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0257B -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0257B
CN113500257B CN202110850009.1A CN202110850009A CN113500257B CN 113500257 B CN113500257 B CN 113500257B CN 202110850009 A CN202110850009 A CN 202110850009A CN 113500257 B CN113500257 B CN 113500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witching
support arm
gaske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0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0257A (zh
Inventor
钟磊
谢红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ongli Pip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ongli Pip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ongli Pip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ongli Pip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00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0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0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0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1/00Thread cutting; Automatic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B23G1/22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1/00Thread cutting; Automatic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B23G1/44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thread cutting
    • B23G1/52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thread cutting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对管件类加工螺纹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本发明包括动力驱动器,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变速箱机构、转接套机构和支臂体机构,变速箱机构安装在动力驱动器上,转接套机构安装在变速箱机构上,支臂体机构与转接套机构配合,变速箱机构包括变速箱总成、小伞齿轮总成、大伞齿轮总成、三联齿轴总成、进刀齿轴总成、输出齿轮总成、过渡齿轮总成、大齿盘和换向总成,小伞齿轮总成与大伞齿轮总成啮合,大伞齿轮总成与三联齿轴总成啮合,换向总成与输出齿轮总成配合,输出齿轮总成分别与三联齿轴总成或进刀齿轴总成啮合,输出齿轮总成与过渡齿轮总成啮合,过渡齿轮总成与大齿盘啮合。

Description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对管件类加工螺纹的工具,特别涉及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又多为铜材质的涡轮蜗杆传动结构,此类手持电动套丝机有着传动效率低且不平稳,冷却热平衡难以保证,噪音大以及零件耐久度低的特点。同时此类套丝机控制电机换向达到进退刀的效果,因而进退刀的转速又一般相同,电机的要求相对较高的同时对蜗轮蜗杆损伤也大,但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手持电动套丝机,包括动力驱动器,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变速箱机构、转接套机构和支臂体机构,所述变速箱机构安装在动力驱动器上,所述转接套机构安装在变速箱机构上,所述支臂体机构与转接套机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机构包括变速箱总成、小伞齿轮总成、大伞齿轮总成、三联齿轴总成、进刀齿轴总成、输出齿轮总成、过渡齿轮总成、大齿盘和换向总成,所述小伞齿轮总成与大伞齿轮总成啮合,所述大伞齿轮总成与三联齿轴总成啮合,所述换向总成与输出齿轮总成配合,所述输出齿轮总成分别与三联齿轴总成或进刀齿轴总成啮合,所述输出齿轮总成与过渡齿轮总成啮合,所述过渡齿轮总成与大齿盘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小伞齿轮总成、大伞齿轮总成、三联齿轴总成、进刀齿轴总成、输出齿轮总成、过渡齿轮总成和大齿盘均安装在变速箱总成内,所述变速箱总成包括变速箱体和变速箱盖,所述变速箱盖安装在变速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齿轮总成包括输出齿轴、进刀齿轮、换向器和退刀齿轮,所述进刀齿轮、换向器和退刀齿轮均安装在输出齿轴上,所述换向总成与换向器配合,所述换向器与进刀齿轮或退刀齿轮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刀齿轮和退刀齿轮分别设置在换向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总成包括换向杆、换向手柄、换向钢球和换向弹簧,所述换向杆的一端与换向器配合,所述换向手柄设置在换向杆的另一端,所述换向杆上设置有与换向钢球配合的挡位孔,所述换向钢球与换向弹簧接触、且换向钢球位于挡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总成还包括加力杆、加力转轴、加力弹簧和加力钢球,所述加力杆通过加力转轴安装在换向手柄上,所述换向手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加力钢球配合的加力钢球定位孔,所述加力钢球与加力弹簧接触、且加力钢球位于加力钢球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机构包括转接套总成和分体式板牙头,所述分体式板牙头安装在转接套总成上,所述转接套总成包括转接套、转接盖、转接弹簧和转接压板,所述转接盖通过转接压板安装在转接套的一端,所述转接弹簧的一端与转接盖连接,所述转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接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总成还包括转接螺母,所述转接螺母安装在转接套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包括转接套主体和转接套连接座,所述转接套连接座设置在转接套主体上,所述转接盖包括转接盖主体和转接盖连接座,所述转接盖连接座设置在转接盖主体上,所述转接盖主体安装在转接套主体上,所述转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接套连接座和转接盖连接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主体上设置有转接套孔,所述转接盖主体上设置有转接盖孔,所述转接套孔与转接盖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孔与转接盖孔重合或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体机构包括支臂体、支臂杆和夹管总成,所述支臂杆和夹管总成均安装在支臂体上,所述夹管总成包括夹管螺杆、夹管扳杆和夹管垫片,所述夹管螺杆安装在支臂体上,所述夹管扳杆安装在夹管螺杆的一端,所述夹管垫片安装在夹管螺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体包括支臂体本体、支臂体夹管座和支臂体夹管槽,所述支臂体夹管座设置在支臂体本体上,所述支臂体夹管槽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体夹管座呈C字型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体夹管槽呈V字型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管螺杆安装在支臂体夹管座的上部,所述支臂体夹管槽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管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垫片凸台、垫片凹孔、垫片限位槽和垫片限位圈,所述垫片凸台设置在垫片本体内,所述垫片凹孔设置在夹管螺杆的另一端,所述垫片凸台位于垫片凹孔内,所述垫片限位槽设置在垫片凸台上,所述垫片限位圈安装在垫片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体夹管槽和夹管垫片上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变速箱总成采用弧线式设计,整体扎实、更美观,手柄处过渡柔和,提握舒适,携带便捷;变速箱总成内部通过齿轮传动一定程度上减少轴向受力,且对整体传动效果几乎不产生影响,而且传动平稳、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寿命长。
换向杆采用加力钢球和加力弹簧组成可折叠弹扣式加力杆设计,在换向时会更为省力,携带时折叠不松动、不会产生碰撞;再者分别调配合理的进刀齿轮与退刀齿轮,实现进刀平稳,套丝质量高;同时提高退刀速度,使套丝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分体式板牙头采用可拆卸式滑动连接,同时针对不同尺寸分体式板牙头,可以通过转接套总成进行转接;分体式板牙头搭配转接套总成,切换不同尺寸套丝十分便捷。
支臂体机构夹持管件,通过支臂杆穿入变速箱手柄孔,能在工作时提供套丝机稳定的支撑;支臂体机构在使用时将管件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上,使得管件的下侧置于支臂体夹管槽上,通过转动夹管扳杆使得夹管螺杆在支臂体夹管座上向下移动将夹管垫片与管件的上侧接触、并将管件夹紧即可进行对管件的外螺纹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动套丝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箱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箱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齿轮总成与换向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齿轮总成与换向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套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套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套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臂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臂体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变速箱机构A、转接套机构B、支臂体机构C、动力驱动器D、
变速箱总成A1、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大齿盘A8、换向总成A9、
变速箱体A11、变速箱盖A12、
输出齿轴A61、进刀齿轮A62、换向器A63、退刀齿轮A64、
换向杆A91、换向手柄A92、换向钢球A93、换向弹簧A94、加力杆A95、加力转轴A96、加力弹簧A97、加力钢球A98、
转接套总成B1、分体式板牙头B2、
转接套B11、转接盖B12、转接弹簧B13、转接压板B14、转接螺母B15、
转接套主体B111、转接套连接座B112、转接套孔B113、
转接盖主体B121、转接盖连接座B122、转接盖孔B123、
支臂体C1、支臂杆C2、夹管总成C3、
支臂体本体C11、支臂体夹管座C12、支臂体夹管槽C13、
夹管螺杆C31、夹管扳杆C32、夹管垫片C33、
垫片本体C331、垫片凸台C332、垫片凹孔C333、垫片限位槽C334、垫片限位圈C3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如图1所示),包括变速箱机构A、转接套机构B、支臂体机构C和动力驱动器D,变速箱机构A安装在动力驱动器D上,转接套机构B安装在变速箱机构A上,支臂体机构C与转接套机构B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变速箱机构A(如图2-5所示),包括变速箱总成A1、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大齿盘A8和换向总成A9,小伞齿轮总成A2与大伞齿轮总成A3啮合,大伞齿轮总成A3与三联齿轴总成A4啮合,换向总成A9与输出齿轮总成A6配合,输出齿轮总成A6分别与三联齿轴总成A4或进刀齿轴总成A5啮合,输出齿轮总成A6与过渡齿轮总成A7啮合,过渡齿轮总成A7与大齿盘A8啮合。
本实施例中的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和大齿盘A8均安装在变速箱总成A1内,变速箱总成A1包括变速箱体A11和变速箱盖A12,变速箱盖A12安装在变速箱体A11上。
本实施例中的输出齿轮总成A6包括输出齿轴A61、进刀齿轮A62、换向器A63和退刀齿轮A64,进刀齿轮A62、换向器A63和退刀齿轮A64均安装在输出齿轴A61上,进刀齿轮A62和退刀齿轮A64分别设置在换向器A63的两侧,换向总成A9与换向器A63配合,换向器A63与进刀齿轮A62或退刀齿轮A64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换向总成A9包括换向杆A91、换向手柄A92、换向钢球A93、换向弹簧A94、加力杆A95、加力转轴A96、加力弹簧A97和加力钢球A98,换向杆A91的一端与换向器A63配合,换向手柄A92设置在换向杆A91的另一端,换向杆A91上设置有与换向钢球A93配合的挡位孔,换向钢球A93与换向弹簧A94接触、且换向钢球A93位于挡位孔内。
本实施例中的加力杆A95通过加力转轴A96安装在换向手柄A92上,换向手柄A92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加力钢球配合的加力钢球定位孔,加力钢球A98与加力弹簧A97接触、且加力钢球A98位于加力钢球定位孔内。
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套机构B(如图6-9所示),包括分体式板牙头B2、转接套总成B1,分体式板牙头B2安装在转接套总成B1上,转接套总成B1包括转接套B11、转接盖B12、转接弹簧B13、转接压板B14和转接螺母B15,转接盖B12通过转接压板B14安装在转接套B11的一端,转接螺母B15安装在转接套B11的另一端,转接弹簧B13的一端与转接盖B12连接,转接弹簧B13的另一端与转接套B11连接,转接套B11安装在大齿盘A8上。
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套B11包括转接套主体B111和转接套连接座B112,转接套连接座B112设置在转接套主体B111上,转接套主体B111上设置有转接套孔B113,转接盖B12包括转接盖主体B121和转接盖连接座B122,转接盖连接座B122设置在转接盖主体B121上,转接盖主体B121上设置有转接盖孔B123,转接盖主体B121安装在转接套主体B111上,转接弹簧B13的两端分别与转接套连接座B112和转接盖连接座B122连接, 转接套孔B113与转接盖孔B123重合或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支臂体机构C(如图10-12所示),包括支臂体C1、支臂杆C2和夹管总成C3,支臂杆C2和夹管总成C3均安装在支臂体C1上,夹管总成C3包括夹管螺杆C31、夹管扳杆C32和夹管垫片C33,夹管螺杆C31安装在支臂体C1上,夹管扳杆C32安装在夹管螺杆C31的一端,夹管垫片C33安装在夹管螺杆C31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的支臂体C1包括支臂体本体C11、支臂体夹管座C12和支臂体夹管槽C13,支臂体夹管座C12设置在支臂体本体C11上,支臂体夹管槽C13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C12上。
本实施例中的夹管螺杆C31安装在支臂体夹管座C12的上部,支臂体夹管槽C13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C12的下部,支臂体夹管座C12呈C字型结构设置,支臂体夹管槽C13呈V字型结构设置,支臂体夹管槽C13和夹管垫片C33上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夹管垫片C33包括垫片本体C331、垫片凸台C332、垫片凹孔C333、垫片限位槽C334和垫片限位圈C335,垫片凸台C332设置在垫片本体C331内,垫片凹孔C333设置在夹管螺杆C31的另一端,垫片凸台C332位于垫片凹孔C333内,垫片限位槽C334设置在垫片凸台C332上,垫片限位圈C335安装在垫片限位槽C334内。
本实施例中的手持电动套丝机的套丝方法,如下:
将分体式板牙头B2安装在转接套总成B1上;
将管件置于支臂体C1上、并穿入分体式板牙头B2,通过夹管总成C3将管件夹持在支臂体C1上,将支臂杆C2穿入变速箱总成A1的手柄孔;
通过换向总成A9驱动输出齿轮总成A6实现进退刀的切换,通过动力驱动器D驱动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和大齿盘A8,进而通过大齿盘A8驱动转接套机构B转动实现对管件的外螺纹的加工。
具体的说,变速箱体A11和变速箱盖A12通过止口和定位套定位,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配合标准型弹簧垫圈连接,小伞齿轮总成A2与内部大伞齿轮总成A3啮合;而大伞齿轮总成A3又与三联齿轴总成A4相啮合传动;换向杆A91连接换向手柄A92装入变速箱体A11中,又通过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将换向弹簧A94和换向钢球A93装入变速箱体A11中,在换向杆A91转动时,换向钢球A93会顶入换向杆A91上的挡位孔,实现挡位切换;同时输出齿轮总成A6将会根据挡位切换分别与三联齿轴总成A4或进刀齿轴总成A5相啮合以实现进退刀方向的切换,输出齿轮总成A6再带动过渡齿轮总成A7转动最后传至大齿盘A8构成一整套变速传动。
换向手柄A92固定在换向杆A91上,而加力杆A95通过加力转轴A96铰接固定在换向手柄A92上;换向手柄A92的上、下部各带有一个加力钢球定位孔,加力杆A95扳动至水平,内置加力弹簧A97将加力钢球A98顶出卡入下部的加力钢球定位孔内;使用完毕后,闭合加力杆A95内置的加力弹簧A97将加力钢球A98顶入上部的加力钢球定位孔内;此结构通过加力杆A95延长换向手柄A92对控制换向杆A91转动更加方便省力,同时折叠弹扣式设计让套丝机摆放或携带时,加力杆A95与换向手柄A92保持整体不会松动,更加稳定美观。
进刀齿轮A62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出齿轴A61上,并用轴用挡圈对其限位,但不妨碍其在输出齿轴A61上灵活转动;中间的换向器A63通过A型普通平键安装在输出齿轴A61上,换向器A63能够沿输出齿轴A61的轴向滑动,但不能沿轴向转动;再者是退刀齿轮A64同样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出齿轴A61上,由输出齿轴A61的台阶和挡圈限位,但不妨碍其灵活转动。
换向杆A91上分布有3个设计特定角度的挡位孔,进、退刀时通过换向杆A91的转动,由于其底端凸起嵌入在换向器A63的环形槽内,将会同时推动动换向器A63在输出齿轴A61上滑动,至挡位孔后换向弹簧A94将会把换向钢球A93顶入挡位孔内,由换向钢球A93卡住换向杆A91,而换向杆A91会使换向器A63保持当前位置,完成换向动作。
当套丝机进刀时,换向器A63被换向杆A91推动,使换向器A63滑动至与进刀齿轮A62相啮合,此时由进刀齿轮A62带着换向器A63转动,然后经过换向器A63带动输出齿轴A61进行转动,实现套丝机的进刀套丝功能,此时退刀齿轮A64空转;当换向器A63被换向杆A91再次推动至中间位置时,换向器A63不与进刀齿轮A62或退刀齿轮A64啮合,输出齿轴A61不做转动,进刀齿轮A62与退刀齿轮A64空转且互不干涉;当换向器A63被换向杆A91再次推动,使换向器A63滑动至与退刀齿轮A64啮合后,此时由退刀齿轮A64带着换向器A63转动,然后经过换向器A63带动输出齿轴A61进行转动,转动方向与进刀齿轮A62相反,实现套丝机的退刀功能,此时进刀齿轮A62空转。
变速箱总成采用弧线式设计,整体扎实、更美观,手柄处过渡柔和,提握舒适,携带便捷;变速箱总成内部通过齿轮传动一定程度上减少轴向受力,且对整体传动效果几乎不产生影响,而且传动平稳、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寿命长。
变速箱总成A1使用齿轮传动,机械式换向结构,通过换向器A63在输出齿轴A61上滑动,当转动换向杆A91至进刀档时,换向器A63滑动与进刀齿轮A62啮合,带动输出齿轴A61正向转动实现进刀套丝,再通过换向杆A91转动至退刀档时,换向器A63滑动与退刀齿轮A64啮合,带动输出齿轴A61反向转动实现退刀,结构简单且稳定;变速箱体A11与变速箱盖A12通过定位销、止口和定位套定位组合,提高两者间连接的精度,使输出齿轴A61转动更加安全平稳,再用螺钉紧固件连接。
换向杆A91采用加力钢球A98和加力弹簧A97组成可折叠弹扣式加力杆设计,在换向时会更为省力,携带时折叠不松动、不会产生碰撞;再者分别调配合理的进刀齿轮与退刀齿轮,实现进刀平稳,套丝质量高;同时提高退刀速度,使套丝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旋动转接盖主体B121使呈八角棱边设置的转接套孔B113与转接套主体B111上呈八角棱边设置的转接盖孔B123相对齐,然后将分体式板牙头B2插入转接套孔B113和转接盖孔B123内,松开转接盖B12,转接弹簧B13会将转接盖B12回弹转至原位,此时由于分体式板牙头B2的4道棱角前端被转接盖B12回弹后的八个棱边错位所遮挡,即分体式板牙头B2被其卡住不脱落;而切换分体式板牙头B2时,只需再次旋动转接盖主体B121的使呈八角棱边设置的转接套孔B113与转接套主体B111上呈八角棱边设置的转接盖孔B123相对齐,即可轻松取下分体式板牙头B2。
分体式板牙头B2采用可拆卸式滑动连接,同时针对不同尺寸分体式板牙头B2,可以通过转接套总成B1进行转接;分体式板牙头B2搭配转接套总成B1,切换不同尺寸套丝十分便捷。
支臂体机构C夹持管件,通过支臂杆C2穿入变速箱手柄孔,能在工作时提供套丝机稳定的支撑;支臂体机构在使用时将管件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C12上,使得管件的下侧置于支臂体夹管槽C13上,通过转动夹管扳杆C32使得夹管螺杆C31在支臂体夹管座C12上向下移动将夹管垫片C33与管件的上侧接触、并将管件夹紧即可进行对管件的外螺纹的加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手持电动套丝机,包括动力驱动器(D),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箱机构(A)、转接套机构(B)和支臂体机构(C),所述变速箱机构(A)安装在动力驱动器(D)上,所述转接套机构(B)安装在变速箱机构(A)上,所述支臂体机构(C)与转接套机构(B)配合;
所述变速箱机构(A)包括变速箱总成(A1)、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大齿盘(A8)和换向总成(A9),所述小伞齿轮总成(A2)与大伞齿轮总成(A3)啮合,所述大伞齿轮总成(A3)与三联齿轴总成(A4)啮合,所述换向总成(A9)与输出齿轮总成(A6)配合,所述输出齿轮总成(A6)分别与三联齿轴总成(A4)或进刀齿轴总成(A5)啮合,所述输出齿轮总成(A6)与过渡齿轮总成(A7)啮合,所述过渡齿轮总成(A7)与大齿盘(A8)啮合;
所述转接套机构(B)包括分体式板牙头(B2)、转接套总成(B1),分体式板牙头(B2)安装在转接套总成(B1)上,所述转接套总成(B1)包括转接套(B11)、转接盖(B12)、转接弹簧(B13)、转接压板(B14)和转接螺母(B15),所述转接盖(B12)通过转接压板(B14)安装在转接套(B11)的一端,所述转接螺母(B15)安装在转接套(B11)的另一端,所述转接弹簧(B13)的一端与转接盖(B12)连接,所述转接弹簧(B13)的另一端与转接套(B11)连接,所述转接套(B11)安装在大齿盘(A8)上;所述转接套(B11)包括转接套主体(B111)和转接套连接座(B112),所述转接套连接座(B112)设置在转接套主体(B111)上,所述转接套主体(B111)上设置有转接套孔(B113),所述转接套孔(B113)呈八角棱边结构设置,所述转接盖(B12)包括转接盖主体(B121)和转接盖连接座(B122),所述转接盖连接座(B122)设置在转接盖主体(B121)上,所述转接盖主体(B121)上设置有转接盖孔(B123),所述转接盖孔(B123)呈八角棱边结构设置,所述转接盖主体(B121)安装在转接套主体(B111)上,所述转接弹簧(B13)的两端分别与转接套连接座(B112)和转接盖连接座(B122)连接,所述转接套孔(B113)与转接盖孔(B123)重合或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伞齿轮总成(A2)、大伞齿轮总成(A3)、三联齿轴总成(A4)、进刀齿轴总成(A5)、输出齿轮总成(A6)、过渡齿轮总成(A7)和大齿盘(A8)均安装在变速箱总成(A1)内,所述变速箱总成(A1)包括变速箱体(A11)和变速箱盖(A12),所述变速箱盖(A12)安装在变速箱体(A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总成(A6)包括输出齿轴(A61)、进刀齿轮(A62)、换向器(A63)和退刀齿轮(A64),所述进刀齿轮(A62)、换向器(A63)和退刀齿轮(A64)均安装在输出齿轴(A61)上,所述换向总成(A9)与换向器(A63)配合,所述换向器(A63)与进刀齿轮(A62)或退刀齿轮(A64)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总成(A9)包括换向杆(A91)、换向手柄(A92)、换向钢球(A93)和换向弹簧(A94),所述换向杆(A91)的一端与换向器(A63)配合,所述换向手柄(A92)设置在换向杆(A91)的另一端,所述换向杆(A91)上设置有与换向钢球(A93)配合的挡位孔,所述换向钢球(A93)与换向弹簧(A94)接触、且换向钢球(A93)位于挡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总成(A9)还包括加力杆(A95)、加力转轴(A96)、加力弹簧(A97)和加力钢球(A98),所述加力杆(A95)通过加力转轴(A96)安装在换向手柄(A92)上,所述换向手柄(A92)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加力钢球配合的加力钢球定位孔,所述加力钢球(A98)与加力弹簧(A97)接触、且加力钢球(A98)位于加力钢球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体机构(C)包括支臂体(C1)、支臂杆(C2)和夹管总成(C3),所述支臂杆(C2)和夹管总成(C3)均安装在支臂体(C1)上,所述夹管总成(C3)包括夹管螺杆(C31)、夹管扳杆(C32)和夹管垫片(C33),所述夹管螺杆(C31)安装在支臂体(C1)上,所述夹管扳杆(C32)安装在夹管螺杆(C31)的一端,所述夹管垫片(C33)安装在夹管螺杆(C31)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体(C1)包括支臂体本体(C11)、支臂体夹管座(C12)和支臂体夹管槽(C13),所述支臂体夹管座(C12)设置在支臂体本体(C11)上,所述支臂体夹管槽(C13)设置在支臂体夹管座(C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动套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管垫片(C33)包括垫片本体(C331)、垫片凸台(C332)、垫片凹孔(C333)、垫片限位槽(C334)和垫片限位圈(C335),所述垫片凸台(C332)设置在垫片本体(C331)内,所述垫片凹孔(C333)设置在夹管螺杆(C31)的另一端,所述垫片凸台(C332)位于垫片凹孔(C333)内,所述垫片限位槽(C334)设置在垫片凸台(C332)上,所述垫片限位圈(C335)安装在垫片限位槽(C334)内。
CN202110850009.1A 2021-07-27 2021-07-27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Active CN113500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0009.1A CN113500257B (zh) 2021-07-27 2021-07-27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0009.1A CN113500257B (zh) 2021-07-27 2021-07-27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0257A CN113500257A (zh) 2021-10-15
CN113500257B true CN113500257B (zh) 2022-07-12

Family

ID=7801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0009.1A Active CN113500257B (zh) 2021-07-27 2021-07-27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02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981U (zh) * 1992-04-15 1992-10-28 余姚市机械电动工具厂 手持式电动套丝机
US6257084B1 (en) * 1997-11-21 2001-07-10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Transmission
CN201432153Y (zh) * 2009-04-27 2010-03-31 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切管套丝机用板牙头
CN201500832U (zh) * 2009-06-01 2010-06-09 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套丝机的变速转换装置
CN104870133A (zh) * 2012-08-06 2015-08-26 艾默生电气公司 板牙头保持机构
CN207104025U (zh) * 2017-07-13 2018-03-16 浙江永联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自加油套丝机
WO2019177776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ipe threa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4961B2 (en) * 2018-12-12 2022-05-31 Black & Decker Inc. Pipe threading or cu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981U (zh) * 1992-04-15 1992-10-28 余姚市机械电动工具厂 手持式电动套丝机
US6257084B1 (en) * 1997-11-21 2001-07-10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Transmission
CN201432153Y (zh) * 2009-04-27 2010-03-31 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切管套丝机用板牙头
CN201500832U (zh) * 2009-06-01 2010-06-09 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套丝机的变速转换装置
CN104870133A (zh) * 2012-08-06 2015-08-26 艾默生电气公司 板牙头保持机构
CN207104025U (zh) * 2017-07-13 2018-03-16 浙江永联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自加油套丝机
WO2019177776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ipe threa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0257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7569B (zh)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快速换刀机构
CN113500257B (zh) 手持电动套丝机与套丝方法
CN215919326U (zh) 一种手持电动套丝机
CN217513009U (zh) 数控车床攻丝套丝装置
CN201143622Y (zh) 轻型加工机床
CN206953217U (zh) 一种竹筒取簧机
CN215941746U (zh) 一种四通管接头攻丝机
CN215199989U (zh) 一种用于有对齿位置要求的插齿夹具
CN114985846A (zh) 一种用于单向器传动齿轮的卧式拉齿设备
CN114589528A (zh) 一种卧式螺杆泵壳体多面加工用装夹装置
CN215293513U (zh) 一种手持电动套丝机的变速箱机构
CN209833156U (zh) 雕刻机用驱动转轴
CN210335829U (zh) 一种断头螺丝取出工具
CN213857127U (zh) 一种新型车床工装
CN108081215B (zh) 手动式钻锯扭一体机
CN220806207U (zh) 一种锁螺丝机的夹头结构
CN218904499U (zh) 一种数控雕铣机高速主轴连接结构
CN201124312Y (zh) 一种附件铣头
CN219599106U (zh) 一种丝锥打磨用自动送料机构
JP4822595B2 (ja) 配管ネジ加工機及び配管ネジ加工方法
CN220330583U (zh) 可快速切换夹紧方式的管件旋转设备
JP2001198705A (ja) バー面仕上げ装置を備えたバー供給機
CN203901184U (zh) 用于机床卡盘的扳手
CN217512883U (zh) 一种复合材料数控刀具
CN217071018U (zh) 一种柴油机连杆啮合齿面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Handheld electric threading machine and threading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2

Pledgee: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Xingqiao Branch

Pledgor: HANGZHOU HONGLI PIPE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