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3041B -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3041B
CN113513041B CN202110303684.2A CN202110303684A CN113513041B CN 113513041 B CN113513041 B CN 113513041B CN 202110303684 A CN202110303684 A CN 202110303684A CN 113513041 B CN113513041 B CN 113513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ection
prefabricated member
wall prefabricated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3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3041A (zh
Inventor
徐军林
汪国良
徐彦泽
邢琼
胡正波
许俊超
王华兵
周兵
李坤
张波
刘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36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3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3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3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3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07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 m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包括:1)完成围护结构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边开挖边架设三道内支撑;2)在基坑底施工混凝土垫层及防水层,完成底层板施工,拆除最下面一道内支撑;3)完成第一侧墙预制件及中板预制件施工;4)现浇第一侧墙现浇层,拆除中间一道内支撑;5)完成第一侧墙预制件及平顶层板预制件施工;6)完成第二侧墙现浇层及平顶层板现浇层施工;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均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7)拆除最上面一道内支撑。该发明通过三角斜支撑结构分别对中板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进行支撑,实现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基坑埋深增加较少,且无拱脚外扩推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明挖法施工有内支撑基坑的地下结构采用的是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设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多工种的劳动力,施工作业环境差,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速度慢,受各种天气、气候的影响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废弃的建筑垃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管控参差不齐,完成施工后往往因各方面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外观或者内在经常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后期修复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替代人力,高技术代替劳动密集型、自动控制装备代替人工控制。在建筑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各种构件(梁、板、柱、墙)将会逐渐在工厂批量化生产,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完成。
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发展,地下结构也陆续出现了部分装配式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有些仅适用于地下水少且采用放坡或者锚索(杆)开敞式明挖基坑,不适用于基坑采用内支撑、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有些仅仅局部采用装配式结构,装配程度不高,装配效率低。现有方案一般针对常规有柱地下结构,地下空间视野不开阔;无柱地下结构现有方案多为拱顶,外推力比较大、基坑埋深增加较大,造价高,导致基坑外侧土体严禁卸载,运营后对周边环境管控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地下装配式结构防水问题以及结构整体性问题,同时较好实现了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基坑埋深增加较少,且无拱脚外扩推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完成两个围护结构施工后,施工冠梁,采用明挖法施工,在两个围护结构之间边开挖边架设三道内支撑,开挖到基坑底;
2)在基坑底先施工混凝土垫层,再在混凝土垫层上施工防水层,然后完成底层板的施工,拆除最下面的一道内支撑;
3)在底层板两侧靠近围护结构吊装施工第一侧墙预制件,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底部与底层板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进行固定,在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施工中板预制件,使中板预制件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上;
4)利用第一侧墙预制件、围护结构作为侧模板,在第一侧墙预制件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第一侧墙预制件与底层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同时在中板预制件与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完成湿节点浇筑;然后拆除中间的一道内支撑;
5)在第一侧墙预制件的上方按照步骤3)的过程施工第二侧墙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
6)在第二侧墙预制件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第二侧墙预制件与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侧墙现浇层,并在第二侧墙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连接形成的上表面浇筑平顶层板现浇层;
其中,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均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
7)拆除最上面的一道内支撑,完成管线回填,覆土回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的三角斜支撑结构包括竖直段、水平段和斜支撑段,所述竖直段的顶部与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水平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斜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连接;所述水平段与斜支撑段的连接端部设有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的三角斜支撑结构为一体预制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斜支撑结构的竖直段、水平段和斜支撑段为分体预制,且步骤3)中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先吊装竖直段,竖直段的底部与底层板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进行固定;利用竖直段、围护结构作为侧模板,在竖直段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竖直段与底层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再进行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斜支撑段的吊装和拼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预制件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台阶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一,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台阶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一内,且中板预制件上表面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预制件的底部设有由┐型槽口一的底端向中板预制件中部延伸的倾斜段,且该倾斜段的斜率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斜支撑段斜率一致;或者所述中板预制件两端的┐型槽口一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台阶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二,所述第二侧墙预制件的台阶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二内,且平顶层板预制件上表面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两端的┐型槽口二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或者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的底部设有由┐型槽口二的底端向平顶层板预制件中部延伸的倾斜段,且该倾斜段的斜率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斜支撑段斜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墙预制件的竖直段底部与同侧的第一侧墙预制件的竖直段顶部通过定位构件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其采用上述的明挖施工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将上下两层均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分别对中板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进行支撑,实现多层平顶大跨均无柱,较好实现了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基坑埋深增加较少,且无拱脚外扩推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装配式地下结构,适用范围广,采用预制件外侧增加现浇叠合层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可以部分免去现场支模、架设脚手架等临时设施,节省工期,并能有效地提高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性能以及整体受力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采用合理的构件分块方案,可以减小侧墙预制件的尺寸以及重量,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及重量能够适应有支撑基坑的现场吊装、拼装要求,同时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并能较好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
(4)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侧墙预制件与层板预制件的连接处均采用现浇“湿节点”,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性、整体性好。
(5)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中预制构件可以实现自稳,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临时辅助支撑措施,施工安装便利高效。
(6)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具有预制件尺寸标准化、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建筑质量,可以较好实现产业化,节省劳动力,节省模板及脚手架等,缩短工期、节能、环保等优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坑开挖内支撑架设完成后基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层板施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墙预制件和中板预制件施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墙现浇层施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侧墙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施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侧墙现浇层和平顶层板现浇层施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覆土回填施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角斜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中板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平顶层板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墙预制件与第二侧墙预制件连接节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围护结构;2、混凝土垫层;3、内支撑;4、冠梁;5、底板层;6、定位构件;7、第一侧墙预制件;8、中板预制件;9、第一侧墙现浇层;10、第二侧墙预制件;11、平顶层板预制件;12、第二侧墙现浇层;13、平顶层板现浇层;14、竖直段;15、斜支撑段;16、台阶;17、水平段;18、┐型槽口一;19、倾斜段;20、┐型槽口二;21、弧形段;22、定位钢构件;23、定位型钢;24、U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室、综合管廊等主体结构工程,以地下两层无柱双跨结构设三道内支撑为例进行说明,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完成两个围护结构1施工后,施工冠梁4,采用明挖法施工,在两个围护结构1之间边开挖边架设三道内支撑3,开挖到基坑底,如图1所示。
(2)在基坑底先施工混凝土垫层2,再在混凝土垫层2上施工防水层,然后完成底层板5的施工,拆除最下面的一道内支撑3,如图2所示;底层板5施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防水层上完成钢筋骨架绑扎,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即为底板层5。
(3)在围护结构1上对应第一侧墙预制件7安装位置施工防水层,在底层板5两侧靠近围护结构1吊装施工第一侧墙预制件7,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底部利用预埋定位构件6与底层板5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1进行固定,在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7之间施工中板预制件8,使中板预制件8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7上,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侧墙预制件7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利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对中板预制件8进行支撑,中板预制件8上受力经三角斜支撑结构传递至底层板5,无需在中间设置中立柱进行支撑,较好实现了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而且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优化的,可将中板预制件8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7之间通过定位构件进行固定,增强中板预制件8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连接强度。
(4)利用第一侧墙预制件7、围护结构1作为侧模板,在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围护结构1之间以及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底层板5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9,同时在中板预制件8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之间完成湿节点浇筑,将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连成整体,然后拆除中间的一道内支撑3,如图4所示,第一侧墙现浇层9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形成叠合结构,提高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性能以及整体性。
(5)在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上方按照步骤(3)的过程施工第二侧墙预制件10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具体的,在围护结构1上对应第二侧墙预制件10安装位置施工防水层,吊装施工第二侧墙预制件10,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底部利用预埋定位构件6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顶部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1进行固定,在两个第二侧墙预制件10之间施工平顶层板预制件11,使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上,如图5所示;同样,第二侧墙预制件10亦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利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对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支撑。
优化的,可将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墙预制件10之间通过定位构件进行固定,增强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连接强度。
(6)利用第二侧墙预制件10、围护结构作1为侧模板,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围护结构1之间以及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侧墙现浇层12,并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连接形成的上表面浇筑平顶层板现浇层13,将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连成整体,如图6所示。
(7)拆除最上面的一道内支撑3,完成管线回填,覆土回填等工作,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将上下两层均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分别对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支撑,实现多层平顶大跨均无柱,较好实现了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基坑埋深增加较少,且无拱脚外扩推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预制件外侧增加现浇叠合层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可以部分免去现场支模、架设脚手架等临时设施,节省工期,并能有效地提高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性能以及整体受力性能。
对于本实施例中底层板5的施工,不仅可以采用上述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还可采用多段预制件进行拼装连接,减小单个预制件的尺寸以及重量,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吊装和拼装,且相邻的预制件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墙预制件7和第二侧墙预制件10所采用的三角斜支撑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包括竖直段14、水平段17和斜支撑段15,所述竖直段14的顶部与水平段17的一端连接,水平段17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段15的一端连接,斜支撑段15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14连接,由此形成的侧墙预制件安装过程中可以实现自稳,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临时辅助支撑措施,施工安装便利高效;同时,为了实现对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的支撑作用,在所述水平段17与斜支撑段15的连接端部加工形成台阶16,利用此台阶16结构对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的端部进行支撑,同时便于与对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拼装。
进一步的,上述三角斜支撑结构的竖直段14、水平段17和斜支撑段15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一体预制成型,也可以是将竖直段14、水平段17和斜支撑段15进行分体预制,再拼装组合成三角斜支撑结构。而当竖直段14、水平段17和斜支撑段15为分体预制时,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先吊装竖直段14,竖直段14的底部与底层板5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1进行固定;利用竖直段14、围护结构1作为侧模板,在竖直段14与围护结构1之间以及竖直段14与底层板5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9,再进行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水平段17、斜支撑段15的吊装和拼接。同样,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竖直段14、水平段17和斜支撑段15为分体预制时,亦采用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同样的施工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墙预制件7和第二侧墙预制件10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具有将斜支撑段15内空间合理用于管线布置、轨顶风道等优点,进一步较好实现了建筑视觉无柱大空间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中板预制件8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台阶16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一18,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台阶16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一18内,此时┐型槽口一18上部的中板预制件8部分搭接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台阶16上,通过台阶16对中板预制件8进行支撑,同时┐型槽口一18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两侧的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拼装时,其台阶16端部对中板预制件8形成一个挤压力,防止拼装过程失稳,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拼装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在此中板预制件8搭接部分的端部预埋定位构件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固定,同时保证中板预制件8上表面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再在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之间现浇湿节点施工,将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连成整体。
优化的,所述中板预制件8的底部设有由┐型槽口一18的底端向中板预制件8中部延伸的倾斜段19,并使该倾斜段19的斜率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斜支撑段15斜率一致,采用此结构设计,在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进行拼装时,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斜支撑段15对中板预制件8可施加斜向上的支撑力,而不仅仅依赖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台阶16上表面对中板预制件8竖直向上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预制件8底部也可采用弧形段21连接两端的┐型槽口┐型槽口一18,此时将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斜支撑段15的轴线下方一侧设计成弧形结构,并使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斜支撑段15的弧形结构与中板预制件8底部的弧形段21共圆心,从而在第一侧墙预制件7与中板预制件8进行拼装时,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斜支撑段15与中板预制件8形成整体的弧形拱顶结构,不仅保证了其拼装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其装修建筑视觉效果。
对于平顶层板预制件11的安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台阶16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二20,所述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台阶16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二20内,同样此时┐型槽口二20上部的平顶层板预制件11部分搭接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台阶16上,通过台阶16对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支撑,同时┐型槽口二20的结构设计,可使得两侧的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拼装时,其台阶16端部对平顶层板预制件11形成一个挤压力,防止拼装过程失稳,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拼装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在此平顶层板预制件11搭接部分的端部预埋定位构件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固定,同时保证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上表面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再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之间现浇湿节点施工,将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连成整体。
优化的,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两端的┐型槽口二20之间通过弧形段21连接,同时可将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斜支撑段15的轴线下方一侧设计成弧形结构,并使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斜支撑段15的弧形结构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底部的弧形段21共圆心,从而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拼装时,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斜支撑段15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形成整体的弧形拱顶结构,不仅保证了其拼装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其装修建筑视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11的底部还可设计具有由┐型槽口二20的底端向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中部延伸的倾斜段19,并使该倾斜段19的斜率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斜支撑段15斜率一致,采用此结构设计,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平顶层板预制件11进行拼装时,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斜支撑段15对平顶层板预制件11可施加斜向上的支撑力,而不仅仅依赖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台阶16上表面对平顶层板预制件11竖直向上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底部的结构形式可以互换进行组合,如:中板预制件8和平顶层板预制件11底部均设计为弧形段21;或均设计为倾斜段19;或中板预制件8底部设计为倾斜段19,平顶层板预制件11底部设计为弧形段21;或中板预制件8底部设计为弧形段21,平顶层板预制件11底部设计为倾斜段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墙预制件10在施工时,直接将其竖直段14底部与同侧的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竖直段14顶部通过定位构件6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该定位构件6包括预埋于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竖直段14顶部水平布置的定位钢构件22,以及预埋于第二侧墙预制件10的竖直段14底部全部或部分露出的定位型钢23,在吊装第二侧墙预制件10至第一侧墙预制件7上方时,通过定位型钢23与定位钢构件22进行焊接固定定位第二侧墙预制件10和第一侧墙预制件7的相对位置,提高定位效率以及精度。此种定位构件6还可用于中板预制件8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之间,以及平顶层板预制件11与第二侧墙预制件1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在第二侧墙预制件10与第一侧墙预制件7连接时,该定位构件还可包括两个U型钢筋24相扣连接,在浇筑第二侧墙现浇层12时,将第一侧墙预制件7和第二侧墙预制件10通过现浇方式浇筑成整体结构,不仅保证了第一侧墙预制件7和第二侧墙预制件10对位精准,而且两U型钢筋24还连接了第一侧墙现浇层9、第二侧墙现浇层12,加强了侧墙预制件与侧墙现浇层的连接节点的受力强度,解决了现有装配式结构件接缝处易漏水的问题。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完成两个围护结构施工后,施工冠梁,采用明挖法施工,在两个围护结构之间边开挖边架设三道内支撑,开挖到基坑底;
2)在基坑底先施工混凝土垫层,再在混凝土垫层上施工防水层,然后完成底层板的施工,拆除最下面的一道内支撑;
3)在底层板两侧靠近围护结构吊装施工第一侧墙预制件,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底部与底层板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进行固定,在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施工中板预制件,使中板预制件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第一侧墙预制件上;
4)利用第一侧墙预制件、围护结构作为侧模板,在第一侧墙预制件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第一侧墙预制件与底层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同时在中板预制件与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完成湿节点浇筑;然后拆除中间的一道内支撑;
5)在第一侧墙预制件的上方按照步骤3)的过程施工第二侧墙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
6)在第二侧墙预制件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第二侧墙预制件与第一侧墙预制件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侧墙现浇层,并在第二侧墙预制件和平顶层板预制件连接形成的上表面浇筑平顶层板现浇层;
其中,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均采用三角斜支撑结构;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的三角斜支撑结构包括竖直段、水平段和斜支撑段,所述竖直段的顶部与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水平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斜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连接;所述水平段与斜支撑段的连接端部设有台阶;
所述中板预制件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台阶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一,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台阶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一内,且中板预制件上表面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
7)拆除最上面的一道内支撑,完成管线回填,覆土回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预制件和第二侧墙预制件的三角斜支撑结构为一体预制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斜支撑结构的竖直段、水平段和斜支撑段为分体预制,且步骤3)中第一侧墙预制件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先吊装竖直段,竖直段的底部与底层板固定,顶部与围护结构进行固定;利用竖直段、围护结构作为侧模板,在竖直段与围护结构之间以及竖直段与底层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侧墙现浇层,再进行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斜支撑段的吊装和拼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预制件的底部设有由┐型槽口一的底端向中板预制件中部延伸的倾斜段,且该倾斜段的斜率与第一侧墙预制件的斜支撑段斜率一致;或者所述中板预制件两端的┐型槽口一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两端底部具有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台阶轮廓相配合的┐型槽口二,所述第二侧墙预制件的台阶端部抵接于该┐型槽口二内,且平顶层板预制件上表面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水平段上表面齐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两端的┐型槽口二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或者所述平顶层板预制件的底部设有由┐型槽口二的底端向平顶层板预制件中部延伸的倾斜段,且该倾斜段的斜率与第二侧墙预制件的斜支撑段斜率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墙预制件的竖直段底部与同侧的第一侧墙预制件的竖直段顶部通过定位构件连接。
8.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明挖施工方法制得。
CN202110303684.2A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513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3684.2A CN113513041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3684.2A CN113513041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3041A CN113513041A (zh) 2021-10-19
CN113513041B true CN113513041B (zh) 2023-02-14

Family

ID=7806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3684.2A Active CN113513041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3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8800A (zh) * 2022-05-11 2022-08-16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宽度及层高的全预制无柱拱形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CN115182379A (zh) * 2022-06-21 2022-10-14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中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354690A (zh) * 2022-09-09 2022-11-18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大跨空腹刚构梁式组合结构的地下车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5260A (ja) * 2000-10-11 2002-04-19 Shimizu Corp 地下階増築方法
JP4881555B2 (ja) * 2004-11-08 2012-02-22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07160062U (zh) * 2017-08-08 2018-03-30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无柱叠合墙车站
CN110080289A (zh) * 2019-04-23 2019-08-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明挖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3041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3041B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其明挖施工方法
CN204826308U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预拼结构装配式建筑
CN105089178B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预拼结构装配式建筑
CN210086295U (zh) 一种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
CN215406163U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11067072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的实施方法
CN113136891B (zh) 一种明挖整体装配无柱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CN210066817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拱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108755938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钢核心区节点
CN210066816U (zh) 一种装配式拱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210658451U (zh) 一种明挖法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
CN215483097U (zh) 一种整体装配无柱地下结构
CN210066818U (zh) 一种装配式平顶有柱地下结构
CN210482368U (zh) 一种装配式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214364235U (zh) 一种装配式钢板组合剪力墙体结构
CN115094949A (zh) 一种围护与主体永临结合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211714016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N115387378A (zh)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CN112523545A (zh) 用于建筑的基本模块和低、多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CN112726942A (zh) 一种设置夹层钢板的混凝土预制剪力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6066167B (zh) 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风道结构
CN215630125U (zh) 一种装配式地铁车站
CN211114400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弧形预制板构件
CN215595078U (zh) 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CN215055686U (zh) 用于建筑的基本模块和低、多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