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7333B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7333B
CN113347333B CN202110548018.5A CN202110548018A CN113347333B CN 113347333 B CN113347333 B CN 113347333B CN 202110548018 A CN202110548018 A CN 202110548018A CN 113347333 B CN113347333 B CN 113347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suspension
subassembly
coi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8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7333A (zh
Inventor
汪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80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7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7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3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底座;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接收入射光;防抖对焦机构,所述防抖对焦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以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侧的两翼,所述两翼分别与所述防抖对焦机构连接;成像元件,所述成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镜头组件中,所述防抖对焦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上的预设成像面并对焦至所述成像元件的预设成像面上。本申请提供的潜望式摄像模组,体积比较小巧。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照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在拍照时,除了可以自动对焦,还可以自动防抖。具体地,潜望式摄像模组通常包括换向机构,在通过潜望式摄像模组拍照时,通常通过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自动防抖。
然而,由于换向机构较笨重,因此,驱动换向机构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并且需要较大的驱动结构才能实现驱动换向机构移动,进而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较大,这样,当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安装在电子设备中时,非常占用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底座;
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接收入射光;
防抖对焦机构,所述防抖对焦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以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侧的两翼,所述两翼分别与所述防抖对焦机构连接;
成像元件,所述成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成像元件具有预设成像面;
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镜头组件中,所述防抖对焦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并对焦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向机构是直接固定在底座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可选地,所述防抖对焦机构包括:
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防抖组件上,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防抖组件上;
对焦组件,所述对焦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及所述镜头组件上;
所述防抖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所述对焦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防抖组件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对焦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通过防抖组件带动镜头组件移动,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防抖功能,通过对焦组件带动镜头组件相对防抖组件沿光轴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实现方式非常简单,进而可以降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制作成本。
可选地,所述防抖组件包括:
悬置组件,所述悬置组件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悬置组件上;
支架子组件,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所述悬置组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悬置组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用于产生第一磁场,所述支架子组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所述第一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磁场中;
所述第一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悬置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悬置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底座且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
通过为第一防抖线圈通电,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在第一方向上的自动防抖功能,进而可以避免在第一方向上出现晃动的情况时,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悬置组件包括:
摆动支撑子组件,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悬架子组件,所述悬架子组件固定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底座之间悬空,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悬架子组件上,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所述悬架子组件,所述悬架子组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
所述第一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悬架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当悬置组件包括摆动支撑子组件时,通过摆动支撑子组件一方面可以实现悬架子组件可移动的固定在底座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摆动支撑子组件的作用下,使得镜头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结构设计非常的巧妙。
可选地,所述悬架子组件包括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均固定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另一端、且均与所述底座之间悬空,所述镜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之间、且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与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连接;
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在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上,所述第一悬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所述支架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
由于镜头组件位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连接,因此,可以使得镜头组件非常稳定的安装在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之间,进而可以避免镜头组件安装的不稳定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支架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悬架对应的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二悬架对应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跨骑所述第一悬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跨骑所述第二悬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第一悬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时,所述第一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和/或,当所述第二悬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时,所述第二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
由于第一悬架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与第一悬架对应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同时,由于第二悬架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与第二悬架对应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这样,在需要在第一方向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防抖线圈和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一防抖线圈同时得电,即可驱动第一悬架、第二悬架及镜头组件共同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一方向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悬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架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抖磁铁,所述第二防抖磁铁用于产生第二磁场,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二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防抖线圈,所述第二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二磁场中,所述第二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二防抖磁铁沿第二方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共同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
通过为第二防抖线圈通电,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二方向上实现自动防抖的功能,进而可以避免在第二方向上出现晃动的情况时,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防抖组件还包括: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弹力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弹力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悬架子组件上;
第三防抖线圈,所述第三防抖线圈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第三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磁场中,所述第三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悬架子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第三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光轴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在所述第三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
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三方向上或者绕光轴的方向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首先,可以为第三防抖线圈通电,由于第三防抖线圈与第一防抖磁铁对应设置,且第一防抖线圈位于第一防抖磁铁所产生的第一磁场中,因此,第一防抖线圈与第一防抖磁铁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进而使得镜头组件相对悬架子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或者,使得镜头组件绕光轴的方向转动,此时,可以理解的是,弹力部将配合镜头组件的移动或者转动发生形变,这样,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三方向上或者绕光轴的方向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可选地,所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
当弹性元件为弹片时,由于弹片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小巧。
可选地,所述对焦组件包括:
对焦磁铁,所述对焦磁铁固定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对焦磁铁用于产生第三磁场;
对焦线圈,所述对焦线圈对应所述对焦磁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对焦线圈位于所述第三磁场中,所述对焦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对焦磁铁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防抖组件沿所述轴的方向移动。
当需要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时,首先,可以为对焦线圈通电,由于对焦线圈位于对焦磁铁产生第三磁场中,因此,对焦线圈与对焦磁铁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由于对焦线圈设置在底座,对焦磁铁固定在镜头组件上,因此,在对焦线圈与对焦磁铁之间的安培力的作用下,对焦线圈可以驱动对焦磁铁沿光轴的方向移动,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包括:
第一换向座,所述第一换向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
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换向座上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上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换向座,所述第一遮光板上具有进光口,所述入射光通过所述进光口到达所述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镜头组件中。
由于第一遮光板盖设在第一容置空间上且固定于第一换向座,第一遮光板上具有进光口,因此,在第一遮光板的作用下入射光只能通过进光口到达第一换向元件,可以避免外界的杂光通过其他位置到达第一换向元件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向元件为棱镜或者反光镜。
当第一换向元件为棱镜时,由于棱镜较结实,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结实耐用。当第一换向元件为反光镜时,由于反光镜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轻盈。
可选地,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镜头安装座,所述镜头安装座具有所述两翼;
镜头,所述镜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座上,或,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安装座一体成型。
当镜头可拆卸的安装在镜头安装座上时,可以使得该镜头组件的结构更加的灵活,当镜头与镜头安装座一体成型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该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的零部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装配步骤。
可选地,所述成像元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平行;
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换向机构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通过使得成像元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座且与光轴所在的方向平行,然后通过第二换向机构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上,可以在不增大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的情况下提高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清楚的拍摄距离该潜望式摄像模组较远的待拍摄对象,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包括:
第二换向座,所述第二换向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换向座具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二换向元件,所述第二换向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换向座上且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换向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二遮光板盖设在第二容置空间上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换向座。
通过将第二换向元件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中,一方面,第二换向元件的至少部分结构将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中,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换向元件62全部凸出在第二换向座之外的情况发生,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第二换向机构变得小巧。另一方面,当第二换向元件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中时,第二换向座可以起到保护第二换向元件的作用,避免第二换向元件被撞伤或者撞碎的情况发生。再一方面,第二容置空间还可以对第二换向元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换向元件可以更稳定的安装在第二换向座上。
通过设置第二遮光板,并将第二遮光板盖设在第二容置空间上,一方面,第二遮光板可以起到保护第二换向元件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遮光板也可以避免外界的杂光进入第二换向元件,进而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第二换向元件为五棱镜,所述五棱镜具有依次收尾相连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及第五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光轴,所述第五侧面平行于所述成像元件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五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当第二换向元件为五棱镜时,入射光在五棱镜中可以多次反射后再出射至成像元件,因而可以进一步地延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性能更加的强大。
可选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及所述成像元件之间。
通过设置滤光片,可以起到抑制光噪声、强化光信号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第一换向机构是直接固定在底座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基于此,当潜望式摄像模组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一方面,可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更加的节能,进而使得该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更长。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该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进而为电子设备的其他元器件留出更充足的安装空间,使得该电子设备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加的小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第一换向机构是直接固定在底座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带动镜头组件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另外,由于通过使得镜头组件的两翼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连接,可以使得镜头组件在至少在两个位置处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连接,因而,可以使得镜头组件比较牢靠的与防抖对焦机构连接,进而可以避免镜头组件相对防抖对焦机构晃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抖对焦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防抖对焦机构与底座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防抖对焦机构与底座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7是图5中的防抖对焦机构与底座在又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8是图5中的防抖对焦机构与底座在再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8A是图8中的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换向机构;3-防抖对焦机构;4-镜头组件;5-成像元件;6-第二换向机构;7-滤光片;
11-第二防抖线圈;20-第一容置空间;21-第一换向座;22-第一换向元件;23-第一遮光板;31-防抖组件;33-对焦组件;41-镜头安装座;42-镜头;60-第二容置空间;61-第二换向座;62-第二换向元件;63-第二遮光板;
231-进光口;311-摆动支撑子组件;312-悬架子组件;313-支架子组件;314-第一防抖磁铁;315-第一防抖线圈;316-弹性元件;317-第三防抖线圈;331-对焦磁铁;332-对焦线圈;
3121-第一悬架;3122-第二悬架;3131-第一支架;3132-第二支架;3123-第二防抖磁铁;3161-第一固定部;3162-弹力部;3163-第二固定部;
100-潜望式摄像模组;
Z-光轴;F1-第一方向;F2-第二方向;F3-第三方向;R-圆周方向;31A-悬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分解图。
参见图1及图2,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底座1、第一换向机构2、防抖对焦机构3、镜头组件4及成像元件5。其中,第一换向机构2及防抖对焦机构3均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换向机构2用于接收入射光,镜头组件4具有光轴Z,以及位于光轴Z两侧的两翼(即图1中镜头组件的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该两翼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3连接,成像元件 5固定在底座1上,成像元件5具有预设成像面,预设成像面为能够使得成像元件5更好地进行成像的成像面。
第一换向机构2用于将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光轴Z所在的方向,并将入射光出射至镜头组件4中,防抖对焦机构3用于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以将入射光调整并对焦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换向机构2接收到入射光之后,可以将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镜头组件4的光轴Z所在的方向,并将入射光出射至镜头组件4中,这样,入射光即可进入到镜头组件4中,在入射光进入到镜头组件4中之后,由于镜头组件4的两翼安装在防抖对焦机构3上,因此,防抖对焦机构3可以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以将从镜头组件4 中出射的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防抖的功能,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还可以将入射光对焦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向机构2是直接固定在底座1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换向机构较笨重,镜头组件4较轻),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 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另外,由于通过使得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3连接,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在至少在两个位置处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3连接,因而,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比较牢靠的与防抖对焦机构3连接,进而可以避免镜头组件4相对防抖对焦机构3晃动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翼可以相对于光轴Z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当镜头组件4固定在防抖对焦机构3上时,镜头组件4的受力比较均匀,进而可以更好的避免镜头组件4相对防抖对焦机构3晃动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与防抖对焦机构3连接,镜头组件4的两翼以外的结构可以与防抖对焦机构3不连接,这样,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的两翼以外的结构不被防抖对焦机构3环绕,这样,有利于镜头组件4的散热,可以避免镜头组件4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成像元件5可以为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元器件,比如,成像元件5可以为图像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假设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用于拍摄A用户的脸部,此时,第一换向机构2可以接收来自A用户的脸部的脸部光,该脸部光即为上述的入射光,第一换向机构2接收到脸部光之后,可以将该脸部光的方向调整至镜头组件4的光轴Z所在的方向,并将脸部光出射至镜头组件4中,在脸部光进入到镜头组件4中之后,防抖对焦机构3可以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使得镜头组件4将脸部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并将脸部光对焦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这样,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拍摄到A用户的脸部。
假设在拍摄A用户的脸部的过程中,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出现了晃动,此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使得脸部光始终落在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这样,就可以实现上述的自动防抖功能。
其中,上述预设成像面可以是指成像元件5上具有最佳的成像性能的成像面,这样,当入射光被调整并对焦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时,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具有最佳的成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防抖对焦机构3包括:防抖组件31及对焦组件33。其中,防抖组件31固定在底座1上,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防抖组件31 上,对焦组件33分别固定在底座1及镜头组件4上,防抖组件31用于带动镜头组件4 移动,以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对焦组件33用于带动镜头组件4 相对防抖组件31沿光轴Z的方向(图3中前后方向)移动,以将入射光对焦至成像元件 5的预设成像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入射光进入到镜头组件4中之后,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防抖组件31可以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进而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使得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进而实现自动防抖功能。在需要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时,对焦组件 33可以带动镜头组件4相对防抖组件31沿光轴Z的方向移动,使得入射光对焦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进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可见,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防抖组件31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防抖功能,通过对焦组件33带动镜头组件4相对防抖组件31沿光轴Z 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实现方式非常简单,进而可以降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制作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及图5,防抖组件31包括:悬置组件31A及支架子组件313。其中,悬置组件31A可移动地固定在底座1上,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悬置组件31A上,支架子组件313跨骑悬置组件31A且固定在底座1上,悬置组件 31A靠近支架子组件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第一防抖磁铁314用于产生第一磁场,支架子组件313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第一防抖线圈315位于第一磁场中,第一防抖线圈315用于在得电时驱动第一防抖磁铁314 沿第一方向F1(图4中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悬置组件31A沿第一方向F1移动,进而带动镜头组件4沿第一方向F1移动,悬置组件31A用于在第一防抖线圈315失电时带动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第一方向F1为平行于底座1且垂直于光轴Z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一方向F1实现自动防抖时,首先可以为第一防抖线圈315通电,由于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对应设置,且第一防抖线圈315位于第一防抖磁铁314所产生的第一磁场中,因此,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并且该安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上述第一方向F1。
在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产生沿着第一方向F1的安培力之后,由于第一防抖磁铁314设置在悬置组件31A上,悬置组件31A可移动地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防抖线圈315固定在支架子组件313上,支架子组件313固定在底座1上,因此,第一防抖线圈315可以保持不动,而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第一防抖磁铁314可以相对第一防抖线圈315沿第一方向F1移动,带动悬置组件31A沿第一方向F1移动,由于镜头组件 4固定在悬置组件31A上,因此,当悬置组件31A沿第一方向F1移动时,可以带动镜头组件4沿第一方向F1移动,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后,可以为第一防抖线圈315断电,第一防抖线圈315断电之后,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的安培力将消失,此时,在悬置组件31A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为第一防抖线圈315通电,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在第一方向F1上的自动防抖功能,进而可以避免在第一方向F1上出现晃动的情况时,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及图5,悬置组件31A包括:摆动支撑子组件311及悬架子组件312。其中,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悬架子组件312固定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另一端、且与底座1之间悬空,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悬架子组件312上,支架子组件313跨骑悬架子组件312,悬架子组件312靠近支架子组件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第一防抖线圈315用于在得电时驱动第一防抖磁铁314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悬架子组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 用于在第一防抖线圈315失电时带动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一方向F1实现自动防抖时,首先可以为第一防抖线圈315通电,由于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对应设置,且第一防抖线圈315位于第一防抖磁铁314所产生的第一磁场中,因此,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并且该安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上述第一方向F1。
在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产生沿着第一方向F1的安培力之后,由于第一防抖磁铁314设置在悬架子组件312上,悬架子组件312固定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另一端、且与底座1之间悬空,第一防抖线圈315固定在支架子组件313上,支架子组件313固定在底座1上,因此,第一防抖线圈315可以保持不动,而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第一防抖磁铁314可以相对第一防抖线圈315沿第一方向F1移动,带动悬架子组件 312沿第一方向F1移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沿第一方向摆动,由于镜头组件4固定在悬架子组件312上,因此,当悬架子组件312沿第一方向F1移动时,可以带动镜头组件 4沿第一方向F1移动,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后,可以为第一防抖线圈315断电,第一防抖线圈315断电之后,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的安培力将消失,此时,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为第一防抖线圈315通电,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在第一方向F1上的自动防抖功能,进而可以避免在第一方向F1上出现晃动的情况时,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另外,当悬置组件31A包括摆动支撑子组件311时,通过摆动支撑子组件311一方面可以实现悬架子组件312可移动的固定在底座1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作用下,使得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结构设计非常的巧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悬架子组件312包括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均固定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另一端、且均与底座1 之间悬空,镜头组件4位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之间、且镜头组件4的两翼分别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连接,支架子组件313跨骑在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上,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靠近支架子组件3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支架子组件312靠近第一悬架2121及第二悬架3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
由于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靠近支架子组件3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支架子组件312靠近第一悬架2121及第二悬架3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镜头组件4位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连接,因此,在第一防抖线圈315的驱动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一悬架3121、第二悬架3122及镜头组件4共同沿第一方向F1移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沿第一方向摆动,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其中,由于镜头组件4位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连接,因此,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非常稳定的安装在第一悬架3121 及第二悬架3122之间,进而可以避免镜头组件4安装的不稳定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
当然,也可以只在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中的一者上设置第一防抖磁铁314 (图6中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均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只需能够使得第一防抖磁铁314位于第一防抖线圈315产生的第一磁场中,并能够实现使得第一悬架 3121、第二悬架3122及镜头组件4共同沿第一方向F1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支架子组件313包括与第一悬架3121对应的第一支架3131,以及与第二悬架3122对应的第二支架3132,第一支架3131跨骑第一悬架3121且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支架3132跨骑第二悬架3122且固定在底座1上,当第一悬架3121 靠近第一支架31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时,第一支架3131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当第二悬架3122靠近第二支架31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时,第二支架3132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悬架3121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与第一悬架3121对应的第一支架3131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同时,由于第二悬架3122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与第二悬架3122对应的第二支架3132上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这样,在需要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架3131上的第一防抖线圈315和设置在第二支架3132上的第一防抖线圈315同时得电,即可驱动第一悬架3121、第二悬架3122及镜头组件4共同沿第一方向F1移动,进而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一方向F1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其中,由于设置在第一支架3131上的第一防抖线圈315和设置在第二支架3132上的第一防抖线圈315可以同时得电,并且与第一支架3131对应的第一悬架3121和与第二支架3132对应的第二悬架3122上均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同时分别受到沿第一方向F1上的安培力,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悬架子组件312的受力点分布的更加的均衡,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悬架子组件312在沿第一方向F1 移动时更加的平稳。
当然,也可以当第一悬架3121靠近第一支架31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时,第一支架3131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或者,当第二悬架3122靠近第二支架31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时,第二支架3132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315。换句话说,也可以只在第一悬架 3121靠近第一支架3131的一侧设置第一防抖磁铁314,第一支架3131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第一防抖线圈315,或者,第二悬架3122靠近第二支架3132的一侧设置第一防抖磁铁314,第二支架3132上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的位置设置第一防抖线圈 315,这样,可以节省第一防抖线圈315和第一防抖磁铁314的数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成本。
其中,第一支架3131和第二支架313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上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抖磁铁3123,第二防抖磁铁3123用于产生第二磁场,底座1上对应第二防抖磁铁31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防抖线圈11,第二防抖线圈11位于第二磁场中,第二防抖线圈11用于在得电时驱动第二防抖磁铁3123沿第二方向F2(图7中前后方向)移动,带动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共同沿第二方向F2移动,进而带动镜头组件4沿第二方向F2移动,其中,第二方向F2为平行于光轴Z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二方向F2上实现自动防抖时,首先,可以为第二防抖线圈11通电,由于第二防抖线圈11与第二防抖磁铁3123对应设置,且第二防抖线圈11位于第二防抖磁铁3123所产生的第二磁场中,因此,第二防抖线圈11与第二防抖磁铁3123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并且该安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上述第二方向F2。
在第二防抖线圈11与第二防抖磁铁3123之间产生沿着第二方向F2的安培力之后,可以理解的是,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第二防抖磁铁3123可以相对第二防抖线圈11沿第二方向F2移动,带动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共同沿第二方向F2移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沿第二方向F2摆动,带动镜头组件4沿第二方向F2移动,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二方向F2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在第二方向F2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后,可以为第二防抖线圈11断电,第二防抖线圈11断电之后,第二防抖线圈11与第二防抖磁铁3123之间的安培力将消失,此时,在摆动支撑子组件311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为第二防抖线圈11通电,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二方向F2上实现自动防抖的功能,进而可以避免在第二方向F2上出现晃动的情况时,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中的一者的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第二防抖磁铁312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只在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中的一者的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第二防抖磁铁3123时,可以节省第二防抖磁铁3123的数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省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制作成本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及图8A,防抖组件31还包括:弹性元件316及第三防抖线圈317。其中,弹性元件316包括第一固定部3161、弹力部3162及第二固定部3163,第一固定部3161及第二固定部3163通过弹力部3162相连接,第一固定部3161固定在镜头组件4上,第二固定部3163固定在悬架子组件312上。第三防抖线圈317对应第一防抖磁铁314设置在镜头组件4上,第三防抖线圈317位于第一磁场中,第三防抖线圈317 用于在得电时驱动镜头组件4相对悬架子组件312沿第三方向F3(图8中上下方向)移动,或者,第三防抖线圈317用于在得电时驱动镜头组件4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转动,弹性元件316用于在第三防抖线圈317失电时带动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第三方向F3为垂直于底座1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三方向F3上或者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首先,可以为第三防抖线圈317通电,由于第三防抖线圈317与第一防抖磁铁314对应设置,且第一防抖线圈315位于第一防抖磁铁314所产生的第一磁场中,因此,第一防抖线圈315与第一防抖磁铁314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进而使得镜头组件4相对悬架子组件312沿第三方向F3移动,或者,使得镜头组件4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转动,此时,可以理解的是,弹力部3162将配合镜头组件4的移动或者转动发生形变,这样,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三方向F3上或者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在第三方向F3上或者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后,可以为第三防抖线圈317断电,第三防抖线圈317断电之后,第三防抖线圈317与第一防抖磁铁314 之间的安培力将消失,此时,在弹力部3162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上述悬架子组件312可以包括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镜头组件4位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之间、且通过弹性元件316分别与第一悬架3121及第二悬架3122连接,第一悬架3121和第二悬架3122靠近支架子组件3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314,同时,镜头组件4上对应第一悬架3121 上的第一防抖磁铁314和第二悬架3122上的第一防抖磁铁314均设置有第三防抖线圈 317,也即是,镜头组件4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防抖线圈317,且,其中一个第三防抖线圈 317与第一悬架3121上的第一防抖磁铁314对应设置,另一个第三防抖线圈317与第二悬架3122上的第一防抖磁铁314对应设置。
这样,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第三方向F3(图8中的上下方向)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为上述两个第三防抖线圈317同时通入预设方向的电流,根据左手定则,两个第三防抖线圈317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相对悬架子组件312沿第三方向F3移动,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第三方向F3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当潜望式摄像模组需要在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为其中一个第三防抖线圈317(图8中左边的一个第三防抖线圈317)通入预设方向的电流,另一个第三防抖线圈317(图8中右边的一个第三防抖线圈317)通入与预设方向相反的电流,这样,该两个第三防抖线圈317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将相反,如此,可以使得镜头组件4相对悬架子组件312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转动,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上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第三防抖线圈317位于第一防抖磁铁314产生的第一磁场中,通过该第一防抖磁铁314产生的第一磁场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在沿光轴的圆周方向R上,或者,在第三方向F3实现自动防抖功能。另外,第一防抖线圈315也位于第一防抖磁铁314产生的第一磁场中,通过该第一防抖磁铁314产生的第一磁场还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在第一方向F1上的自动防抖功能。
可见,该实施例中,第一防抖磁铁314所产生的第一磁场是第三防抖线圈317和第一防抖线圈315共用的,也即是,第一防抖磁铁314是第三防抖线圈317和第一防抖线圈 315共用的,因此,一方面,可以减少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零部件数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变得小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元件316可以为弹片,当弹性元件316为弹片时,由于弹片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小巧。
其中,弹性元件316为弹片时,弹片可以为导电弹片,当弹片为导电弹片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弹片可以与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的线圈电连接,比如,根据需要,线圈可以为上述的第一防抖线圈315或者第二防抖线圈11等电连接,这样,当需要为第一防抖线圈315或者第二防抖线圈11通电时,可以通过为导电弹片通电即可实现为第一防抖线圈315或者第二防抖线圈11通电的目的,使得导电弹片的一物多用,功能更加的丰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对焦组件33包括:对焦磁铁331及对焦线圈332。对焦磁铁331固定在镜头组件4上,对焦磁铁331用于产生第三磁场;对焦线圈332对应对焦磁铁331设置在底座1上,对焦线圈332位于第三磁场中,对焦线圈332用于在得电时驱动对焦磁铁331沿光轴Z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镜头组件4相对防抖组件31沿轴的方向移动。
当需要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时,首先,可以为对焦线圈332通电,由于对焦线圈332位于对焦磁铁331产生第三磁场中,因此,对焦线圈332与对焦磁铁331之间将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安培力。由于对焦线圈332设置在底座1,对焦磁铁331固定在镜头组件4上,因此,在对焦线圈332与对焦磁铁331之间的安培力的作用下,对焦线圈332可以驱动对焦磁铁331沿光轴Z的方向移动,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其中,通过设置对焦线圈332及对焦磁铁331即可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结构非常简单,因此,一方面可以降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较小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换向机构2包括:第一换向座21、第一换向元件 22及第一遮光板23。其中,第一换向座21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换向座21与底座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20,第一换向元件22固定在第一换向座21上且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20中,第一遮光板23盖设在第一容置空间20上且固定于第一换向座21,第一遮光板23上具有进光口231,入射光通过进光口231到达第一换向元件22,第一换向元件22 用于将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光轴Z所在的方向、并将入射光出射至镜头组件4中。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遮光板23盖设在第一容置空间20上且固定于第一换向座21,第一遮光板23上具有进光口231,因此,在第一遮光板23的作用下入射光只能通过进光口231到达第一换向元件22,可以避免外界的杂光通过其他位置到达第一换向元件 22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在入射光到达第一换向元件22之后,第一换向元件22可以将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光轴Z所在的方向、并将入射光出射至镜头组件4中。
其中,进光口231的形状可以圆形、方形或者椭圆形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向元件22为棱镜或者反光镜。当第一换向元件22为棱镜时,由于棱镜较结实,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结实耐用。当第一换向元件22为反光镜时,由于反光镜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的轻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镜头组件4包括:镜头安装座41及镜头42。其中,镜头安装座41具有两翼,镜头42可拆卸的安装在镜头安装座41上,或,镜头42与镜头安装座41一体成型。
当镜头42可拆卸的安装在镜头安装座41上时,可以使得该镜头组件4的结构更加的灵活,当镜头42与镜头安装座41一体成型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该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的零部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装配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成像元件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座1且与光轴Z所在的方向(图9中前后方向)平行,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换向机构6,第二换向机构6 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换向机构6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
通过使得成像元件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座1且与光轴Z所在的方向平行,然后通过第二换向机构6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可以在不增大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的情况下提高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清楚的拍摄距离该潜望式摄像模组较远的待拍摄对象,进而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及图10,第二换向机构6包括:第二换向座61、第二换向元件62及第二遮光板63。第二换向座61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换向座61具有第二容置空间60,第二换向元件6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60中,第二换向元件62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第二遮光板63盖设在第二容置空间 60上且固定于第二换向座61。
通过将第二换向元件6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60中,一方面,第二换向元件62的至少部分结构将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60中,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换向元件62全部凸出在第二换向座61之外的情况发生,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第二换向机构6变得小巧。另一方面,当第二换向元件6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60中时,第二换向座61可以起到保护第二换向元件62的作用,避免第二换向元件62被撞伤或者撞碎的情况发生。再一方面,第二容置空间60还可以对第二换向元件62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换向元件62可以更稳定的安装在第二换向座61上。
通过设置第二遮光板63,并将第二遮光板63盖设在第二容置空间60上,一方面,第二遮光板63可以起到保护第二换向元件62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遮光板63也可以避免外界的杂光进入第二换向元件62,进而影响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第二换向元件62为五棱镜。当第二换向元件62为五棱镜时,入射光在五棱镜中可以多次反射后再出射至成像元件5,因而可以进一步地延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性能更加的强大。
具体来说,当第二换向元件62为五棱镜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五棱镜具有依次收尾相连的第一侧面621、第二侧面622、第三侧面623、第四侧面624及第五侧面625,第一侧面621垂直于光轴,第五侧面625平行于成像元件5所在的平面,第一侧面621用于接收入射光,并将入射光出射至第四侧面624,第四侧面624将入射光反射至第二侧面622,第二侧面622将入射光反射至第五侧面625,第五侧面625将入射光出射至成像元件5的预设成像面上。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当第二换向元件62为五棱镜时,入射光在五棱镜中可以多次反射后再出射至成像元件5,因而可以进一步地延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像模组的拍摄性能更加的强大。
当然,第二换向元件62还可以为其他的元器件,只需能够接收入射光,并能够在将入射光调整至成像元件5上的同时,提升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片7,滤光片7固定在底座1上且位于镜头组件4及成像元件5之间。通过设置滤光片7,可以起到抑制光噪声、强化光信号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更好。
其中,滤光片7可以为红外滤光片或者紫外滤光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换向机构2是直接固定在底座1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 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该电子设备包括潜望式摄像模组10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够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包括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00的第一换向机构2是直接固定在底座1上的,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来实现,同时,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换句话说,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移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这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实现自动防抖功能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换向机构移动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动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通过防抖对焦机构3带动镜头组件4 移动来实现,集成程度较高,可以简化结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体积变得小巧。
基于此,当潜望式摄像模组100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一方面,可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更加的节能,进而使得该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更长。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该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进而为电子设备的其他元器件留出更充足的安装空间,使得该电子设备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加的小巧。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型电脑、膝上型电脑及学习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接收入射光;
防抖对焦机构,所述防抖对焦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以及位于所述光轴的两侧的两翼,所述两翼分别与所述防抖对焦机构连接;
成像元件,所述成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成像元件具有预设成像面;
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镜头组件中,所述防抖对焦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并对焦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其中,所述防抖对焦机构包括:
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防抖组件上;
对焦组件,所述对焦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及所述镜头组件上;
所述防抖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所述对焦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防抖组件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入射光对焦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所述防抖组件包括:
悬置组件,所述悬置组件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悬置组件上;
支架子组件,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所述悬置组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悬置组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抖磁铁,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用于产生第一磁场,所述支架子组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抖线圈,所述第一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磁场中;
所述第一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悬置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悬置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底座且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
所述悬置组件包括:
摆动支撑子组件,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悬架子组件,所述悬架子组件固定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底座之间悬空,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悬架子组件上,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所述悬架子组件,所述悬架子组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
所述第一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悬架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子组件包括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均固定在所述摆动支撑子组件的另一端、且均与所述底座之间悬空,所述镜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之间、且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两翼分别与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连接;
所述支架子组件跨骑在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上,所述第一悬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架靠近所述支架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所述支架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悬架对应的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二悬架对应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跨骑所述第一悬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跨骑所述第二悬架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第一悬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时,所述第一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和/或,当所述第二悬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磁铁时,所述第二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抖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架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抖磁铁,所述第二防抖磁铁用于产生第二磁场,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二防抖磁铁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防抖线圈,所述第二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二磁场中,所述第二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二防抖磁铁沿第二方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一悬架及所述第二悬架共同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防抖组件还包括: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弹力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弹力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悬架子组件上;
第三防抖线圈,所述第三防抖线圈对应所述第一防抖磁铁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第三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磁场中,所述第三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悬架子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第三防抖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光轴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在所述第三防抖线圈失电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组件包括:
对焦磁铁,所述对焦磁铁固定在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对焦磁铁用于产生第三磁场;
对焦线圈,所述对焦线圈对应所述对焦磁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对焦线圈位于所述第三磁场中,所述对焦线圈用于在得电时驱动所述对焦磁铁沿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所述防抖组件沿所述轴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包括:
第一换向座,所述第一换向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换向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
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换向座上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盖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上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换向座,所述第一遮光板上具有进光口,所述入射光通过所述进光口到达所述第一换向元件,所述第一换向元件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的方向调整至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镜头组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元件为棱镜或者反光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镜头安装座,所述镜头安装座具有所述两翼;
镜头,所述镜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座上,或,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安装座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元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光轴所在的方向平行;
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换向机构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机构包括:
第二换向座,所述第二换向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换向座具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二换向元件,所述第二换向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换向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调整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二遮光板盖设在第二容置空间上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换向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换向元件为五棱镜,所述五棱镜具有依次收尾相连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及第五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光轴,所述第五侧面平行于所述成像元件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并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第五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将所述入射光出射至所述成像元件的所述预设成像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及所述成像元件之间。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CN202110548018.5A 2021-05-19 2021-05-19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347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8018.5A CN1133473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8018.5A CN1133473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333A CN113347333A (zh) 2021-09-03
CN113347333B true CN113347333B (zh) 2022-08-19

Family

ID=77469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80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3473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7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3286A (zh) * 2021-09-29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43012U (zh) * 2017-11-28 2018-06-0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变焦双摄模组及摄像设备
CN109188675A (zh) * 2018-09-29 2019-01-11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长焦距双棱镜潜望式镜头
CN109951623A (zh) * 2019-04-09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139013A (zh) * 2019-06-01 2019-08-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头
CN111355872A (zh) * 2018-12-24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防抖组件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3412B (zh) * 2013-09-16 2015-10-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43012U (zh) * 2017-11-28 2018-06-0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变焦双摄模组及摄像设备
CN109188675A (zh) * 2018-09-29 2019-01-11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长焦距双棱镜潜望式镜头
CN111355872A (zh) * 2018-12-24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防抖组件及终端
CN109951623A (zh) * 2019-04-09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139013A (zh) * 2019-06-01 2019-08-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潜望式光电稳定系统的结构分析与研究;郑传武;《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2006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333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12068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function
CN109477998B (zh) 双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JP2015180937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3660398A (zh) 摄像模块
JP2008154219A (ja) モバイル機器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8474922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KR102277708B1 (ko) 광학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110500479B (zh)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110989127A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638687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장치
CN113347333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233934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9181611U (zh) 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82139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464591B1 (ko) 센서 구동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7283130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256444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230114508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163097A (zh) 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423423B1 (ko) 반사계 액추에이터
CN216531446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695542U (zh) 用于镜头驱动机构的电路板和镜头驱动机构
KR20140089780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4901035U (zh) 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