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731B - 换热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731B
CN113357731B CN202110612354.1A CN202110612354A CN113357731B CN 113357731 B CN113357731 B CN 113357731B CN 202110612354 A CN202110612354 A CN 202110612354A CN 113357731 B CN113357731 B CN 113357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channel
heat exchange
retur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23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7731A (zh
Inventor
万林
谢春光
夏国平
麦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Jun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Jun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Jun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Junwe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23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7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上设置有与其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新风道,设置于壳体组件,新风道的两端于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回风道,设置于壳体组件,回风道用于与新风道热交换,回风道的两端于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均与第一通孔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均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统一了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在壳体组件的位置上为一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两个墙孔相比,本技术方案仅需在墙壁开设有一个墙孔,通过第一通孔与墙孔对应配合即可实现新风进入和回风排出,适应范围广,提高了用户的选择需要,安装时长较短,人工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换热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新风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用于热交换的新风机上设置有用于通入室外新风的新风管和用于将新风机内的回风排放至室外的回风管。然而,采用上述新风机结构,使得在安装时,需要在墙壁上开设连通室内和室外的两个墙孔,其中一个墙孔用于穿设新风管,另一个墙孔用于穿设回风管,该安装方式需要钻两个孔,对墙体的破坏性较大,同时,安装耗时较长,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新风机,所述换热新风机适应范围广,提高了用户的选择需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与其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新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新风道的两端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回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回风道用于与所述新风道热交换,所述回风道的两端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均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统一了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在壳体组件的位置上为一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两个墙孔相比,本技术方案仅需在墙壁开设有一个墙孔,通过第一通孔与墙孔对应配合即可实现新风进入和回风排出,适应范围广,提高了用户的选择需要,安装时长较短,人工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通风管组件,所述通风管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通风管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所述回风出口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有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外部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新风入口、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通气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连通其外部的第二通气孔,所述回风出口、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依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错位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通风腔体,所述通风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的插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所述通风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所述通风腔体的一侧壁具有与所述回风出口相连通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回风入口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均设置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与所述回风入口相连通的第一间隙;换热通道,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回风入口、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回风出口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回风道;所述换热通道的外侧壁和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空隙构成所述新风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自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空气杀菌的紫外线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自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空气的第一过滤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壳体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面与所述内壳体的一侧壁具有第二间隙以使得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新风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可使得所述换热通道所在区域和所述第一过滤结构所在区域相连通的第四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间隙位于靠近所述换热通道进风的一端,所述第四通气孔靠近所述换热通道出风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补风入口,且所述内壳体上于所述补风入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沿所述补风入口进入的空气的第二过滤结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风管组件、通风腔体和第一风机组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的第一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的第二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组件10、第一通孔11、通风腔体12、插孔121、第二通孔122、外壳体13、内壳体14、第一空间141、第二空间142、补风入口143、第一间隙15、换热通道16、第一隔板17、第二间隙171、第二隔板18、第四通气孔181、第三隔板19;
新风入口21、新风出口22、回风入口31、回风出口32;通风管组件40、第一管体41、第一通道411、第一通气孔412、第二管体42、第二通道421、第二通气孔422;
紫外线灯50、筒体61、第三通气孔611、第一过滤层62;
第二过滤结构70、第一风机81、第二风机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上设置有与其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1;新风道,设置于壳体组件10,新风道的两端于壳体组件10上分别设置有新风入口21和新风出口22;回风道,设置于壳体组件10,回风道用于与新风道热交换,回风道的两端于壳体组件10上分别设置有回风入口31和回风出口32;新风入口21和回风出口32均与第一通孔11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新风机,采用上述结构,新风入口21和回风出口32均与第一通孔11相连通,统一了新风入口21和回风出口32在壳体组件10的位置上为一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两个墙孔相比,本技术方案仅需在墙壁开设有一个墙孔,通过第一通孔11与墙孔对应配合即可实现新风进入和回风排出,适应范围广,提高了用户的选择需要。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通风管组件40,通风管组件40至少部分位于壳体组件10的外部,通风管组件4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体41和第二管体42,新风入口21与第一管体41相连通,回风出口32与第二管体42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两个墙孔相比,本技术方案仅需在墙壁开设有一个墙孔,通过通风管组件40穿设于该墙孔即可实现新风进入和回风排出为同一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应范围广,提高了用户的选择需要,安装时长较短,人工成本较低。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41设置有第一通道411和连通第一管体41外部的第一通气孔412,新风入口21、第一通道411和第一通气孔412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管体42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41外侧,所述第二管体42和所述第一管体41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421,所述第二管体42上设置有连通其外部的第二通气孔422,所述回风出口32、所述第二通道421和所述第二通气孔422依次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通气孔412沿着第一通道411进入至新风入口21内,壳体组件10内的回风通过回风出口32沿着第二通道421由第二通气孔422排出至室外,且第二管体42套设于第一管体41,进一步统一了新风进入和回风排出为一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4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412和第二通气孔422沿第一通道411轴线方向错位设置,避免了由第一通气孔412进入的新风和由第二通气孔422排出的回风发生干涉。
如图1至图4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41的一部分伸出于第二管体42外,第一通气孔412位于第一管体41上伸出的一端,第二通气孔422位于第二管体42远离壳体组件10的一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进一步地避免了由第一通气孔412进入的新风和由第二通气孔422排出的回风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气孔412和第二通气孔4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气孔412均匀间隔环绕第一管体41布置,多个第二通气孔422均匀间隔环绕第二管体42布置,使得气体均匀进出。
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41亦可套设于第二管体42外,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组件40亦可由两个半圆管构成,其中一个半圆管与新风入口21连通,另一个半圆管与回风出口32连通,其仍具有上述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内设置有通风腔体12,通风腔体1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连接的插孔121,第一通孔11与第二管体42连接,通风腔体12的另一端与新风入口21连通,通风腔体12的一侧壁具有与回风出口3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2。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地将回风出口32和新风入口21统一在通风腔体12处,结构简单合理,且易于实现,便于拆装。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体13,新风出口22和回风入口31均设置于外壳体13上,第一通孔11设置于外壳体13上;内壳体14,设置于外壳体13内,新风入口21和回风出口32均设置于内壳体14,内壳体14的外侧壁和外壳体13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与回风入口31相连通的第一间隙15;换热通道16,设置于内壳体14内,回风入口31、换热通道16和回风出口32依次连通,以形成回风道;换热通道16的外侧壁和内壳体14的内侧壁之间空隙构成新风道。新风道处于内壳体14与换热通道16的中间与回风进行换热,使得换热更加充分,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腔体12与内壳体14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安装时,通风管组件40依次插设于第一通孔11、插孔121和新风入口21内,室外新风沿着第一通气孔412、第一通道411进入至新风入口21并进入至内壳体14内,室内回风通过外壳体13的回风入口31进入至换热通道16内,并沿着回风入口31、第二通孔122、第二通道421和第二通气孔422排放至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对自新风入口21进入的空气杀菌的紫外线灯50,提高了空气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过滤自新风入口21进入的空气的第一过滤结构。采用上述结构,第一过滤结构能够过滤由新风入口21进入的室外新风,过滤后的室外新风再与换热通道16内的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空气质量。
如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结构包括穿设于新风入口21的筒体61和环绕筒体61设置的第一过滤层62,筒体61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611,第三通气孔611用于使得新风入口21连通换热通道16所在区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筒体61可设置为过滤网,或者,第一过滤结构亦可为其他过滤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筒体61的开口的一端与第一管体41插装连接。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7和第二隔板18,第一隔板17将内壳体14划分为第一空间141和第二空间142,第一隔板17的一端面与内壳体14的一侧壁具有第二间隙171以使得第一空间141和第二空间142相连通,换热通道16、新风入口21和第二隔板18均位于第一空间141,新风入口21连通于第二空间142,第二隔板18位于换热通道16和第一过滤结构之间,且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可使得换热通道16所在区域和第一过滤结构所在区域相连通的第四通气孔181;其中,第二间隙171位于靠近换热通道16进风的一端,第四通气孔181靠近换热通道16出风的一端。采用上述结构,新风道流经第一空间141和第二空间142,位于第一空间141内的新风道内的室外新风分别与换热通道16内的室内回风、内壳体14外部的室内回风换热后通过第二风机82输送至第二空间142并输送至新风出口22,且第二隔板18将第一空间141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新风入口21和第一过滤结构均位于第一区域内,换热通道16位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通过第四通气孔181连通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室外新风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室外新风通过第二隔板18的第四通气孔181进入至第二区域内,然后该室外新风与换热通道16内的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结构简单且合理,易于实现,且第二间隙171和第四通气孔181分别位于换热通道16的两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紫外线灯50位于第一空间141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上开设有与第二空间142相连通的补风入口143,且内壳体14上于补风入口143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沿补风入口143进入的空气的第二过滤结构70。第二空间142内的气体与由补风入口143进入的室内回风再次换热,提高了换热面积、换热效率和空气质量,能够充分换热,使得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更加接近,有利于降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温差变化的不适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补风入口143与回风入口31相连通。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补风入口143通过管件穿设于外壳体13连通外部,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过滤结构70为第二过滤层,可与第一过滤层62为相同材质,或者为其他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70均设置为可拆卸,方便拆装及维护。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14的第一空间14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81和第二风机82,第一风机81设置于回风出口32处,换热通道16内的室内空气能够沿着回风出口32通过第一风机81排放至第二通道421,第二风机82设置于新风道和新风出口22之间,第二风机82能够将新风入口21进入的室外空气抽送至新风出口22,继而输送至室内,使得气体能够充分流动,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方便使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41内设置有第三隔板19,第三隔板19的两端与内壳体14的内侧壁相接并围绕一腔室,第一风机81对应该腔室布置并连通于该腔室,换热通道16出风的一端插设于腔室内并与第二风机82相连通,第二风机82位于内壳体14的外侧壁上,结构简单且紧凑,合理化的运用了内壳体14的空间,进一步缩小了该新风机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81和第二风机82的数量均为一个。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81和第二风机82的数量可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其他,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通道16包括多个换热管。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通道16亦可为一个换热管,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分成内圈换热层和外圈换热层,外圈换热层布置于内圈换热层的外侧,且内圈换热层和外圈换热层之间具有间距。采用内圈换热层和外圈换热层的结构,使得换热更充分,相应的换热效率越高。
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亦可为单层、三层或者三层以上,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换热管呈弯曲状结构。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通道16是直管、扁管、方管还是其他任何形状的管,无论内部管路是走直管还是绕成圆形、半圆形等任何形状结构,其仍新风机仍具有上述换热效果,在此不过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通道16、内壳体14以及内壳体14内的相关结构可以看成一个热交换模块,可单独使用,或者热交换模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组合使用,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0),所述壳体组件(10)上设置有与其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1);
新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所述新风道的两端于所述壳体组件(10)上分别设置有新风入口(21)和新风出口(22);
回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所述回风道用于与所述新风道热交换,所述回风道的两端于所述壳体组件(10)上分别设置有回风入口(31)和回风出口(32);
所述新风入口(21)和所述回风出口(32)均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连通;
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
外壳体(13),所述新风出口(22)和所述回风入口(31)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3)上,所述第一通孔(1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3)上;
内壳体(14),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3)内,所述新风入口(21)和所述回风出口(32)均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4),所述内壳体(14)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壳体(13)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与所述回风入口(31)相连通的第一间隙(15);
换热通道(16),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4)内,所述回风入口(31)、所述换热通道(16)和所述回风出口(32)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回风道;
所述换热通道(16)的外侧壁和所述内壳体(14)的内侧壁之间空隙构成所述新风道;
所述内壳体(14)上开设有与所述新风道连通的补风入口(143),所述补风入口(143)供室内回风进入所述新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管组件(40),所述通风管组件(4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0)的外部,所述通风管组件(4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体(41)和第二管体(42),所述新风入口(21)与所述第一管体(41)相连通,所述回风出口(32)与所述第二管体(4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设置有第一通道(411)和连通所述第一管体(41)外部的第一通气孔(412),所述新风入口(21)、所述第一通道(411)和所述第一通气孔(412)依次连通;
所述第二管体(42)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41)外侧,所述第二管体(42)和所述第一管体(41)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421),所述第二管体(42)上设置有连通其外部的第二通气孔(422),所述回风出口(32)、所述第二通道(421)和所述第二通气孔(422)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412)和所述第二通气孔(422)沿所述第一通道(411)轴线方向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内设置有通风腔体(12),所述通风腔体(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连接的插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二管体(42)连接,所述通风腔体(12)的另一端与所述新风入口(21)连通,所述通风腔体(12)的一侧壁具有与所述回风出口(3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对自所述新风入口(21)进入的空气杀菌的紫外线灯(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过滤自所述新风入口(21)进入的空气的第一过滤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4)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7)和第二隔板(18),所述第一隔板(17)将所述内壳体(14)划分为第一空间(141)和第二空间(142),所述第一隔板(17)的一端面与所述内壳体(14)的一侧壁具有第二间隙(171)以使得所述第一空间(141)和所述第二空间(142)相连通,所述换热通道(16)、所述新风入口(21)和所述第二隔板(18)均位于所述第一空间(141),所述新风入口(21)连通于所述第二空间(142),所述第二隔板(18)位于所述换热通道(16)和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可使得所述换热通道(16)所在区域和所述第一过滤结构所在区域相连通的第四通气孔(181);
其中,所述第二间隙(171)位于靠近所述换热通道(16)进风的一端,所述第四通气孔(181)靠近所述换热通道(16)出风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入口(143)与所述第二空间(142)相连通,且所述内壳体(14)上于所述补风入口(143)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沿所述补风入口(143)进入的空气的第二过滤结构(70)。
CN202110612354.1A 2021-06-02 2021-06-02 换热新风机 Active CN113357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354.1A CN113357731B (zh) 2021-06-02 2021-06-02 换热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354.1A CN113357731B (zh) 2021-06-02 2021-06-02 换热新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731A CN113357731A (zh) 2021-09-07
CN113357731B true CN113357731B (zh) 2024-03-29

Family

ID=7753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2354.1A Active CN113357731B (zh) 2021-06-02 2021-06-02 换热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77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5285A1 (en) * 1992-06-09 1993-12-22 Turbovent A/S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recovering ventilation
CN1979034A (zh) * 2005-12-02 2007-06-13 林江峰 带热交换的空气交换机
CN204593740U (zh) * 2015-02-11 2015-08-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新风换气管
CN10506631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循环的空气净化器及方法
CN105371413A (zh) * 2015-12-10 2016-03-02 远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5285A1 (en) * 1992-06-09 1993-12-22 Turbovent A/S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recovering ventilation
CN1979034A (zh) * 2005-12-02 2007-06-13 林江峰 带热交换的空气交换机
CN204593740U (zh) * 2015-02-11 2015-08-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新风换气管
CN105066317A (zh) * 2015-08-13 2015-11-18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循环的空气净化器及方法
CN105371413A (zh) * 2015-12-10 2016-03-02 远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731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9253C (zh) 通风系统
CN212511467U (zh) 空气处理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113357731B (zh) 换热新风机
KR10082602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2549345B (zh) 热交换设备
CN113566355A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231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0676254B1 (ko) 분배덕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환기장치
KR20100109666A (ko) 일체형 급배기 후드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71166U (zh) 热交换模块及新风机
CN2106884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5247610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11623418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0985720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339992A (zh) 热交换模块及新风机
CN217785393U (zh) 一种通风结构
CN212585176U (zh) 面板组件和室内机
CN219415095U (zh) 新风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14841245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19893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4501452U (zh) 一种多风轮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