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619B -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1619B
CN113341619B CN202110221191.4A CN202110221191A CN113341619B CN 113341619 B CN113341619 B CN 113341619B CN 202110221191 A CN202110221191 A CN 202110221191A CN 113341619 B CN113341619 B CN 113341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touch
position detection
wirings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11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1619A (zh
Inventor
森永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1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改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具备:像素电极(24);图像布线(27),其以与像素电极(24)相邻的方式配置,并向像素电极(24)供给图像信号;位置检测布线(31),其在图像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以及位置检测电极(30),其与连接于多条位置检测布线(31)并与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即手指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检测作为位置输入体的手指的输入位置,该位置检测电极(30)具有开口部(30A),该开口部(30A)与图像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位置检测布线(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位置检测布线(31)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触摸面板功能内嵌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触摸布线,其具有多个像素电极、传输向多个像素电极供给的信号且夹持多个像素电极的一对源极布线、触摸电极、夹在像素电极与一对源极布线之间并在排列方向上配置多组的一对第一布线构成部、以及将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布线构成部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二布线构成部;导电性结构物(TFT),其与触摸布线配置在同一层;以及架桥布线,其在横跨导电性结构物且与导电性结构物之间夹设有层间绝缘膜,该架桥布线的一部分通过在层间绝缘膜上开口形成的接触孔而与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布线构成部中的与第二布线构成部不连接的端部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3117号公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触摸布线以在各源极布线的单侧相邻的方式分别配置有一条。在触摸电极上设置有多条触摸布线重叠开口部,该多条触摸布线重叠开口部以与各触摸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形式延伸并与各触摸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置。由于各触摸布线与触摸电极的重叠面积仅减少该触摸布线重叠开口部的量,因此能实现在触摸布线与不连接该触摸布线的触摸电极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减轻。但是,由于触摸布线重叠开口部与触摸布线几乎为相同宽度,因此各触摸布线中各自的一对的侧边缘、和触摸电极中的各触摸布线重叠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在俯视时成为非常接近的位置关系。因此,减轻在触摸布线与不连接该触摸布线的触摸电极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受到限制,难以进一步实现触摸检测的灵敏度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改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与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相关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像素电极;图像布线,其以与所述像素电极相邻的方式配置,向所述像素电极供给图像信号;位置检测布线,其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以及位置检测电极,其是在与连接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并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来检测所述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的多个位置检测电极,所述位置检测电极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范围内。
(2)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中所包含的至少一条所述图像布线的单侧排列有多条,并且被夹在相邻的所述像素电极之间,所述位置检测电极由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及桥接部构成,所述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配置为至少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并夹着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所述桥接部配置为横跨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并将相邻的所述像素电极重叠部之间连接。
(3)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2)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像素电极在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有多个,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排列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上,所述像素电极重叠部设置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的范围内。
(4)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3)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彩色滤光片,其以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的形式配置并由呈现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多个着色部构成;多个单位像素,其由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的所述着色部的组构成;以及多个显示像素,由彼此相邻的且呈现不同颜色的多个所述单位像素构成,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以夹在相邻的所述显示像素之间的方式配置。
(5)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2)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
(6)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2)~(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与至少一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的所述桥接部连接。
(7)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其在自身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比所述像素电极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窄。
(8)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信号供给部,其至少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中,与位于靠近所述图像布线和所述像素电极的位置的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相比,位于远离所述图像布线和所述像素电极的位置的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位于远离所述信号供给部的位置。
(9)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三条以上。
(10)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9)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信号供给部,其至少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至少包括:第一位置检测布线,其与位于所述信号供给部附近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连接;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布线,其与位于远离所述信号供给部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相比,长度大,而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的连接对象即所述位置检测电极相比,配置于与所述信号供给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宽度大。
(11)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0)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所包含的多条所述图像布线的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构成组,分别属于各组的多条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及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与所述信号供给部之间的距离之和在各组之间相等。
(12)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11)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为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所包括的至少两条所述图像布线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并具备虚拟位置检测布线,所述虚拟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任意一条相邻,且与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不连接。
(13)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12)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遮光部,其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并且形成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范围内,用于遮挡光。
(14)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图像布线包括: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以及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其以隔着所述第一绝缘膜重叠在上层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膜开口形成的第一图像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连接;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包括: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其位于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同一层;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其以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开口形成的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连接。
(15)此外,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上述(14)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像素电极隔着第二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的上层侧,所述图像布线包括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所述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以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所述第二绝缘膜开口形成的第二图像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连接,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包括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所述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以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开口形成的第二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连接。
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技术,能够改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的触摸电极及触摸布线等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液晶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图3是将液晶面板中的图2的一部分(触摸布线附近、TFT附近等)放大的俯视图。
图4是阵列基板中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5是阵列基板中的图3的B-B线截面图。
图6是阵列基板中的图3的C-C线截面图。
图7是阵列基板中的图3的D-D线截面图。
图8是阵列基板中的图3的E-E线截面图。
图9是表示阵列基板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的图案的与图3相同的范围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面板中的触摸电极及触摸布线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阵列基板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的图案的与图11相同范围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阵列基板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的图案的与图13相同范围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面板中的触摸电极及触摸布线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像素阵列的截面图。
图17是阵列基板中的构成TFT的源极附近的截面图。
图18是阵列基板中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和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的连接结构附近的截面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中的触摸电极及触摸布线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10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具备显示功能及触摸面板功能(位置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另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表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作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此外,将图4、图5、图6、图7及图8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背侧。
图1是液晶面板11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至少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呈横长的方形状且能够显示图像;以及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其是向液晶面板11照射用于显示的光的外部光源。背光源装置具有:配置于液晶面板11的里侧(背面侧),且发出白色的光(白色光)的光源、通过对来自光源的光赋予光学作用来转换为面状的光的光学部件。
液晶面板11中,如图1所示,画面的中央侧部分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图1中由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AA。与此相对,液晶面板11的画面中的包围显示区域A的边框状的外周侧部分被设为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AA。液晶面板11是将一对基板20、21贴合而成的。一对基板20、21中的表侧(正面侧)为CF基板(对置基板)20,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元件基板)21。CF基板20及阵列基板21都是在玻璃基板的内面侧层叠形成各种膜而形成的。另外,在两基板20、21的外表面侧分别粘贴有偏光板。
如图1所示,CF基板20的短边尺寸比阵列基板21的短边尺寸短,与此相对地,以阵列基板21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对齐的形式贴合。因此,阵列基板21中的短边方向上的另一端部配置为突出于CF基板20侧边且成为与CF基板20不重叠的CF基板非重叠部21A。在该CF基板非重叠部21A上以FOG(Film On Glass)的方式安装有柔性基板12。柔性基板12构成为在由具有绝缘性及可弯曲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构成的基材上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柔性基板12的一端侧与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即CF基板非重叠部21A连接,另一端侧与控制基板(信号供给源)连接。从控制基板供给的各种信号经由柔性基板12传输到液晶面板11。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柔性基板12沿着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在柔性基板12上以COF(Chip On Film)的方式安装有驱动器(信号供给部)13,该驱动器13用于供给下述显示功能、触摸面板功能所涉及的各种信号。驱动器13由在内部具有驱动电路的LSI芯片构成,并以COG(Chip On Glass)的方式安装在阵列基板21,处理从控制基板供给的各种信号。此外,在阵列基板21的非显示区域NAA,以在X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显示区域AA的形式设置有一对栅极电路部14。栅极电路部14用于向后述的栅极布线26供给扫描信号,以单片方式设置于阵列基板21。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兼具显示图像的显示功能和基于显示的图像检测使用者输入的位置(输入位置)的触摸面板功能,其中的用于发挥触摸面板功能的触摸面板图案一体化(内嵌化)。该触摸面板图案为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其检测方式为自电容方式。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图案由在液晶面板11的板面内呈矩阵状地排列配置的多个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30构成。触摸电极30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因此,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与能够检测输入位置的触摸区域(位置输入区域)几乎一致,非显示区域NAA与不能检测输入位置的非触摸区域(非位置输入区域)几乎一致。并且,如果要基于使用者视觉辨认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的图像来进行位置输入,并作为导电体的手指(位置输入体)接近液晶面板11的表面(显示面),则在该手指与触摸电极30之间形成静电电容。由此,由位于手指附近的触摸电极30检测的静电电容随着手指接近而产生变化,与远离手指的触摸电极30不同,因此能够基于此检测输入位置。触摸电极30在显示区域AA内沿着X轴方向(多条触摸布线31的排列方向)以及Y轴方向(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分别呈矩阵状地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触摸电极30在俯视时呈大致方形状,一边的尺寸为数mm(例如约2mm~9mm)左右。触摸电极30在俯视下的大小远大于后述的单位像素UPX,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分别配置在跨越多个(例如数十左右)单位像素UPX的范围内。在多个触摸电极30上选择性地连接有设置在液晶面板11上的多条触摸布线(位置检测布线)31。触摸布线31沿着Y轴方向延伸,且选择性地连接于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摸电极30中的特定的触摸电极30。另外,在图1中,用黑圆图示触摸电极30与触摸布线31连接的部位(后述的触摸电极用接触孔CH4)。而且,触摸布线31与检测电路连接。检测电路可以设置于驱动器13,但也可以经由柔性基板12设置于液晶面板11的外部。另外,图1示意性地表示触摸电极30的排列,关于触摸电极30的具体的设置数量、配置、平面形状等,除了图示以外也能够适当变更。
图2是表示液晶面板11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构成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的内表面侧,设置有TFT(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23和像素电极24。TFT23及像素电极24分别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并呈矩阵状(行列状)设置。在这些TFT23及像素电极24的周围配置有相互正交(交叉)的栅极布线(扫描布线)26及源极布线(图像布线、数据布线)27。栅极布线26大致沿着X轴方向延伸,与此相对地,源极布线27大致沿着Y轴方向延伸。栅极布线26以在Y轴方向上与像素电极24交替地重复排列的方式配置,与此相对地,源极布线27以在X轴方向上与像素电极24交替地重复排列的方式配置。栅极布线26在与源极布线27交叉的部分具有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的环状的环状部26A。环状部26A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部位分别重叠于源极布线27,因此即使在任意一方的重叠部位间产生短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激光照射等将短路部位从栅极布线26分离。源极布线27以与栅极布线26交叉的部分接近TFT23的方式弯曲成曲柄状。栅极布线26和源极布线27分别与TFT23的栅极23A和源极23B连接,像素电极24与TFT23的漏极23C连接。其中的源极23B在栅极布线26中的环状部26A的中心附近与源极布线27连接。然后,TFT23基于分别供给至栅极布线26和源极布线27的各种信号而被驱动,伴随该驱动,控制向像素电极24的电位的供给。另外,在CF基板20侧,在图2中形成有用双点划线图示的遮光部(黑矩阵)29。遮光部29以将相邻的像素电极24之间分隔的方式使平面形状呈大致格子状,在俯视时与像素电极24的大部分重叠的位置具有像素开口部29A。通过该像素开口部29A能够使像素电极24的透射光向液晶面板11的外部出射。遮光部29被配置为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21侧的至少栅极布线26和源极布线27重叠。另外,关于TFT23及像素电极24的连接结构等,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1和图2对共用电极25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阵列基板21的显示区域AA的内表面侧,以与所有的像素电极24重叠的形式将共用电极25形成于比像素电极24靠上层侧(纸面的法线方向的近前侧)。共用电极25是始终供给几乎固定的基准电位的电极,遍及显示区域AA的几乎整个区域地延伸,在与各像素电极24(详细而言后述的像素电极主体24A)重叠的部分,分别开口形成有多个沿着各像素电极24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像素重叠开口部(像素重叠狭缝、取向控制狭缝)25A。在相互重叠的像素电极24与共用电极25之间,当伴随着像素电极24被充电而产生电位差时,在像素重叠开口部25A的开口边缘与像素电极24之间,除了沿着阵列基板21的板面的成分以外,还产生包含阵列基板21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的成分的边缘电场(倾斜电场),因此,能够利用该边缘电场来控制后述的液晶层22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的动作模式为FFS(Fringe FieldSwitching)模式。另外,除了图示以外,像素重叠开口部25A的具体的设置根数、形状、形成范围等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而且,该共用电极25构成图1所示的触摸电极30。共用电极25在具有上述的像素重叠开口部25A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还具有对相邻的触摸电极30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开口部(分隔狭缝)25B。分隔开口部25B由沿着X轴方向横跨共用电极25的全长的横断的部分、和沿着Y轴方向横跨共用电极25的全长的纵断的部分构成,作为整体上在俯视时呈大致格子状。共用电极25由多个触摸电极30构成,该多个触摸电极30利用分隔开口部25B在俯视时分割成网格状,相互电独立。因此,连接于触摸电极30的触摸布线31在不同的时间将显示功能所涉及的基准电位信号和触摸功能所涉及的触摸信号(位置检测信号)供给至触摸电极30。其中的基准电位信号通过在相同时间被传输至所有的触摸布线31,从而所有的触摸电极30成为基准电位并作为共用电极25发挥功能。另外,关于触摸电极30的详细的构成在后面再次说明。
参照图3及图4,对TFT23及像素电极24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将阵列基板21中的TFT23附近等放大的俯视图。图4是阵列基板21中的TFT23附近的截面图。如图3及图4所示,TFT23配置为相对于作为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24在Y轴方向上与图3所示的下侧相邻。TFT23具有由栅极布线26的一部分构成的栅极23A。栅极23A由栅极布线26中的环状部26A中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构成。TFT23具有从源极布线27分支的源极23B。源极23B以从源极布线27中的呈曲柄状的部分进一步朝向TFT23侧沿X轴方向延伸的形式分支形成。源极23B配置在TFT23的Y轴方向上的一端侧,其一部分与栅极23A重叠并且与沟道部23D连接。TFT23具有漏极23C,该漏极23C配置在与源极23B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即TFT23中的Y轴方向的另一端侧。漏极23C以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其一端侧与源极23B呈相对状与栅极23A重叠并且与沟道部23D连接,而另一端侧与像素电极24连接。
如图3所示,像素电极24由像素电极主体24A和接触部24B构成,像素电极主体24A呈与遮光部29的像素开口部29A重叠的纵长的方形状,接触部24B从像素电极主体24A沿Y轴方向向TFT23侧突出。其中的接触部24B与漏极23C的另一端侧连接。TFT23隔着后述的栅极绝缘膜33与栅极23A重叠,并且具有与源极23B和漏极23C连接的沟道部23D。沟道部23D与栅极23A重叠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其一端侧与源极23B连接,另一端侧与漏极23C连接。而且,当通过由栅极布线26传输的扫描信号被供给到栅极23A使TFT23成为导通状态时,由源极布线27传输的图像信号(数据信号)经由沟道部23D从源极23B被供给到漏极23C。其结果,像素电极24被充电至基于图像信号的电位。
在此,参照图4、图5,对在阵列基板21的内表面侧层叠形成的各种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液晶面板11中的像素排列的截面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阵列基板21上,从下层侧(玻璃基板侧)起依次层叠形成有第一金属膜32、栅极绝缘膜33、半导体膜34、第二金属膜35、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绝缘膜)36、第三金属膜37、平坦化膜(第二绝缘膜)38、第一透明电极膜39、第二层间绝缘膜(电极间绝缘膜)40以及第二透明电极膜41。第一金属膜32、第二金属膜35及第三金属膜37分别通过形成由选自铜、钛、铝、钼、钨等中的一种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层膜或由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层叠膜、合金,具有导电性及遮光性。第一金属膜32构成栅极布线26、TFT23的栅极23A等。第二金属膜35构成源极布线27和触摸布线31的各自的一部分、TFT23的源极23B和漏极23C等。第三金属膜37构成源极布线27和接触布线31的各自的一部分等。半导体膜34由使用例如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等作为材料的薄膜构成,在TFT23中构成沟道部23D等。第一透明电极膜39和第二透明电极膜41由透明电极材料(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IZO(Indium Zinc Oxide)等)构成。第一透明电极膜39构成像素电极24等。第二透明电极膜41构成共用电极25(触摸电极30)等。栅极绝缘膜33、第一层间绝缘膜36及第二层间绝缘膜40分别由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2)等无机材料构成。栅极绝缘膜33将下层侧的第一金属膜32与上层侧的半导体膜34和第二金属膜35保持为绝缘状态。第一层间绝缘膜36将下层侧的半导体膜34和第二金属膜35与上层侧的第三金属膜37保持为绝缘状态。第二层间绝缘膜40将下层侧的第一透明电极膜39与上层侧的第二透明电极膜41保持为绝缘状态。平坦化膜38例如由PMMA(丙烯酸树脂)等有机材料构成,其膜厚大于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其他绝缘膜33、36、40。利用该平坦化膜38使阵列基板21的表面平坦化。平坦化膜38将下层侧的第三金属膜37与上层侧的第一透明电极膜39保持为绝缘状态。
如图5表示,液晶面板11具有配置在一对基板20、21间并包括随着电场施加而作为光学特性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介质层)22。液晶层22通过被介于两基板20、21之间的密封部包围从而实现密封。在CF基板20的内表面侧的显示区域AA,设置有由呈蓝色(B)、绿色(G)及红色(R)的3色的着色部28R、28G、28B构成的彩色滤光片28。彩色滤光片28使呈现相互不同的颜色的着色部28R、28G、28B沿着栅极布线26(X轴方向)重复多个排列,它们沿着源极布线27(大致Y轴方向)延伸,从而作为整体呈条纹状排列。构成彩色滤光片28的各着色部28R、28G、28B配置为俯视时与阵列基板21侧的各像素电极24重叠。在X轴方向上相邻地呈现相互不同的颜色的着色部28R、28G、28B配置为其边界(颜色边界)与源极布线27和遮光部29重叠。在该液晶面板11中,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R、G、B的着色部28R、28G、28B和与各着色部28R、28G、28B相对的三个像素电极24分别构成三色的单位像素(子像素)UPX。并且,在该液晶面板11中,由沿着X轴方向相邻的R、G、B三色的单位像素UPX构成能够进行规定灰度的颜色显示的显示像素PX。遮光部29以将相邻的着色部28R、28G、28B间分隔的形式配置。在彩色滤光片28的上层侧(液晶层22侧),设置有遍布CF基板20的几乎整个区域以整面状配置的平坦化膜。另外,在两基板20、21中的与液晶层22相接的最内面,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22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
如图4所示,源极23B及漏极23C为由第二金属膜35构成的单层结构。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6及平坦化膜38中的与漏极23C的另一端侧部分和像素电极24的接触部24B双方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有像素用接触孔CH1,该像素用接触孔CH1用于连接漏极23C及像素电极24。
与此相对地,如图5表示,源极布线27以及触摸布线31分别为双层结构。源极布线27包括由第二金属膜35构成的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27A和由第三金属膜37构成的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27B。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以相互平行的形式延伸,并且配置成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36相互重叠,为大致相同的宽度。触摸布线31包括: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1A,其由第二金属膜35构成,位于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同一层;以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1B,其由第三金属膜37构成,位于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同一层。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和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以相互平行的形式延伸,并且配置成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36相互重叠,为大致相同的宽度。
图6是阵列基板21中的构成TFT23的源极23B附近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在构成源极布线27的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上连接有由相同的第二金属膜35构成的源极23B。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6中的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源极23B相连的部位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有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一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2。通过该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2,下层侧的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与上层侧的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连接。在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TFT23各自具备的多个源极23B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相连的部位的几乎全部设置有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2。因此,构成源极布线27的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的连接部位数与沿Y轴方向排列的TFT23的排列数相同。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中的任一方发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如果另一方未发生断线等,也能够使源极布线27继续进行图像信号的传输。由此,能够实现源极布线27的冗余化,并且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
图7是阵列基板21中的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的连接结构附近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6开口形成有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CH3,该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用于连接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配置于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触摸布线31中的与栅极布线26的交叉部位附近,且配置成与栅极布线26不重叠。通过该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连接下层侧的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和上层侧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分别设置于触摸布线31中的与沿Y轴方向排列的所有栅极布线26的交叉部位附近。因此,构成触摸布线31的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的连接部位数与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栅极布线26的排列数相同。另外,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均在各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附近分别局部地扩展。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中的任一方发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若另一方未发生断线等,也能够继续进行基于触摸布线31的信号的传输。由此,能够实现触摸布线31的冗余化,并且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特别地,在触摸电极30沿着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排列得多的构成中,触摸布线31的长度容易变大的情况下是优选的。而且,由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位于同一层,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和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位于同一层,因此能够实现层数的削减。
在此,参照图3及图5对触摸布线31的配置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布线31在特定的源极布线27的X轴方向上的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具体而言,触摸布线31配置在多条源极布线27中的对于特定的源极布线27在图3及图5所示的左侧、即与作为特定的源极布线27的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24侧的相反侧,隔开几乎固定的间隔且连续地排列有六条。这六条触摸布线31以在X轴方向上夹在相邻的显示像素PX之间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构成显示像素PX的三个单位像素UPX所具备的三个像素电极24之间,分别仅存在源极布线27而不存在触摸布线31。即,可以说触摸布线31相对于一个单位像素UPX以两个比率具备,但不按每个单位像素UPX配置,按显示像素PX集中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触摸布线31的设置数除以显示区域AA中的X轴方向上的单位像素UPX的排列数而得到的比率为“2”,该数值与将在显示区域AA中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触摸电极30的排列数除以在一个触摸电极30的形成范围中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像素电极24(单位像素UPX)的排列数而得到的比率几乎一致。此外,单位像素UPX所具备的像素电极24以在六条触摸布线31的X轴方向上的单侧配置的三个像素电极24或在两侧分别配置的三个像素电极24在其间不隔着触摸布线31而连续地排列的方式配置,该六条触摸布线31排列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此外,连续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中的位于图3和图5所示的右端的触摸布线31被配置为与源极布线27隔开间隔相邻,与此相对,位于图3和图5所示的左端的触摸布线31被配置为与像素电极24隔开间隔相邻。位于左端的触摸布线31与源极布线27之间的间隔与位于右端的触摸布线31与像素电极24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
如图3及图5所示,CF基板20所具备的遮光部29以俯视时与这样聚集配置的六条触摸布线31重叠的方式配置。即,遮光部29在X轴方向上形成于跨越六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与由六条触摸布线31构成的触摸布线31组重叠的部分比与源极布线27重叠的部分宽。在此,由于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的形成范围内,无法控制液晶层22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因此几乎不会对显示作出贡献。关于这一点,由于通过遮光部29一并覆盖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所有六条触摸布线31,因此,能够抑制例如从相邻的触摸布线31之间漏出光等而对显示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能够避免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介于构成一个显示像素PX且相互相邻的单位像素UPX之间,因此,能够将构成显示像素PX的三个单位像素UPX等间距排列,显示品质变得良好。
接着,适当地参照图5、图7、图8以及图9,对触摸电极3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沿着触摸布线31切断阵列基板21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阵列基板21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41(触摸电极30)的图案的与图3相同的范围的俯视图。在图9中,将第二透明电极膜41打上阴影来进行图示。如图5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电极30具有开口部30A,该开口部30A与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六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内。开口部30A具有遍及由六条触摸布线31构成的触摸布线31组的全宽的开口宽度,并且呈沿着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的纵长形状。通过该开口部30A,触摸布线31组一并不与触摸电极30重叠。
根据这样的构成,首先,触摸电极30与触摸布线31的重叠面积只减少与开口部30A的开口面积的量,因此,在触摸布线31与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轻。在此基础上,各触摸布线31中各自的一对的侧边缘中的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与不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相比,成为远离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的位置关系。由此,在各触摸布线31中各自的一对的侧边缘中的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与各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中的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之间产生的电场减少。根据以上情况,在触摸布线31和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进一步减轻,因此由寄生电容导致的位置检测(触摸检测)的灵敏度得到改善。特别是,在触摸电极30沿着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构成中,由于触摸布线31横跨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较多的触摸电极30,因此寄生电容导致容易产生信号钝化,并且由于触摸布线31的长度变大,因此导致布线电阻容易产生信号钝化,因此如上述那样,通过开口部30A适当地缓和寄生电容,在改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方面是有效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配置有六条触摸布线31,因此六条触摸布线31中的除了位于两端的触摸布线以外的四条触摸布线31成为两侧边缘均从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隔开至少触摸布线31的宽度尺寸以上的距离的位置关系。由此,与假设触摸布线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仅排列两条的情况相比,在触摸布线31与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进一步减轻,因寄生电容导致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被进一步改善。
如图7至图9所示,触摸电极30由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和桥接部30C构成,该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至少与像素电极24重叠并以夹持触摸布线31组的方式配置,该桥接部30C以横跨触摸布线31组的方式配置,并将相邻的像素电极重叠部30B之间连接。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在配置为构成显示像素PX的三个单位像素UPX所具备的三个像素电极24的基础上,还配置为这些像素电极24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各栅极布线26、各源极布线27以及各TFT23重叠。即,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呈在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显示像素PX的相同形成范围几乎一致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带状。因此,像素电极重叠部30B以沿着Y轴方向排列且与属于相同列的多个显示像素PX一并重叠的方式配置。桥接部30C呈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形状,横跨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所有六条触摸布线31。桥接部30C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夹着触摸布线30组而相邻的像素电极重叠部30B相连。桥接部30C被配置为与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条栅极布线26中的特定的栅极布线26重叠。因此,Y轴方向上的桥接部30C的排列数量比重叠于触摸电极30的栅极布线26的数量少。桥接部30C的宽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极布线26的宽度尺寸。在由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和桥接部30C包围的范围内各自开口形成有开口部30A,该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和桥接部30C构成触摸电极30。因此,开口部30A不会在触摸布线31组在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避免触摸电极30被开口部30A分割。另外,开口部30A中的X轴方向的配置与触摸布线31组在X轴方向上的配置一致,在X轴方向上夹在相邻的显示像素PX之间并且与遮光部29重叠。
如图7及图8所示,触摸布线31连接于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中的桥接部30C。详细而言,在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与该触摸布线31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中的桥接部30C两者重叠的位置上,在介于其间的平坦化膜38及第二层间绝缘膜40上开口形成有触摸电极用接触孔(位置检测电极用接触孔)CH4,该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构成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中所包含的触摸布线31。通过该触摸电极用接触孔CH4连接有由第二金属膜35构成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和由第二透明电极膜41构成的桥接部30C。触摸电极用接触孔CH4配置在与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重叠的位置,该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用于连接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和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此外,触摸电极用接触孔CH4配置于虽然与桥接部30C重叠但与栅极布线26不重叠的位置。这样,利用将相邻的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彼此连接的桥接部30C,能够实现触摸布线31与作为其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的连接,因此与假设将触摸布线与像素电极重叠部30B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构成。
接着,参照图10说明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和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摸电极30的连接关系。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面板11中的触摸电极30和触摸布线31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中,位于远离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与位于靠近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相比,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构成为位于远离驱动器13的位置。详细而言,首先,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中,位于两端的两条触摸布线31位于距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最近的位置,而位于中央侧的两条触摸布线31位于距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最远的位置,进一步地,位于两端的触摸布线31与位于中央侧的触摸布线31的中间的两条触摸布线31位于距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第二近(远)的位置。在触摸布线31与源极布线27、像素电极2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大小依赖于两者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倾向:如果是接近的位置关系,则在两者之间产生的电场强,因此寄生电容变大,如果是远的位置关系,则在两者之间产生的电场弱,因此寄生电容变小。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的连接对象的六个触摸电极30而言,由各触摸布线31供给的信号的钝化容易度依赖于触摸电极30与驱动器13的位置关系,并具有如下倾向:如果是接近的位置关系,则信号传送距离较小,因此信号不易发生钝化,如果是远的位置关系,则信号传送距离较大,因此信号容易发生钝化。
与此相对,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的六条触摸布线31与作为这六条触摸布线31的连接对象的六个触摸电极30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即,位于六条触摸布线31中两端的两条触摸布线31在六个触摸电极30中的Y轴方向上与位于距驱动器13最远的两个触摸电极30连接。六条触摸布线31中的位于中央侧的两条触摸布线31在六个触摸电极30中的在Y轴方向上与位于距驱动器13最近的两个触摸电极30连接。六条触摸布线31中位于中间的两条触摸布线31在六个触摸电极30中的Y轴方向上与位于上述四个触摸电极30的中间的两个触摸电极30连接。这样,对于位于距驱动器13远的位置且信号容易产生钝化的倾向的触摸电极30,连接有在与源极布线27、像素电极2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小的倾向的触摸布线31,与此相对地,对于位于距驱动器13近的位置且信号不易产生钝化的倾向的触摸电极30,连接有在与源极布线27、像素电极2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大的倾向的触摸布线31,因此,对与驱动器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30发送信号的各触摸布线31作用的负载被均等化。由此,位置检测所涉及的灵敏度更加良好。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具备:像素电极24;源极布线(图像布线)27,其与像素电极24相邻地配置,向像素电极24供给图像信号;触摸布线(位置检测布线)31,其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多个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30,其与多条触摸布线31连接并与作为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的手指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检测作为位置输入体的手指的输入位置,该触摸电极具有开口部30A,该开口部30A与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内。
这样,像素电极24被充电至基于由源极布线27供给的图像信号的电位,并由此进行显示。多个触摸电极30与作为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的手指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利用由多条触摸布线31供给的信号来检测作为位置输入体的手指的输入位置。但是,可能导致以下情况:在触摸电极30沿着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排列多个的构成中,因触摸布线31和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触摸布线31的布线电阻导致的位置检测所涉及的灵敏度恶化。
与此相对地,触摸电极30具有与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重叠的开口部30A,因此,触摸布线31和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会产生的寄生电容能减轻与开口部30A相应的量。而且,由于触摸电极30具有开口部30A,该开口部30A形成在跨越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因此,各触摸布线31中各自的一对的侧边缘中的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与不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相比,成为远离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的位置关系。由此,在各触摸布线31中各自的一对的侧边缘中的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的侧边缘、与各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中的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之间产生的电场减少。根据以上情况,在触摸布线31和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进一步减轻,因此因寄生电容导致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得到改善。
此外,像素电极24以及源极布线27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触摸布线31配置为在多条源极布线27中所包含的至少一条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有多条,并且被夹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4之间,触摸电极30包括: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其配置为至少与像素电极24重叠,并夹着多条触摸布线31;以及桥接部30C,其配置为横跨多条触摸布线31,并将相邻的像素电极重叠部30B之间连接。由此,由构成触摸电极30的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30B和桥接部30C包围的范围成为开口部30A。由于开口部30A不会在遍及多条触摸布线3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能够避免触摸电极30被开口部30A分割。
此外,在多条触摸布线31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个像素电极24,该多条触摸布线31至少排列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像素电极重叠部30B设置在跨越在多条触摸布线31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24的范围内。这样,与假设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与多个像素电极24各自重叠的情况相比,像素电极重叠部30B的形成范围变宽,并且在桥接部30C的数量被削减的基础上,触摸布线31更多地聚集而配置。
此外,具备:彩色滤光片28,其由以与像素电极24重叠的形式配置且呈现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多个着色部28R、28G、28B构成;多个单位像素UPX,其由以与像素电极24重叠的着色部28R、28G、28B的组构成;以及多个显示像素PX,其由呈现相互相邻且不同的颜色的多个单位像素UPX构成,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以夹在相邻的显示像素PX之间的方式配置。这样,能够避免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介于构成一个显示像素Px并彼此相邻的单位像素UPX之间。由此,能够将构成显示像素PX的多个单位像素UPX等间距排列,因此显示品质良好。
另外,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的至少一条触摸布线31与重叠的桥接部30C连接。这样,能够利用横跨多条触摸布线31的桥接部30C,实现触摸布线31与作为其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的连接,该多条触摸布线31至少排列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
另外,具备与至少多条触摸布线31中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的驱动器(信号供给部)13,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中的位于远离源极布线27以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构成为:与位于靠近源极布线27以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相比,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位于远离驱动器13的位置。这样,经由触摸布线31从驱动器13向触摸电极30供给信号。在此,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中的位于远离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与位于源极布线27及像素电极24附近的触摸布线31相比,在与源极布线27、像素电极2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变小,传输的信号不易产生钝化。另一方面,多个触摸电极30中的位于远离驱动器13的位置的触摸电极30与位于驱动器13附近的触摸电极30相比,基于触摸布线31的信号传输距离较大,因此容易产生由触摸布线31的布线电阻引起的信号钝化。关于这一点,作为位于远离源极布线27以及像素电极24的位置的触摸布线31的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与作为位于源极布线27以及像素电极24附近的位置检测布线的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30相比,位于远离驱动器13的位置,因此,对与驱动器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30发送信号的各触摸布线31作用的负载被均等化。
此外,触摸布线31至少在源极布线27的单侧排列配置有三条以上。这样,三条以上排列的触摸布线31中的除了位于两端的触摸布线以外的触摸布线31成为两侧边缘均从开口部30A的开口边缘隔开至少触摸布线31的宽度尺寸以上的距离的位置关系。由此,与假设触摸布线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仅排列两条的情况相比,在触摸布线31和与该触摸布线31不连接的触摸电极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被进一步减轻,因寄生电容引起的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被进一步被改善。
另外,具备遮光部29,该遮光部29与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内,用于遮挡光。在源极布线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31的形成范围几乎不会对显示作出贡献。与此相对地,由于遮蔽光的遮光部29与这些多条触摸布线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触摸布线31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光从例如相邻的触摸布线31之间漏出等而对显示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源极布线27包括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27B,该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配置成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绝缘膜)36重叠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的上层侧,该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通过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6开口形成的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一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2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连接,与此相对地,触摸布线31包括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1A以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1B,该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位于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同一层;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配置为位于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同一层,且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重叠,并通过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6开口形成的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用检测孔)CH3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连接。由此,源极布线27包括通过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2相互连接的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因此,即使在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中的任一方发生断线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基于源极布线27的图像信号的传输。由于触摸布线31包括通过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相互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和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因此即使在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的任一方发生断线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基于触摸布线31的信号的传输。通过以上,能够实现源极布线27及触摸布线31的冗余化,并且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特别是,在触摸电极30沿着触摸布线31的延伸方向排列得多的构成中,触摸布线31的长度容易变大的情况下是优选的。而且,由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27A和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31A位于同一层,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27B和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1B位于同一层,因此能够实现层数的削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图11或图1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变更了TFT123、源极布线127及触摸布线131的配置等的构成。另外,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1是表示液晶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阵列基板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触摸电极130)的图案的与图11相同的范围的俯视图。图12中,由第二透明电极膜构成的触摸电极130用阴影状图示。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源极布线127中,包含与像素电极124在X轴方向上的一侧(例如图11的左侧)相邻的源极布线127和与像素电极124在X轴方向上的另一侧(例如图11的右侧)相邻的源极布线127。因此,作为夹在两条源极布线12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两个像素电极124之间不存在源极布线127。分别与这两条源极布线127和像素电极124连接的两个TFT123形成为图11的左右对称形状。分别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两条源极布线127中,以在其间不存在像素电极124的两条源极布线127之间夹着多条触摸布线131的形式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源极布线127的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触摸布线131,并且在源极布线127的与多条触摸布线131侧相反的一侧排列配置有两个像素电极124。触摸布线131配置为四条触摸布线131隔开几乎固定的间隔,并且连续排列。可以说触摸布线131相对于一个单位像素UPX以两个比率设置,但不按各个单位像素UPX配置,而是按两个单位像素UPX集中配置。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电极130具有开口部130A,该开口部130A与在源极布线127的单侧排列的四条触摸布线1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四条触摸布线131的范围内。开口部130A具有遍及在由四条触摸布线131构成的触摸布线131组的整个宽度上的开口宽度,并且呈沿着触摸布线131的延伸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的纵长形状。通过该开口部130A,触摸布线131组一并与触摸电极130不重叠。四条触摸布线131中的在X轴方向(排列方向)的形成范围被设定成比像素电极124中的在X轴方向的形成范围窄。这样,在源极布线127的单侧排列的四条触摸布线131难以对显示造成不良影响,适于较高地保持显示品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源极布线1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131配置为,关于自身的排列方向的形成范围比在像素电极124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窄。在源极布线1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131的形成范围几乎不会对显示作出贡献。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在源极布线1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131中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比像素电极124中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窄,因此,多条触摸布线131难以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适于较高地保持显示品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图13至图15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触摸布线231的配置等的构成。另外,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是表示液晶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阵列基板所具备的第二透明电极膜(触摸电极230)的图案的与图13相同范围的俯视图。图14中,由第二透明电极膜构成的触摸电极230用阴影状图示。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布线231配置为在多条源极布线227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详细而言,触摸布线231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连续排列配置有两条。两条触摸布线231中的一条触摸布线231与源极布线227隔开间隔并相邻配置,另一条触摸布线231与像素电极224隔开间隔并相邻配置。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有两条触摸布线231构成一组。触摸布线231相对于一个单位像素UPX以两个比率设置,针对各个单位像素UPX分别配置两个。因此,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像素电极224之间,分别存在一条源极布线227和两条触摸布线23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电极230具有开口部230A,该开口部230A与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重叠且形成在跨越两条触摸布线231的范围内。开口部230A具有遍及由两条触摸布线231构成的触摸布线231组的整个宽度的开口宽度,并且呈沿着触摸布线231的延伸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的纵长形状。通过该开口部230A,触摸布线231组一并与触摸电极230不重叠。而且,触摸电极230配置成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230B与多个像素电极224分别重叠。因此,假设与像素电极重叠部设置于跨越多个像素电极224的范围的情况相比,由于两条触摸布线231分别分散配置,因此两条触摸布线231分别难以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适于较高地保持显示品质。具体而言,关于两条触摸布线231在X轴方向(排列方向)的形成范围远比像素电极224在X轴方向的形成范围窄。这样,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难以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适于较高地保持显示品质。
接着,参照图13及图15说明在各源极布线227的单侧分别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和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摸电极230的连接关系。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面板上的触摸电极230及触摸布线231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连接于距驱动器213的距离不同的两个触摸电极230。这里,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中,将与位于驱动器213附近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触摸布线作为第一触摸布线(第一位置检测布线)231α,将与位于远离驱动器213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触摸布线作为第二触摸布线(第二位置检测布线)231β。第二触摸布线231β与第一触摸布线231α相比,配置成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远离驱动器213,因此从驱动器213到触摸电极230的长度变大。除此之外,第二触摸布线231β中,至少与作为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相比,配置在与驱动器213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宽度更大。即,第二触摸布线231β局部具有比第一触摸布线231α宽幅的宽幅部42。在图15中,加大了第二触摸布线231β中的宽幅部42的形成范围而进行图示。
具体而言,如图13及图15所示,第一触摸布线231α在比与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位置(触摸电极用接触孔CH4)更靠Y轴方向上与驱动器213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具有终端。与此相对地,第二触摸布线231β中,与第一触摸布线231α连接于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的位置相比,在Y轴方向上与驱动器213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利用与第一触摸布线231α对应的配置空间,并作为宽幅部42。具有宽幅部42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这样,虽然长度较大但具有宽幅部42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连接于位于远离驱动器213的位置且存在信号容易产生钝化的倾向的触摸电极230,与此相对地,虽然不具有宽幅部42但长度较小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连接于位于靠近驱动器213的位置且存在信号不易产生钝化的倾向的触摸电极230,因此,对与驱动器2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230传输信号的各触摸布线231作用的负载被均等化。由此,位置检测所涉及的灵敏度更加良好。而且,与距驱动器213的距离无关地,在源极布线2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231的在自身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被均等化。
更详细而言,与由在各源极布线227的单侧分别排列的两条触摸布线231构成的组相关并比较连接方式。如图15所示,分别属于各组的多条第一触摸布线231α及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与驱动器213之间的距离之和在各组之间相等。例如,与多个触摸电极230中的位于距驱动器213最近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和与位于距驱动器213最远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一组。另外,与多个触摸电极230中距驱动器213第二近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与距驱动器213第二远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一组。这样,属于各组的各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布线电阻根据作为各个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与驱动器213的位置关系来适当地降低,因此,供给至与驱动器2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230的信号更加均质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触摸布线231配置成在多条源极布线227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这样,触摸电极230配置成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230B与多个像素电极224各自重叠,因此,与假设像素电极重叠部设置于跨越多个像素电极224的范围的情况相比,多条触摸布线231分别分散配置。在此,在源极布线2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231的形成范围几乎不对显示作出贡献。因此,如上所述,如果将触摸布线231分散配置成在多条源极布线227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则多条触摸布线231分别难以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适于保持高显示品质。
另外,具备驱动器213,该驱动器213与至少多条触摸布线231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在源极布线2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231中,至少包含与位于驱动器213附近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第一位置检测布线)231α、和与位于远离驱动器213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二触摸布线(第二位置检测布线)231β,在第二触摸布线231β与第一触摸布线231α相比长度更大的基础上,与作为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相比,配置于与驱动器213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宽度更大。这样,经由触摸布线231从驱动器213向触摸电极230供给信号。此处,多个触摸电极230中,由于与位于驱动器213附近的触摸电极230相比,位于远离驱动器213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触摸布线231的信号传送距离更大,因此容易产生因触摸布线231的布线电阻引起的信号钝化。与此相对,由于以位于驱动器213附近的触摸电极230作为连接对象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与以位于远离驱动器213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作为连接对象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相比,长度更小,因此,关于第二触摸布线231P中的与作为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相比配置于驱动器213侧的相反一侧的部分,通过利用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配置空间,宽度大于第一触摸布线231α。由此,由于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布线电阻降低,因此,向与驱动器2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230供给的信号被均质化。而且,与距驱动器213的距离无关地,在源极布线227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231的在自身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被均等化。
此外,像素电极224以及源极布线227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触摸布线231配置成,在多条源极布线227中所包含的多条源极布线227各自的单侧排列有多条触摸布线231构成组,分别属于各组的多条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以及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和驱动器213之间的距离之和在各组之间相等。这样,例如与多个触摸电极230中的位于驱动器213最近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和与位于距驱动器213最远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组,与此相对地,与多个触摸电极230中的距驱动器213第二近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一触摸布线231α和与距驱动器213第二远的位置的触摸电极230连接的第二触摸布线231β构成组。由此,属于各组的各第一触摸布线231α的布线电阻根据作为各个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230与驱动器213的位置关系而适当地降低,因此,向与驱动器213的距离不同的各触摸电极230的信号被更均质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图16至图18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源极布线327以及触摸布线331的构成。另外,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6是表示液晶面板311的像素排列的截面图。图17是阵列基板321中的构成TFT323的源极323B附近的截面图。图18是阵列基板321中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和后述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的连接结构附近的截面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源极布线327具有与像素电极324位于同一层并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39构成的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327C。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以被设为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线宽大致相同并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介于第三金属膜337与第一透明电极膜339之间的平坦化膜338中的、与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327A和源极323B相连的部位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有第二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二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5。通过第二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5将由第三金属膜337构成的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和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39构成的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连接。第二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5分别设置在与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CH2重叠的位置。这样,能够实现源极布线327的进一步冗余化,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
如图16及图18所示,触摸布线331具有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31C,该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与像素电极324位于同一层并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39构成。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以被设为与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大致相同的线宽并与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介于第三金属膜337与第一透明电极膜339之间的平坦化膜338中的、与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重叠的位置分别开口形成有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二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CH6。通过该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6将由第三金属膜337构成的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和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39构成的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连接。这样,能够实现触摸布线331的进一步的冗余化,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而且,由于像素电极324、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和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位于同一层,因此能够实现层数的削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像素电极324隔着平坦化膜(第二绝缘膜)338配置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以及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的上层侧,源极布线327包含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327C,该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以与像素电极324位于同一层且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在平坦化膜338开口形成的第二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二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5与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327B连接,与此相对,触摸布线331包括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31C,该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以与像素电极324位于同一层且与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平坦化膜338开口形成的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二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CH6与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331B连接。由此,能够实现源极布线327以及触摸布线331的进一步的冗余化,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布线电阻的降低。而且,由于像素电极324、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和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位于同一层,因此能够实现层数的削减。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9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追加了虚拟触摸布线(虚拟位置检测布线)43的构成。另外,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液晶面板411中的触摸电极430及触摸布线431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触摸电极430在显示区域AA中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排列数除以在一个触摸电极430的形成范围中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像素电极(单位像素)的排列数而得到的比率为无理数。因此,假设在所有源极布线的单侧分别排列配置相同数量的触摸布线,则有可能在触摸布线上产生多余部分。此时,假设在各源极布线的单侧排列的触摸布线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由于触摸布线组中的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产生偏差,因此有可能对显示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在源极布线的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431的任一条相邻的方式设置虚拟触摸布线(虚拟位置检测布线)43。除了与任一个触摸电极430都不连接这一点以外,虚拟触摸布线43被设为与触摸布线431相同的构成。图19图示了包含一条虚拟触摸布线43及五条触摸布线431的组、以及包含不具备虚拟触摸布线43的六条触摸布线431的组。一条虚拟触摸布线43及五条触摸布线431在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不具备虚拟触摸布线43的六条触摸布线431在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大致相同。这样,各触摸布线431组在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被均匀化,能够良好地保持显示品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像素电极以及源极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触摸布线431以在多条源极布线中所包含的至少两条源极布线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的方式配置,触摸布线431具备虚拟触摸布线(虚拟位置检测布线)43,该虚拟触摸布线43以与在源极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431的任一条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与触摸电极430不连接。例如,在至少两条源极布线各自的至少单侧分别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431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以与数量不足的多条触摸布线431的任一条相邻的方式配置虚拟触摸布线43。由此,能够使在至少两条源极布线各自的至少单侧分别排列的多条触摸布线431的在自身的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均匀化,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显示品质。
<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以及由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技术范围内。
(1)在源极布线27、127、227、327的单侧排列的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的具体排列数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将触摸电极30、130、230、430在显示区域AA中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排列数除以在一个触摸电极30、130、230、430的形成范围内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像素电极24、124、224、324(单位像素UPX)的排列数而得的比率为“3”的情况下,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的排列数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为“9”,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为“6”,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为“3”。
(2)也可以源极布线27、127、227、327的两侧配置有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在该情况下,在源极布线27、127、227、327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
(3)关于触摸电极30、130、230、430在显示区域AA中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排列数除以在一个触摸电极30、130、230、430的形成范围中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像素电极24、124、224、324(单位像素UPX)的排列数而得到的比率的具体的数值可以适当变更。在同数值为无理数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设置第四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虚拟触摸布线43,但不限于此。
(4)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配置为各源极布线127在X轴方向上相同侧与各像素电极124相邻的方式配置。此外,共用电极25所形成的像素重叠开口部25A也可以相对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电极124的中央位置为对称形状。
(5)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源极布线227的单侧排列有两条触摸布线231的构成中,在一方的触摸布线231与源极布线227的距离和另一方的触摸布线231与像素电极224的距离产生差异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距离大的触摸布线231连接到远离驱动器213的触摸电极230。
(6)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327C及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331C也可以分别由与触摸电极30相同的第二透明电极膜41构成。在该情况下,构成触摸电极30的桥接部30C由与像素电极324相同的第一透明电极膜339构成,只要通过在第二层间绝缘膜40开口形成的接触孔与由第二透明电极膜41构成的像素电极重叠部30B连接即可。
(7)关于触摸电极30、130、230、430的开口部30A、130A、230A,设置数量、在Y轴方向的配置、在Y轴方向的形成范围等可适当变更。例如,开口部30A、130A、230A也可以是与所有的栅极布线26重叠的配置。
(8)关于桥接部30C,设置数量、在Y轴方向的配置、在Y轴方向的形成范围等可适当变更。例如,桥接部30C也可以是与栅极布线26不重叠的配置。此外,也可以以使桥接部30C重叠于所有的栅极布线26的方式设置为与栅极布线26相同数量。
(9)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6的设置数量、在Y轴方向的配置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6也可以是与桥接部30C不重叠的配置。此外,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6也可以是与栅极布线26重叠的配置。此外,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3、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CH6也可以在相邻的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之间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10)源极布线27、127、227、327也可以是单层结构。同样地,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也可以为单层结构。
(11)源极布线27、127、227、327也可以是四层以上的层叠结构。同样地,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也可以是四层以上的层叠结构。
(12)也可以对一个触摸电极30、130、230、430连接多条触摸布线31、131、231、331、431。
(13)设置于共用电极25的像素重叠开口部25A的具体的平面形状可以适当变更。像素重叠开口部25A的具体的设置数量、排列间距等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14)也可以省略共用电极25的像素重叠开口部25A,在像素电极24、124、224、324设置共用电极重叠开口部。此外,共用电极25由第一透明电极膜39、339构成,像素电极24、124、224、324也能够由第二透明电极膜41、441构成。
(15)柔性基板12和驱动器13、213的具体的设置数量可以适当变更。
(16)驱动器13、213也可以直接以COG(Chip On Glass)方式安装于阵列基板21、321。
(17)也可以省略栅极电路部1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阵列基板21、321安装具有与栅极电路部14相同功能的栅极驱动器。此外,也能够将栅极电路部14仅设置在阵列基板21、321的单侧的边部。
(18)液晶面板11、311、411的显示模式也可以是IPS模式等。
(19)触摸面板图案也可以是互电容方式。
(20)液晶面板11、311、411也可以是反射型、半透射型。
(21)液晶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纵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梯形等。
(22)也可以使用液晶面板11、311、411以外的显示面板(例如有机EL显示面板等)。
符号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3、213…驱动器(信号供给部);24、124、224、324…像素电极;27、127、227、327…源极布线(图像布线);27A、327A…第一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27B、327B…第二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28…彩色滤光片;28R、28G、28B…着色部;29…遮光部;30、130、230、430…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30A、130A、230A…开口部;30B、230B…像素电极;30C:重叠部;31、131、231、331、431…触摸布线(位置检测布线);31A、331A…第一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1B、331B…第二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36…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绝缘膜);38、338…平坦化膜(第二绝缘膜);43…虚拟触摸布线(虚拟位置检测布线);231α…第一触摸布线(第一位置检测布线);231β…第二触摸布线(第二位置检测布线);327C…第三源极布线构成部(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331C…第三触摸布线构成部(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CH2…第一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一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3…第一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CH5…第二源极布线用接触孔(第二图像布线用接触孔);CH6…第二触摸布线用接触孔(第二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PX…显示像素;UPX…单位像素。

Claims (15)

1.一种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
像素电极;
图像布线,其以与所述像素电极相邻的方式配置,向所述像素电极供给图像信号;
位置检测布线,其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有多条;以及
位置检测电极,其是在与连接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并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来检测所述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的多个位置检测电极,所述位置检测电极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且形成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范围内,所述开口部具有遍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全宽的开口宽度,并且沿着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中所包含的至少一条所述图像布线的单侧排列有多条,并且被夹在相邻的所述像素电极之间,
所述位置检测电极由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及桥接部构成,所述多个像素电极重叠部配置为至少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并夹着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所述桥接部配置为横跨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并将相邻的所述像素电极重叠部之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在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有多个,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排列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上,
所述像素电极重叠部设置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
彩色滤光片,其以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的形式配置并由呈现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多个着色部构成;
多个单位像素,其由与所述像素电极重叠的所述着色部的组构成;以及
多个显示像素,由彼此相邻的且呈现不同颜色的多个所述单位像素构成,
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以夹在相邻的所述显示像素之间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与至少一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的所述桥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其在自身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比所述像素电极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信号供给部,其至少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
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中,与位于靠近所述图像布线和所述像素电极的位置的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相比,位于远离所述图像布线和所述像素电极的位置的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位于远离所述信号供给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配置三条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信号供给部,其至少与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中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并供给信号,
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至少包括:
第一位置检测布线,其与位于所述信号供给部附近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连接;以及
第二位置检测布线,其与位于远离所述信号供给部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相比,长度大,而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的连接对象即所述位置检测电极相比,配置于与所述信号供给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宽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所包含的多条所述图像布线的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构成组,分别属于各组的多条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及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为,作为连接对象的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与所述信号供给部之间的距离之和在各组之间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5、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图像布线分别配置有多个,与此相对地,
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配置为在多条所述图像布线所包括的至少两条所述图像布线的各自的单侧分别排列有多条,并具备虚拟位置检测布线,所述虚拟位置检测布线配置成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任意一条相邻,且与所述位置检测电极不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5、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遮光部,其与在所述图像布线的至少单侧排列的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重叠,并且形成在跨越多条所述位置检测布线的范围内,用于遮挡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5、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布线包括:
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以及
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其以隔着第一绝缘膜重叠在上层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膜开口形成的第一图像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连接;
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包括:
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其位于与所述第一图像布线构成部同一层;以及
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其以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开口形成的第一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隔着第二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的上层侧,
所述图像布线包括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所述第三图像布线构成部以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所述第二绝缘膜开口形成的第二图像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二图像布线构成部连接,
与此相对地,所述位置检测布线包括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所述第三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以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层且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开口形成的第二位置检测布线用接触孔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布线构成部连接。
CN202110221191.4A 2020-03-03 2021-02-26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41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84362P 2020-03-03 2020-03-03
US62/984362 2020-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619A CN113341619A (zh) 2021-09-03
CN113341619B true CN113341619B (zh) 2024-02-23

Family

ID=7746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1191.4A Active CN113341619B (zh) 2020-03-03 2021-02-26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7701B2 (zh)
CN (1) CN113341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697A (zh) * 2020-04-30 2020-07-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2905052B (zh) * 2021-03-05 2024-08-1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6183A (ja) * 2008-01-28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76182A (ja) * 2008-01-28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51168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60083A (zh) * 2017-12-22 2019-07-0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36190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夏普株式会社 位置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71578B1 (ko) * 2014-08-11 2016-11-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101609992B1 (ko) * 2015-10-05 2016-04-06 주식회사 지2터치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571357B1 (ko) * 2016-10-28 2023-08-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내장형 표시장치
JP2019053117A (ja) 2017-09-13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2019082536A (ja) * 2017-10-30 2019-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102439147B1 (ko) * 2017-12-29 2022-08-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6183A (ja) * 2008-01-28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76182A (ja) * 2008-01-28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51168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60083A (zh) * 2017-12-22 2019-07-0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36190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夏普株式会社 位置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7701B2 (en) 2022-04-19
US20210278921A1 (en) 2021-09-09
CN113341619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7814B2 (en) Wiring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etal line with redundant structure and reduced wiring resistance
US1200820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US1058551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ting function
US10935860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138469A1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パネル
CN109491536B (zh)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1085260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0607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6654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341619B (zh)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1150023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5569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698534B (zh)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15206252B (zh) 配线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0573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62253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4138730A (ja) 配線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