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044B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044B
CN113328044B CN202110570599.2A CN202110570599A CN113328044B CN 113328044 B CN113328044 B CN 113328044B CN 202110570599 A CN202110570599 A CN 202110570599A CN 113328044 B CN113328044 B CN 113328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layer
layer
display panel
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05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044A (zh
Inventor
张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05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44B/zh
Priority to US17/598,8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009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7475 priority patent/WO20222468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80Composition varying spatially, e.g. having a spatial gradi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发光层,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或减小,以使得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以缓解现有OLED屏四周存在的颜色偏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相较于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备高色域、高对比度、可柔性及可穿戴等优点,逐渐成为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OLED显示技术日益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缺陷,如人眼可观察到屏幕四周发青发红现象,即屏幕四周存在颜色偏移问题。
目前,OLED屏多采用RGB三色发光结构实现彩色显示,而为了保护OLED屏的发光结构免受水氧侵蚀,通常会在发光结构上面制备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膜层组成的封装层。但因封装膜层制程波动,会导致OLED屏四周和中心的封装膜层的膜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OLED屏四周出现颜色偏移的问题。
因此,现有OLED屏四周存在的颜色偏移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OLED屏四周存在的颜色偏移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驱动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上,包括红色发光层,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与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用于使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各所述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同一所述分区内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驱动基板;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制备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的掺杂浓度与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的掺杂浓度不同,以使得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
在所述发光层上制备封装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中,所述驱动基板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各所述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中,同一所述分区内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中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或减小,以使得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解决了因封装层膜层厚度差异导致的显示面板四周颜色偏移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色度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OLED屏的色度差随第一无机封装层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图。
图2为现有OLED屏的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趋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色发光层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色发光层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色度差随第一无机封装层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针对现有OLED屏四周存在的颜色偏移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OLED屏四周的颜色偏移问题是由封装层的膜厚差异导致的。通常OLED屏的封装层可由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交叠而形成,用于保护OLED屏的发光层,避免发光层被水氧入侵,当然地,封装层还可由更多层交叠形成。根据发明人研究显示,封装层中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波动对颜色偏移影响最大。
具体地,定义OLED屏中心点的白光色度坐标为(u0,v0),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白光色度坐标为(u1,v1),则中心点与中心点以外区域的色度差为Δu=u1-u0,Δv=v1-v0。其中本发明中提及的中心点是指位于OLED屏中间位置的一个点或一个区域。以色度差Δu为例,色度差Δu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该膜厚差异范围以-10%至10%为例,纵坐标表示色度差Δu的值,曲线A表示色度差Δu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从图1清楚看出色度差Δu的变化范围为-0.004至0.001。而当Δu<0时,OLED屏中心点以外区域相较于中心点会出现发青现象,当Δu>0时,中心点以外区域相较于中心点会出现发红现象。
进一步地,OLED屏的发光层可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其中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分别用于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以给OLED屏提供红绿蓝三基色,实现彩色显示。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在图2中,横坐标表示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该膜厚差异范围以-10%至10%为例,纵坐标表示发光效率的值,曲线B表示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曲线C表示绿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曲线D表示蓝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
结合参照图1和图2,能够清楚看出色度差Δu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波动的规律和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波动的规律一致。当OLED屏的中心点以外区域出现发青现象时,中心点以外区域红光效率低于中心点;当OLED屏的中心点以外区域出现发红现象时,中心点以外区域红光效率高于中心点。基于此,可通过调整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来改善中心点以外区域的颜色偏移问题。
故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上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颜色偏移的问题。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趋势图,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色发光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驱动基板10、发光功能层20和封装层30。所述发光功能层20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10上,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20上,所述发光功能层20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基板10上的发光层21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21上的阴极22,所述驱动基板10和所述阴极22一块驱动所述发光层21发光,所述封装层30位于所述阴极22上,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层21,避免水氧入侵导致发光层21失效。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基板10包括衬底11、薄膜晶体管12、像素电极13和像素定义层14等,所述薄膜晶体管12位于所述衬底11上,所述像素电极13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12上,且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2电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14位于所述像素电极13上。
可选地,所述衬底11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刚性基板时,可包括玻璃基板等硬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柔性基板时,可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超薄玻璃薄膜等柔性基板。
可选地,所述衬底11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2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15,所述缓冲层15可以防止不期望的杂质或污染物(例如湿气、氧气等)从所述衬底11扩散至可能因这些杂质或污染物而受损的器件中,同时还可以提供平坦的顶表面。
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12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5上的有源层121、栅极绝缘层122、栅极123、层间绝缘层124、源极125和漏极126、平坦化层127,当然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薄膜晶体管12的结构只为示意,本发明不限于此。
所述有源层121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5上,所述有源层121包括沟道区以及位于所述沟道区两侧的源极掺杂区和漏极掺杂区。所述栅极绝缘层122覆于所述有源层121以及所述缓冲层15上,所述栅极123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122上,且所述栅极123与所述有源层121的沟道区对应设置。所述层间绝缘层124覆于所述栅极123和所述栅极绝缘层122上,所述源极125和所述漏极126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124上,且所述源极125和所述漏极126分别与所述源极掺杂区和所述漏极掺杂区连接。
所述平坦化层127覆于所述源极125、所述漏极126以及所述层间绝缘层124上,所述像素电极13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127上,且所述像素电极13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2的所述源极125或所述漏极126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14覆于所述像素电极13和所述平坦化层127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4上设置有像素开口141,所述像素开口141裸露出部分所述像素电极13,以定义出发光层21的设置区域。
所述发光层21包括红色发光层211、绿色发光层212和蓝色发光层213,所述红色发光层211、所述绿色发光层212和所述蓝色发光层21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像素开口141内,且所述红色发光层211、所述绿色发光层212和所述蓝色发光层213在所述像素电极13和所述阴极22的共同作用下分别发出红光、绿光、蓝光,以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彩色显示。
所述阴极22可采用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具体取决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比如所述显示面板100采用顶发射时,所述阴极22采用透明电极,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当所述显示面板100采用底发射时,所述阴极22采用反射电极,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当然地,所述发光功能层20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1与所述像素电极13之间的空穴注入层23(HIL)、空穴传输层24(HTL);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层21与所述阴极22之间的电子注入层25(EIL)、电子传输层26(ETL)。
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20的阴极22上,所述封装层30采用薄膜封装,所述薄膜封装可以为由第一无机封装层31、有机封装层32、第二无机封装层33三层薄膜依次层叠形成的叠层结构或更多层的叠层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功能层20的发光层21,避免水氧入侵导致发光层21失效。而在制备所述封装层30时,由于制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点和中心点之外区域的所述封装层30膜厚的差异,所述封装层30膜厚的差异范围一般在-10%至10%之间。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所述封装层30膜厚的差异会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颜色偏移现象,尤其是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膜厚差异对颜色偏移的影响最大。而且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色度差Δu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变化趋势与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不同,用于使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光层21通常是把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形成,例如主体材料可以为Alq3、CBP、BAlq等。而通过改变客体材料的掺杂浓度能够改变所述发光层21的发光效率。例如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范围在0.5%至4%时,通过降低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可以提升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通过增大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可以降低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如图5所示。在图5中,横坐标表示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纵坐标表示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曲线E表示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随着掺杂浓度的变化趋势。其中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是指红色发光层211中红色发光材料的掺杂浓度。
因此,如图6所示,当使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时,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从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降低,如此使得所述红色发光层211伴随着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膜厚波动时,中心点和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以减小中心点与中心点以外区域的色度差,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00四周出现发青现象。其中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如图7所示,当使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减小时,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从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提升,如此使得所述红色发光层211伴随着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膜厚波动时,中心点和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以减小中心点与中心点以外区域的色度差,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00四周出现发红现象。其中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本发明通过调整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能够改善现有OLED屏因封装层30膜厚差异导致的颜色偏移问题,通过调整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色度差Δu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的曲线A’,所述发光层21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如图9所示的曲线B’、C’、D’,其中曲线B’表示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曲线C’表示所述绿色发光层212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曲线D’表示所述蓝色发光层213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
结合参照图8和图1,能够清楚看出本发明通过调整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色度差Δu变化范围有原来的-0.004至0.001缩小为-0.001至0.001,显著地改善了因封装层30膜厚差异导致的颜色偏移问题。结合参照图9和图2,能够清楚看出本发明通过调整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后,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趋势明显减缓,也即随着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膜厚差异的变化,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基本不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1从所述中心点40向所述中心点40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50,各所述分区50的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且同一所述分区50内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相同,如此在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红色发光层时,能够简化工序,以节约成本。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面板,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提供驱动基板;
具体地,请参照图4,所述驱动基板10包括衬底11、薄膜晶体管12、像素电极13和像素定义层14等,所述薄膜晶体管12位于所述衬底11上,所述像素电极13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12上,且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2电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14位于所述像素电极13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4上设置有像素开口141,所述像素开口141裸露出部分所述像素电极13。
S302、在所述驱动基板10上制备发光层21,所述发光层21包括红色发光层211,所述红色发光层211在所述驱动基板10中心点的掺杂浓度与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的掺杂浓度不同,以使得所述驱动基板10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与所述驱动基板10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
具体地,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所述驱动基板10上制备发光功能层20,所述发光功能层20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基板10上的发光层21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21上的阴极22,所述驱动基板10和所述阴极22一块驱动所述发光层21发光。所述发光层21包括红色发光层211、绿色发光层212和蓝色发光层213,所述红色发光层211、所述绿色发光层212和所述蓝色发光层21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像素开口141内,且所述红色发光层211、所述绿色发光层212和所述蓝色发光层213在所述像素电极13和所述阴极22的共同作用下分别发出红光、绿光、蓝光,以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彩色显示。
所述驱动基板10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各所述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不同,同一所述分区内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相同。当使各个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从所述驱动基板10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的分区逐渐增大时,各个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从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降低,如此使得所述红色发光层211伴随着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膜厚波动时,中心点和中心点以外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以减小中心点与中心点以外分区的色度差,避免显示面板四周出现发青现象。其中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当使各个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从所述驱动基板10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减小时,各个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从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提升,如此使得所述红色发光层211伴随着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的膜厚波动时,中心点和中心点以外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以减小中心点与中心点以外分区的色度差,避免显示面板四周出现发红现象。其中所述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因此,通过降低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可以提升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通过增大红色发光层211的掺杂浓度,可以降低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改变中心点以外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掺杂浓度,从中心点向中心点以外分区逐渐提高或降低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使得中心点和中心点以外分区的红色发光层211的发光效率一致,从而消除现有OLED屏的颜色偏移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发光层21时,通常可采用蒸镀掩膜板来蒸镀发光材料形成发光层2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采用蒸镀掩膜板在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红色发光层211时,可通过改变蒸镀掩膜板限制角的方式来实现。
S303、在所述发光层21上制备封装层30。
具体地,请参照图3,所述封装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20的阴极22上,所述封装层30采用薄膜封装,所述薄膜封装可以为由第一无机封装层31、有机封装层32、第二无机封装层33三层薄膜依次层叠形成的叠层结构或更多层的叠层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功能层20的发光层21,避免水氧入侵导致发光层21失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显示面板、绑定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电路板等器件以及覆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盖板等。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发光层,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或减小,以使得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解决了因封装层膜层厚度差异导致的显示面板四周颜色偏移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色度均一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以及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上,包括红色发光层,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与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用于使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以及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的波动规律与所述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波动的规律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点开始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范围为0.5%至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各所述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分区内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相同。
7.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驱动基板;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制备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的掺杂浓度与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的掺杂浓度不同,以使得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与所述驱动基板中心点以外区域的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一致;
在所述发光层上制备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的波动规律与所述红色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随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膜厚波动的规律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中心点以外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各所述分区的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分区内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掺杂浓度相同。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570599.2A 2021-05-25 2021-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28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599.2A CN113328044B (zh) 2021-05-25 2021-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7/598,860 US20230240090A1 (en) 2021-05-25 2021-05-31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097475 WO2022246876A1 (zh) 2021-05-25 2021-05-31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599.2A CN113328044B (zh) 2021-05-25 2021-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044A CN113328044A (zh) 2021-08-31
CN113328044B true CN113328044B (zh) 2023-04-18

Family

ID=7741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0599.2A Active CN113328044B (zh) 2021-05-25 2021-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0090A1 (zh)
CN (1) CN113328044B (zh)
WO (1) WO20222468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1342B2 (ja) * 2003-03-17 2010-08-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白色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CN100470877C (zh) * 2004-02-27 2009-03-18 清华大学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61016A (ja) * 2009-09-10 2011-03-24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12091005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源装置並びに有機発光層材料及び有機発光層形成用塗布液並びに当該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4241331B (zh) * 2014-09-19 2017-02-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CN110379934B (zh) * 2019-07-12 2023-06-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34444B (zh) * 2019-09-24 2021-02-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补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6876A1 (zh) 2022-12-01
CN113328044A (zh) 2021-08-31
US20230240090A1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272B (zh) 顯示裝置
US111393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68848B1 (ko) 유기 el 소자 구조, 그 제조 방법 및 발광 패널
US9209355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WO2020206810A1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99445A1 (zh)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5029608A1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545998B (zh)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CN109873085B (zh) 底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2912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2241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83915B (zh) 一种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7066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3838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212111B (zh)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20210336177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KR20050066628A (ko)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50130745A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32804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9954045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KR10261566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61609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two-sid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99080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8353022U (zh) 显示装置
CN113013207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