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3178B - 压力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3178B
CN113383178B CN201980091178.2A CN201980091178A CN113383178B CN 113383178 B CN113383178 B CN 113383178B CN 201980091178 A CN201980091178 A CN 201980091178A CN 113383178 B CN113383178 B CN 113383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iquid
inflow
damping for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1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3178A (zh
Inventor
川手勇
古寺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8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3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5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tended to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annular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85Details for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压力缓冲装置具有: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缸沿轴向移动;活塞,其与杆连接,并且将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流路形成部,其形成第1液室与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阀部,其对流路形成部的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阀部产生的阻尼力,阻尼力变更部具有: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支承部,其对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以及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

Description

压力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力缓冲装置,该压力缓冲装置具有:缸部,其收纳液体;活塞阀,其将缸部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油的第1油室和第2油室;活塞杆,其与活塞阀连接,并且在缸部的轴向上移动;活塞螺母,其形成第1油室与第2油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以及浮子阀,其根据活塞螺母的流路内的油的压力而变形或移位,对流路进行开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78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在压力缓冲装置中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情况下,例如,有可能部件数量增加,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工序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的容易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缸沿轴向移动;活塞,其与杆连接,并且将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流路形成部,其形成第1液室与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阀部,其对流路形成部的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阀部产生的阻尼力,阻尼力变更部具有: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支承部,其对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以及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部和阻尼力变更部的剖视图。
图3的(A)和(B)是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件和支承弹簧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的说明图。
图6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VI观察到的活塞部和阻尼力变更部的仰视图。
图7的(A)和(B)是压缩行程时和伸展行程时的活塞部和底部活塞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8的(A)和(B)是伸展行程时的阻尼力变更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组装过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压力缓冲装置的一例)具有:缸部10,其在内部收纳油(液体的一例);杆20,其从缸部10的另一端侧滑动自如地插入;活塞部30,其与杆20的一端侧的端部连接;阻尼力变更部40,其调整由活塞部30产生的阻尼力;以及底部活塞部60,其设置于缸部10的一端侧的端部。
而且,阻尼力变更部40(阻尼力变更部的一例)具有:浮子阀52(压力变化部的一例),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压力调整室500(流入部的一例)的液体的压力变化;端盖51(支承部的一例),其对浮子阀52进行支承;以及活塞螺母43(流入形成部的一例),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43K(凿紧部的一例)来对端盖51进行保持,该活塞螺母43与端盖51一同形成压力调整室500。以下,对液压缓冲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是与弹簧一同使用并构成悬架(悬架装置)的一部分的双筒型液压缓冲装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例如用于四轮车或二轮车等车辆,通过缓和或吸收车轮的上下运动而抑制振动直接传递到车体。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长度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轴向上的下侧称为“一端侧”,将上侧称为“另一端侧”。另外,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半径方向”。而且,将半径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侧称为“半径方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半径方向外侧”。此外,将以液压缓冲装置1的轴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
[缸部10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1所示,缸部10具有:圆筒状的缸11;圆筒状的缓冲器外壳12,其设置于缸11的半径方向外侧;杆引导部13,其设置于缸部1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以及底盖14,其设置于缸部10的一端侧的端部。
缸11将杆20的一端侧、活塞部30以及阻尼力变更部40收纳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缓冲器外壳12在半径方向内侧与缸11之间形成储液室R。杆引导部13封闭缸11和缓冲器外壳12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另外,杆引导部13以供杆20贯通的方式设置,将杆20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底盖14封闭缸11和缓冲器外壳12的一端侧的开口部。
[杆20的结构和功能]
杆20是实心或中空的棒状的部件。而且,杆20具有设置于一端侧的一端侧安装部21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安装部22。一端侧安装部21和另一端侧安装部22分别在外表面上开有螺旋状的槽而形成有外螺纹,作为螺栓而发挥功能。
此外,如图2所示,杆20在一端侧安装部21具有旁通路25,该旁通路25由沿轴向延伸的槽形成,使油绕过活塞部30而在第2油室Y2与第1油室Y1之间流通。
[活塞部30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2所示,活塞部30具有阀座31、设置于阀座31的一端侧的伸侧阻尼阀部321以及设置于阀座31的另一端侧的压侧阻尼阀部322。另外,活塞部30具有第1阀止挡件351和第2阀止挡件353。
阀座31(流路形成部的一例)具有:圆柱状部311,其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形成有后述的多个油路;以及圆筒部312,其设置于圆柱状部311的一端侧,并设置为圆筒状。
另外,阀座31隔着设置于半径方向外侧的降低摩擦阻力的滑动部而与缸11接触。而且,活塞部30将缸11内的封入有油的空间划分为一端侧的第1油室Y1和另一端侧的第2油室Y2。
此外,阀座31具有:安装孔33R,其供杆20通过;以及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它们形成在比安装孔33R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分别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且,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分别能够使油在第1油室Y1与第2油室Y2之间流通。
伸侧阻尼阀部321能够由具有弹性的多个大致圆盘状的板材构成。而且,伸侧阻尼阀部321使压侧油路342的一端侧始终开放,并且对伸侧油路341的一端侧进行开闭。
压侧阻尼阀部322能够由具有弹性的多个大致圆盘状的板材构成。而且,压侧阻尼阀部322使伸侧油路341的另一端侧始终开放,并且对压侧油路342的另一端侧进行开闭。
第1阀止挡件351具有供杆20贯通的安装孔351R。
第2阀止挡件353具有:第1外径部353a,其具有规定的外径;以及第2外径部353b,其外径比第1外径部353a的外径大。而且,第2阀止挡件353设置为第1外径部353a进入阀座31的圆筒部312的内侧。而且,在伸侧阻尼阀部321发生变形时,第2阀止挡件353抑制伸侧阻尼阀部321的一定量以上的变形。另外,第2阀止挡件353作为后述的调整阀41的阀座而发挥功能。
另外,第2阀止挡件353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孔353R,该安装孔353R具有杆20的一端侧安装部21能够贯通的内径。此外,第2阀止挡件353设置有朝向后述的调整阀41开放的凹部353c。
而且,第2阀止挡件353在安装孔353R中嵌入有一端侧安装部21,在第2阀止挡件353与阀座31之间夹入伸侧阻尼阀部321。另外,第2阀止挡件353的凹部353c形成作为与旁通路25连通的空间的喷出流路36。
[阻尼力变更部40的结构和功能]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件42和支承弹簧46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40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40的说明图。
图6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VI观察到的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的仰视图。
如图2所示,阻尼力变更部40具有:调整阀41,其控制旁通路25中的油的流动;节流部件42,其对旁通路25的油的流动进行节流;以及活塞螺母43,其与杆20连接。此外,阻尼力变更部40具有:阀芯44,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活塞螺母43移动;O形环45,其对活塞螺母43与阀芯44之间进行密封;以及支承弹簧46,其对阀芯44赋予弹簧力。
此外,阻尼力变更部40具有:端盖51,其与活塞螺母43一同形成压力调整室500;浮子阀52,其使压力调整室500的油的压力变化;以及压力调整室弹簧53。另外,阻尼力变更部40具有过滤油的过滤器部54以及按压过滤器部54的过滤器按压部55。
调整阀41以覆盖第2阀止挡件353的凹部353c的状态封堵喷出流路36。另外,调整阀41在变形而成为不覆盖凹部353c的状态时,使喷出流路36开放,使第2油室Y2的油通过旁通路25和喷出流路36而向第1油室Y1侧流动。
如图3的(A)所示,节流部件42具有弹性,形成为圆环状。另外,节流部件42具有:开口部42H,杆20的一端侧安装部21贯通于该开口部42H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孔口42S,其从开口部42H朝向外侧切出。而且,节流部件42与调整阀41一同设置在第2阀止挡件353与活塞螺母43之间。另外,如图5所示,孔口42S设置为延伸至压力室47(后述)。另外,孔口42S与旁通路25的下端部连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孔口42S在周向上设置有2个,但个数、长度、缝宽度等能够适当设定。
(活塞螺母43)
如图2所示,活塞螺母43具有圆柱状部431、设置于圆柱状部431的另一端侧的环状突出部432以及设置于一端侧的圆筒部433。
圆柱状部431具有:作为贯通孔的螺栓孔43R,其沿轴向延伸,杆20的一端侧安装部21嵌入该螺栓孔43R;以及联络通路43H,其与螺栓孔43R相邻,形成为从环状突出部432侧沿轴向贯通至圆筒部4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联络通路43H在活塞螺母43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
另外,如图5所示,圆筒部433在内侧具有螺母锥形部433T(第2锥形部的一例)。螺母锥形部433T相对于轴向以朝向一端侧的方式倾斜。即,本实施方式的螺母锥形部433T形成为内径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逐渐变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螺母锥形部433T与后述的盖锥形部513的倾斜角度对应。而且,螺母锥形部433T与盖锥形部513对置。
活塞螺母43通过螺栓孔43R固定于一端侧安装部21而被杆20支承。另外,活塞螺母43在圆筒部433的一端侧的端部具有凿紧部43K。凿紧部43K是通过利用滚压凿紧加工使形成为直线状的圆筒部433的端部塑性变形而形成的。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活塞螺母43使杆20保持构成阻尼力变更部40和活塞部30的各种部件。
另外,后面对通过该活塞螺母43的凿紧部43K对结构部件的保持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联络通路43H连通压力室47(后述)和压力调整室500,形成压力室47与压力调整室500之间的油的流路。
阀芯44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形。阀芯44的另一端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在一端侧插入有活塞螺母43的圆柱状部431。
而且,阀芯44形成为能够在另一端侧与调整阀41接触,并且在另一端侧被支承弹簧46施力。而且,阀芯44对调整阀41赋予将调整阀41向第2阀止挡件353的一端侧的端部按压的力。
另外,阀芯44通过活塞螺母43和调整阀41而形成压力室47。
O形环45安装于活塞螺母43,将阀芯44支承为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如图3的(B)所示,支承弹簧46形成为环状,并且在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6a。另外,支承弹簧46的内周部被活塞螺母43的环状突出部432支承。而且,如图5所示,支承弹簧46朝向另一端侧对阀芯44施力。
(端盖51)
如图2所示,端盖51形成为外径比活塞螺母43的圆筒部433的内径稍小。另外,端盖51插入于活塞螺母43的圆筒部433的内侧。而且,端盖51在插入于活塞螺母43的圆筒部433的内侧的状态下,在与圆筒部433之间形成作为空间的压力调整室500。在该压力调整室500中收纳有浮子阀52和压力调整室弹簧53。
而且,如图4所示,端盖51具有:阀对置部511,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与浮子阀52对置;过滤器收纳部512,其设置于一端侧,收纳过滤器部54;以及盖锥形部513,其设置于另一端侧。
阀对置部511具有形成于另一端侧的环状突出部51C、形成于另一端侧的变形限制部51G以及沿轴向延伸形成的贯通孔51H。而且,如图5所示,阀对置部511对浮子阀52进行支承。
环状突出部51C朝向轴向的另一端侧呈圆环状突出。而且,环状突出部51C在与后述的压力调整室弹簧53之间夹入浮子阀52的外缘。
变形限制部51G设置在比环状突出部51C靠半径径向内侧的位置,相对于环状突出部51C朝向一端侧凹陷。而且,如图5所示,在浮子阀52发生挠曲变形时,变形限制部51G允许浮子阀52的一定变形量的变形,并且限制一定变形量以上的变形。
贯通孔51H在阀对置部511中贯通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51H设置有多个(例如,2个)。贯通孔51H的另一端侧在变形限制部51G开口,贯通孔51H的一端侧在过滤器收纳部512的收纳面512P上开口。而且,贯通孔51H能够使油在压力调整室500与第1油室Y1之间流通。
如图5所示,盖锥形部513(第1锥形部的一例)形成于环状突出部51C的半径方向外侧。盖锥形部513相对于轴向以朝向另一端侧的方式倾斜。即,本实施方式的盖锥形部513形成为外径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逐渐变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盖锥形部513与螺母锥形部433T的倾斜角度对应。而且,盖锥形部513与螺母锥形部433T对置。
(浮子阀52)
如图4所示,浮子阀52是具有弹性并且形成为圆盘状的板状的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浮子阀52在外周部具有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52P。而且,如图5所示,浮子阀52被压力调整室弹簧53朝向端盖51施力。
浮子阀52能够抵抗后述的压力调整室弹簧53的作用力而移动,能够在轴向和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移位。另外,浮子阀52通过一边与端盖51的环状突出部51C接触一边受到压力,能够变形直至与变形限制部51G接触。
如上所述,浮子阀52通过在伸展行程时或压缩行程时变形或移位而使压力调整室500的容积变化。另外,通过封堵端盖51的贯通孔51H来切断或开放压力调整室500和第1油室Y1侧的油的流动。
如图4所示,压力调整室弹簧53具有板状圆环部53a以及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向上弹簧腿53b和向下弹簧腿53c。
而且,如图5所示,压力调整室弹簧53以向上弹簧腿53b与活塞螺母43的圆筒部433的端部面对置的方式安装,通过向下弹簧腿53c来对浮子阀52朝向环状突出部51C施力。
(过滤器部54)
如图4所示,过滤器部54具有过滤油的过滤膜541和对过滤膜541进行支承的支承框542。
过滤膜541是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薄板状的部件。而且,过滤膜541设定为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油通过并捕集混入在油中的异物等的网状物的网眼大小。
支承框542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而且,如图5所示,支承框542在轴向上的中央部对形成为圆盘状的过滤膜541进行支承。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端盖51中的从收纳面512P至过滤器收纳部51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形成为长度L1。另一方面,过滤器部54中的支承框542的轴向的宽度、即从收纳面512P至另一端侧的端部形成为长度L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部54在阻尼力变更部40的一端侧比端盖51朝向过滤器按压部55突出。
(过滤器按压部55)
如图4所示,过滤器按压部55(按压部的一例)是具有弹性并且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板状的部件。另外,过滤器按压部55具有:圆环部551,其设置于半径方向外侧并形成为圆环状;保护部552,其形成于半径方向内侧;以及桥部553,其连接圆环部551和保护部552。
圆环部551在半径方向内侧形成有开口部55H。而且,如图5所示,开口部55H使过滤膜541面对第1油室Y1。此外,圆环部551在另一端侧与过滤器部54的支承框542和端盖51对置,在一端侧与活塞螺母43的凿紧部43K对置。
保护部552形成为大致圆盘状。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552的外径形成为比底部活塞部60的固定部件64(后述)大。另外,保护部552设置于在轴向上与底部活塞部60的固定部件64对置的位置。而且,保护部552保护过滤膜541不受固定部件64的影响。
桥部553形成为具有恒定宽度的大致直线状,形成为横跨开口部55H。而且,桥部553在过滤器按压部55的半径方向内侧对保护部552进行支承。另外,桥部553只要能够对保护部552进行支承而不封堵整个开口部55H,则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为放射状的3个直线状部等其他形状。
[底部活塞部60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1所示,底部活塞部60(端部构造部的一例)具有阀座61、设置于阀座61的一端侧的底阀62、设置于阀座61的另一端侧的单向阀63以及设置于轴向的固定部件64。而且,底部活塞部60划分第1油室Y1和储液室R。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64由螺栓和螺母构成。而且,固定部件64在底部活塞部60的半径方向内侧从底部活塞部60的另一端侧突出。即,固定部件64在缸11的一端侧朝向第1油室Y1突出。
接下来,对通过活塞螺母43对结构部件的固定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通过形成于活塞螺母43的另一端侧的凿紧部43K,将压力调整室弹簧53、浮子阀52、端盖51、过滤器部54以及过滤器按压部55保持于活塞螺母43。
凿紧部43K以在轴向上将过滤器按压部55夹在凿紧部43K与端盖51之间的状态,将端盖51朝向另一端侧按压。通过由该凿紧部43K产生的轴力,将端盖51的盖锥形部513按压于活塞螺母43的螺母锥形部433T。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端盖51相对于活塞螺母43无晃动地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端盖51与活塞螺母43的接触部位的密封性。
此外,活塞螺母43借助过滤器按压部55而将过滤器部54固定于端盖51。具体而言,通过凿紧部43K将过滤器按压部55按压于端盖51,过滤器按压部55将过滤器部54按压于端盖51。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部54比端盖51向过滤器按压部55侧突出。由此,过滤器按压部55能够与突出的过滤器部54可靠地接触,能够无晃动地将过滤器部54按压并固定于端盖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过滤器部54与过滤器按压部55的接触部位的密封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过滤器部54与端盖51的接触部位的密封性。
而且,如图6所示,当从一端侧观察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时,凿紧部43K形成于周向上的整个周向,将过滤器按压部55向过滤器部54和端盖51侧按压。另外,通过过滤器按压部55的开口部55H而使过滤器部54的过滤膜541开放。另外,保护部552设置为与过滤膜541的半径方向内侧对置。
另外,在采用了通过例如螺纹紧固来连接活塞螺母43和端盖51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形成螺纹槽,需要在轴向上确保一定的尺寸。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使用活塞螺母43的凿紧部43K而将端盖51固定于活塞螺母43,由此实现了阻尼力变更部40的轴向长度的缩短化。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压缩行程时和伸展行程时的活塞部30和底部活塞部60的动作说明图。另外,图7的(A)示出了压缩行程时的油的流动,图7的(B)示出了伸展行程时的油的流动。
如图7的(A)所示,当杆20像空心箭头那样相对于缸11向轴向的一端侧移动时,第1油室Y1的油的压力上升。然后,封堵该压侧油路342的压侧阻尼阀部322打开,油像箭头A那样通过压侧油路342而流入第2油室Y2。从该第1油室Y1朝向第2油室Y2的油的流动被压侧阻尼阀部322节流,得到了液压缓冲装置1的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
并且,由于阀座31向轴向的一端侧的移动而压力升高了的第1油室Y1的油打开底部活塞部60的底阀62。然后,第1油室Y1内的油像箭头B所示那样流出到储液室R。
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当杆20像空心箭头那样相对于缸11向轴向的另一端侧移动时,在第1油室Y1中该体积量的油不足,从而成为负压。由此,第2油室Y2内的油通过活塞部30的伸侧油路341,打开封堵该伸侧油路341的伸侧阻尼阀部321,像箭头C所示那样流入到第1油室Y1。从该第2油室Y2朝向第1油室Y1的油的流动被活塞部30的伸侧阻尼阀部321节流,得到了液压缓冲装置1的伸展行程时的阻尼力。
并且,当阀座31向图7的(B)的空心箭头的方向移动时,储液室R内的油像箭头D所示那样打开单向阀63而流入到第1油室Y1内。
图8是伸展行程时的阻尼力变更部40的动作说明图。另外,图8的(A)示出了杆20振幅较小时的油的流动,图8的(B)示出了杆20振幅较大时的油的流动。
在伸展行程中,在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从第2油室Y2流入到旁通路25中的油通过节流部件42的孔口42S和活塞螺母43的联络通路43H而流入到压力调整室500。此时,在压力调整室500中,浮子阀52朝向变形限制部51G挠曲,从而收纳油的容积增加,压力调整室500内的油的压力难以上升。因此,设置于压力调整室500侧的阀芯44朝向喷出流路36按压调整阀41的力也变小。然后,调整阀41打开喷出流路36。进而,在旁通路25中流动的油从喷出流路36向第1油室Y1流出。这样,在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产生绕过活塞部30的油的流动。
因此,在伸展行程中,在杆20以小振幅移动的情况下,除了活塞部30的伸侧油路341的油的流动(参照图7的(B))之外,油还在旁通路25中流动,由活塞部30产生的阻尼力变小。
另一方面,在伸展行程中,在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下,从第2油室Y2流入到旁通路25中的油通过节流部件42的孔口42S和活塞螺母43的联络通路43H而流入到压力调整室500。而且,在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下,在压力调整室500中浮子阀52立即挠曲至变形限制部51G,由此压力调整室500内的油高压化。因此,设置于压力调整室500侧的阀芯44朝向喷出流路36按压调整阀41的力变大。然后,调整阀41关闭喷出流路36。
因此,在伸展行程中,在杆20以大振幅移动的情况下,油不在旁通路25中流动,仅有活塞部30的伸侧油路341的油的流动(参照图7的(B)),因此由活塞部30产生的阻尼力变大。
另外,在压缩行程时,第1油室Y1的压力相对于压力调整室500的压力变高。于是,油通过设置于端盖51的贯通孔51H而从第1油室Y1流入到压力调整室500内。此时,浮子阀52抵抗压力调整室弹簧53而离开变形限制部51G。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在例如车辆在不良道路上行驶那样的情况下,在杆20小幅移动时,阻尼力变小,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在例如车辆在弯道上行驶那样的情况下,在杆20大幅移动时,阻尼力变高,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制造时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组装过程的说明图。
如图9的(A)所示,准备安装有底盖14的缓冲器外壳12、安装有底部活塞部60的缸11以及安装有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的杆20。
然后,如图9的(B)所示,将安装有底部活塞部60的缸11插入于缓冲器外壳12,并且填充油。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通过活塞螺母43的凿紧部43K(参照图5)而将端盖51、过滤器部54以及过滤器按压部55预先一体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杆20、活塞部30以及阻尼力变更部40的处理很容易。
之后,如图9的(C)所示,将杆20插入于缸11中。在该作业时,阻尼力变更部40有可能与底部活塞部60的固定部件64接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在阻尼力变更部40的端部,在过滤器部54的一端侧设置有具有保护部552的过滤器按压部55。因此,即使在阻尼力变更部40与底部活塞部60的固定部件64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护部552来保护过滤器部54的过滤膜54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能够防止过滤膜541的损伤。
然后,在缸11的另一端侧安装杆引导部13并且向储液室R注入气体,由此液压缓冲装置1组装完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部30和底部活塞部6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造,只要满足作为阻尼机构的功能,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和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40调整与杆20连接的活塞部30的阻尼力,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40的功能用于调整由底部活塞部60产生的阻尼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浮子阀52变形或移位而使压力调整室500内的油压变化,但不限定于使用浮子阀52。只要能够使压力调整室500内的油的压力变化,则也可以使用其他部件。
而且,过滤器按压部55只要能够按压过滤器部54并且保护过滤膜541,则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大致圆状的板材。例如,过滤器按压部55也可以是环状的部件或三角形的异形形状的线材。
此外,也可以将设置于缸11的内部的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的功能设置于缸11的外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不限于由缸11和缓冲器外壳12各自的筒形形状构成的所谓双重管构造,也可以是在缸11与缓冲器外壳12之间具有呈圆筒状并且形成油的流路的筒体的所谓三重管构造。
标号说明
1:液压缓冲装置;11:缸;20:杆;30:活塞部;31:阀座;40:阻尼力变更部;43:活塞螺母;43K:凿紧部;51:端盖;52:浮子阀;54:过滤器部;55:过滤器按压部。

Claims (7)

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缸沿轴向移动;
活塞,其与所述杆连接,并且将所述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
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所述第1液室与所述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
阀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
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所述阀部产生的阻尼力,
所述阻尼力变更部具有:
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
支承部,其对所述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
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所述支承部一同形成所述流入部;以及
过滤器部,其具有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流路上来捕集混入到液体中的异物的过滤器,并且所述过滤器部与所述支承部一同被所述凿紧部保持于所述流入形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被夹在所述流入形成部的所述凿紧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按压所述过滤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是具有弹性的板状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器部比所述支承部朝向所述按压部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具有端部构造部,该端部构造部配置于所述缸的与设置有所述杆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端部构造部与所述过滤器部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端部构造部对置的对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具有端部构造部,该端部构造部配置于所述缸的与设置有所述杆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端部构造部与所述过滤器部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端部构造部对置的对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在与所述凿紧部不同的位置具有第1锥形部,
所述流入形成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第1锥形部对置的第2锥形部。
CN201980091178.2A 2019-03-08 2019-03-08 压力缓冲装置 Active CN113383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9336 WO2020183524A1 (ja) 2019-03-08 2019-03-08 圧力緩衝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3178A CN113383178A (zh) 2021-09-10
CN113383178B true CN113383178B (zh) 2022-08-26

Family

ID=6714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178.2A Active CN113383178B (zh) 2019-03-08 2019-03-08 压力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64058A1 (zh)
JP (1) JP6539009B1 (zh)
CN (1) CN113383178B (zh)
WO (1) WO20201835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400081A1 (en) * 2022-06-13 2023-12-14 DRiV Automotive Inc. Damper assembl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6107A (ja) * 1996-01-22 1997-07-29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
JP2001234963A (ja) * 2000-02-24 2001-08-31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JP2011202789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JP2013113306A (ja) * 2011-11-25 2013-06-10 Kyb Co Ltd 緩衝装置
CN103671674A (zh) * 2012-08-30 2014-03-26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和阀部件
JP2014092176A (ja) * 2012-10-31 2014-05-19 Showa Corp 圧力緩衝装置
CN10481924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4948645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阻尼力调节式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0080B (en) * 1990-10-19 1994-08-17 Tokico Lt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6107A (ja) * 1996-01-22 1997-07-29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
JP2001234963A (ja) * 2000-02-24 2001-08-31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JP2011202789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JP2013113306A (ja) * 2011-11-25 2013-06-10 Kyb Co Ltd 緩衝装置
CN103671674A (zh) * 2012-08-30 2014-03-26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和阀部件
JP2014092176A (ja) * 2012-10-31 2014-05-19 Showa Corp 圧力緩衝装置
CN10481924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4948645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阻尼力调节式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3524A1 (ja) 2020-09-17
US20210364058A1 (en) 2021-11-25
JPWO2020183524A1 (ja) 2021-03-18
JP6539009B1 (ja) 2019-07-03
CN113383178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3756B1 (en) Flow-control passive valve and damping-adjustable shock-absorber comprising the same
EP1983213B1 (en)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fluid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KR101383380B1 (ko) 완충 장치
KR101800891B1 (ko) 완충기
CN107091294B (zh) 具有用于孔口通路的止回盘的减振器
US20120018264A1 (en) Adjustable internal bypass shock absorber featuring a fluid flow regulator
JP5960034B2 (ja) 圧力緩衝装置および懸架装置
JP5781479B2 (ja) 圧力緩衝装置
JP6838372B2 (ja) 減衰力調整機構
US20180135718A1 (en) Shock absorber
WO2019239718A1 (ja) 減衰力発生機構、減衰力発生機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US20150337918A1 (en) Variable radius spring disc for vehicle shock absorber
US20150323035A1 (en) Twin Tube Damper
JP6391512B2 (ja) 圧力緩衝装置
US6899207B2 (en) Extra support area for valve disc
US6182687B1 (en) Pressure-dependent valve for a vibration damper
US10533623B2 (en) Front fork
US6230858B1 (en) Internally slotted orifice disc for low speed control in automotive dampers
CN113383178B (zh) 压力缓冲装置
CN115885118A (zh) 缓冲器
US6533085B2 (en) Modular blow-off valve for automotive damper
JP5142971B2 (ja) 緩衝装置
JP4898607B2 (ja) 空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6484088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CN116917641A (zh) 阀门及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