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0220A -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0220A
CN113350220A CN202110833440.5A CN202110833440A CN113350220A CN 113350220 A CN113350220 A CN 113350220A CN 202110833440 A CN202110833440 A CN 202110833440A CN 113350220 A CN113350220 A CN 113350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ning
nicotinamide
ascorbic acid
whitening cosmetic
cosm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34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琳琳
余娅丽
刘欢行
姚枫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ayan Cosm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ayan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ayan Cosm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ayan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34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0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0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7Vitamins
    • A61K8/673Vitamin B group
    • A61K8/675Vitamin B3 or vitamin B3 active, e.g. nicotinamide, nicotinic acid, nicotinyl aldehy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7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A61K8/44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sulfur; Salts; Esters or N-acy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8/49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more than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7Vitamins
    • A61K8/676Ascorbic acid, i.e. vitamin 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61K2800/782Enzyme inhibitors; Enzyme antagonis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烟酰胺0.5~2份;苯乙基间苯二酚0.15~0.40份;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份;抗坏血酸4.5~10份;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份。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制备而得的美白化妆品以及相应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多机理共同作用增强了产品的美白功效,同时对皮肤无明显刺激。

Description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机理、多活性成分的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
背景技术
美白淡斑是当前化妆品消费群体,尤其是东方爱美女性的重要诉求之一。当前人们对于肤色问题具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所分泌产生的黑色素。黑素细胞是皮肤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呈树状突起,细胞内形成的黑色素通过树状突起运输到角质层细胞内。它以1:36比例与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一个表皮单位,存在于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通过合成黑素形成皮肤颜色,同时可吸收紫外线,使机体免遭紫外线的损害。皮肤黑素的形成过程包括黑素细胞的迁移和活化、黑素细胞的分裂成熟、黑素小体的形成、黑素颗粒的转运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皮肤细胞在接受紫外线、污染、压力等刺激下受到损伤,产生自由基,并且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分泌环氧合酶(COX2)、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等多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和激素,促进黑色素细胞迁移、增殖和活化合成黑色素。其中,紫外线是人体最常且长期接触的一个引起黑色素细胞激活的外界刺激因素。
黑色素细胞中的黑素小体通过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得到多巴,随后在酪氨酸酶和氧自由基的进一步作用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黑色素。
黑素小体经历I-IV四个阶段逐渐成熟,经内吞、胞吞等多种方式随黑色素细胞转运至角质细胞。
当黑色素转移至角质细胞后,一部分随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日积月累沉积形成暗沉,即黑色素的沉积。其余黑色素在皮肤内分解、溶解吸收,穿透基底膜,被噬色素细胞吞噬,经血液和肾脏排泄,或随老化角质细胞脱落排出体外,即黑色素的代谢与排泄。
人们针对黑色素产生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设计开发了不同作用机制的美白成分,即针对引起黑色素细胞的活化通路、酪氨酸酶的活性、黑色素中间体的氧化、黑色素的转运以及黑色素的代谢与排泄。
L-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还原黑色素中间体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然而其稳定性不佳,自身易被氧化。
苯乙基间苯二酚(377)是活性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之一,但其存在一定的致敏性,且国内有添加浓度限制(0.5%)。
烟酰胺(维生素B3的酰胺盐)是一种出色的黑色素转运抑制剂,可有效抑制高达68%的黑素小体的转移,但其原料中的杂质成分对皮肤有潜在刺激,且高浓度烟酰胺易出现皮肤不耐受情形,市售多数产品的烟酰胺添加浓度为2~5%。
此外还有抑制黑色素细胞激活信号α-MSH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酰本胺),以及具有剥脱软化角质、加速黑色素排泄的α-羟基酸类、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等成分用于美白产品中。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具有软化角质、促进有效成分吸收、调节pH的作用,但浓度较高时也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以上成分虽然都具有美白功效,但其机理各有差异,单独使用也各有优缺点。尽管市面上已有不少多重美白成分复配的美白产品,但基本停留于同机理成分简单叠加,与单一成分相比优势不明显,或缺乏明确的协同增效效果。
因而如何在多机理、多成分复配的基础上开发高效、稳定、低刺激,且同时兼顾协同增效的美白配方成为困扰当今化妆品行业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低刺激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美白化妆品复合物及其用途。该复合物可通过抑制α-MSH引起的黑色素细胞激活、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还原黑色素中间体、抑制黑色素转运、加速黑色素排泄等多机理多途径实现美白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烟酰胺0.5~2份;
苯乙基间苯二酚0.15~0.40份;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份;
抗坏血酸4.5~10份;
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份。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美白5D复合物制备而成的美白化妆品,每100g美白化妆品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烟酰胺0.5~2g;
苯乙基间苯二酚0.15~0.40g;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g;
抗坏血酸4.5~10g;
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g
余量为化妆品辅料基质。
作为本发明的美白化妆品的改进:所述化妆品辅料基质包括水、增稠剂、保湿剂、乳化剂、柔润剂、皮肤调理剂、pH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即,一种或多种)
即,相应的化妆品类型为护肤精华、护肤水、护肤啫喱、乳液或护肤霜。
作为本发明的美白化妆品的改进:每100g美白化妆品(美白精华)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透明质酸钠0.05~0.15g、黄原胶0.05~0.15g、亚硫酸钠0.08~0.12g、烟酰胺0.5~2g、甘油硬脂酸酯0.5~1.5g、PEG-100硬脂酸酯0.5~1.5g、碳酸二辛酯1.5~2.5g、苯乙基间苯二酚0.15g~0.40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g、1,2-己二醇0.45~0.55g、对羟基苯乙酮0.45~0.55g、抗坏血酸4.5~10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g、三乙醇胺2.5~6.5g,余量为去离子水。
作为本发明的美白精华的制备法的改进,每100g美白化妆品(美白精华)由以下重量的配方组成:
透明质酸钠0.1g、黄原胶0.1g、亚硫酸钠0.1g、烟酰胺2g、甘油硬脂酸酯1g、PEG-100硬脂酸酯1g、碳酸二辛酯2g、苯乙基间苯二酚0.4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8g、1,2-己二醇0.5g、对羟基苯乙酮0.5g、抗坏血酸10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1g、三乙醇胺6g,余量为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中,烟酰胺、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均选用了上述较低浓度,在保证美白效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皮肤耐受性,更适合东方人群的皮肤体质;苯乙基间苯二酚的浓度控制在国内限制添加量以内;抗坏血酸采用的浓度,确保产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美白化妆品(美白精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透明质酸钠、黄原胶、亚硫酸钠混合均匀至无结块现象出现;
2)、在步骤1)所得物中加入烟酰胺,搅拌(400±50rpm)至烟酰胺溶解完全,然后加热至80±5℃,得水相;
3)、将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碳酸二辛酯、苯乙基间苯二酚和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混合均匀,加热至80±5℃,搅拌(300±50rpm)至固体完全溶解于碳酸二辛酯,得油相;
4)、将步骤3)所得物加入至步骤2)所得物中,均质(3000±50rpm,持续15±5min);
5)、将步骤4)所得物降温至60±5℃,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10±5min,继续降温至40±5℃;
6)、在步骤5)所得物中加入抗坏血酸、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三乙醇胺,调节pH至6.5±0.5,搅拌均匀,得美白精华,为精华类产品。
在本发明中,所有上述成分都能通过市购的方式获得,例如:
烟酰胺、抗坏血酸可购自荷兰DSM公司。
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hite 377)、1,2-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可购自德之馨公司。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Sepiwhite MSH)可购自法国SEPPIC公司。
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HEPES)可购自悠立朴华化学有限公司。
透明质酸钠可购自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可购自赢创集团。
碳酸二辛酯可购自德国巴斯夫公司。
本发明在发明过程中:
结合黑色素产生、转运和排泄的机理(如图1所示),本发明从多个环节出发,从α-MSH抑制、酪氨酸酶抑制、抗氧化(DPPH自由基清除)、黑色素转运抑制、黑色素的加速代谢排泄等角度,结合实验挑选功效成分,以形成最终的美白化妆品复合物配方。
以下陈述本发明挑选美白功效成分(酪氨酸酶抑制、抗氧化成分)的相关实验方法及结果:
实验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
1.储备液配制
(1)配制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0.2mol/L Na2HPO4212H2O 154.5mL,加入0.1mol/L一水合柠檬酸45.5mL,配制成200m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2)待测原料为抗坏血酸(VC)、α-熊果苷、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曲酸、苯乙基间苯二酚(377),用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稀释成浓度梯度为0.008,0.04,0.2,1mg/mL的储备液。
(3)蘑菇酪氨酸酶溶液:用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配制,100u/mL,现用现配。
(4)左旋多巴溶液:用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配制,1mg/mL,避光保存。
2.待测样配制
根据表1所述配制待测样。
表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待测样配制表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051
*Buffer:指pH6.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3.吸光度测试
(1)测试1mg/mL的待测原料溶液的紫外吸收谱图是否在475nm有吸收峰,排除待测原料本身吸收峰的影响。
经检测,抗坏血酸(VC)、α-熊果苷、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曲酸、苯乙基间苯二酚(377)在475nm处均无吸收峰。
(2)样品组孵育
样品组配制过程中,在T-样品管和C-酶反应管中各加入0.5mL酪氨酸酶溶液,T0-样品本底与C0-溶剂本底以0.5m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代替这部分体积,将样品和酪氨酸酶充分混匀,置于37℃水浴槽孵育10分钟。
(3)样品测试
在各管中加入2mL的左旋多巴溶液,控制每管反应时间为5分钟,即刻将各管反应溶液移入比色皿中,在475nm处测定吸光值。
(4)计算酪氨酸酶抑制率: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052
4.数据分析
在进行样品间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比较时,绘制样品受试浓度与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浓度反应关系曲线,应用拟合公式(R2≥0.9)计算各样品的IC50,IC50越小代表活性越强。
5.实验结果
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抗坏血酸(VC)、α-熊果苷、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曲酸、苯乙基间苯二酚(377)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如图2所示,达到酪氨酸酶抑制率50%所需的苯乙基间苯二酚最少,也即苯乙基间苯二酚对酪氨酸酶的IC50是最低的,苯乙基间苯二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在受测功效成分是最佳的;此外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也较高。因而本发明选取苯乙基间苯二酚和抗坏血酸作为抑制酪氨酸酶的美白功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表明烟酰胺对于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效果欠佳,但本发明选用烟酰胺的原理不是基于其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而是其可有效抑制高达68%的黑素小体的转移,即,机制有别于酪氨酸酶抑制。
实验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1.储备液配制
配制浓度梯度为0.01,0.02,0.04,0.08mg/mL的抗坏血酸(VC),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姜黄根提取物,虾青素,葡糖基芦丁,富勒烯,烟酰胺溶液(抗坏血酸,葡糖基芦丁,烟酰胺用水溶,其余用95%的乙醇溶);配制0.12mg/mL DPPH乙醇溶液。
2.待测样配制
根据表2所述配制待测样。
表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待测样配制表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061
3.吸光度测试
(1)测试0.08mg/mL的抗坏血酸(VC),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姜黄根提取物,虾青素,葡糖基芦丁,烟酰胺,富勒烯溶液的紫外吸收谱图是否在515~520nm有吸收峰,排除待测原料本身吸收峰的影响。
经检测,抗坏血酸(VC),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姜黄根提取物,虾青素,葡糖基芦丁,烟酰胺,富勒烯溶液在515~520nm处均无吸收峰。
(2)待测波长确定:
测试DPPH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谱图,确定具体峰值,在此波长下测定待测液的吸收值。
(3)空白组测试
测试C-DPPH管在待测波长下的吸收值,需测定三个平行样。
测试C0-溶剂本底管在待测波长下的吸收值。
(4)样品组测试
测试T-样品管在待测波长下的吸收值,同个浓度,需测试三个平行样。
测试T0-样品本底管在待测波长下的吸收值。
(5)自由基清除率计算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071
4.数据分析
在进行样品间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比较时,可绘制样品受试浓度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浓度反应关系曲线,应用拟合公式(R2≥0.9)计算各样品的IC50,样品IC50越小代表活性越强。
5.实验结果
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抗坏血酸、虾青素、葡糖基芦丁、姜黄根提取物烟酰胺和抗坏血酸葡糖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评估这些功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
如图3和图4所示,达到自由基清除率50%时所消耗的抗坏血酸最少,即抗坏血酸在受测功效成分中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因而本发明选取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的美白功效成分。
经过大量相关实验,本发明最终确定以烟酰胺、抗坏血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和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这5种美白成分作为主要功效成分,形成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
其中,苯乙基间苯二酚在国内的限制添加量为0.5%,本发明选取0.4%作为最高添加量;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本发明选取1%作为最高添加量,具有较好的皮肤耐受性,更适合东方人群的肌肤;抗坏血酸在高浓度下难以稳定,因此本发明选取常用的10%作为其最高添加量。
此外,本发明设计了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筛选烟酰胺、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2种美白原料对HaCaT-A375共培养体系的安全实验浓度,以进一步确定这两种美白成分在配方中的添加量。具体如下:
实验3、美白原料对HaCaT-A375共培养体系的增殖毒性检测
1.实验原理
CCK8是一种基于WST-8的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在电子耦合试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被线粒体内的脱氢酶还原生成高度水溶性的橙黄色的甲臜产物(formazan)。颜色的深浅与细胞的增殖成正比,与细胞毒性成反比。使用酶标仪在450mM波长处测定OD值,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2.实验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和A375细胞按照3:1个数比例混合培养。
(2)取混合培养细胞按(3-5)×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总体积100μL,放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
(3)分别加入10μL的已配好实验浓度的烟酰胺、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另设对照孔(加10μL PBS),每组设四个复孔,作用24h。
(4)向每孔加入10μL CCK8溶液,将培养板在培养箱内孵育1-4小时。
(5)用酶标仪测定在450nm处的吸光度。
3.实验结果
图5显示8%、6%、4%浓度的烟酰胺对共培养体系均有比较大的影响,2%浓度的烟酰胺对共培养体系没有影响。
图6显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浓度的实验组增殖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0.4%浓度的实验组增殖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0.8%浓度的实验组增殖水平与对照组大致相同。
综上,烟酰胺的添加量在超过2%具有明显细胞毒性,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在超过0.8%时也表现出明显细胞毒性。因此本发明功效成分中的烟酰胺,选取2%作为其最高添加量;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选取0.8%作为其最高添加量。
本发明从黑色素产生、转运和排泄的机制出发,针对各个环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功效成分设计配方。发明前期阶段通过大量文献并结合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等分别挑选了较合适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苯乙基间苯二酚)和抗氧化美白剂(抗坏血酸),并结合α-MSH抑制、黑色素转运抑制、黑色素排泄的机制,形成了5种美白功效成分的美白复合物。
本发明配方主要功效成分为烟酰胺、抗坏血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和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烟酰胺可有效抑制高达68%的黑素小体的转移。抗坏血酸是良好的抗氧化剂,可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还原黑色素中间体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苯乙基间苯二酚是活性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之一。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能够拮抗α-MSH受体,减少黑色素的合成。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则具有软化角质,加速黑色素排泄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多机理、多成分的美白功效成分复配,使其发挥协同美白作用。在不引起细胞毒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限制添加量、稳定性、美白功效等因素,选取了各美白功效成分在可控范围内的最高浓度,以实现各成分在其对应美白机理上最佳的功效。本发明通过合理配伍,提高了各美白功效成分以及整体配方的稳定性,并减轻了可能造成的刺激和敏感。所形成的复合物配方具有功效更佳、更稳定和低刺激的特点。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美白精华为淡黄色的溶液,具有特征原料气味,即具有抗坏血酸的气味。pH值为4.8-5.2,耐热(40±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耐寒(-16±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粘度为2000-2500cp。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烟酰胺、抗坏血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和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这5种成分协同美白的美白5D复合物,基于上述美白5D复合物成功制备了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精华。本发明通过多机理共同作用增强了其美白功效,同时对皮肤无明显刺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黑色素产生、转运和排泄的机理;
图2为不同功效成分的酪氨酸酶抑制率曲线图;
图3为不同功效成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图;
图4为使用不同功效成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柱形图;
图5为不同浓度的烟酰胺对HaCaT-A375共培养体系增殖的影响图;
图6为不同浓度的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对HaCaT-A375共培养体系增殖的影响图;
图7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ITA°值增加人数占比图;
图8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ITA°值增加人群的ITA°平均变化率图;
图8的每组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某品牌精华1、某品牌精华2、某品牌精华3、某品牌精华4、实施例1、实施例2、某品牌精华5、6%甘油溶液;
图9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L*值增加人数占比图;
图10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L*增加人群的L*平均变化率图;
图10的每组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某品牌精华1、某品牌精华2、某品牌精华3、某品牌精华4、实施例1、实施例2、某品牌精华5、6%甘油溶液;
图11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黑色素减少人群占比图;
图12为使用不同受测产品后黑色素减少人群的黑色素平均变化率图;
图12的每组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某品牌精华1、某品牌精华2、某品牌精华3、某品牌精华4、实施例1、实施例2、某品牌精华5、6%甘油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美白精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精华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称取去离子水84.6g、透明质酸钠0.1g、黄原胶0.1g、亚硫酸钠0.1g,混合均匀至无结块现象出现。
2)、在步骤1)所得物中加入1g烟酰胺,搅拌(400±50rpm)至烟酰胺溶解完全,并将其加热至80±5℃,得水相。
3)、称取甘油硬脂酸酯1g、PEG-100硬脂酸酯1g、碳酸二辛酯2g、苯乙基间苯二酚0.2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4g,混合均匀,加热至80±5℃,搅拌(300±50rpm)至固体完全溶解于碳酸二辛酯,得油相;
说明:除了碳酸二辛酯为液体外,其余成分均为固体。
4)、将步骤3)所得油相加入至步骤2)所得水相中,均质(3000±50rpm,持续15±5min)。
5)、将步骤4)所得物降温至60±5℃,加入1,2-己二醇0.5g和对羟基苯乙酮0.5g,搅拌10±5min,继续降温至40±5℃。
6)、在步骤5)所得物中加入抗坏血酸5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5g和三乙醇胺3g,调节pH至6.5±0.5,搅拌均匀,得美白精华,为精华类产品。
制备所得的美白精华为淡黄色的溶液,具有特征原料---抗坏血酸的气味(即,具有VC的气味)。pH值为4.8-5.2,耐热(40±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耐寒(-16±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粘度为2000-2500cp。
实施例2、每100g美白精华由以下重量的配方组成:
透明质酸钠0.1g、黄原胶0.1g、亚硫酸钠0.1g、烟酰胺2g、甘油硬脂酸酯1g、PEG-100硬脂酸酯1g、碳酸二辛酯2g、苯乙基间苯二酚0.4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8g、1,2-己二醇0.5g、对羟基苯乙酮0.5g、抗坏血酸10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1g、三乙醇胺6g,余量为去离子水(约74.5g);
制备方法等同于实施例1。
制备所得的美白精华为淡黄色的溶液,具有特征原料---抗坏血酸的气味。pH值为4.8-5.2,耐热(40±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耐寒(-16±1℃,12周)恢复至室温仅有颜色的略微加深,粘度为2000-2500cp。
实验4、美白功效测试
本功效测试参照团体标准《T/ZHCA 001-2018化妆品美白祛斑功效测试方法》实行。
1.实验原理
(1)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确定三基色刺激值(L*,a*,b*)对皮肤颜色进行量化,并按公式得到个体类型角ITA°值,表征皮肤白度。
ITA°=arctan[(L*-50)/b*]×180/π
L*-----表示亮度坐标(L*为白平衡,L*值越大,颜色越偏向白色)
a*,b*-----表示色度坐标
ITA°值越大,代表肤色越浅;ITA°值越小,代表肤色越深。
(2)基于光谱吸收的原理(RGB),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照在人体皮肤上后的反射量来确定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M。
2.实验设备
皮肤颜色测试仪Colorimeter CL400,皮肤黑色素测试仪Mexameter MX18。
3.待测样品
设置1个对照组和7个实验组,所有受试者均测试8个组别的样品。
对照组:6%甘油溶液;
实验组:
(1)某品牌精华1
主要功效成分为1.8%苯乙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磷酸酯三钠、生育酚磷酸酯钠;
(2)某品牌精华2
主要功效成分为5%烟酰胺、3%传明酸、1%曲酸、5%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
(3)某品牌精华3
主要功效成分为5%烟酰胺、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
(4)某品牌精华4
主要功效成分为熊果苷、烟酰胺;
(5)某品牌精华5
主要功效成分为15%抗坏血酸、1%生育酚;
(6)实施例1的美白精华
主要功效成分为1%烟酰胺、0.2%苯乙基间苯二酚、0.4%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5%抗坏血酸、0.5%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
(7)实施例2的美白精华
主要功效成分为2%烟酰胺、0.4%苯乙基间苯二酚、0.8%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10%抗坏血酸、1%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
上述浓度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4.受试人群
31名健康成年人,年龄21~58周岁,其中女性26名,男性5名。
5.测试步骤
(1)受试者双手前臂内侧(或脸部)选取颜色均匀的区域进行标记为2cm*2cm的7个样品测试区域以及1个对照区域。所有区域的肤色和色素沉着程度应相差不大,且间隔在2cm以上。
(2)初始值测定:用皮肤颜色测试仪测试样品测试区与对照区皮肤的ITA°和黑色素含量,需测试区域内不同位置的三个值,并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皮肤的ITA°值和黑色素含量。
(3)各样品测试区域的皮肤涂抹使用12mg相应待测样品,对照区域将样品替换成等质量6%的甘油溶液,一天一次。受试者按照设定时间点到实验室进行测试样品区域和对照区域皮肤的ITA°值和黑色素含量M,在测试区域内不同位置测三个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皮肤的ITA°值和黑色素含量M。时间周期一般不少于四周,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
6.测试结果
(1)31名受试志愿者在测试期间对所有产品均未表现出不良症状。
(2)ITA°值和L*值变化情况
ITA°值越高,肤色越浅。如图7所示,各受测产品使用28天后,肤色提亮人数最多的是实施例2,其次是某品牌精华1,实施例1在测试中肤色提亮人数也比较可观。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提亮程度,本实验计算了使用对应待测样品不同天数后肤色提亮人群的ITA°平均变化率。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21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22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使用待测样品第n天后的ITA°值(取3次平均值);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31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未使用待测样品前的ITA°值(取3次平均值);
Nn-----表示目标区域使用某待测样品第n天后肤色提亮的人数;
∑-----表示求和函数,即从第1位肤色提亮的受试者到第Nn位肤色提亮的受试者的ITA°变化率之和;
从ITA°平均变化率来看(图8),使用第7天时某品牌精华2效果最佳,但在使用第28天时实施例2也有明显提亮表现,仅次于某品牌精华1、某品牌精华2和某品牌精华4。
以上结果表明:使用28天,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于多数受试者有美白提亮效果,略优于受测市售产品,且美白提亮程度持平甚至优于部分市售产品,其中实施例2表现更佳。
L*越高,皮肤越白皙。如图9所示,各受测产品使用28天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肤色变白的人数占比较高,仅次于某品牌精华2,其中实施例2可使高达80%的受试者肤色变白。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肤色变白程度,本实验计算了使用对应待测样品不同天数后肤色提亮人群的L*平均变化率。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32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33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使用待测样品第n天后的L*值(取3次平均值)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34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未使用待测样品前的L*值(取3次平均值)
Nn-----表示目标区域使用某待测样品第n天后肤色变白的人数
∑-----表示求和函数,即从第1位肤色提亮的受试者到第Nn位肤色提亮的受试者的L*变化率之和
从L*变化平均值来看(图10),使用28天时某品牌精华1效果最佳,其次是实施例2、某品牌精华5和实施例1。
以上结果表明:使用28天,实施例1和实施例2多数受试者肤色有增白的效果,优于受测市售产品,且肤色增白程度持平甚至优于部分市售产品,其中实施例2表现更佳。
(3)黑色素减少情况
如图11所示,各受测产品(包括甘油)使用7天后,均有50%以上受试者的黑色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使用28天后,甘油仍保持使用7天时的人数比例;其他受测产品均使超过65%的受试者黑色素含量降低,其中降低人数比例最高的是某品牌精华2,其次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1。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黑色素减少程度,本实验计算了使用对应待测样品不同天数后黑色素含量减少人群的黑色素平均变化率。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41
为负值。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42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使用待测样品第n天后的黑色素含量(取3次平均值)
Figure BDA0003176345400000143
----表示第i位受试者目标区域未使用待测样品前的黑色素含量(取3次平均值)
Nn-----表示目标区域使用某待测样品第n天后黑色素含量减少的人数
∑-----表示求和函数,即从第1位黑色素含量减少的受试者到第Nn位黑色素含量减少的受试者的黑色素变化率之和
从黑色素平均变化率来看(图12),各受测产品(包括甘油)使用28天后,使黑色素含量下降最多的是某品牌精华,其次是实施例2和实施例1。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使用28天,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多数受试者皮肤黑色素产生有抑制作用,抑制人群比例和抑制效果优于多数市售产品,其中实施例2表现更佳。
实验5、美白精华温度稳定性实验:
1.设定温度;-16℃、4℃、室温(25℃)、37℃、40℃;
2.保存时间:分别于-16℃、4℃、室温(25℃)、37℃、40℃下保存1周,然后恢复至室温,与原样比较、记录,然后每周进行反复实验,直至第12周。
3.观察项目:外观(颜色、沉淀、结块、浑浊度)、气味。
4.理化测定项目:粘度、pH值。
5.实验结果:
经测定,本发明所制备的美白精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上述温度下保存1~12周后恢复室温,除出现略微的颜色加深以外无其他理化性质的改变,建议上市产品采用真空瓶的包装形式。
对比例1、将实施例2中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量由10g上升为12g,“苯乙基间苯二酚(377)”的量由0.4g上升为0.5g,相应下调去离子水的用量,从而使得总量仍然为100g。其余等同于实施例2。
按照上述“实验4、美白功效测试”进行检测,对比例1的美白效果与实施例2无显著区别。但是此对比例1稳定性差,按照上述“实验5、美白精华温度稳定性实验”进行检测,40℃保存约5周,变色会比较严重,基本成棕色。且还存在增加成本的缺陷。
对比例2、将实施例2中的“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改成“α-羟基酸”,用量保持不变,仍然为1g,其余等同于实施例2。此对比例2存在的缺陷是:由于体系的pH值约为5,而α-羟基酸需要在pH 2-3较为稳定;因此无法匹配使用。
对比例3-1、将实施例2中“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量由0.8g改成0.4g,将“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的量由1g改成1.4g,其余等同于实施例2。
按照上述“美白功效测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为:28天后,ITA°平均变化率约为7.3%;从L*变化平均值约为1.6%;从黑色素平均变化率约为-7.5%。
因此美白效果不如实施例2。
对比例3-2、将实施例2中“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量由0.8g改成1.2g,将“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的量由1g改成0.6g,其余等同于实施例2。
按照上述“美白功效测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为:ITA°平均变化率约为7.5%;从L*变化平均值约为1.8%;从黑色素平均变化率约为-7.3%。
因此美白效果不如实施例2。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烟酰胺0.5~2份;
苯乙基间苯二酚0.15~0.40份;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份;
抗坏血酸4.5~10份;
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份。
2.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5D复合物制备而得的美白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每100g美白化妆品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烟酰胺0.5~2g;
苯乙基间苯二酚0.15~0.40g;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g;
抗坏血酸4.5~10g;
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g;
余量为化妆品辅料基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白化妆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妆品辅料基质包括水、增稠剂、保湿剂、乳化剂、柔润剂、皮肤调理剂、pH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白化妆品,其特征在于:美白化妆品为护肤精华、护肤水、护肤啫喱、乳液或护肤霜。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美白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每100g美白化妆品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透明质酸钠0.05~0.15g、黄原胶0.05~0.15g、亚硫酸钠0.08~0.12g、烟酰胺0.5~2g、甘油硬脂酸酯0.5~1.5g、PEG-100硬脂酸酯0.5~1.5g、碳酸二辛酯1.5~2.5g、苯乙基间苯二酚0.15g~0.40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35~0.8g、1,2-己二醇0.45~0.55g、对羟基苯乙酮0.45~0.55g、抗坏血酸4.5~10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45~1g、三乙醇胺2.5~6.5g,余量为去离子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白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每100g美白化妆品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
透明质酸钠0.1g、黄原胶0.1g、亚硫酸钠0.1g、烟酰胺2g、甘油硬脂酸酯1g、PEG-100硬脂酸酯1g、碳酸二辛酯2g、苯乙基间苯二酚0.4g、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0.8g、1,2-己二醇0.5g、对羟基苯乙酮0.5g、抗坏血酸10g、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1g、三乙醇胺6g,余量为去离子水。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美白化妆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透明质酸钠、黄原胶、亚硫酸钠混合均匀至无结块现象出现;
2)、在步骤1)所得物中加入烟酰胺,搅拌至烟酰胺溶解完全,然后加热至80±5℃,得水相;
3)、将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碳酸二辛酯、苯乙基间苯二酚和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混合均匀,加热至80±5℃,搅拌至均溶解于碳酸二辛酯,得油相;
4)将步骤3)所得物加入至步骤2)所得物中,均质;
5)将步骤4)所得物降温至60±5℃,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继续降温至40±5℃;
6)在步骤5)所得物中加入抗坏血酸、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三乙醇胺,调节pH至6.5±0.5,搅拌均匀,得美白化妆品,所述美白化妆品为美白精华。
CN202110833440.5A 2021-07-23 2021-07-23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350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3440.5A CN113350220A (zh) 2021-07-23 2021-07-23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3440.5A CN113350220A (zh) 2021-07-23 2021-07-23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0220A true CN113350220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3440.5A Pending CN113350220A (zh) 2021-07-23 2021-07-23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02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068A (zh) * 2022-03-29 2022-06-07 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 具有皮肤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
CN115501128A (zh) * 2022-09-26 2022-12-23 陕西畅想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肌肤调节、美白提亮的组合物以及精华乳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1833A (zh) * 2013-05-31 2013-09-04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祛痘美白及痘印消除功能的组合物
CN108210384A (zh) * 2018-01-04 2018-06-29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祛斑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8992A (zh) * 2018-06-25 2018-10-09 亿利耐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甘草定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1588A (zh) * 2019-04-12 2019-08-09 广州市茗妍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袪斑组合物及其护肤液与制备方法
CN110559226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广州雨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6557A (zh) * 2020-09-16 2020-11-20 铭颜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3496A (zh) * 2020-10-26 2021-01-26 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剂、包含其的美白油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5100A (zh) * 2021-02-05 2021-04-20 广州瑞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1833A (zh) * 2013-05-31 2013-09-04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祛痘美白及痘印消除功能的组合物
CN108210384A (zh) * 2018-01-04 2018-06-29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祛斑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8992A (zh) * 2018-06-25 2018-10-09 亿利耐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甘草定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1588A (zh) * 2019-04-12 2019-08-09 广州市茗妍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袪斑组合物及其护肤液与制备方法
CN110559226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广州雨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6557A (zh) * 2020-09-16 2020-11-20 铭颜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3496A (zh) * 2020-10-26 2021-01-26 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剂、包含其的美白油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5100A (zh) * 2021-02-05 2021-04-20 广州瑞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068A (zh) * 2022-03-29 2022-06-07 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 具有皮肤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
CN115501128A (zh) * 2022-09-26 2022-12-23 陕西畅想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肌肤调节、美白提亮的组合物以及精华乳
CN115501128B (zh) * 2022-09-26 2023-08-15 陕西畅想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肌肤调节、美白提亮的组合物以及精华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7429B (zh) 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活性多肽和酪氨酸酶抑制剂组合物
CN108619033B (zh) 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美白护肤精华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093B (zh) 一种具有美白亮肤功效的化妆品组合物
Kim et al. 4, 4′-Dihydroxybiphenyl as a new potent tyrosinase inhibitor
CN113350220A (zh) 具有协同美白功效的美白5d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US8398958B2 (en) Carotenoi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whitening skin
CN106176566A (zh) 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06113B (zh) 一种超分子肌肽和含有超分子肌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G186448A1 (en) Use of chicoric acid and derivatives for regulating skin pigmentation
CN110664649A (zh) 一种美白组合物及其应用
US6706257B1 (en) Sunless tanning products and processes
CN111956557A (zh) 具有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0898A (zh) 一种皮肤美白组合物
KR100521768B1 (ko) 피부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0680928A (zh) 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偶联物及其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KR20140017197A (ko) 발아콩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미백용 또는 탈모 방지용 조성물
US9492365B2 (en) Use of caftaric acid and derivatives in food supplement for regulating skin pigmentation
CN111329783B (zh) 一种即时提亮肤色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010060882A (ko) 미백용 피부외용제 조성물
CN115177565A (zh) 一种美白亮肤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9602666B (zh) 一种含有莱檬果提取物的美白组合物
CN114681358A (zh) 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及具有增效美白作用的护肤品
KR101921903B1 (ko) 녹차 종자 유래의 21-o-안젤로일데아사포젠올 e3 성분을 함유하는 항산화 또는 미백용 조성물
KR100542446B1 (ko) 매생이 추출물을 주요 활성성분으로 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10097301A (ko) 저분자 후코이단, 비타민나무 추출물 및 니아신아마이드가 함유된 피부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