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4393A -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4393A
CN113484393A CN202111046687.9A CN202111046687A CN113484393A CN 113484393 A CN113484393 A CN 113484393A CN 202111046687 A CN202111046687 A CN 202111046687A CN 113484393 A CN113484393 A CN 113484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y
electrode
resistance
sheet resistance
screen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66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4393B (zh
Inventor
陈金辉
姚欣
陈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nomedisite Bi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nomedisite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nomedisite Bi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nomedisite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66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4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4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4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68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e.g. by polarograph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08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at least partially made of carb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使用的浆料,并根据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浆料对应的方阻;确定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并根据所述预期电阻、所述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根据所述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通过实验结果建立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已确定的校正码电极的电阻以及浆料对应的方阻计算电极间隙长度,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电极的生产效率,且便于电极的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趋于小型化,便携式。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丝网印刷这种成熟的工艺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制造,且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能实现快速准确检测,同时可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转化传递,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因此在生物医疗检测,体外诊断,环境分析中被广泛应用。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必然涉及到电化学电极的制备。传统的电化学电极,需要抛光打磨,制作过程繁琐,不能满足医疗诊断快速检测的需要。因此开发能满足快速检测需要,容易制备,造价低廉,且能实现大量生产的一次性电极,至关重要。而丝网印刷电极的图案均匀,尺寸精确,且容易实现大量生产,极大的满足了准确快速检测的需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临床测试。
电极生产中,保证电极印制生产工序的稳定和良好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电极图案的特殊性,丝网印刷电极面积不足以满足四探针测试仪测试所需的最小面积要求,因此,电极薄膜的方阻测试比较困难,从而增加了对电极质量控制的难度。当电极应用于血糖仪中时,现有免条码技术中,为了实现电阻的识别通常会设计非常复杂的电极图案,为了实现电阻的更广范围的识别,则会采取更复杂的加工方式,而血糖仪为了与电极上的复杂图案相匹配,也要额外增加电极识别插口,这样一来,电极为了与血糖仪的识别插口的宽度相匹配,则电极的宽度也需要加宽,就会浪费成本,而血糖仪的设计难度也随之增加。而且,由于参数值以及参数关系的不确定,每批电极进行生产制造都要进行参数值的确定,不仅造成工作繁琐而且难以对电极的质量进行精准控制,同时也不便于电极的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血糖仪中电极的生产制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极的质量进行精准控制,导致不能批量生产电极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使用的浆料,并根据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浆料对应的方阻;
确定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并根据所述预期电阻、所述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
根据所述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对于每一种所述浆料,使用该所述浆料进行丝网印刷,得到所述浆料对应的浆料薄膜,并测定所述浆料薄膜,得到所述方阻;
根据每种所述浆料分别对应的所述方阻,得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浆料包括:
银浆、碳浆以及银碳混合浆,所述浆料的粘度为5000-80000 mPa·s。
可选的,所述浆料薄膜,包括:
所述浆料薄膜的面积为60 mm*180 mm。
可选的,所述浆料,包括:
当所述浆料为银碳混合浆时,根据银浆和碳浆的配比,确定对应的所述方阻。
可选的,所述测定所述浆料薄膜,得到所述方阻,包括:
将丝网印刷后得到的所述浆料薄膜进行烘干;其中,所述烘干温度为80-120℃,烘干时间为5-30min;
测量烘干后的所述浆料薄膜的方阻。
可选的,所述测量烘干后的所述浆料薄膜的方阻,还包括:
通过四探针测试仪对所述浆料薄膜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方阻。
可选的,包括:
在所述丝网印刷前对所述丝网印刷所需网版进行除尘、除静电;其中,所述网版的材料为PET基材。
可选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当Rs为0.17-1.5 Ω/ sq时,R=a1L*Rs+b1L+c1Rs+d1
当Rs为1.5-95.38 Ω/ sq时,R=a2L*Rs+b2L+c2Rs+d2
当Rs为95.38-353.00 Ω/ sq时,R=a3L*Rs+b3L+c3Rs+d3
其中,R为所述电阻,L为所述电极间隙长度,Rs为所述方阻,a、b、c、d为系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首先确定浆料,根据浆料以及根据实验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浆料对应的方阻,其中,方阻的大小与浆料以及浆料的配比有关;然后确定将要制备的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根据预期电阻、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最后,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上述方案中通过确定两个参数和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从而根据电机间隙长度制备电极,电极间隙长度的确定可以实现对电极质量的精准控制,进行极大提高了电极生产的效率,更有利于电极的批量生产。并且简化了电极结构和加工步骤,可以实现生产前的提前预设和线性控制,极大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校正码识别电极电阻实际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极间隙长度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随着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起主要作用的电极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电极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成本高,且不便于进行批量生产。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薄膜方阻是反映电极质量和浆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改变浆料配比可以直接改变方阻,从而影像校正码识别电极电阻,同时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也受到电极间隙长度的影响。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前述申请人的发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要使用的浆料,并根据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浆料对应的方阻;然后确定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并根据预期电阻、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最后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由于电阻和方阻等参数的确定,使得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电极制备,也更加便于电极的批量生产。并且简化了电极结构和加工步骤,可以实现生产前的提前预设和线性控制。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使用的浆料,并根据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浆料对应的方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电极制备前,制备不同种类的浆料,分别为银浆、碳浆和混合浆,以及相同种类的浆料的不同混合比例,例如混合浆中,银浆和碳浆的比例分别可以为:[(80%,20%)、(60%,40%)、(50%,50%)、(40%,60%)、(20%,80%)],并测得不同浆料所对应的方阻,得到第一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
表1第一对应关系表
Figure 960674DEST_PATH_IMAGE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混合浆的配比可以为银浆90%,碳浆10%或银浆70%,碳浆30%或银浆10%,碳浆90%或银浆30%,碳浆70%等比例进行混合浆的制备,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对方阻测试专用网版进行除尘和除静电处理;其中网版以PET为基材;然后,将725A银浆和P4碳浆按照不同配比制备丝网印刷所需浆料,并使用制备好的浆料以及网版进行丝网印刷,完成印刷后将印有浆料薄膜的片材放入烘干机器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浆料薄膜;通过四探针测试仪对浆料薄膜进行测试,得到浆料对应的方阻。其中,烘干温度为80-120℃,烘干时间为5-30min。进行丝网印刷的浆料的粘度为5000-80000mPa·s,浆料薄膜的面积为60 mm*180 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阻是反映电极质量和浆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改变浆料配比直接改变方阻。例如,参考表1中,当浆料为纯银浆时,也就是银浆含量为100%,碳浆含量为0%时,此时此种浆料所对应的方阻为0.17;而当浆料为混合浆,其中,浆料中银、碳的比例分别为50%时,浆料对应的方阻为158.12。并且从表1中可以知道,随着浆料中碳浆的逐渐增多,则该种类的浆料对应的方阻值也是逐渐增大,当浆料为纯碳浆,也就是碳浆含量100%时,浆料对应的方阻是最大的。
由表1可以看出,当确定浆料的类别就可以得到其浆料对应的方阻,而当浆料为混合浆料时,通过制备浆料时的银浆与碳浆的比例,则可以确定不同比例下的混合浆料所对应的方阻,以及浆料与方阻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本公开上述中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由于事先已经获知了不同种类的浆料的方阻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校正码电极制备过程中当已知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使用的浆料的种类时,则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得到与浆料对应的方阻。
S102、确定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并根据所述预期电阻、所述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完成浆料的制备后,使用该浆料通过已经雕刻好的电极图案在电极网版上进行丝网印刷,完成印刷并烘干,其中,电极间隙图案主要是电极间隙长度的不同;然后通过万用表测得不同电极间隙长度所对应的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由于已经测得不同配比时浆料多对应的方阻,此时,可得到每种浆料所对应的方阻、电阻和电极间隙长度,整合得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如下表2中所示:
表2校正码识别电极电阻值统计表
Figure 408973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719869DEST_PATH_IMAGE005
由表2可知,同一浆料,对应唯一的方阻值,而电阻值则跟随电极间隙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参考表2,当浆料的种类及配比一定时,电极间隙长度越大,则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越小,例如,当浆料为混合浆料,其中,银、碳浆料的配比为银浆60%、碳浆40%时,电极间隙长度为26mm时,电阻为3.585 kΩ,而当电极间隙长度为20mm时,电阻值仅为2.681 k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不同浆料下的浆料薄膜和电极间隙长度进行测试,得到方阻和电阻,参考表2通过分析表中不同浆料下的方阻、电阻和电极间隙长度,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不同浆料与方阻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每种浆料配比下的不同间隙长度所对应的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根据电极间隙长度确定电阻,得到第二对应关系其中,如下所示:
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当Rs为0.17-1.5 Ω/ sq时,R=a1L*Rs+b1L+c1Rs+d1
当Rs为1.5-95.38 Ω/ sq时,R=a2L*Rs+b2L+c2Rs+d2
当Rs为95.38-353.00 Ω/ sq时,R=a3L*Rs+b3L+c3Rs+d3
其中,R为所述电阻,L为所述电极间隙长度,Rs为所述方阻,a、b、c、d为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Rs为0.17-1.5 Ω/ sq时,系数a、b、c、d分别为0.0029、0.000085、0.0047、0.0073,当Rs为1.5-95.38 Ω/ sq时,系数a、b、c、d分别为0.0017、0.0016、0.0045、0.017,当Rs为95.38-353.00 Ω/ sq时,系数a、b、c、d分别为0.00045、0.288、0.0039、1.9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期望电阻R为0.010 kΩ,浆料为纯银浆时,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可知此时的方阻Rs为0.17Ω/ sq;
根据已确定的电阻0.010和方阻0.17以及第二对应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电极间隙长度;
由于要计算电极间隙长度,因此,将公式R=a1L*Rs+b1L+c1Rs+d1进行变形,得到L=(R-cRs-d)/(aRs+b),将电阻R0.010和方阻Rs0.17带入第二对应关系,得到:L=(0.010-c0.17-d)/(a0.17+b),已知本实施例中,方阻值为0.17,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可知,当Rs为0.17-1.5 Ω/ sq时,系数a、b、c、d分别为0.0029、0.000085、0.0047、0.0073;因此将系数a、b、c、d分别对应的值带入公式中,进而得到L的取值。其中,电阻可以为任何期望的电阻值,例如,目前需要电阻值为1.5 kΩ的电极,且已知使用混合浆进行电极的制备,其中,混合浆的配比为银浆40%,碳浆60%,可知银浆40%,碳浆60%的浆料的方阻为237.38Ω/ sq,则可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已知的方阻和电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期望电阻值以及浆料的配比和种类可以在制备电极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可以为铜浆,或者其他种类的浆料,均可以通过本方法实现电极的制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间隙长度可以采用更换不同间隙长度电极图案的网版通过丝网印刷得到,也可以通过在无间隙电极的基础上采用后加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激光雕刻和机械性加工等方式实现。其中,电极间隙长度一般为0-40mm,当然,在其他设备中使用的电极的电极间隙长度可能不属于本申请中的0-40mm范围内,可能为45mm也可能为50mm或60mm,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验证本申请第二对应关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已知的电极间隙长度、浆料种类以及方阻,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校正码识别电阻的理论值,对浆料、电阻、电极间隙长度、实际电阻、理论电阻,整合得到实际电阻与理论电阻值对比表,具体数值如下表3所示。其中,相对偏差列为实际电阻值与理论电阻值相对比,得到的百分比。且表3中对相对偏差值为负时进行了加粗处理,以便与为正数时的相对偏差进行区分。
表3实际电阻与理论电阻值对比表
Figure 911816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460609DEST_PATH_IMAGE007
Figure 814230DEST_PATH_IMAGE008
经验证,参考图2和图3,理论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6%。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实际电阻值与理论电阻值是相同的,例如,在银浆含量100%,碳浆含量0%,也就是纯银浆时,方阻为0.17Ω/ sq,电极间隙长度为26mm时,实际电阻值与理论电阻值相同,均为0.017kΩ。因此,根据方阻、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以及第二对应关系计算,得到电极间隙长度,然后根据电极间隙长度确定电极图案是具有可行性的。其中,图2中横轴为电极编号,纵轴为实际电阻与根据本申请第二对应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值,通过图2中的柱状图可以看出:实际电阻值与理论电阻值的偏差均在6.00%下,其中,77个相对偏差值中,相对偏差在1以下的为23个,相对偏差在1%-2%之间的为16个,相对偏差在2%-3%之间的为14个,相对偏差在3%-4%之间的为9个,相对偏差在4%-5%之间的为9个,5%以上的为6个,可以看出约70%的相对偏差值是处于3%以下的。通过表3中可以看出在一些情况下,实际电阻与理论电阻的偏差值为0.00000,也就是实际电阻与理论电阻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以证明本申请中通过第二对应关系计算电极间隙长度具有可靠性。
S103、根据所述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表2得到第二对应关系后,确定预期电阻,以及由浆料确定的方阻,通过第二对应关系,计算得到了电极间隙长度,进而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调控电极的生产、制备。例如,通过电极间隙长度,确定激光雕刻机工作长度的设定或者电极网版图案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电极间隙长度后,在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时为了提高丝网印刷的质量,避免因静电产生故障,在进行丝网印刷前,对丝网印刷用网版进行除尘和除静电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除静电方式,例如通过静电消除棒消除静电,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为不同间隙长度电极示意图,其中,L1、L2、L3、L4以及L5分别代表5种电极间隙长度,R1-R5为不同电极间隙长度所对应的电阻,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调控电极的生产制备,例如,通过无间隙电极的基础上采用后加工方式绘制电极图案,或者,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调控激光雕刻机的工作长度的设定,或者,可以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进行电极网版图案的选择。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实验得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和浆料、方阻、以及电极间隙长度间的函数关系,也就是本公开中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已知的函数关系,通过调整方阻和校正码识别电极的电阻,来实现对电极间隙长度的确定,然后根据电极间隙长度调控电极的生产、制备,极大的提高了电极生产效率,有效保证了电极生产的质量,简化了电极结构和加工步骤,由于参数可以提前预设和线性控制,因此极大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在方阻和长度上两个维度同时调整的方案可以实现更广范围的电阻值精确控制,从而实现更多校正码数量的实现,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校正码数量有限导致生物传感器测量过程的线性偏差,有效提高血糖仪的测量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适用于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 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丝网印刷部分,丝网印刷部分接收来自处理器的方阻与所述预期电阻,并根据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控制所述丝网印刷部分进行丝网印刷实现电极制备。同时将方阻与浆料的对应关系存储在存储器中。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极质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制备校正码识别电极所使用的浆料,并根据预先得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浆料对应的方阻;
确定校正码识别电极的预期电阻,并根据所述预期电阻、所述方阻以及预先得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电极间隙长度;
根据所述电极间隙长度进行丝网印刷,以实现校正码识别电极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对于每一种所述浆料,使用该所述浆料进行丝网印刷,得到所述浆料对应的浆料薄膜,并测定所述浆料薄膜,得到所述方阻;
根据每种所述浆料分别对应的所述方阻,得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浆料包括:
银浆、碳浆以及银碳混合浆,所述浆料的粘度为5000-80000 mPa·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浆料薄膜,包括:
所述浆料薄膜的面积为60 mm*180 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浆料,包括:
当所述浆料为银碳混合浆时,根据银浆和碳浆的配比,确定对应的所述方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测定所述浆料薄膜,得到所述方阻,包括:
将丝网印刷后得到的所述浆料薄膜进行烘干;其中,烘干温度为80-120℃,烘干时间为5-30min;
测量烘干后的所述浆料薄膜的方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测量烘干后的所述浆料薄膜的方阻,还包括:
通过四探针测试仪对所述浆料薄膜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方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浆料对网版进行丝网印刷,包括:
在所述丝网印刷前对所述丝网印刷所需网版进行除尘、除静电;其中,所述网版的材料为PET基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当Rs为0.17-1.5 Ω/ sq时,R=a1L*Rs+b1L+c1Rs+d1
当Rs为1.5-95.38 Ω/ sq时,R=a2L*Rs+b2L+c2Rs+d2
当Rs为95.38-353.00 Ω/ sq时,R=a3L*Rs+b3L+c3Rs+d3
其中,R为所述电阻,L为所述电极间隙长度,Rs为所述方阻,a、b、c、d为系数。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46687.9A 2021-09-08 2021-09-08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484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6687.9A CN113484393B (zh) 2021-09-08 2021-09-08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6687.9A CN113484393B (zh) 2021-09-08 2021-09-08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393A true CN113484393A (zh) 2021-10-08
CN113484393B CN113484393B (zh) 2021-12-14

Family

ID=7794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6687.9A Active CN113484393B (zh) 2021-09-08 2021-09-08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43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487Y (zh) * 2001-05-30 2003-01-22 安徽铜峰电子(集团)公司 金属化薄膜测试仪
CN102043880A (zh) * 2010-12-13 2011-05-04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厚膜电阻版图设计装置
US20110297556A1 (en) * 2008-12-12 2011-12-08 Patrick Unwin Nanotube electrochemistry
CN106297949A (zh) * 2015-05-27 2017-01-04 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电导率低温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54619A1 (en) * 2017-11-22 2019-05-23 Jim Connolly Multi-zone, fixed potential test sensor heating system
CN112986353A (zh) * 2021-05-10 2021-06-18 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比电极的制备方法、参比电极、传感器电极及测试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487Y (zh) * 2001-05-30 2003-01-22 安徽铜峰电子(集团)公司 金属化薄膜测试仪
US20110297556A1 (en) * 2008-12-12 2011-12-08 Patrick Unwin Nanotube electrochemistry
CN102043880A (zh) * 2010-12-13 2011-05-04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厚膜电阻版图设计装置
CN106297949A (zh) * 2015-05-27 2017-01-04 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电导率低温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54619A1 (en) * 2017-11-22 2019-05-23 Jim Connolly Multi-zone, fixed potential test sensor heating system
CN112986353A (zh) * 2021-05-10 2021-06-18 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比电极的制备方法、参比电极、传感器电极及测试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YMIN K. JADAV等: "Development of silver/carbon screen-printed electrode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from fruit juices",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393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4132B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3389931B (zh) 一种电源自动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12781484B (zh) 线性霍尔传感器的转子角度校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370714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循环伏安法生化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484393B (zh) 电极质量控制方法
CN110261792A (zh) 直流电源检测方法、装置、测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91841A (zh) 带摄像功能的手持电子终端的放大度量方法
CN114813878B (zh) 用于检测含膦酸基团药物的电极、传感器以及即时检测系统
CN104567664A (zh) 影像量测系统、影像量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终端装置
CN113364461B (zh) 一种待测芯片的模数转换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04634822A (zh) 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
CN104620101A (zh) 生物体成分测定用的试片、测定装置主体和包括它们的生物体成分测定装置
CN103698370A (zh) 一种盐酸二甲双胍检测新方法
CN111913599B (zh) 提高主动笔出墨精度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57788A (zh) 电压影响量补偿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504890B (zh) 生物感測器以及生物量測系統
CN117907913A (zh) 电流电压校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45830B (zh) 一种游戏手柄摇杆电路板电阻电压指标检测方法
TWI588482B (z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mixed solution concentration method
CN11728882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三工电化学传感系统及方法
CN111898270B (zh) 一种阻浆精准配比方法、介质及终端设备
CN220509034U (zh) 一种试条检测仪器的测试标准条点检系统
CN113466405A (zh) 一种在线水分仪的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
CN116298814A (zh) 用于测试机台中的测试电压补偿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907395A (zh) 一种无线水中氨氮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