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1269A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1269A
CN113471269A CN202110740557.9A CN202110740557A CN113471269A CN 113471269 A CN113471269 A CN 113471269A CN 202110740557 A CN202110740557 A CN 202110740557A CN 113471269 A CN113471269 A CN 113471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mi
display panel
layer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0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1269B (zh
Inventor
颜志敏
韩建厅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05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1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1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1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个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及围绕多个开口设置的限定结构,子像素设置于开口;减反射层,位于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减反射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和围绕各透光部的主体部,主体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透光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内;其中,主体部为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多个半反半透栅栏倾斜排列于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增大显示面板整体的出光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
一般的显示面板的减反射结构对显示面板的挡光作用较强,使得显示面板在显示应用过程中功耗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寿命及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及围绕多个开口设置的限定结构,子像素设置于开口;
减反射层,位于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减反射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和围绕各透光部的主体部,主体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透光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内;
其中,主体部为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多个半反半透栅栏倾斜排列于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减反射层中的主体部位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半反半透栅栏的设置使得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在微腔中发生多次反射及透射,形成反射波及透射波。由于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来源于同一束光线,具有很高的相干性,因此,外界入射微腔中的光线在微腔中产生相干相消现象,避免入射光线在显示面板产生反射光线,起到减反射作用。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半反半透栅栏具有一定的光透过率,避免了减反射层的主体部对显示面板出光的遮挡作用。减反射层中的透光部对应像素限定层的开口设置,子像素设置于开口中,透光部的设置进一步增大子像素的出光率,从而增大显示面板整体的出光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提升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
彩色滤光层,与减反射层层叠设置于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及围绕滤光单元设置的透光结构,
其中,滤光单元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开口内,在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滤光单元对应填充有透光材料的透光部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透光部包括滤光单元,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半反半透栅栏的材料包括半反半透栅栏无色金属材料或无色金属的合金材料;
优选的,无色金属包括镁、银及铝;
优选的,半反半透栅栏采用镁银合金材料制成,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为1∶10~15;
优选的,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21
优选的,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22
优选的,半反半透栅栏的透过率为40%~60%。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半反半透栅栏与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θ取值范围是45°~60°。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与发光面相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微腔的截面宽度d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23
优选的,多个微腔包括重复组,重复组包括按预设规律排布的第一微腔、第二微腔及第三微腔,第一微腔的截面宽度d1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31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32
第二微腔的截面宽度d2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33
第三微腔的截面宽度d3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034
优选的,微腔的截面宽度d与微腔的厚度d’满足以下关系式:
d′=d×sinθ。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多个重复组呈周期性交替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之比为0.9~ 1.1。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减反射预制膜,减反射预制膜包括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其中,沿与减反射预制膜厚度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微腔和半反半透栅栏倾斜交替排布,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对减反射预制膜进行图案化处理,以获得具有多个开孔的减反射膜;
将减反射膜设置于预制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以获得第一显示基板,在第一显示基板的出光方向上,第一显示基板中的子像素与开孔对应设置;
在开孔处设置透光部,以形成显示面板;
优选的,提供减反射预制膜的步骤包括:
在基板上沿第二方向交替形成多个透光介质层和多个半反半透介质层,以获得形成格栅预制层体;
多次切割格栅预制层体,以获得多个减反射预制膜,其中,多个切割线相互平行,多个切割线与第二方向呈锐角相交;
优选的,对减反射预制膜进行图案化处理的步骤中,开孔贯穿减反射预制膜相对的两个切割面。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减反射膜具有多个与子像素对应的开孔,避免了减反射膜设置于预制显示基板时对预制显示基板中子像素的出光的影响。透光部的设置保证了子像素出射的光线更多地出射显示面板,提高了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第一方面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中的显示装置,在光反射现象较弱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出光率得以高,显示应用时的功耗较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及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显示面板局部层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示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显示面板局部层结构的另一种示例性示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测试第一微腔的不同波长光线透过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测试第二微腔的不同波长光线透过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过程示意图;
图中:
显示面板-1;
发光器件层-11;限定结构-111;开口-111a;子像素-112;第一子像素 -112a;第二子像素-112b;第三子像素-112c;阳极层-113;发光层-114;阴极层-115;
薄膜封装层-12;
减反射层-13;透光部-131;主体部-132;微腔-1321;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第二微腔-z;
半反半透栅栏-1322;
彩色滤光层-14;滤光单元-141;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透光结构-142;
减反射预制膜-2;第一方向-E;
减反射膜-3;开孔-31;
第一显示基板-4;
透光介质层-5;半反半透介质层-6;基板-7;切割面-8;第二方向-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发明人在深入研究中发现,一般的显示面板,例如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常常在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采用偏光片作为显示面板的减反射结构。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振光片以及四分之一波片等光线膜片。偏光片为多层结构体,对发光器件层的出光具有一定的滤除作用,因此采用偏光片作为显示面板的减反射结构对显示面板的出光有较强的遮挡作用,使得显示面板的耗能较大。
鉴于对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及分析,提出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及减反射层。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及围绕多个开口设置的限定结构,子像素设置于开口。减反射层位于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减反射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和围绕各透光部的主体部,主体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透光部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内。主体部为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多个半反半透栅栏倾斜排列于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减反射层中的主体部位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半反半透栅栏的设置使得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在微腔中发生多次反射及透射,形成反射波及透射波。由于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来源于同一束光线,具有很高的相干性,因此,外界入射微腔中的光线在微腔中产生相干相消现象,避免入射光线在显示面板产生反射光线,起到减反射作用。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半反半透栅栏具有一定的光透过率,避免了减反射层的主体部对显示面板出光的遮挡作用。减反射层中的透光部对应像素限定层的开口设置,子像素设置于开口中,透光部的设置进一步增大子像素的出光率,从而增大显示面板整体的出光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提升显示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包括发光器件层11及减反射层13。显示面板1还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设置于发光器件层ll与出光侧相背的一侧,阵列基板中的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层11中各子像素112发光。阵列基板在图1中未示出。
发光器件层11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112。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l11a及围绕该多个开口111a设置的限定结构111,子像素112设置于开口111a。在一些示例中,每一开口111a对应设置有一个子像素112。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方向上,发光器件层1l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113、发光层114及阴极层115。阳极层113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阳极,阳极对应设置于开口111a中。发光层114包括位于各开口111a中的发光子层。各开口111a中,发光子层设置于阳极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发光子层在电驱动下发光显色。在发光层114背向驱动器件层的一侧设置有阴极层115。在一些示例中,采用整面蒸镀的方法形成阴极层115,因此阴极层115在驱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整个像素限定层,即阴极层115覆盖了整个限定结构111以及多个开口111a。设置于开口111a中的子像素112包括上述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子层及阴极层115。子像素112包括发光颜色各不相同的第一子像素112a、第二子像素112b和第三子像素112c。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子像素112a发光颜色为蓝色,第二子像素112b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三子像素112c发光颜色为绿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层ll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还包括薄膜封装层12。在一些示例中,薄膜封装层12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有机封装膜层和无机封装膜层。
减反射层13位于发光器件层11的出光侧且减反射层13设置于薄膜封装层12背向发光器件层ll的一侧。减反射层13包括多个透光部131和围绕各透光部131的主体部132,主体部132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111,透光部131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l1la 内。主体部132为具有多个微腔1321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的格栅结构体,多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倾斜排列于发光器件层11的发光面,微腔 1321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如图1至图3所示,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到达减反射层13时,光线入射半反半透栅栏1322,由于半反半透栅栏1322具有半反半透性质,外界入射光线在半反半透栅栏1322上分成反射光及透射光。同一微腔1321 包括相对的半反半透栅栏1322,在相对设置半反半透栅栏1322中的一者形成反射光,反射光入射相对设置半反半透栅栏1322中的另一者时同样形成反射光和透射光(透射光进入相邻的微腔1321)。在微腔1321中反射光与透射光产生相干相消的现象,避免了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1的光线进一步入射到发光器件层的阴极层115上发生反射现象,从而避免反射光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光线的反射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彩色滤光层与减反射层层叠设置于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以及围绕滤光单元设置的透光结构。滤光单元在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开口内,在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 14。彩色滤光层14与减反射层13层叠设置于发光器件层11的出光侧。彩色滤光层14包括多个滤光单元141以及围绕滤光单元141设置的透光结构 142。滤光单元141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开口Il1a内,在显示面板1的出光方向上,滤光单元141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112的发光颜色相同,滤光单元141对应填充有透光材料的透光部131设置。
在这些实施例中,减反射层13中的透光部131填充透光材料,以使从显示面板子像素112中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的经由减反射层13出射显示面板。在一些示例中,透光材料选自无机透光材料和/或有机透光材料。无机透光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锡。有机透光材料包括透光聚酯类材料,例如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围绕滤光单元141设置的透光结构142也采用透光材料形成,以避免对子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在一些示例中,透光材料选自无机透光材料和/或有机透光材料。无机透光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锡。有机透光材料包括透光聚酯类材料,例如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
彩色滤光膜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第二色滤光单元 141b以及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对应第一子像素 112a设置,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仅允许第一子像素112a发出的蓝光出射显示面板1。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对应第二子像素112b设置,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仅允许第二子像素112b发出的红光出射显示面板1。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对应第三子像素112c设置,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仅允许第三子像素112c发出的绿光出射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子像素112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透光结构142以及减反射层13中的主体部出射显示面板。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彩色滤光层14设置于减反射层13朝向发光器件层l1的一侧。在这些示例中,子像素112发光的光从对应的滤光单元141中出射后,再经由减反射层13的透光部131出射显示面板1。滤光单元的设置避免了子像素112出射光线混入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112发出的光线,从而避免了子像素112中的混色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l显示显色的精确度。
彩色滤光膜层14中的透光结构142围绕滤光单元141设置,且该彩色滤光膜层14的透光结构142在发光器件层ll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111。具有减反射作用且微腔1321中填充有透明介质的主体部132在发光器件层 ll上的正投影也与覆盖限定结构111。上述设置避免了在像素限定层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对应设置吸光或挡光结构(例如黑矩阵)对显示面板 1中多个子像素112发光的挡光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防止外界入射显示面板1的光线的反射作用,在整体降低显示面板1功耗的同时,提升了显示显色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透明介质可以选取聚合物高分子材料或者无机氧化物。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高分子材料为亚克力胶。在另一些示例中,无机氧化物为氧化锌锡。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彩色滤光层14设置于减反射层13背向发光器件层11的一侧。
在这些示例中,子像素112发出的光从减反射层13的透光部131出射后,经由对应的滤光单元141滤除其他颜色光线后出射显示面板1。滤光单元141的设置避免了子像素112出射光线混入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112 发出的光线。从而避免了子像素112中的发光混色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 1显示显色的精确度。从外界入射显示面板1的光线经过彩色滤光层14的透光结构142后入射到减反射层13的主体部132。在主体部132的微腔 1321中经多次反射和透射,出现相干相消现象。基于相干相消的原理避免了入射光线进一步入射到发光器件层11中的阴极层115后发生反射,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彩色滤光膜层14中的透光结构142围绕滤光单元141设置,且该彩色滤光膜层14的透光结构142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覆盖限定结构111。具有减反射作用且微腔1321中填充有透明介质的主体部132在发光器件层 11上的正投影也与覆盖限定结构111。上述设置避免了在像素限定层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对应设置吸光或挡光结构(例如黑矩阵)对显示面板 1中多个子像素112发光的挡光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防止外界入射显示面板l的光线的反射作用,在整体降低显示面板1功耗的同时,提升了显示显色效果。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光部131包括滤光单元141,滤光单元141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112的发光颜色相同。在这些实施例中,滤光单元141包括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以及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对应第一子像素112a设置,第一色滤光单元141a仅允许第一子像素112a发出的蓝光出射显示面板1。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对应第二子像素112b设置,第二色滤光单元141b仅允许第二子像素112b发出的红光出射显示面板1。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对应第三子像素112c设置,第三色滤光单元141c仅允许第三子像素112c发出的绿光出射显示面板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滤光单元141设置在减反射层13中,滤光单元141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I11a内,且滤光单元141对应相同颜色的子像素112设置。减反射层13中集成设置有用于减反射的主体部132以及用于滤光的滤光单元141,在减薄显示面板1厚度的同时,避免外界入射光在显示面板1中发生反射,避免了子像素112发光混色,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显示显色精确度且降低显示面板l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的材料包括半反半透栅栏无色金属材料或无色金属的合金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色金属包括镁、银及铝。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的材料包括镁银合金材料,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为1∶10~15。在一些例子中,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低于1∶15时,银的质量占比较大,此时镁银合金材料的合金抗腐蚀性能减弱,影响减反射层使用寿命。在另一些例子中,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大于1∶10时,镁的质量占比较大,此时镁银合材料的强度以及蠕变抗力较低,影响栅极结构的强度以及对减反射层主体部的支撑强度。在这些实施例中,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在上述取值范围时,银占比高可以提高镁银合金材料时效强化效应,从而提高材料的合金强度,进而提高包括上述镁银合金材料的格栅结构的强度,避免包括格栅结构的主体部在显示面板后续加工制备以及长期的应用中变形,保证减反射层良好的减反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11
发明人在多次实验中发现,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较低时,半反半透栅栏反射率较低,外界入射光在微腔中难以进行相干相消,且格栅结构的强度较低,不利于减反射层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结构的稳定性。然而,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较高时,半反半透栅栏的光透过率较低,外界入射光在微腔中也难以进行相干相消。在这些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12
半反半透栅栏的光透光率较优,外界入射光在栅栏的反射率得以保证,使得外界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在微腔中进行多次的反射和透射后基于相干相消原理,避免外界入射光在显示面板发生反射,且保证了格栅结构的强度,提高减反射层结构整体结构以及减反射作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21
在一些示例中,半反半透栅栏采用镁银合金材料制成,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优选为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2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的透过率为40%~60%。本申请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指光线入射该半反半透栅栏后,一部分光线在半反半透栅栏发生反射,另一部分穿透半反半透栅栏沿原传播路径继续传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反半透栅栏与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θ取值范围是45°~60°。外界入射光线在微腔中发生多次反射和透射,更利于增强外界入射光线在微腔中的相干相消现象,进一步避免外界入射光线在显示面板的反射,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显示面的厚度方向上,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之比为0.9~1.1。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比例符合上述关系,可避免光线在减反射层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也即与减反射层13接触设置的膜层)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影响显示面板l的光出射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指设置于减反射层背向发光器件层的一侧的膜层。
在这些示例中,发光器件层中各子像素发光经减反射层出射显示面板,遵循上述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增大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避免从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在减反射层的透明介质和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遵循上述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的比例关系,使得子像素发出的光更多的出射显示面板用于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与发光面相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微腔1321的截面宽度d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2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微腔1321包括重复组,重复组包括按预设规律排布的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及第三微腔z,重复组包括按预设规律排布的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及第三微腔z,第一微腔x的截面宽度d1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1
第二微腔y的截面宽度d2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2
第三微腔z的截面宽度d3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3
发明人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微腔1321的截面宽度d与在微腔1321中明显出现相干相消现象的光线的波长存在特定的关系。在一些示例中,制备测试器件以测试微腔的截面宽度d对外界入射的不同波长光线的减反射作用。测试器件包括两个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半反半透金属薄片的材料包括镁银合金材料,其中,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为1∶13,半反半透金属薄片的厚度H为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4
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之间形成微腔,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层,透光介质层为三(4-(咔唑-9-基)苯基)胺。透光介质层的厚度L(也可理解为上述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实际格栅结构体中微腔的截面宽度d。两个上述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背向透光介质层的一侧涂布有透光材料。
使自然光垂直入射上述两个相对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中的一者,穿过透光介质层后从上述两个相对的半反半透金属薄片中的另一者垂直出射,以测量自然光经过测试器件后不同波长的光的透过率。通过调整透光介质层的厚度L,即调整实际格栅结构中微腔的截面宽度d,获得在不同微腔的截面宽度d下不同波长的光的透过率。在同一透光介质层的厚度L下,透过率最低的某一波长范围内的光在微腔中相干相消现象最明显。
进行多次上述示例中的实验,实验表明:如图8所示,当第一微腔x 的截面宽度d1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5
时,外界入射光中波长为440nm ~460nm的光线在第一微腔x的透过率处于波谷,光的透过率低。表明波长为440nm~460nm的光线在第一微腔x中相干相消现象明显,使得波长为440nm~460nm的光线入射第一微腔x后较少地穿过第一微腔x继续入射到发光器件层,从而避免波长为440nm~460nm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尤其是阴极层)发生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实验表明:如图9所示,当第二微腔y的截面宽度d2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36
时,外界入射光中波长为530nm~570nm的光线在第二微腔y的透过率处于波谷,光的透过率低。表明波长为530nm~570nm的光线在第二微腔y中相干相消现象明显,使得波长为530nm~570nm的光线入射第二微腔y后较少地穿过第二微腔y继续入射到发光器件层,从而避免波长为4530nm~570nm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尤其是阴极层)发生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实验表明:当第三微腔z的截面宽度d3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41
时,外界入射光中波长为620nm~640nm的光线在第三微腔z的透过率处于波谷,光的透过率低。表明波长为620nm~640nm的光线在第三微腔z 中相干相消现象明显,使得波长为620nm~640nm的光线入射后较少地穿过第三微腔z继续入射到发光器件层,从而避免波长为620nm~640nm的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尤其是阴极层)发生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由于可见光波长的范围约在400nm~720nm,因此在减反射层13主体部132的一个重复组中包括上述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及第三微腔z,可使得入射显示面板1的可见光在一个重复组中整体相干相消现象明显,避免可见光入射显示面板1后发生反射影响视觉体验,提高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应。
在一些示例中,重复组中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及第三微腔z的排布规律选自:第二微腔y设置于第一微腔x与第三微腔z之间,第一微腔x设置于第二微腔y与第三微腔z之间及第三微腔z设置于第一微腔x与第二微腔y之间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多个重复组呈周期性交替排布。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重复组呈周期性交替排布。使得减反射层13的主体部132中周期性排布有多个重复组,减反射层13的主体部132的任意区域对外界入射显示面板1的可见光的减反射作用趋于一致,使得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更佳。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在第一平面上,位于子像素112同一侧的多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的倾斜方向一致。在子像素112不同侧的半反半透栅栏1322的倾斜方向一致或不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微腔1321的截面宽度d与微腔1321的厚度d’满足以下关系式:
d′=d×sinθ。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微腔1321的厚度指形成微腔1321的两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之间的最短距离。θ的取值范围是45°~60°。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例和一个实验例以证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1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的同时显示面板1 的功率耗损较低。
在对比例中,显示面板1在发光器件层11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彩色滤光膜层。发光器件层11包含具有多个开口111a的像素限定层,子像素112位于开口111a中。该彩色滤光膜层包含多个滤光单元。多个滤光单元与多个子像素112一一对应设置,滤光单元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与开口111a重叠。材料滤光膜层还包括围绕多个滤光单元设置的透光结构142。在对比例中不设置有减反射层13。透光结构142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经试验测得对比例中的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为500。
在实验例中,显示面板1在发光器件层l1背向驱动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减反射层13。减反射层13包括多个透光部131和围绕各透光部131的主体部132,主体部132在发光器件层l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限定层重叠,透光部131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与开口111a重叠。主体部132为具有多个微腔1321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的格栅结构体,半反半透栅栏1322包括半反半透栅栏,半反半透栅栏1322与发光器件层11的发光面呈锐角θ倾斜排列,微腔1321中填充有透光介质。透光部131包括滤光单元,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112的发光颜色相同。滤光单元141 设置在减反射层13中,滤光单元141在发光器件层11上的正投影与开口 11la重叠。主体部132包括多个重复组,重复组中包括第一微腔x、第二微腔y及第三微腔z。第一微腔x的截面宽度d1为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51
第二微腔y的截面宽度d2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52
第三微腔z1321的截面宽度d3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53
在这些实验例中,半反半透栅栏1322中的半反半透栅栏采用镁银合金材料制成,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为1∶13。金属膜片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3140908360000161
锐角θ为45°。填充的透明介质为三(4-(咔唑-9-基)苯基)胺。经测试得低于对比例的功耗20%的情况下,实验例中的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为100000。
经上述具体实施例实验证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在防止减反射作用产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O,提供减反射预制膜2,减反射预制膜2包括具有多个微腔1321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1322的格栅结构体,其中,沿与减反射预制膜2厚度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方向E上,微腔1321和半反半透栅栏1322倾斜交替排布,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S20,对减反射预制膜3进行图案化处理,以获得具有多个开孔31的减反射膜3;
S30,将减反射膜3设置于预制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以获得第一显示基板4,在第一显示基板4的出光方向上,第一显示基板4中的子像素112与开孔31对应设置;
S40,在开孔31处设置透光部131,以形成显示面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光部131包括滤光单元,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基板包括发光器件层以及设置于发光器件层出光侧的封装层。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及围绕多个开口设置的限定结构,子像素设置于开口。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提供减反射预制膜2 的步骤S10包括:
S11,在基板7上沿第二方向F交替形成多个透光介质层5和多个半反半透介质层6,以获得形成格栅预制层体;
S12,多次切割格栅预制层体,以获得多个减反射预制膜2,其中,多个切割线相互平行,多个切割线与第二方向F呈锐角相交。
图13中的虚线为切割线。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l1中可以采用蒸镀、打印及等离子溅射等工艺形成透光介质层5和半反半透介质层6。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切割过程中切割线与格栅预制层体中透光介质层5和半反半透介质层6的层叠方向(第二方向F)呈锐角相交,因此原透光介质层5对应形成减反射预制膜2中填充有透光介质的微腔1321,半反半透介质层6对应形成减反射预制膜2中的半反半透栅栏132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对减反射预制膜进行图案化处理的S20步骤中,开孔31贯穿减反射预制膜2相对的两个切割面8。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减反射膜具有多个与子像素对应的开孔,避免了减反射膜设置于预制显示基板时对预制显示基板中子像素的出光的影响。透光部的设置保证了子像素出射的光线更多地出射显示面板,提高了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第一方面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中的显示装置,在光反射现象较弱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出光率高,显示应用的功耗较低,利用提升显示效果及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多个子像素,所述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及围绕所述多个开口设置的限定结构,所述子像素设置于所述开口;
减反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和围绕各所述透光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限定结构,所述透光部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开口内;
其中,所述主体部为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所述多个半反半透栅栏倾斜排列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所述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彩色滤光层,与所述减反射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及围绕所述滤光单元设置的透光结构,
其中,所述滤光单元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开口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所述滤光单元对应填充有透光材料的所述透光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包括滤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栅栏的材料包括半反半透栅栏无色金属材料或无色金属的合金材料;
优选的,所述无色金属包括镁、银及铝;
优选的,所述半反半透栅栏采用镁银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镁银合金材料中镁与银的质量比为1∶10~15;
优选的,所述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11
优选的,所述半反半透栅栏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12
优选的,所述半反半透栅栏的透过率为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栅栏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发光面之间的倾斜夹角θ取值范围是45°~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发光面相平行的第一平面上,所述微腔的截面宽度d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21
优选的,所述多个微腔包括重复组,所述重复组包括按预设规律排布的第一微腔、第二微腔及第三微腔,所述第一微腔的截面宽度d1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22
所述第二微腔的截面宽度d2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23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24
所述第三微腔的截面宽度d3的取值范围是
Figure FDA0003140908350000025
优选的,所述微腔的截面宽度d与所述微腔的厚度d’满足以下关系式:
d′=d×sin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多个所述重复组呈周期性交替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介质接触设置的膜层的折射率之比为0.9~1.1。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减反射预制膜,所述减反射预制膜包括具有多个微腔和多个半反半透栅栏的格栅结构体,其中,沿与所述减反射预制膜厚度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微腔和所述半反半透栅栏倾斜交替排布,所述微腔中填充有透光介质;
对所述减反射预制膜进行图案化处理,以获得具有多个开孔的减反射膜;
将所述减反射膜设置于预制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以获得第一显示基板,在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中的子像素与所述开孔对应设置;
在所述开孔处设置透光部,以形成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提供减反射预制膜的步骤包括:
在基板上沿第二方向交替形成多个透光介质层和多个半反半透介质层,以获得形成格栅预制层体;
多次切割所述格栅预制层体,以获得多个所述减反射预制膜,其中,多个切割线相互平行,所述多个切割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呈锐角相交;
优选的,对所述减反射预制膜进行图案化处理的步骤中,所述开孔贯穿所述减反射预制膜相对的两个切割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40557.9A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71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557.9A CN1134712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557.9A CN1134712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269A true CN113471269A (zh) 2021-10-01
CN113471269B CN113471269B (zh) 2023-09-15

Family

ID=7787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0557.9A Active CN1134712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126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7887A (ja) * 2002-09-26 2004-04-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103972262A (zh) * 2013-11-19 2014-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7498A (zh) * 2018-08-30 2018-11-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81554A (zh) * 2019-01-23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化光发生器
CN110459573A (zh) * 2019-08-20 2019-11-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29092A (zh) * 2019-12-20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12797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38123A (zh) * 2020-04-08 2020-06-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079904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1864105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33676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903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124489U (zh) * 2020-11-23 2021-05-04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4139A (zh) * 2021-03-17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7887A (ja) * 2002-09-26 2004-04-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103972262A (zh) * 2013-11-19 2014-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7498A (zh) * 2018-08-30 2018-11-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00079904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9581554A (zh) * 2019-01-23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化光发生器
CN110459573A (zh) * 2019-08-20 2019-11-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29092A (zh) * 2019-12-20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12797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38123A (zh) * 2020-04-08 2020-06-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64105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33676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903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124489U (zh) * 2020-11-23 2021-05-04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4139A (zh) * 2021-03-17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269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3785B1 (ko) El 디바이스, el 디스플레이, el 조명 장치 및이것을 이용한 액정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1244793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800931B1 (ko) 표시 장치
JP3379534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20591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3799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13747B (zh) 用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29874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4363040A (ja) 補助電極を用いた面状発光装置
CN111261681A (zh) 彩膜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55716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796452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JP2003303682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4095541A (ja) Elデバイス、elディスプレイ、el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750563B2 (ja) Elデバイス、elディスプレイ、el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3471269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4119211A (ja) El素子用透明基板及びel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US868454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2162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JP200916308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25860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742717B2 (ja)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120484B2 (ja) 拡散部材、積層体、拡散部材のセット、led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90005967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20060046964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