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9937A -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9937A
CN113399937A CN202110525872.XA CN202110525872A CN113399937A CN 113399937 A CN113399937 A CN 113399937A CN 202110525872 A CN202110525872 A CN 202110525872A CN 113399937 A CN113399937 A CN 113399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teel
welding
heat treatment
structur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58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杜明科
雷龙宇
张云龙
王博玉
郭钊
苟川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5258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9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9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6Arc welding or cutting making use of shielding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23Arc welding or cut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o be welded
    • B23K9/232Arc welding or cut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o be welded of different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235Preliminary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 Nonmetallic We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1:选择低碳钢作为增材制备的基板材料,并采用机械清理的方法去除表面杂质;步骤2:准备三种焊丝作为钢侧用原料、铜侧用原料及过渡层用原料;按照先钢侧,然后过渡层,最后铜侧的顺序,采用层间往返式增材工艺进行堆积,得到成型件;步骤3: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得到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步骤4: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热处理。该方法提高了成型件的表面硬度,降低了铜钢界面结合区域残余应力,提高了产品的服役可靠性。还公开了应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

Description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还涉及该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材料的结构已然无法满足工程领域的服役要求,各种零件结构逐步向梯度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因此,铜/钢异种金属复合件的发展便成为一种趋势,不仅可以使两种材料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也可以降低金属铜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但大多数铜/钢复合件的制备都是以板材对接焊为主,无法实现复杂零部件的一次成型;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加工制造技术,它是以电弧作为热源,根据路径设计逐层沉积以达到规定形状的制造技术。由于其成型件具有致密度高、冶金结合性良好,且沉积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较高,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中复杂零件的制备。但成型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经常达不到服役要求,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弧增材过程中热量积累严重,导致晶粒粗化严重;第二,由于铜/钢异种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使得成型件在之后的冷却过程中内部具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影响结构件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成型件的表面硬度,降低了铜钢界面结合区域残余应力,提高了成型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了产品的服役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选择低碳钢作为增材制备的基板材料,并采用机械清理的方法去除表面杂质;
步骤2:选择型号为ER50-6、H08MnA或ER49-1的碳钢焊丝作为钢侧用原料;选择型号为S201、HS211或HS216的焊丝作为用铜侧用原料;选择自制Cu-Ni药芯焊丝作为过渡层用原料;按照先钢侧,然后过渡层,最后铜侧的顺序,采用层间往返式增材工艺进行堆积,得到成型件;
步骤3: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得到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4: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1中,低碳钢的型号为Q345B、Q275或Q235。
步骤2中,Cu-Ni药芯焊丝包括有焊皮及药芯,焊皮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芯成分为100%的镍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200目。
步骤2中,钢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铜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过渡层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
步骤2中,增材工艺具体参数为:①钢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175~205A,焊接电压为20~25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为5~8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20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235A,电压为22~26V,焊接速度4~6mm/s,焊丝干伸长度10~15mm;③铜侧:铜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20~245A,焊接电压为23~27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4~6mm/s;
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20L/min。
步骤2中,为提高结构件的成型质量,增材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摆弧参数。其中,焊接过程中摆动幅度均为3~3.6mm,摆弧频率均为4~4.5Hz。
步骤3中,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1.8。
步骤4中,对成型件的热处理工艺具体为:800~850℃淬火,保温30~60min,水冷;然后进行400~450℃回火,保温60~80min后,随炉冷却。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复合件以Ni为铜/钢双金属过渡层的主要组元,可以提高界面的冶金结合性能,实现梯度过渡。
(2)本发明方法采用层间往复式增材方式,可以避免收弧处的塌陷问题,提高成型件的质量。
(3)本发明方法中对成型件进行热处理,可以细化晶粒、降低残余应力,大大提高增材件的服役性能。其中,淬火可以大大提高成型件的表面硬度,回火可以改善组织、降低残余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铜侧显微组织形貌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梯度过渡界面的宏观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选择低碳钢作为增材制备的基板材料,并采用机械清理的方法去除表面杂质;
步骤1中,低碳钢的型号为Q345B、Q275或Q235。
步骤2:选择型号为ER50-6、H08MnA或ER49-1的碳钢焊丝作为钢侧用原料;选择型号为S201、HS211或HS216的焊丝作为用铜侧用原料;选择自制Cu-Ni药芯焊丝作为过渡层用原料;按照先钢侧,然后过渡层,最后铜侧的顺序,采用层间往返式增材工艺进行堆积,得到成型件;
步骤2中,Cu-Ni药芯焊丝包括有焊皮及药芯,焊皮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芯成分为100%的镍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200目。
步骤2中,钢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铜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过渡层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
步骤2中,增材工艺具体参数为:①钢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175~205A,焊接电压为20~25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为5~8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20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235A,电压为22~26V,焊接速度4~6mm/s,焊丝干伸长度10~15mm;③铜侧:铜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20~245A,焊接电压为23~27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4~6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20L/min。
步骤2中,为提高结构件的成型质量,增材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摆弧参数。其中,焊接过程中摆动幅度均为3~3.6mm,摆弧频率均为4~4.5Hz。
步骤2中,每道沉积层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得到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3中,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1.8。
步骤4: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热处理,即得。
步骤4中,对成型件的热处理工艺具体为:800~850℃淬火,保温30~60min,水冷;然后进行400~450℃回火,保温60~80min后,随炉冷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各个实施例中经步骤3处理后得到的未热处理前界铜钢界面结合区域的残余应力为280~320Mpa。
实施例1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345B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50-6碳钢焊丝、S20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2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8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175A,焊接电压为20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5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A,电压为22V,焊接速度4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20A,焊接电压为23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4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00℃淬火,保温30min,水冷;然后进行400℃回火,保温6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1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铜侧柱状晶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细化。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27.8HV0.1,界面平均残余应力为245Mpa。
实施例2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345B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50-6碳钢焊丝、S20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6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5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180A,焊接电压为21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5.5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6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5A,电压为23V,焊接速度4.5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25A,焊接电压为24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4.5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8。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10℃淬火,保温40min,水冷;然后进行410℃回火,保温6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2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32.5HV0.1,残余应力为215Mpa。
实施例3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345B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50-6碳钢焊丝、S20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2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8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190A,焊接电压为22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6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8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25A,电压为24V,焊接速度5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30A,焊接电压为25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5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8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7。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20℃淬火,保温45min,水冷;然后进行420℃回火,保温65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3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实现了明显的梯度过渡,且冶金结合较好,如附图1、2所示。经热处理后,铜侧柱状晶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细化现象,如附图2所示,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47.6HV0.1,残余应力为195Mpa。
实施例4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235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50-6碳钢焊丝、S20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4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20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200A,焊接电压为23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6.5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8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30A,电压为25V,焊接速度5.5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40A,焊接电压为26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5.5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8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30℃淬火,保温50min,水冷;然后进行430℃回火,保温7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4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25.8HV0.1,残余应力为236Mpa。
实施例5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275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50-6碳钢焊丝、S20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2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9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205A,焊接电压为25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8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20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35A,电压为26V,焊接速度6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45A,焊接电压为27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6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20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8。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50℃淬火,保温60min,水冷;然后进行450℃回火,保温8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5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为127.5HV0.1,残余应力为245Mpa。
实施例6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345B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H08MnA碳钢焊丝、HS211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2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8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175A,焊接电压为20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5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A,电压为22V,焊接速度4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20A,焊接电压为23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4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00℃淬火,保温30min,水冷;然后进行400℃回火,保温6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6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铜侧柱状晶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细化。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26.5HV0.1,界面平均残余应力为246Mpa。
实施例7
步骤1,基板材料的选择与表面处理。选用Q345B作为增材的基板材料,其规格为:长×宽×厚=200×120×5mm。对基本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去除表面杂质、油污。
步骤2,增材工艺与原料的选择。选择钢侧、铜侧以及过渡层三种原料分别为ER49-1碳钢焊丝、HS216焊丝、自制Cu-Ni药芯焊丝,其丝径规格均为Φ1.2mm。其中,Cu-Ni药芯焊丝的外皮材料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粉成分为100%的纯Ni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目。铜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8层。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具体为:①钢侧:焊接电流为175A,焊接电压为20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为8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A,电压为22V,焊接速度4mm/s,焊丝干伸长度15mm;③铜侧:焊接电流为230A,焊接电压为26V,焊丝干伸长度15mm,焊接速度4mm/s。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L/min。摆弧参数具体为:摆动幅度为3.2mm,摆弧频率4.5Hz。另外,制备过程选用层间往复式增材路径,且每一层都要进行机械清理,防止夹杂。
步骤3,为了便于残余应力的测量,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所制备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平整度,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
步骤4,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组织、性能的优化。具体工艺为:820℃淬火,保温60min,水冷;然后进行420℃回火,保温60min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7中采用一种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件的性能优化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材料结构件,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墙壁结构成型良好,铜侧柱状晶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细化。经热处理后,铜侧显微硬度达到了128.5HV0.1,界面平均残余应力为244Mpa。

Claims (9)

1.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选择低碳钢作为增材制备的基板材料,并采用机械清理的方法去除表面杂质;
步骤2:选择型号为ER50-6、H08MnA或ER49-1的碳钢焊丝作为钢侧用原料;选择型号为S201、HS211或HS216的焊丝作为用铜侧用原料;选择自制Cu-Ni药芯焊丝作为过渡层用原料;按照先钢侧,然后过渡层,最后铜侧的顺序,采用层间往返式增材工艺进行堆积,得到成型件;
步骤3:采用机械打磨和线切割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得到的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4:对步骤3中所制备的成型件进行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低碳钢的型号为Q345B、Q275或Q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Cu-Ni药芯焊丝包括有焊皮及药芯,焊皮为宽度7mm的T2纯铜带,药芯成分为100%的镍粉,镍粉的颗粒度为100-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钢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铜侧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过渡层用焊丝的规格为Φ1.2-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增材工艺具体参数为:①钢侧:钢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175~205A,焊接电压为20~25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为5~8mm/s;保护气体为:体积分数为90%Ar+体积分数为10%CO2的混合气体,以上组分体积百分比之和为100%,气体流量15~20L/min;②过渡层:过渡层金属堆积层数为1~2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10~235A,电压为22~26V,焊接速度4~6mm/s,焊丝干伸长度10~15mm;③铜侧:铜侧的堆积层数为15~20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为220~245A,焊接电压为23~27V,焊丝干伸长度10~15mm,焊接速度4~6mm/s;
其中,过渡层及铜侧选用的保护气体均为体积分数99.99%的纯氩气,气体流量15~20L/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焊接过程中摆动幅度均为3~3.6mm,摆弧频率均为4~4.5H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成型件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粗糙度为1.6-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成型件的热处理工艺具体为:800~850℃淬火,保温30~60min,水冷;然后进行400~450℃回火,保温60~80min后,随炉冷却。
9.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110525872.XA 2021-05-14 2021-05-14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399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872.XA CN113399937A (zh) 2021-05-14 2021-05-14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872.XA CN113399937A (zh) 2021-05-14 2021-05-14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9937A true CN113399937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7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5872.XA Pending CN113399937A (zh) 2021-05-14 2021-05-14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99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1683A (zh) * 2022-05-29 2022-08-19 浙江倍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钟形罩用自加压钢铜双金属及其节能型制造方法
CN115351392A (zh) * 2022-09-21 2022-11-18 福州大学 一种异质钛/不锈钢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77A (zh) * 1995-09-28 1997-05-21 法玛通公司 在两金属工件间产生焊接接头的参数调节焊接方法
CN1385278A (zh) * 2001-05-08 2002-12-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高强度耐热钢的焊接接头部及其焊接方法
US20150111793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Weatherford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u-Ni-Sn Alloy Overlay for Bearing Surfaces on Oilfield Equipment
CN105562889A (zh) * 2015-12-25 2016-05-11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与耐候钢的异钢种焊接工艺及其应用
CN106270928A (zh) * 2016-08-30 2017-01-04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用钢q460gjc的焊接方法
CN110091032A (zh) * 2019-04-11 2019-08-06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钢与铜异种金属焊接方法
CN111558793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Ni基-药芯焊丝及制备铜-钢基梯度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558756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及铜合金构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77A (zh) * 1995-09-28 1997-05-21 法玛通公司 在两金属工件间产生焊接接头的参数调节焊接方法
CN1385278A (zh) * 2001-05-08 2002-12-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高强度耐热钢的焊接接头部及其焊接方法
US20150111793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Weatherford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u-Ni-Sn Alloy Overlay for Bearing Surfaces on Oilfield Equipment
CN105562889A (zh) * 2015-12-25 2016-05-11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与耐候钢的异钢种焊接工艺及其应用
CN106270928A (zh) * 2016-08-30 2017-01-04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用钢q460gjc的焊接方法
CN110091032A (zh) * 2019-04-11 2019-08-06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钢与铜异种金属焊接方法
CN111558793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Ni基-药芯焊丝及制备铜-钢基梯度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558756A (zh) * 2020-04-16 2020-08-21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及铜合金构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昊等: "《熔焊方法与工艺 GZS》", 31 March 2017,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史杰: "铜-钢异种材料焊接工艺及组织演变行为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 *
张金库等: "钢、铜复合套筒堆焊方法研究", 《煤矿机械》 *
涂杰等: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31 July 2013, 中国铁道出版社 *
王云飞等: "换热器双层不锈钢内壁堆焊研究", 《价值工程》 *
王克等: "《五金手册 新版》", 31 March 2014,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成文等: "《焊接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30 September 2013,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蔡玉博: "铜钢异种金属CMT焊接工艺及温度场模拟",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1683A (zh) * 2022-05-29 2022-08-19 浙江倍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钟形罩用自加压钢铜双金属及其节能型制造方法
CN115351392A (zh) * 2022-09-21 2022-11-18 福州大学 一种异质钛/不锈钢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9937A (zh) 结合热处理过程的铜/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及制备方法
CN101645333B (zh) 一种生产铜包铝排的轧制法
CN102618867B (zh) 轧辊表面TiC/TiB2基金属陶瓷复合强化方法
CN112391563B (zh) 一种层状纳米异构铝镁合金块体材料制备方法
CN112108518B (zh) 一种界面强冶金结合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64577B (zh) 一种铜基表面金属间化合物强化梯度高熵合金的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04669705A (zh) 一种铜/铝复合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8765B (zh) 一种gmaw电弧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92242A (zh) 一种海水泵泵轴激光熔覆工艺
CN107904594A (zh) 一种铜金属及其合金表面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3540929B (zh) 一种镁基合金表面耐磨涂层的熔覆方法
WO2018072392A1 (zh) 一种光电倍增管倍增极用高铍铜合金制备方法
CN109267062B (zh) 一种铌合金表面MoSi2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3447485A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表面电镀加激光熔覆强化的方法
CN104874605B (zh) 大气环境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方法
CN112553498B (zh) 一种铜-球墨铸铁双金属液压耐磨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687B (zh) 一种具有细晶全层片组织的TiAl合金的制备方法
CN209759606U (zh) 一种应用于连铸结晶器的增材制造结构及增材制造装置
CN102011152A (zh) 一种镍电解用始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5679179B (zh) 一种高熵合金及其在钛/钢复合板焊接中的应用
CN112935471B (zh) 一种铜/钢复合梯度材料零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86302A (zh) 异型铜触头
CN104630768A (zh) 一种热锻模表面复合强化方法
CN112376097B (zh) 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CN202490821U (zh) 空心气瓶用模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