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3129B - 便携式充气炉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充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3129B
CN113483129B CN202110807011.0A CN202110807011A CN113483129B CN 113483129 B CN113483129 B CN 113483129B CN 202110807011 A CN202110807011 A CN 202110807011A CN 113483129 B CN113483129 B CN 113483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wall
valve
inflation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7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3129A (zh
Inventor
付艳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Xinwei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Xinwe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Xinwei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Xinwe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070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3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3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3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20Check val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inflatable bodies, e.g. ty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4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with special adaptation for travelling, e.g. collapsi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充气炉,包括燃料槽,该燃料槽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该顶壁、底壁及侧壁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该燃料槽的底壁安装有充气阀,该燃料槽上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压靠顶壁的顶部限位件和压靠底壁的底部限位件,该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以使顶壁和底壁被夹持于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之间。本发明通过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可起到限止顶壁与底壁以相对远离的方式膨胀的作用,能够强化燃料槽,使燃料槽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便携式充气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充气炉。
背景技术
便携式充气炉(即瓦斯炉)主要是体积小巧,方便使用;可用于室内煮茶、煮咖啡、单人火锅等。此外,因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也常作为户外野餐烹煮用具,适用于旅游、野外勘探等使用场景。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833373Y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瓦斯炉组结构中,其公开的瓦斯炉具包括能够存储高压液化燃料的燃料槽、流量调节阀、炉头、隔热罩等部件。其燃料槽由顶壁、底壁及侧壁组成。由于燃料槽内压力过高时会使燃料槽出现膨胀的现象,使得顶壁和底壁发生变形,容易出现燃料泄漏而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充气炉,包括燃料槽,该燃料槽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该顶壁、底壁及侧壁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该燃料槽的底壁安装有充气阀,该燃料槽上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压靠顶壁的顶部限位件和压靠底壁的底部限位件,该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以使顶壁和底壁被夹持于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之间。
本发明通过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可起到限止顶壁与底壁以相对远离的方式膨胀的作用,能够强化燃料槽,使燃料槽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仰视图。
图6为图4中A-A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部的放大图。
图9为图6的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隔热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的隔热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的隔热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7为本发明的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帽体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D-D面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发明的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发明的充气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充气阀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充气阀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4中的E-E面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4的结构分解图。
图27示出了阀芯及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气嘴处于充气嘴上抬位置。
图28示出了在图27的基础上将充气嘴移动至充气嘴下压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29-32为本发明的便携式充气炉进行充气时的原理图。
图33示出了图31的F部局部放大图。
图34示出了图32的G部局部放大图。
图35示出了在图34的基础上将阀芯与阀体分离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燃料槽10、燃料槽空腔101;顶壁11、顶壁穿孔111;底壁12、底壁穿孔121、引导槽122;侧壁 13、侧壁开口131、锁定部132、凸起部133;底盖14、底盖周壁141、小直径段142、大直径段143、台阶面144、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周壁凹槽146、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柱筒15、柱筒空腔 151、柱筒开口152;限位筒16、限位筒空腔161、限位筒开口162、缺口163;帽体17、帽沿171、帽口172、帽腔173、帽孔174、帽通道175;充气阀20、底部弹性密封圈201;阀体21、螺杆211、限位环212、充气出口213、排空入口214、排空出口215、阀体内壁216、阀体外壁217、排空过渡出口218、排空过渡入口219、排空入口通道2101、排空出口通道2102;阀芯22、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阀芯通道222、阀芯外壁223、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密封机构225;充气嘴23、充气进口231、充气过渡出口232、充气嘴通道233;阀芯复位弹簧24;充气嘴复位弹簧25;流量调节阀30、顶部弹性密封圈301;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螺孔311、流量调节阀进气口312、流量调节阀出气口313;调整杆32;隔热杯40、隔热杯支脚41、燃气通道42;隔热罩50;隔热罩支脚51;炉头60;燃料源部件70、喷气嘴71。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35,一种便携式充气炉,包括燃料槽10,该燃料槽10包括顶壁11、与顶壁11相对的底壁12及连接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而将顶壁11与底壁12隔开的侧壁13,该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101,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安装有充气阀20,该燃料槽10 上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压靠顶壁11的顶部限位件和压靠底壁12的底部限位件,该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以使顶壁11和底壁12被夹持于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之间,由此而限止顶壁11与底壁12以相对远离的方式膨胀。
如图9所示,该燃料槽10的顶壁11安装有流量调节阀30;该燃料槽10的顶壁11设有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的顶壁穿孔111;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的设有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的底壁穿孔121,本实施例中,该顶壁穿孔111与底壁穿孔121呈连通状态。该顶部限位件包括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设有经顶壁穿孔111伸入燃料槽空腔101的顶部限位件连接部。该底部限位件包括充气阀20的阀体21,该充气阀20的阀体21设有经底壁穿孔121伸入燃料槽空腔101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螺纹连接,借此以实现该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该技术方案可便于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的装配。
具体的,该顶壁穿孔111位于燃料槽10的顶壁11的中心位置处;该底壁穿孔121位于燃料槽10 的底壁12的中心位置处;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设有螺孔311,该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设有螺杆211,该螺杆211旋入螺孔311内由此以实现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
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外套有顶部弹性密封圈301,该顶部弹性密封圈301被夹持于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与燃料槽10的顶壁11之间而密封顶壁穿孔111。该充气阀20的阀体21上设有呈环状的而压靠燃料槽10的底壁12的限位环212,该充气阀20的阀体21外套有底部弹性密封圈201,该底部弹性密封圈201被夹持于限位环212与燃料槽10的底壁12之间而密封底穿孔。
如图3所示,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还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的柱筒15,该柱筒15内具有柱筒空腔151,该柱筒15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15的下端与底壁12连接,该柱筒15的上端朝向顶壁11延伸,且该柱筒15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151连通的柱筒开口152,该燃料槽空腔101经柱筒开口152与柱筒空腔151连通,以使液体燃料可经柱筒开口152进出柱筒空腔151。
本实施例中,图3中示出了柱筒15的数量为3个,然而,柱筒1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柱筒15的数量例如可以是1个、2个或者4个以上。
由于,充气阀20设置在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在给燃料槽10补充燃料前需要将便携式充气炉的底壁12由下翻转至朝上,使得位于底壁12的充气阀20朝上,在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的过程中,柱筒 15也被翻转,使得柱筒开口152朝下(即柱筒15呈倒置状)。在给燃料槽10补充燃料时,被补充的液体燃料经充气阀20进入燃料槽空腔101内,由于柱筒15倒置,柱筒空腔151内存有的气体会阻碍液体燃料进入倒置的柱筒空腔151中。待液体燃料充满后,需将便携式充气炉翻转回底壁12朝下的正常使用位置,而在翻转回正常使用位置的过程中,柱筒空腔151内存有的气体经柱筒开口152排向燃料槽空腔101,而燃料槽空腔101内的液体燃料便会进入柱筒空腔151中,原本位于柱筒空腔151内的气体最后聚集在燃料槽10空间的顶部(即近顶壁穿孔111位置)。由此通过设置柱筒15,可避免了燃料槽空腔 101过渡充盈,避免在开启而点燃便携式充气炉时,液体燃料从便携式充气炉的炉头60喷溅而出,以避免燃烧火焰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该柱筒15与底壁12是一体成型的。
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还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的限位筒16。该限位筒16包围顶壁穿孔111、底壁穿孔121及伸入燃料槽空腔101中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
该限位筒16内具有限位筒空腔161,该限位筒16的下端与底壁12连接,该限位筒16的上端延伸至顶壁11而与顶壁11相抵靠起到支撑顶壁的作用,且该限位筒16的上端设有与顶部穿孔连通的限位筒开口162。
该限位筒16的筒壁开设有将限位筒空腔161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缺口163,以使液体燃料可经缺口163进出限位筒空腔161。本实施例中,该缺口163从限位筒16的下端沿限位筒16的轴线方向延伸至限位筒16的上端而呈长条状,该技术方案可增加限位筒空腔161与燃料槽空腔101的连通度,使液体燃料能够从更多方位进出限位筒空腔161。
该限位筒16的上端安装有一盖于限位筒开口162处的帽体17,该帽体17的边缘设有呈环形的而被夹持于限位筒16的上端与燃料槽10的顶壁11之间的帽沿171。该帽体17设有朝向顶壁穿孔111的帽口172及自帽口172朝限位筒16的下端凹陷的帽腔173。该帽体17还设有与帽口172相对的供充气阀 20的阀体21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穿过的帽孔174,该帽口172和帽孔174均与帽腔173连通。该帽孔174的孔壁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穿过帽孔174时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过盈配合,以使帽孔174的孔壁与穿过帽孔174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紧密接触,由此以实现帽孔174的孔壁与穿过帽孔174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密封连接。
该帽沿171上设有将燃料槽10槽腔与帽腔173连通的帽通道175,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设有与帽腔173连通的流量调节阀进气口312。燃料槽10槽腔内的液体燃料气化成燃气后经帽通道175进入帽腔173,而帽腔173内的燃气经流量调节阀进气口312进入流量调节阀30。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帽体 17可将燃料槽10槽腔内液体燃料与帽腔173内的燃气进行液气分隔,避免液化燃料直接进入到流量调节阀30及炉头60。
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筒16与底壁12是一体成型的。
该燃料槽10的顶壁11和侧壁13是一体成型的,该侧壁13的上端与顶壁11的连接,该侧壁13的下端敞开而形成侧壁开口131。该燃料槽10还包括底盖14,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形成于底盖14上,该底盖14还包括环绕燃料槽10的底壁12一圈的底盖周壁141,该燃料槽10的底壁12与底盖周壁141 是一体成型的。该底盖14经侧壁开口131插入燃料槽10的侧壁13内,该侧壁13的下端设有将底盖14 锁定于侧壁13内的锁定部132。该锁定部132为侧壁13的下端向侧壁开口131的中心翻折而形成压靠底盖14的翻边。
现有的燃料槽通常由上、下壳体拼合而成,在拼合过程中,通常采用焊接的工艺对上、下壳体进行连接,焊接工艺易出现虚焊的情况,进而导致燃料槽漏气的现象,容易发生意外燃爆事故。
本技术方案的燃料槽10无需采用焊接,不会出现虚焊的情况。
如图9所示,该底盖周壁141呈阶梯状而包括相连的小直径段142和大直径段143,该大直径段143 的直径大于小直径段142的直径,该小直径段142与大直径段143的相连处形成台阶面144。沿底盖14 插入燃料槽10的侧壁13的方向,小直径段142位于大直径段143的前方。该小直径段142外套有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该燃料槽10的侧壁13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101内的呈环形的凸起部133;该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被夹持于凸起部133与台阶面144之间。该凸起部133为燃料槽10的侧壁13上向燃料槽空腔101内凹陷的槽道。通过设置的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具备密封防泄漏的作用。
该大直径段143上设有呈环形的周壁凹槽146,该周壁凹槽146中安装有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该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抵靠于燃料槽10的侧壁13,以形成密封。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和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共同形成双密封结构,可提高密封效果。
如图10所示,该便携式充气炉还包括炉头60和隔热杯40。该隔热杯40呈杯口朝下而杯底朝上地倒置于燃料槽10的顶壁11上。该炉头60安装于杯底上;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杯40而将炉头60 与燃料槽10隔离,以进一步地降低炉头60点燃工作时的热量向燃料槽10的传递,可进一步地降低燃料槽10受热高温而引起膨胀、爆破等安全事故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该隔热杯40由隔热的材质制成。
该流量调节阀30被罩于隔热杯40内,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31设有流量调节阀出气口313。该隔热杯40的杯底设有将炉头60与流量调节阀出气口313连通的燃气通道42。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燃气通道42以便于从流量调节阀出气口313排出的燃气经燃气通道进入炉头60,其设计合理。
该隔热杯40的杯口处设有多个支撑于燃料槽10的顶壁11上的隔热杯支脚41,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杯支脚41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起到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隔热杯40与燃料槽10的顶壁11之间留有可供外部空气流动的间隙,由此以起到加快散热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图16中示出了隔热杯支脚41的数量为4个,然而,隔热杯支脚4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隔热杯支脚41的数量例如可以是3个或者5个以上。
所有隔热杯支脚41沿杯口周向等间隔分布。该技术方案设计合理,可使隔热杯40稳定地支撑于燃料槽10的顶壁11上。
该便携式充气炉还包括罩于隔热杯40外的隔热罩50,该隔热罩50可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CN2833373Y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瓦斯炉组结构中的隔热罩50;
该隔热罩50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于燃料槽10的顶壁11上的隔热罩支脚51,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罩支脚51可以进一步起到隔热的效果,同时使得隔热罩50与燃料槽10的顶壁11之间留有可供外部空气流动的间隙,由此以起到加快散热的效果,此外,隔热罩支脚51可以保证隔热罩50与燃料槽10 的顶壁11之间之间的间隙均匀,能够保证装配的可靠性,避免因无隔热罩支脚51而出现隔热罩50与燃料槽10的顶壁11贴合紧密度不均匀的装配现象出现。
该流量调节阀30设有同时穿过隔热杯40的杯壁和隔热罩50的侧壁13的调整杆32,本实施例中,该流量调节阀30及调整杆32可参见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833373Y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瓦斯炉组结构中的流量调节阀30及调整杆32。
如图20-28所示,该充气阀20包括阀体21和用于供向燃料槽10提供燃料的燃料源部件70按压的充气嘴23,该充气嘴23沿阀体21的轴线在一充气嘴下压位置和一充气嘴上抬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阀体21内,该充气嘴23上设有充气进口231,该阀体21上设有充气出口213,该充气进口231位于燃料槽10之外,而该充气出口213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而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
该充气进口231于充气嘴23被燃料源部件70按压而处于充气嘴下压位置时与充气出口213连通以允许燃料源部件70的燃料从充气进口231进入充气阀20后经充气出口213进入燃料槽空腔101。
该充气进口231于充气嘴23被燃料源部件70释放而复位至充气嘴上抬位置时与充气出口213断开以禁止燃料源部件70的燃料从充气进口231进入燃料槽空腔101。
该充气阀20还包括用于供燃料源部件70按压的阀芯22,该阀芯22沿阀体21的轴线在一阀芯下压位置和一阀芯上抬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阀体21内。该阀体21上设有排空入口214和排空出口215,该排空出口215位于燃料槽10之外,而该排空入口214位于燃料槽空腔101中而与燃料槽空腔101连通。
该排空入口214于阀芯22被燃料源部件70按压而处于阀芯下压位置时与排空出口215连通以允许燃料槽空腔101内气体从排空入口214进入充气阀20后经排空出口215排出燃料槽10之外。
该排空入口214于阀芯22被燃料源部件70释放而复位至阀芯上抬位置时与排空出口215断开以禁止燃料槽空腔101内气体排出燃料槽10之外。
充气炉充气过程中,由于燃料槽10内的气体占据空间,阻碍燃料的补充,现有的充气炉则在燃料槽10单独设置排空阀,在充气过程排出燃料槽10的气体,但是单独设置排空阀,需独立的操作排空阀和充气阀20,操作及其不便。此外,充气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充气情况(是否充满)。
本技术方案在的充气阀20上设置了排空入口214和排空出口215,通过燃料源部件70按压能够同步进行充气和排空操作,操作简便高效,且当排空出口有燃料(雾化状)排出时,说明燃料槽10已充满。
燃料槽10的底壁12上设有与该排空出口215连通且沿底壁12的径向延伸的引导槽122,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引导槽以对从排空出口215排出的气体起到引导的作用。
阀芯外壁223套设有跟随阀芯移动的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沿着阀芯的轴线间隔分布,其中,沿阀芯从阀芯上抬位置往阀芯下压位置移动的方向(即图30至图32中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喷气嘴71下移的方向),前阀芯弹性密封圈 221位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的前方,即如图33和图34所示,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位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的下方;
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均与阀体内壁216相接触以使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之间的从阀芯外壁223到阀体内壁216的间隙被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 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封闭;并且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在阀芯22沿阀体21的轴线移动时始终与阀体内壁216相接触。
该排空入口214和排空出口215均设于阀体外壁217;该阀体内壁216上还设有排空过渡出口218 和排空过渡入口219,该排空过渡出口218和排空过渡入口219沿阀体21的轴线间隔分布,该排空入口 214与排空过渡出口218以排空入口通道2101连通,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该排空入口通道2101 自排空入口214沿阀体的径向延伸至排空过渡出口218;该排空出口215与排空过渡入口219以排空出口通道2102连通,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该排空出口通道2102自排空出口215沿阀体的径向延伸至排空过渡入口219。
如图33所示,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在阀芯22处于阀芯上抬位置时位于排空过渡出口218和排空过渡入口219之间,即沿阀芯从阀芯上抬位置往阀芯下压位置移动的方向(即图33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为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排空过渡入口219、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排空过渡出口218;此时,排空过渡出口218与排空过渡入口219之间被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所隔断,燃料槽空腔101内气体无法通过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也就无法排出燃料槽10之外。
如图34所示,该排空过渡出口218和排空过渡入口219在阀芯22处于阀芯下压位置时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之间,即沿阀芯从阀芯上抬位置往阀芯下压位置移动的方向(即图34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为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排空过渡入口219、排空过渡出口218、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此时,排空过渡出口218经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之间的从阀芯外壁223到阀体内壁216的间隙与排空过渡入口219连通,也就是说,排空入口214、排空入口通道2101、排空过渡出口218、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之间的从阀芯外壁223到阀体内壁216的间隙、排空过渡入口219、排空出口通道2102以及排空出口215依次连通成让燃料槽空腔101内气体排出燃料槽10之外的通道。
该技术方案通过跟随阀芯22移动的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的位置变化而实现对排空入口214与排空出口215的连通性进行控制,其设计合理,便于实施。
该阀芯22与阀体21之间设有使阀芯始终具有回到阀芯上抬位置的趋势的阀芯复位弹簧24,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阀芯复位弹簧24的一端抵靠在阀芯22上,阀芯复位弹簧24的另一端抵靠在阀体 21上。
该充气嘴23插入阀芯22内,该充气嘴23与阀芯22之间设有使充气嘴23始终具有回到充气嘴上抬位置的充气嘴复位弹簧25,如图27所示,充气嘴复位弹簧25的一端抵靠在阀芯22上,充气嘴复位弹簧25的另一端抵靠在充气嘴23上。
本实施例中,充气嘴23的轴线、阀芯22的轴线及阀体的轴线是重合的。
具体的,该阀芯22内设有与充气出口213连通的阀芯通道222,该充气嘴23上还设有充气过渡出口232,该充气过渡出口232与充气进口231以充气嘴通道233连通。
该阀芯22内还设有密封机构225。如图28所示,该充气过渡出口232在充气嘴23处于充气嘴下压位置时被密封机构225打开,以使充气过渡出口232与阀芯通道222连通;此时,充气进口231、充气嘴通道233、充气过渡出口232、阀芯通道222以及充气出口213依次连。
如图27所示,该充气过渡出口232在充气嘴23处于充气嘴上抬位置时被密封机构225封闭,以使充气过渡出口232与阀芯通道222切断;该密封机构225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阀芯复位弹簧24的弹力大于充气嘴复位弹簧25的弹力,以使充气嘴23从充气嘴上抬位置移动至下压位置的过程中,充气嘴复位弹簧25施加于阀芯22的作用力无法驱动阀芯22移动,借此以实现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喷气嘴71先后地推动充气嘴23和阀芯22。
本实施例中,该充气嘴23呈柱状。
本实施例中,充气阀20的阀体21的充气出口213位于帽体17之外。
顶部弹性密封圈301、底部弹性密封圈201、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145、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147、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以及帽体17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硅胶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燃料源部件70例如是便携式丁烷气瓶。
本实施例的充气过程可参见如下:
如图29所示,在充气前,需先将该便携式充气炉翻转至倒置状以使充气阀朝上,其中图29示出了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喷气嘴71对准翻转后的便携式充气炉的充气阀20;
本实施例中,可在燃料槽的底壁上设置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卡合装置(图中未示出),以便于在需要充气时将便携式丁烷气瓶安装于卡合装置上,而在完成充气后将便携式丁烷气瓶拆离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图30示出了在图29的基础上只显示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喷气嘴71和便携式充气炉的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0所示,便携式丁烷气瓶的喷气嘴71位于充气阀20的上方而未触碰到充气阀的充气嘴23;
如图31所示,图31示出了在图30的基础上让便携式丁烷气瓶下移以使喷气嘴71接触并驱动充气嘴23从充气嘴上抬位置下移至充气嘴下压位置,液化丁烷从喷气嘴71喷出并依次经充气进口231、充气嘴通道233、充气过渡出口232、阀芯通道222以及充气出口213后进入到燃料槽空腔101内;
在充气嘴23从充气嘴上抬位置下移的过程中,喷气嘴71未接触阀芯22,直至充气嘴23到达充气嘴下压位置时,喷气嘴71开始与阀芯22接触;
如图32所示,图32示出了在图31的基础上继续让便携式丁烷气瓶下移,此时,喷气嘴71会同时驱使充气嘴23和阀芯22下移,阀芯22从阀芯上抬位置下移至阀芯下压位置,在阀芯下移的过程中,充气嘴23相对阀芯22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在阀芯到达阀芯下压位置时,燃料槽空腔101内气体依次经排空入口214、排空入口通道2101、排空过渡出口218、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221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224之间的从阀芯外壁223到阀体内壁216的间隙、排空过渡入口219、排空出口通道2102以及排空出口215后排出燃料槽10之外,由此以减少燃料槽10内气体占用的空间,保证燃料的顺利充装,当燃料槽充满时,燃料开始从排空出口215排出,由此以表示燃料槽达到充满状态,可停止充气。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充气炉,包括燃料槽,该燃料槽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连接于顶壁与底壁之间而将顶壁与底壁隔开的侧壁,该顶壁、底壁及侧壁合围成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槽空腔,该燃料槽的底壁安装有充气阀,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槽上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压靠顶壁的顶部限位件和压靠底壁的底部限位件,该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相对固定地装配于一起以使顶壁和底壁被夹持于顶部限位件与底部限位件之间;
该充气阀包括阀体和用于供向燃料槽提供燃料的燃料源部件按压的充气嘴,该充气嘴沿阀体的轴线在一充气嘴下压位置和一充气嘴上抬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阀体内,该充气嘴上设有充气进口,该阀体上设有充气出口,该充气进口位于燃料槽之外,而该充气出口位于燃料槽空腔中;
该充气进口于充气嘴被燃料源部件按压而处于充气嘴下压位置时与充气出口连通;该充气进口于充气嘴被燃料源部件释放而复位至充气嘴上抬位置时与充气出口断开;
该充气阀还包括用于燃料源部件按压的阀芯,该阀芯沿阀体的轴线在一阀芯下压位置和一阀芯上抬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阀体内;
该阀体上设有排空入口和排空出口,该排空出口位于燃料槽之外,而该排空入口位于燃料槽空腔中;
该排空入口于阀芯被燃料源部件按压而处于阀芯下压位置时与排空出口连通;该排空入口于阀芯被燃料源部件释放而复位至阀芯上抬位置时与排空出口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槽的顶壁安装有流量调节阀;
该燃料槽的顶壁设有与燃料槽空腔连通的顶壁穿孔;
该燃料槽的底壁的设有与燃料槽空腔连通的底壁穿孔;
该顶部限位件包括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设有经顶壁穿孔伸入燃料槽空腔的顶部限位件连接部;
该底部限位件包括充气阀的阀体,该充气阀的阀体设有经底壁穿孔伸入燃料槽空腔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
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顶壁穿孔位于燃料槽的顶壁的中心位置处;
该底壁穿孔位于燃料槽的底壁的中心位置处;
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设有螺孔,该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设有螺杆,该螺杆旋入螺孔内;
该顶部限位件连接部外套有顶部弹性密封圈,该顶部弹性密封圈被夹持于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与燃料槽的顶壁之间而密封顶壁穿孔;
该充气阀的阀体上设有呈环状的而压靠燃料槽的底壁的限位环,该充气阀的阀体外套有底部弹性密封圈,该底部弹性密封圈被夹持于限位环与燃料槽的底壁之间而密封底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槽的底壁上还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中的柱筒,该柱筒内具有柱筒空腔,该柱筒的下端为封闭端,且该柱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柱筒的上端朝向顶壁延伸,且该柱筒的上端设有与柱筒空腔连通的柱筒开口,该燃料槽空腔经柱筒开口与柱筒空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槽的底壁上还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中的限位筒;
该限位筒包围顶壁穿孔、底壁穿孔及伸入燃料槽空腔中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
该限位筒内具有限位筒空腔,该限位筒的下端与底壁连接,该限位筒的上端延伸至顶壁而与顶壁相抵靠,且该限位筒的上端设有与顶部穿孔连通的限位筒开口;
该限位筒的筒壁开设有将限位筒空腔与燃料槽空腔连通缺口;
该缺口从限位筒的下端延伸至限位筒的上端而呈长条状;
该限位筒的上端安装有一盖于限位筒开口处的帽体,该帽体的边缘设有呈环形的而被夹持于限位筒的上端与燃料槽的顶壁之间的帽沿;
该帽体设有朝向顶壁穿孔的帽口及自帽口朝限位筒的下端凹陷的帽腔;
该帽体还设有与帽口相对的供充气阀的阀体的底部限位件连接部穿过的帽孔,该帽口和帽孔均与帽腔连通;
该帽孔的孔壁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穿过帽孔时与底部限位件连接部过盈配合;
该帽沿上设有将燃料槽槽腔与帽腔连通的帽通道,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设有与帽腔连通的流量调节阀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槽的顶壁和侧壁是一体成型的,该侧壁的上端与顶壁的连接,该侧壁的下端敞开而形成侧壁开口;
该燃料槽还包括底盖,该燃料槽的底壁形成于底盖上,该底盖还包括环绕燃料槽的底壁一圈的底盖周壁,该燃料槽的底壁与底盖周壁是一体成型的;
该底盖经侧壁开口插入燃料槽的侧壁内,该侧壁的下端设有将底盖锁定于侧壁内的锁定部;
该底盖周壁呈阶梯状而包括相连的小直径段和大直径段,该大直径段的直径大于小直径段的直径,该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的相连处形成台阶面;
沿底盖插入燃料槽的侧壁的方向,小直径段位于大直径段的前方;
该小直径段外套有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
该燃料槽的侧壁设有位于燃料槽空腔内的呈环形的凸起部;
该第一底盖弹性密封圈被夹持于凸起部与台阶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部为侧壁的下端向侧壁开口的中心翻折而形成压靠底盖的翻边;
该凸起部为燃料槽的侧壁上向燃料槽空腔内凹陷的槽道;
该大直径段上设有呈环形的周壁凹槽,该周壁凹槽中安装有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该第二底盖弹性密封圈抵靠于燃料槽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便携式充气炉还包括炉头和隔热杯;
该隔热杯呈杯口朝下而杯底朝上地倒置于燃料槽的顶壁上;
该炉头安装于杯底上;
该流量调节阀被罩于隔热杯内,该流量调节阀的阀主体设有流量调节阀出气口;
该隔热杯的杯底设有将炉头与流量调节阀出气口连通的燃气通道;
该隔热杯的杯口处设有多个支撑于燃料槽的顶壁上的隔热杯支脚;
该便携式充气炉还包括罩于隔热杯外的隔热罩;
该隔热罩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于燃料槽的顶壁上的隔热罩支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气炉,其特征在于:
该阀芯外壁套设有跟随阀芯移动的前阀芯弹性密封圈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沿着阀芯的轴线间隔分布,其中,沿阀芯从阀芯上抬位置往阀芯下压位置移动的方向,前阀芯弹性密封圈位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的前方;
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和后阀芯弹性密封圈均与阀体内壁相接触;
该排空入口和排空出口均设于阀体外壁;
该阀体内壁上还设有排空过渡出口和排空过渡入口,该排空过渡出口和排空过渡入口沿阀体的轴线间隔分布;
该排空入口与排空过渡出口以排空入口通道连通;
该排空出口与排空过渡入口以排空出口通道连通;
该前阀芯弹性密封圈在阀芯处于阀芯上抬位置时位于排空过渡出口和排空过渡入口之间;
该排空过渡出口和排空过渡入口在阀芯处于阀芯下压位置时位于前阀芯弹性密封圈与后阀芯弹性密封圈之间;
该阀芯与阀体之间设有使阀芯始终具有回到阀芯上抬位置的趋势的阀芯复位弹簧;阀芯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阀芯上,阀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阀体上;
该充气嘴插入阀芯内,该充气嘴与阀芯之间设有使充气嘴始终具有回到充气嘴上抬位置的充气嘴复位弹簧,充气嘴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阀芯上,充气嘴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充气嘴上;
充气嘴的轴线、阀芯的轴线及阀体的轴线是重合的;
该阀芯内设有与充气出口连通的阀芯通道,该充气嘴上还设有充气过渡出口,该充气过渡出口与充气进口以充气嘴通道连通;
该阀芯内还设有密封机构;
该充气过渡出口在充气嘴处于充气嘴下压位置时被密封机构打开,以使充气过渡出口与阀芯通道连通;
该充气过渡出口在充气嘴处于充气嘴上抬位置时被密封机构封闭,以使充气过渡出口与阀芯通道切断;
阀芯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充气嘴复位弹簧的弹力。
CN202110807011.0A 2021-07-16 2021-07-16 便携式充气炉 Active CN113483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011.0A CN113483129B (zh) 2021-07-16 2021-07-16 便携式充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011.0A CN113483129B (zh) 2021-07-16 2021-07-16 便携式充气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129A CN113483129A (zh) 2021-10-08
CN113483129B true CN113483129B (zh) 2023-10-17

Family

ID=7793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7011.0A Active CN113483129B (zh) 2021-07-16 2021-07-16 便携式充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312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84184A (fr) * 1956-10-12 1959-07-17 Perfectionnements aux cuiseurs et brûleurs à gaz portatifs et appareils analogues
JPS5240428Y2 (zh) * 1972-06-21 1977-09-13
CN2446409Y (zh) * 2000-09-21 2001-09-05 张钧凯 改进的瓦斯炉
CN204187677U (zh) * 2014-11-07 2015-03-04 吴翔 自带燃气的便携式气炉
WO2017028463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带安全阀功能的充气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84184A (fr) * 1956-10-12 1959-07-17 Perfectionnements aux cuiseurs et brûleurs à gaz portatifs et appareils analogues
JPS5240428Y2 (zh) * 1972-06-21 1977-09-13
CN2446409Y (zh) * 2000-09-21 2001-09-05 张钧凯 改进的瓦斯炉
CN204187677U (zh) * 2014-11-07 2015-03-04 吴翔 自带燃气的便携式气炉
WO2017028463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带安全阀功能的充气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129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0597B1 (en) Overpressure safety apparatus of gas fuel container
US6505620B1 (en) Gas cooking stove
GB1397329A (en) Cigarette lighters
CN113483129B (zh) 便携式充气炉
US7174886B2 (en) Safety apparatus for portable gas rang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3523005A (en) Gas lighter construction
US7207346B2 (en) Hydrostat for portable gas range
CN216676772U (zh) 一种多启动装置灭火设备
JP2586174Y2 (ja) タバコ型ガスライター
CN114177555A (zh) 一种多启动装置灭火设备
US3592579A (en) Lighter using liquefied gas as fuel
EP0237646B1 (en) High-pressure gas filling valve for use in a pressure resistant container
US2720098A (en) Lighter mechanisms
CN202253625U (zh) 一种燃气酒精灯头
CN211372485U (zh) 一种打火机充气结构
WO1994007083A1 (en) Disposable liquefied gas cylinder with remaining volume alar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9345625U (zh) 一种阀门及取暖器
CN220308456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KR200242602Y1 (ko) 취사용 재충전 휴대 부탄가스 용기
CN215637316U (zh) 一种点火式火种盒
KR100607225B1 (ko) 밸브 유니트와 이를 이용한 충전 가능한 가스통
CN115289496A (zh) 一种燃油打火机
CN214791292U (zh) 便携式充气炉的底盖
CN210088928U (zh) 一种便携紧凑卡式炉
CN218269182U (zh) 点火结构、燃气灶以及一体式厨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