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1504A -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1504A
CN113531504A CN202010286899.3A CN202010286899A CN113531504A CN 113531504 A CN113531504 A CN 113531504A CN 202010286899 A CN202010286899 A CN 202010286899A CN 113531504 A CN113531504 A CN 113531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generator
flow guide
steam
liquid storag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68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1504B (zh
Inventor
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68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1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1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1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1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40Steam genera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3/00Apparatus for smoothing or removing creases from garments or other textile articles by formers, cores, stretchers, or internal fr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or st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26Steam-separating arrangements
    • F22B37/28Steam-separat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储液区域,壳体上设置有出汽口;第一加热件,设置于壳体上,第一加热件适于为储液区域供热;导流结构,设置于壳体内,位于储液区域和出汽口之间。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导流结构改变汽液混合物的原有流向,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导流后流向流动,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沿其原有流向流动,从而实现汽液分离。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用于产生蒸汽的主要器具,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蒸汽是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使得蒸汽中混有大量的水珠,进而影响蒸汽发生器的蒸汽输出效果。
相关技术中,存在通过滤网对汽液混合物中的水珠进行过滤的分离方式,但上述分离方式效果不佳,特别是无法过滤尺寸较小的水珠,且水珠容易附着于滤网,容易造成蒸汽也无法顺利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储液区域,壳体上设置有出汽口;第一加热件,设置于壳体内,第一加热件适于为储液区域供热;导流结构,设置于壳体内,位于储液区域和出汽口之间。
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第一加热件和导流结构。其中,壳体内形成有储液区域,储液区域位于壳体的底部;壳体上设置有出汽口,出汽口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加热件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加热件可为储液区域供热,使得储液区域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发明在储液区域和出汽口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且导流结构被配置为改变汽流流向,进而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而非汽液混合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储液区域内部介质沸腾产生的汽液混合物经过导流结构时,导流结构的导流作用会改变其原有流向,使得汽液混合物朝向导流结构侧方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具有较大的惯性力,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持续沿导流后的方向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汽态介质的惯性力较小,且汽态介质受浮力影响远大于受惯性力的影响,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很快恢复其原有流向而继续上升,进而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而后,汽态介质上升通过出汽口排出,液态介质与壳体内壁接触后,沿壳体内壁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
也即,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导流结构改变汽液混合物的原有流向,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导流后流向流动,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沿其原有流向继续上升,从而实现汽液分离。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储液区域的上方;导流孔,穿设于导流板上,导流孔适于朝向壳体的侧壁导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和导流孔,导流孔穿设于导流板,并朝向壳体的侧壁导流,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后,在导流孔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具体地,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后会在导流孔的作用下朝向壳体的侧壁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具有较大的惯性力,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保留其原有流动方向,并朝向壳体的侧壁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汽态介质的惯性力较小,且汽态介质受浮力影响远大于受惯性力的影响,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很快恢复其原有流向而继续上升,进而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
具体地,导流板和导流孔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导流板水平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地穿设于导流板;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垂直穿设于导流板;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穿设于导流板,且导流板与导流孔的倾斜方向相同;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穿设于导流板,且导流板与导流孔的倾斜方向不同,倾斜角度不同。也即,只要保证设置在导流板上的导流孔朝向壳体的侧壁一侧设置,且可朝向壳体侧壁方向导流,均是可以实现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孔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朝向储液区域设置,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导流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孔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朝向储液区域设置。其中,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导流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即,沿汽液混合物流动方向,导流孔呈扩散状,进而使得导流孔的内壁倾斜设置。在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的过程中,汽液混合物蒸汽呈扩散状流动;而后,液态介质在惯性力作用下沿四周扩散,而汽态介质在浮力作用下继续上升,并通过出汽口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还包括:环形凸起,设置于导流板上,环形凸起的内壁与导流孔的内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还包括环形凸起。其中,环形凸起设置于导流板上,并形成于导流孔的边缘,环形凸起的内壁与导流孔的内壁相连接,且两者连接处平滑过渡。基于环形凸起与导流孔的配合,可延长导流结构的有效导流长度,使得汽液混合物沿环形凸起的内壁和导流孔的内壁流动足够的长度,保证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在脱离导流孔的瞬间,可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朝向壳体的侧壁流动,进而提升导流和分离效果,保证液体介质与汽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环形凸起位于导流板朝向储液区域的一侧;和/或环形凸起位于导流板朝向出汽口的一侧;其中,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环形凸起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环形凸起可以设置在导流板朝向储液区域的一侧,也可设置在导流板朝向出汽口的一侧,只要保证环形凸起的内壁与导流孔的内壁相连接,保证环形凸起与导流孔的配合导流,均是可以实现的。
特别地,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环形凸起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即,沿汽液混合物的流动方向,环形凸起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同样呈扩散状,进而保证环形凸起自身对汽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环形凸起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4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环形凸起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4mm。其中,通过对环形凸起的高度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保证环形凸起最佳的导流效果,保证环形凸起与导流孔良好的配合效果,另一方面保证导流结构整体结构协调,避免环形凸起凸出长度过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导流孔在导流板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孔的数量为多个,保证有足够的汽液混合物可通过导流结构,保证蒸汽发生器可提供足够的蒸汽量;多个导流孔在导流板间隔分布,保证导流结构的均匀导流效果,导流结构对于汽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孔在导流板上至少呈两排分布,且相邻两排导流孔之间交错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孔在导流板成排分布,且至少具有两排导流孔,保证导流孔的整齐性和加工效率;相邻两排导流孔之间交错分布,保证导流孔在导流板上的均匀性,保证导流结构的均匀导流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孔的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孔的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通过对导流孔的进口端的孔径限定,可保证导流孔的最佳导流效果。具体地,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保证了导流孔的有效横截面积,保证通过汽液混合物的通过量与导流孔的导流能力相匹配,在保证导流结构的导流效果的同时,避免额外设置过多的导流孔,减少制备导流结构的工作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导流孔的中心距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导流孔的中心距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通过对相邻两个导流孔的中心距限定,可保证导流孔在导流板良好的分布情况,一方面保证导流结构导流效果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保证导流板的强度,避免因多过导流孔的存在而降低导流板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呈V型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呈V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朝向壳体的侧壁设置,使得导流孔可起到朝向壳体侧壁方向导流的作用。因而,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穿过倾斜设置的导流孔后,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朝向壳体的侧壁流动,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沿其原有流向继续上升,实现汽液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至120°,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开口朝向储液区域一侧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至120°,且两者之间的开口朝向储液区域一侧设置。对夹角取值范围进行限定,也即限定了液态介质经导流后流动方向,保证介质可朝向壳体的内壁流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内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横向设置壳体内;导流通道包括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自导流进口至导流出口,导流通道至少存在一处弯折。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汽液混合物可通过导流通道穿过导流结构,并在导流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汽液分离。具体地,导流通道横向设置壳体内,且导流通道的导流进口与导流出口之间至少存在一处弯折。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从导流进口流进导流通道的内部,汽液混合物在经过导流通道内部弯折区域时需改变流向,此时,气态介质由于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顺利通过弯折,而液态介质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无法迅速改变流向而被导流通道的内壁捕捉,进而附着于导流通道的内壁,实现汽液分离。
具体地,为保证汽液分离效果,可在导流通道内部设置有多处弯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通道为蛇形通道,导流进口和所述导流出口位于导流通道相对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通道为蛇形通道,进而使得导流通道内部具有多处弯折,使得汽液混合物在导流通道内部需要多次改变流动方向,而每改变一次就会有一定量的液态介质被导流通道的内壁捕捉,进而增强汽液分离效果。此外,导流进口和所述导流出口位于导流通道相对的两端,保证导流进口与导流出口之间的距离,保证导流通道足够的导流长度,进而保证汽液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导流结构完全覆盖于储液区域的上表面设置,进而使得全部的汽液混合物均通过导流结构,保证导流结构的有效导流面积,避免汽液混合物直接流向出汽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结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结构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当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流结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分布,进而构成多重导流,以进一步提升汽液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第二加热件,设置于壳体内,位于第一加热件和出汽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加热件和出汽口之间,且靠近出汽口设置。其中,汽液混合物在导流结构的导流作用下有效分离,使得液态介质被壳体的内壁捕捉并流回到储液区域,气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朝向出汽口流动并与第二加热件相接触。此时,第二加热件对分离后的气态介质进一步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提供高温气态介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件为蛇形加热管,第二加热件至少呈两层分布,至少两层第二加热件交错设置;第二加热件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件为蛇形加热管,且第二加热件至少呈两层分布,进而增加加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气态介质的温度,同时可降低第二加热件的功率密度,提升第二加热件的可靠性。此外,至少两层第二加热件交错设置,且第二加热件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保证对分离后气态介质的均匀加热,并且保证第二加热件的加热能力与分离后气态介质需要的热量相匹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汽液分离器还包括:导热件,设置于壳体上,位于储液区域处,导热件至少部分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储液区域相接触,并可为储液区域导热。其中,导热件至少部分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进而将储液区域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壳体的侧方,可有效避免壳体底部温度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热件为L型结构,且导热件覆盖于壳体的侧壁和底壁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件为L型结构,且覆盖于壳体的侧壁和底壁设置。其中,导热件的一部分与可以的底壁相接触,另一部分与可壳体的侧壁相接触,增大导热件与储液区域的接触面积,保证导热件可传递导热区域大量的热量。具体地,导热件为L型铝板,利用L型铝板的高导热性将热量传递至壳体的侧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水位控制器,设置于壳体内,水位控制器适于检测储液区域内的液位,并控制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汽液分离器还包括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可检测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当水位控制器检测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低于预设标准时,控制与蒸汽发生器配合使用的供水装置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进而保证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态介质经过导流结构导流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导流方向继续流动,进而朝向壳体的侧壁流向,而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继续上升。特别地,当液态介质与壳体内壁相遇时,由于液态介质具有一定的粘性力而被壳体内壁捕捉,最终在液态介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储液区域,从而在实现汽液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对液体的回收利用。此外,基于上述过程,使得液态介质不会继续上升,也就使得壳体上方的内壁不会与液态介质相接触,减少壳体上方内壁出现水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加热件采用加热管,且第一加热件设置于壳体的下方。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供水装置;及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蒸汽发生器,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
本发明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供水装置和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蒸汽发生器。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其中,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进而烹饪食物。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蒸锅、微波炉、烤箱、微蒸烤一体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供水装置;及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蒸汽发生器,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
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供水装置和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蒸汽发生器。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其中,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进而烹饪食物。
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挂烫机、洗衣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第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壳体,1022储液区域,1024出汽口,104第一加热件,106导流结构,1062导流板,1064导流孔,1066环形凸起,1068第一板体,1070第二板体,1072导流通道,1074弯折,1076导流进口,1078导流出口,202进水口,204水位控制器,206第二加热件,208背板,210分离段,212过热段,214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发明在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且导流结构106被配置为改变汽流流向,进而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而非汽液混合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产生的汽液混合物经过导流结构106时,导流结构106的导流作用会改变其原有流向,使得汽液混合物朝向导流结构106侧方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具有较大的惯性力,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持续沿导流后的方向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汽态介质的惯性力较小,且汽态介质受浮力影响远大于受惯性力的影响,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很快恢复其原有流向而继续上升,进而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而后,汽态介质上升通过出汽口1024排出,液态介质与壳体102内壁接触后,沿壳体102内壁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
也即,该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导流结构106改变汽液混合物的原有流向,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导流后流向流动,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沿其原有流向继续上升,从而实现汽液分离。
具体地,导流结构106可采用不同的具体机械结构,例如,可采用导流面、导流孔、导流通道等多种形式,只要是可以保证对汽液混合物的导流结构106,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均是可以实现的。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壳体102内部设置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导流孔1064穿设于导流板1062,并可朝向壳体102的侧壁导流,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后,在导流孔1064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
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后会在导流孔1064的作用下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此时,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具有较大的惯性力,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保留其原有流动方向,并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汽态介质的惯性力较小,且汽态介质受浮力影响远大于受惯性力的影响,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很快恢复其原有流向而继续上升,进而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
具体实施例中,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
方式一:导流板水平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地穿设于导流板(图中未示出)。
方式二:导流板106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1064沿导流板1062的厚度方向垂直穿设于导流板1062(如图2和图4所示)。
方式三: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穿设于导流板,且导流板与导流孔的倾斜方向相同(图中未示出)。
方式四: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在壳体内,导流孔沿导流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穿设于导流板,且导流板与导流孔的倾斜方向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图中未示出)。
也即,只要保证设置在导流板1062上的导流孔1064朝向壳体102的侧壁一侧设置,且可朝向壳体102侧壁方向导流,均是可以实现的。上述四种具体设置方式均可保证朝向壳体102的侧壁导流,进而实现汽液分离。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导流结构106包括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实施例在壳体102内部设置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导流孔1064穿设于导流板1062,并可朝向壳体102的侧壁导流,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后,在导流孔1064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孔1064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朝向储液区域1022设置。其中,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导流孔1064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即,沿汽液混合物流动方向,导流孔1064呈扩散状,进而使得导流孔1064的内壁倾斜设置。在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的过程中,汽液混合物蒸汽呈扩散状流动;而后,液态介质在惯性力作用下沿四周扩散,而汽态介质在浮力作用下继续上升,并通过出汽口1024排出。
特别地,当导流板1062水平设置时,上述对于导流孔1064横截面积的限定,可保证其可实现汽液分离;当导流板1062倾斜设置时,上述对于导流孔1064横截面积的限定,可进一步提升汽液分离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导流结构106包括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实施例在壳体102内部设置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导流孔1064穿设于导流板1062,并可朝向壳体102的侧壁导流,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后,在导流孔1064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孔1064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朝向储液区域设置。导流结构106还包括环形凸起1066,环形凸起1066设置于导流板1062上,并形成于导流孔1064的边缘,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与导流孔1064的内壁相连接,且两者连接处平滑过渡。基于环形凸起1066与导流孔1064的配合,可延长导流结构106的有效导流长度,使得汽液混合物沿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和导流孔1064的内壁流动足够的长度,保证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在脱离导流孔1064的瞬间,可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进而提升导流和分离效果,保证液体介质与汽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具体地,环形凸起1066可以设置在导流板1062朝向储液区域1022的一侧,也可设置在导流板1062朝向出汽口1024的一侧,只要保证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与导流孔1064的内壁相连接,保证环形凸起1066与导流孔1064的配合导流,均是可以实现的。
特别地,如图2所示,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即,沿汽液混合物的流动方向,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同样呈扩散状,进而保证环形凸起1066自身对汽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环形凸起1066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4mm。其中,通过对环形凸起1066的高度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保证环形凸起1066最佳的导流效果,保证环形凸起1066与导流孔1064最佳的配合效果,另一方面保证导流结构106整体结构协调,避免环形凸起1066凸出长度过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孔1064的数量为多个,保证有足够的汽液混合物可通过导流结构106,保证蒸汽发生器可提供足够的蒸汽量;多个导流孔1064在导流板1062间隔分布,保证导流结构106的均匀导流效果,导流结构106对于汽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流孔1064在导流板1062成排分布,且至少具有两排,保证导流孔1064的整齐性和加工效率;相邻两排导流孔1064之间交错分布,保证导流孔1064在导流板1062上的均匀性,保证导流结构106的均匀导流效果。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孔1064的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通过对导流孔1064进口端的孔径限定,可保证导流孔1064良好的导流效果。具体地,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保证了导流孔1064的有效横截面积,保证通过汽液混合物的通过量与导流孔1064的导流能力相匹配,在保证导流结构106的导流效果的同时,避免额外设置过多的导流孔1064,减少制备导流结构106的工作量。具体地,导流孔1064的进口端的孔径可以为4mm、5mm、6mm、7mm、8mm、9mm、10mm等均可。
具体地,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导流孔1064的中心距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通过对相邻两个导流孔1064的中心距限定,可保证导流孔1064在导流板1062良好的分布情况,一方面保证导流结构106导流效果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保证导流板1062的强度,避免因多过导流孔1064的存在而降低导流板1062的强度。具体地,相邻两个导流孔1064的中心距可以为10mm、12mm、14mm、16mm、18mm、20mm等均可。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板106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其中,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呈V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均朝向壳体102的侧壁设置,使得导流孔1064可起到朝向壳体102侧壁方向导流的作用。因而,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穿过倾斜设置的导流孔1064后,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沿其原有流向继续上升,实现汽液分离。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至120°,且两者之间的开口朝向储液区域1022一侧设置。对夹角取值范围进行限定,也即限定了液态介质经导流后流动方向,保证介质可朝向壳体102的内壁流动。具体地,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形成的夹角可以为30°、45°、60°、90°、120°等均可。
实施例五: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导流结构106内设置有导流通道1072。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实施例在导流结构106内设置有导流通道1072,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通道1072后,在导流通道1072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导流通道1072横向设置壳体102内,且导流通道1072的导流进口1076与导流出口1078之间至少存在一处弯折1074。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从导流进口1076流进导流通道1072的内部,汽液混合物在经过导流通道1072内部弯折1074所处位置时需改变流向,此时,气态介质由于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顺利通过弯折1074,而液态介质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无法迅速改变流向而被导流通道1072的内壁捕捉,进而附着于导流通道1072的内壁,实现汽液分离。具体地,为保证汽液分离效果,可在导流通道1072内部设置有多处弯折107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流通道1072为蛇形通道,进而使得导流通道1072内部具有多处弯折1074,使得汽液混合物在导流通道1072内部需要多次改变流动方向,每改变一次就会有一定量的液态介质被导流通道1072的内壁捕捉,进而增强汽液分离效果。此外,导流进口1076和导流出口1078位于导流通道1072相对的两端,保证导流进口1076与导流出口1078之间的距离,保证导流通道1072足够的导流长度,进而保证汽液分离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第二加热件206。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发明在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且导流结构106被配置为改变汽流流向,进而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而非汽液混合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壳体102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件206,第二加热件206设置在第一加热件104和出汽口1024之间,且靠近出汽口1024设置。其中,汽液混合物在导流结构106的导流作用下有效分离,使得液态介质被壳体102的内壁捕捉并流回到储液区域1022,气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朝向出汽口1024流动并与第二加热件206相接触,此时,第二加热件206对分离后的气态介质进一步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提供高温气态介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二加热件206为蛇形加热管,且第二加热件206至少呈两层分布,增加加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气态介质的温度,同时降低第二加热件206的功率密度,提升其可靠性。此外,至少两层第二加热件206交错设置,且第二加热件206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保证对分离后气态介质的均匀加热,并且保证第二加热件206的加热能力与分离后气态介质需要的热量相匹配。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加热件206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可以为15mm、20mm、25mm、30mm等。
实施例七:
如图1、图3、图5和图8所示,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热件214。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发明在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且导流结构106被配置为改变汽流流向,进而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而非汽液混合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如图8所示,导热件214设置在壳体102上,并与储液区域1022相接触,并可为储液区域1022导热。其中,导热件214至少部分与壳体102的侧壁相连接,进而将储液区域1022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02的侧方,可有效避免壳体102底部温度过高。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导热件214为L型结构,且覆盖于壳体102的侧壁和底壁设置。其中,导热件214的一部分与可以的底壁相接触,另一部分与可壳体102的侧壁相接触,增大导热件214与储液区域1022的接触面积,保证导热件214可传递导热区域大量的热量。
具体实施例中,导热件214为L型铝板,利用L型铝板的高导热性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02的侧方。
实施例八: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水位控制器。
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特别地,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后大多以汽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本发明在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且导流结构106被配置为改变汽流流向,进而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而非汽液混合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水位控制器204设置在壳体102的内部,并可检测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当水位控制器204检测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低于预设标准时,控制与蒸汽发生器配合使用的供水装置为储液区域1022提供介质,进而保证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流结构106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当导流结构10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流结构106沿壳体102的高度方向分布,进而构成多重导流,以进一步提升汽液分离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态介质经过导流结构106导流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导流方向继续流动,进而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向,而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继续上升。特别地,当液态介质与壳体102内壁相遇时,由于液态介质具有一定的粘性力而被壳体102内壁捕捉,最终在液态介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储液区域1022,从而在实现汽液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对液体的回收利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04采用加热管,且第一加热件104设置于壳体102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06的边缘与壳体102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导流结构106完全覆盖于储液区域1022的上表面设置,进而使得全部的汽液混合物均通过导流结构106,保证导流结构106的有效导流面积,避免汽液混合物直接流向出汽口1024。
实施例九:
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供水装置;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图中未示出该实施例)。
本发明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供水装置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其中,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进而烹饪食物。
具体地,供水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器电连接,并在水位控制器的控制下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在使用过程中,水位控制器检测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当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低于预设标准时,控制器控制供水装置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进而保证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蒸锅、微波炉、烤箱、微蒸烤一体机。
实施例十:
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供水装置;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图中未示出该实施例)。
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供水装置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其中,供水装置用于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进而烹饪食物。
具体地,供水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器电连接,并在水位控制器的控制下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在使用过程中,水位控制器检测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当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低于预设标准时,控制器控制供水装置为储液区域提供介质,进而保证储液区域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挂烫机、洗衣机。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结构106包括导流板1062和穿设于导流板1062和导流孔1064,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板106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呈V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均朝向壳体102的侧壁设置。
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孔1064后会在导流孔1064的作用下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此时,汽液混合物中的液态介质具有较大的惯性力,使得液态介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保留其原有流动方向,并朝向壳体102的侧壁流动;汽液混合物中的汽态介质的惯性力较小,且汽态介质受浮力影响远大于受惯性力的影响,使得汽态介质在浮力的作用下很快恢复其原有流向而继续上升,进而实现汽态介质与液态介质的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板体1068和第二板体1070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至120°,且两者之间的开口朝向储液区域1022一侧设置;导流孔1064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朝向储液区域1022设置,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导流孔1064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导流孔1064的进口端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相邻两个导流孔1064的中心距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如图2所示,导流孔1064在导流板1062上至少呈两排分布,如图4所示,相邻两排导流孔1064之间交错分布;导流孔1064的边缘形成有环形凸起1066,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与导流孔1064的内壁相连接;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环形凸起1066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4mm;导流结构106的边缘与壳体102的内壁密封连接;导流结构106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当导流结构10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流结构106沿壳体102的高度方向分布,进而构成多重导流,以进一步提升汽液分离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02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件206,第二加热件206设置在第一加热件104和出汽口1024之间,且靠近出汽口1024设置,第二加热件206对分离后的气态介质进一步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提供高温气态介质;第二加热件206为蛇形加热管,第二加热件206至少呈两层分布,至少两层第二加热件206交错设置;第二加热件206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导热件214,导热件214设置在壳体102上,并与储液区域1022相接触,并可为储液区域1022导热,导热件214可将储液区域1022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02的侧方,可有效避免壳体102底部温度过高;导热件214为L型结构,且导热件214覆盖于壳体102的侧壁和底壁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汽液分离器还包括水位控制器204,水位控制器204设置在壳体102的内部,并可检测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并控制为储液区域1022提供介质,保证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02、第一加热件104和导流结构106。其中,壳体102内形成有储液区域1022,储液区域1022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壳体102上设置有出汽口1024,出汽口1024位于壳体102的顶部;第一加热件104设置在壳体102上,第一加热件104可为储液区域1022供热,使得储液区域1022内部介质沸腾并产生蒸汽。储液区域1022和出汽口1024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106。其中,如图9所示,导流结构106内设置有导流通道1072,导流通道1072横向设置壳体102内,且导流通道1072的导流进口1076与导流出口1078之间至少存在一处弯折1074,使得汽液混合物穿过导流通道1072后,在导流通道1072的导流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
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汽液混合物从导流进口1076流进导流通道1072的内部,汽液混合物在经过导流通道1072内部弯折1074区域时需改变流向,此时,气态介质由于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顺利通过弯折1074,而液态介质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无法迅速改变流向而被导流通道1072的内壁捕捉,进而附着于导流通道1072的内壁,实现汽液分离。具体地,为保证汽液分离效果,可在导流通道1072内部设置有多处弯折107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导流通道1072为蛇形通道,进而使得导流通道1072内部具有多处弯折1074,使得汽液混合物在导流通道1072内部需要多次改变流动方向,增强汽液分离效果;导流进口1076和所述导流出口1078位于导流通道1072相对的两端,保证导流进口1076与导流出口1078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壳体102内还设置有第二加热件206,第二加热件206设置在第一加热件104和出汽口1024之间,且靠近出汽口1024设置,第二加热件206对分离后的气态介质进一步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提供高温气态介质;如图7所示,第二加热件206为蛇形加热管,第二加热件206至少呈两层分布,至少两层第二加热件206交错设置;第二加热件206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导热件214,导热件214设置在壳体102上,并与储液区域1022相接触,并可为储液区域1022导热,导热件214可将储液区域1022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壳体102的侧方,可有效避免壳体102底部温度过高;导热件214为L型结构,且导热件214覆盖于壳体102的侧壁和底壁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汽液分离器还包括水位控制器204,水位控制器204设置在壳体102的内部,并可检测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并控制为储液区域1022提供介质,保证储液区域1022内介质的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发生干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导流结构106包括导流孔1064的情况下,导流孔1064可冲压形成,且导流孔1064冲压过程中形成了环形凸起1066,环形凸起1066的内壁与导流孔1064的内壁相连接,环形凸起1066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4mm。
此外,导流结构106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多个导流结构106沿壳体102的高度方向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启发下设置。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该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段式的蒸汽发生器,壳体102内部具有煮水段(即储液区域1022)、导流结构106和过热段212。其中,煮水段用于水沸腾产生蒸汽,水位保持一定高度,防止干烧,同时有利于水垢的排除,延长水垢清洗时间;导流结构106利用惯性力-粘性力-重力分离蒸汽-水滴,确保蒸汽进入过热段212时有足够的干度。过热段212将饱和蒸汽加热为过热蒸汽,保证蒸汽发生器喷出高温蒸汽。
具体地,下面以储液区域1022内存储的介质为水,汽态介质为蒸汽,液态介质为水滴为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和图8所示,蒸汽发生器的壳体102为方形,其内部安装第二加热件206、导流结构106、水位控制器204等结构。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过热段212内部安装第二加热件206、第二加热件206采用蛇形加热管,蛇形结构设计以增加加热面积,强化换热同时降低第二加热件206功率密度,以保证第二加热件206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导流结构106的圆孔为汽水混合物的流动的导流孔1064,倾斜结构将汽水混合物导向壳体102壁面。蒸汽由于浮力向上流动,水滴的惯性力较大,因此沿着导流孔1064的方向流向壳体102壁面,由于水滴有一定的粘性力而被壁面捕捉,最终形成的水膜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实现汽水分离。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煮水段在壳体102的底部,水在该区域沸腾,并通过水位控制器204保持一定的水位,防止干烧(水位控制器204可检测储液区域的液位,进而在液位低于标准液位时控制加水)。壳体102上还设置有进水口202,保证为煮水段供水。如图3所示,壳体102上设置有L型铝板,L型铝板至少部分连接于壳体102的侧壁,利用铝的高导热性,将热量传导到壳体102的背面,防止壳体102底部温度过高。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加热件104可采用加热管,壳体102的顶壁还设置有出汽口1024,如图9所示,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背板208,壳体102与背板208连接,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其提供蒸汽的温度可大于350℃,缩短食物蒸煮时间。煮水段结构设计,水在保持一定水位条件下沸腾,有利于水垢后期排除,缓解水垢附着到壁面,延长蒸汽发生器的清洗时间。导流结构106设计,防止水滴流向高温过热段212而形成难以清洗的水垢,同时有利于过热蒸汽温度的提升。过热段212的蛇形加热管的设计,增加加热面积,有利于提升过热蒸汽温度,同时降低加热管的功率密度,提升其可靠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采用三段式结构设计,分别为煮水段-分离段210-过热段212。煮水段设置有L型铝片,将壳体102底部的热量导入到壳体102侧面,防止壳体102底部温度过高,铝片厚度1mm至5mm。具有导流孔1064的导流结构106,导流孔1064的孔径4mm至10mm,导流孔1064交错布置,采用不锈钢材料,冲压处凹陷的孔,导流孔1064的高度为1mm至4mm、孔间距10mm至20mm。弯折的角度30°mm至120°,导流结构106的层数为1层至5层。过热段212采用蛇形加热管,一根蛇形加热管,弯曲半圆结构两层交错布置,弯曲半径15mm至30mm。在上述中,煮水段即为储液区域1022,导流结构106设置在分离段210,第二加热件206设置在过热段21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汽口;
第一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加热件适于为所述储液区域供热;
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储液区域和所述出汽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储液区域的上方;
导流孔,穿设于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孔适于朝向所述壳体的侧壁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孔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朝向所述储液区域设置,自所述进口端至所述出口端的方向,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
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与所述导流孔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储液区域的一侧;和/或
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出汽口的一侧;
其中,自所述进口端至所述出口端的方向,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壁所围成的腔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流孔在所述导流板间隔分布;
所述导流孔在所述导流板上至少呈两排分布,且相邻两排所述导流孔之间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呈V型连接;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形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至120°,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开口朝向所述储液区域一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横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自所述导流进口至所述导流出口,所述导流通道至少存在一处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出汽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热件为蛇形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件至少呈两层分布,至少两层所述第二加热件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5mm至3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储液区域处,所述导热件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连接。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装置;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供水装置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器供水。
13.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装置;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供水装置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器供水。
CN202010286899.3A 2020-04-13 2020-04-13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3531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6899.3A CN113531504B (zh) 2020-04-13 2020-04-13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6899.3A CN113531504B (zh) 2020-04-13 2020-04-13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1504A true CN113531504A (zh) 2021-10-22
CN113531504B CN113531504B (zh) 2023-04-18

Family

ID=7811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6899.3A Active CN113531504B (zh) 2020-04-13 2020-04-13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150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43727U (zh) * 2016-03-28 2016-08-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结构及挂烫机
US20180038584A1 (en) * 2015-12-14 2018-02-08 Midea Group Co., Ltd. Steam generator, steam generator system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CN207627947U (zh) * 2017-11-24 2018-07-20 南通海发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汽液分离装置
CN108720631A (zh) * 2018-08-30 2018-11-02 衡阳中盈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盈厨具设备厂 用于蒸汽蒸柜的水汽分离器
CN208204962U (zh) * 2018-05-21 2018-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家电
CN208355199U (zh) * 2017-10-20 2019-0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流动加热装置、高温补炊组件和电饭煲
CN110522299A (zh) * 2019-08-20 2019-12-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209733588U (zh) * 2019-03-12 2019-12-06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模块及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0645557A (zh) * 2019-10-08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分离件、蒸汽发生装置及蒸烤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38584A1 (en) * 2015-12-14 2018-02-08 Midea Group Co., Ltd. Steam generator, steam generator system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CN205443727U (zh) * 2016-03-28 2016-08-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结构及挂烫机
CN208355199U (zh) * 2017-10-20 2019-0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流动加热装置、高温补炊组件和电饭煲
CN207627947U (zh) * 2017-11-24 2018-07-20 南通海发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汽液分离装置
CN208204962U (zh) * 2018-05-21 2018-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家电
CN108720631A (zh) * 2018-08-30 2018-11-02 衡阳中盈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盈厨具设备厂 用于蒸汽蒸柜的水汽分离器
CN209733588U (zh) * 2019-03-12 2019-12-06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模块及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0522299A (zh) * 2019-08-20 2019-12-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110645557A (zh) * 2019-10-08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分离件、蒸汽发生装置及蒸烤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1504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1504B (zh) 蒸汽发生器、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0332508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应用其蒸汽发生系统及蒸箱
CN213061454U (zh) 一种熨斗的电热盘结构和熨斗
CN215411810U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装置
CN114190861A (zh) 呼吸器组件及洗碗机
CN210712279U (zh) 一种蒸汽烫斗及其加热装置
EP3701797B1 (en) Oven comprising a steam generator
CN218721390U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发生器的设备
CN114903337B (zh) 水汽分离装置、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烹饪器具
CN111594814A (zh) 侧壁煮水式不锈钢蒸汽发生器
CN112273990A (zh) 热交换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1233643B1 (ko) 떡찜장치의 증기생성기
CN108486842B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211204009U (zh) 用于侧壁安装的不锈钢蒸汽发生装置
CN212226987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213097559U (zh) 空气炸锅
CN216907902U (zh) 呼吸器组件及洗碗机
CN114636142B (zh) 烹饪装置及其蒸汽发生器
CN117469662A (zh) 蒸汽发生器和使用蒸汽的电器
CN218355772U (zh) 保温罩和电饭煲
CN114636143B (zh) 烹饪装置及其蒸汽发生器
KR102490845B1 (ko) 스팀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리기기
KR102555384B1 (ko) 조리기기
CN212505523U (zh) 一种蒸汽挂烫机内胆
CN214147832U (zh) 蒸汽发生装置、烹饪器具和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