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1045A -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1045A
CN113451045A CN202110312759.3A CN202110312759A CN113451045A CN 113451045 A CN113451045 A CN 113451045A CN 202110312759 A CN202110312759 A CN 202110312759A CN 113451045 A CN113451045 A CN 113451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arrier
holes
connection terminal
contain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27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哈德万
J·詹森
A·叶尔马克
A·曾
M·赖斯坎普
J·A·M·贝罗
J·鲁特
L·马努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451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1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6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circuit support
    • H01G2/065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circuit support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chip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6Fixing the capacitor in a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一种载体被构造成装纳电容器,该电容器包括外壳、从外壳突出的第一电容器引线、以及从外壳突出的第二电容器引线。载体包括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当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将电容器接收并保持在其中。

Description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引线,这些电容器引线可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CB)或其他电子部件或装置。例如,电容器引线可电连接到设置在PCB上的连接端子。为了保持电连接,可机械地固定电容器以防由于振动或冲击所致而相对于PCB移动。在一些应用中,使用安装到PCB的电容器载体以相对于PCB机械地固定电容器。
在采用电容器的一些电子装置中,锡晶须有可能在电容器引线的近端处(例如,在电容器引线离开电容器外壳的位置处)生长。另外,锡晶须有可能在电容器引线电连接到连接端子的位置(例如,邻近电容器引线的远端)处生长。更进一步地,锡晶须有可能在连接端子电连接到PCB的位置处生长。如果锡晶须变得破损,则锡晶须能够在PCB的引线或部件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连接,例如通过形成电短路。尽管有可能经由将涂层施加到电容器引线和/或使用焊接过程来形成某些电连接来防止锡晶须的生长,但是这样的预防措施就材料和/或劳动力而言实施起来能够是昂贵的。
发明内容
在一些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器的载体,该电容器包括外壳、从外壳突出的第一电容器引线、以及从外壳突出的第二电容器引线。载体包括:第一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壁结构;以及第二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壁结构。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另外,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在以组装构型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被构造成将电容器接收并保持在内部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包括由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第一电容器引线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另外,载体包括由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第二电容器引线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包括由载体支撑的第一支撑端子,该第一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载体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另外,载体包括由载体支撑的第二支撑端子,该第二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载体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第一支撑端子和第二支撑端子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成保持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结构包括第一贯通孔,并且第二壁结构包括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布置成使得当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处于组装构型中时,第一贯通孔中的每一个与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对齐。载体包括安置在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第一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载体包括安置在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二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第二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并且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结果,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被保持处于组装构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并且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这些弹性突出部与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并且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这些弹性突出部与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是圆柱形的。另外,第一壁结构和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被构造成在侧壁内支撑电容器的托架部分。托架部分的弯曲形状对应于电容器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结构和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半圆柱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电容器外壳的一部分;以及矩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第一电容器引线和第二电容器引线。
在一些方面中,电容器载体组件包括载体和安置在该载体中的电容器。电容器包括外壳、第一电容器引线和第二电容器引线,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第二电容器引线从外壳的一端突出。载体包括:第一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壁结构;以及第二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壁结构。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第一容器部分和第二容器部分在以组装构型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被构造成将电容器接收并保持在内部空间内。
在一些方面中,提供一种电容器载体,其封装电容器的包括在该处能够发生锡晶须的生长的接头界面的部分。通过封装电容器的包括在该处能够发生锡晶须的生长的接头界面的部分,存在于装置中的锡晶须被保持在载体内在封闭空间内,由此避免了电短路状态的风险。
载体被构造成相对于电子部件或装置(诸如,PCB)牢固地机械支撑电容器,并在电容器和电子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载体是包括以下各项的容座(receptacle):侧壁;盖,其闭合侧壁的敞开端;以及托架部分,其从侧壁突出并与盖协作以将电容器保持在载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与侧壁分开地形成,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盖的一个边缘经由活动铰链连接到侧壁。
侧壁和盖包括封闭电容器引线的壁结构,由此在晶须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晶须和PCB及其部件之间的接触。
载体包括将电容器引线电连接到PCB的导电的连接端子。盖经由连接端子相对于侧壁被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由连接端子相对于侧壁被保持在闭合位置中的盖还包括将盖固定到侧壁的闩锁,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省略闩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壳体是两个容器形壳体部分的组件,并且这些壳体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结果,能够将单个零件用于两个壳体部分,由此相对于其中两个壳体部分不同的实施例,简化了制造物流并且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容器形壳体的配合边缘为“叠瓦式(shingled)”,这允许载体壳体扩展或收缩以容纳各种直径的电容器,同时仍将电容器封闭在载体壳体内。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叠瓦式”指代提供壳体部分的锐角配合或联结的边缘,使得当在侧视图中观察载体壳体时,联结的边缘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前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其中载体盖敞开并且其中电容器安置在载体中。
图2是图1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前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其中载体盖闭合并且其中电容器安置在载体中。
图3是图1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端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其中载体盖敞开并且其中电容器安置在载体中。
图4是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5是如沿着图6的线5-5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侧视横截面视图。
图6是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前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
图8是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后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
图9是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仰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
图10是如沿着图6的线10-10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11是如沿着图6的线11-11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12是如沿着图6的线12-12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13是如沿着图6的线13-13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
图14是如沿着图6的线13-13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电容器安置在载体中。
图15是如沿着图7的线15-15所见的图2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连接端子和支撑端子。
图16是与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其余部分分离的电容器、连接端子和支撑端子的透视图。
图17是替代实施例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前视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电容器安置在载体中。
图18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第一容器部分。
图19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分解前视透视图。
图20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分解后视透视图。
图21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容器部分的前视透视图。
图22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容器部分的后视透视图。
图23是如沿着图17的线23-23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24是如沿着图17的线24-24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25是如沿着图17的线25-25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26是如沿着图17的线26-26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透视横截面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省略电容器。
图27是如沿着图21的线27-27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容器部分的透视横截面视图,该电容器载体组件被示为包括支撑端子。
图28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29是如沿着图17的线29-29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30是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支撑端子的透视图。
图31是如沿着图17的线31-31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32是如沿着图17的线32-32所见的图17的电容器载体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虚线表示封装室和封装室内的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5,电容器载体组件1相对于电子部件或装置(诸如,PCB 18)机械地支撑电容器2,并在电容器2和PCB 18之间提供电连接。电容器载体组件1包括载体20和安置在载体20中的电容器2。另外,电容器载体组件1包括导电的连接端子80和支撑端子100。连接端子80由载体20支撑,并在电容器2的引线8和PCB 18的接触插座19之间提供电连接。支撑端子100由载体20支撑,并与连接端子80一起将载体20机械地固定到PCB 18。载体20是相对于PCB 18接收并保持电容器2的容座。另外,载体20包括壁结构,这些壁结构封闭电容器引线8,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由此在晶须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晶须和PCB 18及其部件之间的接触。
电容器2可以是例如电解径向引线型电容器(electrolytic radial capacitor)。电容器2包括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的电容器外壳4,该电容器外壳4包括闭合的第一端5和相对的敞开的第二端6。电容器外壳4沿纵向轴线15为长形的,该纵向轴线15垂直于电容器的第一端5和第二端6,并与外壳4的中心线共线。第二端6经由橡胶塞7被塞住,并且外壳4围绕塞7被压接以在外壳4和塞7之间形成气密密封。在压接的位置处,外壳4包括环形区域14,该环形区域14的直径相对于外壳4在每一端5、6处的直径减小。环形区域14围绕电容器2的圆周延伸,并安置在第二端6附近(例如,在第二端6和电容器2的中点之间)。
电容器2包括一对电容器引线8,该对电容器引线8从安置在外壳第二端6中的塞7纵向地且线性地突出。电容器引线8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近端10,其对应于电容器引线8离开电容器2的位置;以及远端12,其与近端相对并与塞7间隔开。
也参考图6-15,载体20包括壁结构21,壁结构21被构造成支撑并至少部分地包围电容器2。
壁结构21包括布置成形成闭合的矩形部段的侧壁23。为此,侧壁23包括第一侧24和第二侧25,该第二侧25平行于第一侧24并与该第一侧24和电容器纵向轴线15间隔开。侧壁23包括面向电容器第二端6的第三侧26。第三侧26将第一侧24连接到第二侧25,并垂直于第一侧24和第二侧25。侧壁23包括面向电容器第一端5的第四侧27。第四侧27平行于第三侧26并与该第三侧26间隔开,并将第一侧24连接到第二侧25。
第一侧24包括:连接端子开口36,其安置在第三侧26附近;以及支撑端子开口38,其安置在第四侧27附近。类似地,第二侧25包括:连接端子开口37,其安置在第三侧26附近;以及支撑端子开口39,其安置在第四侧27附近。开口36、37、38、39接收并保持相应的连接端子80和支撑端子100,如下文详细讨论的。
侧壁23还包括托架33,该托架33从侧壁23向内突出并被构造成在侧壁内支撑电容器2。托架33包括:第一托架部分33a,其从侧壁第一侧24向内突出;以及第二托架部分33b,其从侧壁第二侧25向内突出(图9)。尽管第一托架部分33a和第二托架部分33b朝向彼此延伸,但是它们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托架部分33a和第二托架部分33b中的每一个均限定弯曲的面向电容器的表面33c,该表面33c是凹形的并且当在横截面(图12)中观察时具有部分圆形轮廓。更具体地,面向电容器的表面33c的形状对应于电容器外壳4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当电容器2安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被定向的载体20中时,电容器2安放在托架33上并被第一侧24、第二侧25、第三侧26和第四侧27包围。
除侧壁23之外,壁结构21还包括选择性地闭合侧壁23的一端(例如,上端)的盖40。盖40闭合侧壁23的一端,并且包括弯曲部分48和平面部分49(图2)。盖40的平面部分49覆在电容器引线8和底板构件59a上,其在下文进行讨论。平面部分49包括一对长形开口43、44,该对长形开口被构造成接收并保持连接端子80的端部,如下文详细讨论的那样。盖40的弯曲部分48覆在托架33和支撑在其上的电容器2上。弯曲部分48的面向内的表面41是凹形的,并且当在横截面(图12)中观察时具有部分圆形轮廓。更具体地,弯曲部分48的面向内的表面41的形状对应于电容器外壳4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弯曲部分48还包括盖开口47,这些盖开口47有利地允许在视觉检验时确定电容器2是否安置在载体20中(即使当盖40闭合时也如此)。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盖40包括三个相对大的盖开口47。例如,由盖开口47限定的三个面积之和是弯曲部分48的总面积的至少一半。另外,弯曲部分48在覆在侧壁第一侧24上的位置处包括长形开口45。开口45被构造成接收并保持支撑端子100中的一个的一端,如下文详细讨论的那样。
活动铰链34沿着盖40的后边缘46延伸,并将盖40的后边缘46联结到侧壁23的第二侧25。因此,盖40、活动铰链3和侧壁23一体地形成。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活动铰链34是沿着弯曲部分48延伸的单个连续铰链,而平面部分49是无铰链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铰链34可以是不连续的。活动铰链34相对于侧壁第二侧25或盖40的厚度是薄的,使得活动铰链34容易折叠。
壁结构21还包括底板构件59a、59b和59c(图10),这些底板构件闭合侧壁23的与盖40相对的一端(例如,下端)的一部分。第一底板构件59a是位于盖平面部分49下方的平面构件。第一底板构件59a在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之间延伸,并邻接侧壁第三侧26。第二底板构件59b和第三底板构件59c被弯曲成符合电容器2的外表面的形状和尺寸,并位于盖弯曲部分48下方。第二底板构件59b和第三底板构件59c在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之间延伸。第二底板构件59b安置在第一底板构件59a和托架33之间,并支撑电容器2的第二端6。第三底板构件59c安置在托架33和侧壁第四侧27之间,并支撑电容器2的第一端5。
壁结构21还包括第一分离构件29和第二分离构件42(图1和图11),所述第一分离构件和第二分离构件被构造成沿着环形区域14接合电容器外壳4,由此电容器2相对于电容器载体20被保持在期望的纵向位置中。
具体地,第一分离构件29从第二底板构件59b朝向盖40突出。第一分离构件29呈平行于侧壁第三侧26和侧壁第四侧27的平面壁的形式。第一分离构件29的固定边缘邻接侧壁第一侧24、第二底板构件59b和侧壁第二侧25。第一分离构件29包括面向盖40的自由边缘29a,并且自由边缘29a包括弯曲的第一切口29b。第一切口29b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电容器环形区域14的形状和尺寸。
第二分离构件42从盖40的弯曲部分48朝向第二底板构件59突出。第二分离构件42呈平行于侧壁第三侧26和侧壁第四侧27的平面壁的形式。第二分离构件42的固定边缘邻接盖弯曲部分48的内表面。第二分离构件42包括面向第二底板构件59b的自由边缘42a,并且自由边缘42a包括弯曲的第二切口42b。第二切口42b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电容器环形区域14的形状和尺寸。
第一切口29b和第二切口42b被接收在电容器环形区域14内,并且组合地沿着电容器2的大致整个圆周在环形区域14内延伸。通过该构型,第一分离构件29和第二分离构件42协作以在环形区域14内形成紧密地环绕电容器2的内壁32。结果,电容器2相对于侧壁第三侧26和侧壁第四侧27被保持在期望的纵向位置中。此外,在电容器引线8的近端10处形成的任何晶须都被保持在内壁32和侧壁第三侧26之间。
壁结构21还包括T形引线支撑壁52(图1和图9),该T形引线支撑壁从第一底板构件59a突出并在载体20中安置在内壁32和侧壁23的第三侧26之间。在引线支撑壁52的上边缘和盖40的平面部分49之间存在小间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对诸如上、下、顶、底、上方、下方、之上、之下等的方向的参考是关于图2中所示的电容器载体组件1的取向做出的。应理解的是,电容器载体组件1不限于以图2中所示的取向被采用。
引线支撑壁52具有横向部分54,该横向部分54平行于侧壁第三侧26和侧壁第四侧27。在横向部分54的侧向端与相应的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之间存在小间隙。另外,引线支撑壁52具有纵向部分53,该纵向部分53平行于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并在侧壁第三侧26和横向部分54之间延伸。纵向部分53在横向部分54的中点处邻接横向部分54,并在侧壁第三侧26的中点处邻接侧壁第三侧26。引线支撑壁52的横向部分54面向电容器第二端6,并且包括沿着横向部分54的上边缘敞开的第一引线接收切口55和第二引线接收切口56。第一引线接收切口55安置在纵向部分53和侧壁第一侧24之间,并且第二引线接收切口56安置在纵向部分53和侧壁第二侧25之间。当电容器2安置在载体20中时,电容器引线8中的第一个延伸穿过第一引线接收切口55,并且电容器引线8中的第二个延伸穿过第二引线接收切口56。
通过该构型,电容器引线8的近端10安置在横向部分54的与远端12相对的一侧上。另外,连接端子80安置在引线支撑壁52的横向部分54的相对侧上。电容器引线的近端10和远端12(包括电容器引线8连接到连接端子80的位置(例如,连接位置))被封装在闭合的内部空间中,该内部空间在下文被称为封装室50。封装室50被限定在内壁32和侧壁第三侧26之间、在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的邻近第三侧26的部分之间、以及在第一底板构件59a和盖平面部分49之间。
封装室50被构造成将可在电容器引线8上形成的任何晶须保持在其中,由此能够避免晶须和PCB 18及其部件之间的接触。此外,封装室50(其包括引线支撑壁52的横向部分54)使电容器引线8连接到连接端子80的位置与引线近端10隔离。更进一步地,封装室50(其包括引线支撑壁52的纵向部分53)使电容器引线8连接到连接端子80的位置彼此隔离。使电容器引线8连接到连接端子80的位置与引线近端10隔离以及彼此隔离可防止晶须在电容器引线8之间形成电短路。
参考图5和图16,电容器载体组件1包括一对导电的连接端子80和一对导电的支撑端子100。连接端子80和支撑端子100将载体20机械地固定到PCB 18。另外,连接端子80将电容器引线8电连接到PCB接触插座19。更进一步地,支撑端子100中的一个和连接端子80将盖40机械地固定到侧壁23。现在将详细描述连接端子80和支撑端子100。
在邻近于电容器第二端6和电容器引线8的位置处,连接端子80压配合到设置在载体20中的连接端子开口36、37中。
每个连接端子80均是导电薄板,其包括第一端81、与第一端81相对的第二端82,以及安置在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之间的中间的中点78。每个连接端子80均包括:第一侧边缘90,其在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之间延伸;以及第二侧边缘91,其平行于第一侧边缘90并在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之间延伸。连接端子80为长形的,使得第一侧边缘90和第二侧边缘9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之间的距离。每个连接端子80均包括第一表面93以及与第一表面93相对的第二表面94。第一表面93和第二表面94由第一端81、第二端82、第一侧边缘90和第二侧边缘91界定。
连接端子第二端82包括插塞89,该插塞89被构造成被压配合到导电插座中。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第二端82包括一对插塞89,该对插塞89并排安置并被构造成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在使用中,插塞89在连接端子80和PCB 18之间提供电和机械连接。
每个连接端子80的第一侧边缘90和第二侧边缘91包括锯齿状区域98。具体地,锯齿状区域98在安置在第一端81和中点78之间的位置处安置在第一侧边缘90和第二侧边缘91中的每一者上。锯齿状区域98包括一系列紧密间隔的突出脊74,其中每个脊74终止于顶点76中。
每个连接端子80均包括盖保持部分83、PCB连接部分84,以及安置在盖保持部分83和PCB连接部分84之间的本体部分85。
连接端子盖保持部分83包括连接端子第一端81和锯齿状区域98。盖保持部分83被构造成被接收并保持在盖40中的对应开口43、44内,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
连接端子PCB连接部分84包括连接端子80的连接端子第二端82,该连接端子第二端包括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的该对连接器插塞89。
连接端子本体部分85在盖保持部分83和PCB连接部分84之间延伸,并且包括从连接端子80的侧向侧边缘90突出的凸缘92。凸缘92沿垂直于第二表面94(例如,本体部分85的面向电容器的一侧)的方向突出。本体部分85(除凸缘92之外)与盖保持部分83和PCB连接部分84共面,并驻留在平行于侧壁第一侧24和侧壁第二侧25的平面中。
凸缘92提供绝缘位移连接器(IDC)88,该绝缘位移连接器被构造成接收电容器引线8并与其形成电连接。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IDC 88是向上敞开的窄V形切口,例如面向载体盖40敞开。在使用中,本体部分85在对应于相应的电容器引线8和IDC 88之间的接头的连接位置86处电连接到该电容器引线8。由于电容器引线8经由IDC 88形成到连接端子80的电连接,因此电容器2经由连接端子80电连接到PCB 18。凸缘92(包括连接位置86)安置在封装室50中,由此电容器引线8和连接端子80之间的电连接被封装。
本体部分85的安置在凸缘92和PCB连接部分84之间的部分是平面板,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在邻近电容器第二端6的位置处压配合到设置在侧壁23中的连接端子开口36、37中,由此载体20固定到相应的连接端子80。
支撑端子100是导电端子,其在邻近电容器第一端5的位置处压配合到设置在侧壁23中的支撑端子开口38、39中。
支撑端子100与连接端子80类似。由于该原因,共同的元件用共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不重复对共同的元件的描述。支撑端子100与连接端子80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端子100不包括凸缘92或IDC 88。另外,支撑端子300的第一侧边缘90和第二侧边缘91各自包括肩部95,该肩部95对应于本体部分85扩宽的位置。肩部95安置在锯齿状区域98和支撑端子第二端82之间。
另外,尽管支撑端子100是导电的,并且支撑端子插塞89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但是支撑端子100未电连接到电容器2。因此,支撑端子100在载体20和PCB 18之间提供机械连接,且不在电容器2和PCB 18之间提供电连接。
尽管盖40通过两个连接端子80和最前面的支撑端子100固定到侧壁23,但是盖40还可包括闩锁60。闩锁60是补充的固定特征,不论极端的使用状态如何(例如,在包括大的振动或机械冲击的应用中),其都确保盖40保持固定到侧壁23,从而允许电容器载体20可靠地起作用(例如,将电容器2保持在其中和维持到PCB接触插座19的电连接)。闩锁60安置在载体20的与活动铰链34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彼此间隔开。
每个闩锁60均包括钩部分62以及接合钩部分62的环部分63,由此防止盖40绕活动铰链34枢转。钩部分62从侧壁第一侧24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当面向侧壁第一侧24观察载体20时,钩部分62具有矩形轮廓。钩部分62具有成角度的面向外的表面66。面向外的表面66的上端与侧壁第一侧24齐平,并且面向外的表面66的下端与侧壁第一侧24间隔开,由此钩部分的横截面具有直角三角形轮廓。钩部分62的下边缘68平行于第一底板构件59a并提供邻接环部分63的表面的接合表面。环部分63是直线环,其从盖40的面向前的表面下垂并限定贯通开口64。当盖40闭合侧壁23的敞开端时,环部分63在对应于相应的钩部分62的位置处覆在侧壁第一侧24上。另外,当盖40闭合时,钩部分62被接收在贯通开口64内,并且贯通开口64的面向上的边缘65沿着环部分63的下端接合钩部分62的下边缘68,从而防止盖40绕活动铰链34枢转。
尽管载体20被示为具有两个闩锁60,但是应理解的是,载体20可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闩锁。此外,所构想的是,存在其中可省略闩锁的应用,例如,如在下文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电容器载体中所示的那样。
参考图17-32,替代实施例的电容器载体组件201包括替代实施例的载体220和安置在载体220中的电容器2。另外,电容器载体组件201包括替代实施例的连接端子280和支撑端子300。图17-32中所示的电容器载体组件201与上文关于图1-16所描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1的类似之处在于,连接端子280由载体220支撑,并在电容器2的引线8和电子部件或装置(诸如,PCB 18)的接触插座19之间提供电连接。支撑端子300由载体20支撑,并与连接端子280一起将载体220机械地固定到PCB 18。和载体20一样,载体220是相对于PCB 18接收并保持电容器2的容座。另外,载体220包括壁结构,这些壁结构封闭电容器引线8,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由此在晶须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晶须和PCB 18及其部件之间的接触。
载体220包括:第一容器部分222(1),其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2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容器部分222(2),其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电容器2的第二部分。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各自为具有敞开侧227的半壳,并且当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被构造成接收并保持电容器2。
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各自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使得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相同。如与例如早前描述的实施例相比,通过使用两个相同的零件来提供载体220,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简化了零件物流和组装。由于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因此将仅详细描述第一容器部分222(1),并且其将被称为“容器部分222”。
容器部分222包括壁结构221,其提供:半圆柱形部分204,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并支撑电容器外壳4的一部分;以及矩形棱柱部分206,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第一电容器引线和第二电容器引线。
提供半圆柱形部分204的壁结构221形成具有大体半圆柱形形状的中空结构。具体地,提供半圆柱形部分204的壁结构221限定圆柱体的一半,其中该圆柱体已沿着其高度方向切半。结果,壁结构221包括:大体平面的第一侧224;大体平面的第二侧225,其平行于第一侧224并与该第一侧间隔开;以及第三侧226,其在第一侧224和第二侧225之间延伸。第三侧226是弯曲的以便部分地包围容器部分纵向轴线234,该容器部分纵向轴线平行于圆柱体高度方向并垂直于第一侧224和第二侧225。
当电容器2安置在载体220中时,第一侧224、第二侧225和第三侧226的相应的内表面224a、225a、226a面向电容器2。第二侧225和第三侧226的相应的外表面225b、226b限定容器部分222的外表面的部分。第一侧224与矩形棱柱部分206有共同之处,由此第一侧224的外表面224b形成封装室250的一部分,如下文所讨论的那样。
第一侧224具有自由或暴露的第一边缘261,并且第二侧225具有自由或暴露的第二边缘262。弯曲的第三侧226具有自由或暴露的第三边缘263,以及自由或暴露的第四边缘264,其平行于第三边缘263并与第三边缘间隔开。当面向敞开侧227观察容器部分222时,半圆柱形部分204的相应的第一边缘261、第二边缘262、第三边缘263和第四边缘264一起形成矩形轮廓。第一边缘261、第三边缘263和第四边缘264相对于相应的第一侧224、第二侧225和第三侧226的相应的内表面和外表面224a、224b、225a和225b、226a和226b成锐角。另外,第三边缘263和第四边缘264彼此平行。
弯曲的第三侧226的内表面226a提供托架233,该托架233被构造成在侧壁内支撑电容器2。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托架233具有部分圆形轮廓(图26)。更具体地,托架233的形状对应于电容器外壳4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233可包括可变形的电容器支撑结构,电容器支撑结构在振动和/或冲击的状态下的使用期间阻止电容器2在载体内四处移动。例如,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托架233包括两个周向间隔的挤压肋(crush rib)233a,这些挤压肋从第三侧内表面226径向向内突出(图21、图22)。挤压肋233具有大体三角形的轮廓,并且每个挤压肋233a的顶点被构造成挤压或变形以容纳不同直径的电容器。作为采用挤压肋233a的替代方案,托架233可包括弹性弹簧特征(未示出),该弹性弹簧特征从第三侧内表面226a向内突出并弹性地容纳不同直径的电容器。
当电容器2安置在如图18中所示的那样定向的载体220中时,电容器2安放在托架233上并被第一侧224、第二侧225、第三侧226部分地包围以及被其相应的边缘261、262、263、264环绕。
第三侧226的外表面226b被截头以提供平行于敞开侧227的平坦部218。第三侧226也包括安置在平坦部218上的单个容器开口247。容器开口247有利地允许在视觉检验时确定电容器2是否安置在载体220中。
提供半圆柱形部分204的壁结构221包括分离构件229,该分离构件被构造成沿着环形区域14接合电容器外壳4,由此电容器2相对于电容器载体20被保持在期望的纵向位置中。具体地,分离构件229沿垂直于第三侧内表面226a的方向从第三侧226的内表面226a朝向敞开侧227突出。分离构件229平行于第一侧224和第二侧225,并且包括面向敞开侧227的自由边缘229a。自由边缘229a包括弯曲的(半圆形)分离构件切口229b。分离构件切口229b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外壳4的圆周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具体地,分离构件切口229b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电容器环形区域14的圆周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提供矩形棱柱部分206的壁结构221包括布置成形成框架(例如,闭合的矩形部段)的四个侧壁部分。具体地,四个侧壁部分包括:第一横向部分,其对应于与半圆柱形部分204有共同之处的第一侧224;以及平面的第二横向部分251,其平行于第一侧224。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各自沿横向于纵向轴线234的方向延伸。
四个侧壁部分包括平面的第一纵向部分252,该第一纵向部分沿平行于纵向轴线234的方向在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之间延伸并相对于第三边缘263稍微在内侧。另外,四个侧壁部分包括平面的第二纵向部分253,该第二纵向部分沿平行于纵向轴线234的方向在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之间延伸并相对于第四边缘264稍微在内侧。提供矩形棱柱部分206的壁结构221还包括平面的第三纵向壁部分254,该第三纵向壁部分沿平行于纵向轴线234的方向在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之间延伸并安置在第一纵向部分252和第二纵向部分253之间。
当电容器2安置在载体220中时,第一侧224的外表面224b、第二横向部分251的内表面251a、以及第一纵向部分252和第二纵向部分253的相应的内表面252a、253a面向电容器引线8。当电容器2安置在载体220中时,第三纵向部分254安置在电容器引线8之间。第一纵向部分252、第二纵向部分253和第二横向部分251的相应的外表面252b、253b、251b限定容器部分222的外表面的部分。
提供矩形棱柱部分206的壁结构221包括底板构件259,该底板构件闭合框架的与敞开侧227相对的一端。底板构件259是平面的,并且平行于敞开侧227。底板构件259的周边毗连第一侧224、第二横向部分251、第一纵向部分252和第二纵向部分253中的每一者。
第一纵向部分252具有第五自由或暴露的边缘265,第二纵向部分253具有第六自由或暴露的边缘266,并且第三纵向部分254具有第七自由或暴露的边缘267。当面向敞开侧227观察容器部分222时,矩形棱柱部分206的相应的第一边缘261、第五边缘265、第六边缘266和第七边缘267一起形成矩形轮廓。第五边缘265、第六边缘266和第七边缘267中的每一者相对于相应的第一纵向部分252、第二纵向部分253和第三纵向部分25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252a和252b、253a和253b、254a和254b成锐角。另外,第五边缘265、第六边缘266和第七边缘267彼此平行。
第一侧224(对应于第一横向部分)具有第一自由或暴露的边缘261,并且第二横向部分251具有第八自由或暴露的边缘268。另外,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各自在高度尺寸上具有不连续性。结果,相应的第一边缘261和第八边缘268的第一部分261(1)、268(1)具有第一高度尺寸,并且第一边缘261和第八边缘268的第二部分261(2)、268(2)具有第二高度尺寸,其中高度尺寸对应于相应的边缘261、268距底板构件259的距离,并且其中第一部分261(1)、268(1)是最靠近第三边缘263的部分,并且第二部分261(2)、268(2)是最靠近第四边缘264的部分。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61(1)、268(1)比第二部分261(2)、268(2)更短。
第一边缘261和第八边缘268的第一部分261(1)、268(1)以及第一边缘261和第八边缘268的第二部分261(2)、268(2)中的每一者相对于相应的第一侧224和第二横向部分25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224a和224b、251a和251b成锐角。第一边缘261的第一部分261(1)平行于第八边缘268的第一部分268(1),并且第一边缘261的第二部分261(2)平行于第八边缘268的第二部分268(2),其中第一部分261(1)、268(1)的角度与第二部分261(2)、268(2)的角度相对。
第一边缘261的第一部分261(1)和第二部分261(2)各自包括弯曲的切口270,该切口的形状和尺寸适合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接收电容器引线8。
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组装在一起,使得第一容器部分的自由边缘面对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相应的自由边缘。具体地,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一边缘261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一边缘261,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二边缘262面向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二边缘262,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三边缘263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四边缘264,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四边缘264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三边缘263,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五边缘265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六边缘266,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六边缘266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五边缘265,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七边缘267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七边缘267,并且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第八边缘268邻接并平行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第八边缘268。结果,当第一容器部分222(1)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组装在一起时,联结的边缘261、263、264、265、266、267、268中的每一个均为“叠瓦式”,使得当沿着包括敞开侧227的平面235(例如,从该平面内的点)观察时,联结的边缘261、263、264、265、266、267、268是重叠的。由于联结的边缘261、263、264、265、266、267、268中的每一个均为叠瓦式,载体220能够扩展以容纳各种尺寸的电容器2,同时仍然封闭电容器2。
参考图17-18、图22和图32,当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处于组装构型时,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中的每一者的相应的半圆柱形部分204协作以提供接收电容器外壳4的圆柱形室。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分离构件229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分离构件229协作以形成内壁232。另外,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分离构件切口229b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分离构件切口229b被接收在电容器环形区域14内,并大致沿着电容器2的整个圆周在环形区域14内延伸。通过该构型,相应的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分离构件229协作以在环形区域14内紧密地环绕电容器2,并且电容器2相对于载体220被保持在期望的纵向位置中。
电容器引线8的近端10和远端12(包括电容器引线8连接到连接端子280的连接位置32)被封装在闭合的内部空间中,该内部空间在下文被称为封装室250。封装室250被限定在内壁232和第二横向部分251之间、在第一纵向部分252和第二纵向部分253之间、以及在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相应的底板构件259之间。
封装室250被构造成将可在电容器引线8上形成的任何晶须保持在其中,由此能够避免晶须和PCB 18及其部件之间的接触。此外,封装室250被隔离成三个分开的封装区241、242、243,这些封装区使电容器引线8的相应的连接位置86彼此分离并与电容器引线8的近端10分开。具体地,封装室250包括第一区241,该第一区被限定在内壁232、第一侧224、以及第三侧226的对应部分之间。第一区241封装每条电容器引线8的近端10。封装室250包括第二区242,该第二区被限定在第一侧224、第二横向部分251、第一纵向部分252、第三纵向部分254、以及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相应的底板构件259之间。第二区242封装电容器引线8中的一个的连接位置86和远端12。另外,封装室250包括第三区243,该第三区被限定在第一侧244、第二横向部分251、第一纵向部分252、第三纵向部分254、以及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相应的底板构件259之间。第三区243封装电容器引线8中的另一个的连接位置86和远端12。
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连接端子开口236、237,这些连接端子开口被构造成接收并保持相应的连接端子280。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第一个236在邻近第一纵向部分252的位置处延伸穿过底板构件259,并且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第二个237在邻近于第二纵向部分253的位置处延伸穿过底板构件259。
另外,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支撑端子开口238、239,支撑端子开口被构造成接收并保持相应的支撑端子300。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第一个238延伸穿过安置在第三侧226的外表面226b上的第一凸台248。第一凸台248位于第三自由边缘263与第二侧225的相交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第二个239延伸穿过安置在第三侧226的外表面226b上的第二凸台249。第二凸台249位于第四自由边缘264与第二侧225的相交处。
通过该构型,当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处于组装构型时,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每一者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对应的一者对齐。类似地,当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处于组装构型时,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每一者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对应的一者对齐。
除了载体220的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之外,电容器载体组件201还包括连接端子280和支撑端子300。
参考图28和图29,连接端子280压配合到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每个连接端子280均是导电薄板,其包括第一端281、与第一端281相对的第二端282、以及安置在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之间的中间的中点278。每个连接端子280均包括:第一侧边缘290,其在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之间延伸;以及第二侧边缘291,其平行于第一侧边缘290并在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之间延伸。连接端子280为长形的,使得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之间的距离。每个连接端子280均包括第一表面293以及与第一表面293相对的第二表面294。第一表面293和第二表面294由第一端281、第二端282、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界定。
连接端子第二端282包括插塞289,该插塞被构造成压配合到导电插座中。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第二端282包括一对插塞289,该对插塞并排安置并被构造成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在使用中,插塞289在连接端子280和PCB 18之间提供电和机械连接。
每个连接端子280的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均包括第一锯齿状区域298和第二锯齿状区域299。具体地,在安置在第一端281和中点278之间的位置处,第一锯齿状区域298安置在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中的每一者上。另外,在安置在中点278和第二端282之间的位置处,第二锯齿状区域299安置在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中的每一者上。每个锯齿状区域298、299均包括一系列紧密间隔的突出脊274,其中每个脊274终止于顶点276中。
每个连接端子280均包括从第一表面293突出的第一弹性构件272和第二弹性构件273。具体地,第一弹性构件272在安置在第一端281和中点278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表面293突出,以便其侧面为第一锯齿状区域298的锯齿。另外,第二弹性构件273在安置在中点278和第二端282之间的位置处从第一表面293突出,以便其侧面为第二锯齿状区域299的锯齿。因此,每个弹性构件272、273与第一端281、第二端282、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间隔开。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272和第二弹性构件273是大体矩形的板簧,其例如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过程与连接端子280一体地形成:在冲压步骤中切割弹性构件272、273的部分轮廓线(outline),继之以变形步骤,由此弹性构件272、273中的每一者的远侧末端272a、273a被弯曲以便从第一表面293突出。
每个连接端子280均包括盖保持部分283、PCB连接部分284、以及安置在盖保持部分283和PCB连接部分284之间的本体部分285。
连接端子盖保持部分283包括连接端子第一端281和第一锯齿状区域298。盖保持部分283被构造成被接收并保持在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对应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内。
连接端子PCB连接部分284包括连接端子280的连接端子第二端282,该连接端子第二端282包括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的该对连接器插塞289。
连接端子本体部分285在盖保持部分283和PCB连接部分284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二锯齿状区域和凸缘292。凸缘292从连接端子280的第一侧边缘290突出。凸缘292安置在第一锯齿状区域298和第二锯齿状区域299之间,并沿垂直于连接端子280的第二表面294的方向突出。即,凸缘292从连接端子280的面向电容器的一侧突出。在使用中,凸缘292平行于电容器第二端6。
凸缘292提供绝缘位移连接器(IDC)88,该绝缘位移连接器被构造成接收电容器引线8并与其形成电连接。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IDC 88是向上敞开的窄V形切口,例如面向容器部分敞开侧227敞开。在使用中,连接端子280在对应于相应的电容器引线8和IDC 88之间的接头的连接位置86处电连接到该电容器引线8。由于电容器引线8经由IDC 88形成到连接端子280的电连接,因此电容器2经由连接端子280电连接到PCB 18。凸缘292(其包括连接位置86)安置在封装室250中,由此电容器引线8和连接端子280之间的电连接被封装。
在使用中,第一容器部分222(1)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组装在一起,如图17中所示,并且连接端子280压配合到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每一者中,使得第一锯齿状区域298与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的内表面接合。另外,连接端子280压配合到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使得第一表面293和第二表面294平行于纵向轴线234,并且使得第二锯齿状区域299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连接端子开口236、237的内表面接合。
更进一步地,每个弹性构件272、273的远侧尖端272a、273a接合设置在连接端子开口236、237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上的肩部236a、237a(图29)。肩部236a、237a平行于敞开侧227,并且背对敞开侧227。通过该构型,第一弹性构件272和第二弹性构件273协作以防止第一容器部分222(1)沿垂直于敞开侧227的方向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分离。
参考图30和图31,支撑端子300与连接端子280类似。由于该原因,共同的元件用共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不重复对共同的元件的描述。支撑端子300与连接端子280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端子300不包括凸缘292或IDC 88。代替地,支撑端子300的第一侧边缘290和第二侧边缘291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低轮廓的矩形突出部392。突出部392安置在第一锯齿状区域298和第二锯齿状区域299之间,并沿平行于支撑端子300的第二表面294的方向突出。突出部392用作防止支撑端子300过度插入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相应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止挡件。
另外,尽管支撑端子300是导电的,并且支撑端子插塞289被接收在PCB 18的接触插座19中,但是支撑端子300不电连接到电容器2。因此,支撑端子300在载体220和PCB 18之间提供机械连接,且不在电容器2和PCB 18之间提供电连接。
在使用中,第一容器部分222(1)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组装在一起,如图17中所示,并且支撑端子300压配合到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每一者中,使得第一锯齿状区域298与第一容器部分222(1)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的内表面接合。另外,支撑端子300压配合到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使得第一表面293和第二表面294平行于纵向轴线234,并且使得第二锯齿状区域299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支撑端子开口238、239的内表面接合。
更进一步地,每个弹性构件272、273的远侧末端272a、273a接合设置在支撑端子开口238、239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上的肩部236a、237a(图31)。肩部236a、237a平行于敞开侧227,并且背对敞开侧227。通过该构型,第一弹性构件272和第二弹性构件273协作以防止第一容器部分222(1)沿垂直于敞开侧227的方向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分离。
因此,载体组件1包括将第一容器部分222(1)保持在与第二容器部分222(2)的组装构型中的两个特征:第一,连接端子280和支撑端子300中的每一个经由第一锯齿状区域298和第二锯齿状区域299机械地接合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两者;以及第二,连接端子280和支撑端子300中的每一个经由弹性构件272、273机械地接合第一容器部分222(1)和第二容器部分222(2)两者。
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电容器载体组件相对于PCB 18机械地支撑电容器2,并在电容器2和PCB 18之间提供电连接。应理解的是,电容器载体组件能够相对于其他电子部件或装置支撑电容器2,并且不限于与PCB一起使用。
上文相当详细地描述了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选择性说明性实施例。应理解的是,本文中仅描述了被认为对阐明电容器载体组件而言必要的结构。其他常规结构,以及电容器载体组件的附属和辅助部件中的那些常规结构被假定为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和理解的。此外,尽管上文已描述了电容器载体组件的工作示例,但是电容器载体组件并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工作示例,而且可实施各种设计变更而不背离如在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Claims (18)

1. 一种用于电容器的载体,所述电容器包括外壳、从所述外壳突出的第一电容器引线、以及从所述外壳突出的第二电容器引线,所述载体包括:
第一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所述电容器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壁结构;以及
第二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所述电容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壁结构,
其中
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
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在以组装构型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电容器接收并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以及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第一支撑端子,所述第一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载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以及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第二支撑端子,所述第二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载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端子和所述第二支撑端子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
所述第一壁结构包括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壁结构包括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处于组装构型中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对齐,
并且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安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
安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二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
由此,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被保持处于组装构型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所述弹性突出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所述弹性突出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
所述外壳是圆柱形的,并且
所述第一壁结构和所述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被构造成在所述侧壁内支撑所述电容器的托架部分,所述托架部分的弯曲形状对应于所述电容器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壁结构和所述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
半圆柱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所述电容器外壳的一部分,以及
矩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
10.一种电容器载体组件,其包括载体和安置在所述载体中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包括:
外壳;
第一电容器引线;以及
第二电容器引线,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从所述外壳的一端突出,并且
所述载体包括:
第一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所述电容器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壁结构;以及
第二容器部分,其包括被构造成接收并支撑所述电容器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壁结构,
其中
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
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在以组装构型组装在一起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电容器接收并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以及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第一支撑端子,所述第一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载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以及
由所述载体支撑的第二支撑端子,所述第二支撑端子被构造成在所述载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提供机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端子和所述第二支撑端子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壁结构包括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壁结构包括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处于组装构型中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对齐,
并且其中,所述载体包括:
安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
安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第二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中的导电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提供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容器部分的组装构型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接合,
由此,所述第一容器部分和所述第二容器部分被保持处于组装构型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构造成压配合在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内。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所述弹性突出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弹性突出部,所述弹性突出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接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
所述外壳是圆柱形的,并且
所述第一壁结构和所述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被构造成在所述侧壁内支撑所述电容器的托架部分,所述托架部分的弯曲形状对应于所述电容器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形状。
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载体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壁结构和所述第二壁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
半圆柱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所述电容器外壳的一部分,以及
矩形部分,其形状和尺寸适合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容器引线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引线。
CN202110312759.3A 2020-03-25 2021-03-24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Pending CN113451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29371 2020-03-25
US16/829,371 US11276525B2 (en) 2020-03-25 2020-03-25 Capacitor carrier assembly with two piece hous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1045A true CN113451045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65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2759.3A Pending CN113451045A (zh) 2020-03-25 2021-03-24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6525B2 (zh)
CN (1) CN113451045A (zh)
DE (1) DE1020212027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6700B2 (en) * 2020-04-29 2023-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orizontally mounted capacit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D1011294S1 (en) * 2021-06-23 2024-01-16 Samwha Electric Co., Ltd. Capacito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4830A1 (de) * 1978-10-14 1980-04-17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ndensators in einem geschlossenen, aus zwei halbschalen gebildeten kunststoffgehaeuse
US4447105A (en) * 1982-05-10 1984-05-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erminal bridging adapter
US6057615A (en) * 1999-07-30 2000-05-02 A. O. Smith Corporation Bracket to attach a capacitor to a motor housing
CN101557063A (zh) * 2008-04-11 2009-10-14 阿维科斯公司 用于加固应用的连接器模块
US20100267252A1 (en) * 2006-09-29 2010-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081835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Omron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ing socket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method for surface mounting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CN103377830A (zh) * 2012-04-11 2013-10-30 Avx公司 用于极端环境中的机械稳定性提高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KR20160004861A (ko) * 2014-07-04 2016-01-13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장착장치
CN105340035A (zh) * 2013-06-20 2016-02-1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电力电容器的制冷器具
CN105684112A (zh) * 2013-08-30 2016-06-15 康奈尔-杜比里埃营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重力应用的电容器
CN110809809A (zh) * 2017-07-12 2020-02-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3340A (en) * 1977-06-27 1978-09-1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otective electrical device
US4126369A (en) * 1977-12-19 1978-11-21 Illinois Tool Works Electronic component terminal bridging assembly
US4255779A (en) 1978-12-28 1981-03-10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Inc. Package machine insertable rolled metallized film capacitor
WO2000016351A1 (en) 1998-09-16 2000-03-23 Springer Carrier S.A. Mounting of capacitors in electrical control box
US6233155B1 (en) 1999-06-03 2001-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capsula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6379198B1 (en) 2000-03-13 2002-04-30 Avaya Technology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construction
DE10133123C2 (de) 2001-07-07 2003-05-08 A B Elektronik Gmbh GMR-Modul
JP3909270B2 (ja) 2002-07-02 2007-04-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端子及び該圧接端子を用いた電気接続箱
US6717797B1 (en) 2002-11-22 2004-04-0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for a module box with integrated components
US20060076384A1 (en) * 2004-10-12 2006-04-13 Dickie Robert G Tape dispenser with configured side walls
US7791901B2 (en) 2007-05-24 2010-09-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and-off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crete electrical components
KR101161963B1 (ko) 2007-09-26 2012-07-04 몰렉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기 부품 장착 조립체
EP2840667B1 (en) 2007-12-20 2018-05-16 TRW Automotive U.S. LLC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7532484B1 (en) * 2008-02-11 2009-05-1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US7736173B2 (en) 2008-09-16 2010-06-15 Surtec Industries, Inc.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IDC) and IDC mounting system
DE102008061234A1 (de) 2008-12-09 2010-06-10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Elektrisches Gerät
JP5339531B2 (ja) 2009-11-24 2013-11-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回路機器
CN201927740U (zh) 2010-06-14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灯管连接器
KR101713371B1 (ko) 2011-05-10 2017-03-07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원 차단 유닛
US9685276B2 (en) 2014-01-03 2017-06-20 Visedo Oy Capacitive energy-storage for a mobile working machine
SE538701C2 (en) 2014-12-19 2016-10-25 Autoliv Dev Electrical unit
US10143087B2 (en) 2016-05-18 2018-11-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apacitor element-mounted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4830A1 (de) * 1978-10-14 1980-04-17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ndensators in einem geschlossenen, aus zwei halbschalen gebildeten kunststoffgehaeuse
US4447105A (en) * 1982-05-10 1984-05-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erminal bridging adapter
US6057615A (en) * 1999-07-30 2000-05-02 A. O. Smith Corporation Bracket to attach a capacitor to a motor housing
US20100267252A1 (en) * 2006-09-29 2010-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557063A (zh) * 2008-04-11 2009-10-14 阿维科斯公司 用于加固应用的连接器模块
US20120081835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Omron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ing socket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method for surface mounting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CN103377830A (zh) * 2012-04-11 2013-10-30 Avx公司 用于极端环境中的机械稳定性提高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CN105340035A (zh) * 2013-06-20 2016-02-1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电力电容器的制冷器具
CN105684112A (zh) * 2013-08-30 2016-06-15 康奈尔-杜比里埃营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重力应用的电容器
KR20160004861A (ko) * 2014-07-04 2016-01-13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장착장치
CN110809809A (zh) * 2017-07-12 2020-02-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76525B2 (en) 2022-03-15
US20210304961A1 (en) 2021-09-30
DE102021202755A1 (de)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7932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A2945643C (en) Cable assembly,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 assembly
US7575476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header assembly therefor
US5562480A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113451045A (zh) 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CN109217002B (zh) 连接器以及具有连接器和金属外壳的连接结构
US4957455A (en) Socket for wedge-base lamp
EP3086417A1 (en) Shield case,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KR20190002429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플러그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플러그 연결장치
CN111755870B (zh) 电端子、电连接器组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3451048A (zh) 带有具有扩展特征的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EP0588395A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therefor
CN113451046A (zh) 带有连接端子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CN113451047A (zh) 带有具有封装特征的壳体的电容器载体组件
CN112714985B9 (zh) 连接器
US5552348A (en) Bulb socket structure
US7530860B2 (en) Contact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6261815A (zh) 端子单元
JPS62241277A (ja) 防水コネクタ用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
CN218940140U (zh) 密封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
CN214625556U (zh) 充电座
CN217848378U (zh) 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
US20220294151A1 (en) Connector for fitting with a docking connector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 module plug and additional module plugs
US20020094716A1 (en) Lamp socket and socket assembly
JP3456688B2 (ja) 放電型ランプ用ソケット及びその回路装置との組立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