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7772A -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7772A
CN113517772A CN202010278040.8A CN202010278040A CN113517772A CN 113517772 A CN113517772 A CN 113517772A CN 202010278040 A CN202010278040 A CN 202010278040A CN 113517772 A CN113517772 A CN 113517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odule
propulsion
upper coil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80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7772B (zh
Inventor
韦克康
高天宇
张艳清
张志华
胡道宇
张悦
余笔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2780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7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7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04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5/00Holding or levitation devices using magnetic attraction or repuls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该模组包括上线圈、上线圈骨架、下线圈、下线圈骨架、绑扎结构、高压连接器和壳体,上线圈、上线圈骨架、下线圈、下线圈骨架和绑扎结构均设置在壳体内,上、下线圈分别对应设置在上、下线圈骨架上并通过绑扎结构绑扎,上线圈的两个上线圈引出线从上线圈的最内层经上线圈骨架的第一引出线凹槽引出并经下线圈骨架上表面的第二引出线凹槽垂向引出至底部连接处,下线圈的两个下线圈引出线从下线圈的外侧引出至底部连接处并分别与两个上线圈引出线连接形成两个连接点,每个连接点连接一个高压连接器。由此,可以满足一体化线圈的结构强度要求,结构更加可靠。

Description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上下不对称的8字悬浮线圈和超导磁体组成的超导磁悬浮推进系统具有浮阻比高、悬浮导向自稳定、悬浮间隙大、振动小等优点,通过对8字线圈上下线圈连接点通入三相交变电流,使上下线圈相对超导磁体形成一对并联的同步直线电机,从而可以使用一套8字线圈同时具备悬浮推进导向功能,省去了原先独立的直线同步电机定子,可以大幅降低地面模组的制造成本和磁悬浮轨道的建设成本,是超导电动悬浮-电磁推进磁悬浮列车地面模组未来发展的方向。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后简称一体化模组)上下线圈同时面临大载荷、大电压等负载工况,因此传统的分别针对悬浮线圈的高强度模组和针对推进线圈的高绝缘强度模组的设计结构由于功能单一,均不适用于一体化模组的工作需求。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方案最早由日本提出,其方案完全保留了8字悬浮线圈模组结构,仅将成型工艺由模压成型方法改为真空灌封方法以增强绝缘,并着力提高纯环氧树脂的机械强度性能。
同时,由于一体化模组需要在原8字线圈铰链接口基础上增加推进电流进出接口,因此在模组内同时设置了三个高压连接器,其中两个接口负责推进电流进出,另一个接口负责连接导向电流铰链线。
另外,8字悬浮线圈的上下线圈并联点设置在最底部,上线圈引出线沿着下线圈外侧引线至底部,上下线圈四个引出线与底部三个高压连接器连接。
由于增强树脂机械强度和增强绝缘强度本身相互矛盾,增强机械强度需要在树脂中加入纤维等辅助增强材料,但会导致树脂材料不均匀,降低绝缘性能,并需要以增加厚度为代价进行弥补,进一步增大了模组体积和材料用量,同时由于环氧树脂为脆性材料,使导体所受交变载荷直接施加到环氧树脂上,会极大降低树脂的疲劳寿命。
由于现有技术中日本将上线圈引线设置为从下线圈两侧引出,该设计导致下线圈实际导体比设计多出两条竖边和一条横边,且多出的导体边电流方向与下线圈自身电流方向相反,另外,该引出线占据了额外的下线圈宽度,使得外廓尺寸一致的条件下下线圈中心线宽度小于上线圈宽度,削弱了下线圈的悬浮推进导向性能。
现有技术中将铰链线引出点和推进电流进出点共三个高压连接器集成在一个模组中,铰链连接器需要与一个推进电流连接器在模组内部并联,增大了模组内并联点个数和由并联引起的接触电阻,也使得空间紧凑的模组内部接线困难。另外,多出一个高压连接器增加了模组垂向长度,使之相对于原先仅用于悬浮导向的8字悬浮线圈模组在安装空间上不具备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其中,该模组包括上线圈、上线圈骨架、下线圈、下线圈骨架、绑扎结构、高压连接器和壳体,所述上线圈、所述上线圈骨架、所述下线圈、所述下线圈骨架和所述绑扎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上线圈设置在所述上线圈骨架上并通过所述绑扎结构绑扎,所述下线圈设置在所述下线圈骨架上并通过所述绑扎结构绑扎,所述上线圈的两个上线圈引出线从所述上线圈的最内层经所述上线圈骨架的第一引出线凹槽引出并经所述下线圈骨架上表面的第二引出线凹槽垂向引出至底部连接处,所述下线圈的两个下线圈引出线从所述下线圈的外侧引出至底部连接处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线圈引出线连接形成两个连接点,每个连接点连接一个所述高压连接器。
优选地,设置有所述上线圈和所述绑扎结构的所述上线圈骨架的外表面和设置有所述下线圈和所述绑扎结构的所述下线圈骨架的外表面还形成有缓冲层。
优选地,该模组还包括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线圈骨架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线圈骨架的下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线圈骨架上部设置有第一预制槽,所述上线圈骨架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预制槽,所述下线圈骨架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三预制槽,所述上线圈的上部横边通过所述绑扎结构绑扎在所述第一预制槽中,所述上线圈的下部横边通过所述绑扎结构绑扎在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槽中,所述下线圈的上部横边和下部横边分别通过所述绑扎结构绑扎在对应的第三预制槽中。
优选地,所述上线圈骨架和所述下线圈骨架均设置有凹槽,用于设置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外表面和所述高压连接器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轨道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轨道梁、上述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紧固部件和供电电缆,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上设置有孔,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孔配合将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固定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每间隔一个通过所述供电电缆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三通连接器和铰接线,所述三通连接器设置在所述供电电缆上,两侧的轨道梁的所述三通连接器通过所述铰接线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缆、三通连接器和铰接线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为金属紧固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满足一体化线圈的结构强度要求,结构更加可靠,电磁性能可确保与设计完全一致,对壳体材料性能要求更低。同时相比传统的悬浮推进线圈分离式方案不会额外增加模组内部连接器个数,也不额外增加垂向高度和宽度。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电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其中,该模组包括上线圈1、上线圈骨架2、下线圈6、下线圈骨架7、绑扎结构3、高压连接器11和壳体9,所述上线圈1、所述上线圈骨架2、所述下线圈6、所述下线圈骨架7和所述绑扎结构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所述上线圈1设置在所述上线圈骨架2上并通过所述绑扎结构3绑扎,所述下线圈6设置在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并通过所述绑扎结构3绑扎,所述上线圈1的两个上线圈引出线8从所述上线圈1的最内层经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第一引出线凹槽(上线圈骨架引出线凹槽)22引出并经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表面的第二引出线凹槽(下线圈骨架引出线凹槽)71垂向引出至底部连接处,所述下线圈6的两个下线圈引出线12从所述下线圈6的外侧引出至底部连接处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线圈引出线8连接形成两个连接点10,每个连接点10连接一个所述高压连接器11。
举例来讲,在上线圈和下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左边的上线圈引出线与左边的下线圈引出线连接(例如,互相铰成一股导线),右边的上线圈引出线与右边的下线圈引出线连接。在上线圈和下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左边的上线圈引出线与右边的下线圈引出线连接,右边的上线圈引出线与左边的下线圈引出线连接。由此,可以保证供电电流在上下线圈中流向一致。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上线圈和下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同的方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满足一体化线圈的结构强度要求,结构更加可靠,电磁性能可确保与设计完全一致,对壳体材料性能要求更低。同时相比传统的悬浮推进线圈分离式方案不会额外增加模组内部连接器个数,也不额外增加垂向高度和宽度。
并且,通过将上线圈引出线由内侧中间部位垂向引出的方式,避免了从下部外侧引出带来的上下线圈间隔变大、性能降低的问题,另外引出线不经过下线圈外轮廓,且间距较近,超导磁体经过时引出线上所形成的的感应电势几乎一致且相互抵消,不会对上下线圈中的感应电压和电磁性能带来任何附加影响,也不会对下线圈外廓尺寸造成任何影响。
其中,所述上线圈1和所述下线圈6均可以为双饼线圈。上线圈骨架和下线圈骨架可以由高强度绝缘复合材料制成。绑扎结构可以为玻璃丝带。壳体可以通过使用环氧树脂一体化灌封成型。
举例来讲,上线圈1可以由利兹线采用外轮廓定型模具由外层向内层绕制,两个上线圈引出线的引出点均位于线圈最内层。绕制后的利兹线放置在上线圈骨架上保证内心尺寸,引出线为利兹线打散为散线形式向外弯折(180°),从上线圈骨架引出线凹槽内引出,经过下线圈骨架引出线凹槽至底部连接处。下线圈6可以由利兹线直接绕制在由下线圈骨架上,两个下线圈引出线为利兹线打散为散线形式从下线圈外侧引出至底部连接处。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上线圈引出线和下线圈引出线可以通过冷压方式压接在高压连接器端部的导体孔内,形成上下线圈相对于供电点的并联。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设置有所述上线圈1和所述绑扎结构3的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外表面和设置有所述下线圈6和所述绑扎结构3的所述下线圈骨架7的外表面还形成有缓冲层。
举例来讲,可以在灌封前预先整体涂抹一层软质耐高温界面胶,在环氧树脂灌封后,使导体与环氧树脂之间形成一层软质缓冲层。
由此,当线圈通电受热时,缓冲层允许的变形量可以吸收大部分由于金属与树脂间热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接触面热应力,从而大幅降低接触面受热开裂,破坏导体绝缘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该模组还包括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在所述壳体7与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线圈骨架7的下表面之间。
换言之,设置有上线圈的上线圈骨架和设置有下线圈的下线圈骨架可以设置在玻璃纤维网格布上。
由此,在使用环氧树脂对各组件进行一体化灌封的情况下,当环氧树脂固化后,上线圈骨架下表面和下线圈骨架下表面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与环氧树脂形成一体作为表面防护层(即形成高强度树脂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共同对抗外部冲击。此外,绑扎悬浮线圈上部横边的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同样形成高强度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增加了模组的结构强度。
举例来讲,可以先形成缓冲层,然后再设置玻璃纤维网格布,之后进行灌封操作。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上线圈骨架2上部设置有第一预制槽24,所述上线圈骨架2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预制槽23,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三预制槽,所述上线圈1的上部横边通过所述绑扎结构3绑扎在所述第一预制槽24中,所述上线圈1的下部横边通过所述绑扎结构3绑扎在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槽23中,所述下线圈6的上部横边和下部横边分别通过所述绑扎结构3绑扎在对应的第三预制槽中。
其中,第二预制槽23和第三预制槽可以为相同的槽,第一预制槽24的长度大于第二预制槽23和第三预制槽。
举例来讲,第二预制槽23可以分布在上线圈引出线8两侧(如图1和3所示);类似地,第三预制槽也可以分布在上线圈引出线8两侧。
也就是,上线圈的上部横边可以为整体绑扎,其余三个横边(上线圈的下部横边以及下线圈的上下横边)分别通过两个预制槽进行绑扎。
通过将上下线圈的横边通过玻璃丝带绕制在预制成型的高强度绝缘线圈骨架上,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制造过程中线圈的形状尺寸不发生变化,而且可以将主要的电磁力全部传递至高强度骨架上,最终传递至骨架中的紧固螺栓(见下文)中,极大降低了脆性环氧树脂载荷强度,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上线圈骨架2和所述下线圈骨架7均设置有凹槽5,用于设置检测装置。
举例来讲,可以在上下线圈骨架内部实心部分开设凹槽5,用于内埋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检测导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支撑点振动的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其中,模组内埋的各检测装置在灌封前安装在上下线圈骨架中预制的凹槽内,与线圈及骨架一同灌封。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9外表面和所述高压连接器11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轨道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轨道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紧固部件和供电电缆13,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上设置有孔21,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孔21配合将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固定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每间隔一个通过所述供电电缆13连接。
举例来讲,如图4所示,第一个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通过供电电缆13与第三个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连接(其中,供电电缆13两端与对应模组的高压连接器连接),类似地,第二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通过供电电缆13与第四个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连接,以此类推。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供电电缆连接的两个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之间间隔有一个与这两个模组均不连接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
其中,可以通过供电电缆提供推进电流。
举例来讲,轨道梁可以为混凝土轨道梁。
其中,模组上设置的孔21可以设置在上线圈骨架2和下线圈骨架2上,除了上述的固定作用,还可以在灌封形成壳体之前用于在灌封模具中保证上下线圈骨架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三通连接器14和铰接线15,所述三通连接器(三通高压连接器)14设置在所述供电电缆13上,两侧的轨道梁的所述三通连接器14通过所述铰接线15一一对应连接。
由此,可以为模组提供三相交变推进电流。
其中,铰链线可以为直导线。
举例来讲,如图4所示,可以在每两个串联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之间的供电电缆13的中间位置截断,两个截断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三通连接器14的其中两个端子(例如,两个平行于轨道铺设方向的端子)内,三通连接器的另外一个端子(例如,一个垂直于轨道铺设方向的端子)通过铰接线(高压电缆)垂直于轨道铺设方向连接至对面轨道相应的三通高压连接器端子中,由此可以形成两侧轨道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的铰接,当列车出线偏航时,导向电流经过该电缆在轨道两侧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中流动。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供电电缆13、三通连接器14和铰接线15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紧固部件为金属紧固螺栓。
举例来讲,紧固螺栓和孔21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紧固螺栓对应四个孔21将模组固定在轨道梁上,同时模组通过四个紧固螺栓连接至轨道梁内接地。
由此,可以通过金属紧固螺栓压紧在模组螺栓孔上与表面的半导电涂层紧密接触,从而可以确保模组表面累积电荷直接通过金属紧固螺栓引致混凝土形成接地状态。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由于将铰链接头转移到轨道电缆上,将模组内部高压连接器个数由三个减少到俩个,消除了一个上下线圈并联点同时连接两个高压连接器的难题,减少了连接点个数和附加的连接电阻。并且,上下线圈引出线打散后在并联点处于高压连接器端部导体管统一压接的连接方式成熟可靠,可以保证并联效果并降低并联点处的接触电阻。另外,由两个外部三通连接器相连的铰链线为直导线,完全避免了从模组内轨道铺设方向引出铰链线再沿垂直于轨道方向铺设至轨道另一边带来的外部电缆两次90°弯折带来的铺设问题和对电缆的损伤。此外,对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外表面及外部连接的高压连接器、连接电缆、三通连接器表面整体喷涂半导电层,并在螺栓孔处通过金属紧固螺栓接地,可以使所有高压器件表面电势为0,完全避免了表面闪络放电以及触电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模组包括上线圈(1)、上线圈骨架(2)、下线圈(6)、下线圈骨架(7)、绑扎结构(3)、高压连接器(11)和壳体(9),所述上线圈(1)、所述上线圈骨架(2)、所述下线圈(6)、所述下线圈骨架(7)和绑扎结构(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所述上线圈(1)设置在所述上线圈骨架(2)上并通过绑扎结构(3)绑扎,所述下线圈(6)设置在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并通过绑扎结构(3)绑扎,所述上线圈(1)的两个上线圈引出线(8)从所述上线圈(1)的最内层经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第一引出线凹槽(22)引出并经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表面的第二引出线凹槽(71)垂向引出至底部连接处,所述下线圈(6)的两个下线圈引出线(12)从所述下线圈(6)的外侧引出至底部连接处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线圈引出线(8)连接形成两个连接点(10),每个连接点(10)连接一个所述高压连接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上线圈(1)和绑扎结构(3)的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外表面和设置有所述下线圈(6)和绑扎结构(3)的所述下线圈骨架(7)的外表面还形成有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模组还包括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在所述壳体(7)与所述上线圈骨架(2)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线圈骨架(7)的下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圈骨架(2)上部设置有第一预制槽(24),所述上线圈骨架(2)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预制槽(23),所述下线圈骨架(7)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三预制槽,所述上线圈(1)的上部横边通过绑扎结构(3)绑扎在所述第一预制槽(24)中,所述上线圈(1)的下部横边通过绑扎结构(3)绑扎在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槽(23)中,所述下线圈(6)的上部横边和下部横边分别通过绑扎结构(3)绑扎在对应的第三预制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圈骨架(2)和所述下线圈骨架(7)均设置有凹槽(5),用于设置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外表面和所述高压连接器(11)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7.一种磁悬浮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轨道梁、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紧固部件和供电电缆(13),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上设置有孔(21),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孔(21)配合将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固定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4)每间隔一个通过所述供电电缆(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三通连接器(14)和铰接线(15),所述三通连接器(14)设置在所述供电电缆(13)上,两侧的轨道梁的三通连接器(14)通过所述铰接线(15)一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缆(13)、三通连接器(14)和铰接线(15)外表面还形成有半导电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为金属紧固螺栓。
CN202010278040.8A 2020-04-10 2020-04-10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Active CN113517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040.8A CN1135177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8040.8A CN1135177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7772A true CN113517772A (zh) 2021-10-19
CN113517772B CN113517772B (zh) 2023-01-17

Family

ID=7806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8040.8A Active CN113517772B (zh) 2020-04-10 2020-04-10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777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7932A1 (en) * 1989-09-14 1991-03-20 Hitachi, Ltd. Vehicle and track system for such a vehicle
US5189961A (en) * 1991-07-08 1993-03-02 Railway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Superconductiv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railway, and power-feed system therefor
JPH07264719A (ja) * 1994-03-18 1995-10-13 Takaoka Electric Mfg Co Ltd 超電導磁気浮上式鉄道の地上コイル
JP2002118018A (ja) * 2000-10-06 2002-04-19 Hitachi Ltd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
JP2003052104A (ja) * 2001-08-03 2003-02-21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磁気浮上式鉄道の地上コイル
JP2004320896A (ja) * 2003-04-16 2004-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装置
JP2004343928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装置
CN101189785A (zh) * 2005-04-22 2008-05-2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磁悬浮式铁道用地面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121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无锡市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 解决非晶合金变压器抗短路问题的紧固结构
CN109383303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大连奇想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导向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7932A1 (en) * 1989-09-14 1991-03-20 Hitachi, Ltd. Vehicle and track system for such a vehicle
US5189961A (en) * 1991-07-08 1993-03-02 Railway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Superconductiv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railway, and power-feed system therefor
JPH07264719A (ja) * 1994-03-18 1995-10-13 Takaoka Electric Mfg Co Ltd 超電導磁気浮上式鉄道の地上コイル
JP2002118018A (ja) * 2000-10-06 2002-04-19 Hitachi Ltd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
JP2003052104A (ja) * 2001-08-03 2003-02-21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磁気浮上式鉄道の地上コイル
JP2004320896A (ja) * 2003-04-16 2004-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装置
JP2004343928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装置
CN101189785A (zh) * 2005-04-22 2008-05-2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磁悬浮式铁道用地面线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83303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大连奇想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导向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CN109148121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无锡市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 解决非晶合金变压器抗短路问题的紧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7772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9326B1 (ko) 임피던스 본드 권선 권취 방법 및 그 임피던스 본드
CN107615417B (zh) 具有纤维增强的铁氧体磁芯的感应线圈单元
CN204696817U (zh) 电机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13517772B (zh) 悬浮推进导向一体化模组及磁悬浮轨道系统
JPH04168704A (ja)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成形方法及びその地上コイル
CN201315223Y (zh) 新型包封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
CN202524181U (zh) 集中卷电机
CN110445280A (zh) 定子端部连接组件及扁线电机
CN218006071U (zh) 超导直线电机高压推进模组
CN110429788B (zh) 一种拼接式平板电机动子结构
CN113539604B (zh) 一种超导磁浮铁路及其牵引线圈
CN101291086B (zh) 直线电机定子绕组电缆的防晕方法
CN214429351U (zh) 直线电机定子绕组的结构总成
CN100466118C (zh) 高速磁浮车辆悬浮磁铁及其制造方法
JPH08175232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13517773A (zh) 集成化悬浮推进模组
CN210271966U (zh) 端板粘接绝缘结构
CN113511223A (zh) 磁悬浮轨道系统
CN112578324B (zh) 梯度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7039161A (zh) 一种立式变压器
CN218335263U (zh) 电动悬浮系统的铰链电缆布置装置
CN209104944U (zh) 塑封直流空调外机定子结构
CN210516432U (zh) 一种共模功率电感
CN218730318U (zh) 变压器端子固定结构及变压器
CN218920107U (zh) 一种带有防晕复合绝缘纸的电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hua

Inventor after: Wei Kekang

Inventor after: Gao Tianyu

Inventor after: Zhang Yanqing

Inventor after: Hu Daoyu

Inventor after: Zhang Yue

Inventor after: Yu Bichao

Inventor before: Wei Kekang

Inventor before: Gao Tian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nq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hua

Inventor before: Hu Dao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e

Inventor before: Yu Bicha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