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600A -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3600A
CN113473600A CN202010237457.XA CN202010237457A CN113473600A CN 113473600 A CN113473600 A CN 113473600A CN 202010237457 A CN202010237457 A CN 202010237457A CN 113473600 A CN113473600 A CN 113473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termina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mode indication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74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航
朱剑驰
郭婧
李南希
佘小明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74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3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3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3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信息交互设备生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息交互设备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DMRS,其中,占用的信道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网络由于其通信频段较高,导致覆盖范围受限,尤其在上行链路中这一问题尤为明显,进而导致了小区边缘用户的上行速率得不到保障,通信质量差。为了提升用户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和网络速率,运营商需降低基站站间距,增减建设的基站数量,提高了5G网络的部署和运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信息交互设备生成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信息交互设备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DMRS,其中,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或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包括: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单个符号;其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和端口1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包括: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双符号;其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和1,或端口0~3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其中,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其中,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为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发送给终端。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基站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其中,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中心边缘指示信息;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终端处于小区边缘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和基站在确定终端处于小区中心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不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
通过这样的方法,基站能够在终端位于小区边缘或信道质量欠佳的情况下,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通信网络设备,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DMRS;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DMRS,其中,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站,包括:检测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指示单元,被配置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其中,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中心边缘指示信息;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通信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执行上文中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这样的通信网络设备能够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文中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通过执行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能够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DMRS携带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中DMRS占用策略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中DMRS占用策略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覆盖效果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仿真示意效果。
图6为本公开的基站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通信网络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通信网络设备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通信网络设备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根据3GPP TS 38.214(v16.0.0)中的规定,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中DMRS共有type1和type2两种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type1单符号DMRS最多支持4个端口,双符号单符号DMRS最多支持8个端口;type2单符号DMRS最多支持6个端口,双符号DMRS最多支持12个端口。
发明人发现,对于当前5G网络中移动用户而言,由于其功率受限,通常发送端口数不超过2个。
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步骤101中,信息交互设备生成DMRS。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交互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基站。
在步骤102中,信息交互设备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DMRS。在发送消息所占用的信道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例如均携带端口1、2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息交互设备为基站的情况下,PDSCH的各个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在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PUSCH的各个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每个子载波均携带DMRS,且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实现在不影响数据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将相关技术中为其他端口预留资源分配给正在使用的端口传输DMRS,增强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以对5G上行链路的覆盖进行增强,降低运营商5G网络的部署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单个符号,如第l个符号,l为正整数,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和端口1的DMRS,如图3A所示,均占用第3个符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息交互设备的端口数不超过2时,无论其初始采用相关技术中Type1还是Type2的DMRS传输方式,均可采用本公开的方法,将传输DMRS的符号频域上的每一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块)都用来放置DMRS,不再为其他端口预留资源。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满足5G终端双端口通信需求的同时,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提高通信质量,提升网络的覆盖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双符号,如第l和l+1个符号,l为正整数,则最多可以支持4个端口,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3的DMRS,如图3B所示,均占用第3和第4个符号,从而通过增加符号的方式满足对端口数增多的情况的支持,提高可扩展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1中DMRS序列的产生可以基于3GPPTS38.211中6.4.1.1.3章节中的内容进行改进,如下:
Figure BDA0002431460760000061
k=2n+k′
Figure BDA0002431460760000062
Figure BDA0002431460760000063
n=0,1,…
其中,k为频域上RE的位置,l为时域上RE的位置,p为对应分配的端口。r(n)为经过了QPSK调制的TS 38.211中5.2.1章节中规定的伪随机序列,wf(k′)为频域上的OCC符号,wt(l′)为时域上的OCC符号,p为端口,μ为子载波间隔设置。
根据上述公式,具体的参数可直观得由表1、表2所示。
表1 OCC参数表
Figure BDA0002431460760000064
Figure BDA0002431460760000071
表2 支持端口列表
单符号/双符号DMRS 1’ 支持端口p
1 0 1000-1001
2 0,1 1000-10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可仅使配置位于小区边缘、或上行信道质量欠佳的终端采用上文中数据传输方法中的DMRS占用策略。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从而指示终端采用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可以分为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和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两种。终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例如上文图3A或3B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案。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得位于小区边缘、或上行信道质量欠佳的终端采用上文中提到的,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DMRS的DMRS占用方案,而中心区域的终端采用相关技术中通用的方案,从而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兼容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在步骤401中,基站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仅在终端刚刚接入时探测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为终端配置初始的DMRS配置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对接入的终端持续、或以预定频率进行探测,从而及时切换终端DMRS配置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可以分为中心区域、边缘区域两种,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分界可以基于预定设置或信号质量确定。
在步骤402中,基站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可以分为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和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两种。在一些实施例中,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可以通过PDCCH发送给终端。
在步骤403中,终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终端根据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例如上文图3A或3B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案。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法,基站能够及时确定终端位于的区域,或者上行信道质量,使得边缘区域或上行信道质量欠佳的终端采用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DMRS的DMRS占用方案,而中心区域的终端采用相关技术中通用的方案,从而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兼容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边缘区域的终端采用了上行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DMRS的DMRS占用方案,提高了小区边缘区域的上行信道通信性能,从而有助于扩大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如图5A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行仿真,如图5B所示,为用户分配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数为20,上行数据速率1Mbps,用户移动速度3km/h,并以此配置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等级等相关参数。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公开方法在误块率10%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上行链路性能提升约0.7个dB,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提升边缘用户的上行数据速率和基站覆盖范围,从而减少基站部署数量,降低运营商5G网络的运维成本,保证其服务能力,适用于5G网络覆盖下密集城镇的上行通信性能提升。
本公开的基站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基站可以包括检测单元61和指示单元62。检测单元61能够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61可以仅在终端刚刚接入时探测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便于为终端配置初始的DMRS配置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61可以对接入的终端持续、或以预定频率进行探测,从而便于及时切换终端DMRS配置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可以分为中心区域、边缘区域两种,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分界可以基于预定设置或信号质量确定。
指示单元62能够置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位于小区的边缘区域,或信道质量低于预定阈值,则发送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采用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DMRS的DMRS占用策略;若终端位于小区的中心区域,或信道质量不低于预定阈值,则发送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采用相关技术中通用的方案。
这样的基站能够及时确定终端位于的区域,或者上行信道质量,使得边缘区域或上行信道质量欠佳的终端采用占用的信道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DMRS的DMRS占用方案,而中心区域的终端采用相关技术中通用的方案,从而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兼容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公开的通信网络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通信网络设备可以包括DMRS生成单元71和发送单元72。DMRS生成单元71生成DMRS序列;发送单元72可以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DMRS。在发送消息所占用的信道的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这样的通信网络设备能够使实现在不影响数据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将相关技术中为其他端口预留资源分配给正在使用的端口传输DMRS,增强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以对5G上行链路的覆盖进行增强,降低运营商5G网络的部署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或终端。在通信网络设备为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在PDSCH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在通信网络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可以在PUSCH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网络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来自基站的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从而在提高小区边缘区域的通信质量、小区覆盖范围的同时,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兼容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公开通信网络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通信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其中:存储器801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上文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器802耦接至存储器801,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802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能够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9所示,通信网络设备900包括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处理器902通过BUS总线903耦合至存储器901。该通信网络设备9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904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905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906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能够优化传输性能,降低对信道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扩大了单基站可行的覆盖范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数据传输方法对应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信息交互设备生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信息交互设备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所述DMRS,其中,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RE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或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包括:
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单个符号;其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和端口1的DMR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包括:
在单个时隙中,DMRS在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占用相同次序的双符号;其中,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端口0和1,或端口0~3的DMRS。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信息交互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还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其中,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为通过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发送给终端。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
基站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根据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
其中,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中心边缘指示信息;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处于小区边缘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和
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处于小区中心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不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MRS配置中心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端口的DMRS。
11.一种通信网络设备,包括:
解调参考信号DMRS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DMRS;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通过占用的信道发送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所述DMRS,其中,所述DMRS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12.一种基站,包括:
检测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
指示单元,被配置根据终端在小区内的区域,或终端上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发送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以便终端根据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中的DMRS占用策略;
其中,所述DMRS配置模式指示信息包括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或DMRS配置中心边缘指示信息;DMRS配置边缘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DMRS占用策略包括:占用的信道中可传输DMRS的每个子载波均携带相同端口的DMRS。
13.一种通信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37457.XA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473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457.XA CN11347360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457.XA CN11347360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600A true CN113473600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7457.XA Pending CN113473600A (zh) 2020-03-30 2020-03-30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360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396A (zh) * 2011-08-15 2012-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WO2017035782A1 (zh) * 2015-09-01 2017-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77336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886448A (zh) * 2016-03-27 2018-11-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396A (zh) * 2011-08-15 2012-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WO2017035782A1 (zh) * 2015-09-01 2017-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8886448A (zh) * 2016-03-27 2018-11-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336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28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8320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KR101663149B1 (ko) E-pdcch 전송 및 블라인드 검출의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37439B (zh) 搜索空间监视
JP6555827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401730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354090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855500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4769868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JP2020515194A (ja)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539362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2995113A1 (e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JP2011041226A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KR101432782B1 (ko) 업링크 송신 다이버시티를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CN105379391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10324898B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及其时域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JP654833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493436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74595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US10098035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07537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496480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594074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KR10204686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변조 방식을 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11454B9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