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4009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4009A
CN113424009A CN202080015154.1A CN202080015154A CN113424009A CN 113424009 A CN113424009 A CN 113424009A CN 202080015154 A CN202080015154 A CN 202080015154A CN 113424009 A CN113424009 A CN 113424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fin
plate
flow path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1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4009B (zh
Inventor
名越健二
奥村拓也
山本宪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2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4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4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4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8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ribs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or local variations in thickness of the element, e.g. grooves, micro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6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having one or more openings therein forming tubular heat-exchange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12Elements constructed in the shape of a hollow panel, e.g. with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1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formed by stack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3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4Reinforcing means for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0/00Spac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80/00Mount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 F28F2280/04Means for preventing wrong assembling of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各层间流动第二流体(B),在板翅片流路(13)中流动的第一流体(A)与第二流体(B)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器中,板翅片(2a)包括:从供入管被供入第一流体的集管开口(11a);形成于集管开口(11a)的周围的集管流路(11);连通集管开口(11a)和集管流路(11)的集管流路口(8);和板翅片流路(13),其供来自集管流路(11)的第一流体流动,而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特别涉及将供制冷剂流通的板状的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具有不同的热能的流体间,为了进行热能交换而使用的热交换器被用于大量的设备中。尤其是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例如在家庭用和车辆用的空调机、计算机以及各种电器设备等中被广泛使用。
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是在形成于板状的板翅片中的流路中流通的流体(制冷剂)、与在层叠的板翅片间流通的流体(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形式。
在上述的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的领域中,以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为目的,提案有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5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用新型登录第3192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504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的领域中,以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为目的,正在研究将板翅片用导热率高的材料以较薄的厚度形成,在设置于板翅片的流路中流通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相比压力较高的流体(制冷剂)的技术。
在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中,对于设置于板翅片的流路流通高压的制冷剂的结构中,担心流路产生变形、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不均匀、作为热交换器的性能降低。在像这样将多个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热交换器中,为了防止在流路中流通制冷剂导致的向层叠方向的变形、挠曲,在层叠方向的两端侧,作为端板设置有刚性高、且具有厚度的金属部件(参照专利文献3)。这样的端板是与层叠的板翅片一起通过钎焊被接合的结构。但是,这样的端板与被接合的板翅片的热容量大为不同,而且存在由于部件强度的不同而容易发生焊接不良的问题。因此,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现有的层叠型板翅片的热交换器,在轻量化和小型化方面存在技术问题,并且在对于被供给的制冷剂的耐压性和可靠性方面也存在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达到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并且能够确保作为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结构,且能够在流路中流通高压制冷剂的可靠性高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热交换器包括:
层叠有板翅片的板翅片层叠体,板翅片具有供第一流体流动的流路;和
供排管,其进行板翅片层叠体中的各层的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的供入或者排出,
在板翅片层叠体的各层间的间隙中流动第二流体,在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板翅片包括:
在供排管作为供入管发挥功能时,被供入来自供入管的第一流体的集管开口;
形成于集管开口的周围的集管流路;和
板翅片流路,其供来自集管流路的第一流体流动,而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具有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板翅片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的第一翅片部件的平面图。
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的第二翅片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的状态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的集管流路的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用图2A所示的VI-VI线切断而得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由端板夹着的板翅片层叠体的集管开口的附近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与图7所示的纵截面图的切断面正交的长度方向的切断面的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7中的第一翅片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7中的第二翅片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8中的第一翅片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8中的第二翅片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沿着长度方向切断而得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14是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沿着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面图。
图1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切断而得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纵截面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端面图。
图1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与第二端板接触的第一翅片部件和层叠于其上的板翅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与第一端板接触的第二翅片部件和层叠与其下的板翅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中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21是实施方式2的板翅片层叠体中形成有集管流路的区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热交换器包括:
层叠有板翅片的板翅片层叠体,板翅片具有供第一流体流动的流路;和
供排管,其进行板翅片层叠体中的各层的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的供入或者排出,
在板翅片层叠体的各层间的间隙中流动第二流体,在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板翅片包括:
在供排管作为供入管发挥功能时,被供入来自供入管的第一流体的集管开口;
形成于集管开口的周围的集管流路;和
供来自集管流路的第一流体流动的、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翅片流路,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具有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是,构成为具有集管流路的外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是,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由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的壁面构成。
此外也可以是,在板翅片层叠体中,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由2重构造的壁面构成。
此外也可以是,在板翅片中,连通集管开口和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配置在集管流路的内周侧。
此外也可以是,板翅片中,连通集管开口和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在集管流路的内周侧配置有多个。
此外也可以是,集管流路口形成于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的相对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是,集管流路口在板翅片中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相对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是,板翅片具有将第一翅片部件和第二翅片部件接合而形成流路的结构,
第一翅片部件具有用于形成集管流路的凹部,
第二翅片部件具有与第一翅片部件接合的、用于将第一翅片部件中的凹部形成为集管流路的平坦面。
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一翅片部件中,用于形成集管流路的凹部具有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集管流路顶部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
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接合于第二翅片部件的平坦面而形成所述集管流路,
在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的一部分,形成有连通集管开口和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
此外也可以是,第二翅片部件具有平坦面和内周支承部,内周支承部与平坦面弯曲地相连接,成为位于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的集管开口的外边缘部分,
第二翅片部件的内周支承部接合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第一翅片部件,板翅片层叠体中的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具有2重壁面。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对于层叠型板翅片热交换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层叠型板翅片热交换器的结构,也包括具有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等同的结构的热交换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例,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功能、动作等是例示,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关于表示最上位的概念的权利范围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可以为任意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板翅片热交换器(以下简单称为热交换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包括:供入管4,其被供入作为第一流体A的制冷剂;板翅片层叠体2,其通过将长方形的板状的多个板翅片2a层叠而构成;和排出管5,其将在形成于板翅片2a的流路中流动后的制冷剂排出。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中,供入管4和排出管5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将与当时的动作对应的功能作为名称使用。此外,在本发明中,将供入管4和排出管5一起称为供排管(4、5)。
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配置有端板3(3a、3b),端板3(3a、3b)与长方形的板翅片2a在俯视时为大致相同形状。在一个端板3(3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接合有供入管4或者排出管5。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以在一个端板3(3a)的两端侧接合有供入管4或者排出管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根据使用热交换器1的装置的规格,也可以形成为在一个端板3(3a)接合供入管4,而在另一个端板3(3b)接合排出管5的结构。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1中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设置于板翅片层叠体2的一个端板3(3a)的位置作为上侧,将另一个端板3(3b)的位置作为下侧来说明。但是,在该热交换器1设置于装置(例如空调机)中的状态下,其层叠方向并不特定为上下方向(铅垂方向)。
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配设的端板3(3a、3b),通过定位机构(例如定位螺栓等)以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彼此固定,并且夹着板翅片层叠体2。将两端的端板3(3a、3b)维持为规定间隔地固定的定位机构,具有对于层叠的各板翅片2a的定位功能。端板3由例如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形成的板材构成。
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是作为第一流体A的制冷剂在形成于板翅片层叠体2的各板翅片2a中的流路(板翅片流路13)中流通的结构。另一方面,是作为第二流体B的空气在形成于板翅片层叠体2的板翅片2a的叠层间的间隙中穿过的结构。像这样构成的热交换器1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在第一流体A与第二流体B之间进行热交换。
构成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中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多个板翅片2a分别为将2个板材即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相对地贴合并接合(焊接例如钎焊)而形成流路的结构。像这样构成的板翅片2a在层叠有多个的状态下被加压和加热并进行接合(焊接),而构成板翅片层叠体2。
图2A和图2B是分别表示构成板翅片2a的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的平面图。图2A是第一翅片部件10的平面图,图2B是第二翅片部件20的平面图。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例如由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板材构成,在金属板材的芯材至少具有钎焊材料层。另外,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例如使用厚度为0.2mm的薄板材加工为规定形状。被加工成规定形状的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以在规定位置彼此紧贴的方式被加压并被加热,由此,相对平坦的规定区域彼此可靠地接合(钎焊)。
图2A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中,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用于被供给来自供入管4的制冷剂、或者向排出管5排出制冷剂的环状的集管流路11。第一翅片部件10中的集管流路11,由在图2A中向纸面的跟前侧突出的结构的环状凹部形成。从集管流路11的外周部分的一个部位起形成有以规定距离导出的集管连通流路12。在集管连通流路12的导出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形成于板翅片2a中的热交换区域C(参照后述图5)的板翅片流路13的端部。
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在集管连通流路12的导出方向的延长线上形成的板翅片流路13,与集管连通流路12同样地由凹部形成。板翅片流路13在板翅片2a的热交换区域C的整体中以蜿蜒的方式形成。板翅片流路13包括:由直线状的凹部构成的第一板翅片流路13a;和由圆弧状的凹部构成的第二板翅片流路13b。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在板翅片2a的热交换区域C中,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地延伸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直线状的第一板翅片流路13a,它们的端部之间由圆弧状的第二板翅片流路13b连接,由此形成蜿蜒形状的流路。另外,作为板翅片2a中的热交换区域C,表示形成有集管流路11的集管区域以外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第一翅片部件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与供入管4或者排出管5连通的集管流路11。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集管流路11、集管连通流路12和板翅片流路13的各个流路,以将第一翅片部件10的俯视时的中心点作为对称中心地点对称的方式配设。
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在蜿蜒的板翅片流路13之间形成有作为空缺部分(间隙)的导热阻断缝隙6。像这样通过形成作为空缺部分(间隙)的导热阻断缝隙6,能够抑制靠近的板翅片流路13之间的导热作用。而且,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以包围集管流路11的方式形成有多处(3处)用于插入定位销(未图示)的定位销用开口9。上述导热阻断缝隙6和定位销用开口9与各流路(集管流路11、板翅片流路13)同样地,以第一翅片部件10的俯视时的中心点作为对称中心地形成为点对称。
另外,如图2A所示,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从集管流路11导出的集管连通流路12,与在其导出方向的延长线上形成的板翅片流路13不直接连接,在其之间形成有平坦的流路过渡区域16。即,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为集管连通流路12的凹部与第一板翅片流路13a的凹部不相连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第二翅片部件20中,如图2B所示,在与第一翅片部件10的流路过渡区域16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过渡流路21。过渡流路21由在图2B中以向纸面的背侧突出的方式凹陷的凹部形成。由此,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接合而成的板翅片2a中,成为集管连通流路12与板翅片流路13经由过渡流路21而连通的状态。其结果是,从供入管4供给的制冷剂在集管流路11、集管连通流路12、过渡流路21、板翅片流路13、过渡流路21、集管连通流路12和集管流路11中流通而从排出管5排出。
在第二翅片部件20中,在与第一翅片部件10的直线状的第一板翅片流路13a相对的区域形成有板翅片凸区域22(参照后述的图16的截面图)。该板翅片凸区域22与第一板翅片流路13a相组合且被接合,确保板翅片流路13的直线部分的流路形状,并抑制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变形。
此外,在第二翅片部件20中,在与形成于第一翅片部件10的导热阻断缝隙6对应的位置、且在板翅片凸区域22之间,形成有同样的导热阻断缝隙6。像这样通过形成导热阻断缝隙6,能够抑制靠近的板翅片流路13间的导热作用,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在第二翅片部件20设置有多个间隔规定突起7,其用于将层叠的板翅片2a之间的间隙规定为一定间隔。此外,因为这些间隔规定突起7是将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2a间维持为一定间隔的结构,因此配置在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的任一者的外表面侧(在板翅片2a中与将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焊接的面相反的面)、或者两者的外表面侧即可,其配设位置根据形成的流路的位置能够适当设定。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二翅片部件20中,也与第一翅片部件10同样,以将第二翅片部件20的俯视时的中心点作为对称中心地形成为点对称的方式配设各构成要素(导热阻断缝隙6、间隔规定突起7、定位销用开口9)。
图3是将2组板翅片2a(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层叠的状态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表示了集管流路11的附近。如图3所示,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在形成集管流路11的环状的凹部的内周侧,形成有作为缺口的集管流路口8。集管流路口8形成于环状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多个部位。作为集管流路口8(8a、8b)的形成位置,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例如形成在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相对的位置。实施方式1的集管流路口8(8a、8b)的形成位置是,在穿过环状的集管流路11的中心的、在板翅片2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形成于集管流路11的相对的位置(图2A参照)。
此外,作为集管流路11中的多个集管流路口8的形成位置,优选包括在设置有具有该热交换器1的装置(例如空调机)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上,成为上下的位置。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中,表示层叠有多个板翅片2a的板翅片层叠体2,作为板翅片2a的应层叠的个数,根据热交换器1的规格适当地设定。在图4所示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表示了端板3(3a、3b)被拆除,在定位销用开口9中没有插入定位销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流路11的附近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图4的板翅片层叠体2用图2A所示的VI-VI线切断的截面的立体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形成有在层叠方向上贯通的集管开口11a。在集管开口11a,从供入管4向集管流路11流通制冷剂、或者从集管流路11向排出管5流通制冷剂。
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构成在层叠方向上贯通的集管开口11a的内面侧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通过钎焊加工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另外,在集管流路11的外周侧也以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的方式被接合。其结果是,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为在层叠方向上可靠地接合了的状态,集管流路11中的刚性得以提高。
从供入管4供给的制冷剂为流过集管开口11a、通过形成于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集管流路口8(8a、8b)而流入集管流路11的结构。在图5和图6中,表示了在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相对的2个集管流路口8中的一个第一集管流路口8a。第一集管流路口8a与第二集管流路口8b配置于,在通过集管开口11a的中心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即板翅片2a中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相对的位置。
图7是表示由端板3(3a、3b)夹着的状态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开口11a的附近的截面图。图7的截面图是由图2A所示的VI-VI线切断的纵截面图。图8是表示与图7所示的纵截面图的截断面正交的长度方向的截断面的纵截面图。图8表示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开口11a的附近,是包括第一集管流路口8a和第二集管流路口8b的截面图。
如图7所示,板翅片层叠体2通过将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贴合而形成的板翅片2a层叠多个而构成。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在集管开口11a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形成集管流路11的凹部。第一翅片部件10中的集管流路11(凹部)由构成集管开口11a的外周侧的壁面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集管流路顶部10b、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形成。即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用于形成集管流路11的凹部由:顶部形成为环状且具有平坦面的集管流路顶部10b;成为在内周侧在层叠方向上支承集管流路顶部10b的内周壁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成为在外周侧在层叠方向上支承集管流路顶部10b的外周壁的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构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翅片部件20中,形成有成为集管开口11a的外周的外边缘部分的内周支承部20a,接续该内周支承部20a形成有平坦部20b。平坦部20b与内周支承部20a弯曲地连接。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构成集管开口11a的外周侧的壁面。第二翅片部件20的平坦部20b将由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集管流路顶部10b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构成的凹部封闭,是在集管开口11a的外周构成环状的集管流路11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中,用于形成集管流路11的凹部具有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集管流路顶部10b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接合于第二翅片部件20的平坦面而形成集管流路,在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的一部分形成有集管流路口8。
另外,第二翅片部件20包括:具有平坦面的平坦部20b;和与平坦部20b的平坦面弯曲地连接、且位于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成为集管开口11a的外边缘部分的内周支承部20a。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2a中的第一翅片部件10接合,板翅片层叠体2中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成为具有在层叠方向上延伸的2重壁面的结构。
另外,如图8的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所示,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相对的区域,为了形成集管流路口8(8a、8b),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从集管流路顶部10b的突出长度形成得较短。同样地,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的突出长度形成得较短。像这样,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和内周支承部20a中的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区域形成有缺口,在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形成集管流路口8(8a、8b)。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的纵截面图,表示在集管开口11a的附近的第一翅片部件10。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纵截面图,表示了与图9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接合的部分。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的纵截面图,表示了形成于集管开口11a的外周的集管流路口8(8a、8b)。同样地,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纵截面图,表示了与图11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接合的部分。
图9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与图10所示的第二翅片部件20贴合而被接合,在1个板翅片2a中的集管开口11a的外周形成有集管流路11。像这样形成集管流路11时,在图11所示的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与图12所示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中,形成集管流路11的集管流路口8(8a、8b),集管开口11a经由集管流路口8(8a、8b)与集管流路11的内部连通。
此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翅片部件10中,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的内周侧端部向内周侧突出,形成内周侧的突出端部10d。在该内周侧的突出端部10d,抵接有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2a中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的内周侧端部。因此,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第一翅片部件10的内周侧的突出端部10d与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的内周侧端部形成为被接合了的状态(图7参照)。
如前文所述,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各板翅片2a中,连接于集管流路11的集管连通流路12为经由形成于第二翅片部件20的过渡流路21与第一板翅片流路13a相连的结构。
图13是表示将板翅片层叠体2沿着其长度方向切断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在图13中表示了,在各板翅片2a中集管连通流路12与第一板翅片流路13a经由过渡流路21连通的截面。图14是将板翅片层叠体2沿着长度方向切断的端面图,表示了过渡流路21的附近。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各板翅片2a中形成于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连通流路12,经由形成于第二翅片部件20的过渡流路21与形成于第一翅片部件10的板翅片流路13连通。因此,在板翅片层叠体2中,例如从供入管4供给的制冷剂流过集管开口11a、集管流路11、集管连通流路12、过渡流路21和板翅片流路13。这时,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制冷剂从集管连通流路12向过渡流路21向下方流动,制冷剂从过渡流路21向板翅片流路13向上方流动。即,在过渡流路21的前后,制冷剂一边在上下方向(层叠方向)上波动一边移动,与平面的流路相比,成为流路变长的结构。
图1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2以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面切断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纵截面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端面图。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两端的端板3(3a、3b)之间层叠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在其上端配设作为板翅片2a的一方的第二翅片部件20,在其下端配设作为板翅片2a的另一方的第一翅片部件10。
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中,两端的端板3中的上侧的第一端板3a的下表面与在其正下方配设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接合面整面地接触。在此,所谓接合面是指在板翅片2a中,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相接合的面。
另一方面,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下端配设有作为板翅片2a的另一方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下侧的第二端板3b的上表面与第一翅片部件10的接合面整面地接触。这是因为,相对于上侧的第一端板3a,使与第一翅片部件10接合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接合面相对,由此平坦面扩大,接触面积变大。同样地,相对于下侧的第二端板3b,使与第二翅片部件20接合的第一翅片部件10的接合面相对,由此平坦面扩大,接触面积变大。
图17是表示由与下侧的第二端板3b接触的第一翅片部件10、以及层叠于其上的第二翅片部件20和第一翅片部件10构成的板翅片2a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从层叠方向的下方看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由与上侧的第一端板3a接触的第二翅片部件20、以及层叠于其下的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构成的板翅片2a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从层叠方向的上方看的立体图。
在图17和图18中,将在各个翅片部件(10、20)中接触并接合的区域用斜线部分表示。此外,在构成板翅片2a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之间接触的区域成为被钎焊的区域。如图17和图18所示,端板3(3a、3b)与第一翅片部件10或者第二翅片部件20相接触的区域是广泛且整体的,因此不需要对端板3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够相对于第一翅片部件10或者第二翅片部件20大致均匀地接合,能够可靠地保持该板翅片层叠体2。
此外,配设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由于如上所述与端板3相接触,因此来自供入管4的制冷剂流入该第一翅片部件10和第二翅片部件20的集管开口11a。但是,在与第二端板3b相接触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中,从集管连通流路12起前方被堵塞,成为平坦的流路过渡区域16。因此,在与第二端板3b接触的第一翅片部件10中,制冷剂不能流入板翅片流路13。另一方面,与第一端板3a接触的第二翅片部件20是作为流路仅形成有过渡流路21的结构,由于没有形成集管流路11,因此不存在供集管开口11a的制冷剂流入的流路。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结构中,通过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配设构成板翅片2a的部件的一方,对于端板3不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够可靠地确保板翅片层叠体2。由端板3保持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形成有在板翅片2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的集管流路11的集管区域之间的区域成为热交换区域C,在该热交换区域C形成有所希望形状的板翅片流路13。为了使作为第二流体B的空气相对于形成在该热交换区域C的板翅片流路13高效率地接触并流通,层叠的板翅片2a的热交换区域C之间具有规定间隙。如前文所述,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2a之间的间隙,由设置于第一端板3a和/或第二端板3b的多个间隔规定突起7(参照图2B)来确保。
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为下述结构:集管流路11由凹部和第二翅片部件20的由实质上的平坦面构成的平坦部20b形成,上述凹部由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集管流路顶部10b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构成,经由形成于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的集管流路口8被供给来自供入管4的制冷剂的结构。
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体2中,在各板翅片2a的集管开口11a的外周形成的集管流路11,在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的内周侧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c的外周侧接合。另外,在层叠的板翅片2a中,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集管流路被接合。因此,实施方式1中的集管流路11成为刚性高的结构,即使来自供入管4的高压制冷剂从集管开口11a通过集管流路口8供给到集管流路11,也是能够抑制集管流路11扩张等变形的结构,形成为能够可靠地维持所希望形状的流路的结构。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中,能够可靠性高地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中,利用第一翅片部件10与第二翅片部件20的层叠构造,能够提高各板翅片2a中的集管流路的强度,并且能够达成板翅片层叠体2的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依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提供能够在流路中流通高压制冷剂的可靠性高的热交换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板翅片2a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由第一翅片部件10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和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的2重构造的壁面构成。其结果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从供入管4被供给制冷剂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的强度提高,成为能够在集管流路11中流通高压制冷剂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使构成板翅片2a的第一翅片部件10或者第二翅片部件20的接合面相对于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两端的端板3接触。因此,成为不需要对端板3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够可靠地夹着板翅片层叠体2的结构,并且在与端板3接触的第一翅片部件10或者第二翅片部件20中,不需要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够防止制冷剂的流通的结构,能够防止在端板3中制冷剂泄漏。
[变形例]
图19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19表示了第一翅片部件10A和第二翅片部件20A中的集管流路11的附近。如图19所示,第一翅片部件10A中的形成集管流路11的凹部由:形成为环状的具有平坦面的集管流路顶部10Ab;和以在内周侧与外周侧的两方在层叠方向上支承集管流路顶部10Ab的方式形成的集管流路支承部(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Ac)构成。此外,在外周侧支承集管流路顶部10Ab的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Ac,与形成有板翅片流路13的热交换区域C经由弯曲部相连续地形成。如图19的纵截面图所示,用于形成集管流路11的凹部中,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集管流路顶部10Ab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Ac之间弯曲而呈コ字状地相连续地形成,与流路方向正交的截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的流路。
另一方面,与第一翅片部件10A接合的第二翅片部件20A,为了在各板翅片2Aa中形成集管流路11,如图19所示,以覆盖由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集管流路顶部10Ab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10Ac构成的凹部的方式具有作为平坦面的平坦部20Ab。图19所示变形例的第二翅片部件20A,与上述图6所示的第二翅片部件20的内周支承部20a不同,不是第二翅片部件20A的内周侧端部下垂的形状。
因此,在该变形例的板翅片层叠体2A中,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由第一翅片部件10A的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构成,板翅片2Aa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成为1重构造。在图19中,成为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的下端的导出端,与第二翅片部件20A的内周侧前端部分被接合。与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10Aa的上端相连的集管流路顶部10Ab,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2Aa的第二翅片部件20A的平坦部20Ab接合。即,图19所示的变形例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由在层叠方向的上下被接合而成为相连的壁面的集管流路支承部构成。
其结果是,在变形例的板翅片层叠体2A中,即使内周侧为1重构造,集管流路11也构成为刚性高的结构。另外,层叠的板翅片2Aa中的集管流路11的内周侧为1重构造,但由于各层相连续地接合,因此形成了刚性高的制冷剂通路。在该制冷剂通路中在每一叠层形成有集管流路口8,成为对于各层的板翅片2Aa的集管流路11能够供给压力高的制冷剂的结构。
此外,图19所示的变形例的其它结构(例如集管连通流路12、板翅片流路13、过渡流路21等)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2)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板翅片热交换器(以下简称为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中的板翅片层叠体100的立体图。图21是在实施方式2的板翅片层叠体100中,形成有集管流路130的区域的截面图。
在图20和图21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因为作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的动作相同,所以主要对实施方式2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中,与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较大的不同点在于,集管流路的形状。
如图20和图21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第一翅片部件110与第二翅片部件120接合(钎焊)形成1个板翅片100a。在实施方式2的第一翅片部件110和第二翅片部件120的各自中,在形成集管流路130的相对位置具有环状的凹部。通过第一翅片部件110与第二翅片部件120接合而形成集管流路130。因此,实施方式2的集管流路130,其与流路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比实施方式1的集管流路11大(例如,如果是同样的板翅片则与流路方向正交的截面积为大致2倍)。
在实施方式2的第一翅片部件110的表面侧,为了确保与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100a之间的距离,间隔规定突起7整体上形成有多个。作为这些间隔规定突起7的配设位置,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翅片部件20(参照图2B)同样地,以使与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100a之间的距离均等的方式分散地配置。另外,在第一翅片部件110,在与板翅片层叠体1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且在集管流路130的两侧形成有定位销用开口9。即,集管流路130和定位销用开口9在与板翅片层叠体1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成一排,与作为第二流体B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地配设。
在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翅片部件120,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翅片部件10同样地形成有集管连通流路12和板翅片流路13(参照图2A)。因此,为了使第二翅片部件120的集管连通流路12与板翅片流路13连通,在第一翅片部件110形成有过渡流路21(参照图20)。
在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中,与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同样地,为了向集管流路130供给来自供入管4的高压制冷剂,在集管流路130的内周侧形成有集管流路口80(参照图21)。实施方式2中的集管流路口80,通过将形成集管流路130的第一翅片部件110的内周侧端部的一部分形成缺口而形成。
如图21所示,在构成1个板翅片100a的第一翅片部件110和第二翅片部件120中,形成集管流路13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被接合(钎焊)的区域。因此,集管流路130中,在高压制冷剂从集管流路口80被吸入的结构中,是能够防止集管流路的变形的结构,具有可靠性高的集管流路。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集管流路口80形成在集管流路130的内周侧中的相对的位置,且形成在穿过环状的集管流路130的中心的、在板翅片100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位置。像这样,通过在集管流路13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上相对地形成集管流路口80,在该热交换器安装在装置(例如空调机)中的状态下,由于板翅片层叠体100相对于该长度方向从铅垂线倾斜规定角度、例如倾斜45度地设置,因此相对的集管流路口80处于铅垂方向的上下位置。因此,在供入管4的制冷剂以液相和气相的状态分开流动的情况下,液相和气相的制冷剂被供给到处于上下位置的集管流路口80。其结果是,对于热交换区域中层叠的各层板翅片流路13供给取得了液相与气相的平衡的同样的制冷剂,成为能够进行板翅片层叠体100的整体上取得了平衡的高效率的热交换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作为集管流路,以圆环状的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特定于该形状,除了简单的环状的形状以外,也包括例如C形状或圆弧形状那样没有连成环状的流路形状等各种形状。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达成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效率化,并且即使是流通高压制冷剂的结构也具有高可靠性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如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那样,作为集管流路,是从集管流路的内周侧供给制冷剂的结构,并且板翅片层叠体中的各层的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被接合,形成为刚性高的结构。在像这样构成的热交换器中,能够将所希望的高压力的制冷剂供给到板翅片层叠体中,形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热交换功能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中,由于由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的多层支承部(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构成集管流路,因此集管流路中的耐压脆弱性得到大幅缓和,集管流路的刚性提高。其结果是,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即使流通一定值以上的高压力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中,在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的支承部形成集管流路口,该集管流路口形成为相对各板翅片的流路的最初的流通口。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为能够对其开口形状和形成位置适当设定的结构,因此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能够最优化地形成理想的制冷剂状态(液相-气相的平衡状态),是能够实现更高性能化的结构。
而且,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结构中,被层叠的板翅片的板翅片层叠体整体被接合,形成为具有刚性的结构,因此能够用比较薄的金属材料构成端板。端板由于是安装对层叠的板翅片的定位用的部件、安装供排管的结构,因此不需要为了在层叠方向上强力地夹着板翅片层叠体而使用厚度厚的刚性高的材料。其结果是,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的端板,与被接合的板翅片的热容量没有较大的差异,另外,由于部件强度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能够大幅抑制在端板与板翅片之间焊接不良的发生。因此,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是具有对被供给的制冷剂的耐压性、且具有高可靠性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结构中,能够达成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并且是能够在板翅片层叠体中的各层板翅片流通高压的制冷剂的结构,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器。
对于本发明基于一定程度的详细内容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但这些结构是例示,这些实施方式的公开内容在结构的细节部分能够进行变化。在本发明中,各实施方式的要素的置换、组合和顺序的变更,只要不脱离权利范围和技术思想就能够实现。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能够达成轻量化、小型化和热交换的高效率化的高可靠性的热交换器,因此能够构建市场价值高的空调机。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热交换器
2、2A、100 板翅片层叠体
2a、2Aa、100a 板翅片
3 端板
3a 第一端板
3b 第二端板
4 供入管
5 排出管
6 导热阻断缝隙
7 间隔规定突起
8、80 集管流路口
8a 第一集管流路口
8b 第二集管流路口
9 定位销用开口
10、10A、110 第一翅片部件
10a、10Aa 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
10b、10Ab 集管流路顶部
10c、10Ac 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
10d 内周侧的突出端部
11、130 集管流路
11a 集管开口
12 集管连通流路
13 板翅片流路
13a 第一板翅片流路(直线状)
13b 第二板翅片流路(圆弧状)
16 流路过渡区域
20、20A、120 第二翅片部件
20a 内周支承部
20b、20Ab 平坦部
21 过渡流路。

Claims (11)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
层叠有板翅片的板翅片层叠体,所述板翅片具有供第一流体流动的流路;和
供排管,其进行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的各层的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一流体的供入或者排出,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的各层间的间隙中流动第二流体,在所述板翅片的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片包括:
在所述供排管作为供入管发挥功能时,被供入来自所述供入管的所述第一流体的集管开口;
形成于所述集管开口的周围的集管流路;和
板翅片流路,其供来自所述集管流路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而与所述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具有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具有所述集管流路的外周侧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地被接合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由在层叠方向上相连续的壁面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翅片层叠体中,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由2重构造的壁面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翅片中,连通所述集管开口和所述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配置在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片中,连通所述集管开口和所述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在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配置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管流路口形成于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的相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管流路口在所述板翅片中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相对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片具有将第一翅片部件和第二翅片部件接合而形成流路的结构,
所述第一翅片部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集管流路的凹部,
所述第二翅片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翅片部件接合的、用于将所述第一翅片部件中的所述凹部形成为所述集管流路的平坦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翅片部件中,用于形成所述集管流路的凹部具有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集管流路顶部和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
所述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和所述集管流路外周支承部接合于所述第二翅片部件的所述平坦面而形成所述集管流路,
在所述集管流路内周支承部的一部分,形成有连通所述集管开口和所述集管流路的集管流路口。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翅片部件具有所述平坦面和内周支承部,所述内周支承部与所述平坦面弯曲地相连接,成为位于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的所述集管开口的外边缘部分,
所述第二翅片部件的所述内周支承部接合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第一翅片部件,所述板翅片层叠体的所述集管流路的内周侧具有2重壁面。
CN202080015154.1A 2019-10-17 2020-10-08 热交换器 Active CN113424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0167 2019-10-17
JP2019190167A JP7365634B2 (ja) 2019-10-17 2019-10-17 熱交換器
PCT/JP2020/038071 WO2021075334A1 (ja) 2019-10-17 2020-10-08 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4009A true CN113424009A (zh) 2021-09-21
CN113424009B CN113424009B (zh) 2022-12-20

Family

ID=7548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154.1A Active CN113424009B (zh) 2019-10-17 2020-10-08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47298A4 (zh)
JP (1) JP7365634B2 (zh)
CN (1) CN113424009B (zh)
WO (1) WO20210753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94303A1 (en) * 2022-12-27 202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35134A4 (en) * 2021-06-25 2023-11-29 Foshan Huaz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KR102487015B1 (ko) * 2021-12-28 2023-01-10 에너진(주) 열절연부에 의해 열교환성을 향상시킨 인쇄기판형 열교환기
KR102563976B1 (ko) * 2022-11-30 2023-08-04 에너진(주) 내구성을 향상시킨 인쇄기판형 열교환기,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소저장장치, 및 수소압축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0097A (ja) * 1996-12-06 1998-06-26 Showa Alum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2001133184A (ja) * 1999-11-01 2001-05-18 Ebara Corp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03343993A (ja) * 2002-05-23 2003-12-03 Tokyo Radiator Mfg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1918784A (zh) * 2007-12-21 2010-12-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JP2018066533A (ja) * 2016-10-21 2018-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CN108885075A (zh) * 2016-03-28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19100563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2019100565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7044A (en) 1983-06-30 1984-12-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riction compensation in a rolling mill having automatic gage control
DE4313506A1 (de) * 1993-04-24 1994-10-27 Knecht Filterwerke Gmbh Ölkühler in Scheibenbauweise
JP3965901B2 (ja) 2000-10-27 2007-08-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
EP1739380B1 (en) * 2005-06-21 2012-03-21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Oil cooler
CN102472596B (zh) * 2009-07-27 2014-05-28 韩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WO2014000775A1 (de) * 2012-06-26 2014-01-03 Eberspächer Exhaust Technology GmbH & Co. KG Verdampfer
EP2730878B1 (en) 2012-11-07 2019-03-06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lat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plate package
JP3192719U (ja) 2014-06-18 2014-08-28 有限会社和氣製作所 板状部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JP6641544B1 (ja) 2018-03-15 2020-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0097A (ja) * 1996-12-06 1998-06-26 Showa Alum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2001133184A (ja) * 1999-11-01 2001-05-18 Ebara Corp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03343993A (ja) * 2002-05-23 2003-12-03 Tokyo Radiator Mfg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1918784A (zh) * 2007-12-21 2010-12-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8885075A (zh) * 2016-03-28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18066533A (ja) * 2016-10-21 2018-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2019100563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2019100565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94303A1 (en) * 2022-12-27 202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7298A4 (en) 2022-11-23
WO2021075334A1 (ja) 2021-04-22
CN113424009B (zh) 2022-12-20
JP7365634B2 (ja) 2023-10-20
EP4047298A1 (en) 2022-08-24
JP2021063637A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4009B (zh) 热交换器
CN108885075B (zh) 热交换器
US6959492B1 (e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heat exchanger
JP6528283B2 (ja) 熱交換器
JP5892453B2 (ja) 熱交換器
JP2001116483A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
US20180045469A1 (en) Heat exchanger device
JP653132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34169B1 (ko) 적층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
JP5393606B2 (ja) 熱交換器
CN113474613B (zh) 热交换器
CN109564075B (zh) 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
WO2022059437A1 (ja) 熱交換器
JP2019066054A (ja) 熱交換器
JP4482997B2 (ja) 積層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885150A (zh) 热交换器
JP2000274987A (ja) プレ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
JP4340952B2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JP2005207725A (ja) 熱交換器
JP6887074B2 (ja) 熱交換器
JP5779800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47760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15523776A (zh) 热交换器
JP2018100795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136060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