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8440B -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8440B
CN113508440B CN201980093478.4A CN201980093478A CN113508440B CN 113508440 B CN113508440 B CN 113508440B CN 201980093478 A CN201980093478 A CN 201980093478A CN 113508440 B CN113508440 B CN 113508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wiring member
fixing
annula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4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8440A (zh
Inventor
西村哲也
江端大辅
梅原拓
高仓龙太
荒井健太
荒卷心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08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8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8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8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ban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46Parallel wires, fixed upon a sup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能够在布线构件中保护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整体。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具备布线构件和固定构件,上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基材以包围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上述固定构件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上述安装部以位于上述基材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上述固定部是与上述安装部相连并固定于上述布线构件的固定对象的部分,在上述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上述基材弯曲的状态。

Description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线束,具备:功能性外装构件,以片状形成;及电线,配设为在沿着长边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与上述功能性外装构件重叠,上述电线的绝缘被覆与上述功能性外装构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熔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7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94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期望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保护电线的周围整体。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布线构件中保护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整体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具备布线构件和固定构件,上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基材以包围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上述固定构件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上述安装部以位于上述基材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上述固定部是与上述安装部相连并固定于上述布线构件的固定对象的部分,在上述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上述基材弯曲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布线构件中保护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整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基材弯曲之前的布线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布线构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固定构件安装于布线构件的状况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固定构件打开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如以下那样。
(1)一种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具备布线构件和固定构件,上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基材,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基材,上述基材以包围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上述固定构件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上述安装部以位于上述基材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上述固定部是与上述安装部相连并固定于上述布线构件的固定对象的部分,在上述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上述基材弯曲的状态。
在布线构件中安装部安装于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基材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布线构件中通过基材来保护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整体。
此处,线状传输构件是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构件。
(2)可以考虑,上述布线构件成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形成基材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的状态。
(3)可以考虑,上述固定构件是上述安装部和上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成型品,上述安装部具有:环状部,能够在环状状态与非环状状态之间变更状态,且在环状状态下包围上述布线构件;及环状维持部,设置于上述环状部的一端部,并固定上述环状部的另一端部而将上述环状部维持为上述环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固定构件,能够使用通用的带环夹、波纹夹具等。
(4)可以考虑,还具备夹设构件,上述夹设构件固定于上述基材的外周部,并夹设于上述环状部与上述基材之间,相对于上述环状部的上述夹设构件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相对于上述环状部的上述基材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环状部绕布线构件的周向旋转。
(5)可以考虑,上述固定构件是上述安装部和上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成型品,上述安装部形成为在上述布线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板状,还具备捆束构件,上述捆束构件捆束上述安装部和上述布线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固定构件,能够使用通用的带止动类型的夹具等。
(6)可以考虑,上述基材具有:主体部,配设有上述线状传输构件;和伸出片,从上述主体部伸出且没有配设有上述线状传输构件,在上述布线构件中,上述伸出片在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卷绕一圈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伸出片覆盖主体部的外侧整体。
(7)另外,本公开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准备布线构件,上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将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的基材,且扁平地形成;以使上述基材包围上述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上述基材;及将固定构件的安装部以位于上述基材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布线构件,并将上述基材维持为弯曲的状态,上述固定构件包括上述安装部和与上述安装部相连并固定于上述布线构件的固定对象的固定部。在布线构件中安装部安装于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基材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布线构件中通过基材来保护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整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出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基材30弯曲之前的布线构件20的立体图。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具备布线构件20和固定构件40。本例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还具备夹设构件60。
布线构件20是搭载于车辆而对车辆的各设备供给电力或者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构件。布线构件20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和将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以并排的状态固定的基材30。在布线构件20中,基材30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如图3所示,布线构件20通过在暂时扁平地形成之后基材30弯曲而形成。以下,将基材30弯曲之前的布线构件20称为扁平布线构件20B。扁平布线构件20B形成为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厚度方向正交的面方向的尺寸。此处,扁平布线构件20B由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固定在基材30上而形成。
线状传输构件22为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构件即可。例如,线状传输构件22也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被覆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屏蔽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
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22,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22也可以用作相对于空间输送信号或者电力或者从空间接受信号或者电力的天线、线圈等。
线状传输构件22包括传输电或光等的传输线主体和覆盖传输线主体的被覆。在线状传输构件22为普通电线的情况下,传输线主体为芯线,被覆为绝缘被覆。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一个基材30配设有多个相同直径、构造的线状传输构件22,但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的直径、构造等适当地设定即可,也可以是,直径、构造等不同的线状传输构件22配设于相同的基材30。
线状传输构件22可以是单一的线状物,也可以是多个线状物的复合物(绞线、使多个线状物集合并将其由护套包覆的线缆等)。在线状传输构件22的端部,根据线状传输构件22与对象构件的连接形式,适当地设置有端子、连接器等。
基材30具有配设有线状传输构件22的主体部32和从主体部32伸出的伸出片34。在伸出片34没有配设有线状传输构件22。在布线构件20中伸出片34在主体部32的外侧卷绕一圈以上。
构成基材3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基材30由例如包括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P(聚丙烯)等树脂的材料形成。基材30也可以是无纺布、织物、编织布等具有纤维的纤维材料等,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作为非纤维材料,也可以是内部均匀地填充的实心状的构件,或者也可以是树脂发泡成型的发泡体等。基材30也可包含金属等材料。
基材30也可以是单层,也可以多层层叠。在多层层叠的情况下,例如认为树脂层和树脂层层叠。而且,例如认为树脂层和金属层层叠。另外,基材30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和非纤维材料层重叠的结构,也可以是非纤维材料层和纤维材层重叠的结构,也可以是纤维材层和纤维材层重叠的结构。
基材30在扁平布线构件20B中将线状传输构件22以二维定位的状态保持。以下,在需要对布线构件20中的处于弯曲状态的基材30与扁平布线构件20B中的处于弯曲之前的展开状态的基材30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扁平布线构件20B中的处于弯曲之前的展开状态的基材30称为基材30B。
在基材30B的一方主面上配设有线状传输构件22。基材30B将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保持为并排的状态。基材30B是能够弯曲的构件。以下,将基材30B中固定有线状传输构件22的主面设为主面31a,将与主面31a相反一侧的主面设为主面31b。
线状传输构件22以在基材30B的主面31a上沿着预定路径配设的状态固定于基材30B。基材30B形成为沿着线状传输构件22的路径延伸的带状。基材30B上的线状传输构件22的路径适当地设定即可,在本例子中,线状传输构件22具有在基材30B上以直线状配设的部分。主要是,在线状传输构件22以直线状配设的部分中,基材30B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
线状传输构件22也可以具有在基材30B上弯曲配设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基材30B还与线状传输构件22的弯曲对应地沿着主面31a弯曲地形成。也可以是,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以在基材30B上分支或交叉的方式以不同路径配设。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基材30B也以分支或交叉的方式形成。由于基材30B形成为沿着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的路径的形状,所以能够抑制基材30B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实现轻型化等。
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固定,基材30B弯曲而成为基材30之后也维持固定状态。作为这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是非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将两者并用。此处,接触部位固定是指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接触的部分紧贴而固定。另外,非接触部位固定是指不是接触部位固定的固定方式。例如,是如下方式:缝纫线、其他基材、粘性胶带等将线状传输构件22朝向基材30B压入,或者缝纫线、其他基材、粘性胶带等成为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的状态等而夹着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来将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维持为固定的状态。以下,对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处于接触部位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与接触部位固定相关的各说明只要不是无法应用的结构,则也能够应用于非接触部位固定。
作为这样的接触部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间接固定,也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在不同区域中将两者并用。此处,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经由设置于它们之间的粘接剂、粘着剂、双面粘性胶带、粘扣带等夹设构件60而间接地紧贴固定。另外,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不经由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紧贴固定。对于直接固定而言,例如考虑通过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中的至少一方所含的树脂熔化而紧贴固定。以下,对线状传输构件22和基材30B处于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与直接固定相关的各说明只要不是无法应用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间接固定。
当形成这样的直接固定的状态时,树脂例如可以考虑通过热而熔化,也可以考虑通过溶剂而熔化。换句话说,作为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基于溶剂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为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较佳。
此时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包括熔接、熔融、焊接等公知的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例如,在通过熔接而形成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各种熔接手段。而且,当通过这些手段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成为基于该手段的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成为基于超声波熔接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将通过熔接形成了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部分(线状传输构件22与基材30B的固定部分)称为熔接部,将其中的基于超声波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超声波熔接部,将基于加热加压熔接的固定部分称为加热加压熔接部等。
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仅线状传输构件22的被覆所含的树脂熔化,也可以仅基材30B所含的树脂熔化。在这些情况下,成为熔化的一方的树脂与另一方的外表面紧贴的状态,有时形成有比较清楚的界面。另外,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线状传输构件22的被覆所含的树脂与基材30B所含的树脂双方熔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双方的树脂混合而没有形成清楚的界面。特别是,在线状传输构件22的被覆与基材30B包含相同的树脂材料等容易相溶的树脂的情况下等,有时双方的树脂混合而没有形成有清楚的界面。
作为与线状传输构件22直接固定的基材30B,能够使用第一片状构件和第二片状构件层叠的结构。第一片状构件与第二片状构件相比,适于与线状传输构件22直接固定。例如,第一片状构件通过与线状传输构件22的被覆同系的材料以实心片状形成。第一片状构件出现于基材30B的主面31a。在第一片状构件直接固定有线状传输构件22。第二片状构件比第一片状构件保护性能高。例如,第二片状构件是无纺布。第二片状构件出现于基材30B的主面31b。第二片状构件出现于布线构件20的外表面。本例的基材30没有层叠有金属制的片状构件的层,但也可以层叠有金属制的片状构件的层。
布线构件20成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如图3所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是指从成为卷绕开始部分的基材30B的一侧边缘部分朝向成为卷绕结束部分的另一侧边缘部分被新卷绕的部分以与已经卷绕的部分的外侧重叠的方式卷绕的状态。在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下,卷绕开始部分位于内周侧,卷绕结束部分位于外周侧。如图3所示,当在基材30设置有伸出片34的情况下,基材30中的主面31a可以以相对于主面31b而位于内侧的方式卷绕,也可以以相对于主面31b而位于外侧的方式卷绕。在没有设置有伸出片34的情况下,主面31a以相对于主面31b而位于内侧的方式卷绕较佳。
然而,若基材30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则布线构件20不是必须成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布线构件20以线状传输构件22成为比基材30靠内侧的方式折叠。
也可以是,在布线构件20中,存在与内周侧的基材30和外周侧的基材30双方接触的线状传输构件2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漩涡状的布线构件20中,外周侧的线状传输构件22(比从中心部卷绕一圈的部分靠外侧的线状传输构件22)与比自身靠内周侧的基材30和外周侧的基材30双方接触。与相对于自身而内外方向双方的基材30接触的线状传输构件22仅与内外方向双方的基材30中的任一方接合。这是由于扁平布线构件20B卷绕而成为布线构件20。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主面31a以相对于主面31b而位于内侧的方式卷绕,因此,与内外方向双方的基材30接触的线状传输构件22仅与内外方向双方的基材30中的外周侧的基材30接合。
也可以是,布线构件20中存在不相邻的线状传输构件22彼此之间没有夹着基材30而直接相向的部分。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漩涡状的布线构件20的中心部存在线状传输构件22彼此之间没有夹着基材30而直接相向的部分。扁平布线构件20B卷绕而成为布线构件20,因此,有时存在线状传输构件22彼此之间没有夹着基材30而直接相向的部分。
基材30可以形成为整体厚度均匀,也可以形成为存在一部分厚度不同的部分。在基材30形成为存在一部分厚度不同的部分的情况下,认为在车辆等中配设有布线构件20的状态下与周边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高的场所的厚度厚于与周边部件接触的可能性低的场所的厚度。这样,在基材30形成为存在一部分厚度不同的部分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线状传输构件22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存在厚度不同的部分,也可以沿着线状传输构件22的排列方向存在厚度不同的部分。
固定构件40包括安装于布线构件20的安装部42和与安装部42相连并固定于布线构件20的固定对象80的固定部50。安装部42安装为位于基材30的外侧。在安装部42安装于布线构件20的状态下维持为基材30弯曲的状态。扁平布线构件20B卷绕而成为布线构件20,当将安装部42从布线构件20取下时,基材30能够展开而从布线构件20返回扁平布线构件20B。
本例的固定构件40是安装部42和固定部50一体成型的成型品。安装部42具有环状部44和环状维持部46。环状部44能够在图2所示那样的环状状态与图5所示那样的非环状状态之间变更状态。环状部44以环状状态包围布线构件20。环状维持部46设置于环状部44的一端部。环状维持部46固定环状部44的另一端部而将环状部44维持为环状状态。
具体而言,在本例中,使用带环夹40来作为固定构件40。换句话说,环状部44是带部44,环状维持部46是带固定部46。带部44整体能够弯曲变形地形成为细带状。带固定部46具有:主体部47,形成有例如能够插通带部44的带插通孔47h;及卡定突起(省略图示),形成为从带插通孔47h的内周面朝向带插通孔47h内的空间突出。在带部44形成有能够供卡定突起选择性地卡定的多个卡定承托部(省略图示)。在带部44插通于带插通孔47h的状态下,卡定突起卡定于卡定承托部,由此,将带部44固定于带固定部46。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带部44的中间部卷绕于布线构件20的外周部的状态下,带部44的前端部固定于带固定部46,由此,成为安装部42安装于布线构件20的状态。优选安装部42将布线构件20紧固。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中基材30的无纺布与没有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的基材30的无纺布相比而局部被压缩。在取下了安装部42时,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的基材30的无纺布压缩状态返回。而且,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的基材30的无纺布保持柔软的状态。优选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的基材30的无纺布以与没有安装有安装部42的部分的基材30的无纺布相同的程度或者比其稍差的程度保持柔软的状态。
带环夹40的固定部50形成为能够与形成于面板等板状构件80的贯通孔82卡定。固定部50具备:柱部52,形成为从带固定部46突出;及一对卡定片54,形成为从柱部52的前端部朝向柱部52的侧方并且基端侧突出。在一对卡定片54的基端侧,形成为其间隔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扩张。而且,一对卡定片54在固定部50插入贯通孔82而与贯通孔82的周缘部接触时,承受来自贯通孔82的周缘部的力而能够使其间隔变窄地弹性变形。一对卡定片54在前端部穿过了贯通孔82之后,弹性复原,与贯通孔82的周缘部卡定。由此,成为固定部50固定于固定对象80的状态。
夹设构件60固定于基材30的外周部。夹设构件60夹设于环状部44与基材30之间。相对于环状部44的夹设构件6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相对于环状部44的基材3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作为这样的夹设构件60的材料,只要相对于环状部44的夹设构件6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相对于环状部44的基材3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夹设构件60,粘性胶带能够卷绕于基材30的外表面而固定。
<制造方法>
对上述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a)、工序(b)、工序(c)。
工序(a)是准备布线构件(扁平布线构件20B)的工序,上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和将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以并排的状态固定的基材30,且扁平地形成。此处,准备通过多个线状传输构件22以并排的状态直接固定在基材30B的主面31a上而扁平地形成的部件,来作为扁平布线构件20B。
工序(b)是以基材30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基材30B的工序。此处,使基材30B中的主体部32及伸出片34双方弯曲。此处,扁平布线构件20B中的从沿着线状传输构件22的并列方向的一方边缘部朝向另一方边缘部被新卷绕的部分以位于已经卷绕的部分的外周侧的方式卷绕。由此,基材30弯曲之后的布线构件20成为横截面成为漩涡状卷绕的状态。若着眼于线状传输构件22的排列,则从扁平布线构件20B中一列横向排列的排列的状态向布线构件20中漩涡状的排列变更。线状传输构件22卷绕预先固定于基材30B的扁平布线构件20B而成为布线构件20,因此,不需要按压线状传输构件22,容易卷绕。而且,在成为布线构件20的状态下,线状传输构件22的排列难以从预定的排列变乱。
工序(c)是将固定构件40的安装部42以位于基材30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布线构件20并将基材30维持为弯曲的状态的工序,上述固定构件40包括安装部42和与安装部42相连且固定于布线构件20的固定对象80的固定部50。此处,固定构件40是作为安装部42而具有带部44和带固定部46的带环夹40。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带部44卷绕于基材30的外周之后,将带部44的前端部穿通于带固定部46的带插通孔47h并固定。
此外,在制造具备夹设构件60的布线构件20的情况下,优选在工序(c)之前设有设置夹设构件的工序。例如,在夹设构件60为粘性胶带的情况下,在工序(b)之后,在布线构件20中设置有固定构件40的部分处的外周部卷绕有粘性胶带。此时,作为这样的夹设构件60的粘性胶带以固定在使卷绕结束部分重叠于卷绕结束部分的内周侧的部分的方式卷绕较佳。由此,夹设构件60在至设置固定构件40为止期间作为抑制布线构件20展开的临时固定部发挥功能。
根据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0,在布线构件20中安装部42安装于布线构件20的状态下,维持为基材30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的状态,因此,在布线构件20中能够通过基材30保护线状传输构件22的周围整体。布线构件20成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基材30以包围线状传输构件22的方式弯曲的状态。
可以考虑,固定构件40是安装部42和固定部50一体成型的成型品,安装部42具有:环状部44,能够在环状状态与非环状状态之间变更状态,且以环状状态包围布线构件20;及环状维持部46,设置于环状部44的一端部并固定环状部44的另一端部而将环状部44维持为环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固定构件40,能够如本例那样使用通用的带环夹40。
基材30具有固定有线状传输构件22的主体部32和从主体部32伸出的伸出片34,在布线构件20中伸出片34在主体部32的外侧卷绕一圈以上,因此,能够通过伸出片34覆盖主体部32的外侧整体。然而,布线构件20中伸出片34在主体部32的外侧卷绕一圈以上不是必需的。布线构件20中伸出片34在主体部32的外侧卷绕的区域也可以是半圈以上且不足一圈,也可以是不足半圈。
还具备夹设构件60,上述夹设构件60固定于基材30的外周部并夹设于环状部44与基材30之间,相对于环状部44的夹设构件6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相对于环状部44的基材30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因此,能够抑制环状部44绕布线构件20的周向旋转。然而,设置夹设构件60不是必需的。在基材30的外表面与环状部44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高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夹设构件60也能够实现基材30与环状部44无法转动。例如,通过成为基材30的外表面难以滑动的构件,或者成为在环状部44的内表面形成有防滑用的突起,能够提高基材30的外表面与环状部44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10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固定构件140打开的状况的说明图。此外,针对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至此为止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相同。
对于本例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110而言,固定构件1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的固定构件40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固定构件140是安装部142和固定部150一体成型的成型品,安装部142具有:环状部144,能够在环状状态与非环状状态之间变更状态,且以环状状态包围布线构件20;和环状维持部146,设置于环状部144的一端部并固定环状部144的另一端部而将环状部144维持为环状状态。在本例中,成为使用铰链旋转式的夹具140(也称为波纹夹具等)来作为这样的固定构件140的事例。
在夹具140中,环状部144具有多个(此处为两个)部分环状部144a、144b和铰链部144c。部分环状部144a、144b成为在周向上被分割的形状。通过将多个部分环状部144a、144b合起来而形成环状。各部分环状部144a、144b具有保持部分地成为环状的状态的程度的刚性。在部分环状部144a、144b的内表面设置有肋。肋在周向上连续。肋在轴向上分开设置有多个。肋能够陷入布线构件20的外表面。铰链部144c将相邻的部分环状部144a、144b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例如铰链部144c是以薄壁形成的部分。
环状维持部146设置于部分环状部144a、144b的周向端部。在环状维持部146形成有卡定突起147。卡定突起147能够与在部分环状部144b的周向端部形成的卡定承托部144d卡定。
固定部150形成为能够插入卡定设置于固定对象180的板状的固定片84。固定部150与环状维持部146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在部分环状部144b的周向端部设置有箱部,在箱部的一端形成有卡定突起147,并且在箱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部150。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210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210的主视图。
对于本例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210而言,固定构件2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2的固定构件40、140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固定构件240也是安装部242和固定部50一体成型的成型品。本例的安装部242是以长条板状形成的板状部242。板状部242的长边方向以沿着布线构件20的长边方向的状态安装。板状部242的一方的主面朝向布线构件20。固定部50设置为从板状部242的另一方主面突出。固定部50设置于板状部24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但也可以设置于板状部242的长度方向端部。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210还具备捆束安装部242和布线构件20的捆束构件70。作为捆束构件70,例如能够使用粘性胶带70。粘性胶带70在板状部242中的避开了设置有固定部50的部分的位置,卷绕于板状部242和布线构件20的周围。
固定构件240是安装部242和固定部50一体成型的成型品,安装部242形成为在布线构件2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板状,还具备捆束安装部242和布线构件20的捆束构件70,因此,作为固定构件240,能够使用如本例那样通用的带止动类型的夹具240等。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彼此不矛盾则能够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
20...布线构件
20B...扁平布线构件
22...线状传输构件
30...基材
31a、31b...主面
32...主体部
34...伸出片
40、140、240...固定构件
42、142、242...安装部
44、144...环状部
144a、144b...部分环状部
144c...铰链部
144d...卡定承托部
46、146...环状维持部
47...主体部
47h...带插通孔
147...卡定突起
50、150...固定部
52...柱部
54...卡定片
60...夹设构件
70...捆束构件
80、180...固定对象
82...贯通孔
84...固定片。

Claims (3)

1.一种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
具备布线构件、固定构件和夹设构件,
所述布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基材,
所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以并排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基材,
所述基材以包围所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的方式弯曲,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
所述安装部以位于所述基材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布线构件,
所述固定部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并固定于所述布线构件的固定对象的部分,
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维持为所述基材弯曲的状态,
所述固定构件是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成型品,
所述安装部具有:
环状部,能够在环状状态与非环状状态之间变更状态,且在环状状态下包围所述布线构件;及
环状维持部,设置于所述环状部的一端部,并固定所述环状部的另一端部,而将所述环状部维持为所述环状状态,
所述夹设构件固定于所述基材的外周部,并夹设于所述环状部与所述基材之间,
相对于所述环状部的所述夹设构件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相对于所述环状部的所述基材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布线构件成为横截面以漩涡状卷绕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基材具有:
主体部,配设有所述线状传输构件;及
伸出片,从所述主体部伸出且没有配设有所述线状传输构件,
在所述布线构件中,所述伸出片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卷绕一圈以上。
CN201980093478.4A 2019-03-06 2019-03-06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508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8754 WO2020178997A1 (ja) 2019-03-06 2019-03-06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8440A CN113508440A (zh) 2021-10-15
CN113508440B true CN113508440B (zh) 2023-04-28

Family

ID=7054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478.4A Active CN113508440B (zh) 2019-03-06 2019-03-06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202080017607.4A Active CN113508236B (zh) 2019-03-06 2020-01-21 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7607.4A Active CN113508236B (zh) 2019-03-06 2020-01-21 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外装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9599B2 (zh)
JP (2) JP6693615B1 (zh)
CN (2) CN113508440B (zh)
DE (2) DE112019006975T5 (zh)
WO (1) WO20201789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528A (ja) * 1993-08-12 1995-08-18 Riichi Fujii 導電用のジグザグに屈曲収束したケーブル
JPH07320544A (ja) 1994-05-13 1995-12-08 Whitaker Corp:The 多芯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0997520A (ja) 1995-09-29 1997-04-08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多芯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29989B2 (ja) 1998-11-30 2005-03-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の線間止水方法およびグロメットの線間止水構造
JP2010282773A (ja) 2009-06-03 2010-12-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471486B2 (ja) 2010-01-19 2014-04-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バンドクランプ
JP2012099367A (ja) 2010-11-02 2012-05-24 Toyota Boshoku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EP2518736A1 (en) 2011-04-29 2012-10-31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Cable assembly comprising a flexible support made from a textile material
JP5915250B2 (ja) * 2012-02-23 2016-05-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該配索構造の形成方法
US9672959B2 (en) 2012-10-29 2017-06-0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US9309719B2 (en) * 2013-02-27 2016-04-12 Panduit Corp. Ladder rung bracket assembly
JP2014204485A (ja) * 2013-04-02 2014-10-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053804A (ja) * 2013-09-06 2015-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999072B2 (ja) * 2013-11-15 2016-09-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電線固定部品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US9466959B2 (en) * 2014-01-24 2016-10-11 Ortronics, Inc. Pathway cable guide
US9587433B2 (en) * 2014-03-25 2017-03-07 Panduit Corp. Cradle clamp bracket assembly
JP6950202B2 (ja) 2016-04-18 2021-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部材付電線
JP6497420B2 (ja) 2017-02-23 2019-04-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3536A1 (en) 2022-04-21
CN113508236B (zh) 2023-08-01
US11929599B2 (en) 2024-03-12
DE112019006975T5 (de) 2021-11-25
CN113508236A (zh) 2021-10-15
JP2020145911A (ja) 2020-09-10
JPWO2020178997A1 (ja) 2021-03-11
CN113508440A (zh) 2021-10-15
JP6693615B1 (ja) 2020-05-13
WO2020178997A1 (ja) 2020-09-10
JP7259557B2 (ja) 2023-04-18
DE112020001078T5 (de)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0212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WO2020178999A1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2016181961A (ja) 配索材の固定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837861B2 (en) Wiring member and wiring member in packaged form
CN112105528B (zh) 配线构件的安装结构
US20220388461A1 (en) Wiring member
CN112335147B (zh)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
CN113508440B (zh) 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带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14667655A (zh) 配线部件
CN112514189B (zh) 拼接部的固定构造
US11990739B2 (en) Wiring member with fixing member and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JP2020145196A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
US20220076862A1 (en) Wiring member an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WO2020179252A1 (ja) 外装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外装部材付き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3840758A (zh)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的布线构件以及布线构件的装配结构
JP7419709B2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
CN113168938B (zh) 布线部件
US12009122B2 (en) Wire harness including tape-wrapping portion having binding function
JP2020145176A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7111185B2 (ja) 配線部材
US20220277869A1 (en) Wire harness
JP7107298B2 (ja) 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CN115428101A (zh) 配线部件
JP201913465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外装材、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外装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