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0550A -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0550A
CN113340550A CN202110687534.6A CN202110687534A CN113340550A CN 113340550 A CN113340550 A CN 113340550A CN 202110687534 A CN202110687534 A CN 202110687534A CN 113340550 A CN113340550 A CN 113340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side wall
vehicle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75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Rongteng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Rongteng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Rongteng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Rongteng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75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0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0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05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7Specimen mounting arrangements, e.g. table head adap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通过性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包括承载车板;所述承载车板的侧壁安装有多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夹取板;所述夹取板内侧壁固接有多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固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夹取板滑动连接;相邻的所述活塞缸之间连通有第一通气管;所述定位杆的端部固接有柔性橡胶垫;通过使用夹取板和定位杆的配合,和与现有的固定方式上增加在多个定位杆对轮毂的限位下,测试车辆就会在承载车板上不会轻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增加测试车辆在承载车板上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测试车辆上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通过性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车辆抗震检测就是通过将需要检测的车辆固定到特定的检测平台或者是拖车上,特定的检测平台可直接对固定完成的车辆进行振动测试,而固定在拖车上的测试车辆就是将拖车运送至特定的检测路面,然后在测试车辆上安装收集数据的传感器,在驾驶拖车在特定的路面上进行通过测试,然后就可通过传感器得到测试车辆的抗震性能结果。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车辆通过性性能检测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10896625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车辆通过性检测装置,。包括激光雷达模块、壳体、第一滚轮、遥控手柄、升降装置、旋转装置、通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壳体上设有开口,第一滚轮设置在壳体底部的下方。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现有的通过拖车测试车辆的技术中,都是通过皮带可卡扣将测试车辆安装到拖车板上,在长时间的使用观察中,发现了皮带对测试车辆进行固定时,测试车辆还是会在车板上出现晃动和移位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现有的通过拖车测试车辆的技术中,都是通过皮带可卡扣将测试车辆安装到拖车板上,在长时间的使用观察中,发现了皮带对测试车辆进行固定时,测试车辆还是会在车板上出现晃动和移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包括承载车板;所述承载车板的侧壁安装有多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夹取板;所述夹取板内侧壁固接有多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固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夹取板滑动连接;相邻的所述活塞缸之间连通有第一通气管;所述定位杆的端部固接有柔性橡胶垫;在使用时先将需要测试的车辆放在承载车板的顶部,且将轮子对准夹取板,此时先使用现有的固定皮带对轮子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电机,使夹取板在承载车板的侧壁转动,进而就可与检测车辆的轮毂接触,在接触的同时部分定位杆会先与轮毂接触,还有一部分定位杆会伸入到轮毂的内部,然后关闭电机,并锁死电机,使输出端不会在发生转动,通过使用夹取板和定位杆的配合,和与现有的固定方式上增加在多个定位杆对轮毂的限位下,测试车辆就会在承载车板上不会轻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增加测试车辆在承载车板上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测试车辆上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内部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固接有一对弧形腔;所述弧形腔内部固接有第一柔性垫;所述第一柔性垫侧壁固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弧形腔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端部转动连接有橡胶空心摩擦轮;所述定位杆的顶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定位杆的顶部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定位杆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限位杆端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的中部收集轮之间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滑轮顶部与限位杆和橡胶空心摩擦轮连接;在部分的定位杆伸入到轮毂内部的过程中,部分的橡胶空心摩擦轮会与轮毂的内侧壁接触,然后会发生转动,然后通过拉绳的连接,就会将限位杆从定位杆内部拉出,此时就可抵住轮毂,避免了定位杆与轮毂之间存在较小的缝隙,而无法有效支撑而导致的轮毂与定位杆之间会出现轻微晃动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夹取板上远离定位杆的侧壁处固接有弧形磁铁;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方形磁铁;所述方形磁铁与定位杆的底部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侧壁处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方形磁铁顶部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上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铰接在顶杆中部;在夹取板向测试车辆的轮毂靠近的过程中,部分定位杆向轮毂内部伸入的过程中,就会与逐渐远离,此时在轮毂内部定位杆内部的方形磁铁就会逐渐丢失弧形磁铁的吸引,此时方形磁铁与定位杆之间的弹簧就会将方形磁铁向固定板的方向推动,此时在支杆、滑块和弹性杆的同时作用下,就会将顶杆向定位杆的外侧壁推动,使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内侧壁的接触更加紧密,减少其会出现打滑的问题,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摩擦力的同时,就可使限位杆受到的拉绳拉力就更大,就会使限位杆对轮毂的按压力更大,也就在增加了定位杆对轮毂的规定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中部设有椭圆磁铁;所述椭圆磁铁固接在顶杆上;通过在顶杆的端部设有椭圆磁铁,可在定位杆处于原位时,多个相邻的椭圆磁铁互斥,使相邻的橡胶空心摩擦轮向护远离,减少在橡胶空心摩擦轮未使用时,橡胶空心摩擦轮相互接触而导致的轻微磨损问题,而且减少了在不使用该装置时,多个橡胶空心摩擦轮长时间挤压而导致的一侧变形问题。
优选的,所述弧形腔与橡胶空心摩擦轮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连通在弧形腔内部与第二导气管的内部之间;通过在第一柔性垫与橡胶空心摩擦轮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可在顶杆被弹性杆向外推动时橡胶空心摩擦轮发生转动,同时在橡胶空心摩擦轮旋转时,第二导气管会缠绕在橡胶空心摩擦轮上;弧形腔与第一柔性垫之间的气体就会被第二导气管输送到橡胶空心摩擦轮内部,此时使橡胶空心摩擦轮进行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接触时,按压力度更大,减少其出现打滑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橡胶空心摩擦轮侧壁固接有多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内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内部相连通;在第二导气管对橡胶空心摩擦轮内部充气的过程中,就会使折叠气囊在橡胶空心摩擦轮的表面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接触时,可更好的进行转动,因轮毂的内部为不规则形状,所以膨胀的折叠气囊会与轮毂内侧壁进行更良好的适应。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折叠气囊之间固接有摩擦网;所述摩擦网与橡胶空心摩擦轮之间连接有弹性绳;通过在折叠气囊之间设有摩擦网,可使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的摩擦力,可在轮毂内部有机油残留时,也可进行良好的接触、转动,同时在折叠气囊膨胀的同时摩擦网会因弹性绳的拉扯,会出现多个凹陷,该操作也可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端部固接有吸盘;所述吸盘在每个所述限位杆上都设有一组;通过在限位杆的端部设有吸盘,可在限位杆顶向轮毂内侧壁时,吸附在轮毂的内侧壁上,进而可增加限位杆与轮毂之间的稳定性,可更好的对轮毂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空腔;所述椭圆形空腔内部固接有第二柔性垫;所述第二柔性垫侧壁固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固接有顶球;所述顶球与吸盘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推杆上与第二柔性垫接触的端部固接有弧形推板;在吸盘快要接触轮毂时,顶球会与轮毂内侧壁相接触,此时顶球就会通过推杆和弧形推板将第二柔性垫向椭圆形空腔的内部推,而且弧形推板的设置为弧形的,可使椭圆形空腔有杆腔内部的空间会大幅增加,在第二柔性垫向椭圆形空腔内部收缩时,就会将吸盘与轮毂内侧壁之间的空气抽出,加大吸盘对轮毂的吸力,减少吸盘在轮毂上会脱落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内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在椭圆形空腔与限位杆的侧壁之间;通过在椭圆形空腔与限位杆侧壁之间开设有出气孔,可使第二柔性垫在向椭圆形空腔内部收缩的同时,椭圆形空腔无杆腔内部的气体就会快速的排出,避免椭圆形空腔有杆腔内部的空气受压而导致第二柔性垫收缩缓慢问题,同时从出气孔排出的气体会吹向轮毂,将轮毂上的灰尘吹除部分,增加限位杆对轮毂的支撑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通过使用夹取板和定位杆的配合,和与现有的固定方式上增加在多个定位杆对轮毂的限位下,测试车辆就会在承载车板上不会轻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增加测试车辆在承载车板上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测试车辆上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2.通过在第一柔性垫与橡胶空心摩擦轮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可在顶杆被弹性杆向外推动时,弧形腔与第一柔性垫之间的气体就会被第二导气管输送到橡胶空心摩擦轮内部,使橡胶空心摩擦轮进行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接触时,按压力度更大,减少其出现打滑的问题;而且在第二导气管对橡胶空心摩擦轮内部充气的过程中,就会使折叠气囊在橡胶空心摩擦轮的表面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与轮毂接触时,可更好的进行转动,因轮毂的内部为不规则形状,所以膨胀的折叠气囊会与轮毂内侧壁进行更良好的适应。
3.通过在限位杆的端部设有吸盘,可在限位杆顶向轮毂内侧壁时,吸附在轮毂的内侧壁上,进而可增加限位杆与轮毂之间的稳定性,可更好的对测试车辆的轮毂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固定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定位杆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是橡胶空心摩擦轮的剖视图;
图6是限位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承载车板;11、电机;12、夹取板;13、活塞缸;14、活塞杆;15、定位杆;16、第一通气管;17、柔性橡胶垫;2、固定板;21、弧形腔;22、第一柔性垫;23、顶杆;24、橡胶空心摩擦轮;25、限位杆;26、滑轮;27、拉绳;3、弧形磁铁;31、方形磁铁;32、滑块;33、支杆;34、弹性杆;4、椭圆磁铁;5、第二导气管;6、折叠气囊;7、摩擦网;71、弹性绳;8、吸盘;9、椭圆形空腔;91、第二柔性垫;92、推杆;93、顶球;94、弧形推板;95、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包括承载车板1;所述承载车板1的侧壁安装有多组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有夹取板12;所述夹取板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活塞缸13;所述活塞缸13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端部固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与夹取板12滑动连接;相邻的所述活塞缸13之间连通有第一通气管16;所述定位杆15的端部固接有柔性橡胶垫17;在使用时先将需要测试的车辆放在承载车板1的顶部,且将轮子对准夹取板12,此时先使用现有的固定皮带对轮子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电机11,使夹取板12在承载车板1的侧壁转动,进而就可与检测车辆的轮毂接触,在接触的同时部分定位杆15会先与轮毂接触,还有一部分定位杆15会伸入到轮毂的内部,然后关闭电机11,并锁死电机11,使输出端不会在发生转动,通过使用夹取板12和定位杆15的配合,和与现有的固定方式上增加在多个定位杆15对轮毂的限位下,测试车辆就会在承载车板1上不会轻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增加测试车辆在承载车板1上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测试车辆上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所述定位杆15内部固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固接有一对弧形腔21;所述弧形腔21内部固接有第一柔性垫22;所述第一柔性垫22侧壁固接有顶杆23;所述顶杆23与弧形腔21滑动连接;所述顶杆23端部转动连接有橡胶空心摩擦轮24;所述定位杆15的顶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5;所述限位杆25与定位杆15的顶部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定位杆1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滑轮26;所述限位杆25端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的中部收集轮之间连接有拉绳27;所述拉绳27绕过滑轮26顶部与限位杆25和橡胶空心摩擦轮24连接;在部分的定位杆15伸入到轮毂内部的过程中,部分的橡胶空心摩擦轮24会与轮毂的内侧壁接触,然后会发生转动,然后通过拉绳27的连接,就会将限位杆25从定位杆15内部拉出,此时就可抵住轮毂,避免了定位杆15与轮毂之间存在较小的缝隙,而无法有效支撑而导致的轮毂与定位杆15之间会出现轻微晃动的问题。
所述夹取板12上远离定位杆15的侧壁处固接有弧形磁铁3;所述定位杆15的底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方形磁铁31;所述方形磁铁31与定位杆15的底部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侧壁处滑动连接有滑块32;所述方形磁铁31顶部固接有支杆33;所述支杆33的顶端与滑块32铰接;所述滑块32上铰接有支杆33;所述支杆33的顶端铰接在顶杆23中部;在夹取板12向测试车辆的轮毂靠近的过程中,部分定位杆15向轮毂内部伸入的过程中,31就会与3逐渐远离,此时在轮毂内部定位杆15内部的方形磁铁31就会逐渐丢失弧形磁铁3的吸引,此时方形磁铁31与定位杆15之间的弹簧就会将方形磁铁31向固定板2的方向推动,此时在支杆33、滑块32和弹性杆34的同时作用下,就会将顶杆23向定位杆15的外侧壁推动,使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内侧壁的接触更加紧密,减少其会出现打滑的问题,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摩擦力的同时,就可使限位杆25受到的拉绳27拉力就更大,就会使限位杆25对轮毂的按压力更大,也就在增加了定位杆15对轮毂的规定稳定性。
所述顶杆23的中部设有椭圆磁铁4;所述椭圆磁铁4固接在顶杆23上;通过在顶杆23的端部设有椭圆磁铁4,可在定位杆15处于原位时,多个相邻的椭圆磁铁4互斥,使相邻的橡胶空心摩擦轮24向护远离,减少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未使用时,橡胶空心摩擦轮24相互接触而导致的轻微磨损问题,而且减少了在不使用该装置时,多个橡胶空心摩擦轮24长时间挤压而导致的一侧变形问题。
所述弧形腔21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5;所述第二导气管5连通在弧形腔21内部与第二导气管5的内部之间;通过在第一柔性垫22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5,可在顶杆23被弹性杆34向外推动时橡胶空心摩擦轮24发生转动,同时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旋转时,第二导气管5会缠绕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上;弧形腔21与第一柔性垫22之间的气体就会被第二导气管5输送到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此时使橡胶空心摩擦轮24进行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接触时,按压力度更大,减少其出现打滑的问题。
所述橡胶空心摩擦轮24侧壁固接有多组折叠气囊6;所述折叠气囊6内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相连通;在第二导气管5对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充气的过程中,就会使折叠气囊6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的表面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接触时,可更好的进行转动,因轮毂的内部为不规则形状,所以膨胀的折叠气囊6会与轮毂内侧壁进行更良好的适应。
相邻的所述折叠气囊6之间固接有摩擦网7;所述摩擦网7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连接有弹性绳71;通过在折叠气囊6之间设有摩擦网7,可使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的摩擦力,可在轮毂内部有机油残留时,也可进行良好的接触、转动,同时在折叠气囊6膨胀的同时摩擦网7会因弹性绳71的拉扯,会出现多个凹陷,该操作也可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转动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杆25的端部固接有吸盘8;所述吸盘8在每个所述限位杆25上都设有一组;通过在限位杆25的端部设有吸盘8,可在限位杆25顶向轮毂内侧壁时,吸附在轮毂的内侧壁上,进而可增加限位杆25与轮毂之间的稳定性,可更好的对轮毂进行固定。
所述限位杆25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空腔9;所述椭圆形空腔9内部固接有第二柔性垫91;所述第二柔性垫91侧壁固接有推杆92;所述推杆92的端部固接有顶球93;所述顶球93与吸盘8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推杆92上与第二柔性垫91接触的端部固接有弧形推板94;在吸盘8快要接触轮毂时,顶球93会与轮毂内侧壁相接触,此时顶球93就会通过推杆92和弧形推板94将第二柔性垫91向椭圆形空腔9的内部推,而且弧形推板94的设置为弧形的,可使椭圆形空腔9有杆腔内部的空间会大幅增加,在第二柔性垫91向椭圆形空腔9内部收缩时,就会将吸盘8与轮毂内侧壁之间的空气抽出,加大吸盘8对轮毂的吸力,减少吸盘8在轮毂上会脱落的情况。
所述限位杆25内部开设有出气孔95;所述出气孔95连通在椭圆形空腔9与限位杆25的侧壁之间;通过在椭圆形空腔9与限位杆25侧壁之间开设有出气孔95,可使第二柔性垫91在向椭圆形空腔9内部收缩的同时,椭圆形空腔9无杆腔内部的气体就会快速的排出,避免椭圆形空腔9有杆腔内部的空气受压而导致第二柔性垫91收缩缓慢问题,同时从出气孔95排出的气体会吹向轮毂,将轮毂上的灰尘吹除部分,增加限位杆25对轮毂的支撑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需要测试的车辆放在承载车板1的顶部,且将轮子对准夹取板12,此时先使用现有的固定皮带对轮子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电机11,使夹取板12在承载车板1的侧壁转动,进而就可与检测车辆的轮毂接触,在接触的同时部分定位杆15会先与轮毂接触,还有一部分定位杆15会伸入到轮毂的内部,通过使用夹取板12和定位杆15的配合,和与现有的固定方式上增加在多个定位杆15对轮毂的限位下,测试车辆就会在承载车板1上不会轻易出现移位的情况,增加测试车辆在承载车板1上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测试车辆上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在部分的定位杆15伸入到轮毂内部的过程中,部分的橡胶空心摩擦轮24会与轮毂的内侧壁接触,然后会发生转动,然后通过拉绳27的连接,就会将限位杆25从定位杆15内部拉出,此时就可抵住轮毂,避免了定位杆15与轮毂之间存在较小的缝隙,而无法有效支撑而导致的轮毂与定位杆15之间会出现轻微晃动的问题。在夹取板12向测试车辆的轮毂靠近的过程中,部分定位杆15向轮毂内部伸入的过程中,在轮毂内部的定位杆15内部的方形磁铁31就会丢失弧形磁铁3的吸引,此时方形磁铁31与定位杆15之间的弹簧就会将方形磁铁31向固定板2的方向推动,此时在支杆33、滑块32和弹性杆34的同时作用下,就会将顶杆23向定位杆15的外侧壁推动,使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内侧壁的接触更加紧密,减少其会出现打滑的问题,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摩擦力的同时,就可使限位杆25受到的拉绳27拉力就更大,就会使限位杆25对轮毂的按压力更大,也就在增加了定位杆15对轮毂的规定稳定性。通过在顶杆23的端部设有椭圆磁铁4,可在定位杆15处于原位时,多个相邻的椭圆磁铁4互斥,使相邻的橡胶空心摩擦轮24向护远离,减少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未使用时,橡胶空心摩擦轮24相互接触而导致的磨损严重问题。通过在第一柔性垫22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5,可在顶杆23被弹性杆34向外推动时,弧形腔21与第一柔性垫22之间的气体就会被第二导气管5输送到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使橡胶空心摩擦轮24进行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接触时,按压力度更大,减少其出现打滑的问题。在第二导气管5对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充气的过程中,就会使折叠气囊6在橡胶空心摩擦轮24的表面膨胀,使得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接触时,可更好的进行转动,因轮毂的内部为不规则形状,所以膨胀的折叠气囊6会与轮毂内侧壁进行更良好的适应。通过在折叠气囊6之间设有摩擦网7,可使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与轮毂的摩擦力,可在轮毂内部有机油残留时,也可进行良好的接触、转动,同时在折叠气囊6膨胀的同时摩擦网7会因弹性绳71的拉扯,会出现多个凹陷,该操作也可增加橡胶空心摩擦轮24转动的稳定性。通过在限位杆25的端部设有吸盘8,可在限位杆25顶向轮毂内侧壁时,吸附在轮毂的内侧壁上,进而可增加限位杆25与轮毂之间的稳定性,可更好的对轮毂进行固定。在吸盘8快要接触轮毂时,顶球93会与轮毂内侧壁相接触,此时顶球93就会通过推杆92和弧形推板94将第二柔性垫91向椭圆形空腔9的内部推,而且弧形推板94的设置为弧形的,可使椭圆形空腔9有杆腔内部的空间会大幅增加,在第二柔性垫91向椭圆形空腔9内部收缩时,就会将吸盘8与轮毂内侧壁之间的空气抽出,加大吸盘8对轮毂的吸力,减少吸盘8在轮毂上会脱落的情况。通过在椭圆形空腔9与限位杆25侧壁之间开设有出气孔95,可使第二柔性垫91在向椭圆形空腔9内部收缩的同时,椭圆形空腔9无杆腔内部的气体就会快速的排出,避免椭圆形空腔9有杆腔内部的空气受压而导致第二柔性垫91收缩缓慢问题,同时从出气孔95排出的气体会吹向轮毂,将轮毂上的灰尘吹除部分,增加限位杆25对轮毂的支撑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车板(1);所述承载车板(1)的侧壁安装有多组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有夹取板(12);所述夹取板(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活塞缸(13);所述活塞缸(13)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端部固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与夹取板(12)滑动连接;相邻的所述活塞缸(13)之间连通有第一通气管(16);所述定位杆(15)的端部固接有柔性橡胶垫(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5)内部固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固接有一对弧形腔(21);所述弧形腔(21)内部固接有第一柔性垫(22);所述第一柔性垫(22)侧壁固接有顶杆(23);所述顶杆(23)与弧形腔(21)滑动连接;所述顶杆(23)端部转动连接有橡胶空心摩擦轮(24);所述定位杆(15)的顶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5);所述限位杆(25)与定位杆(15)的顶部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定位杆(1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滑轮(26);所述限位杆(25)端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的中部收集轮之间连接有拉绳(27);所述拉绳(27)绕过滑轮(26)顶部与限位杆(25)和橡胶空心摩擦轮(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板(12)上远离定位杆(15)的侧壁处固接有弧形磁铁(3);所述定位杆(15)的底部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方形磁铁(31);所述方形磁铁(31)与定位杆(15)的底部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侧壁处滑动连接有滑块(32);所述方形磁铁(31)顶部固接有支杆(33);所述支杆(33)的顶端与滑块(32)铰接;所述滑块(32)上铰接有支杆(33);所述支杆(33)的顶端铰接在顶杆(23)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3)的中部设有椭圆磁铁(4);所述椭圆磁铁(4)固接在顶杆(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腔(21)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设有第二导气管(5);所述第二导气管(5)连通在弧形腔(21)内部与第二导气管(5)的内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空心摩擦轮(24)侧壁固接有多组折叠气囊(6);所述折叠气囊(6)内部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折叠气囊(6)之间固接有摩擦网(7);所述摩擦网(7)与橡胶空心摩擦轮(24)之间连接有弹性绳(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5)的端部固接有吸盘(8);所述吸盘(8)在每个所述限位杆(25)上都设有一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5)内部开设有椭圆形空腔(9);所述椭圆形空腔(9)内部固接有第二柔性垫(91);所述第二柔性垫(91)侧壁固接有推杆(92);所述推杆(92)的端部固接有顶球(93);所述顶球(93)与吸盘(8)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推杆(92)上与第二柔性垫(91)接触的端部固接有弧形推板(9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5)内部开设有出气孔(95);所述出气孔(95)连通在椭圆形空腔(9)与限位杆(25)的侧壁之间。
CN202110687534.6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Withdrawn CN113340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534.6A CN113340550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534.6A CN113340550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0550A true CN113340550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7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534.6A Withdrawn CN113340550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05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119A (zh) * 2021-11-01 2022-01-04 五度智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仪器仪表自适应可观察防护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4436A (zh) * 2021-01-25 2021-06-08 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
CN213439723U (zh) * 2020-11-04 2021-06-15 安徽亿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铝制摆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439723U (zh) * 2020-11-04 2021-06-15 安徽亿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铝制摆臂
CN112914436A (zh) * 2021-01-25 2021-06-08 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119A (zh) * 2021-11-01 2022-01-04 五度智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仪器仪表自适应可观察防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0153B (zh) 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
CN202213455U (zh) 一种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及具有该轮胎自动充气装置的车轮
CN113340550A (zh) 一种自动化车辆抗震检测平台
CN211554481U (zh) 一种便携式工业内窥镜的辅助支架
CN205836610U (zh) 便携式车载床
CN211553151U (zh) 一种轻型汽油车底盘测功机
CN201693999U (zh) 一种可自动充气的车轮
CN112763238A (zh) 一种专用车胎安全检测装置
CN112874645A (zh) 一种陆上作业机器人
KR101972568B1 (ko) 차량의 전복 방지 시스템 및 차량의 전복 방지 방법
JPS59114103A (ja) 滑り止め出没タイヤ
CN212148780U (zh) 一种洗车用侧刷装置
CN215474417U (zh) 一种汽车防泡水防冰雹保护袋
CN109681404A (zh) 一种便携式并带有照明警示功能打气筒
CN213942039U (zh) 一种具有高效密封结构的多级打气筒
CN211422011U (zh) 一种汽车搬运器的夹臂结构及轮胎夹持装置
CN200960825Y (zh) 电动车副轮
CN221023242U (zh) 汽车用自动收放式车衣装置
CN220535713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运输板车
CN216483959U (zh) 机动车安全性能全方位检测平台
CN206942952U (zh) 一种智能打气筒及使用该打气筒打气的智能充气设备
CN116461906A (zh) 一种轮胎加工用传输装置
CN207902030U (zh) 一种雪地自动防滑轮胎链条装置
CN2380416Y (zh) 带有微孔内结构的高聚轮胎
KR19980016611U (ko) 자동차용 타이어 결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