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245U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1245U
CN214841245U CN202121054912.9U CN202121054912U CN214841245U CN 214841245 U CN214841245 U CN 214841245U CN 202121054912 U CN202121054912 U CN 202121054912U CN 214841245 U CN214841245 U CN 214841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air
indoor unit
humidification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49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雄
毛先友
闫长林
陆游
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49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1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壳,所述蜗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换热风道;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上设有加湿口,所述加湿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使得由所述加湿口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流入所述换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可实现将加湿后的空气于加湿风道内与换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后再由出风口排出室内,出风口直接吹出舒适的风,提高加湿效率。

Description

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空调器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如不仅能够实现制冷制热功能,还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如加湿等。由于这类空调器将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可以减少其它智能设备的占用空间和购买成本,因此这类空调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空调器虽然具有换热功能和加湿功能,但是常规设计中,加湿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是独立分开设计的,且加湿出风口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换热后的风和加湿后的风分开吹向室内,用户站在出风口附近,能明显感受到部分区域较干,导致加湿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室内机固定一个区域加湿,导致加湿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换热风道;
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上设有加湿口,所述加湿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使得由所述加湿口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流入所述换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器以及与所述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加湿口,且所述加湿口沿所述加湿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加湿管道沿所述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延伸。
可选地,沿着所述换热风道的空气流动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加湿管道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加湿口朝向所述蜗壳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加湿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湿管道连接。
可选地,所述输气管道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的两端之间,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或者,
所述输气管道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的一端,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或者,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所述蜗壳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蜗壳上与所述加湿口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加湿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加湿管道,两个所述加湿管道分别位于所述蜗壳轴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加湿管道上的加湿口开口相对。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形成有取放口,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取放口处,且与所述第一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加湿器连接,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取放口对应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加湿口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加湿口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呈夹角,所述加湿口轴线朝所述出风口一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如上所述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加湿口与蜗壳内的换热风道连通,使得由所述加湿口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流入所述换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如此,经过所述加湿装置加湿的空气通过所述加湿口从所述蜗壳的轴线方向向所述换热风道内送风,使得加湿后的空气于换热风道内将经过换热的空气充分打湿混合后,再由出风口送到室内,从而提升了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使出风口能够直接吹出舒适的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剖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蜗壳与加湿管道的一个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蜗壳与加湿管道的另一个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沿B-B方向剖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室内机 20 加湿装置
10 壳体 21 加湿器
11 进风口 22 加湿管道
12 出风口 23 加湿口
13 蜗壳 24 输气管道
14 风轮 16 通孔
15 换热风道 17 第一面板
18 第二面板 40 水箱
19 水箱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示例空调器的加湿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是独立分开设计的,且加湿出风口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换热后的风和加湿后的风分开吹向室内,用户站在出风口附近,能明显感受到部分区域较干,存在加湿效果差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时(如调节温度、湿度等),可以使得室内环境快速达到舒适效果,实现全屋加湿,提高加湿效果。
具体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6,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蜗壳13,所述蜗壳13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蜗壳13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的换热风道15;所述蜗壳13内设有风轮14,所述风轮14转动时带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1进入,经所述换热风道15后从所述出风口12排出。
加湿装置20,所述加湿装置20上设有加湿口23,所述加湿口23与所述换热风道15连通,所述加湿口23分布在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上,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出风口12,使得由所述加湿口23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流入换热风道15并从出风口12流出壳体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湿装置20的加湿口23与所述换热风道15连通,经过所述加湿装置20加湿后的空气从所述加湿口23沿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进入所述换热风道15,在换热风道15内换热后的空气带动下,与换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然后从所述出风口12排到室内,如此,从出风口12吹出的风直接为混合后的风,出风口12的出风达到舒适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13的轴线与所述风轮14的轴线平行,所述风轮14的轴线与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加湿口23分布于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且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出风口12。其中,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出风口12可以理解为: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换热风道15(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加湿口23的轴线与所述风轮14的轴线基本平行;或者,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换热风道15(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加湿口23轴线与所述风轮14的轴线呈夹角,所述加湿口23轴线朝所述出风口12一侧倾斜。
本申请的室内机的加湿过程为:经过加湿装置20加湿的空气由加湿口23沿所述蜗壳13的轴线方向流入换热风道15,而经过换热的空气在换热风道15内绕所述蜗壳13的周向送风,经过加湿的空气和经过换热的空气在换热风道15内从不同方向形成对冲,空气打散后在所述风轮14的带动下在所述换热风道15内充分混合,然后由所述出风口12向室内送风,此时,进入室内的空气为加湿空气和换热空气形成混合空气。
本实施例所述室内机100的所述加湿口23与蜗壳13内的换热风道15连通,使得由所述加湿口23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流入所述换热风道15并从所述出风口12流出所述壳体10,如此,经过所述加湿装置20加湿的空气通过所述加湿口23从所述蜗壳13的轴线方向向所述换热风道15内送风,使得加湿后的空气于换热风道15内将经过换热的空气充分打湿混合后,再由出风口12送到室内,从而提升了加湿装置20的加湿效率,使出风口12能够直接吹出舒适的风。另外,基于加湿后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空气在换热风道内充分混合后再排向室内,在风轮14的带动下,随着空气的流动,能够达到室内的各个位置,达到全屋加湿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蜗壳13之间,从所述进风口11进入的风经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送入所述蜗壳13,于所述蜗壳13内的换热风道15内与加湿后的空气进行混合,然后由出风口12排到室内。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20的加湿口23设置于靠近所述蜗壳13进风一侧,也即所述加湿口23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侧,如此,加湿口23送出的风在换热风道15内与换热后的空气有足够的混合时间,使得加湿空气和换热空气混合的更均匀。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100可以为挂式室内机,也可以为柜式室内机,不同类型的室内机100,所述加湿口23的设置位置不同,使得本实施例适用在不同的室内机100时,均能达到最佳的加湿效果。如所述室内机100为挂机时,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加湿口23朝向水平方向。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20包括两个所述加湿口23,两个所述加湿口23分布位于所述蜗壳13轴向的两端,如所述加湿口23位于所述壳体10的水平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加湿口23的开口相对,从所述蜗壳13的轴向两端分别送风,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风道15内空气混合的效果。
如所述室内机100为柜机时,所述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加湿口23朝向竖直。基于加湿空气下沉的原理,可设置所述加湿口23在竖直方向从上往下送风,如将所述加湿口23设置于所述蜗壳13的顶部,所述加湿口23朝向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蜗壳13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如此,基于加湿空气下沉,加湿空气不仅与上部的换热空气混合,还能够再下沉过程中与出风口12长度方向各个位置的换热空气进行混合,对换热风道15内的空气均匀加湿。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20包括加湿器21和用于输送经过加湿的空气的加湿管道22,所述加湿口23设置在所述加湿管道22上。其中,所述加湿管道22可摆动或可移动,使得加湿口23往所述换热风道15的不同位置送风,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湿管道22沿偏离所述蜗壳13轴线方向摆动,或者,所述加湿管道22沿与所述蜗壳13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所述加湿装置20包括加湿器21以及与所述加湿器21连接的加湿管道22,所述加湿管道22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加湿口23,且所述加湿口23沿所述加湿管道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加湿器21用于加湿的空气,并将加湿后的空气排向加湿管道22,所述加湿管道22用于输送所述经过的空气,然后基于所述加湿管道22上的加湿口23送到所述换热风道15内。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湿速度,在所述加湿管道22内设置多个所述加湿口23,经过加湿的空气可从多个所述加湿口23送入换热风道15内,增大加湿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均匀的向所述换热风道15输送加湿后的空气,多个所述加湿口23沿所述加湿管道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从不同位置向所述换热风道15均匀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管道22沿所述换热风道15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延伸,也即所述加湿管道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风道15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同。如所述换热风道15绕所述蜗壳13的轴向呈弧状,所述换热风道15为弧形换热风道,换热风道15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呈弧状,则所述加湿管道22也呈弧状,位于所述换热风道15对应的位置,所述加湿口23分布在所述换热风道15的空气流动方向的各个位置,如此,在不同位置输送经过加湿的空气,提高加湿量的同时,可以基于不同位置与出风口12的位置不同,如此,在距离出风口12远的空气混合后下沉后再从出风口12的下部排除,而距离出风口12经的空气混合后直接从出风口12的上部排出,如此,使得出风口12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的空气均得到均匀加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风道15内空气流动方向是指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方向。一般而言,在单风轮室内机100中,蜗壳13内的风为周侧风,也即空气沿所述风轮14的周向出风。
在可选实施例中,沿着所述换热风道15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所述加湿口23的直径逐渐减小,也即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侧的所述加湿口23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2一侧的所述加湿口23的直径。基于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侧的加湿口23将加湿空气送入换热风道15后,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输送到出风口12,在这段时间内,加湿后的空气会下沉,继续加湿底部的空气,如此,设置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侧的加湿口23的直径较大,可以提高靠近进风口11一侧的加湿量,进而使得底部更多的空气得到加湿。尤其在柜式室内机100中,出风口12的长度较长,如此设置加湿管道22,使得经过加湿的空气会下沉到底部,即使只在所述室内机100的顶部设置所述加湿管道22,也可以使得室内机100底部的空气得到充分的加湿。
可选地,所述加湿管道22设置于所述蜗壳13内。如所述加湿管道22延伸到所述蜗壳13内,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所述加湿口23朝向背离所述内壁的一侧,以连通所述加湿管道22和所述换热风道15,所述加湿器21启动加湿时,空气通过所述加湿管道22输送到所述加湿口23,经过所述加湿口23后直接进入所述换热风道15。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加湿管道22延伸到所述蜗壳13内,所述加湿口23可以均匀设置在所述加湿管道22的周向,通过不同角度的加湿口23往所述换热风道15送风,提高加湿空气与换热空气的混合度。
或者,请参照图5,所述加湿管道22设置于所述蜗壳13与所述壳体10之间,所述蜗壳13上与所述加湿口23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16,以使所述加湿口23与所述换热风道15连通。所述加湿口23和所述通孔16连通,使得所述加湿管道22和所述换热风道15连通。所述加湿器21启动加湿时,空气经过所述加湿管道22输送到所述加湿口23,经所述加湿口23后从所述通孔16进入所述换热风道15内。本实施例将加湿管道22设置于所述蜗壳13和所述壳体10之间,可以避免加湿管道22在换热风道15内影响出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13上设置的所述通孔16可以与所述加湿口23一一对应,如所述通孔16的大小与对应位置的加湿口23的大小相同。或者,也可以在所述加湿管道22上设有一个加湿口23,而在所述蜗壳13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通孔16,所述加湿管道22和所述蜗壳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加湿口23能够与至少两个所述通孔16连通,如此,通过所述蜗壳13上的通孔16将加湿后的空气分散送入所述换热风道15,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加湿器21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加湿管道22一端连接所述加湿器21,所述加湿管道22的另一端沿所述壳体10的顶部延伸,具体的,所述加湿管道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风道15内空气流动方向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管道22往所述壳体10的出风口12方向延伸,如此,在输送加湿空气过程中,优先将加湿空气输送到靠近进风口11一侧的加湿口23,提高气体混合效果。
或者,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21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加湿器21上设有输气管道24,所述输气管道24远离所述加湿器21的一端与所述加湿管道22靠近所述壳体10顶部的一端连通,经过所述加湿器21加湿的空气由所述输气管道24输送到所述壳体10的顶部,然后从所述壳体10的顶部输送到所述加湿管道22内,进而由所述加湿管道22排向所述换热风道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道24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22的两端之间,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23的直径逐渐减小。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道24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22的一端,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23的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输气管24的排气口与所述加湿管道22连通,所述加湿管道22从所述排气口往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加湿口23的直径逐渐减小。基于气体的流动性,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侧流向的气体较少,因此可以设置该位置处的加湿口的直径减小,使得更多的气体从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排向换热风道15。
可选地,所述加湿管道22和/或所述输气管道24呈板状结构,或者呈柱状结构。
可选地,请参照图3,所述室内机100为柜机时,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面板17和第二面板18,所述第一面板17形成有取放口,所述第二面板18设置于所述取放口处,且与所述第一面板17可拆卸连接;所述室内机100还包括水箱40,所述水箱40与所述加湿器21连接,所述水箱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位于所述取放口对应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二面板18相对于所述第一面板17可拆卸,而所述水箱40设置于所述取放口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拆卸所述第二面板18即可直接更换水箱40中的水,实现从所述壳体10的正面抽取,增加所述水箱40更换的便捷性,防止长时间存放滋生细菌。
可选地,所述第二面板18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7的下方,便于从下部取放所述水箱40.
可选地,所述壳体10内设有水箱安装座19,所述水箱安装座19的安装口朝向所述第二面板18,所述水箱40安装在所述水箱安装座19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加湿器21还包括湿膜蒸发模块、超声加湿模块和高温蒸汽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湿器21采用所述湿膜蒸发模块、超声加湿模块和高温蒸汽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对经过其的空气进行加湿。其中,在所述加湿器21同时包括湿膜蒸发模块、超声加湿模块和高温蒸汽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室内机100启动制热模式时,选择采用所述超声加湿模块进行加湿,而在所述室内机100启动除所述制热模式之外的其他模式时,选择采用湿膜蒸发模块或高温蒸汽模块进行加湿。基于超声加湿模块加湿效率高,而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原因,本实施例设置两种加湿模块,且在不同模式下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湿,在制热模式下保证加湿效率的同时,可以延长超声加湿模块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2处。基于所述出风口12吹出的风即为加湿空气和换热空气混合后的风,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实现对湿度较低的区域进行定向调节。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100,所述室内机100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室内机100,因此本实施例空调器具有上述室内机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换热风道;
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上设有加湿口,所述加湿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使得由所述加湿口排出的空气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流入所述换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器以及与所述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加湿口,所述加湿口沿所述加湿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道沿所述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道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所述加湿口朝向所述蜗壳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加湿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湿管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的两端之间,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或者,
所述输气管道的排气口连通于所述加湿管道的一端,在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所述加湿口的直径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或者,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所述蜗壳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蜗壳上与所述加湿口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加湿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加湿管道,两个所述加湿管道分别位于所述蜗壳轴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加湿管道上的加湿口开口相对。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形成有取放口,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取放口处,且与所述第一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加湿器连接,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取放口对应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加湿口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加湿口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呈夹角,所述加湿口轴线朝所述出风口一侧倾斜。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以及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2121054912.9U 2021-05-17 2021-05-17 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4841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912.9U CN214841245U (zh) 2021-05-17 2021-05-17 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912.9U CN214841245U (zh) 2021-05-17 2021-05-17 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1245U true CN21484124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7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4912.9U Active CN214841245U (zh) 2021-05-17 2021-05-17 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1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7429B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98351B (zh) 一种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WO2023065564A1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19704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388364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接水盘装置
CN107366960B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送风方法
CN21011887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231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841245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577767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274669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5720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99347U (zh) 全热交换器
CN103453645A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21012843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216470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314648Y (zh) 抽气式落地风机盘管换热器
CN21891513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43190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87615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4619818U (zh) 空调器
CN209819702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040657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