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4361B -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4361B
CN113314361B CN202110652478.2A CN202110652478A CN113314361B CN 113314361 B CN113314361 B CN 113314361B CN 202110652478 A CN202110652478 A CN 202110652478A CN 113314361 B CN113314361 B CN 113314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able
supply mechanism
coupling poin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24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4361A (zh
Inventor
刘朝
陶伟忠
胡小刚
任雷平
胡玉玺
贺海波
孙鹏
张云泰
王妙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Industry Grou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Industry Grou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Industry Grou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Industry Grou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24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4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4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4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6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dynamo-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8Plug-and-socket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02J1/084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1/086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or loads and source or sources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3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e.g. transformers, busb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包括左侧供电机构、右侧供电机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以及负载电缆切换杆;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均包括本体、设在本体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贯通本体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设在电缆通孔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以及设在本体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连通的电缆滑槽;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为左右对称结构;弧形电缆滑槽能为负载电缆移动切换提供轨道。辅助结合控制机构包括壳体、连接轴、驱动电机、控制单元以及UPS不间断电源。本发明实现了双回路双负载互相切换,解决了目前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电缆插头快速更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设备群组供电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供电问题是所有工程设备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工程用电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各类设备供电需求逐渐复杂化。传统的依靠单一电缆供电的方式,在多设备群组间使用时,供电系统结构复杂、自动化阻碍困难大,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连续无人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如何简化多设备群组供电结构,实现单电缆全方面利用,成为自动化领域面临的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目前开采工艺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包括左侧供电机构、右侧供电机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以及设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上的负载电缆切换杆;
所述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均包括本体、设在本体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贯通本体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设在电缆通孔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以及设在本体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连通的电缆滑槽;且左侧供电机构与右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滑槽能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
所述辅助结合控制机构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的连接轴、设在壳体内并与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的驱动电机、控制单元以及UPS不间断电源;在壳体下表面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两个滑槽中部的槽壁上均设有两个供电限位块,且其中一个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正极,另一个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负极;
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的凸起滑块均能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的滑槽内,以使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能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下方对准结合;负载电缆切换杆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并连有负载电缆,以带动负载电缆在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的电缆通孔间切换。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所述左侧供电机构包括本体I、设在本体I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且靠近左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能导电、贯通本体I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设在电缆通孔I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以及设在本体I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
所述右侧供电机构包括本体II、设在本体II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I且靠近左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I能导电、贯通本体II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I、设在电缆通孔II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以及设在本体II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I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I;所述电缆滑槽I和电缆滑槽II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
具体的,两个滑槽分别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负极,且分别为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第二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正极,且分别为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
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能对左侧供电机构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能对右侧供电机构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
具体的,在壳体下表面还设有四个开关触点,分别为两个负极开关触点和两个正极开关触点,靠近壳体左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左侧负极开关触点和左侧正极开关触点;靠近壳体右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右侧负极开关触点和右侧正极开关触点。
具体的,所述本体I侧壁设有凸耦合点I和凹耦合点I,本体II侧壁设有与凸耦合点I相对应的凹耦合点II,本体II侧壁还设有与凹耦合点I相对应的凸耦合点II;当左侧供电机构置于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处,且右侧供电机构置于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处时,凸耦合点I与凹耦合点II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与凸耦合点II相互咬合。
具体的,所述电缆插拔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本体内的电机、与电机相连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定位兼传动套且定位兼传动套同轴设在电缆通孔内以及设在定位兼传动套内壁的支撑构件;所述定位兼传动套内放置供电电缆和负载电缆,负载电缆与定位兼传动套啮合,以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定位兼传动套转动使负载电缆旋出电缆通孔。所述供电电缆从本体后壁伸入电缆通孔,负载电缆从本体前壁伸入电缆通孔。
具体的,所述本体前壁上设有隔爆挡板,隔爆挡板能在负载电缆移出后密封盖紧电缆通孔以防爆。
具体的,负载电缆通过电缆插头紧固件固定在电缆通孔内。
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的供电更换方法,该方法通过所述的供电更换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状态时,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与左侧供电机构相连接,右侧供电机构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的滑槽,碰触到开关触点,将开关触点闭合,供电限位块打到供电位置;
步骤二,凸耦合点I与凹耦合点II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与凸耦合点II相互咬合,放松左右两侧的挡板,为电缆更换做好准备;
步骤三,供电系统断电,UPS不间断电源接入并检测断电情况与线路绝缘情况后,进入电缆更换环节;
步骤四,控制单元向左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退出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出电缆通孔,UPS不间断电源向负载电缆切换杆供电,开始由左向右换位;
步骤五,待负载电缆进入右侧电缆通孔的定位兼传动套中,控制单元向右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接收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入,待旋入到位后,控制单元进行电缆监测,确认无误后,发送送电指令,分离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分离,完全分离后,左侧开关触点断开,左侧供电机构滑出滑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实现了双回路双负载互相切换,解决了目前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电缆插头快速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辅助结合控制机构(a)俯视图及(b)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辅助结合控制机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a)左侧供电机构正视图,(b)右侧供电机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左侧供电机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左侧供电机构局部详图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负载电缆切换杆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适用于露天矿全连续采煤设备的供电系统。
附图标记含义:
1.左侧供电机构,2.右侧供电机构,3.辅助结合控制机构,4.负载电缆切换杆,5.电缆插拔驱动组件,6.负载电缆,7.供电电缆;101.本体I,102.凸起滑块I,103.电缆通孔I,104.电缆滑槽I,105.凸耦合点I,106.凹耦合点I;201.本体II,202.凸起滑块II,203.电缆通孔II,204.电缆滑槽II,205.凹耦合点II,206.凸耦合点II;301.壳体,302.连接轴,303.驱动电机,304.控制单元,305.UPS不间断电源,306.滑槽,307.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8.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9.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10.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1.左侧负极开关触点,312.左侧正极开关触点,313.右侧负极开关触点,314.右侧正极开关触点;501.电机,502.驱动齿轮,503.定位兼传动套,504.支撑构件;
8.上采煤机,9.下采煤机,10.转载提升机,11.主运胶带机,12.第一桥式转载机,13.第二桥式转载机,14.滑动落料机构,15.供电更换装置,16.第一供电线路,17.第二供电线路。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包括左侧供电机构1、右侧供电机构2、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以及设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上的负载电缆切换杆4。
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均包括本体、设在本体上表面的四个能导电的凸起滑块、贯通本体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设在电缆通孔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连通的电缆滑槽;且左侧供电机构1与右侧供电机构2的电缆滑槽能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具体的,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为左右对称结构,内部部件相同;弧形电缆滑槽能为负载电缆移动切换提供轨道。
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包括壳体301、设在壳体301上的连接轴302、设在壳体301内并与连接轴302通过轴承连接的驱动电机303、控制单元304以及UPS不间断电源305;在壳体301下表面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306,两个滑槽306中部的槽壁上均设有两个供电限位块,且其中一个滑槽306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正极,另一个滑槽306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负极;其中,驱动电机能对连接轴及负载电缆切换杆提供动力;控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送器;UPS不间断电源在系统停电时能对控制单元和更换装置供电。
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的凸起滑块均能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的滑槽306内,以使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能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下方对准结合;负载电缆切换杆4安装在连接轴302上并连有负载电缆,以带动负载电缆在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的电缆通孔间切换。
左侧供电机构1包括本体I101、设在本体I101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102且靠近右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102能导电、贯通本体I101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103、设在电缆通孔I103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I101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103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104;右侧供电机构2包括本体II201、设在本体II201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I202且靠近左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I202能导电、贯通本体II201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I203、设在电缆通孔II203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II201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I203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I204;电缆滑槽I104和电缆滑槽II204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
两个滑槽306分别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负极,且分别为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第二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正极,且分别为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
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能对左侧供电机构1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能对右侧供电机构2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
在壳体301下表面还设有四个开关触点,分别为两个负极开关触点和两个正极开关触点,靠近壳体301左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左侧负极开关触点311和左侧正极开关触点312;靠近壳体301右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右侧负极开关触点313和右侧正极开关触点314。
本体I101侧壁设有凸耦合点I105和凹耦合点I106,本体II201侧壁设有与凸耦合点I105相对应的凹耦合点II205,本体II201侧壁还设有与凹耦合点I106相对应的凸耦合点II206;当左侧供电机构1置于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处,且右侧供电机构2置于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处时,凸耦合点I105与凹耦合点II205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106与凸耦合点II206相互咬合。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能起到稳定连接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的作用同时又控制着本体前壁上安设的隔爆挡板;当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相互咬合时隔爆挡板松弛,保证电缆插头后续的切换不受阻碍,当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分离后隔爆挡板紧固起来起到隔爆作用,保证未连接电缆的插头内封闭良好。
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包括安装在本体内的电机501、与电机501相连的驱动齿轮502、与驱动齿轮502相啮合的定位兼传动套503且定位兼传动套503同轴设在电缆通孔内以及设在定位兼传动套503内壁的支撑构件504以给定位兼传动套503提供支撑并减少转动的摩擦力;定位兼传动套503内放置供电电缆和负载电缆,负载电缆与定位兼传动套503啮合,以通过电机501带动驱动齿轮502转动进而驱动定位兼传动套503转动使负载电缆旋出电缆通孔。供电电缆从本体后壁伸入电缆通孔,负载电缆从本体前壁伸入电缆通孔。具体的,电机能为电缆插拔提供动力。
负载电缆通过电缆插头紧固件固定在电缆通孔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的供电更换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施例1的供电更换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状态时,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与左侧供电机构相连接,右侧供电机构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的滑槽,碰触到开关触点,将开关触点闭合,供电限位块打到供电位置,确保右侧供电机构后面的位置确定与后期右侧机构的供电;
步骤二,凸耦合点I与凹耦合点II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与凸耦合点II相互咬合,放松左右两侧的挡板,为电缆更换做好准备;
步骤三,供电系统断电,UPS不间断电源接入并检测断电情况与线路绝缘情况后,进入电缆更换环节;
步骤四,控制单元向左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退出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出电缆通孔,UPS不间断电源向负载电缆切换杆供电,开始由左向右换位;
步骤五,待负载电缆进入右侧电缆通孔的定位兼传动套中,控制单元向右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接收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入,待旋入到位后,控制单元进行电缆监测,确认无误后,发送送电指令,分离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分离,完全分离后,左侧开关触点断开,左侧供电机构滑出滑槽。
从右往左更换与从左往右更换流程一致,但是执行机构相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全连续采煤设备的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中使用了实施例1中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本发明供电更换装置能简化上采煤机、下采煤机以及主运胶带机等多设备群组供电结构。如图9所示,具体的,该采煤设备包括位于上采煤工作面的上采煤机8、位于下采煤工作面的下采煤机9、与下采煤机9相连的转载提升机10、设在上采煤机8和下采煤机9之间并与上采煤机8位于同一平面的主运胶带机11且主运胶带机11与上采煤机8和下采煤机9的行进方向平行、设在主运胶带机11上并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主运胶带机11的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均通过滑动落料机构14与主运胶带机11连接以使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均能沿主运胶带机11垂直或平行方向移动,并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供电更换装置15。
该供电系统包括五路供电线路:
第一供电线路16,其依次经主运胶带机11、第一桥式转载机12所连滑动落料机构14和第一桥式转载机12后分线布设至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两端以能给上采煤机8或下采煤机9供电;
第二供电线路17,其依次经主运胶带机11、第二桥式转载机13所连滑动落料机构14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后分线布设至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两端以能给上采煤机8或下采煤机9供电;
第三供电线路,用于给主运胶带机11供电;第四供电线路和第五供电线路为备用电路。
第一供电线路16给上采煤机8供电时第二供电线路17给下采煤机9供电,并能经供电更换装置15将供电线路切换为第一供电线路16给下采煤机9供电时第二供电线路17给上采煤机8供电。
主运胶带机11的左右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主运胶带机电缆槽,主运胶带机电缆槽包括固定区域电缆槽和拖拽区域电缆槽。
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一侧均设有桥式转载机电缆槽,第一桥式转载机的桥式转载机电缆槽包括固定区域电缆槽I和拖拽区域电缆槽I,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桥式转载机电缆槽包括固定区域电缆槽II和拖拽区域电缆槽II。
第一供电线路16沿主运胶带机11右侧固定区域电缆槽布设并延伸至主运胶带机11中部后引出至右侧固定区域电缆槽上部的右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并在右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内弯折后伸出并连接在滑动落料机构14上的电缆拖拽部件上,再由电缆拖拽部件引出至第一桥式转载机12的拖拽区域电缆槽I并弯折后,由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中部引入拖拽区域电缆槽I下部的固定区域电缆槽I,在固定区域电缆槽I内经三通接线盒分别向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两端布设。
第二供电线路17沿主运胶带机11左侧固定区域电缆槽布设并延伸至主运胶带机11中部后引出至左侧固定区域电缆槽上部的左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并在左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内弯折后伸出并连接在滑动落料机构14上的电缆拖拽部件上,并由电缆拖拽部件引出至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拖拽区域电缆槽II并弯折后,由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中部引入拖拽区域电缆槽II下部的固定区域电缆槽II,在固定区域电缆槽II内经三通接线盒分别向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两端布设。
在右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内弯折的第一供电线路16的长度为主运胶带机11长度的一半加20米,在拖拽区域电缆槽I内弯折的第一供电线路16的长度为第一桥式转载机12长度的一半加5米;在左侧拖拽区域电缆槽内弯折的第二供电线路17的长度为主运胶带机11长度的一半加20米,在拖拽区域电缆槽II内弯折的第二供电线路17的长度为第二桥式转载机13长度的一半加5米。
设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上端的供电更换装置15为上部供电更换装置,设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下端的供电更换装置15为下部供电更换装置。
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上端均设有上部料斗,两个上部料斗上设有上部供电更换装置;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下端均设有下部料斗,两个下部料斗上设有下部供电更换装置。
向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两端布设的第一供电线路16分别连接至移动组合开关11和下部供电更换装置;第一供电线路16所连移动组合开关11能将第一供电线路16分为五路线缆:第一路线缆用以给滑动落料机构14供电,第二路线缆用以给第一桥式转载机12的上移机构供电以驱动履带,第三路线缆用以给第一桥式转载机12的下移机构供电以驱动履带,第四路线缆用以给第一桥式转载机12运输机构供电、第五路线缆连接上部供电更换装置以给上采煤机8供电;第一供电线路16经下部供电更换装置能给下采煤机9供电;
向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两端布设的第二供电线路17分别连接至移动组合开关11和下部供电更换装置;第二供电线路17所连移动组合开关11能将第二供电线路17分为五路线缆:第一路线缆用以给滑动落料机构14供电,第二路线缆用以给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上移机构供电以驱动履带,第三路线缆用以给第二桥式转载机13的下移机构供电以驱动履带,第四路线缆用以给第二桥式转载机13运输机构供电、第五路线缆连接上部供电更换装置以给上采煤机8供电;第二供电线路17经下部供电更换装置能给下采煤机9供电。
上部供电更换装置包括设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上的左侧供电机构、设在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上的右侧供电机构、设在左侧供电机构或右侧供电机构上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以确保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对准以及设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上的负载电缆切换杆;上采煤机8的电缆插头能在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间切换以实现切换第一供电线路16或第二供电线路17给上采煤机8供电。
下部供电更换装置包括设在第一桥式转载机12上的左侧供电机构、设在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上的右侧供电机构、设在左侧供电机构或右侧供电机构上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以确保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对准以及设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上的负载电缆切换杆;下采煤机9的电缆插头能在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间切换以实现切换第一供电线路16或第二供电线路17给下采煤机9供电。
滑动落料机构14包括:犁煤器、设在犁煤器下方的横向滑轮以与主运胶带机11上的滑轨配合实现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均能沿主运胶带机11平行方向移动、设在犁煤器中部的纵向滑轮以与第一桥式转载机12或第二桥式转载机13上的滑轨配合实现第一桥式转载机12和第二桥式转载机13均能沿主运胶带机11垂直方向移动以及连在犁煤器上的电缆拖拽部件以拖拽第一供电线路16或第二供电线路17。
五路供电线路是由配电站分配出两路35kV高压电进入采场外的临时变配电柜内,再由临时变配电柜将35kV高压转换为五路10kV高压供电线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全连续采煤设备的供电线路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适用于露天矿全连续采煤设备的供电系统来实现;供电线路切换前,第一桥式转载机的上部料斗连接上采煤机,且第一供电线路通过上部电缆更换机构给上采煤机供电;第二桥式转载机的下部料斗连接下采煤机,且第二供电线路通过下部电缆更换机构给下采煤机供电;
供电线路切换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认供电线路切换位置,使第一桥式转载机和第二桥式转载机均向供电线路切换位置移动,如图9(a);
步骤2,第一桥式转载机和第二桥式转载机对齐并合并使上部供电更换装置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同时连接其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以及下部供电更换装置的辅助结合控制机构同时连接其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系统停电,UPS介入控制系统,上部供电更换装置和下部供电更换装置带电;
步骤3,上采煤机的电缆插头从第一桥式转载机上的左侧供电机构拔出,负载电缆切换杆换向,下采煤机的电缆插头从第二桥式转载机上的右侧供电机构拔出,负载电缆切换杆换向;
步骤4,上采煤机的电缆插头插入第二桥式转载机上的右侧供电机构,下采煤机的电缆插头插入第二桥式转载机上的左侧供电机构;确认电缆插头插入完好,线路绝缘检测后,系统带电,上部供电更换装置和下部供电更换装置停电,UPS退出;
步骤5,切换为第二供电线路通过上部供电更换装置给上采煤机供电,第一供电线路通过下部供电更换装置给下采煤机供电,如图9(b);第一桥式转载机和第二桥式转载机分离,继续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供电机构(1)、右侧供电机构(2)、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以及设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上的负载电缆切换杆(4);
所述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均包括本体、设在本体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贯通本体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设在电缆通孔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连通的电缆滑槽;且左侧供电机构(1)与右侧供电机构(2)的电缆滑槽能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
所述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包括壳体(301)、设在壳体(301)上的连接轴(302)、设在壳体(301)内并与连接轴(302)通过轴承连接的驱动电机(303)、控制单元(304)以及UPS不间断电源(305);在壳体(301)下表面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306),两个滑槽(306)中部的槽壁上均设有两个供电限位块,且其中一个滑槽(306)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正极,另一个滑槽(306)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为负极;
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的凸起滑块均能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的滑槽(306)内,以使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能在辅助结合控制机构(3)下方对准结合;负载电缆切换杆(4)安装在所述连接轴(302)上并连有负载电缆,以带动负载电缆在左侧供电机构(1)和右侧供电机构(2)的电缆通孔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供电机构(1)包括本体I(101)、设在本体I(101)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102)且靠近右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102)能导电、贯通本体I(101)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103)、设在电缆通孔I(103)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I(101)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103)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104);
所述右侧供电机构(2)包括本体II(201)、设在本体II(201)上表面的四个凸起滑块II(202)且靠近左侧的两个凸起滑块II(202)能导电、贯通本体II(201)前壁和后壁的电缆通孔II(203)、设在电缆通孔II(203)内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以及设在本体II(201)前壁上并与电缆通孔II(203)连通的弧形的电缆滑槽II(204);所述电缆滑槽I(104)和电缆滑槽II(204)连通成弧形电缆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滑槽(306)分别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负极,且分别为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第二滑槽内的两个供电限位块均作为正极,且分别为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
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能对左侧供电机构(1)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能对右侧供电机构(2)进行限位并能为其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301)下表面还设有四个开关触点,分别为两个负极开关触点和两个正极开关触点,靠近壳体(301)左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左侧负极开关触点(311)和左侧正极开关触点(312);靠近壳体(301)右侧的两个开关触点为右侧负极开关触点(313)和右侧正极开关触点(3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101)侧壁设有凸耦合点I(105)和凹耦合点I(106),本体II(201)侧壁设有与凸耦合点I(105)相对应的凹耦合点II(205),本体II(201)侧壁还设有与凹耦合点I(106)相对应的凸耦合点II(206);当左侧供电机构(1)置于第一左侧供电限位块(307)和第二左侧供电限位块(309)处,且右侧供电机构(2)置于第一右侧供电限位块(308)和第二右侧供电限位块(310)处时,凸耦合点I(105)与凹耦合点II(205)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106)与凸耦合点II(206)相互咬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拔驱动组件(5)包括安装在本体内的电机(501)、与电机(501)相连的驱动齿轮(502)、与驱动齿轮(502)相啮合的定位兼传动套(503)且定位兼传动套(503)同轴设在电缆通孔内以及设在定位兼传动套(503)内壁的支撑构件(504);所述定位兼传动套(503)内放置供电电缆和负载电缆,负载电缆与定位兼传动套(503)啮合,以通过电机(501)带动驱动齿轮(502)转动进而驱动定位兼传动套(503)转动使负载电缆旋出电缆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前壁上设有隔爆挡板,隔爆挡板能在负载电缆移出后密封盖紧电缆通孔以防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负载电缆通过电缆插头紧固件固定在电缆通孔内。
9.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的供电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更换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状态时,辅助结合控制机构与左侧供电机构相连接,右侧供电机构进入辅助结合控制机构的滑槽,碰触到开关触点,将开关触点闭合,供电限位块打到供电位置;
步骤二,凸耦合点I与凹耦合点II相互咬合,凹耦合点I与凸耦合点II相互咬合,放松左右两侧的挡板,为电缆更换做好准备;
步骤三,供电系统断电,UPS不间断电源接入并检测断电情况与线路绝缘情况后,进入电缆更换环节;
步骤四,控制单元向左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退出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出电缆通孔,UPS不间断电源向负载电缆切换杆供电,开始由左向右换位;
步骤五,待负载电缆进入右侧电缆通孔的定位兼传动套中,控制单元向右侧供电机构的电缆插拔驱动组件的电机传达接收电缆指令,电机提供动力,将负载电缆插头旋入,待旋入到位后,控制单元进行电缆监测,确认无误后,发送送电指令,分离左侧供电机构和右侧供电机构,凸耦合点和凹耦合点分离,完全分离后,左侧开关触点断开,左侧供电机构滑出滑槽。
CN202110652478.2A 2021-06-11 2021-06-11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314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2478.2A CN1133143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2478.2A CN1133143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361A CN113314361A (zh) 2021-08-27
CN113314361B true CN113314361B (zh) 2023-07-25

Family

ID=7737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2478.2A Active CN1133143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436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0424A (ja) * 2009-03-18 2010-09-30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
CN201733129U (zh) * 2010-06-29 2011-02-02 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 多功能双负载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装置
CN102201698A (zh) * 2011-02-25 2011-09-28 上海理工大学 具快速切换功能的矿井胶带输送机供电系统控制保护装置
JP2014204636A (ja) * 2013-04-09 2014-10-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
CN204088082U (zh) * 2014-07-04 2015-01-07 浙江正泰机电电气有限公司 大电流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9844639U (zh) * 2019-06-26 2019-12-24 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电源切换变供电系统
CN111327106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供电系统
CN111354585A (zh) * 2020-05-14 2020-06-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0424A (ja) * 2009-03-18 2010-09-30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
CN201733129U (zh) * 2010-06-29 2011-02-02 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 多功能双负载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装置
CN102201698A (zh) * 2011-02-25 2011-09-28 上海理工大学 具快速切换功能的矿井胶带输送机供电系统控制保护装置
JP2014204636A (ja) * 2013-04-09 2014-10-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
CN204088082U (zh) * 2014-07-04 2015-01-07 浙江正泰机电电气有限公司 大电流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9844639U (zh) * 2019-06-26 2019-12-24 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电源切换变供电系统
CN111327106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供电系统
CN111354585A (zh) * 2020-05-14 2020-06-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361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00458U (zh) 液压支架的非主从式联网监测控制系统
CN113314361B (zh) 适用于多设备群组的电缆快速交替式供电更换装置及方法
CN10789177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引导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US5062033A (e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mineral mining installation
CN112431591B (zh) 三软两大倾斜中厚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自动控制系统
CN202334746U (zh) 煤矿采煤工作面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CN201246180Y (zh) 矿井隔爆水槽自动注水装置
CN102508471A (zh) 基于电力线的煤矿监控信息传输装置及方法
CN207374153U (zh) 一种用于自动引导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00494632C (zh) 一种工作面支架控制器使用的耦合器
CN2023453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205028111U (zh) 一种用于散料输送的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装置
CN215647117U (zh) 煤矿综采工作面运输设备监视控制系统
CN114050443A (zh) 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
CN210575715U (zh) 一种数控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组合馈电开关
CN202023576U (zh) 矿用本安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装置的控制器
CN209233168U (zh) 一种新型的辅助接地开关
CN207968078U (zh) 一种四线制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装置
CN214221172U (zh) 一种骑槽帮式采煤机
CN219436249U (zh) 一种电力线缆用安全性高的便捷型对接装置
CN204009882U (zh) 一种可带电拆装的机械式通讯接口装置
CN204761461U (zh) 矿用多协议嵌入式网关系统
CN220815749U (zh) 综采工作面设备远距离供电、液系统
CN206477699U (zh) 提包推拉闭锁装置
CN215979478U (zh) 一种轨道移动式转载机行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