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621A - 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621A
CN113396621A CN201980091409.XA CN201980091409A CN113396621A CN 113396621 A CN113396621 A CN 113396621A CN 201980091409 A CN201980091409 A CN 201980091409A CN 113396621 A CN113396621 A CN 113396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data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4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大辉
草岛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9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规定的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有关的信息;以及切换单元,用于基于与规定的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有关的信息来切换与规定的数据发送相关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程序。
背景技术
由于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技术的普及,可以有效地使用无线电波。然而,近年来,要求更有效地使用无线电波。例如,在诸如新无线电(NR)等的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中,为了无线电波的更有效的使用,考虑诸如配置许可发送和非正交多址(NOMA)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OMA related procedures”,3GPP RAN1 R1-1813307,NTT DOCOMO公司,2018年11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频繁使用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时,在相同频带中可以比以前更多地复用数据发送。然而,在这样的通信环境中,每个数据发送的通信质量被不断地降低,以换取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事实,或者尽管每个数据发送的通信质量是优良的,但是可复用的数据发送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首先存在数据发送本身不能被执行风险,或者存在未实现高通信性能的风险。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即使在其中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中也能够实现高通信性能的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切换单元,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来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使用的无线电帧配置的图。
图7是示出LTE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NR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NR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OMA接收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初始连接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20是示出了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21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2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3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4是示出常规信号处理单元和与非正交多址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的差异的图。
图25是示出在常规发送方式中分配给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部分或全部被静默的状态的图。
图26是示出PUSCH DM-RS配置类型2中的参数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的图。
图28是示出正交覆盖码的大小与DM-RS端口的复用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9是示出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跨多个时隙布置的状态的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顺便提及,在以下每个实施例中,把相同的附图标记给予相同的部分,并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组件可以通过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之后添加不同的标号来区分。例如,根据需要,对终端装置401、402、403区分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配置。然而,在没有必要区分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组件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仅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在不需要区分终端装置401、402和403的情况下,将其简称为终端装置40。
将根据以下描述的条目的顺序来描述本公开。
1.介绍
2.通信系统的配置
2-1.通信系统的总体配置
2-2.管理装置的配置
2-3.基站装置的配置
2-4.中继装置的配置
2-5.终端装置的配置
2-6.无线电帧配置
3.关于NOMA
3-1.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
4.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
4-1.初始连接处理
4-2.随机接入过程
4-3.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
4-4.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4-5.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
5.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动态切换处理
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
5-2.基于竞争的发送的示例
5-3.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
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
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
5-6.切换触发器
5-7.序列示例(上行链路)
5-8.序列示例(下行链路)
5-9.序列实施例(侧链路)
6.变形例
6-1.与发送/接收处理有关的变形例
6-2.其他变形例
7.结论
《1.介绍》
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考虑诸如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NR)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LTE和NR是一种蜂窝通信技术,并通过以蜂窝形状布置由基站覆盖的多个区域来实现终端装置的移动通信。
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LTE”应包括LTE-高级(LTE-A)、LTE-高级Pro(LTE-APro)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此外,NR必要地包括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和增进的EUTRA(Further EUTRA,FEUTRA)。顺便提及,单个基站可以管理多个小区。在以下描述中,对应于LTE的小区被称为LTE小区,对应于NR的小区被称为NR小区。
NR是LTE的下一代(第5代)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NR是可以支持各种用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各种用例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考虑NR以用于设法解决这些用例中的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的技术框架。
在NR中,为了应对各种用例,需要实现频率利用效率比LTE高的通信。例如,在NR中,考虑诸如配置许可发送之类的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和非正交多址(NOMA)发送。
在此,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是与其它数据发送竞争或者可能与其它数据发送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非正交多址(NOMA)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因为该发送与叠加在正交轴上的非正交轴上的其它数据发送竞争。
当频繁使用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时,在相同频带中可以比以往更多地复用数据发送。
然而,在这样的通信环境中,作为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事实的交换,每个数据发送的通信质量可能经常恶化。例如,在诸如NR等的蜂窝通信中,诸如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从每个终端被发送到基站,或者从基站被发送到每个终端。为了能够复用多个终端(或层),需要能够复用多个参考信号,使得多个终端(或层)可以使用参考信号。但是,当减小每个参考信号的信号量(例如,每个参考信号的序列的长度)以使得可以复用许多参考信号时,信道估计的准确度等恶化。结果,通信质量恶化。
另一方面,当保持高的通信质量时,存在不能增加可复用的数据发送的数量的可能性。例如,当在不减少参考信号的信号量的情况下维持常规的信号质量时,可复用的终端的数量(或层的数量)变得与常规的数量相同。因此,存在即使希望发送数据,通信装置也不能发送数据的可能性。结果,通信装置可能导致通信错误和通信延迟。
在这点上,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中,也可以复用许多终端(或层),同时防止信号质量的持续恶化。
例如,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例如,接下来要执行的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切换根据“预定数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即,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根据数据发送动态地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例如,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并且“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使得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信息(在下文中被称为预定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基于预定信息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更具体地,在预定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即,与常规数据发送(例如,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相比,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复用更多的数据发送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与常规发送方式(例如,第一发送方式)相比可以复用更多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预定数据发送是常规的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通信装置通过常规的发送方式(例如,第一发送方式)来发送参考信号。
因此,在复用许多发送信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可以复用许多参考信号,使得可以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结果,由于可复用数量的不足而引起的通信错误和通信延迟的发生被减少。此外,在数据发送是常规的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常规的发送方式,因此信号质量不会持续地显著恶化。
由此,即使在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例如,能够进行使用NR的通信的环境)中,通信装置也能实现高通信性能(例如,低延迟、高质量、和通信错误的低发生率)。
以上,描述了实施例的概要,以下将对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进行详细描述。
《2.通信系统的配置》
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装置,并能够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电连接。通信系统1中所包括的通信装置能够进行基于竞争的通信(例如,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例如,通信系统1中所包括的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能够使用非正交多址(NOMA)进行无线电通信。这里,NOMA是使用非正交资源的多址。NOMA将在后文描述。
包括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能够进行配置许可发送。这里,“配置许可发送”是指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不从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并且通信装置使用可用的频率和时间资源中的适当的资源进行发送,其中由其他通信装置预先给定关于可用的频率和时间资源的指示。稍后将描述配置许可发送。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通信系统1的配置。
<2-1.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配置示例的图。通信系统1是向终端装置提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1是使用诸如LTE和NR等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包括管理装置10、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和终端装置40。通信系统1通过彼此协作地操作构成通信系统1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来向用户提供能够进行移动通信的无线电网络。本实施例的无线电网络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CN构成。顺便提及,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具有无线电通信功能的装置,并对应于图1的示例中的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和终端装置40。
通信系统1可以包括多个管理装置10、多个基站装置20、多个中继装置30和多个终端装置40。在图1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管理装置10的管理装置101、102等。此外,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基站装置20的基站装置201、202、203等,以及作为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301、302等。此外,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终端装置40的终端装置401、402、403等。
顺便提及,图中的装置可以被认为是逻辑意义上的装置。即,同一附图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可以由虚拟机(VM)、容器、Docker等来实现,其可以在物理上相同的硬件上实现。
顺便提及,LTE的基站可以被称为演进型节点B(eNodeB)或eNB。此外,NR的基站可以被称为gNodeB或gNB。此外,在LTE和NR中,终端装置(也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装置或终端)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E)。顺便提及,终端装置是一种通信装置,并且也被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装置或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便携式终端等的便携式移动装置(终端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结构或移动体上的装置。该结构或移动体本身可以被认为是通信装置。此外,通信装置的概念不仅包括终端装置,还包括基站装置和中继装置。通信装置是一种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此外,通信装置可以被称为发送方式或接收装置。
[管理装置]
管理装置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是管理基站装置20的通信的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是用作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或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的装置。
管理装置10与网关装置等一起构成核心网络CN。核心网络CN是例如由诸如移动网络运营商等的预定实体(主体)拥有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CN是演进型分组核心(EPC)或5G核心网络(5GC)。另外,预定实体可以与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装置20的实体相同,也可以不同。
顺便提及,管理装置10可以具有网关功能。例如,如果核心网络是EPC,则管理装置10可以具有作为S-GW或P-GW的功能。此外,如果核心网络是5GC,则管理装置10可以具有作为用户平面功能(UPF)的功能。顺便提及,管理装置10不必须是构成核心网络CN的装置。例如,假设核心网络CN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或码分多址2000(CDMA2000)的核心网络。此时,管理装置10可以是用作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装置。
管理装置10连接到多个基站装置20中的每一个基站装置20,并管理基站装置20的通信。例如,管理装置10为每个终端装置40进行掌握和管理终端装置40所连接到的基站装置(或小区)、终端装置40所在的基站装置(或小区)的通信区域等。小区可以是主小区(pCell)或辅小区(sCell)。小区可以具有可以由终端装置40使用的不同的无线电资源(例如,频率信道、分量载波等)。此外,一个基站装置可以提供多个小区。
[基站装置]
基站装置20是与终端装置4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是一种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例如是对应于无线电基站(节点B、eNB、gNB等)或无线电接入点的装置。基站装置2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基站装置20可以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RRH)的光学扩展装置。
顺便提及,基站装置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者可以是无线电LAN技术。当然,基站装置20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此外,基站装置20所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
基站装置20能够与终端装置40进行NOMA通信。这里,NOMA通信是指使用非正交资源的通信(发送、接收或两者)。稍后将描述非正交资源。顺便提及,基站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其他基站装置20和中继装置30进行NOMA通信。
顺便提及,基站装置20能够经由基站装置-核心网络接口(例如,S1接口)彼此通信。该接口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此外,基站装置能够经由基站装置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和S1接口)彼此通信。该接口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
基站装置20可以由各种实体使用、操作和/或管理。例如,可以假设实体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移动虚拟网络促成者(mobile virtualnetwork enabler,MVNE)和中立主机网络(neutral hosts network,NHN)运营商、企业、教育机构(诸如学校法人和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不动产(诸如建筑物和公寓)管理者、个人等。
当然,基站装置20的使用、操作和/或管理的实体不限于这些。基站装置20可以由一个经营者安装和/或操作,或者可以由个人安装和/或操作。当然,基站装置20的安装/操作实体不限于这些。例如,基站装置20可以由多个经营者或多个个人联合安装和操作。此外,基站装置20可以是由多个经营者或多个个人使用的共享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设施的安装和/或操作可以由不同于用户的第三方来执行。
顺便提及,基站装置(也被称为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施主基站,还包括中继基站(也被称为中继站或中继站装置)。此外,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具有基站的功能的结构,还包括安装在该结构中的装置。
例如,该结构是诸如高层建筑、房屋、铁塔、车站设施、机场设施、港口设施或体育场的建筑物。顺便提及,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诸如隧道、桥梁、水坝、墙壁和铁柱等的非建筑结构,以及诸如起重机、门和风车等的设施。此外,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地上的(狭义上是在地面上)或地下的结构,还包括诸如桥墩和大型浮体等的水上的结构和诸如海洋观测设施等的水下结构。基站装置可以被称为处理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
基站装置20可以是施主站或中继站。此外,基站装置20可以是固定站或移动站。移动站是构成为能够移动的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此时,基站装置2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上的装置,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具有移动性的中继站装置可以被认为是作为移动站的基站装置20。此外,诸如车辆、无人机、智能手机等的原本具有移动性并被安装有基站装置的功能(基站装置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也作为移动站被包括在基站装置20中。
在此,移动体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或移动电话等的移动终端。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地上(狭义上是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汽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火车和线性马达汽车等的车辆),或者可以是在地下(例如,在隧道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地铁)。
移动体可以是在水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客船、货船或气垫船等的船),或者可以是在水下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潜水船、潜水艇和无人潜水艇等的潜水器)。
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飞机、飞艇和无人机等的飞行器),或者可以是在大气外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人造卫星、航天器、空间站和探测器等的人造天体)。在大气外移动的移动体可以被称为空间移动体。
基站装置20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的地面基站装置(地面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可以是设置在地面上的结构中的基站装置,或者可以是安装在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的基站装置。更具体地,基站装置20可以是安装在诸如建筑物等的结构中的天线和连接到天线的信号处理装置。当然,基站装置20可以是结构物或移动体本身。“在地面上”不仅指在地上(狭义上指在地面上),还指包括地下、水上和水下的广义上的在地面上。顺便提及,基站装置20不限于地面基站装置。基站装置20可以是能够在空中或空间中漂浮的非地面基站装置(非地面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可以是飞行器站装置或卫星站装置。
飞行器站装置是可以漂浮在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诸如飞行器等。飞行器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飞行器等上的装置,或者可以是飞行器本身。顺便提及,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飞机和滑翔机等的重型飞行器,还包括诸如气球和飞艇等的轻型飞行器。另外,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重型飞行器和轻型飞行器,还包括旋翼飞行器,诸如直升机和旋翼机等。顺便提及,飞行器站装置(或者其上安装有飞行器站装置的飞行器)可以是诸如无人机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顺便提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概念还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系统(UAS)和系留式UAS。此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概念包括轻于空气的UAS(LTA)和重于空气的UAS(HTA)。此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概念还包括高高度UAS平台(HAP)。
卫星站装置是可以漂浮在大气外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卫星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诸如人造卫星的空间移动体上的装置,或者可以是空间移动体本身。用作卫星站装置的卫星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对地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中的任何卫星。当然,卫星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低地球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对地静止地球轨道卫星或高椭圆轨道卫星上的装置。
基站装置20的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与宏小区一样大,也可以与微微小区一样小。当然,基站装置20的覆盖范围的大小也可以与毫微微小区同样极小。此外,基站装置20可以具有波束成形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20可以形成每个波束的小区或服务区域。
在图1的示例中,基站装置201与中继装置301连接,基站装置202与中继装置302连接。基站装置201可以经由中继装置301与终端装置40间接地进行无线通信。类似地,基站装置202可以经由中继装置302与终端装置40间接地无线通信。
[中继装置]
中继装置30是用作基站的中继站的装置。中继装置30是基站装置的一种。中继装置可以被称为中继基站装置(或中继基站)。中继装置30可与终端装置40进行NOMA通信。中继装置30在基站装置20与终端装置40之间中继通信。顺便提及,中继装置30可被配置为使得能够与其他中继装置30和基站装置20进行NOMA通信。中继装置30可以是地面站装置或非地面站装置。中继装置30与基站装置20一起构成无线电接入网络RAN。
[终端装置]
终端装置40是与基站装置20或中继装置3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终端装置40是例如移动电话、智能装置(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或个人计算机。此外,终端装置40可以是机器对机器(M2M)装置或物联网(IoT)装置。
终端装置40能够与其他终端装置40进行侧链路通信。当执行侧链路通信时,终端装置40能够使用诸如HARQ等的自动重发技术。终端装置40能够与基站装置20和中继装置30进行NOMA通信。顺便提及,终端装置40也能够与其他终端装置40进行NOMA通信(侧链路)。顺便提及,终端装置40所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链路通信)既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也可以是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
终端装置40可以是移动装置。在此,移动装置是移动无线电通信装置。此时,终端装置4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上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是在道路上移动的车辆,诸如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或摩托车等,或者是安装在车辆上的无线电通信装置。顺便提及,移动体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可以是在地上(狭义上是在地面上)、地下、水上和水下移动的移动体。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诸如无人机或直升机等的移动体,或者可以是在大气外移动的诸如人造卫星等的移动体。
终端装置40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基站装置或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例如,在一个基站装置经由多个小区(例如,pCell和sCell)支持通信区域的情况下,利用载波聚合(CA)技术、双连接(DC)技术或多连接(MC)技术将多个小区捆绑,使得可以在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之间进行通信。或者,利用协作多点发送和接收(CoMP)技术,终端装置40和多个基站装置20可以通过不同基站装置20的小区进行通信。
顺便提及,终端装置40不一定必须是由人直接使用的装置。终端装置40可以是安装在工厂中的机器等中的传感器,如在所谓的机器类型通信(MTC)中。此外,终端装置40可以是机器对机器(M2M)装置或物联网(IoT)装置。此外,终端装置40可以是配备有中继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以装置到装置(D2D)和车辆到万物(V2X)为代表的。此外,终端装置40可以是在无线回程等中使用的被称为客户场所装备(Client Premises Equipment,CPE)的装置。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构成通信系统1的每个装置的配置。顺便提及,下面要示出的每个装置的配置仅仅是示例。每个装置的配置可以不同于下面的配置。
<2-2.管理装置的配置>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管理装置10的配置示例的图。管理装置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装置。管理装置10包括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顺便提及,图2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性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之不同。此外,管理装置10的功能可以分布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中并且以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来实现。例如,管理装置10可以由多个服务器装置构成。
通信单元11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单元11可以是网络接口或装置连接接口。例如,通信单元11可以是诸如网络接口卡(NIC)等的局域网(LAN)接口,或者可以是由通用串行总线(USB)主机控制器、USB端口等构成的USB接口。此外,通信单元11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通信单元11用作管理装置10的通信装置。通信单元11根据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与基站装置20通信。
存储单元12是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存储器和硬盘等的存储装置,其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存储单元12用作管理装置1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12存储例如终端装置40的连接状态。例如,存储单元12存储终端装置40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的状态或EPS连接管理(ECM)的状态。存储单元12可以用作存储终端装置40的位置信息的家庭存储器。
控制单元13是控制管理装置10的各个单元的控制器。例如,控制单元13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等的处理器实现。例如,当处理器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存储在管理装置10内部的存储装置中的各种程序时,控制单元13被实现。顺便提及,控制单元13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2-3.基站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基站装置的配置。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的配置示例的图。基站装置20能够与终端装置40进行NOMA通信,基站装置2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21、存储单元22和控制单元23,另外,图3所示的结构是功能性的结构,硬件结构也可以不同。此外,基站装置20的功能也可以分散在物理上分离的多个装置中来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21是用于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和中继装置3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21根据控制单元23的控制进行操作。信号处理单元21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1支持NR和LTE两者。除了NR和LTE之外,信号处理单元21还可以支持W-CDMA或CDMA 2000。此外,信号处理单元21支持使用NOMA的通信。NOMA将在后文详细描述。
信号处理单元2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信号处理单元2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211、多个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多个天线213。顺便提及,在信号处理单元21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接入方法单独地配置信号处理单元21的每个单元。例如,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可以由LTE和NR单独地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211对经由天线213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处理。接收处理单元2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复用分离单元211b、解调单元211c和解码单元211d。
对于上行链路信号,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执行下变频、不必要的频率分量的去除、放大水平的控制、正交解调、向数字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的去除、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对频域信号的提取等。复用分离单元211b从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诸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等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调单元211c通过使用诸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正交相移键控(QPSK)等的调制方式,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单元211c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64QAM或256QAM。在这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是等距的。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NUC)。解码单元211d对解调后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23。
发送处理单元212进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212包括编码单元212a、调制单元212b、复用单元212c、以及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
编码单元212a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等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23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212b通过使用诸如BPSK、QPSK、16QAM、64QAM和256QAM等的预定调制方法来调制从编码单元212a输出的编码比特。在这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是等距的。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复用单元212c对各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调制符号进行复用,并将结果布置在预定的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对来自复用单元212c的信号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进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以转换到时域、保护间隔的附加、基带数字信号的生成、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变频、多余频率分量的去除、和功率放大等的处理。由发送处理单元212生成的信号从天线213发送。
存储单元22是诸如DRAM、SRAM、闪存存储器和硬盘等的存储装置,其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存储单元22用作基站装置2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22存储要通知给终端装置的“关于从非连接状态的发送的信息(用于非连接发送的信息)”。后文将详细描述“关于从非连接状态的发送的信息(用于非连接发送的信息)”。
控制单元23是控制基站装置2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例如,控制单元23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等的处理器实现。例如,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域,当处理器执行基站装置20内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各种程序时来实现控制单元23。顺便提及,控制单元23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23包括获取单元231、处理单元232、接收单元233、分离单元234、发送单元235和切换单元236。构成控制单元23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31到切换单元236)是表示控制单元23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也可以是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也可以是半导体芯片(die)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
顺便提及,控制单元23可以被配置在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中。后文将描述构成控制单元23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31到切换单元236)的操作。顺便提及,构成控制单元23的每个块的操作可以与构成终端装置40的控制单元的每个块的操作类似。后文将描述终端装置40的配置。
<2-4.中继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中继装置30的配置。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装置30的配置示例的图。中继装置30能够与终端装置40进行NOMA通信。中继装置3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31、存储单元32、网络通信单元33和控制单元34。顺便提及,图4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之不同。此外,中继装置30的功能可以分布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中并且以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来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31是用于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31根据控制单元34的控制而操作。信号处理单元3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信号处理单元31、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的配置类似于基站装置20的信号处理单元21、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的配置。
存储单元32是诸如DRAM、SRAM、闪存存储器和硬盘等的存储装置,其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存储单元32用作中继装置3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32的配置类似于基站装置20的存储单元22的配置。
网络通信单元33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33是诸如NIC等的LAN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3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33用作中继装置30的网络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33根据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与基站装置20通信。
控制单元34是控制中继装置3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34的配置类似于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的配置。
<2-5.终端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终端装置40的配置。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40的配置示例的图。终端装置40能够与基站装置20和中继装置30进行NOMA通信。终端装置4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输入/输出单元44和控制单元45。顺便提及,图5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之不同。此外,终端装置40的功能可以分布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中并且以多个物理上分离的配置来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41是用于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和中继装置3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41根据控制单元45的控制而操作。信号处理单元41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例如,信号处理单元41支持NR和LTE两者。除了NR和LTE之外,信号处理单元41还可以支持W-CDMA或CDMA2000。此外,信号处理单元41支持使用NOMA的通信。NOMA将在后文详细描述。
信号处理单元4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411、多个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多个天线413。顺便提及,在信号处理单元41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接入方法单独地配置信号处理单元41的每个单元。例如,接收处理单元411和发送处理单元412可以由LTE和NR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411对经由天线413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处理。接收处理单元4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复用分离单元411b、解调单元411c和解码单元411d。
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下变频、不必要的频率分量的去除、放大水平的控制、正交解调、向数字信号的变换、保护间隔的去除、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对频域信号的提取等。复用分离单元411b从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出下行链路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信道是例如诸如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的信道。解调单元211c通过使用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的调制方式,对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解调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是等距的。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解码单元411d对解调后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5。
发送处理单元412进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412包括编码单元412a、调制单元412b、复用单元4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
编码单元412a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等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45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412b通过使用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的预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单元412a输出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在这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是等距的。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复用单元412c对每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将结果布置在预定的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对来自复用单元412c的信号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进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时域转换、保护间隔的附加、基带数字信号的生成、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变频、多余频率分量的去除、功率放大等的处理。由发送处理单元412生成的信号从天线413发送。
存储单元42是诸如DRAM、SRAM、闪存存储器和硬盘等的存储装置,其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存储单元42用作终端装置4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42存储从基站装置20获取的“关于从非连接状态的发送的信息(用于非连接发送的信息)”。后文将详细描述“关于从非连接状态的发送的信息(用于非连接发送的信息)”。
网络通信单元43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43是诸如NIC等的LAN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用作终端装置40的网络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43根据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与其他装置通信。
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与用户交换信息的用户接口。例如,输入/输出单元44是诸如键盘、鼠标、操作键和触控面板等的操作装置,用于用户进行各种操作。或者,输入/输出单元44是诸如液晶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诸如扬声器和蜂鸣器等的音频装置。此外,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诸如LED(发光二极管)灯等的照明装置。输入/输出单元44用作终端装置40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操作装置、或通知装置)。
控制单元45是控制终端装置4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45例如由诸如CPU和MPU等的处理器实现。例如,当处理器通过使用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存储在终端装置40内部的存储装置中的各种程序时,实现控制单元45。顺便提及,控制单元45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等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45包括获取单元451、处理单元452、连接单元453、接收单元454、发送单元455、分离单元456和切换单元457。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获取单元451到切换单元457)是表示控制单元45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也可以是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也可以是半导体芯片(die)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
顺便提及,控制单元45可以被配置在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中。后文将描述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获取单元451到切换单元457)的操作。顺便提及,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的操作可以类似于构成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31到切换单元236)的操作。
<2-6.无线电帧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的无线电帧配置。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使用的无线电帧配置的图。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定义以10ms配置的无线电帧。一个无线电帧由10个子帧构成。子帧时间间隔是1ms。子帧由例如14个符号构成。在此,符号是例如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在LTE中,例如,一个时隙由七个符号构成。在NR中,例如,一个时隙由14个符号构成。下面将描述LTE和NR的子帧配置。
[LTE的子帧配置]
图7是示出LTE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的资源网格。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系统带宽指示LTE小区的带宽。资源网格中的多个网格中的每一个网格表示资源元素。一个资源元素的大小是频率方向上的一个子载波和时间方向上的一个符号。在LTE的情况下,一个时隙由多个符号定义。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由CP(循环前缀)的类型确定。CP的类型为普通CP或扩展CP。在普通CP中,配置一个时隙的符号的数量是七。在扩展CP中,配置一个时隙的符号的数量是六。
资源块用于将物理信道(PDSCH、PUSCH等)映射到资源元素。一个资源块由在频域中连续的预定数量的子载波和在时域中连续的预定数量的符号来定义。一个资源块中的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资源块带宽)基于小区中的CP的类型、子载波间隔、由上层设置的参数等来确定。例如,在CP的类型是普通CP并且子载波间隔是15kHz的情况下,一个资源块中的符号的数量是七,并且子载波的数量是12。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
在每个LTE小区中,在特定子帧中使用一个预定参数。预定参数是例如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物理参数)。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包括CP长度、子载波间隔、一个子帧中的符号的数量(预定时间长度)、一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的数量(预定频带)、多址方法、信号波形等。在LTE小区中,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各个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
[NR的框架配置]
图8是示出NR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系统带宽指示NR小区的带宽。在NR小区的情况下,在特定的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即,在NR小区中,在预定时间长度内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链路信号。在使用多个预定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方法对使用预定参数生成的信号进行复用。例如,预定方法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空分复用(SDM)等。
在NR小区中设置的预定参数的组合中,可以预先指定多种参数集。图9是示出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在图9的示例中,参数是NR小区中的“子载波间隔(子载波间距)”、分量载波的“最大带宽”、“CP长度类型”、每子帧的“符号数”和每资源块的“子载波数”。参数之一可以是“无线电帧长度”。顺便提及,“CP长度类型”是NR小区中使用的CP长度的类型。例如,CP长度类型1等效于LTE中的普通CP,并且CP长度类型2等效于LTE中的扩展CP。可以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单独地指定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此外,可以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独立地设置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
在图9的示例中,15kHz(子载波间隔)、20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14(符号数)、1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和12(子载波数)被定义为参数集0。此外,7.5kHz(子载波间隔)、1.4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70(符号数)、10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24(子载波数)被定义为参数集1。此外,30kHz(子载波间隔)、80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7(符号数)、0.25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6(子载波数)被定义为参数集2。此外,15kHz(子载波间隔)、20MHz(最大带宽)、类型2(CP长度类型)、12(符号数)、1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12(子载波数)被定义为参数集3。
图10是示出NR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在图10的示例中,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及参数集2产生的信号是对小区带宽(系统带宽)的频分复用(FDM)。
《3.关于NOMA>
NR所考虑的技术之一是非正交多址(NOMA)。这是一种通过使用非正交资源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技术。
正交资源例如是时间(例如,子帧、时隙、无线电帧)、频率(例如,分量载波、子载波、子信道、资源块)、以及正交码等。此外,非正交资源是例如空间、功率、交织(例如,比特交织和符号交织)、数据速率和码(例如,稀疏码和扩展码本)。在此,空间例如是空间流、空间层、空间码本、天线和天线端口等。正交资源和非正交资源不限于上述示例。在以下描述中,使用非正交资源的通信(发送、接收或两者)可以被称为NOMA通信。此外,在以下描述中,使用非正交资源的发送可以被称为NOMA发送,并且通过NOMA发送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解码等)可以被称为NOMA接收。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从非连接状态发送用户数据。通过使用NOMA通信从非连接状态发送用户数据,进一步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顺便提及,例如,在正交多址(OMA)中,使用正交的频率轴和时间轴来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此时,频率和时间资源的帧配置由子载波间隔确定,并且不可能使用等于或大于资源元素的数量的资源。另一方面,在非正交多址(NOMA)中,将非正交轴(例如,交织图案(pattern)轴、扩展图案轴、加扰图案轴、码本轴和功率轴)添加到正交的频率轴和时间轴,以确定帧结构。
<3-1.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
以下,将描述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
[发送装置中的非正交复用]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图。在图11的示例中,描述了一个方面,在该方面中一个发送装置在非正交轴上复用和发送发送信号。这里,发送装置是诸如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终端装置40等的通信装置。在图11的示例中,一个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对两个发送信号集进行复用。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2的示例中,在非正交轴上复用的所有资源具有相同的参数集。
顺便提及,例如,通过终端装置40的控制单元45(例如,连接单元453和发送单元455)控制发送处理单元412来实现下面描述的NOMA发送处理。或者,例如通过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例如,处理单元232和发送单元235)控制发送处理单元212来实现以下的发送处理。
例如,发送信号集是通过对在通信装置中生成的发送数据的部分或全部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而生成的信号。即,发送信号集是经过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部分或全部)。这里,发送数据是与通信装置生成的一个处理相关的数据。例如,发送数据是与在由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程序(例如,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中生成的一个发送作业相关的数据。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段。在以下描述中,作为发送数据的发送单位(分割单位)的数据被称为发送单位数据。这里,发送单位数据可以是一个IP分组或者可以是一个传输块。当然,发送单位数据可以是其他发送单位。例如,传输块是诸如混合自动重发请求(ARQ)(HARQ)之类的纠错的单位。例如,传输块是传输信道(传输层)中的数据的块。顺便提及,发送信号集可以是通过对诸如传输块的发送单位数据进行信号处理而生成的信号(发送单位数据)。在以下描述中,假设发送信号集是其中诸如传输块等的发送单位数据经历用于使用OFDM的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的数据。
发送信号集(发送单位数据)可以由多个块或多个元素构成。例如,假设发送信号集是传输块。此时,在发送信号集中,假设发送单位数据由多个资源块或资源元素构成。在以下示例中,假设发送信号集由多个块构成。在图12的示例中,发送信号集D10和D20由四个块(例如,资源块)构成。
在图12的示例中,发送装置将对应的多址签名(MA签名)应用于发送信号集D10和D20中的每一个发送信号集。MA签名是关于非正交复用的信息之一。例如,MA签名包括交织图案、扩展图案、加扰图案、码本和功率分配。顺便提及,MA签名可以被简称为图案或索引。例如,MA签名可以是指示在如上所述的NOMA发送中使用的图案或索引的标识符,或者可以表示图案本身。在以下描述中,将MA签名应用于预定发送信号集可以被称为使用MA签名的NOMA发送处理。使用MA签名的NOMA发送处理的一个示例是将映射到预定正交资源上的预定发送信号集转换为可以通过使用由MA签名所指示的非正交资源发送的发送信号集的处理。
在图12的示例中,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的控制单元45)使用MA签名#0对发送信号集D10执行NOMA发送处理,并使用MA签名#1对发送信号集D20执行NOMA发送处理。MA签名#0和MA签名#1是对应的非正交资源。例如,假设MA签名是功率分配(即,非正交轴是功率轴)。此时,MA签名#0可以是指示预定发送信号集到具有小功率(例如,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的功率)的发送信号集的转换的信息。此外,MA签名#1可以是指示预定发送信号集到具有大功率(例如,等于或大于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的功率)的发送信号集的转换的信息。发送装置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上复用其中应用了MA签名的信号。例如,发送装置将作为NOMA发送处理的结果产生的发送信号集D11和D21非正交复用到相同的正交资源上。此后,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的发送单元455)将非正交复用的发送信号发到天线端口。
顺便提及,在图12的示例中,发送装置复用两个发送信号集。然而,发送装置可以复用三个或更多个发送信号集。此外,每个发送信号集可以是到不同接收装置的发送信号,或者可以是到相同接收装置的发送信号。在此,接收装置是诸如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和终端装置40的通信装置。
在图12的示例中,发送装置复用具有相同的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然而,发送装置可以复用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3的示例中,复用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发送信号集。具体而言,在图13的示例中,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的控制单元45)使用分别与发送信号集D10和D30对应的MA签名(MA签名#0和#1)来执行NOMA发送处理。发送信号集D30和D40是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然后,发送装置将作为NOMA发送处理的结果产生的发送信号集D11和D31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进行非正交复用。此后,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的发送单元455)将非正交复用发送信号发到天线端口。
[传播信道中的非正交复用]
另外,在图12和图13的示例中,在发送装置中对多个发送信号集进行非正交复用。然而,多个发送信号集可以在传播信道上被非正交复用。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图。在图14的示例中,描述了一个方面,其中多个发送装置的发送信号在传播信道上非正交复用。多个发送信号集可以从单独的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和402)发送,或者可以从一个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中的不同天线发送。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从不同的发送装置发送两个发送信号集,但当然也可以从一个发送装置发送两个发送信号集。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5的示例中,两个发送信号集从不同的天线发送。
在图15的示例中,一个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使用MA签名#0对发送信号集D10执行NOMA发送处理。此外,另一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2)使用MA签名#1对发送信号集D20执行NOMA发送处理。MA签名#0和MA签名#1是对应的非正交资源。例如,MA签名包括交织图案、扩展图案、加扰图案、码本、功率分配和重复。应用MA签名之后的发送信号集D11和D21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上发送,并通过传播信道复用。
在图15的示例中,具有相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被复用。然而,复用的发送信号集可以是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OMA发送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6的示例中,复用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发送信号集。具体而言,在图16的示例中,一个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1)使用MA签名#0对发送信号集D10执行NOMA发送处理。另外的发送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2)使用MA签名#1对发送信号集D30执行NOMA发送处理。发送信号集D10和D30是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此外,MA签名#0和MA签名#1是对应的非正交资源。应用MA签名之后的发送信号集D11和D31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上发送,并通过传播信道复用。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OMA接收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另外,后述的NOMA接收处理是通过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例如接收单元233和分离单元234)控制接收处理单元211来实现的。或者,例如通过终端装置40的控制单元45(例如,接收单元454)控制接收处理单元411,实现后述的NOMA接收处理。
如图17所示,接收信号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上复用多个发送信号的状态下被接收。为了对复用后的发送信号集进行解码,接收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1的分离单元234)基于发送装置所使用的MA签名,执行NOMA接收处理(例如,诸如信道均衡、干扰信号消除器等的处理)。因此,接收装置从接收信号中提取期望的信号。在图17的示例中,接收装置使用MA签名#0和MA签名#1对接收信号执行NOMA接收处理,并提取发送信号集D10和D30。顺便提及,在相同的MA签名被用于复用的情况下,复用信号之间的干扰的影响变大,并且解码变得困难。因此,基站装置20对终端装置40使用的MA签名等进行调度以使得MA签名不重叠。
如上所述,在NOMA发送中,需要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共享应用于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MA签名,并且需要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应用MA签名。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假设MA签名也被包括在资源(无线电资源)的概念中。这里,包括频率、时间和MA签名中的全部的资源可以被称为多址资源(MA资源)。此外,仅具有频率和时间的资源可以被称为多址物理资源(MA物理资源)。
《4.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
<4-1.初始连接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通信系统1的基本操作。首先,将描述初始连接处理。初始连接处理是用于将终端装置40的无线电连接状态从非连接状态转变到连接状态的处理。非连接状态例如是RRC_IDLE或RRC_INACTIVE。RRC_IDLE是其中终端装置没有连接到任何小区(或者基站装置)的空闲状态,并且也被称为空闲模式。此外,RRC_INACTIVE是指示由NR新定义的非活动状态的无线电连接状态,并且也被称为非活动模式。顺便提及,非连接状态可以包括闪电(Lightning)模式。此外,连接状态例如是RRC_CONNECTED。RRC_CONNECTED是其中终端装置与任意的小区(或者基站装置)建立连接的连接状态,并且也被称为CONNECTED模式。
图18是示出初始连接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8说明初始连接处理。例如在终端装置40开机的情况下,执行后述的初始连接处理。
首先,处于非连接状态的终端装置40进行小区搜索。本实施例的小区搜索包括检测同步信号和解码PBCH的步骤。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检测小区的同步信号(步骤S101)。接收单元454基于检测到的同步信号与带有下行链路的小区同步。然后,在建立下行链路的同步之后,接收单元454尝试解码PBCH,并且获取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的主信息块(MIB)(步骤S102)。
系统信息是通知发送系统信息的小区中的设置的信息。系统信息包括例如关于接入小区的信息、关于小区选择的信息、以及关于其它RAT和其它系统的信息。系统信息包括MIB和系统信息块(SIB)。MIB是接收SIB等所需的物理层的信息,并且是通过PBCH通知的固定有效载荷大小的信息。MIB包括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宽、系统帧号的一部分和SIB的调度信息。SIB是MIB以外的系统信息,并通过PDSCH通知。
顺便提及,系统信息可以被分类为第一系统信息、第二系统信息和第三系统信息。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包括关于接入小区的信息、关于获取其它系统信息的信息、以及关于小区选择的信息。在LTE中,MIB中包括的信息是第一系统信息。此外,SIB当中的SIB1和SIB2中包括的信息是第二系统信息。剩余的系统信息是第三系统信息。
此外,在NR中,从NR小区通知系统信息。携带系统信息的物理信道可以在时隙或迷你时隙(minislot)中发送。迷你时隙由比时隙中的符号数量少的符号数量定义。当在迷你时隙中发送携带系统信息的物理信道时,可以减少波束扫描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开销。在NR的情况下,在NR-PBCH上发送第一系统信息,并且在与NR-PBCH不同的物理信道上发送第二系统信息。
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基于MIB(即,第一系统信息)获取第二系统信息(步骤S103)。如上所述,第二系统信息由SIB1和SIB2构成。SIB1是除了SIB1之外的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和小区接入规则信息。SIB1包括小区接入信息、小区选择信息、最大上行链路发送功率信息、TDD设置信息、系统信息周期、系统信息的映射信息、系统信息(SI)窗口的长度等。此外,SIB2包括连接禁止信息、小区公共的无线电资源设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上行链路载波信息等。小区公共的无线电资源设置信息包括小区公共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设置信息。
顺便提及,在获取单元451不能获取用于建立链路所必需的系统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控制单元45确定禁止对小区的接入。例如,在不能获取所有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5确定禁止对小区的接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45结束初始连接处理。
在可以获取系统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5基于第一系统信息和/或第二系统信息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步骤S104)。随机接入过程可以被称为随机接入信道过程(RACH过程)或RA过程。在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从非连接状态转变为连接状态。
<4-2.随机接入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随机接入过程。为了从空闲状态到连接状态(或非活动状态)的“RRC连接建立”、从非活动状态到连接状态的“状态转变请求”等目的,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此外,随机接入过程还用于执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请求的“调度请求”和调整上行链路同步的“定时提前调整”的目的。另外,在用于请求未被发送的系统信息的“按需SI请求”、用于恢复中断的波束连接的“波束恢复”、用于切换连接小区的“切换”等的情况下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RRC连接建立”是在终端装置40响应于业务的产生等而与基站装置连接时执行的操作。具体而言,“RRC连接建立”是将与连接有关的信息(例如,UE上下文)从基站装置传递到终端装置40的操作。UE上下文由基站装置指示的预定的通信装置识别信息(例如,C-RNTI)管理。当该操作结束时,终端装置40从空闲状态转变为非活动状态或者从空闲状态转变为连接状态。
“状态转变请求”是在其中终端装置40响应于业务的产生等请求从非活动状态到连接状态的状态转变的操作。通过转变到连接状态,终端装置40能够进行到基站装置的单播数据的发送/来自基站装置的单播数据的接收。
“调度请求”是在其中终端装置40响应于业务的产生等而进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请求的操作。在正常接收该调度请求之后,基站装置对通信装置分配PUSCH资源。顺便提及,调度请求也由PUCCH进行。
“定时提前调整”是用于调整由传播延迟引起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帧误差的操作。终端装置40在调整到下行链路帧的定时发送PRACH。因此,基站装置能够识别与终端装置40之间的传播延迟,并通过消息2等对终端装置40指示定时提前的值。
“按需SI请求”是在终端装置40出于系统信息的开销等的目的而需要未被发送的系统信息的情况下请求基站装置发送系统信息的操作。
“波束恢复”是在建立波束之后由于终端装置40的移动、由其他对象引起的通信路径的中断等而导致通信质量劣化的情况下执行恢复请求的操作。接收该请求的基站装置尝试使用不同的波束与终端装置40连接。
“切换”是由于诸如终端装置40的移动之类的无线电波环境的改变而将连接从连接的小区(服务小区)切换到与该小区邻近的小区(邻小区)的操作。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切换命令的终端装置40进行对由切换命令指定的邻小区的连接请求。
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首先,将描述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顺便提及,下面描述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假设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是LTE的随机接入过程。然而,即使在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不是LTE的情况下,以下描述的随机接入过程也是适用的。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由终端装置40引导的随机接入过程。图19是示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如图19所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从终端装置40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开始的四步骤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接收随机接入响应(Msg2)、发送消息(Msg3)、以及接收竞争解决消息(Msg4)。
首先,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从多个预定的前导码序列中随机选择要使用的前导码序列。然后,连接单元453将包括选择的前导码序列的消息(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步骤S201)。此时,基站装置20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装置或地面基站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连接单元453对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20作为非地面基站装置进行说明。随机接入前导码经由PRACH发送。
在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码时,控制单元向终端装置40发送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该随机接入响应例如使用PDSCH来发送。连接单元453接收从基站装置20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步骤S202)。随机接入响应包括能够由基站装置20接收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上行链路(UL)资源(在下文中,被称为上行链路许可)。另外,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由基站装置20临时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终端装置40独有的标识符,即临时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TC-RNTI)。
当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其判断接收的信息中是否包含在步骤S201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当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时,连接单元453从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提取与在步骤S201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然后,连接单元453通过使用由提取的上行链路许可调度的资源来发送UL消息(Msg3:调度的发送)(步骤S203)。通过使用PUSCH来发送消息(Msg3)。消息(Msg3)包括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的RRC消息。此外,消息(Msg3)包含终端装置40的识别符。
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由终端装置40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被用于该过程。因此,在终端装置4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同时,其他终端装置40可以向基站装置20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就这点而言,当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接收到由终端装置40在步骤S203中发送的标识符时,控制单元分辨出其中发生前导码竞争的终端装置并解决该竞争。控制单元23向通过竞争解决所选择的终端装置40发送竞争解决(Msg4)。竞争解决(Msg4)包括由连接单元453在步骤S203中发送的标识符。此外,竞争解决(Msg4)还包括用于RRC连接建立的RRC消息。连接单元453接收从基站装置20发送的竞争解决消息(Msg4)(步骤S204)。
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将在步骤S203中发送的标识符与在步骤S204中接收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在标识符不匹配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3再次从步骤S201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在标识符匹配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3进行RRC连接操作,并从空闲状态(RRC_IDLE)转变到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连接单元453在后续通信中使用在步骤S202中获取的TC-RNTI作为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在转变到连接状态之后,连接单元453向基站装置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的RRC消息。RRC连接建立完成的消息也被称为消息5。通过该一连串的操作,终端装置40连接到基站装置20。
顺便提及,图19中所示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四步骤随机接入过程(4步骤RACH)。然而,通信系统1还可以支持作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2步骤RACH)。例如,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发送步骤S203中指示的消息(Msg3)。然后,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和竞争解决(Msg4)作为响应。由于随机接入过程分两步骤完成,终端装置40可以快速地与基站装置20连接。
[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由基站装置所引导的随机接入过程。图20是示出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从基站装置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开始的三步骤过程。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Msg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和接收随机接入响应(Msg2)的步骤。另外,在以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中,假设基站装置20为非地面基站装置,但基站装置也可以是地面基站装置。
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随机地选择前导码序列。但是,在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装置20给终端装置40分配单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从基站装置2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Msg0:RA前导码分配)(步骤S301)。
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通过使用在步骤S301中分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执行到基站装置20的随机接入。即,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通过PRACH,将所分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发送到基站装置20(步骤S302)。
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从终端装置4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然后,控制单元23将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303)。例如,随机接入响应包括与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的信息。当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Msg2)时,连接单元进行RRC连接操作,并从空闲状态(RRC_IDLE)转变到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
如上所述,在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装置调度随机接入前导码,因此前导码竞争不太可能发生。
[NR随机接入过程的细节]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随机接入过程,其中假设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是LTE。顺便提及,上述随机接入过程也可以应用于除了LTE之外的RAT。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随机接入过程的细节,其中假设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是NR。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描述与图19或20中所示的Msg1至Msg4相关的四个步骤中的每一个步骤。Msg1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1和图20所示的步骤S302。Msg2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2和图20所示的步骤S303。Msg3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3。Msg4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4。
[NR的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
在NR中,PRACH被称为NR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R-PRACH)。通过使用Zadoff-Chu序列或M序列来配置NR-PRACH。在NR中,多个前导码格式被定义为NR-PRACH的格式。前导码格式由诸如PRACH子载波间隔、发送带宽、序列长度、用于发送的符号数、发送重复数、循环前缀(CP)长度、以及保护时段长度等参数的组合来定义。顺便提及,可以根据前导码格式来指定用于发送NR-PRACH的序列的类型(Zadoff-Chu序列或M序列)。NR-PRACH前导码序列的类型被编号。前导码序列类型的编号被称为前导码索引。
在NR中,通过用于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40的系统信息来进行关于NR-PRACH的设置。此外,通过用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装置40的专用RRC信令来进行关于NR-PRACH的设置。
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通过使用能够发送NR-PRACH的物理资源(NR-PRACH时机(occasion))来发送NR-PRACH。物理资源由关于NR-PRACH的设置来指示。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选择物理资源之一,并发送NR-PRACH。此外,在终端装置40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3通过使用NR-PRACH资源来发送NR-PRACH。NR-PRACH资源是NR-PRACH前导码和物理资源的组合。基站装置20能够对终端装置40指示NR-PRACH资源。此时,基站装置20既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装置,也可以是地面基站装置。在NR随机接入过程的以下描述中,将基站装置20描述为非地面基站装置。
顺便提及,即使当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时,也发送NR-PRACH。当重发NR-PRACH时,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在从退避(backoff)值(退避指示符,BI)计算的等待时段内等待NR-PRACH的发送。顺便提及,退避值可以根据终端装置40的终端类别或所生成的业务的优先级而不同。此时,通知多个退避值,终端装置40根据优先级选择要使用的退避值。此外,当重发NR-PRACH时,与初始发送相比,连接单元453提高NR-PRACH的发送功率。这个过程被称为功率爬坡(ramping)。
[NR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
通过使用NR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NR-PDSCH)来发送NR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NR-PDSCH由带有由RA-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NR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NR-PDCCH)来调度。在公共控制子带中发送NR-PDCCH。NR-PDCCH被布置在公共搜索空间(CSS)中。顺便提及,基于与NR-PRACH的随机接入响应相对应的NR-PRACH的发送资源来确定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的值。例如,NR-PRACH的发送资源是时间资源(时隙或子帧)和频率资源(资源块)。顺便提及,NR-PDCCH可被布置在与随机接入响应相关联的NR-PRACH相关联的搜索空间中。具体而言,与NR-PRACH的前导码和/或向其发送NR-PRACH的物理资源相关联地设置其中布置NR-PDCCH的搜索空间。与前导码索引和/或物理资源的索引相关联地设置其中布置NR-PDCCH的搜索空间。NR-PDCCH是NR同步信号(NR-SS)和准同位置(Quasi co-location,QCL)。
NR的随机接入响应是媒体接入控制(MAC)的信息。NR的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用于发送NR的消息3的上行链路许可、用于调整上行链路帧同步的定时提前值、以及TC-RNTI的值。此外,NR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用于与其随机接入响应相对应的NR-PRACH发送的PRACH索引。此外,NR的随机接入响应还包括关于用于等待PRACH的发送的回退的信息。
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通过NR-PDSCH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是否成功。在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3根据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息执行NR的消息3(Msg3)的发送处理。另一方面,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3确定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执行NR-PRACH的重发处理。
顺便提及,NR的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用于发送NR的消息3(Msg3)的多个上行链路许可。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能够从多个上行链路许可中选择一个资源用来发送消息3(Msg3)。因此,在不同终端装置40接收到相同NR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减轻NR的消息3(Msg3)发送的竞争。因此,通信系统1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随机接入过程。
[NR的消息3(Msg3)]
NR的消息3(Msg3)通过NR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R-PUSCH)发送。通过使用由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的资源来发送NR-PUSCH。NR的消息3包括RRC连接请求消息。NR-PUSCH的格式由包括在系统信息中的参数指示。例如,利用这些参数,确定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中的哪个作为NR-PUSCH格式。
在正常接收到NR的消息3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转移到竞争解决(Msg4)的发送处理。另一方面,在不能正常接收NR的消息3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3尝试在至少预定时段内再次接收NR的消息3。例如,控制单元23指示终端装置40重发消息3。此时,在从给出了发送消息3的指令的资源起经过了预定数量的时隙(或子帧或无线电帧)之后,控制单元23通过使用下行链路资源发送指令以重发消息3。
用于重发消息3和发送资源的指令的示例是通过随机接入响应的重发的指令。包括重发的随机接入响应的NR-PDSCH由具有由RA-RNTI加扰的CRC的NR-PDCCH调度。与在初始发送中使用的RA-RNTI的值相同的值被用作RA-RNTI的值。即,基于与随机接入响应相对应的NR-PRACH的发送资源来确定。或者,除了NR-PRACH的发送资源之外,基于标识初始发送和重发的信息来确定RA-RNTI的值。NR-PDCCH被布置在CSS(公共搜索空间)中。
或者,通过NR-PDCCH来调度包括重发的随机接入响应的NR-PDSCH,其中NR-PDCCH带有由在初始发送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的C-RNTI或TC-RNTI加扰的CRC。
发送资源和消息3的重发的指令的另一个示例是NR-PDCCH用于消息3的重发的指令。NR-PDCCH是上行链路许可。消息3的重发的资源由NR-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基于上行链路许可的指令重发消息3。
作为不能正常接收NR的消息3之后的处理的具体示例,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尝试在预先给出指令的重发资源中接收消息3。在规定时段内的消息3的发送之后没有从基站装置20发送竞争解决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通过使用预先给出指令的重发资源发送包含消息3的NR-PUSCH。
或者,在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接收到对消息3的否定响应(NACK)的情况下,连接单元通过使用与否定响应相对应的、在其中预先给出指令的重发资源来发送包括消息3的NR-PUSCH。例如,在系统信息或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在其上预先给出指令的重发资源”的信息。
顺便提及,在NR的消息3的重发次数超过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或者在预定时段内NR的竞争解决的接收不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认为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执行NR-PRACH的重发处理。另外,用于重发NR的消息3的终端装置40的发送波束,可以与用于消息3的初始发送的终端装置40的发送波束不同。另外,在预定时段内不能接收NR的竞争解决和消息3的重发指令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认为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进行NR-PRACH的重发处理。例如,通过系统信息来设置预定时段。
[NR的竞争解决(Msg4)]
通过使用NR-PDSCH来发送NR的竞争解决。包括竞争解决的NR-PDSCH由NR-PDCCH调度,其中NR-PDCCH带有由TC-RNTI或C-RNTI加扰的CRC。在公共控制子带中发送NR-PDCCH。NR-PDCCH被布置在用户装置特定搜索空间(USS)中。顺便提及,NR-PDCCH可以被布置在CSS中。
在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正常接收包含竞争解决的NR-PDSCH的情况下,连接单元向基站装置20发送确认ACK。之后,终端装置40认为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并切换到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另一方面,在从终端装置40接收到对NR-PDSCH的否定响应(NACK)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响应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3重发包括竞争解决的NR-PDSCH。在预定时段内不能接收NR的竞争解决(Msg4)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连接单元453认为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进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发处理(Msg1)。
<4-3.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
接下来,将描述从终端装置40到基站装置20的数据发送(上行链路)。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被分为“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和“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首先,将描述“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
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是终端装置40从基站装置20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并发送数据的处理。图21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以下,将参照图21说明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例如在终端装置40与基站装置20处于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示的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
首先,在连接状态,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将NOMA的支持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20(步骤S401)。NOMA的支持信息是指示终端装置40是否支持NOMA(例如,是否能够执行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NOMA的支持信息可以包括可用于终端装置40的非正交资源的信息。
然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关于NOMA发送的信息与用于指令只用NOMA发送的信息一起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402)。该发送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来进行。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关于NOMA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然后,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403)。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作为要由终端装置40的各种程序向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发送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然后,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资源分配请求(步骤S404)。
基站装置20的接收单元23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40的资源分配请求。然后,基站装置20的处理单元232确定要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MA资源。接着,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MA资源的信息(MA资源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405)。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MA资源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然后,终端装置40根据MA资源信息对发送单位数据进行NOMA发送处理(步骤S406)。
当NOMA发送处理完成时,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将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发送到基站装置20(步骤S407)。
基站装置20的接收单元23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40的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从终端装置40接收的数据是对其他终端装置40发送的数据进行非正交复用而得到的复用数据。然后,基站装置20对复用数据进行NOMA接收处理,以从复用数据中提取终端装置40发送的数据(步骤S408)。
例如,基站装置20的获取单元231从存储单元22获取终端装置40所使用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然后,基站装置20的分离单元234基于获取单元231所获取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从复用数据中分离出终端装置40所发送的数据。
当分离完成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向终端装置40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409)。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结束发送/接收处理(基于许可)。
<4-4.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接下来,将描述“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是使用配置许可发送以及从终端装置40向基站装置20发送数据的处理。这里,配置许可发送是指通信装置没有从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并且通信装置使用来自其他通信装置预先指令的可用的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中的适当的资源进行发送。也就是说,配置许可发送意味着在DCI上执行数据发送而不包括许可。配置许可发送也被称为无许可数据发送、无许可、半持续(semi persistent)调度等。
在配置许可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可以预先指定终端装置40能够选择的频率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的候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信令开销来节省终端装置40的功率和低延迟通信。在基于许可的发送/接收处理中,基站装置20将上行链路或侧链路中使用的资源通知给终端装置40。因此,终端装置40可以与其它终端装置40通信而没有资源竞争。然而,该方法由于通知而引起信令开销。
使用图21所示的顺序进行具体说明。在图21的示例中,在生成数据时(步骤S403),终端装置40对基站装置20发出资源分配请求(步骤S404)。响应于资源分配请求,基站装置20对终端装置40分配资源(步骤S405)。终端装置40通过使用从基站装置20分配的资源来发送数据(步骤S406)。在图21的示例中,发生步骤S404和步骤S405的信令开销。
在配置许可发送中,可以减少图21的示例中的步骤S404和S405的处理。因此,在下一代通信所需的省电和低延迟通信中,没有资源分配通知的配置许可发送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技术候选。用于配置许可发送的发送资源可以从所有可用频带中选择,或者可以从预先从基站装置20指定的资源中选择。
图22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以下,将参照图22对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进行说明。例如在终端装置40与基站装置20处于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示的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在终端装置40处于连接状态时,基站装置20的处理单元232确定要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MA资源。然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MA资源的信息(MA资源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501)。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MA资源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然后,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所生成的发送数据(步骤S502)。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作为要由终端装置40的各种程序发送到其他通信装置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
然后,终端装置40的控制单元45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的MA资源信息,对发送单位数据执行NOMA发送处理(步骤S503)。当NOMA发送处理完成时,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将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发送到基站装置20(步骤S504)。
基站装置20的接收单元23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40的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从终端装置40接收的数据是对其他终端装置40发送的数据进行非正交复用而得到的复用数据。然后,基站装置20对复用数据执行NOMA接收处理,以从复用数据中提取终端装置40发送的数据(步骤S505)。例如,基站装置20的获取单元231获取终端装置40所使用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然后,基站装置20的分离单元234根据获取单元231所获取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从复用数据中分离出终端装置40所发送的数据。
当完成分离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向终端装置40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506)。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结束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4-5.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
接下来,将描述从基站装置20到终端装置40的数据发送(下行链路)。
图23是示出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图23表示基站装置20对两个终端装置40以非正交复用方式发送数据的示例。以下,将参照图23对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进行说明。例如在两个终端装置40与基站装置20处于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示的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两个终端装置40简称为终端装置40。
首先,在连接状态,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将NOMA的支持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20(步骤S601a和步骤S601b)。
基站装置20的接收单元23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40的支持信息。基站装置20的获取单元231获取要发送到两个终端装置40的每个终端装置的发送数据(步骤S602)。例如,获取单元231获取作为由基站装置20的各种程序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
然后,基站装置20的处理单元232对发送单位数据执行NOMA发送处理(步骤S603)。当NOMA发送处理完成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多个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604a和步骤S604b)。此时,发送单元235可以以非正交复用方式发送多个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或者可以从不同的天线发送多个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并在发送信道中复用数据。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从基站装置20接收的数据是将多个NOMA发送处理的数据进行非正交复用而得到的复用数据。然后,终端装置40对复用数据执行NOMA接收处理,以便从复用数据中提取发送给其自身的数据(步骤S605a和步骤S605b)。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基站装置20所使用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例如MA签名信息)。然后,终端装置40的分离单元456基于获取单元451获取的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从复用数据中分离出发送给其自身的数据。
当完成分离时,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606a和步骤S606b)。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结束发送/接收处理(配置许可)。
<5.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动态切换处理>
如上所述,在NR中,为了更有效地使用无线电波,检查诸如配置许可发送和非正交多址(NOMA)发送的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当频繁使用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时,可以在相同频带中比以前复用更多的数据发送。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中,也可以复用许多终端(或层),同时防止信号质量的持续恶化。
例如,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信息切换根据“预定数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即,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根据数据发送动态地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即,在复用许多发送信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复用许多参考信号,以使得可以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复用许多数据发送。另一方面,在数据发送是常规的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常规的发送方式,因此信号质量不会显著恶化。
因此,即使在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例如,可以使用NR进行通信的环境)中,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也能够实现高通信性能(例如,低延迟、高质量和低通信错误发生率)。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即,切换参照信号的发送方式的通信装置)为终端装置40,假设接收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为基站装置20。当然,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基站装置20,以及接收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装置40。在这种情况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出现的“终端装置40”的描述替换为“基站装置20”。此外,“获取单元451”和“切换单元457”的描述可以被替换为“获取单元231”和“切换单元236”。
另外,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并不限于终端装置40和基站装置20,例如也可以是中继装置30。另外,接收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并不限于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也可以是中继装置30。当然,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和接收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都可以是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或终端装置40。
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参考信号的常规发送方式可以被称为“第一发送方式”。在NR的情况下,“参考信号的常规发送方式”是例如在3GPP TS38.211 V15.4.0(2018-12)的6.4.1参考信号或7.4.1参考信号中描述的发送方式。此外,在以下描述中,能够比第一发送方式复用更多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新公开的发送方式)可以被称为“第二发送方式”。顺便提及,第一发送方式不限于“参考信号的常规发送方式”,并且可以是之前不存在的发送方式。
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以通信系统1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为NR为前提。即,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以无线电帧配置为如图6、8和10所示的NR无线帧配置为前提。当然,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不限定于NR。例如,通信系统1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LTE。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在通信系统1中采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帧配置来适当地修改以下实施例。
以下,将详细描述与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动态切换有关的处理。
<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并且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457基于获取的信息将根据“预定数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在以下描述中,“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可以被称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
此时,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可以包括使得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信息(预定信息)。在以下描述中,“使得能够指定发送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信息”可以被称为“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可以将以下信息(A1)至(A4)假定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或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A1)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
(A2)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A3)关于资源分配的信息
(A4)信息初始发送或重发
以下,将描述(A1)至(A4)中的每一个。
(A1)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
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可以被假定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此时,终端装置40能够将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的全部或部分认为是“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是例如多址签名(MA签名)。此时,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可以从基站装置20获取MA签名,或者可以从终端装置40的存储单元42获取MA签名。
MA签名是关于非正交复用的信息之一。例如,MA签名包括交织图案、扩展图案、加扰图案、码本和功率分配中的至少一条信息。顺便提及,MA签名可以被简称为图案或索引。例如,MA签名可以是指示NOMA发送中使用的图案或索引的标识符,或者可以表示图案本身。
此外,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可以是非正交多址(NOMA)的使能/禁用信息(有效/无效信息)。可以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通过DCI、RRC信令或SIB将使能/禁用信息作为一比特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40。顺便提及,使能/禁用信息可以作为MA签名的一个图案被包括在用于通知MA签名的信息中。
(A2)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MCS可以被假定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此时,终端装置40可以将MCS的全部或部分认为是“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此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可以通过使用MCS的一些比特来向终端装置40通知数据发送标识信息。例如,在NOMA发送的情况下,当使用具有许多信号点的调制方法诸如256QAM等时,假设不能在接收侧进行解调。因此,在NOMA发送中,假设不使用具有许多信号点的调制方法诸如256QAM等。分配给未使用的调制方法的比特被转移为用于通知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的比特。因此,变得不需要改变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大小。
顺便提及,由转移的比特指示的信息(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可以是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此外,MCS中的至少一个比特或多个比特可以被分配为指示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的比特。此时,关于非正交码的信息可以是MA签名或者可以是使能/禁用信息。
(A3)关于资源分配的信息
关于资源分配的信息可以被假定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此时,终端装置40能够将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部分视为“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此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可以通过使用与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一些比特,将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40。关于资源分配的信息可以是关于提前资源分配的信息。关于提前资源分配的信息也可以经由RRC信令或SIB来通知。因此,也变得不需要改变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大小。顺便提及,由比特指示的信息(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可以是关于上述非正交码的信息。
(A4)信息初始发送或重发
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可以被假定为“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此时,终端装置40能够将与初始发送或重发有关的信息的全部或部分视为“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例如,假设终端装置40使用HARQ作为自动重发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NOMA发送)经常用于初始发送,从而可以复用许多终端。此外,在重发中,由于初始发送失败,所以假定经常使用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OMA发送)来确保数据发送。因此,终端装置40能够将与HARQ的初始发送或重发相关的信息作为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来使用。当将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用作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时,变得不必改变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大小。
顺便提及,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可以是新数据指示符(NDI)。此外,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可以是冗余版本。此外,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可以是用于指定数据发送是配置许可发送还是基于许可的发送的信息。
<5-2.基于竞争的发送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NR中,检查诸如NOMA发送和配置许可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是与其它数据发送竞争或者可能竞争的数据发送。NOMA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因为该发送与叠加在正交轴上的非正交轴上的其它数据发送竞争。在以下描述中,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可以被称为基于竞争的发送。
基于竞争的发送通常是NOMA发送或配置许可发送,但是基于竞争的发送不限于NOMA发送或配置许可发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示例包括以下(B1)至(B5)。
(B1)NOMA发送
(B2)配置许可发送
(B3)两步骤/四步骤随机接入发送
(B4)从非连接状态的数据发送
(B5)侧链路发送
(B1)的NOMA发送是非正交多址(NOMA)数据发送。
在(B2)的配置许可发送中,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不从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以及通信装置通过使用来自其他通信装置预先指示的可用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的适当资源进行发送。
(B3)的两步骤/四步骤随机接入发送是与两步骤或四步骤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数据发送。
(B4)从非连接状态的数据发送是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不从非连接状态转变到连接状态而对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进行的数据发送。
顺便提及,非连接状态是例如RRC_IDLE或RRC_INACTIVE。非连接状态可以包括闪电(lightning)模式。此外,连接状态例如是RRC_CONNECTED。在此,RRC_IDLE是终端装置未与任何小区(或基站装置)连接的空闲状态,也被称为空闲模式。此外,RRC_INACTIVE是指示由NR新定义的非活动状态的无线电连接状态,并且也被称为非活动模式。RRC_CONNECTED是终端装置40与任何小区(或基站装置20)建立连接的连接状态,并且也被称为CONNECTED模式。
(B5)侧链路发送是在终端装置40之间进行的数据发送。终端装置40之间的数据发送通常使用共享资源而不是专用资源来进行,并存在数据冲突的可能性,因此数据发送被包括在基于竞争的发送中。
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不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数据发送可以被称为“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或“非基于竞争的发送”。非基于竞争的发送例如是OMA发送或基于许可的发送。这里,OMA发送是正交多址(OMA)数据发送。也就是说,OMA发送是不使用非正交资源而使用正交资源的数据发送。另外,基于许可的发送是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在从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接收到动态资源分配(许可)时进行的数据发送。
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假设基于竞争的发送是NOMA发送和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并且非基于竞争的发送是OMA发送。当然,基于竞争的发送不限于NOMA发送,并且非基于竞争的发送不限于OMA发送。
<5-3.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
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是例如用于非正交多址的信号处理单元。在基站装置20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1对应于“与非正交多址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此外,在终端装置40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对应于“与非正交多址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
图24是示出常规信号处理单元和与非正交多址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的差别的图。具体地,图24是示出与数据发送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框图。虚线所包围的部分是NR中的常规信号处理单元,并且虚线框之外的功能块是新添加(或替换)到与非正交多址相关的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块。
如图24所示,信号处理单元具有进行以下操作(C1)至(C8)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块。当然,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具有(C1)到(C8)的全部。
(C1)特定于终端或层的比特交织
(C2)特定于非正交多址的调制
(C3)特定于终端或层的符号级扩散
(C4)特定于终端或层的符号级加扰
(C5)特定于终端或层的具有零填充的符号级交织
(C6)特定于终端或层的稀疏资源映射
(C7)特定于终端或层的功率分配
(C8)特定于终端或层的发送定时
<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457(或基站装置2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这里,由切换单元457切换的参考信号的示例包括以下(D1)至(D5)。
(D1)解调参考信号(DM-RS)
(D2)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
(D3)探测参考信号(SRS)
(D4)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D5)前导码
切换单元457可以切换由(D1)至(D5)指示的所有参考信号,或者可以切换参考信号(D1)至(D5)中的至少一个。在此,(D5)中的前导码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前导码。前导码也可以被认为是参考信号之一。
顺便提及,由切换单元457切换的参考信号的信息可以是以下(E1)至(E7)中的至少一个。
(E1)发送功率
(E2)发送资源
(E3)正交码
(E4)循环移位
(E5)子载波间距
(E6)符号数
(E7)资源元素(RE)数
<5-5.参考信号的切换发送方式的细节>
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457(或者基站装置2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可以假定以下(F1)至(F8)为切换方法。
(F1)静默
(F2)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1)
(F3)子载波间距
(F4)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量
(F5)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
(F6)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2)
(F7)多位置布置
(F8)多时隙布置
如上所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457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但也可以是基站装置20的切换单元236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当然,中继装置30可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下描述中出现的对“终端装置40”、“切换单元457”和“基站装置20”的描述可以适当地由“基站装置20”、“切换单元236”和“终端装置40”来替换。
以下,将描述(F1)至(F8)中的每一个。
(F1)静默
首先,将描述(F1)的“静默”。
在该方法中,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被使用为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通过第一发送方式(例如,NR中的常规发送方式)分配给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部分或全部静默。“NR中的常规发送方式”是例如在3GPP TS38.211 V15.4.0(2018-12)的6.4.1参考信号或7.4.1参考信号中描述的发送方式。
在此,静默是指将布置在发送资源中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设置为零。将被静默的发送资源分配给进行数据发送的其他通信装置(或其他层)的参考信号。这里,层意味着空间复用中的层,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复用等。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要被静默的发送资源(例如,要被静默的资源元素)可以被称为静默资源。
图25是示出了通过常规发送方式分配给参考信号的部分或全部发送资源被静默的状态的图。图25示出了其中参考信号(图25的示例中的DM-RS)被布置在NR中的资源块中的方面。图25中所示的参考信号是单符号的DM-RS的示例。也就是说,在图25的示例中,一个参考信号(例如,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被布置在一个符号中。在以下描述中,将时间轴方向上布置一个参考信号的位置(符号)称为参考信号位置。在图25的示例中,在一个资源块(一个时隙)中提供四个参考信号位置RP11至RP14。参考信号的不同序列分别被布置在多个参考信号位置处。顺便提及,在双符号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注意到在时间轴方向上连续的一对的两个符号是一个参考信号位置。
在图25的示例中,每个参考信号位置四个资源元素被分配作为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以下称为参考信号资源)。在图中,粗框中的资源元素是NR中的常规发送方式中的参考信号资源。在第二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是对作为第一发送方式中的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元素的部分或全部进行了静默的资源元素。
使用图25的资源位置RP11来描述其中参考信号资源的部分被静默的示例。在第一发送方式被用作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具有子载波索引#0、#1、#6和#7的四个资源元素作为参考信号资源。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被用作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将频率轴方向上的两个资源元素#0和#6用作静默资源,并将两个资源元素#1和#7用作参考信号资源。将静默的资源元素分配给其他通信装置或其他层的参考信号。顺便提及,在图25中的资源位置RP11的示例中,两个资源元素被静默,但是要静默的资源元素的个数不限于两个。
接着,将通过使用图25的资源位置RP12说明将所有的参考信号资源静默的示例。在第一发送方式作为发送方式使用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具有子载波索引#0、#1、#6、#7的资源元素作为参考信号资源。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被用作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所有四个资源元素作为静默资源。将被静默的资源元素分配给其他通信装置或其他层的参考信号。另外,在全部参考信号资源都静默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也可以通过使用布置在其他资源位置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顺便提及,多个符号可以是一个参考信号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参考信号(例如,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可以被布置在多个符号中。例如,在双符号的DM-RS中,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被布置在沿时间轴方向连续的两个符号的对中。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由多个符号构成并且第一发送方式被用作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可以将构成参考信号位置的多个符号中的一些符号中布置的参考信号资源静默。例如,在双符号的DM-RS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两个符号之一的所有参考信号资源(例如,被认为是参考信号资源的多个资源元素)静默。
当部分或全部参考信号资源被静默时,将其他通信装置或其他层的参考信号分配给静默部分变得可能。结果,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
顺便提及,参考信号资源的静默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通过跳频或跳时来静默。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选择了在资源元素单元中要被静默的参考信号资源,但是可以选择在资源块单元(或时隙单元)中要被静默的参考信号资源。例如,在第二发送方式中,终端装置40可以进行对预定的资源块(或者预定的时隙)中布置的全部参考信号资源进行静默、而对其他资源块(或者其他时隙)中的参考信号资源不进行静默的操作。
(F2)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1)
接下来,将描述(F2)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1)”。
在该方法中,切换单元236使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在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之间不同。例如,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使用为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映射的算法或计算公式。下面的公式(1)是用于解释计算公式的切换示例的公式。
Figure BDA0003199092950000551
Figure BDA0003199092950000552
k′=0,1
Figure BDA0003199092950000553
n=0,1,...
j=0,1,...,υ-1 (1)
这里,在公式(1)中,将在配置类型3中应用的计算公式添加到3GPP TS38.211V15.4.0(2018-12)的6.4.1.1.3预编码和映射到物理资源中所指示的公式中。在公式(1)中,“k”指示子载波索引。此外,“l”指示OFDM符号索引。此外,“r()”指示参考信号的序列。例如,通过3GPP TS38.211 V15.4.0(2018-12)的6.4.1.1.1序列生成中描述的方法生成序列。例如,图26所示的表中的参数被应用于公式(1)中指示的各个参数。
图26是示出PUSCH DM-RS配置类型2中的参数的图。表的最左列中的“P~”指示DM-RS端口的索引。如图26所示,在双符号的情况下,至多12个端口可被复用。
在公式(1)中,配置类型1的计算公式表示每隔一个元素布置一个参考信号。
在公式(1)中,例如,在CDM组=0(即,如果Δ=0)的情况下,配置类型2的计算公式指示在具有子载波索引#0、#1、#6和#7的资源元素中布置一个参考信号。
在公式(1)中,例如,在CDM组=0(即,如果Δ=0)的情况下,配置类型3的计算公式指示在具有子载波索引#0和#6的资源元素中布置一个参考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是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应用配置类型1或配置类型2。在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应用配置类型3。也就是说,切换单元236基于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动态地切换是应用配置类型1或配置类型2,还是应用配置类型3。例如,当出现以下给出的<5-5.切换触发>描述中的切换触发时,切换单元236应用配置类型3的计算公式。
顺便提及,第二发送方式可以确定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使得参考信号资源的量(例如,资源元素数)大于当使用第一发送方式时分配的参考信号资源的量。
可通过增加参考信号资源的量来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结果,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同时保持高的通信质量。
(F3)子载波间距
接下来,将描述(F3)的“子载波间距”。
如以上<2-6.无线电帧配置>中所描述的,在NR中可以改变子载波的间距(子载波间隔)。在这点上,切换单元236在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之间切换与子载波间距有关的设置。通过使子载波间距变窄或变宽,可以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
例如,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在数据(例如,用户数据)和参考信号之间使用相同的子载波间距。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在数据和参考信号之间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距。例如,在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在数据和参考信号之间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距。
因此,可以在保持高通信质量的同时复用许多数据发送。
(F4)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量
接下来,将描述(F4)的“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量”。
在上述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切换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上述(F2)),或者切换子载波间距(上述(F3))的设置,来改变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量。但是,切换单元236也可以改变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量。即,与上述方式无关地,切换单元236可以在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之间切换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元素数或符号数。
例如,切换单元236如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常规的那样保持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元素数或符号数,并且与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常规的相比增加参考信号资源的资源元素数或符号数。切换单元236可以在第一发送方式中不使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作为参考信号资源,而可以在第二发送方式中使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作为参考信号资源。
可通过增加参考信号资源的量来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结果,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同时保持高的通信质量。
(F5)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
接着,将描述(F5)的“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
参考信号是根据预定规则产生的序列信号。该信号是例如通过3GPP TS38.211V15.4.0(2018-12)的6.4.1.1.1序列生成中所描述的方法生成的信号。切换单元236在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之间切换是将一个序列布置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还是将分割序列的组合布置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
图27是用于说明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的图。例如,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仅将一个序列信号布置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图27左侧的六个块指示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中布置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
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多个相同序列。然后,切换单元236将多个相同序列乘以正交码。图27中间的六个块指示两个相同序列(每个序列由三个块构成)被布置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当参考信号由多个相同序列构成并且将正交码应用于序列的组合时,可以增加复用的参考信号数。
例如,参考信号由两个相同的序列构成,并且正交码被应用于序列对。因此,可以复用两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在图27的示例中,中间的端口1的序列对被应用了正交码[+1,+1],并且右侧的端口2的序列对被应用了正交码[+1,-1]。因此,可以复用端口1的参考信号和端口2的参考信号。
通过参考信号序列的分割,能够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因此能够复用许多数据发送。
(F6)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2)
接下来,将描述(F6)的“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2)”。
作为切换参考信号资源的映射图案的方法,可以采用除上述(F2)中描述的方法之外的方法。例如,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设置为梳状映射。例如,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每隔一个子载波布置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资源布置在每六个子载波的两个连续的布置中,如图25所示。
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在参考信号位置的所有子载波中布置参考信号资源。
因此,能够使第二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量比第一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量多。结果,可以复用许多数据发送,同时保持高的通信质量。
(F7)多位置布置
下面,将描述(F7)的“多位置布置”。
常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是二或四。从图26所示的表中可以看出,在双符号的示例中,每个CDM组可以复用四个DM-RS端口。图28是示出正交覆盖码的大小与DM-RS端口的复用数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8是配置类型2的双符号的示例。图28的左侧和右侧的图指示相同的参考信号位置RP21。图28左侧的图是DM-RS端口#0的示例,图28右侧的图是DM-RS端口#7的示例。将大小为四的不同正交覆盖码(图中+1和-1的组合)应用于DM-RS端口#0和#7的参考信号。
切换单元236将使用第二发送方式时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增大为大于使用第一发送方式时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从而可以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例如,切换单元236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将正交覆盖码的大小设置为二或四,并且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将正交覆盖码的大小设置为大于四(例如,八)的大小。
例如,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一个资源块的所有的参考信号位置布置不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当参考图25的示例进行解释时,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一个资源块中布置在四个参考信号位置RP11至RP14处的参考信号的不同序列。即,在第一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针对各个参考信号位置来布置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
另一方面,在第二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一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当参考图25的示例进行解释时,在第二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一个资源块中的四个参考信号位置RP11至RP14中的参考信号位置RP11和RP12处布置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此外,在第二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一个资源块中的四个参考信号位置RP11至RP14中的参考信号位置RP13和RP14处布置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即,在第二发送方式中,切换单元236在多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然后,切换单元236使得正交覆盖码的大小大于第一发送方式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从而可以复用许多参考信号。
在DM-RS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注意到在时间轴方向上连续的两个符号形成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即,在一个参考信号被布置在两个参考信号位置的情况下,在双符号的DM-RS的情况下,一个参考信号被布置在总共四个符号中。
因此,能够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并因此能够复用许多数据发送。
(F8)多时隙布置
接下来,将描述(F8)的“多时隙布置”。
在上述(F7)中,通过在多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相同的参考信号序列,能够增大正交覆盖码的大小。然而,增加正交覆盖码的大小的方法不限于上面(F7)中描述的方法。
例如,切换单元236布置参考信号资源,使得在第一发送方式中,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被布置为不跨多个时隙。另一方面,切换单元236布置参考信号的资源,以使得在第二发送方式中,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被布置为跨多个时隙。然后,切换单元236使得正交覆盖码的大小大于第一发送方式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从而可以复用许多参考信号。
图29是示出了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跨多个时隙布置的状态的图。在图29的示例中,由四个符号配置的参考信号位置RP31跨多个时隙布置。图29示出了应用了大小为八的正交覆盖码的DM-RS端口索引#19的参考信号资源的布置。在大小为四的正交覆盖码中,每个CDM组仅四个DM-RS端口可被复用。然而,在图29的示例中,可以应用大小为八的正交覆盖码,因此每个CDM组可以复用八个DM-RS端口。结果,可以在0到2的三个CDM组中复用24个DM-RS端口。
因此,能够增加可复用的参考信号数,并且因此能够复用许多数据发送。
<5-6.切换触发>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基于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它是使得能够指定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信息。该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可以从诸如基站装置20之类的其他通信装置得到。即,切换单元236可以通过使用从其他通信装置得到的信息作为切换触发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可以假定显式通知和隐式通知作为切换触发的通知方法。
[显式通知]
显式通知是指,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对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通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直接指令。以下(G1)至(G3)可以被假定为显式通知。
(G1)基于系统信息的切换通知
(G2)基于RRC信令的切换通知
(G3)基于DCI的切换通知
例如,基站装置20使用系统信息、RRC信令或DCI对终端装置40发送用于指示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的指令信息。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从基站装置20接收该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或DCI)。在该信息包含用于指令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的指令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
[隐式通知]
隐式通知意味着在执行数据发送的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没有从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接收到指示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通知、但是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认为该通信装置从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通知。以下(H1)至(H8)可以被假定为隐式通知。
(H1)基于信号处理的切换
(H2)基于DCI的RNTI加扰类型的切换
(H3)基于DCI格式的切换
(H4)基于使用的资源的切换
(H5)基于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数的切换
(H6)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1):配置许可发送
(H7)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2):两步骤RACH
(H8)初始发送和重发之间的切换
以下,分别对(H1)至(H8)进行说明。
(H1)基于信号处理的切换
首先,说明(H1)的“基于信号处理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40能够将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作为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来执行。在这点上,在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非正交多址信号处理(NOMA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由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的信号处理是正交多址信号处理(OMA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设置为第一发送方式(例如,NR中的常规发送方式)。
更具体地,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从基站装置20接收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然后,获取单元451从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提取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和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可以是在上述<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描述的信息。
然后,在基于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确定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NOMA发送(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与该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不是NOMA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H2)基于DCI的RNTI加扰类型的切换
接下来,将描述(H2)的“DCI的RNTI加扰类型”。
终端装置40还可以基于DCI的无线电网络临时ID(RNTI)加扰类型来确定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还是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基于DCI的RNTI加扰类型来确定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NOMA发送还是OMA发送。
在这点上,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DCI的RNTI加扰类型的信息。然后,在基于所获取的信息确定DCI是由非正交RNTI(例如NOMA-C-RNTI)加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与之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DCI未被非正交RNTI加扰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H3)基于DCI格式的切换
接下来,说明(H3)的“基于DCI格式的切换”。
存在多种用于DCI的格式,并且根据使用、比特数等对格式进行分类。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DCI的格式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DCI的RNTI加扰类型的信息。然后,在基于所获取的信息确定DCI的格式是第一格式(例如,DCI格式0_0)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与之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确定DCI的格式是第一格式(例如,格式_0_1)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H4)基于使用的资源的切换
接下来,说明(H4)的“基于使用的资源的切换”。
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的信息。然后,在基于所获取的信息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是预定资源(例如,预定频率资源或预定时间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与之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例如,在带宽部分(BWP)是预定BWP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二发送方式。或者,在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池是预定资源池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不是预定资源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H5)基于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数的切换
接下来,将描述(H5)的“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符号数”。
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每个时隙的符号数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如上所述,在NR中,可以改变每个时隙的符号数。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用于数据发送的资源块的每个时隙的符号数的信息。然后,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根据符号数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例如,在符号的数目大于N个符号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增加用于布置参考信号的符号数。此外,在符号数小于N个符号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参考信号资源的部分或全部静默。静默还包括零功率发送。当然,取决于符号数,切换单元236可以切换为以上在<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描述的任何方式。
(H6)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1)
接下来,说明(H6)的“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1)”。
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数据发送的发送过程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数据发送是基于许可的发送还是配置许可发送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能够确定是否进行许可发送的数据发送的信息。然后,在基于所获取的信息确定数据发送被配置为许可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数据发送未被配置为许可发送的情况下(在基于许可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作为第一发送方式。
(H7)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2)
接下来,说明(H7)的“基于发送过程的切换(2)”。
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数据发送的发送过程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根据数据发送是否是与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2步骤RACH)有关的数据发送,来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能够指定数据发送是否是与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数据发送的信息。然后,在基于获取的信息确定数据发送是与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有关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数据发送不是与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有关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例如,与四步骤随机接入过程(4步骤RACH)有关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H8)初始发送和重发之间的切换
接下来,说明(H8)的“初始发送与重发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40具有诸如HARQ等的数据的自动重发功能。在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40中,例如,在基于竞争的发送(例如,NOMA发送)用于数据的初始发送的情况下,基于非竞争(例如,OMA发送)用于数据的重发。因此,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40能够根据与初始发送或重发相关的信息,确定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还是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例如,终端装置40可以基于关于初始发送或重发的信息来确定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NOMA发送还是OMA发送。
例如,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能够指定终端装置4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还是重发的信息。“使得能够指定从现在开始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还是重发的信息”可以是NDI或者可以是冗余版本。然后,在基于所获取的信息确定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重发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236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使用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
[其他]
顺便提及,可以组合显式通知和隐式通知。例如,基站装置20可以通过显式通知来向隐式通知的候选进行通知。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然而,在下文中,将描述与该切换相关的发送/接收处理的具体序列示例。在该实施例中描述的三个序列示例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侧链路。
<5-7.序列示例(上行链路)>
首先,将描述上行链路序列的示例。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图30示出终端装置40对基站装置20进行数据发送的示例。在图30的示例中,终端装置40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下,将参考图30描述上行链路序列的示例。
首先,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步骤S701)。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是例如指示是否支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能力信息。例如,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是NOMA的支持信息。在此,NOMA的支持信息是指示终端装置40是否支持NOMA(例如,是否能够执行NOMA发送处理)的信息。NOMA的支持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装置40可用的非正交资源的信息。
然后,在终端装置40支持预定的基于竞争的发送(例如NOMA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40(步骤S702)。该发送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或DCI来执行。
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是例如关于NOMA发送的信息。“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可以是<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描述的“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此时,“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可以包括在<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描述的“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本身。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然后,在生成发送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发送分组)时,终端装置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703)。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作为要由终端装置40的各种程序向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发送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发送数据不限于用户数据。
然后,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资源分配请求(步骤S704)。例如,在终端装置4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即,在后述的步骤S708中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许可的发送的情况下,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资源分配请求。顺便提及,该资源分配请求不一定必须被执行。例如,在发送单元455中,在终端装置4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为配置许可发送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执行资源分配请求。
在终端装置40进行资源分配请求的情况下(例如,数据发送是基于许可的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处理单元232确定要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发送资源。例如,在终端装置40进行的数据发送是NOMA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232确定要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MA资源。然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分配给终端装置40的发送资源的信息(例如,MA资源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40(步骤S705)。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发送资源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然后,终端装置40的切换单元457基于在步骤S702中获取的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切换参考信号(步骤S706)。例如,在终端装置40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NOMA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457确定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OMA发送等的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457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仍然为第一发送方式。
然后,终端装置40的信号处理单元41基于在步骤S705中获取的发送资源的信息执行信号处理。在终端装置40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基于竞争的发送信号处理(步骤S707)。此时,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基于在步骤S705中获取的MA资源信息,对发送数据执行NOMA发送处理。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具有<5-3.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中描述的功能。
顺便提及,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使得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第二发送方式。顺便提及,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使得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上述第一发送方式。此时,参考信号可以是<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中描述的参考信号。此外,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可以是上述<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描述的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
当完成信号处理时,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执行到基站装置20的数据发送(步骤S708)。
基站装置20的接收单元23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40的数据。然后,基站装置20的处理单元232控制信号处理单元21以执行接收数据的信号处理。在终端装置40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232执行基于竞争的接收信号处理(步骤S709)。在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232可以通过与第二发送方式相对应的方法来提取参考信号。顺便提及,在由终端装置4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232可以通过与第一发送方式相对应的方法来提取参考信号。
当完成信号处理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向终端装置40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710)。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结束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
<5-8.序列示例(下行链路)>
上述实施例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还可以应用于下行链路。下面将描述下行链路序列的示例。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图31是基站装置20对终端装置40进行数据发送的示例。在图31的示例中,基站装置20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下,将参考图31描述下行链路序列的示例。
首先,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步骤S801)。例如,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是NOMA的支持信息。
然后,在终端装置40支持预定的基于竞争的发送(例如,NOMA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将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40(步骤S802)。该发送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或DCI来执行。例如,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可以是<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描述的“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或“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
当生成发送数据时,基站装置20的获取单元231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803)。例如,获取单元231获取作为要由基站装置20的各种程序向其他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发送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发送数据不限于用户数据。
接着,基站装置20的切换单元236基于在步骤S803中获取的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切换参考信号(步骤S804)。例如,在基站装置2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即,在后述的步骤S807中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NOMA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判定为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为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20接下来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OMA发送等的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236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仍然为第一发送方式。
然后,基站装置20的信号处理单元21进行信号处理。在基站装置2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1进行基于竞争的发送信号处理(步骤S805)。此时,信号处理单元21可以具有<5-3.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中描述的功能。
另外,在基站装置2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以使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第二发送方式。另外,在基站装置20接下来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竞争式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以使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上述的第一发送方式。
此时,参考信号可以是<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中描述的参考信号。此外,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可以是上述<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描述的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此时,出现在上述<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和<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的“终端装置40”、“切换单元457”和“基站装置20”的描述可以适当地替换为“基站装置20”、“切换单元236”和“终端装置40”。
当信号处理完成时,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向终端装置40发送DCI。此时,发送单元235可以向终端装置40发送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步骤S806)。在步骤S806中,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的发送是可选的。然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执行向终端装置40的数据发送(步骤S807)。
终端装置40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接收数据。然后,终端装置40的处理单元452控制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接收数据的信号处理。在基站装置2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52执行基于竞争的接收信号处理(步骤S808)。在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52可以通过与第二发送方式相对应的方法来提取参考信号。另外,在基站装置20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52可以通过与第一发送方式对应的方法来提取参考信号。
当完成信号处理时,终端装置40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809)。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结束发送/接收处理(下行链路)。
<5-9.序列示例(侧链路)>
上述实施例不仅可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还可应用于侧链路,例如装置到装置(D2D)。下面将描述侧链路序列的一个示例。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在图32的示例中,假设终端装置401、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作为终端装置40存在。图32中所示的三个“终端装置”从左开始是终端装置401、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
在图32的示例中,假设终端装置401是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所属的组的领导者的终端装置。即,在图32的示例中,假设终端装置401是侧链路通信中的主通信装置,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是侧链路通信中的从通信装置。另外,作为主通信装置的通信装置不必须是终端装置40。也可以将基站装置20作为主通信装置。此外,主通信装置不是必须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侧链路通信可以在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之间完成,而不需要主通信装置的出现。
在图32的示例中,终端装置403向终端装置402发送数据。即,在图32的示例中,终端装置403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下,将参考图32说明侧链路的顺序的示例。
首先,终端装置402以及终端装置403的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装置20发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步骤S901a以及S901b)。例如,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是NOMA的支持信息。如上所述,终端装置401是终端装置403和终端装置402的主通信装置。在终端装置403和终端装置402不能与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1用作基站装置20的替代。即,在终端装置403和终端装置402不能与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的发送单元455向终端装置401发送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支持信息。
然后,在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双方都支持预定的基于竞争的发送(例如NOMA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发送单元235或终端装置401的发送单元455分别向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发送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步骤S902a和S902b)。该发送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或DCI来执行。例如,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可以是<5-1.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中描述的“发送信号处理的参数”或“数据发送类型指定信息”。
终端装置402和终端装置403的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装置20或终端装置401接收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2中。然后,在生成发送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发送分组)时,终端装置403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903)。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作为要由终端装置403的各种程序发送到其他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2)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发送数据不限于用户数据。
终端装置403的切换单元457根据在步骤S902b中获取的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切换参考信号(步骤S904)。例如,在终端装置403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即,在稍后描述的步骤S906中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NOMA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457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被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另一方面,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3执行的数据发送是诸如OMA发送等的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457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仍然为第一发送方式。
然后,终端装置403的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信号处理。在终端装置403随后要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执行基于竞争的发送信号处理(步骤S905)。此时,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具有<5-3.用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号处理单元>中描述的功能。
顺便提及,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3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3的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以使得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第二发送方式。顺便提及,在随后要由终端装置403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403的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执行信号处理以使得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变为上述第一发送方式。
此时,参考信号可以是<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中描述的参考信号。此外,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可以是上述<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描述的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此时,在<5-4.用于切换发送方式的参考信号>和<5-5.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的细节中出现的“终端装置40”和“基站装置20”的描述可以适当地用“终端装置403”和“终端装置402”来代替。
当完成信号处理时,终端装置403的发送单元455执行到终端装置402的数据发送(步骤S906)。此时,终端装置403的发送单元455也可以一起向终端装置402发送控制信息。此时,终端装置403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402。在步骤S906中,关于基于竞争的发送的信息的发送是可选的。
终端装置402的接收单元454从终端装置403接收数据。然后,终端装置402执行接收数据的信号处理。在终端装置403进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41进行基于竞争的接收信号处理。
例如,终端装置402的切换单元457根据在步骤S902a中获取的与基于竞争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切换参考信号(步骤S907)。然后,终端装置402的处理单元452基于确定结果控制信号处理单元41提取参考信号。例如,在确定由终端装置403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52通过与第二发送方式相对应的方法提取参考信号。另一方面,在确定由终端装置403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452通过与第一发送方式相对应的方法提取参考信号。
然后,终端装置402的处理单元452使用提取出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等,并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步骤S908)。
当完成了接收数据的解码时,终端装置402的发送单元455向终端装置403发送响应数据(例如,确认)(步骤S909)。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装置20和终端装置401至403结束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
<6.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示例,并且各种修改和应用是可能的。
<6-1.与发送/接收处理有关的修改>
例如,上述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基站与中继终端之间的通信以及中继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是基站装置20与终端装置40之间的通信中的处理。然而,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也可以应用于中继装置30与终端装置4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将上述发送/接收处理和发送处理中出现的基站装置20适当地替换为中继装置30。
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也可以应用于基站装置20和中继装置3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中的终端装置40被适当地替换为中继装置30。
另外,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是终端装置40与其他终端装置40之间的通信中的处理。但是,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也可以应用于基站装置20与其他基站装置2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中出现的终端装置40适当地替换为基站装置20。
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也可以应用于中继装置30和其他中继装置3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上述发送/接收处理(侧链路)中的终端装置40被适当地替换为中继装置30。
在上述<5-2.基于竞争的发送的示例>中,基于竞争的发送的示例包括(B1)NOMA发送、(B2)配置许可发送、(B3)两步骤/四步骤随机接入发送、(B4)从非连接状态的数据发送和(B5)侧链路发送的五种发送。然而,基于竞争的发送不限于这些。例如,基于竞争的发送可以是使用层分复用(LDM)的数据发送。使用LDM的数据发送也可被认为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因为该发送与叠加在正交轴上的功率轴上的其它数据发送竞争。
顺便提及,本实施例的应用不限于诸如蜂窝通信的通信。例如,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诸如数字电视广播的广播。此时,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可以是符合诸如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3.0、数字视频广播(DVB)或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之类的广播标准的数据发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广播系统”或“发送系统”。此外,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也可以是诸如广播中继站等的广播站(作为设施的广播站)。基站装置也可被称为“发送装置”等。顺便提及,广播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通信。
<6-2.其他变形例>
用于控制本实施例的管理装置10、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或终端装置40的控制装置可以由专用计算机系统或通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
例如,用于执行上述操作(例如,发送/接收处理)的通信程序被存储和分布在诸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和软盘之类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然后,例如,通过将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中并执行上述处理来配置控制装置。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是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或终端装置40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此外,控制装置可以是基站装置20、中继装置30或终端装置40的内部装置(例如,控制单元23、控制单元34或控制单元45)。
通信程序可以存储在包括在诸如因特网的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中的磁盘装置中,以便下载到计算机。此外,上述功能可以通过操作系统(OS)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除OS之外的部分存储和分布在介质中,并且可以将除OS之外的部分存储在服务器装置中,以便下载到计算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中,说明为自动进行的处理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手动进行,说明为手动进行的处理的全部或部分也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自动进行。另外,除非另外指定,否则可以任意改变上述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的处理过程、具体名称、包括各种数据和参数的信息。例如,在每个附图中示出的各种信息不限于示出的信息。
图中所示的每个装置的每个组成元件是功能概念性的,并且不必如所示的那样物理地配置。即,各装置的分配/集成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所示出的形式,并且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各种负载、使用条件等以任意单位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分配/集成。
此外,上述实施例可以适当地组合在处理内容不相互矛盾的区域中。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流程图和序列图中描述的每个步骤的顺序可以适当地改变。
<7.>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0和基站装置20)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信息来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例如,通信装置根据预定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发送还是非基于竞争的发送来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即,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根据数据发送动态地切换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因此,可以增加可以通过诸如NOMA发送等的基于竞争的发送来复用的终端的数量。此外,可以将更合适的参考信号应用于诸如NOMA发送的基于竞争的发送和诸如OMA发送的非基于竞争的发送。由此,即使在能够复用许多数据发送的通信环境(例如,能够使用NR进行通信的环境)下,通信装置也能够实现高通信性能(例如,低延迟、高质量、和低的通信错误发生率)。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此外,组成部分可以在不同的实施例和修改中适当地组合。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中的效果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存在其他效果。
顺便提及,本技术也可以如下地被配置。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来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使得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预定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预定信息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3)根据(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与用于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方式相比,第二发送方式能够复用更多的参考信号。
(4)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使在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分配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部分或全部静默的发送方式。
(5)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量比在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分配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量多的发送方式。
(6)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映射图案与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的映射图案不同的发送方式。
(7)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参考信号是根据预定规则产生的序列信号,
第一发送方式是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仅布置一个序列信号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应用了正交码的多个相同序列的发送方式。
(8)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应用于参考信号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大于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的发送方式。
(9)根据(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一发送方式是在一个资源块中所有参考信号位置处分别布置不同序列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在一个资源块中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相同序列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10)根据(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一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中的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不跨多个时隙布置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中的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跨多个时隙布置的发送方式。
(11)根据(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作为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预定数据发送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2)根据(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信息是关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无线电网络临时ID RNTI加扰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DCI是由非正交RNTI加扰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3)根据(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预定信息是关于DCI的格式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DCI的格式是预定格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4)根据(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配置许可发送作为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能够指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否是配置许可发送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通信装置的数据发送是配置许可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5)根据(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以及
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是正交多址数据发送。
(16)根据(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具有数据的自动重发功能,以及
在自动重发功能中,在非正交多址用于数据的初始发送的情况下,正交多址用于所述数据的重发。
(17)根据(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预定信息是能够指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还是重发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与在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重发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发送方式相比,第二发送方式能够复用更多的参考信号。
(18)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向具有参考信号的多个发送方式的通信装置发送预定信息,预定信息用于使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被切换为预定的发送方式;
接收单元,从通信装置接收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以及
处理单元,通过使用与预定发送方式对应的方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由通信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20)一种通信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来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附图标记列表
1 通信系统
10 管理装置
20 基站装置
30 中继装置
40 终端装置
11 通信单元
21、31、41 信号处理单元
12、22、32、42 存储单元
13、23、34、45 控制单元
33、43 网络通信单元
44 输入/输出单元
211、311、411 接收处理单元
211a、411a 无线电接收单元
211b、411b 复用分离装置
211c、411c 解调单元
211d、411d 解码单元
212、312、412 发送处理单元
212a、412a 编码单元
212b、412b 调制单元
212c、412c 复用单元
212d、412d 无线电发送单元
213、313、413 天线
231、451 获取单元
232、452 处理单元
453 连接单元
233、454 接收单元
235、455 发送单元
234、456 分离单元
236、457 切换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来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使得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预定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预定信息切换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与用于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方式相比,第二发送方式能够复用更多的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使在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分配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部分或全部静默的发送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量比在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分配的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量多的发送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的映射图案与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的映射图案不同的发送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参考信号是根据预定规则产生的序列信号,
第一发送方式是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仅布置一个序列信号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在一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应用了正交码的多个相同序列的发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二发送方式是应用于参考信号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大于使用第一发送方式的情况下的正交覆盖码的大小的发送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一发送方式是在一个资源块中所有参考信号位置处分别布置不同序列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在一个资源块中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位置处布置相同序列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第一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中的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不跨多个时隙布置的发送方式,以及
第二发送方式是参考信号中的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资源跨多个时隙布置的发送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作为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能够指定预定数据发送是否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预定数据发送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信息是关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无线电网络临时ID RNTI加扰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DCI是由非正交RNTI加扰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预定信息是关于DCI的格式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DCI的格式是预定格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与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能够执行配置许可发送作为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
关于信号处理的信息包括能够指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否是配置许可发送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通信装置的数据发送是配置许可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是非正交多址数据发送,以及
非基于竞争的数据发送是正交多址数据发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装置具有数据的自动重发功能,以及
在自动重发功能中,在非正交多址用于数据的初始发送的情况下,正交多址用于所述数据的重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预定信息是能够指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还是重发的信息,以及
在基于预定信息确定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初始发送的情况下,切换单元将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切换到第二发送方式,与在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数据发送是重发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发送方式相比,第二发送方式能够复用更多的参考信号。
18.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向具有参考信号的多个发送方式的通信装置发送预定信息,预定信息用于使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被切换为预定的发送方式;
接收单元,从通信装置接收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以及
处理单元,通过使用与预定发送方式对应的方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由通信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20.一种通信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以及
切换单元,基于关于预定数据发送的信号处理的信息来切换与所述预定数据发送相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
CN201980091409.XA 2019-02-13 2019-12-18 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Pending CN1133966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3861A JP2020136741A (ja) 2019-02-13 2019-02-13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19-023861 2019-02-13
PCT/JP2019/049712 WO2020166200A1 (ja) 2019-02-13 2019-12-18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621A true CN113396621A (zh) 2021-09-14

Family

ID=7204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409.XA Pending CN113396621A (zh) 2019-02-13 2019-12-18 通信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4829A1 (zh)
EP (1) EP3927052A4 (zh)
JP (1) JP2020136741A (zh)
CN (1) CN113396621A (zh)
WO (1) WO20201662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2296B2 (en) * 2020-02-21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new radio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EP4150822A4 (en) * 2020-05-14 2024-04-10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ASE NOISE SUPPRESSION IN A VERY HIGH FREQUENCY SPECTRUM
JP2023051437A (ja) * 2021-09-30 2023-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1401B2 (ja) * 2012-12-14 2016-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756932B2 (en) * 2016-08-22 2020-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detecting data on the ba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089597B2 (en) * 2017-02-24 2021-08-1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043746B2 (ja) * 2017-06-15 2022-03-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9195585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ision mitigation and complexity reduction for nom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36741A (ja) 2020-08-31
US20220124829A1 (en) 2022-04-21
EP3927052A1 (en) 2021-12-22
WO2020166200A1 (ja) 2020-08-20
EP3927052A4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2937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WO2020026734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20240022315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base station
JP2021106301A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4208098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基站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20166200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21090596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3615268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1197992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2102915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1230107A1 (ja) 通信装置、非静止衛星、地上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03028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202799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2205954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10484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107063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095708A1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08512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25659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2119273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