滑槽210的底壁移动,使得弹性件33被压缩,以减小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33位于第一伸缩构件30的两个滑动臂34之间,弹性件33在两个滑动臂34之间发生形变,使得弹性件33两侧受力均匀,避免了弹性件33沿其他方向发生形变而产生偏移。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与图9,图8是图3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承载件21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设有第一扇形体211。中间承载件22为第二扇形体。第二承载件23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设有第三扇形体23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第二承载件23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及中间承载件22朝向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的两侧均为扇形体,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及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设有转动的避让空间,从而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能够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扇形体211包括朝向支撑层24的第一弧面11、及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第一切面51。第二扇形体包括朝向支撑层24的第二弧面12、朝向第一承载件21的第二切面52、和朝向第二承载件23的第三切面53。第二弧面12连接在第二切面52与第三切面53之间。第三扇形体231包括朝向支撑层24的第三弧面13、及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第四切面5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朝向支撑层24的一侧均为弧面(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及第三弧面13),弧面的设计匹配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层24的形状,使得支撑层24能够贴合于弧面,从而避免折叠组件20在弯折过程中支撑层24拱起而带动柔性屏10拱起,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屏10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和第三扇形体231的弧半径相同,并且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彼此间隔设置。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切面51与第二切面52贴合,第三切面53与第四切面54贴合,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和第三弧面13构成半圆曲面。
可以理解的,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彼此间隔设置,为第一承载件21及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且滑动提高避让空间,避免折叠组件20在折叠过程中发生干涉现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和第三扇形体231的弧半径相同,使得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扇形体211的第一切面51与第二扇形体的第二切面52重叠,第二扇形体的第三切面53与第三扇形体231的第四切面54重叠,且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及第三弧面13相互连接形成光滑的半圆曲面,使得用于承载支撑层24的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半圆曲线,有利于保证支撑层24表面的光滑性,避免柔性屏10显示的画面发生形变,以提高柔性屏模组100的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22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第二切面52,且位于第二切面52的一半径的中点上。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与中间承载件22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第三切面53上,且位于第三切面53的一半径的中点上。
如图8所示,第一伸缩构件30与中间承载件22通过第一转轴61转动。第二伸缩构件40与中间承载件22通过第二转轴62转动。第一转轴61的轴心位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上。第二转轴62的轴心位于第三切面53的半径的中点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1的轴心与第二转轴62的轴心分别位于第二切面52与第三切面53的半径的中点上,使得第一伸缩构件30在带动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后,及第二伸缩构件40在带动第二承载件23相对转动后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和第三弧面13能够构成半圆曲面。
具体地,结合图8及图9所示,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用A标识。第一转轴61的轴心位于A点。自A点沿轴线延伸与第一切面51的交点用M标识。可以理解的,AM为第一伸缩构件30的延伸方向。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切面51与第二切面52间隔设置,使得A点不同于M点;而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第一切面51贴合于第二切面52,此时A点与M点重叠,使得第一切面51与第二切面52一一对应,以使第一扇形体211与第二扇形体光滑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1的轴心位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上,且第二转轴62的轴心位于第三切面53的半径的中点上,使得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时,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和第三弧面13能够构成半圆曲面,从而保证支撑层24表面的光滑性。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转轴61的轴心不位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时,在折叠组件20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朝向支撑层24的一面齐平,而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第一转轴61的轴心不位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使得第一切面51贴合于第二切面53不能一一对应。也即,当第一转轴61的轴心不位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时,无法保证折叠组件20位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和第三弧面13构成半圆曲面,从而影响支撑层24表面的光滑性。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的滑动路径,与第二切面52的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第二承载件23滑动的滑动路径,与第三切面53的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的,伸缩构件(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转轴固定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的滑动路径,与第二扇形体上切面的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保证折叠组件20位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和第三弧面13构成半圆曲面。
其中,第一扇形体211和第三扇形体231的圆心角分别为45度。第二扇形体的圆心角为9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扇形体211和第三扇形体231的圆心角分别为45度,而第二扇形体的圆心角为90度,使得折叠组价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形成的圆心角为180度,从而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重叠,使得折叠组件20处于稳定的折叠状态。并且,第一扇形体211与第二扇形体形成的角度相等,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角度相同。
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件21还包括与第一扇形体211连接的第一平展部212。第一平展部212位于第一扇形体211远离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第一平展部212包括第一面213。第一面213贴合于支撑层24。第一面213所在的面与第一扇形体211及第二扇形体均相切。第一扇形体211的弧半径均为R。第一面213与第一扇形体211相切的切点,与第一面213所在的面和第二扇形体相切的切点之间的间距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41
其中,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42
为第一扇形体211圆周长的四分之一。
可以理解的,如图8所示,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及第三弧面13弧度弯曲的设置,使得第一面213所在的面与第一扇形体211的切点,与第一面213所在的面与第二扇形体的切点之间悬空。其中,第一面213所在的面与第一扇形体211的切点为E点。第一面213所在的面与第二扇形体的切点为F点。EF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悬空距离。相应地,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悬空距离为FH。FH之间的间距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43
可以理解的,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之间的距离为EH,即为圆周长的一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悬空距离,及第二承载件23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的悬空距离均为四分之一圆周长,也即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之间的距离为圆周长的一半,使得折叠组件20弯折后支撑层24与形成180度的扇形体(第一扇形体211、第二扇形体及第三扇形体231)紧密贴合,使得支撑层24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时的长度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柔性屏10弯折后挤压或拉伸。
进一步地,请继续一并参阅图8及图9,折叠组件20从展开到折叠过程中,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的行程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51
可以理解的,弹性件33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下的形变量即为伸缩构件相对承载件滑动的行程,也即,弹性件33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下弹性件33的长度差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52
可以理解的,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第一切面51贴合于第二切面52,此时A点与M点重叠。图8中AB的长度与图9中AB的长度之差即为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的行程。其中,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AB之间的距离等于EF减去AF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53
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切面51贴合于第二切面52,使得AB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54
也即,图8中AB的长度与图9中AB的长度之差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5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从展开到折叠过程中,限定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的行程,使得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切面51紧密地贴合于第二切面52,且第一承载件21贴合于第二承载件23,从而使得折叠组件20处于稳固地折叠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0,图10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在再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件21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啮合部71。中间承载件22朝向第一承载件21的侧壁设有第二啮合部72。第一啮合部71与第二啮合部72交错设置,且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啮合部71和第二啮合部72相互间隔;当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啮合部71与第二啮合部72相互啮合。
如图10所示,中间承载件22朝向第二承载件2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啮合部73。第二承载件23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啮合部74。折叠组件20展开时,第一啮合部71和第二啮合部72相互间隔,且第三啮合部73和第四啮合部74相互间隔;折叠组件20折叠时,第一啮合部71和第二啮合部72相互啮合,且第三啮合部73和第四啮合部74相互啮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21或第二承载件23朝向中间承载件22的侧壁设有与中间承载件22相适配的啮合部(第一啮合部71、第二啮合部72、第三啮合部73及第四啮合部74),避免折叠组件20在展开至折叠的过程中相互干扰而影响折叠组件20的弯折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与图10,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啮合部71和第二啮合部7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6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啮合部71和第二啮合部7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64132300000162
使得第一承载件21与中间承载件22之间设有转动的避让空间,防止第一承载件21在第一伸缩构件30的带动下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过程中出现运动干涉,从而有利于保证折叠组件20的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11,图11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折叠组件20在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大部分内容相同不再赘述。
折叠组件20还包括套筒80。套筒80围设形成第一滑槽210。第一伸缩构件30靠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81。第一承载件21靠近中间承载件22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82。第二凹槽82及第一凹槽81均连通第一滑槽210。弹性件33收容于第一滑槽210内,且弹性件33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凹槽81的底壁与第二凹槽82的底壁。
可以理解的,套筒80围设形成的第一滑槽210连通第一凹槽81与第二凹槽82。且第一伸缩构件30朝向第一承载件21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滑槽210内,使得连通的第一滑槽210、第一凹槽81与第二凹槽82形成收容腔,以使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收容腔的壁面滑动,且弹性件33在此收容腔内发生形变。
当弹性件33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伸缩构件30朝向第一承载件21的一端与第二凹槽82的槽壁间隔设置,以使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滑动提供空间;当弹性件3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伸缩构件30朝向第一承载件21的一端抵接第二凹槽82的槽壁,以限定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第一承载件21处于折叠状态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一承载件21通过套筒80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杆运动,使得第一伸缩构件30在套筒80形成的第一滑槽210内滑动,限定了第一伸缩构件30的滑动轨迹,从而使得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中间承载件22,及第一承载件21相对中间承载件22有规律滑动,从而保证折叠组件20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12,图12是图1所示折叠组件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折叠组件20在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大部分内容相同不再赘述。
第一伸缩构件30的第一端设有第三齿轮313。第二伸缩构件40的第一端设有第四齿轮413。中间承载件22配置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齿条91与第二齿条92。第一齿条91位于第三齿轮313与第二齿条92之间,且第一齿条91与第三齿轮313啮合连接。第二齿条92位于第四齿轮413与第一齿条91之间,且第二齿条92与第四齿轮413啮合连接。
其中,第一齿条91与第二齿条92一体成型,以简化折叠组件20的结构。第一伸缩构件30与中间承载件22通过第一齿条91与第三齿轮313的配合来实现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中间承载件22的转动。第二伸缩构件40与中间承载件22通过第二齿条92与第四齿轮413的配合来实现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的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构件30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时,第二伸缩构件40同步地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以使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3反向同步地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例如,第三齿轮313与第一齿条91的啮合与第四齿轮413与第二齿条92的啮合相同,以使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反向对称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通过齿轮(第三齿轮313与第四齿轮413)与齿条(第一齿条91与第二齿条92)的啮合来实现相对转动,不仅能够保证第一伸缩构件30与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反向对称地转动,而且由于第三齿轮313与第四齿轮413通过齿条传递配合,减小了第三齿轮313与第四齿轮413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伸缩构件30及第二伸缩构件40相对中间承载件22转动的弧度,以减小支撑层24及柔性屏10因折叠而发生的形变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条91设有定位部(图中未标识)。当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定位部抵持第三齿轮31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齿条91上设有定位部,能够定位折叠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避免第一承载件21或第二承载件23相对中间承载件22反向转动,从而提高了折叠组件20的可靠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件、中间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伸缩构件及第二伸缩构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背设置的两侧;
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承载件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承载件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滑槽以实现与所述第二承载件的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带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发生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
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且处于第二状态的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弹性件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两个滑动臂,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两个滑动臂之间,所述两个滑动臂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滑动;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滑动臂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间隔设置;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滑动臂抵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承载件靠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一凹槽均连通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伸缩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相对于所述中间承载件转动的方向相反,且相对所述中间承载件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限位件,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件抵持所述第二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中间承载件配置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设有定位部,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定位部抵持所述第三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覆盖在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位于所述支撑层的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一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一弧面、及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第一切面;
所述中间承载件为第二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二弧面、朝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切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承载件的第三切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第三切面之间;
所述第二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设有第三扇形体,所述第三扇形体包括朝向所述支撑层的第三弧面、及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第四切面;
所述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和所述第三扇形体的弧半径相同,并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扇形体、所述第二扇形体及所述第三扇形体彼此间隔设置;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贴合,所述第三切面与所述第四切面贴合,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构成半圆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切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切面的一半径的中点上;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承载件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三切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切面的一半径的中点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的滑动路径,与所述第二切面的所述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滑动的滑动路径,与所述第三切面的所述半径的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体和所述第三扇形体的圆心角分别为45度;所述第二扇形体的圆心角为90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体连接的第一平展部,所述第一平展部位于所述第一扇形体远离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展部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一面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扇形体及所述第二扇形体均相切;
所述第一扇形体的弧半径均为R,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扇形体相切的切点,与所述第一面所在的面和所述第二扇形体相切的切点之间的间距为:
Figure FDA000246413229000003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从展开到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伸缩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承载件滑动的行程为:
Figure FDA0002464132290000032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及紧固件,所述第一粘贴层位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承载件通过所述第一粘贴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中间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朝向所述中间承载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啮合部,所述中间承载件朝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侧壁设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交错设置,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相互间隔;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相互啮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承载件为第二扇形体,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弧半径均为R,当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Figure FDA0002464132290000041
22.一种柔性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及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柔性屏覆盖在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中间承载件和所述第二承载件上。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屏模组。
CN202010328598.2A 2020-04-23 2020-04-23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50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598.2A CN113550975A (zh) 2020-04-23 2020-04-23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598.2A CN113550975A (zh) 2020-04-23 2020-04-23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0975A true CN113550975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0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8598.2A Pending CN113550975A (zh) 2020-04-23 2020-04-23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097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4465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终端
CN108076171A (zh) * 2016-11-17 2018-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803779A (zh) * 2017-11-27 2018-11-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
CN109780403A (zh) * 2019-01-29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CN209358590U (zh) * 2019-02-28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US10412844B1 (en) * 2018-04-28 2019-09-1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90346889A1 (en) * 2017-02-03 2019-11-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assemblies
CN110580854A (zh) * 2019-09-12 2019-12-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和折叠屏
CN110714977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69089A (zh) * 2018-07-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4465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终端
CN108076171A (zh) * 2016-11-17 2018-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90346889A1 (en) * 2017-02-03 2019-11-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assemblies
CN108803779A (zh) * 2017-11-27 2018-11-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
US10412844B1 (en) * 2018-04-28 2019-09-1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714977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69089A (zh) * 2018-07-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09780403A (zh) * 2019-01-29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CN209358590U (zh) * 2019-02-28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580854A (zh) * 2019-09-12 2019-12-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和折叠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480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028029B (zh) 柔性器件
EP3845996B1 (en) Rotary shaf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otary shaft
EP4286985A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oldable assembly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65293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44274A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280095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9936648A (zh) 转动机构及折叠终端
EP40407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38864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021638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O2021238848A1 (zh) 电子设备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WO2023273574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US20240206093A1 (en) Fol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6278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CN115539490A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5298635A (zh) 折叠便携式显示设备
CN114251347A (zh)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314036B (zh)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CN113550975A (zh) 折叠组件、柔性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373383A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09859508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