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1519A -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1519A
CN113421519A CN202110751216.1A CN202110751216A CN113421519A CN 113421519 A CN113421519 A CN 113421519A CN 202110751216 A CN202110751216 A CN 202110751216A CN 113421519 A CN113421519 A CN 113421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ircuit
gate
control signal
data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12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1519B (zh
Inventor
吴佳璋
南帐镇
金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Eswin 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Eswin 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12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1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1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驱动方法包括:时序控制器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每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相应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驱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消费者体验的需求也日渐升高,具有高解析度和高更新率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然而,屏幕解析度的提高,对应更大的负载,进而需要更大的驱动电流,且屏幕更新率的提高,对应更短的横向更新时间,进而需要更高的功耗。
由于显示装置高解析度和高更新率的发展趋势,在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设计时,温度和电流消耗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驱动电路设计存在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驱动电路设计存在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包括:
时序控制器根据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在每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相应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所述数据线接收的所述数据信号在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所述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均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每一所述显示周期内,为相应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其中,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以使每一所述数据线接收的所述数据信号在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所述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交叉排布的若干栅极线和若干数据线;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时序控制器会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由于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较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单栅结构排布的显示面板显示单行图形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驱动图1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3为双栅结构排布的显示面板显示单列图形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驱动图3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5为双栅结构排布的显示面板显示单行图形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驱动图5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7为双栅结构排布的显示面板显示红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驱动图7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9为双栅结构排布的显示面板显示洋红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驱动图9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图1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图3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图5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图7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图9所示显示面板时的驱动方法时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红色亚像素单元;12-绿色亚像素单元;13-蓝色亚像素单元;14-时序控制器;15-栅极驱动电路;16-源极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相关技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为单栅结构排布,具体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若干阵列排列的亚像素单元(图1中示出了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若干栅极线(图1中仅示出了G1、G2、G3、G4、G5和G6六条栅极线)和若干数据线(图1中仅示出了S1、S2、S3、S4、S5、S6和S7七条数据线),每一行亚像素单元连接一条栅极线,例如:第一行的所有亚像素单元均连接第一条栅极线,第二行的所有亚像素单元均连接第二条栅极线,第三行的所有亚像素单元均连接第三条栅极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每一列亚像素单元均表示一种类型的亚像素单元,例如:第一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红色亚像素单元11,第二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绿色亚像素单元12,第三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蓝色亚像素单元13,每一行亚像素单元中,按照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的方式循环排列,图中所有标黑的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表示这些亚像素单元的显示状态为暗态。
如图1所示,当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单行图形画面(例如奇数行亚像素单元为发光状态,偶数行亚像素单元为暗态)时,现有技术采用图2所示的驱动时序驱动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地,在一帧显示时间内,栅极驱动电路逐行输出栅极信号给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为奇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为偶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二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与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即:当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或第一数据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或第二数据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如图2所示,以第一数据信号为例,不同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会发生一次翻转,例如:第一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第二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发生翻转,翻转为负极性,第三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会再次发生翻转,翻转后为正极性,这样,当2160条栅极线均接收完成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2159,转态次数较多,而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与转态次数成正比,因此,现在技术的这种驱动方法会导致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较大,进而导致整个驱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时序控制器)的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
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为双栅结构排布,具体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若干阵列排列的亚像素单元(图3中示出了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若干栅极线(图3中仅示出了G1~G16十六条栅极线)和若干数据线(图3中仅示出了S1~S7七条数据线),每一行亚像素单元均连接两条栅极线,例如:第一行所有奇数列的亚像素单元均连接第一条栅极线G1,第一行所有偶数列的亚像素单元均连接第二条栅极线G2,第一条栅极线G1和第二条栅极线G2位于第一行亚像素单元的不同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每一列亚像素单元均表示一种类型的亚像素单元,例如:第一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红色亚像素单元11,第二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绿色亚像素单元12,第三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蓝色亚像素单元13,图中所有标黑的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表示这些亚像素单元的显示状态为暗态。
如图3所示,当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单列图形画面(例如奇数列亚像素单元为发光状态,偶数列亚像素单元为暗态)时,现有技术采用图4所示的驱动时序驱动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地,在一帧显示时间内,栅极驱动电路逐行输出栅极信号给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为奇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为偶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二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与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即:当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或第一数据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或第二数据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如图4所示,以第一数据信号为例,不同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会发生一次翻转,例如:第一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第二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发生翻转,翻转为负极性,这样,当2160条栅极线均接收完成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2159,转态次数较多,而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与转态次数成正比,因此,现在技术的这种驱动方法会导致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较大,进而导致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
如图5所示,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单行图形画面(例如奇数行亚像素单元为发光状态,偶数行亚像素单元为暗态)时,现有技术采用图6所示的驱动时序驱动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地,在一帧显示时间内,栅极驱动电路逐行输出栅极信号给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为奇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为偶数列的数据线输出第二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与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即:当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或第一数据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数据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或第二数据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每一列亚像素单元均表示一种类型的亚像素单元,例如:第一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红色亚像素单元11,第二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绿色亚像素单元12,第三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蓝色亚像素单元13,图中所有标黑的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11、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表示这些亚像素单元的显示状态为暗态。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如图6所示,以第一数据信号为例,每两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会发生一次翻转,例如:第一行栅极线和第二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第三行栅极线和第四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发生翻转,翻转为负极性,第五行栅极线和第六行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极性发生翻转,翻转为正极性,这样,当2160条栅极线均接收完成栅极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079,转态次数仍较多,而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与转态次数成正比,因此,现在技术的这种驱动方法会导致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较大,进而导致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
如图7所示,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红色显示画面(例如红色亚像素单元11为发光状态,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均为暗态)时,现有技术采用图8所示的驱动时序驱动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这种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仍较多,同样会导致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较大,进而导致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每一列亚像素单元均表示一种类型的亚像素单元,例如:第一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红色亚像素单元11,第二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绿色亚像素单元12,第三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蓝色亚像素单元13,图中所有标黑的亚像素单元(包括绿色亚像素单元12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3)表示这些亚像素单元的显示状态为暗态。
如图9所示,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洋红色显示画面(例如红色亚像素单元11和绿色亚像素单元12均为发光状态,蓝色亚像素单元13为暗态)时,现有技术采用图10所示的驱动时序驱动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这种驱动方法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仍较多,同样会导致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较大,进而导致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较大且温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每一列亚像素单元均表示一种类型的亚像素单元,例如:第一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红色亚像素单元11,第二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绿色亚像素单元12,第三列的亚像素单元均为蓝色亚像素单元13,图中所有标黑的亚像素单元(蓝色亚像素单元13)表示这些亚像素单元的显示状态为暗态。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
S101、时序控制器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S102、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在每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相应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S103、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时序控制器会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由于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较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包括单栅结构排布和双栅结构排布,单栅结构排布的具体排布方式如图1所示,双栅结构排布的具体排布方式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可以包括单行图形画面,如图1和图5所示,也可以包括单列图形画面,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其它颜色的画面,例如图7所示的红色显示画面,以及图9所示的洋红色显示画面。
具体地,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影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的主要因素为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之后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单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这里的第一画面以单行图形画面为例,如图1所示。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单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一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两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2所示,其中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前半帧显示时间,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后半帧显示时间。
如图12所示,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奇数行的栅极线(如G1、G3、G5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偶数行的栅极线(如G2、G4、G6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中,在前半帧显示时间内,栅极驱动电路为奇数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后半帧显示时间内,栅极驱动电路为偶数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如图12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针对任一数据线,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具体地,如图12所示,针对奇数列的数据线(如S1、S3、S5等),在前半帧显示时间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1)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在后半帧显示时间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0)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在一帧显示时间内,奇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由高电平1变为低电平0,其转态次数为1。针对偶数列的数据线(如S2、S4、S6等),在前半帧显示时间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0)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在后半帧显示时间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1)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在一帧显示时间内,偶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由低电平0变为高电平1,其转态次数为1。
对比图12与图2的驱动方法可知,基于相同的像素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减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具体地,源极驱动电路包括高电压的电路区域和低电压的电路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具体能够在高电压的电路区域降低转态次数,进而降低动态电流功耗和温度;并能够在低电压的电路区域减少资料更新的频率,降低内部资料转化的次数,进而降低动态电流。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这里的第二画面以单列图形画面为例,如图3所示。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时,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三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3所示,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前1/4帧显示时间,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后1/4帧显示时间。
如图13所示,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1行的栅极线(如G1、G5、G9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2行的栅极线(如G2、G6、G10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3行的栅极线(如G3、G7、G11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4行的栅极线(如G4、G8、G12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如图13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针对任一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三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四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与第三极性相同,第二极性与第四极性相同,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3。
具体地,如图13所示,针对奇数列的数据线(如S1、S3、S5等),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数据线,奇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总转态次数为3。
具体地,如图13所示,针对偶数列的数据线(如S2、S4、S6等),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数据线,偶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总转态次数为3。
对比图13与图4的驱动方法可知,基于相同的像素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减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这里的第一画面以单行图形画面为例,如图5所示。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二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4所示,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前1/4帧显示时间,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后1/4帧显示时间。
如图14所示,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1行的栅极线(如G1、G5、G9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2行的栅极线(如G2、G6、G10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3行的栅极线(如G3、G7、G11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4行的栅极线(如G4、G8、G12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如图14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针对任一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具体地,如图14所示,针对奇数列的数据线(如S1、S3、S5等),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奇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具体地,如图14所示,针对偶数列的数据线(如S2、S4、S6等),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偶数列的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对比图14与图6的驱动方法可知,基于相同的像素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减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这里的第三画面以特定颜色的显示画面为例,例如图7所示的红色显示画面,以及图9所示的洋红色显示画面。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时,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前1/4帧显示时间,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中间1/4帧显示时间,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对应一帧显示时间的后1/4帧显示时间。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1行的栅极线(如G1、G5、G9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2行的栅极线(如G2、G6、G10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3行的栅极线(如G3、G7、G11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4行的栅极线(如G4、G8、G12等)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如图15和图16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针对任一数据线,在至少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且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小于3。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针对特定颜色的显示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具体驱动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特定颜色的显示画面为红色显示画面为例,如图7所示。
具体地,对于图7所示的显示画面,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5所示,栅极驱动电路的具体驱动方式与图13和图14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为每一条数据线输出数据信号,不同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如图15所示。具体地,针对第一列的数据线S1,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1,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至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1,数据线S1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针对第五列的数据线S5,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5,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至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5,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5,数据线S5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2;其它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不再一一赘述。
对比图15与图8的驱动方法可知,基于相同的像素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减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此时对应的特定颜色的显示画面为洋红色显示画面为例,如图9所示。
具体地,对于图9所示的显示画面,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五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五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如图16所示,栅极驱动电路的具体驱动方式与图13和图14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五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五源极控制信号为每一条数据线输出数据信号,不同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如图16所示。具体地,针对第一列的数据线S1,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至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1,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1,数据线S1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针对第三列的数据线S3,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3,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至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负极性(即低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3,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正极性(即高电平)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S3,数据线S3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2;其它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不再一一赘述。
对比图16与图10的驱动方法可知,基于相同的像素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减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如图17所示,该驱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14、栅极驱动电路15和源极驱动电路16;
栅极驱动电路15和源极驱动电路16均与时序控制器14电连接;
时序控制器14,被配置为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15,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16;
栅极驱动电路15,被配置为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每一显示周期内,为相应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其中,同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源极驱动电路16,被配置为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16连接的数据线,以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14、栅极驱动电路15和源极驱动电路16,由于时序控制器14被配置为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15,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16;栅极驱动电路15被配置为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每一显示周期内,为相应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源极驱动电路16被配置为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16连接的数据线,以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较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单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时序控制器14,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单栅结构排布以及第一画面,输出第一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15,以及输出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16;栅极驱动电路15,具体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两个连续的显示周期;源极驱动电路16,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数据线,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具体实施时,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奇数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偶数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时序控制器14,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双栅结构排布以及第一画面,输出第二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15,以及输出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16;栅极驱动电路15,具体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源极驱动电路16,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具体实施时,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1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2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3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4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时;时序控制器14,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双栅结构排布以及第二画面,输出第三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15,以及输出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16;栅极驱动电路15,具体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源极驱动电路16,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三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四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第一极性与第三极性的极性相同,第二极性与第四极性的极性相同,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的极性相反,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3。
具体实施时,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1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2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3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4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时;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双栅结构排布以及第三画面,输出第四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根据第四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源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数据线,在至少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源极驱动电路根据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给数据线,且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小于3。
具体实施时,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1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2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3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15为第4m+4行的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前述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包括交叉排布的若干栅极线和若干数据线;栅极驱动电路与栅极线电连接,源极驱动电路与数据线电连接。
显示面板中栅极线和数据线的具体排布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由于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与驱动电路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的步骤。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综上所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时序控制器会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由于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显示周期内,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数据线接收的数据信号在同一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较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
第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中,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较少,能够降低源极驱动电路的交流功耗,进而降低整个驱动电路的功耗和温度,这样,该驱动电路能够运用在需要省电的系统中,如能够运用在手持式装置和笔记本电脑里,此外,也能够运用在4K/8K电视系统中。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序控制器根据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在每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相应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每一所述数据线接收的所述数据信号在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所述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单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
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一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两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奇数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偶数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
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二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或者,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三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或者,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四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1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2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3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4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
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三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四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
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三极性相同,所述第二极性与所述第四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相反;
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时,所述时序控制器输出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至少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且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小于3。
8.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均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以及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至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每一所述显示周期内,为相应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其中,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连接多行栅极线,且相邻栅极线的行数差值为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数据信号给该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线,以使每一所述数据线接收的所述数据信号在同一所述显示周期内的极性相同,且所述数据信号在一帧显示时间的转态次数小于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单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
所述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单栅结构排布以及所述第一画面,输出第一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两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奇数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偶数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另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一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一画面时;
所述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双栅结构排布以及所述第一画面,输出第二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和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二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二画面时;
所述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双栅结构排布以及所述第二画面,输出第三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三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根据所述第三源极控制信号输出第四极性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
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三极性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二极性与所述第四极性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极性与所述第二极性的极性相反,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为3。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排布方式为双栅结构排布,且需要传输至所述显示面板的画面为第三画面时;
所述时序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双栅结构排布以及所述第三画面,输出第四栅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至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四栅极控制信号将一帧显示时间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针对任一所述数据线,在至少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源极驱动电路根据所述第四源极控制信号输出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且所述数据信号的转态次数小于3。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1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m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第二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2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三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3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在第四个连续的显示周期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第4m+4行的所述栅极线逐行输出栅极信号。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以及如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交叉排布的若干栅极线和若干数据线;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751216.1A 2021-07-02 2021-07-02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21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216.1A CN113421519B (zh) 2021-07-02 2021-07-02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216.1A CN113421519B (zh) 2021-07-02 2021-07-02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1519A true CN113421519A (zh) 2021-09-21
CN113421519B CN113421519B (zh) 2023-03-21

Family

ID=7772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1216.1A Active CN113421519B (zh) 2021-07-02 2021-07-02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15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9891A (zh) * 2021-12-23 2022-04-08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CN114550636A (zh) * 2022-03-08 2022-05-27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驱动器及时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290A (zh) * 2007-01-15 2008-07-23 联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与控制信号的驱动方法
CN101515444A (zh) * 2008-02-22 2009-08-26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驱动方法
CN101996602A (zh) * 2010-10-15 2011-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显示方法
CN103187038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栅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90392A (zh) * 2013-07-18 2013-11-1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Goa电路、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3514846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4036744A (zh) * 2014-06-07 2014-09-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WO2014169515A1 (zh) * 2013-04-15 2014-10-2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器件
US2014036848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070343A1 (en) * 2013-09-12 2015-03-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4505041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的驱动方法
CN105206245A (zh) * 2015-11-02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驱动方法、阵列基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591144A (zh) * 2017-10-24 2018-01-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驱动装置
CN110503909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时序控制器与显示面板驱动器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11028802A (zh) * 2019-12-12 2020-04-17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双栅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2669747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290A (zh) * 2007-01-15 2008-07-23 联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与控制信号的驱动方法
CN101515444A (zh) * 2008-02-22 2009-08-26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驱动方法
CN101996602A (zh) * 2010-10-15 2011-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显示方法
CN103187038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栅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514846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WO2014169515A1 (zh) * 2013-04-15 2014-10-2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极性反转驱动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器件
US2014036848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90392A (zh) * 2013-07-18 2013-11-1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Goa电路、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150070343A1 (en) * 2013-09-12 2015-03-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4036744A (zh) * 2014-06-07 2014-09-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04505041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的驱动方法
CN105206245A (zh) * 2015-11-02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驱动方法、阵列基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591144A (zh) * 2017-10-24 2018-01-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驱动装置
CN110503909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时序控制器与显示面板驱动器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11028802A (zh) * 2019-12-12 2020-04-17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双栅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2669747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9891A (zh) * 2021-12-23 2022-04-08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CN114299891B (zh) * 2021-12-23 2023-04-25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CN114550636A (zh) * 2022-03-08 2022-05-27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驱动器及时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1519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6922B2 (en) GOA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US9495897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KR101909675B1 (ko) 표시 장치
US6400350B1 (en)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5631391B2 (ja) 表示装置
WO2011092944A1 (ja) 多原色表示装置
US2011024904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956921B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像素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10837585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U2494475C2 (ru)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KR10223712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3421519B (zh)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251038A1 (en) Driving apparatus of display pane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992681A (zh) 显示面板和用于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
US9812054B2 (en) Display driv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ub-pixel rendering method
CN110010096B (zh) 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490455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3135272A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
US20120050245A1 (en) Charge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lcos display
US11594200B2 (en) Driving apparatus of display pane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01022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0879500B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767739B (zh) 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1952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
JP2009020197A (ja) 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101, 1f, building 3, yard 18, Kechuang 10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HEFEI YISIWEI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Room 101, 1f, building 3, yard 18, Kechuang 10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EFEI YISIWEI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101, 1f, building 3, yard 18, Kechuang 10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efei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Room 101, 1f, building 3, yard 18, Kechuang 10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siwei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FEI YISIWEI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