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0314B - 可撑开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可撑开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0314B
CN113440314B CN202110615798.0A CN202110615798A CN113440314B CN 113440314 B CN113440314 B CN 113440314B CN 202110615798 A CN202110615798 A CN 202110615798A CN 113440314 B CN113440314 B CN 113440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haft
cover plate
groove
fusion
lif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57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0314A (zh
Inventor
刘建国
张晓永
吴海源
许秀阁
赵军
黄广志
董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57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0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0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0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0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 A61F2/447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epipedal, e.g. having a rectangular or trapezoidal cross-s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可撑开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融合器主体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每套撑开结构均包括驱动轴和被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外侧竖向移动的升降台;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的升降台分别与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以使盖板能相对升降台在左右方向转动。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撑开角向多,能够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能够对生理角度方向起到较好的支撑,还能够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

Description

可撑开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撑开融合器。
背景技术
胸腰椎可撑开融合器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主流产品,但市场上多为垂直单向撑开结构,撑开角向单一,只可以起到单一的垂直加压,不能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对生理角度方向无法起到更好的支撑。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个别可调加压角度融合器,但是受到复杂结构的限制,机构多处需要销钉固定,受力结构不稳定,并且撑开后整体框架结构不能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撑开角向多,能够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的可撑开融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其中:
所述融合器主体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每套撑开结构均包括驱动轴和被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外侧竖向移动的升降台;
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的升降台分别与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以使盖板能相对升降台在左右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方的上盖板,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和被第一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上升降台,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轴和被第二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上升降台,所述第一上升降台和第二上升降台分别与所述上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和/或,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下方的下盖板,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三驱动轴和被第三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下升降台,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四驱动轴和被第四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下升降台,所述第一下升降台和第二下升降台分别与所述下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四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后侧壁螺旋安装有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前后移动的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分别与对应的驱动轴在轴向上相对固定,在周向上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
驱动轴和融合器主体之间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孔滑动支撑槽,另一个上横向安装有支撑档杆,支撑档杆穿插在所述长孔滑动支撑槽中,对驱动轴和融合器主体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尾部分别设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头部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的头部均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设有与所述环形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驱动轴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和/或,所述第一斜面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台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斜面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和融合器主体相对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对两者上下运动进行导向的卡位轨迹槽,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滑动柱;
该卡位轨迹槽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的第一横槽,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中其中一个的端部设有滑动柱入口,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中另一个的端部为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和盖板相对的侧面上,连接部位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滑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插装配合的圆柱形滑槽,所述圆柱形滑轨的周向角度大于180°;
所述升降台和盖板的连接部位处至少一个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横向方向自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人字状山脊,所述圆柱形滑槽或圆柱形滑轨位于所述人字形山脊的中间顶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所述圆柱形滑槽,所述圆柱形滑槽的轴向方向的两端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盖板上对应左右两侧升降台的圆柱形滑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人字状山脊左右两侧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0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撑开角向多,能够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能够对生理角度方向起到较好的支撑,还能够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撑开融合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融合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第一上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第一下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第一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图6为图1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仰视图,(b)为立体图;
图7为图1中第一顶丝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可撑开融合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可撑开融合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如图1-9所示,包括融合器主体1,融合器主体1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为方便植骨,盖板中部可以设有植骨窗口,其中:
融合器主体1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每套撑开结构均包括驱动轴和被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1外侧竖向移动的升降台;
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的升降台分别与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以使盖板能相对升降台在左右方向转动。
使用时,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首先处于图8中(d)所示的并拢状态,待植入人体后,利用器械驱动左侧撑开结构的驱动轴,能够使左侧撑开结构的升降台朝融合器主体1外侧竖向移动,进而使盖板左侧上升或下降;利用器械驱动右侧撑开结构的驱动轴,能够使右侧撑开结构的升降台朝融合器主体1外侧竖向移动,进而使盖板右侧上升或下降,参考图9。
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融合器主体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每套撑开结构均包括驱动轴和被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外侧竖向移动的升降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受力结构稳定,撑开后整体框架结构能够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的升降台分别与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以使盖板能相对升降台在左右方向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撑开角向多,能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能够对生理角度方向起到较好的支撑。
综上,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撑开角向多,能够满足生理支撑角度需要,能够对生理角度方向起到较好的支撑,还能够满足人体生理运动中的剪切和扭转受力。本发明适用于经胸腰侧方入路治疗胸腰椎病变、滑脱、创伤造成的病症,手术中左侧、右侧入路均可。本发明中盖板可以为PEEK材料,其余可以为钛合金材料。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盖板包括位于融合器主体1上方的上盖板41和位于融合器主体1下方的下盖板42,其中:
对应于上盖板41,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中一套撑开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轴2和被第一驱动轴2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1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上升降台51,另一套撑开结构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轴3和被第二驱动轴3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1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上升降台52,第一上升降台51和第二上升降台52分别与上盖板41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对应于下盖板42,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中一套撑开结构可以包括第三驱动轴和被第三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1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下升降台53,另一套撑开结构可以包括第四驱动轴和被第四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1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下升降台54,第一下升降台53和第二下升降台54分别与下盖板42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使用时,驱动第一驱动轴2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一上升降台51朝融合器主体1上侧竖向移动,进而使上盖板41的左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侧上升或下降;驱动第二驱动轴3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二上升降台52朝融合器主体1的上侧竖向移动,进而使上盖板41的右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侧上升或下降;驱动第三驱动轴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一下升降台53朝融合器主体1的下侧竖向移动,进而使下盖板42的左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下侧上升或下降;驱动第四驱动轴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二下升降台54朝融合器主体1的下侧竖向移动,进而使下盖板42的右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下侧上升或下降。
可以想到的是,如果融合器只需要单侧撑开的话,则可以只设置上盖板41或只设置下盖板42,如果是上盖板41撑开,则只需对应设置第一上升降台51、第二上升降台52、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如果是下盖板42撑开,则只需对应设置第一下升降台53、第二下升降台54、第三驱动轴和第四驱动轴。
还可以想到的是,当如图中所示实施例同时设置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时,为节省空间和方便安装,同侧撑开结构可以共用同一个驱动轴,即:第一驱动轴2和第三驱动轴可以为同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3和第四驱动轴可以为同一驱动轴,此时使用时,驱动第一主轴2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一上升降台51和第一下升降台53分别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侧上升或下降,进而使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的左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侧上升或下降;驱动第二主轴3前后移动,能够使第二上升降台52和第二下升降台54分别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侧上升或下降,进而使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的右侧向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侧上升或下降。
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为便于驱动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前后移动,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然而,为精准调节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前后移动的距离,本发明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融合器主体1的后侧壁螺旋安装有用于分别驱动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前后移动的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分别与对应的驱动轴在轴向上相对固定,在周向上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具体实施时,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壁可以并列设有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融合器主体1的后侧壁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13和第四安装孔14,第一驱动轴2位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三安装孔13内,第二驱动轴3位于第二安装孔12和第四安装孔14内,第三安装孔13和第四安装孔14内螺纹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前后移动的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的后部可以为扳手接口,具体可以为六方孔。
为便于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分别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的尾部可以分别设有用于插设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头部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顶丝61和第二顶丝62的头部均设有环形定位槽63,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设有与环形定位槽63相配合的定位销64,定位销64具体可以采用过盈固定,定位销64为内部配合件,无掉落人体风险。
如图1-2和图5所示,驱动轴(即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和融合器主体1之间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孔滑动支撑槽20,另一个上横向安装有支撑档杆7,支撑档杆7穿插在长孔滑动支撑槽20中,对驱动轴和融合器主体1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进行限定,这样可限制驱动轴的逆向拆卸,增加融合器支撑作用,使整体结构不可拆卸,提高整体使用安全性。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是在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的中部设有长孔滑动支撑槽20,融合器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安装孔即第五安装孔15,第五安装孔15内设有穿过长孔滑动支撑槽20的支撑挡杆7,支撑挡杆7与第五安装孔15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支撑档杆7贯穿了长孔滑动支撑槽20,可以理解的是,长孔滑动支撑槽可以设置在融合器主体上,支撑档杆可以设置在驱动轴上,这种情况下支撑档杆的一端插设在长孔滑动支撑槽中与长孔滑动支撑槽相互配合即可,无需贯穿设置。
为便于驱动升降台,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本发明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升降台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斜面57,所述驱动轴(即第一驱动轴2和第二驱动轴3)上均设有与第一斜面57相配合的第二斜面58。第一斜面57和第二斜面58优选均为弧形斜面,这样可以平稳驱动升降台,进而平稳的支撑上下盖板。第一斜面57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升降台的前后两侧,第二斜面58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驱动轴的前后两侧,这样在驱动升降台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在驱动轴的前后方向上同时驱动升降台上升或下降,使升降台受力均衡,可以更好的平稳驱动升降台。
如图2-4所示,升降台(即第一上升降台51、第二上升降台53、第一下升降台52和第二下升降台54)和融合器主体1相对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个上可以设置有对两者上下运动进行导向的卡位轨迹槽60、60’,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滑动柱59;
该卡位轨迹槽60、6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竖槽601、601’和第二竖槽603、603’、以及连通第一竖槽601、601’和第二竖槽603、603’的第一横槽602、602’,第一竖槽601、601’和第二竖槽603、602’中其中一个的端部设有滑动柱入口,第一竖槽601、601’和第二竖槽603、603’中另一个的端部为封闭结构。
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是在第一上升降台51和第二上升降台53靠近融合器主体1内侧壁的侧壁面设有滑动柱59,在融合器主体1的内侧壁设有与该滑动柱59相配合的卡位轨迹槽60,并且,第二竖槽603的端部设有滑动柱入口(即为开放结构),第一竖槽601的端部为封闭结构,这样便于对第一上升降台51和第二上升降台53进行活动限位。
同样的,是在第一下升降台52和第二下升降台54靠近融合器主体1内侧壁的侧壁面设有滑动柱59,融合器主体1的内侧壁设有与该滑动柱59相配合的卡位轨迹槽60’,并且,第四竖槽603’的端部设有滑动柱入口,第三竖槽601’的端部为封闭结构,这样便于对第一下升降台52和第二下升降台54进行活动限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横槽602’与第一横槽602共用一个横槽。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为便于分别支撑连接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升降台和盖板相对的侧面上,连接部位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滑轨511、531,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插装配合的圆柱形滑槽411、412,圆柱形滑轨511、531的周向角度大于180°;圆柱形结构一方面能够在盖板斜向撑开过程中持续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防脱作用,增强连接牢固性。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是在第一上升降台51、第二上升降台52、第一下升降台53和第二下升降台54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滑轨511、第二上滑轨、第一下滑轨531和第二下滑轨,并在上盖板41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上滑轨511和第二上滑轨插装适配的第一上滑槽411和第二上滑槽412,下盖板42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下滑轨531和第二下滑轨插装适配的第一下滑槽和第二下滑槽。
进一步的,升降台和盖板的连接部位处至少一个上可以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横向方向自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人字状山脊,圆柱形滑槽411、412或圆柱形滑轨511、531位于人字形山脊的中间顶处。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是在升降台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横向方向自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人字状山脊。进一步的,人字状山脊左右两侧斜面55、5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5-20度,当融合器撑开到最大角度时,斜面55、5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贴合,为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融合器的最大撑开角度α为20度,远大于OLIF手术常规使用的0°、6°、12°规格。
优选的,盖板上设置所述圆柱形滑槽411、412,圆柱形滑槽411、41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盖板上对应左右两侧升降台的圆柱形滑槽411、412的开口方向相反(即第一上滑槽411和第二上滑槽412可以为对向滑槽,第一下滑槽和第二下滑槽为对向滑槽),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升降台与上下盖板之间的牢固性。并且,第一上滑槽411和第一下滑槽可以为对向滑槽,第二下滑槽412和第二上滑槽可以为对向滑槽,这样可增加升降台与融合器主体1的接触面积,增加扭转和剪切方向的生理受力,进而提高融合器的使用强度。
本发明的装配过程可以参考如下:
1、如图8中(a)所示,先将第一驱动轴放置在融合器主体内使其后端对准第三安装孔,将第二驱动轴放置在融合器主体内使其后端对准第四安装孔,再将第一顶丝沿第三安装孔旋入第一驱动轴的第一盲孔内并用定位销固定,将第二顶丝沿第四安装孔旋入第二驱动轴的第二盲孔内并用定位销固定,然后旋转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例如1mm),使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前端分别进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2、如图8中(b)所示,将第一上升降台和第二上升降台上的第一上滑轨和第二上滑轨分别滑入上盖板上的第一上滑槽和第二上滑槽,将第一下升降台和第二下升降台上的第一下滑轨和第二下滑轨分别滑入下盖板上的第一下滑槽和第二下滑槽,形成盖板和升降台的组合件;
3、如图8中(c)所示,在融合器主体内装配盖板和升降台的组合件,将升降台上的滑动柱沿卡位轨迹槽的竖槽的滑动柱入口滑入至横槽位置,然后旋转顶丝(例如2mm),使滑动柱进入卡位轨迹槽的端部为封闭结构的竖槽;
4、如图8中(d)所示,将支撑挡杆沿融合器主体上的第五安装孔插入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上的滑动支撑槽,支撑挡杆与第五安装孔过盈配合,使整体结构不可拆卸;然后旋转顶丝可使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与升降台的接触面相对滑动,实现上下移动。装配完成后,融合器整体不可拆卸,支撑挡杆只有一端外露,其它均为内部结构自身卡紧配合,提高整体使用安全性。
综上,本发明的可撑开融合器可进行双向撑开,调节脊柱生理角度,进行加压和支撑;融合器采用内部机构自身锁紧配合,部件可防退防掉;融合器整体结构稳定,可更好的承受生理活动剪切、扭转受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其中:
所述融合器主体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每套撑开结构均包括驱动轴和被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外侧竖向移动的升降台;
并列设置的两套撑开结构的升降台分别与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以使盖板能相对升降台在左右方向转动;
所述升降台和盖板相对的侧面上,连接部位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滑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插装配合的圆柱形滑槽,所述圆柱形滑轨的周向角度大于180°;
所述升降台和盖板的连接部位处至少一个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横向方向自中间向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人字状山脊,所述圆柱形滑槽或圆柱形滑轨位于所述人字状山脊的中间顶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方的上盖板,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和被第一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上升降台,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轴和被第二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上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上升降台,所述第一上升降台和第二上升降台分别与所述上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和/或,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下方的下盖板,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三驱动轴和被第三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一下升降台,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四驱动轴和被第四驱动轴驱动可朝融合器主体下侧竖向移动的第二下升降台,所述第一下升降台和第二下升降台分别与所述下盖板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四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后侧壁螺旋安装有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前后移动的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分别与对应的驱动轴在轴向上相对固定,在周向上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
驱动轴和融合器主体之间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孔滑动支撑槽,另一个上横向安装有支撑档杆,支撑档杆穿插在所述长孔滑动支撑槽中,对驱动轴和融合器主体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进行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尾部分别设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头部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的头部均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设有与所述环形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驱动轴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和/或,所述第一斜面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台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斜面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前后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和融合器主体相对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对两者上下运动进行导向的卡位轨迹槽,另一个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滑动柱;
该卡位轨迹槽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的第一横槽,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中其中一个的端部设有滑动柱入口,所述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中另一个的端部为封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所述圆柱形滑槽,所述圆柱形滑槽的轴向方向的两端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盖板上对应左右两侧升降台的圆柱形滑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状山脊左右两侧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0度。
CN202110615798.0A 2021-06-02 2021-06-02 可撑开融合器 Active CN113440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798.0A CN113440314B (zh) 2021-06-02 2021-06-02 可撑开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798.0A CN113440314B (zh) 2021-06-02 2021-06-02 可撑开融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0314A CN113440314A (zh) 2021-09-28
CN113440314B true CN113440314B (zh) 2022-10-18

Family

ID=7781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5798.0A Active CN113440314B (zh) 2021-06-02 2021-06-02 可撑开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03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2396B2 (en) * 2013-08-29 2020-07-07 Spineex, Inc. Surgical operating instrument for expandable and adjustable lordosis interbody fusion systems
US9662224B2 (en) * 2014-02-07 2017-05-30 Globus Medical, Inc. Variable lordosis space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EP3340938A1 (en) * 2015-08-25 2018-07-04 Imds Llc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s
CN108495604A (zh) * 2015-12-15 2018-09-04 脊椎固定公司 能连续调节的椎间植入物
US10398563B2 (en) * 2017-05-08 2019-09-03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Expandable cage
US9962272B1 (en) * 2017-06-28 2018-05-08 Amendia, Inc. Intervertebral implant device with lordotic expansion
US10869769B2 (en) * 2018-03-06 2020-12-22 Eit Emerging Implant Technologies Gmbh Intervertebral cages with integrated expansion and angular adjustment mechanism
CN210408685U (zh) * 2019-05-28 2020-04-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腰椎椎板间内镜下锚定式椎间融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0314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9984B2 (en) Bone fusion system
EP3315096B1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implant with lateral articulation
US8844077B2 (en) Syncronized patient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positioning support systems
US9295433B2 (en) Synchronized patient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atient positioning support systems
CN110141407B (zh) 髋关节置换手术辅助装置
EP2826446A1 (de) Aufspreizbares Implantat für die Wirbelsäule
EP2838437B1 (de) Teleskopierbare retraktorhalterung
JP2003510151A (ja) 臀部開創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DE3004012A1 (de) Verstellbares krankenhausbett fuer wehen-entbindung-genesung
EP1772131A1 (de) Rückenlehneneinheit für Sitzeinrichtungen, insbesondere für Roll- und Aufrichtrollstühle; Rollstuhl und Aufrichtrollstuhl
CN104287819A (zh) 一种医用可伸缩双螺纹、抗拔出的椎弓根螺钉组件
CN113440314B (zh) 可撑开融合器
WO1993009750A1 (de) Gëbarbett
DE102006052699A1 (de) Pflegebett mit verstellbarem Kopfteil
CN215307057U (zh) 一种可用于微创的人工椎间盘融合器
CN115501009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人工仿生腰椎
CN113209498A (zh) 一种放射治疗科多功能通用床
CN105686877B (zh) 肾动脉消融导管机器人推送器用支承装置
CN204501466U (zh) 肩开刀架
EP1709940A1 (de)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lösbarem Zahnersatz
CN114376695B (zh) 椎体打孔定位装置
DE102017124315A1 (de) Seitenstütze an einem OP- oder Röntgentisch
CN216689099U (zh) 一种市政桥梁工程加固装置
CN212631167U (zh) 一种医疗骨科用手术辅助装置
CN114533473B (zh) 一种手术床的搁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