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6298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6298B
CN113306298B CN202110208463.7A CN202110208463A CN113306298B CN 113306298 B CN113306298 B CN 113306298B CN 202110208463 A CN202110208463 A CN 202110208463A CN 113306298 B CN113306298 B CN 113306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wiping surface
w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8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6298A (zh
Inventor
井上谅
泷野文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06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6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38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brushes or wip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2Printhead constructions to prevent nozzle clogging or facilitate nozzle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第一液体喷射头被配置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擦拭第一及第二擦拭面的擦拭部件。以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第三方向,以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第四方向,第一和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第一擦拭面与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间隙具有在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在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排列配置有多个液体喷射头的头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通过在相邻的液体喷射头彼此的间隙中设置有垫片,从而抑制了因对附着于液体喷射头上的液体进行擦拭的擦拭器进入到上述间隙而导致液体飞散的情况。
当如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那样,为了抑制擦拭时的液体的飞散,而在液体喷射头彼此的间隙中设置垫片时,会招致头单元的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因部件数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的增加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49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擦拭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和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擦拭面与所述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所述间隙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头单元的结构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头单元的结构的第二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头单元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表示液体喷射头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固定板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7为表示头芯片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托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9为表示托架的第一突出部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液体喷射头的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液体喷射头的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12为表示导电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为导电板的ⅩⅢ-ⅩⅢ线剖视图。
图14为表示擦拭面被擦拭的状况的第一说明图。
图15为表示擦拭面被擦拭的状况的第二说明图。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互相正交的X、Y、Z方向的箭头标记。X方向以及Y方向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Z方向为重力方向。表示X、Y、Z方向的箭头标记在其他的图中也以箭头标记的朝向与图1相对应的方式适当地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确定朝向的情况下,将作为箭头标记的指示方向的正的方向设为“+”,将作为与箭头标记的指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的方向设为“-”,且在方向标记中合并使用正负的符号。有时将+Z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将+X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2,将+Y方向称为第三方向D3。
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作为喷墨打印机而被构成,其通过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I,而在印刷介质M上印刷图像。液体喷射装置10从未图示的计算机等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来接收图像数据,并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表示形成于印刷介质M上的点的ON(形成)、OFF(不形成)的印刷数据。液体喷射装置10通过依据印刷数据喷射油墨I,而在印刷介质M上的所希望的位置由油墨I来形成点,从而在印刷介质M上印刷图像。
液体喷射装置10具备控制部15、液体容器20、泵25、头单元30、输送机构40和擦拭机构50。控制部15由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主存储装置和实施与外部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的计算机构成。通过处理器执行读取到主存储装置上的程序或命令,从而控制部15发挥各种功能。例如,控制部15发挥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印刷数据的功能、依据印刷数据对头单元30和输送机构40进行控制的功能。
液体容器20对向印刷介质M喷射的油墨I进行贮存。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器20由四个容器构成,在各容器中单独地贮存有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四种颜色的油墨I。液体容器20的各容器经由管等与头单元30连接。
头单元30具备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配置的多个液体喷射头100A~100F。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单元30上,朝向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配置有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第三液体喷射头100C、第四液体喷射头100D、第五液体喷射头100E和第六液体喷射头100F。头单元30将从液体容器20供给的油墨I分配至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并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从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朝向印刷介质M喷射油墨I。另外,有将头单元30称为行式头的情况。标记于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的符号的末尾的“A”~“F”的字符为,用于区分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而被标记的字符。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特别地区分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不在符号的末尾标记“A”~“F”的字符而进行说明。被设置于头单元30上的液体喷射头10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六个。例如,在头单元30上既可以设置一至五个液体喷射头100,又可以设置七个以上的液体喷射头100。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30作为行式头被构成,但是也可以为应用于通过头单元30一边在印刷介质M上往复移动一边喷射油墨I从而形成图像的所谓的串行打印机中的结构。
输送机构40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对印刷介质M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机构40朝向第三方向D3输送印刷介质M。输送机构40例如由用于输送印刷介质M的辊、使该辊旋转的电机等构成。
泵25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通过两个系统将空气A供给至头单元30。泵25经由两根管而与头单元30进行连接。在各管中各系统的空气A1、空气A2进行流动。各系统的空气A1、空气A2分别被用于设置于头单元30内的阀的开闭。
擦拭机构50具备擦拭部件51和擦拭驱动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擦拭部件51由橡胶制的刮板构成。另外,擦拭部件51也可以由布等构成。擦拭驱动部52例如由导轨和电机等构成。擦拭驱动部52通过在控制部15的控制下使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头单元30朝向第二方向D2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擦拭部件51对附着于头单元30上的油墨I和异物等进行擦拭。另外,擦拭驱动部52也可以通过使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头单元30朝向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擦拭部件51对附着于头单元30上的油墨I和异物等进行擦拭。关于擦拭部件51的具体的形状在下文中叙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擦拭驱动部52被构成为,通过使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头单元30进行移动,从而使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头单元30进行相对移动,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通过使头单元30相对于擦拭部件51向第二方向D2或者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头单元30进行相对移动。
图2为头单元30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3为头单元30的第二分解立体图。图4为头单元30的仰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头单元30具备流道结构体G1、流道控制部G2和液体喷射部G3。
在流道结构体G1上设置有,与油墨颜色的数量相对应的第一液体导入口SI1和与油墨颜色的数量以及液体喷射头100的数量相对应的第一液体排出口DI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道结构体G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液体导入口SI1和二十四个第一液体排出口DI1。在各第一液体导入口SI1上连接有从液体容器20延伸的管。在流道结构体G1内设置有四个系统的油墨I的流道。油墨I的流道与一个第一液体导入口SI1和六个第一液体排出口DI1连通。此外,在流道结构体G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空气导入口SA1和十二个第一空气排出口DA1。在各第一空气导入口SA1上连接有从泵25延伸的管。在流道结构体G1内设置有两个系统的空气A的流道。空气A的流道与一个第一空气导入口SA1和六个第一空气排出口DA1连通。
流道控制部G2具备与液体喷射头100的数量相对应的六个压力调节单元U2。在各压力调节单元U2上设置有四个第二液体导入口SI2和四个第二液体排出口DI2。各第二液体导入口SI2与各第一液体排出口DI1进行连接。在各压力调节单元U2上设置有四个系统的油墨I的流道。油墨I的流道与一个第二液体导入口SI2和一个第二液体排出口DI2连通。在各压力调节单元U2内设置有对油墨I的流道进行开闭的阀、对在油墨I的流道中流动的油墨I的压力进行调节的阀。此外,在各压力调节单元U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空气导入口SA2。在各压力调节单元U2内设置有两个系统的空气A的流道。空气A的流道对一个第二空气导入口SA2和一个阀之间进行连接。各阀通过经由各流道供给的空气A而被驱动。
液体喷射部G3具备六个液体喷射头100A~100F和支承部件35。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通过未图示的螺钉或粘合剂等固定手段而被固定在支承部件35上。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分别具有四个第三液体导入口SI3。在支承部件3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使第三液体导入口SI3露出的开口部。各第三液体导入口SI3与各第二液体排出口DI2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3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支承部件35例如由铝压铸件形成。支承部件35经由地线而接地。另外,支承部件35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
在此,对从液体容器20向液体喷射头100供给的油墨I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被贮存于液体容器20中的油墨I经由未图示的管等被供给至流道结构体G1的第一液体导入口SI1。被供给至第一液体导入口SI1的油墨I在通过设置于流道结构体G1内的分配流道而被向各第一液体排出口DI1分配后,被供给至压力调节单元U2的第二液体导入口SI2。被供给至第二液体导入口SI2的油墨I在流经设置于压力调节单元U2内的流道后,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00的第三液体导入口SI3。即,流道结构体G1具有作为用于分别向头单元30的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分配供给油墨I的分配流道部件的功能。另外,具有作为分配流道部件的功能的流道结构体G1和具有对多个液体喷射头100进行固定的功能的支承部件35也可以被一体化而由同一部件构成。例如,也可以设为,多个液体喷射头100不经由压力调节单元U2,而被固定在具有作为分配流道部件的功能的支承部件35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液体喷射头100A~100F分别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配置的六个头芯片200。各头芯片200具有喷射油墨I的多个喷嘴N。在各头芯片200中,多个喷嘴N被配置为,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方向并且与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双方交叉的第四方向D4上进行排列。将在第四方向D4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喷嘴N称为喷嘴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头芯片200上设置有两列喷嘴列。多个喷嘴N被划分为,喷射蓝绿色的油墨I的组、喷射品红色的油墨I的组、喷射黄色的油墨I的组和喷射黑色的油墨I的组。另外,设置于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上的头芯片200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并不限于六个。有时将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头芯片200称为第一头芯片,将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称为第二头芯片。
图5为表示液体喷射头100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5中示出了一个液体喷射头100。液体喷射头100具备过滤器部110、密封部件120、第一配线基板130、托架140、六个头芯片200和固定板150。液体喷射头100通过从上侧起依次将过滤器部110、密封部件120、第一配线基板130、托架140和固定板150重叠而被构成。六个头芯片200被收纳在托架140与固定板150之间。另外,有时将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托架140称为第一托架140A,将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托架140称为第二托架140B。有时将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称为第一固定板150A,将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称为第二固定板150B。
过滤器部110具备第一部件111、第二部件112和过滤器113。过滤器部110在沿第一方向D1进行观察时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在过滤器部110的四角处设置有四个第三液体导入口SI3。在过滤器部110内设置有四个过滤器113。过滤器113针对每一个第三液体导入口SI3进行设置。各过滤器113对油墨I中所包括的气泡和异物进行捕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11以及第二部件112分别由树脂材料形成。关于形成第一部件111以及第二部件1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例如ザイロン
Figure BDA0002950297450000061
(注册商标)、液晶聚合物。
密封部件120在沿第一方向D1进行观察时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在密封部件120的四角处设置有供从过滤器部110供给的油墨I流过的贯穿孔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20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密封部件120为用于使设置于过滤器部110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上的未图示的液体排出孔与后述的托架140的液体导入口145之间液密地连通的密封部件。
第一配线基板130在沿第一方向D1进行观察时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在第一配线基板130的四角处设置有切口部135,以便不堵塞密封部件120的各贯穿孔125。在第一配线基板130上设置有用于将驱动信号和电源电压供给至各头芯片200的配线。
托架140沿第一方向D1进行观察时,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40通过将第一托架部件141、第二托架部件142、第三托架部件143层压而被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托架部件141~143由树脂材料形成。关于形成各托架部件141~143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例如ザイロン(注册商标)、液晶聚合物。第一托架部件141与第二托架部件142之间以及第二托架部件142与第三托架部件143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而进行粘合。各头芯片200被固定在第三托架部件143上。第三托架部件143与各头芯片200之间通过粘合剂而进行粘合。
在托架140的上表面的四角处设置有四个液体导入口145。各液体导入口145与设置于密封部件120上的贯穿孔125进行连接。在托架140的内部设置有将从各液体导入口145导入的油墨I分配给六个头芯片200的流道。流道针对四个液体导入口145的每一个而单独地进行设置。在托架140上设置有供后述的头芯片200的第二配线基板246插穿的缝隙孔146。另外,关于托架140的进一步具体的结构在下文中叙述。
固定板150具有平面部151、第一折弯部152、第二折弯部153、第三折弯部154。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50由金属材料形成。关于形成固定板150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
图6为表示固定板150的结构的仰视图。如图6所示,平面部151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如图5以及图6所示,平面部151具有第一面PL1和第二面PL2。第一面PL1为朝向第一方向D1的面,第二面PL2为第一面PL1的相反侧的面。在第二面PL2上固定有六个头芯片200和第三托架部件143。固定板150的第二面PL2与各头芯片200之间以及固定板150的第二面PL2与第三托架部件143之间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平面部151上设置有使头芯片200露出的开口部15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部151上,针对于每一个头芯片200设置有六个开口部155。
各折弯部152~154为,固定板150的朝向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侧折弯了的部分。各折弯部152~154以使与平面部151之间的角度成为钝角的方式而被折弯。第一折弯部152从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平面部151的端部突出。第二折弯部153从第三方向D3侧的平面部151的端部突出。第三折弯部154从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平面部151的端部突出。
图7为表示头芯片20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图7中,示出了一个头芯片200的与第四方向D4垂直的截面。头芯片200具备:喷嘴板210,其设置有喷射油墨I的多个喷嘴N;流道形成基板221,其划定连通流道255、单独流道253和贮液室R;压力室基板222,其划定压力室C;保护基板223;柔性部230;振动板240;压电元件245;第二配线基板246;壳体224,其划定贮液室R以及液体导入口251。
在头芯片200上,作为油墨I的流道250,而设置有用于将油墨I从后述的托架140的液体排出口315进行导入的液体导入口251、贮液室R、单独流道253、压力室C和连通流道255。油墨I的流道250通过对流道形成基板221、压力室基板222、壳体224进行层压而被构成。从液体导入口251导入至壳体224内的油墨I被贮存在贮液室R中。贮液室R为与多个单独流道253进行连通的共用流道,多个单独流道253分别与构成喷嘴列的多个喷嘴N相对应。被贮存于贮液室R中的油墨I经由单独流道253被供给至压力室C中。在压力室C中被加压的油墨I经由连通流道255从喷嘴N被喷射出。在头芯片200上针对每一个喷嘴N设置有单独流道253、压力室C以及连通流道255。壳体224可以由例如ザイロン(注册商标)或液晶聚合物等树脂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板210、流道形成基板221以及压力室基板222由单晶硅形成。喷嘴板210、流道形成基板221以及压力室基板222彼此之间通过粘合剂被相互固定。
在流道形成基板221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喷嘴板210和柔性部230。喷嘴板210被固定在连通流道255的下侧。在喷嘴板210上设置有多个喷嘴N。柔性部230被固定在贮液室R以及单独流道253的下侧。柔性部230由密封膜231和支承体232构成。密封膜231为具有可挠性的膜状部件。贮液室R以及单独流道253的下侧由密封膜231密封。密封膜231的外周缘由框状的支承体232支承。支承体232的底面被固定在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的第二面PL2上。柔性部230对贮液室R内、单独流道253内的油墨I的压力变动进行抑制。
压力室C的上侧由振动板240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板240由氧化硅等具有弹性的膜状部件和氧化锆等具有绝缘性的膜状部件层压而被构成。上述的振动板240的氧化硅等具有弹性的膜状部件和压力室基板222也可以被一体化而由相同的部件形成。在振动板240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驱动元件的压电元件245。压电元件245由压电体和形成于压电体的两面上的电极构成。压电元件245的各电极与设置于壳体224内的第二配线基板246电连接。第二配线基板246与上述的第一配线基板130电连接。压电元件245经由第二配线基板246从控制部15接受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与振动板240一起进行振动,使压力室C的容积变化。通过压力室C的容积被缩小,从而压力室C内的油墨I被加压,进而油墨I从喷嘴N中被喷射出来。另外,代替压电元件245,也可以采用发热元件作为驱动元件。
图8为表示托架140的结构的仰视图。图9为表示托架140的第一突出部330的立体图。托架140具有主体部310、壁部320、第一突出部330和切口部340。在主体部310上,固定有六个头芯片200。例如,头芯片200的壳体224的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侧的面与主体部310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之间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主体部310上,设置有六个缝隙孔316。在缝隙孔316中插入头芯片200的第二配线基板246。在主体部310上,设置有二十四个液体排出口315。各液体排出口315与各头芯片200的液体导入口251连接。
壁部320从主体部310朝向第一方向D1突出。壁部320具有朝向第一方向D1的第三面PL3。壁部320的第三面PL3被固定在固定板150的第二面PL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320由第一壁部321、第二壁部322和第三壁部323构成。第一壁部321沿着第四方向D4而被设置在主体部310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上。第二壁部322沿着第二方向D2而被设置在主体部310的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上。第三壁部323沿着第二方向D2而被设置在主体部310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上。第二壁部322与第三壁部323之间通过第一壁部321进行连接。上述的第三面PL3作为设置于第一壁部321的底面、第二壁部322的底面和第三壁部323的底面上的一个连续的面而被构成。
第一突出部330以从第一壁部321的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以及第一壁部321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方式被设置。第一突出部330具有朝向第一方向D1、且与第一壁部321的第三面PL3连续的第四面PL4。如图9所示,第一突出部330从第四面PL4越过第三托架部件143中的主体部310和壁部320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中心O而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0从第四面PL4延伸至第三托架部件143的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侧的面。另外,也将第三托架部件143中的主体部310和壁部320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中心O称为托架140中的主体部310和壁部320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中心O。
切口部340被设置在第二壁部322的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第三壁部323的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通过设置切口部340,抑制了与相邻配置的液体喷射头100的第一突出部330的干涉。
图10为表示液体喷射头100的结构的第一剖视图。图11为表示液体喷射头100的结构的第二剖视图。在图10中,示出了利用与第一方向D1垂直并且与固定板150的各折弯部152~154交叉的截面进行了切断的液体喷射头100的截面。在图11中,示出了利用与第三方向D3垂直并且通过第三方向D3上的液体喷射头100的中心位置的截面进行了切断的液体喷射头100的截面。如图10所示,六个头芯片200被收纳在由托架140和固定板150所包围的空间中。通过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第二壁部322、第三壁部323以及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而构成包围六个头芯片200的侧壁。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相对于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二方向D2侧。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相对于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托架140的第二壁部322相对于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三方向D3侧。托架140的第三壁部323相对于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另外,有时将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称为第一侧壁,将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称为第二侧壁,将托架140的第二壁部322称为第三侧壁,将托架140的第三壁部323称为第四侧壁。
第二壁部322与第三壁部323之间通过第一壁部321进行连接。第一壁部321被配置成,与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侧的头芯片200相邻,第一折弯部152被配置成,与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头芯片200相邻。在第二方向D2上,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一壁部321与第一折弯部152之间。在第三方向D3上,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二壁部322与第三壁部323之间。第一壁部321的外侧的面以及第一折弯部152的外侧的面露出至液体喷射头100的外部。托架140的第二壁部322的外侧的面被固定板150的第二折弯部153覆盖。托架140的第三壁部323的外侧的面被固定板150的第三折弯部154覆盖。在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头芯片200与第一折弯部152之间不存在托架140。第一壁部321的厚度t1小于第二壁部322的厚度t3,并且小于第三壁部323的厚度t4。第一壁部321的厚度t1是指,在第一壁部321中,以覆盖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侧的头芯片200的第二方向D2侧的侧面的方式对置的部分的最小的厚度。第二壁部322的厚度t3是指,在第二壁部322中,以覆盖六个头芯片200的第三方向D3侧的侧面的方式对置的部分的最小的厚度。第三壁部323的厚度t4是指,在第三壁部323中,以覆盖六个头芯片200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侧面的方式对置的部分的最小的厚度。此外,第一折弯部152的厚度t2小于第一壁部321的厚度t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321的厚度t1为0.71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50的材料的厚度,即,第一折弯部152的厚度t2为0.08mm。
如图11所示,在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截面中,第一壁部321的一部分与主体部310相比朝向第二方向D2凸出。在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截面中,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被配置在与第一壁部321相比更靠第二方向D2侧。第一壁部321的外侧的面与和第一方向D1垂直的平面部151的第一面PL1之间的角度θ1跟第一折弯部152的外侧的面与平面部151的第一面PL1之间的角度θ2大致相同。换言之,第一壁部321以及第一折弯部152分别相对于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一面PL1以大致相同角度倾斜。大致相同是指,角度θ1和角度θ2基本上为相同的角度,即使因制造误差而使两者产生差,只要两者之差为1度以下则允许误差的意思。
如图4所示,构成头单元30的各液体喷射头100以使各自的第一壁部321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被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头单元30的各液体喷射头100以使第一壁部321的外侧的面朝向与第四方向D4垂直的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相邻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中的最近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大致相同。大致相同是指,两者之差为在第二方向D2中相邻的喷嘴N彼此的间隔的一半以下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者之差为10μm以下。
图12为表示导电板9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3为图12中的导电板90的ⅩⅢ-ⅩⅢ线剖视图。在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侧方,以对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A~100F彼此之间进行覆盖的方式而设置有导电板90。在图12中,示出了以对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之间进行覆盖的方式而设置的导电板90。导电板90对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导电板90由具有导电性的板簧构成。导电板90具有矩形形状的板被折弯的形状。导电板90的一端部通过螺钉等而被固定在支承部件35上。导电板90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A的第三折弯部154的内侧的面以及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B的第三折弯部154的内侧的面接触。通过导电板90与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A以及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B接触,从而支承部件35、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A、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B之间被电连接。由于支承部件35经由地线而接地,因此各固定板150通过经由导电板90与支承部件35电连接而接地。另外,导电板90也可以具有如下的形状,即,与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A接触的部分、和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B接触的部分之间被切口的形状。导电板90既可以设置在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的第三方向D3侧的侧方,又可以设置在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的第三方向D3侧的侧方以及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侧方这双方。
图14为表示液体喷射头100的擦拭面WP被擦拭的状况的第一说明图。图15为表示液体喷射头100的擦拭面WP被擦拭的状况的第二说明图。液体喷射头100的固定板150的第一面PL1以及喷嘴板210的从固定板150的开口部155露出的面在预定的时刻通过擦拭部件51被擦拭。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喷嘴板210中的从固定板150的开口部155露出的面称为喷嘴面PN。将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固定板150的第一面PL1和喷嘴面PN合在一起称为第一擦拭面WP1,将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固定板150的第一面PL1和喷嘴面PN合在一起称为第二擦拭面WP2。在未特别地区别第一擦拭面WP1和第二擦拭面WP2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仅称为擦拭面WP。
如图14所示,擦拭部件51通过相对于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喷射头100的擦拭面WP进行擦拭。在本实施方式中,擦拭部件51具有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第四方向D4上长条的形状。第四方向D4上的擦拭部件51的长度大于第四方向D4上的液体喷射头100的擦拭面WP的长度。如图15所示,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朝向第二方向D2弯曲。
如图14所示,通过擦拭部件51相对于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被擦拭的油墨I沿着擦拭部件51朝向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进行移动。在固定板150的第一面PL1与喷嘴面PN之间形成有固定板150的厚度量的阶梯。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50的开口部155具有,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将擦拭部件51延伸的第四方向D4设为长边方向,将与第四方向D4正交的方向设为短边方向的矩形形状。因此,由于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易于到达喷嘴面PN,因此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对喷嘴面PN的擦拭残留。
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和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被配置为,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第一擦拭面WP1与第二擦拭面WP2之间空出间隙SP。该间隙SP由第一间隙SP1、第二间隙SP2和第三间隙SP3构成。第一间隙SP1为间隙SP中的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的部分。第二间隙SP2为,被设置在间隙SP中的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以及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的、在与第四方向D4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隙SP2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第三间隙SP3为,间隙SP中的、连接第一间隙SP1和第二间隙SP2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间隙SP3从第一间隙SP1的第四方向D4侧的端部以及间隙SP中的第一间隙SP1的第四方向D4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D2延伸。如图15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间隙SP1的宽度L1小于与擦拭面WP接触时的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的宽度Lw。
如图14所示,第一擦拭面WP1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具有越过以与第一间隙SP1重叠的方式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的假想线LN1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突出的第一区域R1。假想线LN1以与第一间隙SP1中的最靠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托架140的第一突出部330的第四面PL4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0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上述的假想线LN1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且向第二方向D2突出,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第一突出部330的第四面PL4上。第一擦拭面WP1具有:第一端部,其为第一擦拭面WP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并且为第四方向D4侧的端部;第二端部,其为第一擦拭面WP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并且为第四方向D4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双方处。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被配置于,在第三方向D3上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六个头芯片200不同的位置。换言之,第一擦拭面WP1的第一区域R1相对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六个头芯片200被配置在第三方向D3侧或者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30的第四面PL4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假想线LN2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且向第二方向D2突出,第一擦拭面WP1的第一区域R1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第一间隙SP1重叠的方式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的假想线LN2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突出。假想线LN2以与第一间隙SP1中的最靠第二方向D2侧的部分重叠的方式而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R1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不仅越过假想线LN1也越过假想线LN2,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且向第二方向D2突出。
在擦拭部件51于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之下移动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中的情况下,被擦拭的油墨I有可能因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间隙SP中的冲击而飞散。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擦拭面WP上设置有第一区域R1,因此在擦拭部件51于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之下移动时,擦拭部件51的一部分会与第一区域R1接触。因此,可以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间隙SP中的情况。只要第一区域R1被设置为至少越过假想线LN1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突出,就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间隙SP中的情况。因第一区域R1被设置为不仅越过假想线LN1也越过假想线LN2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且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间隙SP中的情况,从而更加优选。
根据在上文中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由于在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擦拭面WP1上设置有第一区域R1,该第一区域R1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假想线LN1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突出,因此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和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间隙SP中的情况。因此,不设置填埋该间隙SP的垫片,就能够抑制擦拭时的油墨I的飞散。另外,由于可以不设置用于抑制油墨I的飞散的垫片,因此能够抑制头单元30的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因部件数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的第一区域R1被设置为,在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不仅越过假想线LN1也越过假想线LN2而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突出,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间隙SP中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擦拭时的油墨I的飞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在第三方向D3上被配置于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不同的位置。因此,不扩大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头芯片200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的间隔就能够设置第一区域R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SP中的设置于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以及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处的第二间隙SP2被设置为,在与第四方向D4不同的第三方向D3上延伸。因此,与第二间隙SP2被设置为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的方式相比,能够使得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难以进入到第二间隙SP2中,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二间隙SP2中的油墨I的飞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于液体喷射头100的第三托架部件143上的第一突出部330从第四面PL4越过第三托架部件143中的主体部310和壁部320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方向D1中的中心O而延伸,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突出部330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被按压在第一擦拭面WP1上时的第一突出部330的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突出部330从第四面PL4延伸至第三托架部件143的相反侧的面,因此能够充分地提高第一突出部330的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设置有导电板90而能够将固定板150接地,因此能够抑制固定板150作为天线而发挥功能的情况。因此,通过导电板90,能够抑制来自第二配线基板246等的噪声通过固定板150被放射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上述的功能的导电板90被设置为对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进行覆盖,因此即使在头单元30内油墨I飞散,飞散的油墨I也能够通过导电板90进行阻挡。因此,能够通过导电板90来抑制油墨I向头单元30外部的飞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围在第二方向D2上被排列配置的六个头芯片200的四个侧壁中的、第二方向D2侧的侧壁由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构成,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由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构成。例如,在第二方向D2侧的侧壁由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构成,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如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那样由较厚的壁部构成的情况下,在对多个液体喷射头100进行排列配置时,由于较厚的托架140的壁部彼此对置,因而难以缩短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的头芯片200彼此的间隔。也就是说,难以紧密地对多个液体喷射头100进行排列配置。此外,例如,在为了缩小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的头芯片200彼此的间隔,而使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由较薄的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构成,且第二方向D2侧的侧壁如第一折弯部152那样由较薄的折弯部构成的情况下,在制造上难以相对于平面部151的第一面PL1将各折弯部垂直地折弯,因此各折弯部相对于第一面PL1成为钝角。因此,在对多个液体喷射头100进行排列配置时,存在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变大且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该间隙SP中而导致油墨I飞散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在为了抑制擦拭部件51进入到间隙SP中的情况而在间隙SP处设置了垫片的情况下,存在招致因部件数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组装工序的复杂化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使上述的问题发生,且能够将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密集地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排列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截面中,第一壁部321的一部分与主体部310相比向第二方向D2侧凸出。因此,和第一壁部321的一部分与主体部310相比不向第二方向D2侧凸出的方式相比,在将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排列配置时,能够缩小形成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截面中,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被配置在与第一壁部321相比更靠第二方向D2侧。因此,与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未被配置在与第一壁部321相比更靠第二方向D2侧的方式相比,在将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排列配置时,能够缩小形成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和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相对于设置在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上的第一面PL1,以大致相同角度进行倾斜。因此,在对多个液体喷射头100进行排列配置时,能够缩小形成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部321的第四方向D4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壁部322,在第一壁部321的第四方向D4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三壁部323。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壁部322和第三壁部323来加强第一壁部321,从而能够抑制第一壁部321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围六个头芯片200的四个侧壁中的第二方向D2侧的侧壁由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构成,且包围多个头芯片200的侧壁中的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由利用金属材料形成的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构成。一般而言,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相比较薄且易于成型,因此通过利用金属材料来形成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从而能够使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侧壁薄型化。因此,能够使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中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分别以使与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相比较厚的第一壁部321朝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排列配置。因此,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的第一壁部321未被对置地配置,从而能够将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密集地进行排列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液体喷射头100中形成有沿着第四方向D4的喷嘴列。因此,在将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了排列配置时,能够使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的喷嘴列彼此在第三方向D3中交迭。因此,能够降低在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间产生的印刷不均匀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被构成为,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中的最近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头芯片200彼此的间隔均等,从而能够减少印刷不均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形成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第一间隙SP1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L1小于在与擦拭面WP接触的状态下的擦拭部件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Lw。因此,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中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在第二方向D2上进行排列配置,且擦拭部件51相对于多个液体喷射头100向第二方向D2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喷嘴面PN进行擦拭。此时,擦拭部件51相对于接下来要擦拭的液体喷射头100的固定板150,从设置有第一折弯部152的一侧进行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与固定板150的边缘接触而损伤的情况。特别是,在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截面中,在固定板150的平面部151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被配置在与第一壁部321相比更靠第二方向D2侧的情况下,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在托架140b上而是在固定板150b上设置有擦拭面WP的第一区域R1。关于其他的结构除非特别地进行说明,否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40b不具有第一突出部330。固定板150b的平面部151b具有朝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59。第二突出部159设置在平面部151b的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和平面部151b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双方处。擦拭面WP的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159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折弯部154b具有与第二突出部159连接的第三突出部160。第三突出部160为,设置于第三折弯部154b中的第二突出部159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部分。第二突出部159和第三突出部160被弯曲连接。通过在第三折弯部154b上设置第三突出部160,与在第三折弯部154b上未设置第三突出部160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被按压在第一区域R1上时的第二突出部159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图示的第二折弯部153上也与第三折弯部154b同样地设置有第三突出部160。另外,也可以不在第二折弯部153或第三折弯部154b上设置第三突出部160。
根据在上文中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通过在各液体喷射头100的固定板150b的第二突出部159上设置第一区域R1,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中的情况。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在托架140上而是在固定板150b上设置有擦拭面WP的第一区域R1。关于其他的结构除非特别地进行说明,否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4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固定板150b的平面部151b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二突出部159,擦拭面WP的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159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159与第一突出部330抵接。具体而言,第二突出部159的与擦拭面WP相反一侧的面和第一突出部330的第四面PL4抵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板150b的第二折弯部153和第三折弯部154b上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第三突出部160。另外,也可以不在第二折弯部153、第三折弯部154b上设置第三突出部160。
根据在上文中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通过在各液体喷射头100的固定板150b的第二突出部159上设置第一区域R1,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进入到各液体喷射头100彼此的间隙SP中的情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托架140的第一突出部330来加强固定板150b的第二突出部159,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51被按压在第一区域R1上时的第二突出部159的变形。
D.其他的实施方式:
(D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液体喷射头100的擦拭面WP的第一区域R1被设置在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和与第三方向D3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双方处。相对于此,第一区域R1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三方向D3侧的端部和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中的任意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各液体喷射头100A~100F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配置。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通过擦拭部件51被擦拭的油墨I聚集在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因此易于在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处发生油墨I的飞散。因此,优选为,第一区域R1被设置于擦拭面WP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侧的端部,换言之,第一区域R1仅被设置于擦拭面WP的第四方向D4侧的端部。
(D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的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的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不同。相对于此,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的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也可以与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的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相同。换言之,在将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投影到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面上时,第一液体喷射头100A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液体喷射头100B的头芯片200也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中交迭。
(D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在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中,设置有在与第一间隙SP1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隙SP2。相对于此,在液体喷射头100彼此之间的间隙SP中,也可以并未设置有第二间隙SP2。
(D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设置于第三托架部件143上的第一突出部330也可以不从第四面PL4延伸至第三托架部件143中的主体部310和壁部320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中心O。
(D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在头单元30上也可以不设置导电板90。
(D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设置于第三托架部件143上的第一壁部321也可以不具有与主体部310相比更向第二方向D2侧凸出的部分。
(D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固定板150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也可以不被配置在与第一壁部321相比更靠第二方向D2侧。
(D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设置于第三托架部件143上的第二壁部322和第三壁部323也可以不通过第一壁部321进行连接。
(D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也可以在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头芯片200与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之间存在有托架140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在六个头芯片200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侧的头芯片200与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之间设置有托架140的壁部320。
(D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托架140的第一壁部321和固定板150的第一折弯部152也可以不是相对于第一面PL1以大致相同角度进行倾斜。
(D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各液体喷射头100以使各自的第一壁部321朝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被排列配置。相对于此,也可以设为,各液体喷射头100中的至少一个以使第一壁部321的朝向与其他的液体喷射头100不同的方式被配置。
(D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也可以设为,相邻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与相邻的液体喷射头100中的最近的头芯片200彼此的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不同。
(D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与擦拭面WP接触时的擦拭部件51的顶端部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Lw也可以小于第一间隙SP1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L1。
E.其他的方式: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本公开也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实现。与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性特征相对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本公开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达成本公开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删除。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擦拭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和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擦拭面与所述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所述间隙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在第一液体喷射头的第一擦拭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的第一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与第二液体喷射头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因此,不设置填充该间隙的垫片,就能够抑制擦拭时的液体的飞散。此外,由于可以不设置用于抑制液体的飞散的垫片,因此能够抑制头单元的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因部件数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的增加。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托架,其具有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壁部;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所述托架的所述壁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三面,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所述托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壁部的所述第三面连续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在第一液体喷射头的第一擦拭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的第一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与第二液体喷射头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托架,其具有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壁部;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所述托架的所述壁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三面,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所述托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壁部的所述第三面连续的第四面,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且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抵接。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于能够通过托架的第一突出部来加强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突出部,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突出部的变形。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在第一液体喷射头的第一擦拭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的第一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与第二液体喷射头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二头芯片,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第二头芯片不同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不加宽第一头芯片与第二头芯片的间隔而设置第一区域。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端部具有在与所述第四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隙。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与第二间隙沿着第四方向进行设置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在第二间隙中的液体的飞散。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四面越过所述托架中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壁部合在一起的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而延伸。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提高第一突出部的刚性。
(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四面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提高第一突出部的刚性。
(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区域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中的任意一方上。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与第一区域被设置在第一擦拭面的两端上的方式进行比较,能够容易地使第一液体喷射头和第二液体喷射头排列配置。
(10)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擦拭部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长条的形状,并且,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在第一液体喷射头的第一擦拭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的第一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擦拭部件进入到第一液体喷射头与第二液体喷射头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
(11)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端部,其为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并且为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为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并且为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而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侧,所述第一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于通过在第四方向上长条的擦拭部件相对于第一液体喷射头以及第二液体喷射头在第二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液体从第二端部集聚在第一端部,因此能够通过在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区域而有效地抑制液体的飞散。
(12)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具备支承部件和导电板,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导电性,且固定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所述导电板具有导电性,且对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这双方进行覆盖,或者对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这双方进行覆盖,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一头芯片和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二头芯片和构成所述第二擦拭面的一部分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二头芯片的第二固定板,所述导电板将所述支承部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电连接。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通过导电板来抑制液体的飞散,并且能够经由导电板而将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接地。
本公开也能够通过液体喷射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头单元等方式来实现。
符号说明
10…液体喷射装置;15…控制部;20…液体容器;25…泵;30…头单元;35…支承部件;40…输送机构;50…擦拭机构;51…擦拭部件;52…擦拭驱动部;90…导电板;110…过滤器部;120…密封部件;130…第一配线基板;140…托架;150…固定板;151…平面部;152…第一折弯部;153…第二折弯部;154…第三折弯部;155…开口部;159…第二突出部;160…第三突出部;200…头芯片;310…主体部;320…壁部;321…第一壁部;322…第二壁部;323…第三壁部;330…第一突出部;340…切口部。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
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
擦拭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和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擦拭面与所述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
所述间隙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
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
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
托架,其具有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壁部;
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
所述托架的所述壁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三面,
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
所述托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壁部的所述第三面连续的第四面,
所述第四面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
2.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
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
擦拭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和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擦拭面与所述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
所述间隙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
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
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
托架,其具有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壁部;
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
所述托架的所述壁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三面,
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
所述托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壁部的所述第三面连续的第四面,
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且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二头芯片,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的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第二头芯片不同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端部具有在与所述第四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四面越过所述托架中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壁部合在一起的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而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四面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中的任意一方上。
8.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擦拭部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长条的形状,并且,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端部,其为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并且为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为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并且为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而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侧,
所述第一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第一液体喷射头,其向第一方向喷射液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擦拭面;
第二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擦拭面;
擦拭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擦拭面以及所述第二擦拭面进行擦拭,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和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被配置为,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擦拭面与所述第二擦拭面之间空出间隙,
所述间隙具有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隙,
所述第一擦拭面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以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一液体喷射头具备:
多个第一头芯片,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配置;
第一固定板,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作为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且固定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的第二面,
所述多个第一头芯片各自具有喷嘴板和壳体,所述喷嘴板构成所述第一擦拭面的一部分并且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与所述多个喷嘴连通的流道,
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观察时越过所述假想线而朝向所述第二液体喷射头突出,
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所述第一擦拭面的所述第一区域。
CN202110208463.7A 2020-02-27 2021-02-24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13306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1522A JP7001114B2 (ja) 2020-02-27 2020-02-27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0-031522 2020-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298A CN113306298A (zh) 2021-08-27
CN113306298B true CN113306298B (zh) 2023-06-23

Family

ID=77370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8463.7A Active CN113306298B (zh) 2020-02-27 2021-02-24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7122B2 (zh)
JP (1) JP7001114B2 (zh)
CN (1) CN11330629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28588U (zh) * 2011-02-23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3921557A (zh) * 2013-01-11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CN104691108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
CN106183421A (zh) * 2015-05-28 2016-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CN106564282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擦拭方法
JP2017124636A (ja) * 2017-04-19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06965559A (zh) * 2016-01-13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头的擦拭方法
CN10862158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擦拭部件、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2695B2 (ja) 2005-05-20 2011-05-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516088B2 (ja) 2010-06-01 2014-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72261B2 (ja) * 2014-09-05 2018-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199466B1 (en) 2014-09-29 2015-12-0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 head protective guide system
JP6597961B2 (ja) 2015-10-30 2019-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97183B2 (ja) 2017-03-13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方法
US10507655B2 (en) 2017-04-13 2019-1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7006308B2 (ja) 2017-04-13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87318B2 (ja) 2017-09-28 2022-06-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28588U (zh) * 2011-02-23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3921557A (zh) * 2013-01-11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CN104691108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
CN106183421A (zh) * 2015-05-28 2016-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CN106564282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擦拭方法
CN106965559A (zh) * 2016-01-13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头的擦拭方法
CN10862158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擦拭部件、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7124636A (ja) * 2017-04-19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68799A1 (en) 2021-09-02
US11667122B2 (en) 2023-06-06
JP2021133603A (ja) 2021-09-13
CN113306298A (zh) 2021-08-27
JP7001114B2 (ja)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7685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having cover member with enhanced rigidity
US9789686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10059099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90210367A1 (en) Flow-path member,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009717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9726328B2 (en) Flow-path forming member,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330629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3306296B (zh) 液体喷射头、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7213845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84656B2 (ja)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27947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6741099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772515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746391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EP4186703A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6741055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21160137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042752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142234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