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2206B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2206B CN113342206B CN202110679328.0A CN202110679328A CN113342206B CN 113342206 B CN113342206 B CN 113342206B CN 202110679328 A CN202110679328 A CN 202110679328A CN 113342206 B CN113342206 B CN 1133422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signal
- touch
- signal line
- touch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2005 Spinocerebellar ataxia with axonal neuropathy type 2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3361 autosomal recessive with axonal neuropathy 2 spinocerebellar ata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for ex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第一驱动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且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相交叉;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检测信号。本方案可实现内嵌式触控结构,无需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中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触控信号线,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良率,并节约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外挂式触控结构是在显示面板上贴附触控功能层之后,再贴附偏光片和盖板,使显示面板的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生产成本较高。
On-Cell式触控结构是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方制作触控功能层,然后再贴附偏光片和盖板,相对于外挂式触控结构,虽然减小了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生产成本较低,但是其制作工艺会对触控功能层产生影响,例如各制程中多道膜层的堆叠会产生金属残留,从而影响触控性能,不利于产品良率的提升,容易造成产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以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并节约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
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均连接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在所述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检测信号。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每n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一触控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m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二触控电极组,n>1且m>1;
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相同。
可选地,n等于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
可选地,m=2n。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依次传输脉冲信号。
可选地,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包括扫描线;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包括数据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均连接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向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像素电路工作而发光显示;
在触控阶段,向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并侦测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在显示阶段,可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向像素电路传输相应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工作,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驱动信号线相交叠而构成显示面板的互容式触控结构,在触控阶段,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传输触控感应信号,并通过第二触控电极传输触控检测信号,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既能向像素电路传输驱动信号,又能传输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功能层内,即位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内,因此本方案可实现内嵌式(In-Cell)触控结构,无需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中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触控信号线,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良率,并节约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外挂式触控结构会增加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并且生产成本较高,On-Cell式触控结构虽然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但是其制作工艺不利于产品良率的提升,容易造成产能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
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10;
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均连接对应的像素电路10,第一驱动信号线2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驱动信号线3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且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
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20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30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检测信号。
图1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中的部分像素电路10、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30。像素电路10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像素电路10由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构成。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像素电路10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存储电容的情况,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像素电路10具体可包括驱动晶体管DT、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存储电容Cst。在初始化阶段,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可响应于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Scan1而导通,通过第三晶体管T3将初始化信号Vref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存储电容Cst,对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电位和存储电容Cst的电位进行初始化,通过第四晶体管T4将初始化信号Vref写入发光器件D1的第一极,对发光器件D1的第一极的电位进行初始化。在数据写入阶段,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可响应于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Scan2而导通,通过第一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DT和第二晶体管T2将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Vdata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存储电容Cst。同时,通过第二晶体管T2对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在发光阶段,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可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线上的发光控制信号Emit而导通,第一电源信号VDD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第二电源信号VSS写入发光器件D1的第二极,驱动晶体管DT根据存储电容Cst存储的数据电压Vdata驱动发光器件D1以相应的亮度进行发光显示。
在显示阶段,第一驱动信号线20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线30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10工作而发光显示。第一驱动信号线2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驱动信号线3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且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其中,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是指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金属层中。示例性地,第一驱动信号线20可以是扫描线,扫描线为向像素电路10中的开关晶体管传输扫描信号的走线,例如第一驱动信号线20可以是向像素电路10传输扫描信号Scan1和扫描信号Scan2的扫描线,第一驱动信号线20还可以是向像素电路10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it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相应地,第一驱动信号线20在显示阶段传输的第一驱动信号可以是扫描信号Scan1、扫描信号Scan2或发光控制信号Emit。第二驱动信号线30可以是数据线,相应地,第二驱动信号线30在显示阶段传输的第二驱动信号可以是数据电压信号,即数据电压Vdata。在第一驱动信号线20为扫描线,第二驱动信号线30为数据线时,扫描线一般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数据线一般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或者位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远离栅极一侧的金属层中,因此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
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且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20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30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则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相交叠而形成网状结构,且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相交叠的区域能够形成耦合电容。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相交叠,可在显示面板的多个区域形成耦合电容,从而构成显示面板的互容式触控结构。
在触控阶段,可以向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在用户触摸显示面板时,触控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Tx和第二触控电极Rx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通过侦测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可确定触控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Tx和第二触控电极Rx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显示阶段,可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向像素电路传输相应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工作,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驱动信号线相交叠而构成显示面板的互容式触控结构,在触控阶段,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传输触控感应信号,并通过第二触控电极传输触控检测信号,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既能向像素电路传输驱动信号,又能传输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功能层内,即位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内,因此本方案可实现内嵌式(In-Cell)触控结构,无需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中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触控信号线,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良率,并节约产能。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的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在时序上不存在交叠,例如触控阶段的时序可位于显示相邻两帧画面的时序之间,这样,在显示阶段,第一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二驱动信号,在触控阶段,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触控感应信号,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触控检测信号,以降低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对像素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的影响。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设置沿第二方向Y,每n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组成一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第一方向X,每m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组成一第二触控电极组,n>1且m>1;同一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相同。具体地,可设置沿第二方向Y,每n条连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组成一组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第一方向X,每m条连续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组成一组第二触控电极组,可选地,根据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数量、触控性能需求和显示分辨率对n和m的数量进行设置,以调节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的数量,以及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相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从而满足相应的触控效果。
示例性地,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中的每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均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每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均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情况,并以每6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组成一组第一触控电极组,例如每6条相邻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组成一组第一触控电极组,从而形成p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分别是第一触控电极组Tx1、第一触控电极组Tx2、......、第一触控电极组Txp。换句话说,一组第一触控电极组构成一触控感应通道。每6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组成一组第二触控电极组,例如每6条相邻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组成一组第二触控电极组,从而形成q个第二触控电极组,分别是第二触控电极组Rx1、第二触控电极组Rx2、......、第二触控电极组Rxq为例进行示意说明。换句话说,一组第二触控电极组构成一触控检测通道。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并对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和每个第二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数量m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根据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确定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其中,触控传感间距(Sensor Pitch)是指显示面板中的相邻触控感应通道的距离,示例性地,在图3中,触控传感间距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组第一触控电极组的间距,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x1和第一触控电极组Tx2的间距。像素间距(Pixel Pitch)是指显示面板中的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也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间距。在显示面板的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均已设定好时,根据预设的触控传感间距与预设的像素间距的比值确定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能够根据触控电极的尺寸对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进行设置,以满足触控电极的参数需求。
可选地,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等于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在显示面板的像素间距能够被触控传感间距整除时,可以直接将n设置为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以使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满足触控电极的参数需求。例如在像素间距Pixel Pitch为65um,触控传感间距Sensor Pitch为3.9mm,可设置n=60,即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60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可选地,在显示面板的像素间距无法被触控传感间距整除时,可以直接将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中的整数位作为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每个第二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数量m等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n的二倍,即m=2n。由于显示面板中沿第二方向Y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数量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数量的二倍,因此可设置m=2n,例如在n=60时,设置m=120,即设置每个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120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沿第二方向,各第一触控电极组依次传输脉冲信号。具体地,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包括脉冲信号,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触控感应信号时,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每条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同时传输该触控感应信号,在触控感应信号中的脉冲信号到来时,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每条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所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中的脉冲信号同时到来。沿第二方向Y,各第一触控电极组依次传输脉冲信号,即各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中的脉冲信号依次到来。在触控阶段,通过各第一触控电极组依次传输脉冲信号,同时根据各第二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可确定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信号的波形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以第一触控电极组的数量是4个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地,触控感应信号Emit1对应为第一触控电极组Tx1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信号Emit2对应为第一触控电极组Tx2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信号Emit3对应为第一触控电极组Tx3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信号Emit4对应为第一触控电极组Tx4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在第一阶段t1,第一触控电极组Tx1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Emit1中的脉冲信号到来,第一触控电极组Tx1中的各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传输的信号同时变为高电平信号。在第二阶段t2,第一触控电极组Tx2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Emit2中的脉冲信号到来,第一触控电极组Tx2中的各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传输的信号同时变为高电平信号。在第三阶段t3,第一触控电极组Tx3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Emit3中的脉冲信号到来,第一触控电极组Tx3中的各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传输的信号同时变为高电平信号。在第四阶段t4,第一触控电极组Tx4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Emit4中的脉冲信号到来,第一触控电极组Tx4中的各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传输的信号同时变为高电平信号。在第一阶段t1至第四阶段t4,第一触控电极组Tx1至第一触控电极组Tx4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中的脉冲信号依次到来。在第一触控电极组Tx1至第一触控电极组Tx4传输触控感应信号的同时,根据各第二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可确定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选地,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不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不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
具体地,在触控阶段,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不用于传输触控感应信号,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不用于传输触控检测信号,换言之,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仅用于在显示阶段传输第一驱动信号,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仅用于在显示阶段传输第二驱动信号。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和/或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的设置,能够对相邻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相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进行调整,以调节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图5仅示出了每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均设置有一条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每两个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均设置有一条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情况,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触控功能及其电性需求对相邻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第一虚设触控电极Dummy1和相邻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的第二虚设触控电极Dummy2的数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结合图1至图3和图5,可选地,第一驱动信号线20包括扫描线;第二驱动信号线30包括数据线。具体地,扫描线可包括向像素电路10传输扫描信号Scan1和扫描信号Scan2的扫描线,还包括向像素电路10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it的发光控制信号线,数据线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数据电压Vdata。在第一驱动信号线20为扫描线,第二驱动信号线30为数据线时,扫描线一般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数据线一般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或者位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远离栅极一侧的金属层中。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相交叠可在显示面板的多个区域形成耦合电容,从而构成显示面板的互容式触控结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既能向像素电路传输驱动信号,又能传输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功能层内,即位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内,因此本方案可实现内嵌式(In-Cell)触控结构,无需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中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触控信号线,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良率,并节约产能。
参见图3和图5,可选地,在第一驱动信号线20为扫描线,第二驱动信号线30为数据线时,第一驱动信号线20连接栅极驱动模块40,第二驱动信号线30连接显示驱动模块50。显示驱动模块50既可以向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又能侦测数据线上的触控检测信号。具体地,在显示阶段,通过栅极驱动模块40向第一驱动信号线20传输扫描信号,并通过显示驱动模块50向第二驱动信号线30传输数据电压Vdata,以通过像素电路10驱动发光器件D1进行发光显示。显示驱动模块50可以是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还可以连接触控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例如可设置第一驱动信号线20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模块40,另一端连接触控驱动模块,第二驱动信号线30的一端连接显示驱动模块50,另一端连接触控驱动模块,这样,在触控阶段,可通过触控驱动模块向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并通过触控驱动模块侦测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以确定触控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Tx和第二触控电极Rx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结合图1至图3和图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驱动信号线20为发光控制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it,以在发光阶段通过发光控制信号Emit中的脉冲信号控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现有技术中,在除发光阶段之外的其他阶段,发光控制信号线传输的信号中不包括脉冲信号,因此本方案可设置发光控制信号线在显示阶段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it,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在时序上不存在交叠,以降低发光控制信号线上的触控感应信号对发光控制信号Emit的影响,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对像素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10;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30;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均连接对应的像素电路10,第一驱动信号线2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驱动信号线3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位于不同层,且第一驱动信号线20和第二驱动信号线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20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30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
相应地,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S110、在显示阶段,向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向第二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工作而发光显示。
在显示阶段,第一驱动信号线20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线30用于向像素电路10传输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10工作而发光显示。
S120、在触控阶段,向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并侦测第二驱动信号线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
在触控阶段,可以向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Tx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0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在用户触摸显示面板时,触控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Tx和第二触控电极Rx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通过侦测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Rx的第二驱动信号线30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可确定触控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Tx和第二触控电极Rx交叠形成的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显示阶段,可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向像素电路传输相应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像素电路工作,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至少部分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能够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驱动信号线相交叠而构成显示面板的互容式触控结构,在触控阶段,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传输触控感应信号,并通过第二触控电极传输触控检测信号,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既能向像素电路传输驱动信号,又能传输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功能层内,即位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内,因此本方案可实现内嵌式(In-Cell)触控结构,无需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中额外设置触控电极或触控信号线,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良率,并节约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装置100为手机的情况,实际应用中,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是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功能结构及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
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均连接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交叠而形成耦合电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在所述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检测信号;所述触控检测信号基于所述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而产生;
沿所述第二方向,每n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一触控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m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二触控电极组,n>1且m>1;
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相同;
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触控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虚设触控电极用于调整所述耦合电容的电容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n等于触控传感间距与像素间距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m=2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依次传输脉冲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包括扫描线;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包括数据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7.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均连接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叉;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交叠而形成耦合电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感应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在所述触控阶段传输触控检测信号;所述触控检测信号基于所述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而产生;
沿所述第二方向,每n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一触控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m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组成一第二触控电极组,n>1且m>1;
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相同;
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一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作为第二虚设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虚设触控电极不复用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触控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虚设触控电极用于调整所述耦合电容的电容值;
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向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像素电路工作而发光显示;
在触控阶段,向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并侦测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传输的触控检测信号。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9328.0A CN113342206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9328.0A CN113342206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2206A CN113342206A (zh) | 2021-09-03 |
CN113342206B true CN113342206B (zh) | 2024-01-02 |
Family
ID=7747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79328.0A Active CN113342206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422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6117B (zh) * | 2022-04-20 | 2024-09-1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4136A (zh) * | 2017-10-23 | 2018-0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触控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5132B2 (ja) * | 2011-04-13 | 2015-03-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パネル、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10679328.0A patent/CN1133422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4136A (zh) * | 2017-10-23 | 2018-0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触控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2206A (zh) | 2021-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250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4898888B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0045849B (zh) | 具有触摸屏的显示设备 | |
US11094244B2 (en) | Scanning circuit, driver circuit, touch display panel, receiving switch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 |
CN104078006B (zh)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EP3719621B1 (en) | Touch panel,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 |
CN104898887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KR102468756B1 (ko) |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 |
CN113970986B (zh) |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电路及其触摸驱动方法 | |
CN113342206B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2789582B (zh) |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7704145B (zh)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20230367410A1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Gate Driving Circuit | |
US11809652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 |
US11740737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touch driving circuit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3467640B (zh)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240014746A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구동 방법 | |
JP7564280B2 (ja) |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KR102708845B1 (ko) |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CN115050334B (zh) | 一种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 |
US12135850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160312A1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28160A1 (en) | Touch sensing device, touch sens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240065845A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16578202A (zh) | 触控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