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998A - 存储库 - Google Patents

存储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998A
CN113453998A CN202080015202.7A CN202080015202A CN113453998A CN 113453998 A CN113453998 A CN 113453998A CN 202080015202 A CN202080015202 A CN 202080015202A CN 113453998 A CN113453998 A CN 113453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rive control
storage
container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998B (zh
Inventor
大野正树
大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r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 Inc filed Critical Mar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53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对象物的结露。容器(1)包括:容器主体(2),具有可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20);冷却装置(3),在存储室(20)内进行冷却;内部温度传感器(41),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外部温度传感器(43),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9),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并且,控制装置(9)包括:通常温度控制模式,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和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和外部温度传感器(42)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与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T2之差ΔT,成为将对象物从存储室(20)内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

Description

存储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库。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在容器内进行冷却而维持存储在容器中的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的新鲜度的冷藏容器(存储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6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冷藏容器中,并不考虑冷藏容器的外部环境温度。因此,例如在冷藏容器的外部环境温度足够高于冷藏容器内的冷却温度的情况下,会导致在将存储于冷藏容器的对象物运出到冷藏容器外时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有可能对象物因该结露而受到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库,其在将存储于存储室的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运出到存储室外时,能够抑制对象物的结露,并抑制因该结露引起的损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这样的目的将通过下述本发明的方案而实现。
(1)一种存储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库主体,具有可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
冷却装置,在所述存储室内进行冷却;
内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室内的温度;
外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1驱动控制模式,基于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和
第2驱动控制模式,基于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以使得所述存储室内的温度与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温度之差,成为将所述对象物从所述存储室内运出到所述存储库主体外时在所述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存储库,
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具有多个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从所述多个模式中选择1个模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接受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实施的接受部,
所述接受部在接受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实施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接受部接受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的定时,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定时,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5)根据上述(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接受部接受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的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存储库主体到达了与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位置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之后,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内部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室内的湿度;以及
外部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湿度。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外部气压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气压。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电场形成装置,在所述存储室内形成电场。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发明,能够在将存储在存储室中的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运出到存储室外之前,将存储室内的温度预先设为即使将对象物运出到存储室外也不会在该对象物上产生结露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对象物的结露,并抑制因该结露引起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容器内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结露的工作原理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使存储室内的温度上升到目标温度的方法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缓苏(Tempering)温度控制模式的例子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容器1(存储库)是搭载于货车、船舶、飞机等上的移动式容器。此外,容器1是所谓的“冷藏容器”,其包括:具有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20的容器主体2(存储库主体)、在存储室20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的内部温度传感器41、检测存储室20内的湿度的内部湿度传感器42、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即容器1所处的环境的温度的外部温度传感器43、检测外部湿度即容器1所处的环境的湿度的外部湿度传感器44、检测外部气压即容器1所处的环境的气压的外部气压传感器45、在存储室20内形成电场的电场形成装置5、以及控制上述各个部件的控制装置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称的“湿度”,在无特别说明时其含义均为“相对湿度”。
这样的容器1例如设为符合国际标准(ISO标准)的结构,例如总长度为20英尺的“20英尺容器”或者总长度为40英尺的“40英尺容器”。通过设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结构,而成为便利性和通用性优异,进而具有足够可靠性的容器1。其中,容器1也未必需要符合国际标准(ISO标准),容器1的形状或结构没有特别限制。此外,容器1也可以不是移动式容器,可以是固定于店铺、仓库等而使用的固定型容器。此外,作为存储库也并不限于容器1,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冷却仓库、冰箱等。
作为对象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鱼、虾、蟹、鱿鱼、章鱼、贝类等海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草莓、苹果、香蕉、柑橘、葡萄、梨等水果及其加工食品;卷心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及其加工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马肉等肉类生鲜食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各种乳制品;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牛奶、蔬菜汁、果汁等各种饮料等。其中,作为对象物特别优选是生鲜食品。以下,将对象物作为生鲜食品加以说明。
容器主体2呈沿进深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20。容器主体2主要由内壁、外壁和设置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隔热材料构成,且设为存储室20被充分隔热而难以受到外界气温影响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利用冷却装置3在存储室20有效地进行冷却。另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内壁和外壁能够分别由不锈钢、铝等各种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容器主体2的在图1中前侧端部,设置有双门式的一对门21、22。并且,通过打开门21和22,能够将对象物运入存储室20或将对象物从存储室20运出。其中,门21和门22的布置、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2的图1中的内侧端部设有冷却装置3。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容器1中,位于容器主体2的图1中内侧的端部的壁由冷却装置3的面板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容器主体2的壁构成。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3从存储室20的门21、22侧观察,设置在内侧的端部。并且,冷却装置3包括:吸入部31,吸入存储室20内的空气;冷却部32,冷却从吸入部31吸入的空气;以及吹出部33将由冷却部32所冷却的空气即冷气吹出到存储室20内。
吹出部33设置在存储室20的地板面202附近,向地板面202吹出冷气。从吹出部33吹出的冷气沿着朝容器主体2的长边所形成的多个槽24而流到存储室20的地板面202,碰撞到门21、22或者在门21、22之前上升,到达存储室20的天花板面201。另一方面,吸入部31设置在存储室20的天花板面201附近,吸入从地板面202上升到天花板面201或其附近而来的冷气。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遍及存储室20的整个区域而高效地使冷气循环,因此、能够均匀且适当地冷却存储室20内的对象物。作为存储室20内的可设定温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优选为-30℃~+30℃左右。此外,冷却装置3具有调整存储室20内的温度以及存储室20内的湿度的功能。其中,作为冷却装置3的结构配置,只要能够在存储室20内进行冷却则没有特别限制。
此外,电场形成装置5在存储室20内形成电场,具有使所形成的电场作用于存储在存储室20中的对象物功能。这样,通过使电场作用于对象物,由此能够更长久地保持对象物的新鲜度。如图2所示,这样的电场形成装置5具有设于存储室20内的多个电极6、和对多个电极6施加驱动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7。
多个电极6分别设于存储室20的天花板面201。通过将各电极6设置在天花板面201上,从而能够更宽阔地确保形成在地板面202与电极6之间的对象物的存储空间200。此外,在使用了叉车等将对象物运入存储室20内或者将对象物运出到存储室20外时,电极6不容易成为阻碍,能够安全且顺利地进行运入运出。其中,作为电极6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制,例如,既可以设置在存储室20的侧面(单侧或两侧),也可以设置在地板面202。
电压施加装置7例如具有高压变压器,对各电极6施加电场形成用的交流电压。这样,通过电压施加装置7对各电极6施加交流电压,基于电极6和与地面连接的容器主体2之间的电位差,在存储室20内形成电场。通过使该电场作用于存储在存储室20的对象物,从而能够在保持对象物的新鲜度的状态下使其加速成熟。因此,与未形成电场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长期地保存可食用对象物,并且能够使对象物的鲜味放大。
另外,作为电场形成装置5的结构,若能够在存储室20内形成电场,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电极6的数量也可以不是多个而是1个。此外,既可以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多个电极6施加相同的交流电压,也可以是对某一电极施加第1交流电压,对其他电极施加频率、振幅与第1交流电压不同的第2交流电压。此外,电场形成装置5也可以省略。
此外,如图2所示,在存储室20内设有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优选是存储于存储室20的对象物的温度的内部温度传感器41。作为内部温度传感器41,只要能够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优选是存储于存储室20的对象物的温度,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热电堆等热电偶、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室20内设有1个内部温度传感器41,但内部温度传感器41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内部温度传感器41也可以分散设置在存储室20的整个区域中。
此外,在存储室20内设有检测存储室20内的湿度的内部湿度传感器42。作为内部湿度传感器42,只要能够检测存储室20内的湿度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高分子电阻式、高分子静电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室20内设有1个内部湿度传感器42,但内部湿度传感器42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内部湿度传感器42也可以分散在存储室20的整个区域。此外,也可以是内部湿度传感器42和内部温度传感器41使用一体的温度/湿度传感器。
另一方面,在存储室20之外设有检测容器1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温度传感器43。作为外部温度传感器43,只要能够检测容器1的外部空气温度,则特别限制,例如,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同样,能够使用热电堆等热电偶、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设有1个外部温度传感器43,但外部温度传感器43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外部温度传感器43也可以分散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在存储室20外设有检测容器1的外部湿度的外部湿度传感器44。作为外部湿度传感器44,只要能够检测容器1的外部湿度,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与内部湿度传感器42同样,能够使用高分子电阻式、高分子静电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设有1个外部湿度传感器44,但外部湿度传感器44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外部湿度传感器44也可以分散设置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在存储室20外设有检测容器1的外部气压的外部气压传感器45。作为外部气压传感器45,只要能够检测容器1的外部气压,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采用了压阻式或电容式Si半导体MEMS的气压传感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设有1个外部气压传感器45,但外部气压传感器45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外部气压传感器45也可以分散设置在容器主体2的外壁的整个区域上。
控制装置9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如图3所示,这样的控制装置9包括接受存储室20内的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实施)的接受部91、和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的控制器92。控制装置9例如是包括处理器(CPU)、主存储器以及HDD、SSD等辅助存储装置的计算机,并且存储在辅助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被读出到主存储器,通过由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来实现预定功能。
控制器92在接受部91未接受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时,在通常温度控制模式(第1驱动控制模式)下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具体而言,控制器92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和内部湿度传感器42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设定值。由此,能够将对象物在适当的环境下保管,能够有效地长时间维持对象物的新鲜度。
若将冷却状态的对象物直接运出容器1外,则容器1外的空气因对象物而被冷却,从而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有可能因结露而对象物发生损坏。因此,控制器92在接受部91接受了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时,在与通常模式不同的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第2驱动控制模式)下,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具体而言,控制器92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与容器1的周围环境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T2之差ΔT成为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程度的差量,从而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逐渐上升。并且,温度差ΔT成为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差之后、即缓苏温度控制结束之后,将对象物运出到容器1外,由此结露在对象物上的产生被抑制,能够抑制因该结露导致的对象物的损坏。另外,“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优选的是指存储在存储室20内的对象物的温度。
以下,详细说明这样的控制装置9。如上所述,接受部91自管理者接受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接受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配备在容器1内的按钮、鼠标、键盘、触摸屏等各种输入设备进行接受,也可以从位于远程的管理PC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进行接受。另外,接受部91可以从管理者接受存储在存储室20中的对象物的信息,例如关于对象物的种类、装载量等的信息。另外,关于该对象物的信息也可以不是通过管理员的输入接受,而是例如在存储室20中设置有摄像头,控制装置9自身采取使用了该摄像头的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判断而获取的结构。
作为从管理者接受关于对象物种类的信息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将各种生鲜食品根据其食用部分而分为从叶类蔬菜(卷心菜、小松菜、芹菜、洋葱、韭菜、大葱、白菜、菠菜、生菜等)、果类蔬菜(草莓、毛豆、豌豆、秋葵、南瓜、黄瓜、西瓜、玉米、番茄、茄子、辣椒、冬瓜等)、根茎类蔬菜(萝卜、牛蒡、红薯、芋头、马铃薯、生姜、白萝卜、胡萝卜等),接受这3个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还可以将各种生鲜食品根据其大小而分为大体积(白菜、生菜、白菜、南瓜、甜瓜、西瓜、白萝卜、玉米等)、中体积(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牛蒡、红薯、芋头、土豆等)和小体积(毛豆、豌豆、秋葵、草莓、生姜等),接受这3个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是将各种生鲜食品根据其水分含量而分为大水分、中水分和小水分,接受这3个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以详细接受卷心菜、小松菜、芹菜、洋葱、韭菜、大葱、白菜、菠菜、生菜、草莓、毛豆、豌豆、秋葵、南瓜、黄瓜、西瓜、玉米、番茄、茄子、辣椒、甜瓜、萝卜、牛蒡、红薯、芋头、土豆、生姜、白萝卜、胡萝卜等对象物的种类。
若接受部91接受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则控制器92通过缓苏温度控制模式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具体而言,控制器92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以及外部气压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逐渐上升,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与外部空气温度T2之差ΔT成为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程度的差量。
在此,基于图4所示的曲线图简单说明结露的工作原理。在图4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空气的温度,纵轴表示在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而记载了绘出1气压下的各温度的饱和水汽量的饱和水汽量曲线L(相对湿度100%)。在该曲线图中,示出了若位于饱和水汽量曲线L右侧的区域Q1的空气冷却到超过饱和水汽量曲线L而位于饱和水汽量曲线L左侧的区域Q2,则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会超过饱和水汽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为水滴而产生结露。另外,饱和水汽量具有除了依赖温度外还依赖气压的特性,其随着气压的上升而减少,随着气压的減少而上升。
控制器92基于上述那样的结露的工作原理,控制对象物的运出时存储室20的温度T1,以使得在从容器1运出对象物时,容器1所处的环境中的空气(以下也称为“外部气体”)被对象物所冷却,外部气体中所含有的水汽量超过饱和水汽量而不会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
举出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一例,若接受部91接受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则控制器92获取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以及外部气压传感器45检测的外部气体的温度、湿度及气压相关的信号。其结果是,在外部气体的温度/湿度/气压分别为20℃/60%/1气压时,从图4所示的曲线图可知,外部气体若被冷却到12℃以下,则将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
因此,控制器92在当前的温度T1是使外部气体冷却到12℃以下,并有可能侵入到区域Q2的温度时,将外部气体不会被冷却到12℃以下的温度T1设为目标温度Tm(例如Tm=12℃),并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从而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上升到目标温度Tm。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从容器1运出对象物时,外部气体被对象物冷却而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另外,只要不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目标温度Tm优选的是尽量低的温度。即,在上述例的情况下,优选Tm=12℃。由此,存储室20内的对象物的过度温度上升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对象物的新鲜度劣化。
优选的是控制器92施加必要且足够的时间来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上升到目标温度Tm。由此,能够抑制存储室20内的空气的温度与存储在存储室20内的对象物自身的温度之间的差离。所述“必要且足够的时间”随对象物的种类、对象物的装载量等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优选为10分~120分,更优选为30分~60分。假如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急速上升到目标温度Tm,则对象物自身的温度上升无法追随上存储室20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在此期间会产生温度差。若该温度差过大,则与之前说明的工作原理同样,有可能会在存储室20内在对象物上产生结露。与此相反,若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比所需更缓慢地上升到目标温度Tm,则对象物长时间地暴露于升温后的空气中,有可能对象物损坏。
作为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上升到目标温度Tm的方法,如上所述,只要能够抑制存储室20内的对象物的结露,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既可以如图5中的A所示那样,使温度T1台阶状地上升到目标温度Tm,也可以如B所示那样,使温度T1连续地上升到目标温度Tm。
在此,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上升到目标温度Tm的过程,具体而言,使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上升到目标温度Tm中的使时间、温度上升的方法等,随对象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控制装置9具有多个缓苏控制模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9具有基于对象物的种类和装载量而区分出的9种缓苏控制模式,基于接受部91接受到的信息、或者控制装置9使用照相机等而获取的信息,从这9种缓苏控制模式中选择最佳的1个模式,使用选择出的模式进行缓苏温度控制。通过这样从多个缓苏控制模式选择最佳的1个模式,能够高精度且有效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缓苏温度控制时的对象物的损坏。
以上说明了容器1。如上所述,容器1(存储库)包括:具有可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20的容器主体2(存储库主体)、在存储室20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的内部温度传感器41、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的外部温度传感器43、以及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的控制装置9。并且,控制装置9具有第1驱动控制模式和第2驱动控制模式,该第1驱动控制模式是控制装置9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的通常温度控制模式,该第2驱动控制模式是控制装置9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和外部温度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与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T2之差ΔT成为将对象物从存储室20内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的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另外,所述的“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其含义是:即使因对象物而在其周围的外部气体被冷却,在外部气体中所含有的水汽量也不会超过饱和水汽量的温度差。
根据这种结构的容器1,通过使用通常温度控制模式,能够稳定并冷却对象物。此外,通过使用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将对象物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的对象物的结露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对象物因结露而损坏。因此,根据这样的容器1,不仅在对象物存储于存储室20内时,而且在将对象物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都能够有效地维持对象物的新鲜度。
此外,如上所述,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具有多个模式,控制装置9基于与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从多个模式选择1个模式。通过这样从多个模式选择最佳的1个模式,能够高精度且有效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缓苏温度控制时对象物的损坏。
此外,如上所示,控制装置9具有接受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开始(实施)的接受部91,在接受部91接受到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开始时,进行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也就是说,控制装置9在接受部91未接受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开始时,不进行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例如,在外部空气温度T2足够低,即使不实施缓苏温度控制,温度差ΔT也会低到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程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特意实施缓苏温度控制。此外,也考虑随对象物的种类、使用目的的不同,而不需要实施缓苏温度控制的情况。因此,设置接受部91,可与容器1所处的环境、对象物的种类、使用目的等相匹配地选择缓苏温度控制的实施/不实施,由此能够避免不需要的缓苏温度控制的实施。因此,例如,能够抑制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导致的运出时刻的延迟。
此外,如上所述,容器1包括检测存储室20内的湿度的内部湿度传感器42、和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湿度的外部湿度传感器44。能产生结露的差ΔT也依赖于湿度,因此,通过使用内部湿度传感器42和外部湿度传感器44检测存储室20内的湿度和容器主体2外的湿度,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结露到对象物上。
此外,如上所述,容器1具有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气压的外部气压传感器45。能产生结露的差ΔT也依赖于气压,因此通过使用外部气压传感器45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气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结露到对象物上。
此外,如上所述,容器1具有在存储室20内形成电场的电场形成装置5。通过使电场作用于对象物(特别是生鲜食品),则能够更长期地保持对象物的新鲜度。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接受部91能够接受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定时。也就是说,管理者不仅能够设定缓苏温度控制的实施/不实施,还能够在实施时设定其开始定时。因此,例如,也能够预计对象物从容器1运出的时刻,而预先设定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定时,由此预先在对象物的运出时刻使缓苏温度控制完成。因此,能够抑制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导致的对象物的运出开始时刻的延迟。
另外,对于开始定时,例如既可以是在“2019年7月28日15时15分”这样的时刻接受,也可以是在“自现在时刻起经过12小时后”这样的自基准时刻开始的经过时间接受。此外,也可以是,接受部91将对象物从容器1运出的开始预定时刻作为开始定时来接受,基于该时刻和缓苏温度控制模式所需的时间,反算求得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时刻。
接受部91在接受了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定时的情况下,控制器92在变为开始定时之前,以通常温度控制模式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由此,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下保管对象物。另一方面,若变为开始定时,则控制器92迅速地以缓苏温度控制模式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由此,能够在对象物的运出时刻前及时地使缓苏温度控制完成,从而抑制对象物的运出开始时刻的延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接受部91接受开始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的定时,控制装置9在接受部91接受到的定时开始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由此,例如,能够在对象物的运出时刻前及时地使缓苏温度控制完成,从而能够抑制对象物的运出开始时刻的延迟。
在此,容器1是移动型容器。因此,在缓苏温度控制的开始时刻,有时也会出现容器1处于移动中而尚未到达要运出对象物的地点(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点之前,外部空气温度T2、外部气体湿度、气压等气象状况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优选的是,控制器92例如以1次/1分~10分的间隔,定期地或不定期地获取与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以及外部气压传感器45检测到的外部气体的温度、湿度及气压相关的信号,基于所获取的最新状况进行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与气象状况的变化对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例如做成如下的结构:省略或者不使用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和外部气压传感器45,而由接受部91接受与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相关的信息(气温、湿度、气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与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相匹配地开始缓苏温度控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而不会受到当前地的气象状况的影响。
另外,作为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的获取方法,例如除了从管理者接受的方法之外,也可以是仅从管理者接受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信息,以该信息为基础,利用可通信的外部的气象状况提供服务等而获取当地的气象状况。此外,由于气象状况随时变化,当地的气象状况的获取不限于1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多次,只要在进行多次时基于最新的气象状况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即可。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接受部91能够接受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管理者不仅能够设定缓苏温度控制的实施/不实施,还能够在实施时设定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位置。因此,例如,通过预计运送中的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点的时刻而预先设定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位置,从而能够在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之前完成缓苏温度控制。因此,能够抑制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导致的对象物的运出开始时刻的延迟。
另外,位置信息例如可以使用经纬度所示的坐标来接受,也可以使用地址来接受。此外,也可以是,接受部91接受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基于该地点、容器1的移动速度、以及缓苏温度控制模式所耗费的时间等,反算求得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位置。
在接受部91接受开始缓苏温度控制的位置信息时,控制器92在容器1到达开始位置之前,以通常温度控制模式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由此,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下保管对象物。另一方面,控制器92在容器1到达开始位置后迅速地以缓苏温度控制模式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由此,能够与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点相匹配地完成缓苏温度控制,并抑制对象物的运出开始时刻的延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接受部91接受开始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9在容器1到达了与接受部91接受到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之后,开始使用了缓苏温度控制模式的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由此,例如,能够与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点相匹配地使缓苏温度控制完成,并能够抑制对象物的运出预定时刻的延迟。
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同样,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以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开始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时,容器1处于移动中,尚未到达运送目的地点。因此,有可能在容器1到达运送目的地点之前,气象状况随时变化。因此,优选的是,控制器92例如以1次/1分~10分的间隔,定期或不定期地获取与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以及外部气压传感器45检测的外部气体的温度、湿度及气压相关的信号,基于获取到的最新状况进行冷却装置3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与气象状况的变化对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
此外,例如也可以做成为如下结构:省略或不使用外部温度传感器43、外部湿度传感器44及外部气压传感器45,由接受部91接受与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相关的信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相匹配地开始缓苏温度控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缓苏温度控制,而不会受到当地的气象状况的影响。
另外,作为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气象状况的取得方法,例如,除了从管理者接受的方法之外,也可以是仅从管理者接受容器1的运送目的地点的信息,以该信息为基础,利用可通信的外部的气象状况提供服务等而获取当地的气象状况。此外,由于气象状况随时变化,当地的气象状况的获取不限于1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多次,只要在进行多次时基于最新的气象状况进行缓苏温度控制即可。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存储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各部的结构能够置换为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还能够附加任意的结构。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容器1包括:具有可存储对象物的容器主体2、在存储室20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检测存储室20内的温度的内部温度传感器41、检测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的外部温度传感器43、以及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的控制装置9。并且,控制装置9包括:通常温度控制模式,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及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基于内部温度传感器41和外部温度传感器42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3的驱动,以使得存储室20内的温度T1与容器主体2外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T2之差ΔT,成为将对象物从存储室20内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在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根据这样的容器1,通过使用通常温度控制模式,能够稳定地冷却对象物。此外,通过使用缓苏温度控制模式,将对象物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的对象物的结露被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对象物因结露而损坏。因此,根据这样的容器1,不仅在对象物存储于存储室20内时,而且在将对象物运出到容器主体2外时,都能够有效地维持对象物的新鲜度。因此,其工业可利用性很好。
附图标记说明
1 容器
2 容器主体
20 存储室
200 存储空间
201 天花板面
202 地板面
21 门
22 门
24 槽
3 冷却装置
31 吸入部
32 冷却部
33 吹出部
41 内部温度传感器
42 内部湿度传感器
43 外部温度传感器
44 外部湿度传感器
45 外部气压传感器
5 电场形成装置
6 电极
7 电压施加装置
9 控制装置
91 接受部
92 控制器
L 饱和水汽量曲线
Q1 区域
Q2 区域
T1 温度
T2 外部空气温度
Tm 目标温度

Claims (8)

1.一种存储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库主体,具有可存储对象物的存储室;
冷却装置,在所述存储室内进行冷却;
内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室内的温度;
外部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1驱动控制模式,基于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和
第2驱动控制模式,基于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以使得所述存储室内的温度与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温度之差,成为将所述对象物从所述存储室内运出到所述存储库主体外时在所述对象物上不产生结露的温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具有多个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与所述对象物相关的信息,从所述多个模式中选择1个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接受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实施的接受部,
所述接受部在接受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实施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接受部接受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的定时,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定时,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库,其中,
所述接受部接受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的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存储库主体到达了与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所述位置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之后,开始使用了所述第2驱动控制模式的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内部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室内的湿度;以及
外部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外部气压传感器,检测所述存储库主体外的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库,其中,还包括:
电场形成装置,在所述存储室内形成电场。
CN202080015202.7A 2019-07-02 2020-07-01 存储库 Active CN113453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3655A JP7371836B2 (ja) 2019-07-02 2019-07-02 収容庫
JP2019-123655 2019-07-02
PCT/JP2020/025918 WO2021002409A1 (ja) 2019-07-02 2020-07-01 収容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998A true CN113453998A (zh) 2021-09-28
CN113453998B CN113453998B (zh) 2022-12-13

Family

ID=7410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202.7A Active CN113453998B (zh) 2019-07-02 2020-07-01 存储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371836B2 (zh)
CN (1) CN113453998B (zh)
WO (1) WO202100240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7803A (zh) * 2003-10-17 2006-11-22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储藏库及冷却用机器
JP2007228817A (ja) * 2006-02-27 2007-09-13 Koito Ind Ltd 生鮮品の機能保存方法および生鮮品の機能保存装置
CN203482830U (zh) * 2013-09-11 2014-03-19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成品粮缓苏转载箱
US20140096553A1 (en) * 2011-06-10 2014-04-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WO2017115503A1 (ja) * 2015-12-28 2018-10-18 日通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および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109353710A (zh) * 2018-12-18 2019-02-19 格兰立方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大米保鲜冷藏及缓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192B1 (zh) * 1970-11-27 1976-04-02
JPS59142367A (ja) * 1983-02-01 1984-08-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食品の結露防止装置
JPS62212590A (ja) * 1986-03-14 1987-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路面凍結警告装置
JPH06119083A (ja) * 1992-10-07 1994-04-2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5469132B2 (ja) 2010-12-06 2014-04-09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リーファーコンテナ
JP2019207074A (ja) 2018-05-29 2019-1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庫内温度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7803A (zh) * 2003-10-17 2006-11-22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储藏库及冷却用机器
JP2007228817A (ja) * 2006-02-27 2007-09-13 Koito Ind Ltd 生鮮品の機能保存方法および生鮮品の機能保存装置
US20140096553A1 (en) * 2011-06-10 2014-04-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203482830U (zh) * 2013-09-11 2014-03-19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成品粮缓苏转载箱
JPWO2017115503A1 (ja) * 2015-12-28 2018-10-18 日通商事株式会社 収容庫および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109353710A (zh) * 2018-12-18 2019-02-19 格兰立方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大米保鲜冷藏及缓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1836B2 (ja) 2023-10-31
WO2021002409A1 (ja) 2021-01-07
JP2023101796A (ja) 2023-07-21
CN113453998B (zh) 2022-12-13
JP2021008997A (ja)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6856B2 (en) Object recognition for a storage structure
US10337790B2 (en) Refrigerated storage unit
CN108713208B (zh) 易腐产品的货物运输系统
CN111065871B (zh) 保冷箱和保冷箱管理系统
US10823496B2 (en) Content and context aware regional cooling optimization for refrigerators
CN113453998B (zh) 存储库
EP3895541B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control for a food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sensor device therefor
JP7174283B2 (ja) 貯蔵庫、方法、およびサーバ
JP6914075B2 (ja) 凍結乾燥物の内部状態判定方法、内部状態判定装置及び凍結乾燥装置
EP3322971B1 (en) Object recognition for a storage structure
JP2018169083A (ja) 凍結乾燥物の内部状態判定方法、内部状態判定装置及び凍結乾燥装置
KR102017979B1 (ko)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하여 제품의 열용량을 추정하고 동작을 제어하는 냉장고 및 방법
CN113438899A (zh) 储存柜及保存方法
US2023011759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torage containe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WO2021112027A1 (ja) 収容庫
US2024015146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omestic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domestic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and domestic system
CN113091372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EP3390994B1 (en) Determining hot cargo load condition in a refrigerated container
KR20220116176A (ko) 냉동 또는 냉동 식품을 해동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2023041578A (ja) 収容庫
James et al. Refrigera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 of chilled fo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