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5587A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5587A
CN113485587A CN202110709021.0A CN202110709021A CN113485587A CN 113485587 A CN113485587 A CN 113485587A CN 202110709021 A CN202110709021 A CN 202110709021A CN 113485587 A CN113485587 A CN 113485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signal lines
thin film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0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5587B (zh
Inventor
周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90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558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638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164A1/zh
Priority to US17/605,046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996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485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5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5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5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条触控信号线、多个解复用电路、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多个焊盘以及驱动芯片,每一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每一个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每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焊盘连接,通过解复用电路选择性的将多条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与对应的触控通道信号线导通,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的数量,从而减少焊盘的数量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和焊盘所需要的版图设计空间,增加驱动芯片选型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中小尺寸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主流触控技术分为外挂式和触控封装一体式(directoncelltouch,DOT)两大类,DOT技术需要在面板上将触控相关的触控电极、连接触控电极与焊盘的触控信号线、焊盘三部分以阵列制程直接做在AM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之上。相比于外挂式触控技术,采用DOT技术的AMOLED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加轻薄、易弯折等特性,更加适用于AMOLED柔性可折叠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
DOT技术从基本驱动原理上主要分为自容式和互容式两大类,互容式DOT技术由于阻容负载(RC loading)的原因受限于大面积的触控,而自容式DOT技术的触控电极的电容几乎不变,受屏幕尺寸变化的影响很小。互容式DOT技术通常在整个触控区域一列或者一行触控电极对应一条触控信号线和触控通道信号线,整体信号走线的数量较少,触控通道信号线受面板尺寸和空间的限制较小,所需要的版图设计空间较小,设计的自由度很高。而自容式DOT技术由于在整个触控区域单个触控电极就对应一条触控信号线,所需要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很大,触控区域的尺寸越大,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也就越多,导致需要更多数量的触控通道信号线以及焊盘将触控信号引出到驱动芯片,这对触控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空间、绑定区焊盘的设计以及驱动芯片的选型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现有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存在触控通道信号线数量较多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存在触控通道信号线数量较多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并相互绝缘;
多条触控信号线,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个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用于选择性的将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导通;
多个焊盘,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焊盘连接;以及
驱动芯片,与所述焊盘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以及
绑定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多个所述焊盘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其中:
所述解复用电路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包括至少两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解复用电路区,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以及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栅极驱动信号线,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电源信号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焊盘的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中,多条所述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与多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和多条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部分重叠。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中,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电源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背离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显示层以及驱动芯片,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中,其中:
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显示层共用同一所述驱动芯片;或者
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绑定区绑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绑定区连接,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
其中,所述第一组从所述显示区引出并连接至所述绑定区内对应的所述焊盘,所述第二组从所述显示区引出并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对应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在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所述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所述解复用电路,与同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连接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触控电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包括:
第一级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第一级解复用电路包括多个第一解复用器,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第二级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第二级解复用电路包括多个第二解复用器,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解复用电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解复用电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接地信号线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
在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接地信号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和第五薄膜晶体管,其中: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中,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并且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解复用器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和所述接地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并相互绝缘;多条触控信号线,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多个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以及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多个焊盘,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焊盘连接;以及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焊盘连接,通过所述解复用电路选择性的将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导通,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的数量,从而减少焊盘的数量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和焊盘所需要的版图设计空间,增加驱动芯片选型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与触控电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的时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下面结合图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与触控电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10和多条间隔设置的触控信号线11,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10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1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解复用电路12以及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11的第二端连接,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12用于选择性的将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11中的一条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导通,多个触控电极10和多条触控信号线11对应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如此可以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数量,从而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13所需要的版图设计空间,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选型的自由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自容式DOT触控显示面板,每一个触控电极10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11连接至对应的一个解复用电路12,解复用电路12再通过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将触控信号传递至驱动芯片,当手指靠近或接触到触控显示面板时,手指的电容叠加到触控电极10的电容上,使得触控电极10的电容增加,在触摸检测时,通过检测每个触控电极10自身电容的变化,一次分别检测多个X轴(水平方向)和多个Y轴(竖直方向)触控电极阵列,比较触摸前后所有触控电极10自身电容量的变化,确定手指所在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最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
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对应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在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所述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所述解复用电路12,与同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连接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触控电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列触控电极,每一列触控电极包括30个触控电极,每一列触控电极中的30个触控电极分别通过三个解复用电路12与三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连接于同一个解复用电路12的两个触控电极之间间隔两个触控电极。
如图2所示,以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列触控电极为例,第一列触控电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触控电极1_1、1_2、1_3、1_4、1_5、1_6、1_7、1_8、1_9、……1_28、1_29和触控电极1_30。其中,触控电极1_1、1_4、1_7、1_10、1_13、1_16、1_19、1_22、1_25、1_28与第一个解复用电路12连接,触控电极1_2、1_5、1_8、1_11、1_14、1_17、1_20、1_23、1_26、1_29通过第二个解复用电路12与第二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触控电极1_3、1_6、1_9、1_12、1_15、1_18、1_21、1_24、1_27、1_30通过第三个解复用电路12与第三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该3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彼此相互独立。触控电极1_1与触控电极1_4连接于同一个解复用电路12,触控电极1_1与触控电极1_4之间间隔了触控电极1_2和触控电极1_3。如此,可以通过3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同时对第一列触控电极中的3个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对于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可以通过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对3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相较于逐行扫描检测而言,同时对多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监测,可以提高对触控电极的检测效率,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以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列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触控显示面板中其他列触控电极与解复用电路12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列触控电极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一列触控电极中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不仅限于30个,也可以为20、25、35或者40等。每一列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解复用电路12的数量也不仅限于上述的3个,还可以为2个或者4个及以上等,连接于同一个解复用电路的两个触控电极之间可以间隔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及以上等,如此同样可以通过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个解复用电路12同时对多行触控电极进行检测。
具体地,如图2所示,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包括一个第一级解复用电路121和一个第二级解复用电路122,所述第一级解复用电路121包括多个第一解复用器Demux1,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Demux1的信号输入端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11连接,所述第二级解复用电路122包括多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Demux2的信号输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解复用电路器Demux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
如图2和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列触控电极中与第一个解复用电路12和第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每一个第一级解复用电路121具有10个第一解复用器Demux1,每一个第二级解复用电路122具有5个第二解复用器Dmeux2。相邻两个第一解复用器Demux1的信号输出端与一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对该相邻两个第一解复用器Demux1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选择性的将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中的一个与第二解复用器Demux2导通,如此仅需15条信号线就可以将一行30个触控电极与15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级解复用电路121将原本需要30条触控信号线11才能传递的信号通过15条信号线就可以完成。
如图3所示,每5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同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通过对该5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选择性的将5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中的一个与触控通道信号线13导通,从而通过第一级解复用电路121和第二级解复用电路122将原本需要30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才能传递的信号通过3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就可以完成,从而大幅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VFD1、接地信号线GND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Demux1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均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11,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Demux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VFD1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与所述接地信号线GND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分别传递检测控制信号K1<1>、K2<1>、K3<1>、K1<2>、K2<2>、K3<2>。其中,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奇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1<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2<1>,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3<1>;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偶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1<2>,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2<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3<2>。
具体的,如图3所示,以第一列触控电极中与第一个解复用电路12和第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当N为奇数时,触控电极1_1、1_7、1_13、1_19、1_25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1<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2<1>,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线K3<1>;当N为偶数时,触控电极1_4、1_10、1_16、1_22、1_28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1<2>,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2<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均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3<2>。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以第一列触控电极中与第一个解复用电路12和第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列触控电极中与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解复用电路12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其他列触控电极中的各个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检测控制信号线的连接关系也符合上述规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复用电路的时序图,检测控制信号K1<1>、K2<1>、K3<1>(图中未示出)、K1<2>、K2<2>、K3<3>(图中未示出)均为交流信号,检测控制信号K1<1>与检测控制信号K1<2>的电位相反,检测控制信号K1<1>与检测控制信号K2<2>的电位相同,检测控制信号K1<2>与检测控制信号K2<1>的电位相同。如此,通过上述各检测信号的控制,可以使相邻3行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相同,且与该3行触控电极相邻的3行触控电极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不同,从而实现3行触控电极同时进行触控扫描检测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Demux2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T5,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并联,并且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解复用器Demux1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与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和所述接地信号线GND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一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包括一个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一个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一个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相互连接,并且与触控电极1_1和触控电极1_4分别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第二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中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相互连接,并且与触控电极1_7和触控电极1_9分别对应的第一解复用电路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以此类推,直至第五个第二解复用器Demux2中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相互连接,并且与触控电极1_25和触控电极1_28分别对应的第一解复用电路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
在同一个第二级解复用电路122中,5个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分别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4<1>、K4<2>、K4<3>、K4<4>和K4<5>,5个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的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分别通过第六薄膜晶体管T6与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连接,通过第七薄膜晶体管T7与接地信号线GND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6<1>,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栅极接收检测控制信号K6<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检测控制信号K4<1>与检测控制信号K5<1>的电位相反,检测控制信号K4<2>与检测控制信号K5<2>的电位相反;以此类推,检测控制信号K4<5>与检测控制信号K5<5>的电位相反,检测控制信号K6<1>与检测控制信号K6<2>的电位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VFD1传输的第一高频检测信号和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传输的第二高频检测信号均为与触控检测信号波形相同的交流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对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时,若第四行触控电极接收与第三行触控电极不同电位的电压信号,会使得第四行触控电极与第三行触控电极之间以及分别与第四行触控电极和第三行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信号线之间都会产生电压差并形成电容,从而会增大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路中的阻容负载,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降低。若对与第一行至第三行相邻的多行触控电极输入波形和电位相同的第一高频检测信号或第二高频检测信号,该第一高频检测信号或第二高频检测信号不会输入至驱动芯片,则可以减小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与相邻的多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以此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路中的阻容负载,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对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检测时,对与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相隔较远的多行触控电极通过接地信号线GND输入接地信号,由于接地信号为直流信号且电位较低,如此可以在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负载。
结合图2至图4,以触控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列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一次完整的触控检测过程包括:
第一阶段D1:检测控制信号K1<1>和K4<1>为低电位,触控电极1_1、1_2和1_3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开启,其他薄膜晶体管关闭,第二解复用器Demux2对应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开启,第五薄膜晶体管T5关闭,三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分别对触控电极1_1、1_2和1_3输入触控检测信号,驱动芯片通过将发送的触控信号以及接收的触控检测反馈信号进行比对,判断触控电极1_1、1_2和1_3是否被触控,对于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则可以同时判断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是否被触控。
与此同时,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偶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开启,其他薄膜晶体管关闭,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VFD1向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偶数)输入第一高频检测信号;
与此同时,检测控制信号K4<2>、K4<3>、K4<4>、K4<5>和K6<2>均为高电位,检测控制信号K5<2>、K5<3>、K5<4>、K5<5>和K6<1>均为低电位,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3≤N<10,且N为奇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开启,第二解复用器Demux2中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关闭,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开启,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向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3≤N<10,且N为奇数)输入第二高频检测信号,以此降低相邻行触控电极之间的串扰,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第一阶段中,K6<1>为高电位电位,K6<2>为高电位电位,第六薄膜晶体管T6关闭,第七薄膜晶体管T7开启,接地信号线GND向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3≤N<10,且N为奇数)输入接地信号,以此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功耗。
第二阶段D2:检测控制信号K1<2>和K4<1>为低电位,触控电极1_4、1_5和1_6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开启,其他薄膜晶体管关闭,第二解复用器Demux2对应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开启,第五薄膜晶体管T5关闭,三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分别对触控电极1_4、1_5和1_6输入触控检测信号,驱动芯片通过将发送的触控信号以及接收的触控检测反馈信号进行比对,判断触控电极1_4、1_5和1_6是否被触控,对于整个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则可以同时判断第四行至第六行触控电极是否被触控。
与此同时,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奇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开启,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1≤N<10,且N为奇数)分别接收第一高频检测信号;
与此同时,检测控制信号K4<2>、K4<3>、K4<4>、K4<5>和K6<2>均为高电位,检测控制信号K5<2>、K5<3>、K5<4>、K5<5>和K6<1>均为低电位,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4<N≤10,且N为偶数)对应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1开启,第二解复用器Demux2中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关闭,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开启,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VFD2向触控电极1_(3N-2)、触控电极1_(3N-1)、触控电极1_3N(其中4<N≤10,且N为偶数)输入第二高频检测信号,以此降低相邻行触控电极之间的串扰,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以此类推,后续第三阶段D3至第十阶段D10可以交替采用与第一阶段D1和第二阶段D2相同的驱动方法,以3行触控电极为一个单位对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多行触控电极进行扫描检测,区别在于,在第三阶段D3对第7行至第12行触控电极进行检测时,检测控制信号K4<2>变为低电位,检测控制信号K4<1>、K4<3>、K4<4>和K4<5>均为低电位;在第四阶段D4对第13行至第18行触控电极进行检测时,检测控制信号K4<3>变为低电位,检测控制信号K4<1>、K4<2>、K4<4>和K4<5>均为低电位;以此类推,在第九阶段D9和第十阶段D10对第25行至第30行触控电极进行检测时,检测控制信号K4<5>变为低电位,检测控制信号K4<1>、K4<2>、K4<3>和K4<4>均为低电位,以此保证5个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仅有一个与触控通道信号线13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0和绑定区A20,所述绑定区A20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10的一侧,所述绑定区A20设置有多个焊盘,所述解复用电路12设置于所述绑定区A20与所述显示区A10之间,多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从所述解复用电路12的信号输入端引出,并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焊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下边框区A2,下边框区A2位于显示区A10的一侧,绑定区A20位于所述下边框区A2内,下边框区A2内还设有一个解复用电路区A30,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均设置有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内。每一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对应一个焊盘,驱动芯片可以通过覆晶薄膜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焊盘绑定连接,通过设置解复用电路12减少了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数量,因此也可以大幅减少绑定区A20内焊盘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少焊盘所需的版图设计空间,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选型的自由度。
进一步的,所述绑定区A20与所述显示区A10之间包括至少两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解复用电路区A30,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15,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15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以及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靠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A20与显示区A10之间包括两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解复用电路区A30,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1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内,所述显示信号线15用于传递以供显示区A10进行画面显示的各种显示信号,从显示区A10引出的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15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分别靠近触控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的数量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2个,也可以为3个或者3个以上,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15分别设置于该3个或3个以上的解复用电路区A30中相邻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或者解复用电路区A30靠近触控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信号线15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151,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151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条数据信号线151从显示区A10的下边缘处引出的部分位于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所述数据信号线151用于传递控制显示区A10内各个子像素发光亮度的数据信号(Data),由于数据信号线151所传递的数据信号与触控信号线11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13传递的触控信号均为交流信号,将多条数据信号线151从显示区A10的下边缘处引出的部分位于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可以避免数据信号线151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交叠,从而降低数据信号线151对触控信号线11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干扰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仅在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视角下,多条数据信号线151从显示区A10的下边缘处引出的部分位于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中,数据信号线151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既可以位于相同膜层,也可以位于不同膜层,数据信号线151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所在膜层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15包括多条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其中图7仅示意了左侧的解复用电路区A30以及位于该解复用电路区A30左侧的显示面板的版图布局,多条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从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左侧的解复用电路区A30靠近触控显示面板左侧边缘的一侧以及右侧的解复用电路区A30靠近触控显示面板右侧边缘的一侧(关于右侧的布局图5未示出,其布局与左侧的布局相同)。栅极驱动信号线152用于传递控制各个子像素是否发光的栅极驱动信号,由于栅极驱动信号与触控信号线11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13传递的触控信号均为交流信号,将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靠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可以避免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交叠,从而降低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对触控信号线11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13的干扰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仅在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视角下,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从显示区A10的下边缘处引出的部分位于解复用电路区A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之间,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中,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既可以位于相同膜层,也可以位于不同膜层,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与触控信号线11、触控通道信号线13所在膜层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15包括多条电源信号线(图中未示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的控制端(解复用电路的控制端即为各第一解复用器Demux1和第二解复用电路器Demux2中的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焊盘的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检测控制信号线即为传递检测控制信号k1<1>至k6<1>的信号线),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中,多条所述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与多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条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信号线包括正电源信号线和负电源信号线,所述正电源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区A10传递正电源信号(VDD),所述负电源信号线用于向所述显示区A10传递负电源信号(VSS),正电源信号和负电源信号均为恒定的直流信号,触控通道信号线13传递的触控检测信号和检测控制信号线传递的检测控制信号均为交流信号。在解复用电路区A30中,与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的正电源信号线和负电源信号线,可以将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151和栅极驱动信号线152隔绝开,进一步降低数据信号线151和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对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的干扰作用。
进一步的,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中,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电源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背离所述数据信号线151、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所在的金属层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中,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51、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以及所述电源信号线分别设置于不同金属层,所述数据信号线151和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分别所在的金属层均位于电源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的下方,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位于电源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的上方,以此可以进一步增大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51和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数据信号线151和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对触控通道信号线13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的干扰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显示层以及驱动芯片,所述触控电极10和所述触控信号线11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中,其中: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显示层共用同一所述驱动芯片;或者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自容式DOT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封装层覆盖并保护所述显示层,所述触控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所述触控电极10和所述触控信号线11。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信号线从触控层中的各个触控电极10引出,并连接至解复用电路区A30,触控通道信号线13从解复用电路区A30引出,并连接至对应的焊盘,数据信号线151、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以及电源信号线从显示区A10引出并连接至对应的焊盘。
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和覆晶薄膜,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绑定区A20的焊盘绑定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显示层也可以共用同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为触控和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芯片。
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图,图6所示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致相同,解复用电路区A30位于显示区A10与绑定区A20之间,显示信号线15中的数据信号线151从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设置于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各自靠近触控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电源信号线从显示区A10引出并直接连接至绑定区A20内对应的焊盘。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与图3所示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区别之处在于: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驱动芯片16和触控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1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该相邻的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可以设置多个焊盘,显示驱动芯片16通过焊盘绑定在该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151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并通过位于该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的焊盘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16,显示驱动芯片16再通过信号走线连接至绑定区A20内对应的焊盘。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驱动芯片16可以利用较少的焊盘来接收由外部电路提供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再统一分发给各条数据信号线151。相较于将各数据信号线151直接与焊盘连接的方案而言,利用两个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的区域绑定显示驱动芯片16,可以避免将显示驱动芯片16绑定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变宽,通过显示驱动芯片16向数据信号线151提供数据信号,无需在绑定区A20内设置与数据信号线151连接的焊盘,从而可以减少绑定区A20内焊盘的数量。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可以分为第一组152a和第二组152b,第一组152a和第二组152b均包括多条栅极驱动信号线152。其中,第一组152a的布局与图2所示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相同,第一组152a从所述显示区A10引出,并连接至绑定区A20内对应的焊盘,第一组152a可以设置在解复用电路区A30与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之间。第二组152b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10的两侧引出,并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16,第二组152b从显示区A10引出的部分会经过显示区A10和解复用电路区A30之间的区域,并与位于该区域的触控信号线11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交叠,触控信号线11所在的膜层可以设置在第二组152b所在的膜层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驱动芯片16还可以利用较少的焊盘来接收由外部电路提供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栅极驱动信号,再统一分发给第二部分152b中的各条栅极驱动信号线。相较于将所有栅极驱动信号线152直接与焊盘连接的方案而言,通过焊盘和显示驱动芯片16分别向第一组152a和第二组152b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可以减少绑定区A20内用于与栅极驱动信号线152连接的焊盘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示意了位于触控显示面板下边框区域左半部分的布局图,位于触控显示面板下边框区域右半部分的布局结构与左半部分的布局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6所示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绑定区A20内的焊盘绑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用于承载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装置主体,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装置中,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并相互绝缘;多条触控信号线,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多个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以及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多个焊盘,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焊盘连接;以及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焊盘连接,通过所述解复用电路选择性的将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导通,减少触控通道信号线的数量,从而减少焊盘的数量以及触控通道信号线和焊盘所需要的版图设计空间,增加驱动芯片选型的自由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16)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并相互绝缘;
多条触控信号线,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个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多条触控通道信号线,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用于选择性的将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导通;
多个焊盘,每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焊盘连接;以及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焊盘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以及
绑定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多个所述焊盘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其中:
所述解复用电路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包括至少两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解复用电路区,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以及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栅极驱动信号线,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引出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边缘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显示信号线包括多条电源信号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焊盘的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中,多条所述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与多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和多条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中,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和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电源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背离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所在的金属层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显示层以及驱动芯片,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中,其中:
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显示层共用同一所述驱动芯片;或者
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绑定区绑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相邻所述解复用电路区之间,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绑定区连接,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
其中,所述第一组从所述显示区引出并连接至所述绑定区内对应的所述焊盘,所述第二组从所述显示区引出并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对应多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在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所述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所述解复用电路,与同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连接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触控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解复用电路包括:
第一级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第一级解复用电路包括多个第一解复用器,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对应的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第二级解复用电路,每一个所述第二级解复用电路包括多个第二解复用器,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解复用电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解复用电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接地信号线和多条检测控制信号线,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
在每一个所述第一解复用器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至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高频检测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接地信号线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和第五薄膜晶体管,其中: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解复用器中,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并且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解复用器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通道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高频检测信号线和所述接地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检测控制信号线连接。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110709021.0A 2021-06-25 2021-06-2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85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021.0A CN113485587B (zh) 2021-06-25 2021-06-2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108638 WO2022267164A1 (zh) 2021-06-25 2021-07-27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605,046 US20240019962A1 (en) 2021-06-25 2021-07-27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021.0A CN113485587B (zh) 2021-06-25 2021-06-2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5587A true CN113485587A (zh) 2021-10-08
CN113485587B CN113485587B (zh) 2023-09-29

Family

ID=7793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021.0A Active CN113485587B (zh) 2021-06-25 2021-06-2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9962A1 (zh)
CN (1) CN113485587B (zh)
WO (1) WO202226716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0168A (zh) * 2021-10-29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15606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85459A (zh) * 2021-12-11 2022-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265524A (zh) * 2021-12-17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442848A (zh) * 2022-01-25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3103068A1 (zh) * 2021-12-12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50486A (ko) * 2015-06-22 2016-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일체형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CN107154218A (zh) * 2017-06-29 2017-09-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63295A (zh) * 2017-09-04 2017-12-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479276A (zh) * 2017-08-28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79742A (zh) * 2017-07-12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In‑cell型触控显示器
US20180330653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US20200218422A1 (en) * 2018-03-27 2020-07-09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ouch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2419949A (zh) * 2020-12-15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47A (zh) * 2020-11-30 2021-03-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87959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3997B1 (ko) * 2008-11-11 2011-05-11 주식회사 애트랩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입력 장치
CN104765501B (zh) * 2015-04-23 2018-0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871146B (zh) * 2019-02-21 2022-05-27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信息处理设备
KR20210064036A (ko) * 2019-11-25 2021-06-02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패널 먹스를 이용한 터치 센싱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50486A (ko) * 2015-06-22 2016-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일체형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US20180330653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154218A (zh) * 2017-06-29 2017-09-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79742A (zh) * 2017-07-12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In‑cell型触控显示器
CN107479276A (zh) * 2017-08-28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63295A (zh) * 2017-09-04 2017-12-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218422A1 (en) * 2018-03-27 2020-07-09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Touch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2987959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10191614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436047A (zh) * 2020-11-30 2021-03-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19949A (zh) * 2020-12-15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0168A (zh) * 2021-10-29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20168B (zh) * 2021-10-29 2024-01-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15606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15606B (zh) * 2021-11-30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85459A (zh) * 2021-12-11 2022-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185459B (zh) * 2021-12-11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3103068A1 (zh) * 2021-12-12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265524A (zh) * 2021-12-17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265524B (zh) * 2021-12-17 2023-08-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442848A (zh) * 2022-01-25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3142156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2848B (zh) * 2022-01-25 2023-09-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9962A1 (en) 2024-01-18
CN113485587B (zh) 2023-09-29
WO2022267164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558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798404B2 (en) Touch panels and th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220106735A (ko) 어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접합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구동 방법
CN104898888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1648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001876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same
US10761652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US20230040620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210085202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200084496A (ko) 터치 감지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807715B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102637829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789582B (zh)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210156916A (ko) 전자 장치
CN109979397B (zh) 显示装置
CN109375839B (zh) 一种触控屏、显示装置
CN1146649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145904A (ko) 지문 감지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US118096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36666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670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20061333A (ko) 표시 장치
CN114527888A (zh) 显示装置
KR20230102898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40039635A (ko)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