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2073A -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2073A
CN113302073A CN201980088700.1A CN201980088700A CN113302073A CN 113302073 A CN113302073 A CN 113302073A CN 201980088700 A CN201980088700 A CN 201980088700A CN 113302073 A CN113302073 A CN 113302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nanostructured
agglomerate layer
layer
agglome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7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鲍哈默
M·海丹
M·马奎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i Auto Parts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i Auto Part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i Auto Parts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i Auto Parts Taic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02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2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22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 C03C17/23Oxides
    • C03C17/245Oxides by deposition from the vapour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 C03C17/008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C03C17/02, C03C17/06, C03C17/22 and C03C17/28
    • C03C17/009Mixtur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e.g. ormosils and ormoc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42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of an 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non-metal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30Deposition of compounds, mixtures or solid solutions, e.g.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 C23C16/40Oxides
    • C23C16/401Oxide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 C23C16/511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using microwave dischar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1Oxides
    • C03C2217/213Si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25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porous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5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 C03C2218/152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by cvd
    • C03C2218/153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by cvd by plasma-enhanced cv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30Aspects of 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not covered above
    • C03C2218/31Pre-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2)上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作为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所述构件(2)的增附剂的应用。在此,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优选用作相对于包围的塑料注塑包封件或者塑料发泡包封件的增附剂。

Description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应用、一种用于在将构件安装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中的准备中对所述构件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制造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一种用于将构件安装到所设置的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中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滑动顶盖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的许多领域中并且尤其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必须将不同的构件、尤其也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构件接合起来。例如为了制造用于机动车、例如用于滑动顶盖的顶盖系统而使用玻璃盖,所述玻璃盖被装入并且被固定在功能框架、例如框架形的金属基座装置中。在功能框架和玻璃盖的下侧面之间经常设置环绕的密封元件。为了固定这种装置,塑料发泡包封件通常环绕地在玻璃盖的整个边缘区域的范围内延伸,其中在某些情况下有待固定的构件和塑料发泡包封件之间的附着可能是有问题的。因此,德国公开文献DE 102016 215 461 A1 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顶盖系统的玻璃盖单元,其中所述玻璃盖单元包括玻璃盖和功能框架,所述功能框架配属于玻璃盖的下侧面。所述玻璃盖的下侧面配备有防破碎膜。通过边缘侧的塑料发泡包封件给所述玻璃盖镶边并且相对于玻璃盖的下侧面对所述功能框架进行固定。在所述防破碎膜上在边缘区域中施加了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型材带装置,由此实现了所述塑料发泡包封件在防破碎膜的边缘区域中的更好的支撑。
其它用于解决这样的装置中的附着问题的方案规定通过所谓的底漆的使用来进行附着增强。所述底漆通常是改进并且/或者加速有待连接的材料之间的附着的化学物质。通常,作为底漆使用这样的化学物质,其在材料的可粘合性差的情况下改进表面的粘附特性。
发明内容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改进不同构件之间的附着并且简化装配。尤其应该改进一方面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构件与另一方面尤其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之间的附着。
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并且通过如由并列的权利要求得出的那样的方法、经过预处理的构件和滑动顶盖系统来解决。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得到说明。所有权利要求的原文由此通过明确的引用成为本说明书的内容。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将构件上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作为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或装配所述构件的增附剂。在此,术语“开孔的”是指,所述附聚体层的孔向外敞开或者可接近。在此,术语“纳米结构化”是指,所述附聚体层和/或附聚体层的附聚体的尺寸(尺码)和/或所述附聚体层的附聚体和/或孔之间的间距或间隙、尤其是缝隙处于纳米范围内、即处于1 nm至1000 nm的范围内。所述尺寸例如能够是附聚体层的附聚体和/或孔的平均直径和/或附聚体层的平均高度或平均厚度,这尤其是分别借助于平面图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REM照片)来确定。
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优选在构件的预处理的范围内产生。
所述附聚体层由于其开孔结构及其纳米结构而提供特别大的界面并且由此促成具有这个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构件和其它材料之间的高附着强度。这种其它材料优选是以后施加的最初液态的材料。当所述液态的材料与构件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接触时,所述液态的材料挤入到多孔的结构中。随后,所施加的材料例如通过凝固、尤其是冷却或硬化而固化,并且由此在附聚体层和以后施加的材料之间形成深入的啮合结构,由此在构件和以后施加的、固化的材料之间产生形状锁合的、非常能承受负荷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附聚体”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在与其常见的含义相一致的情况下)应该是指将较小的颗粒聚集成固态的复合物。因此,所述附聚体层的附聚体由较小的颗粒构成,所述较小的颗粒必要时本身也能够由还更小的颗粒构成。由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制备的附聚体的这种自类似的分形结构,下面用“附聚体”来指代分别最大可能的能单个识别的结构单元。这些附聚体可以作为离散的结构单元借助于扫描电子照片来探测并且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通过对于REM照片的光学测评来确定其各自的尺寸。
本发明的意义上的“增附剂”在此是指,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负责将相应经过预处理的构件与随后施加的优选以液态的形式施加的材料牢固且耐用地连接起来。术语“预处理”在此是指,给所述构件的表面至少部分式地配设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
以后施加的材料优选是塑料熔体,其尤其是作为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来施加。例如,为此能够使用聚合物熔体、优选聚氨酯熔体。因此,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优选用作相对于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尤其是聚合物注塑包封件或聚合物发泡包封件、优选聚氨酯注塑包封件或聚氨酯发泡包封件的增附剂。这样的具有塑料材料的注塑包封件或发泡包封件已经用在交通工具制造的许多领域中,例如用于制造滑动顶盖元件,以便形状锁合地给一个或多个构件镶边。塑料材料在有待镶边的构件上的附着能够用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所提出的应用显著地得到改进。如果所述构件应该在边缘侧并且/或者环绕地用塑料材料来镶边,则在此适宜的是,仅仅给所述构件的相关的边缘区域配设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然而,原则上,也能够给所述构件的其它区域配设附聚体层。
用于本身已知的聚氨酯发泡包封件的基础尤其是聚醚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在存在发泡剂的情况下制备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之间的加成聚合。用于聚氨酯发泡包封件或者一般来说用于聚合物发泡包封件的合适的材料和方法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
对于聚合物发泡包封来说,优选能够使用本身已知的聚氨酯发泡体系。对于这些发泡体系来说,塑料的聚氨酯基团用于通过异氰酸酯和二醇之间的加成反应来产生聚合物。因此,聚氨酯发泡体系的原则上的组分是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必要时的辅助剂。这样的发泡体系是已知的并且已经在车身制造中经常使用。通过所提出的将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作增附剂的方法,能够用这样的发泡体系例如在玻璃和发泡包封的聚合物之间或者也在其它材料和发泡包封的聚合物之间建立非常有负荷能力的连接。所提出的应用方案特别适合于边缘侧的聚氨酯发泡包封件,其中例如沿着玻璃表面的边缘区域施加所提出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随后,必要时在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之后,能够将玻璃元件装入到所设置的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中、例如装入到用于将滑动顶盖系统的功能组件夹持住的功能框架中并且用液态的聚合物熔体在本身已知的聚合物发泡包封的范围内进行注塑包封,使得所述聚合物熔体包围着所述一个或多个用于进行固定的构件并且随后凝固,其中,通过所述附聚体层的多孔的结构内部的啮合结构来产生牢固的复合结构。
以后施加的优选首先是液态的材料、即例如聚合物熔体尤其能够通过温度变化而凝固。就聚合物熔体、例如聚氨酯熔体而言,聚合物熔体在冷却时凝固和固化。在其它的设计方案中,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或硫化橡胶,其通过温度升高而硬化。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橡胶、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
原则上,也能够将天然材料的熔体用于构件的注塑包封或发泡包封。
此外,以后施加的优选首先为液态的材料能够是聚合物的前体,其能够硬化、特别是能够通过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聚合、通过加成聚合或者能够通过UV辐射的作用来硬化。
此外,以后施加的优选首先是液态的材料能够是能UV固化的聚合物。
此外,以后施加的优选首先是液态的材料能够是能硬化的、尤其是能冷硬化的粘接剂、尤其是呈单组分粘接剂或双组分粘接剂的形式的粘接剂。
所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以非常特别优选的方式是具有缝隙的附聚体层。具有缝隙的附聚体层优选具有彼此隔开的附聚体。在此,所述附聚体优选向上至少部分地加宽。所述附聚体层的缝隙尤其具有3 nm至500 nm、优选10 nm至200 nm、特别优选20 nm至150 nm的平均的缝隙宽度,如可以借助于平面图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确定的那样。在此,所述附聚体层的两个相邻的附聚体之间的缝隙宽度相应于其在REM照片中的附聚体边缘之间的最短连线。所述缝隙宽度能够通过在许多相邻的附聚体范围内取平均值的方式而获得。根据平均的附聚体尺寸和/或平均的缝隙宽度,能够选择用于相应的光学测评并且因此用于平均的缝隙宽度的确定的合适的放大率。在本段落中描述的附聚体层特别优选是二氧化硅-附聚体层、即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具有缝隙的二氧化硅-附聚体层。
已经表明,特别是在上一段中描述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以特殊的方式适合作为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因此,通过优选通过附聚体层的附聚体的相互隔开形成的缝隙为以后施加的优选首先为液态的材料(例如聚合物熔体)提供足够大的间隙,由此能够实现材料与附聚体层之间的极为有效的啮合结构。
通过所述附聚体的向上至少部分地加宽的形状而出现底切的构成,从而在以后施加的材料挤入时在一定程度上在附聚体层的内部产生挤入的、固化的、尤其是凝固的材料的钩卡。即使在固化的、尤其是凝固的材料熔体与附聚体层的表面之间没有出现化学键,由于液态的材料挤入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孔中而通过深入的啮合结构引起非常牢固的连接。
此外,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附聚体能够具有10 nm至1000 nm、特别是50nm至600 nm的平均直径,其借助于平面图中的REM照片来确定。在REM照片中可以作为离散的结构单元以其平行于构件表面的各自最大的伸展面的形式来探测到附聚体,并且其各自的尺寸能够通过对于REM照片的光学测评来确定。在此,这个伸展面的最大的直径值被视为平均直径。所述平均直径能够通过在许多附聚体的范围内取平均值的方式而获得。根据平均的附聚体尺寸,能够选择用于相应的光学测评的合适的放大率并且因此根据REM照片来选择平均的附聚体直径的确定。
能够在所提出的应用的范围内使用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产生优选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来产生,所述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例如能够以微波等离子体涂覆方法来执行。用这种方法,能够将所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至少部分地施加到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原则上,所述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合适的装置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所述化学沉积在此通过等离子体来支持。该方法基于以下安排,即:使反应性的起始化合物或单体化合物在气态的状态下在足够的能量作用下与有待涂覆的表面例如在反应室中接触。由于由此触发的化学反应,固体沉积在构件的表面上。关于这种方法的其它细节例如由德国公开文献DE 10 2011 086 399A1 已知。对于其它应用情况来说,已知的是,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通过相应的工艺条件的设定可以使固态的闭合的膜在表面上生长。这样的闭合的膜可以众所周知地用作光学层、耐刮层、防腐层、渗透阻挡层等。而在本发明中则如此设定用于所述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的条件,从而形成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其中生长的附聚体构成一种结构,该结构允许在后来施加液态的材料、例如聚合物熔体时使啮合结构成形并且必要时使底切成形,以便由此能够实现附聚体层与后来要施加的材料之间的牢固连接。为此,根据按本发明的方案在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中特别是能够使用有机或金属有机的起始化合物或单体。作为合适的起始化合物或单体,例如能够使用烃、醇化物、乙酰丙酮化物、合适的金属的烷基化合物、硅氧烷、硅氮烷、金属羰基或至少两种所提到的起始化合物或单体的组合。在此,金属的烷基化合物尤其能够是钛、锌、锡、钽或硅的烷基化合物。根据本发明,硅氧烷的使用能够是特别优选的,从而在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中构造二氧化硅-附聚体层。
为了产生附聚体层,将相应的气体和物质、也就是尤其是工艺气体和/或蒸发的涂覆材料(前体)加入到反应室中,有待涂覆的构件处于所述反应室中。通过例如呈头灯的形式的微波天线的相应的布置,能够引起局部的等离子体产生,从而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在构件的所规定的区域内构造附聚体层。在设定相应的条件时,例如在几秒钟内、例如20秒钟内结束所述附聚体层的产生。微波能量以特殊的方式适合于用于按本发明目的的等离子体产生,因为通过高电子密度能够实现特别高的沉积速率,从而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且快速地产生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通过能量输入和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在构件上在所规定的区域中产生所述附聚体层。所激励的自由基化的前体与基底的表面相互作用。如已经提到的那样,硅氧烷能够优选用作前体。
特别合适的是六甲基二硅醚(HMDSO)。在与作为工艺气体的氧气和等离子体能量的共同作用中形成二氧化硅-附聚体层,其中所述附聚体向上至少部分地加宽,使得这个层适合于与随后施加的优选液态的材料的非常有效的啮合结构。所述工艺室例如能够配备有气体喷头。优选层形成的过程用空气冷却以低压条件来进行。
也能够如此设定用于涂覆的条件,从而在所述构件的表面上首先产生封闭的二氧化硅涂层。随后,在所述封闭的二氧化硅层上产生开孔的二氧化硅-附聚体层,其在按本发明的方案的上下文中用作增附剂。这具有的优点是,由此能够特别牢固地将所述附聚体层施加在基底或构件上。
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能够由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碳化物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或混合相所形成。
所提出的将构件上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作用于安装所述构件的增附剂的应用方案能够用于完全不同的构件和构件材料。例如,这种应用适合于金属构件、例如适合于板材、框架或其它车身构件或者适合于塑料部件或塑料膜或者适合于钢带或特氟龙带或陶瓷部件或者其它能够在交通工具制造中使用的元件。其它使用可行方案在于遮板、例如塑料遮板的粘接或者框架、其它车身构件、支架、滚轴、滑动元件或类似构件的装配。所提出的应用同样能够用于准备用于密封件的粘接区域或者用于将弹簧钢带粘接到针织物上或者用于丁基橡胶的密封区域中的涂覆。此外,所提出的应用尤其适合于安装通过塑料注塑包封件来固定的金属插入件。通常,所提出的应用适合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将构件安装在结构元件中,在所述交通工具制造中以某种方式将所述构件装入或者粘接或者以其它方式相互连接起来并且对于所述构件来说规定用液态的且后来固化的材料、尤其是用塑料熔体(例如聚氨酯-发泡包封)进行注塑包封或发泡包封或包覆。在此能够动用聚氨酯发泡包封的传统技术,其中同时通过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实现构件和包围的聚氨酯发泡包封件之间的特别牢固的且能负载的连接。
以特别优选的方式将所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于由玻璃构成的构件、即用于玻璃元件。所述玻璃元件尤其能够是硅酸盐玻璃元件、也就是由硅酸盐玻璃构成的构件或者是塑料玻璃元件,也就是由塑料、像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聚碳酸酯或者通过由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构件。例如,所提出的应用能够用于玻璃顶盖元件、特别是用于滑动顶盖元件,其被装入到功能框架、优选金属的功能框架中,所述功能框架在边缘侧被用于固定所述装置的聚合物、优选聚氨酯发泡包封或者在边缘侧被聚合物的能硬化的前体或能UV固化的聚合物或能冷硬化的粘接剂浇注包封。此外,所述玻璃元件例如也能够是机动车的固定的或活动的窗玻璃或其它车身、例如侧窗玻璃或后窗玻璃或挡风玻璃或其它玻璃元件。如果所述构件是玻璃元件,则能够将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直接施加到玻璃上,或者如果存在的话,施加到玻璃的其它涂层或印刷层(例如丝网印刷)上。
所述按本发明的应用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优点是,能够在必需的区域中给所述构件配设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并且随后能够在将所述构件真正地装配或安装到所规定的用于交通工具的另一结构元件中之前将其中间存放较长的时间段。在此,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在多年时间里稳定、例如在十年或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稳定,从而在构件的准备、即所涉及的表面的纳米结构化与装配和例如用聚合物熔体进行的发泡包封之间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段。所述构件的准备或预处理和装配因此能够在时间上脱耦。这在装配这样的构件时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显著的优点。如果传统地例如将底漆用作例如玻璃和包围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之间的增附剂,则根据所使用的底漆应当在几个星期、例如最多十二个星期内进行装配,因为否则不再能够确保底漆的效用。在将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作按本发明的增附剂时,这种时间压力完全消除,因为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是稳定的并且甚至在数年后尤其结合用聚合物熔体进行的发泡包封也仍然作为有效的增附剂起作用。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由此可能更长的存放时间对于在制造中的流程而言能够提供显著的优点。
总体上,所提出的应用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实现特别是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与相应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特别有效的附着。在此,能够完全放弃粘合连接、底漆或类似方案。所述按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容易地被集成到现有的用于交通工具制造的流程中。除此以外,存在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长时间的可存放性的显著优点,这对于物流和装配时的流程来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在将构件安装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中的准备中对所述构件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在这种预处理中,给所述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配设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该附聚体层用作用于后来有待施加的材料的增附剂。所述结构元件尤其能够是功能框架、优选是金属的功能框架,其特别优选用于夹持住滑动顶盖系统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框架例如能够由钢或铝合金来形成。关于这种预处理的其它特征,参照上面的描述。
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来尤其在所述构件上施加附聚体层或产生附聚体层。在产生附聚体层之前,适宜地至少在为附聚体层设置的区域内对所述构件的表面进行清洁。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自动化地在所述构件的相应的区域中产生所述附聚体层。所述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能够在反应室内进行。例如,为此能够使用已经从光伏电池的制造中熟知的方法和装置。
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制造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该构件能够根据这种用于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来制造。这种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特征尤其在于,在该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至少部分地产生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关于这种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其它特征,参照上面的描述。
所述经过预处理的构件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特征是,所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在构件的存放过程中非常稳定。尤其所述经过预处理的构件或所述构件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在至少十年的时间里是稳定的并且因此能够相应长时间地存放。
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将构件安装或装配在交通工具中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构件上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作增附剂。在此尤其涉及将所述构件安装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中这个方面。对于这种方法来说,首先给所述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配设上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该附聚体层用作用于以后施加首先是液态的材料的增附剂。将如此经过预处理的构件装入并且/或者铺放到所规定的用于车身的结构元件中。随后,能够用液态的材料、特别是用塑料熔体对所述装置或构件进行浇注包封,以用于产生材料层。这个材料层在其固化之后优选是形状稳定的或者基本上形状稳定的,其中“基本上形状稳定”是指,经固化的材料按应用情况也能够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本文中,“浇注包封”是指,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用聚合物熔体对所述构件或所述构件的装置连同结构元件进行注塑包封或者例如用聚氨酯-发泡体系对所述构件或所述构件的装置连同结构元件进行发泡包封或者例如用聚合物的能硬化的前体、能UV硬化的聚合物或能硬化的、尤其能冷硬化的粘接剂对所述构件或所述构件的装置连同结构元件进行浇注包封。“聚合物熔体”在此是指液态的聚合物材料或者聚合物材料的液态的前体,其随后被固化或者凝固。像比如对于常见的聚氨酯-发泡体系来说已知的那样,例如能够通过聚合物熔体的冷却来引起固化。在其它的设计方案中,能够使用液态的材料、像如树脂或硫化橡胶,该液态的材料例如通过温度升高而硬化。在其它的设计方案中,能够使用液态的能硬化的、特别是液态的通过阴离子或阳离子聚合、通过加成聚合或通过UV辐射的作用能硬化的聚合物前体、液态的能UV固化的聚合物或能硬化的、特别是能冷硬化的粘接剂、例如呈单组分粘接剂或双组分粘接剂的形式的粘接剂。
关于所述方法的其它特征,参照上面的描述。尤其能够规定,仅仅在所述构件的、被设置用于用接下来有待施加的材料来镶边的边缘区域上产生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有利地用这种方法在以后施加的材料和附聚体层的多孔的结构之间产生啮合结构,其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有效的附着增强。这种方法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特征是,能够完全放弃例如通过底漆和/或其它粘接剂或类似物进行的进一步的附着增强。
所提出的方法适合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的多种应用情况。所述方法特别适合于这样的应用情况,在所述应用情况中通常用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的液态的能硬化的前体、液态的能UV硬化的聚合物或能硬化的、尤其能冷硬化的粘接剂对所述构件进行浇注包封或发泡包封。所述交通工具优选能够是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例如轿车。其它应用可行方案在于飞机制造或轨道车辆制造或高速运输系统的制造或船舶制造。
所提出的方法以非常特殊的方式适合于装配用于机动车的滑动顶盖系统。因此,本发明也包括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滑动顶盖系统,该滑动顶盖系统能够根据所提出的方法来制造。这种滑动顶盖系统优选包括玻璃盖单元,该玻璃盖单元由玻璃盖、功能框架和边缘侧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尤其是聚氨酯发泡包封件来形成。所述滑动顶盖系统也能够取代边缘侧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而包括边缘侧的聚合物注塑包封件或边缘侧的硬化的粘接剂。在玻璃盖的下侧面上能够可选存在防破碎膜,该防破碎膜面状地被施加。所述作为用于机动车的结构元件的功能框架优选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玻璃盖和可选的防破碎膜的相应的边缘区域来延伸。在此,所述功能框架能够由框架形的金属支架装置来形成,所述金属支架装置例如由钢合金或铝合金构成。所述功能框架用于夹持住滑动顶盖系统的相应的功能组件,这些功能组件尤其能够实现玻璃盖单元在关闭位置、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滑动顶盖系统的顶盖开口的移位。所述边缘侧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或聚合物注塑包封件或边缘侧的硬化的粘接剂必要时与可选的防破碎膜一起对玻璃盖进行镶边并且必要时与可选的防破碎膜一起相对于玻璃盖的下侧面对功能框架进行固定。在施加和凝固之后形状稳定的或基本上形状稳定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或聚合物注塑包封件或者在施加和硬化之后稳定的或基本上稳定的粘接剂优选环绕地在玻璃盖的整个边缘区域的范围内延伸、必要时与防破碎膜一起延伸。在所述功能框架的面向玻璃盖或防破碎膜的下侧面的一侧上能够布置环绕的密封元件、例如密封条或密封绳,其能够被放入到功能框架的相应的环绕的槽中。根据本发明,在边缘侧的、环绕的区域中以所描述的方式给所述玻璃盖配设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所述涂层例如能够在玻璃盖的下侧面上在环绕的边缘区域上产生,并且/或者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能够给所述构件的边缘侧的窄侧、例如C形磨削面配设附聚体层。随后能够将所述玻璃盖安放到框架上或者装入或放入到框架中。随后,用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的能硬化的液态的前体、能UV硬化的聚合物或者能硬化的、尤其能冷硬化的粘接剂对所述具有玻璃盖的装置、必要时连同防破碎膜以及功能框架进行发泡包封或注塑包封或浇注包封,从而在所述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的前体、能UV硬化的聚合物、能硬化的、尤其能冷硬化的粘接剂或者聚合物发泡包封件或聚合物注塑包封件固化之后提供用于滑动顶盖系统的玻璃盖单元的稳定的复合结构。所述根据按本发明的方案制造的滑动顶盖系统的突出之处在于特殊的稳定性和密封性。此外,通过所提出的将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于装配滑动顶盖系统的应用方案提供了特殊的优点,因为相应经过预处理的玻璃元件(玻璃盖)能够存放许多年,从而对装配时的时间流程来说不存在与此相关的强制要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所作的描述得出。在此,各个特征能够分别本身或在彼此的组合中实现。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滑动顶盖系统的玻璃盖单元的等轴图示,
图2以横截面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玻璃盖单元的边缘区域的部分的图示,
图3以横截面示出了具有防破碎膜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玻璃盖单元的边缘区域的部分的图示,并且
图4示出了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的示范性的附聚体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滑动顶盖系统的玻璃盖单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所提出的将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用作增附剂的应用方案同样能够用于其它应用情况、例如用于行李舱覆盖系统、用于遮阳系统、用于门把手系统或用于顶盖和尾部承载系统。一般而言,所提出的应用方案首先适合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固定嵌入件,所述嵌入件用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来固定。
图1以倾斜的俯视图示出了作为轿车的滑动顶盖系统的一部分的玻璃盖单元1,该玻璃盖单元被设置用于安装在轿车的顶盖区域中。该图示部分地被切去。所述玻璃盖单元1用于封闭且释放滑动顶盖系统的朝向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开口。所述玻璃盖单元1包括玻璃盖2,它配属于金属的功能框架3。所述玻璃盖2在此代表着上述解释的意义上的构件。所述玻璃盖2能够是硅酸盐玻璃盖、即由硅酸盐玻璃构成的构件或者是塑料玻璃盖、即由塑料、像比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用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构件。作为用于车身的结构元件的功能框架3用于夹持住滑动顶盖系统的在这里未示出的功能组件。形状稳定的或基本上形状稳定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特别是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环绕地存在,其将功能框架3与玻璃盖2一起固定。
图2示出了图1的玻璃盖单元1的边缘侧的区域的剖面。所述玻璃盖2的边缘侧的区域在此以一定的间距安放在功能框架3上。为了维持功能框架3的上侧面与玻璃盖2的下侧面之间的、能够为大约1 mm至2 mm的间距,在所述玻璃盖2与所述功能框架3之间设置优选环绕的密封元件5、例如本身已知的密封条或密封绳。根据本发明,所述玻璃盖2的下侧面尤其在边缘侧的区域中设有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该附聚体层优选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来产生。这个附聚体层6用作玻璃盖2和对玻璃盖2及功能框架3进行固定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尤其是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之间的增附剂。通过所述附聚体层6的多孔的结构,所述聚合物发泡包封件、特别是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的首先是液态的材料能够在装配期间挤入到附聚体层6的孔隙中并且在发泡包封件4的聚合物材料和玻璃盖2的附聚体层6之间形成牢固的啮合结构。此外能够规定,所述玻璃盖2的侧面的窄侧也设有附聚体层6 (在这里未示出)。这此外还能够进一步改进聚合物发泡包封件4和玻璃盖件2之间的附着效果。
图3示出了玻璃盖单元10的一种作为替代方案的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玻璃盖2在下侧面上额外地配备有防破碎膜7。所述防破碎膜7例如能够通过面状的、本身已知的粘合剂与玻璃盖2相连接。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所述防破碎膜7能够设有附聚体层6。所述玻璃盖2的窄侧的边缘区域能够额外地设有附聚体层6(在这里未示出),从而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也实现了所述玻璃盖2连同被安置在其上面的防破碎膜7与所述聚合物发泡包封件4之间的良好附着。
也能够取代在图1至3中示出的聚合物发泡包封件而设置聚合物注塑包封件、UV硬化的聚合物或硬化的、尤其是冷硬化的粘接剂。
图4示范性地示出了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的附聚体形态。示出了被施加在构件、尤其是玻璃盖2上的附聚体的直径D1、可能在附聚体层表面之下出现的并且小于D1的附聚体直径D0以及两个相邻的附聚体之间的缝隙宽度d1,其中所述构件被设置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进行安装,并且其中所述直径D1在REM照片中作为附聚体的最大伸展面的直径而出现。
为了制造这样的玻璃盖单元,首先对玻璃元件、即玻璃盖2进行相应的预处理,以便尤其在边缘区域中并且/或者在玻璃盖2的下侧面上形成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随后能够将经过预处理的玻璃盖2安放到例如被放入到发泡包封模具中的功能框架3上,使得所述玻璃盖2的或必要时防破碎膜7的经过预处理的表面朝向功能框架3。在安放所述玻璃盖2之前,能够放入或者施加必要时设置的密封器件5。接着比如在发泡包封模具中制造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在用聚氨酯进行发泡包封时,液态的材料在边缘区域中挤入到玻璃盖2与功能框架3之间的狭窄的缝隙中,其中通过优选设置的密封器件5在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硬化之前形成用于该聚氨酯发泡包封件的阻挡层。在这个过程期间,所述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的液态的材料继续朝这个区域中挤入到附聚体层6的开孔的结构中。在所述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硬化或固化之后,所述功能框架3相对于玻璃盖2的下侧面得到固定,其中通过所述附聚体层6的开孔的结构和包围的聚氨酯聚合物之间的、在聚氨酯发泡包封件4的硬化的范围内引起的狭窄的啮合结构来建立非常牢固的连接。
尤其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以微波-等离子体-涂覆方法在所述构件、即比如玻璃盖2上制造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这种方法能够在反应室中来执行。通过对于工艺气体的选择,能够影响有待产生的附聚体层的特性。作为单体、即作为用于产生附聚体层的反应的起始化合物,优选使用六甲基二硅醚(HMDSO)。所述工艺气体能够额外地包含氧气并且可选地包含氩气,以用于产生两亲的表面。为了在反应室内产生等离子体,尤其设置了微波天线和石英管。此外,连接了真空泵,以用于实现所规定的过程压力。此外,能够设置气体喷头。为了产生具有大约200 nm的层厚度的聚硅氧烷-附聚体的两亲层,使用了以下工艺参数:
涂覆时间:t =25s
微波功率:P=2x1.5kW cw
氧气:2.400 l/min在标准条件下
HMDSO:0.200 l/min在标准条件下
起始压力:p(初始)=0.70 mbar
最终压力:p(最终)=0.85 mbar
基底的表面温度:开始温度T0=25℃
最终温度T(最终)=50℃。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由具有缝隙的二氧化硅-附聚体来形成,所述二氧化硅-附聚体向上至少部分地加宽并且具有3 nm至500 nm的平均缝隙宽度,如可以根据在平面图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确定的那样,所述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以特殊的方式适合于设有这样的附聚体层的构件和以后施加的材料之间的附着增强,所述以后施加的材料首先以液态的形式来施加并且随后凝固。在此,所述液态的材料挤入到附聚体层的孔隙结构中并且在材料硬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形成牢固的啮合结构,从而实现所述材料之间的非常好的附着效果。

Claims (20)

1.构件(2)上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作为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所述构件(2)的增附剂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用作相对于塑料注塑包封件或塑料发泡包封件(4)、尤其是聚合物注塑包封件或聚合物发泡包封件、优选聚氨酯注塑包封件或聚氨酯发泡包封件的增附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是具有缝隙的附聚体层、特别是具有缝隙的二氧化硅-附聚体层,其具有被隔开的、向上至少部分加宽的附聚体,所述附聚体具有3 nm至500 nm的平均缝隙宽度,其借助于平面图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来确定。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通过等离子体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尤其以微波等离子体涂覆方法至少部分地被施加在所述构件(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尤其被施加在所述构件(2)的边缘侧的表面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2)是玻璃元件、尤其是硅酸盐玻璃元件或塑料玻璃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元件是玻璃顶盖元件、特别是滑动顶盖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元件是窗玻璃、尤其侧窗玻璃或后窗玻璃或挡风玻璃或者是固定玻璃元件。
8.用于在将构件(2)安装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3)中的准备中对所述构件(2)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构件(2)的至少一个表面至少部分地配设作为增附剂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此外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10.用于交通工具制造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2),其能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来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至少部分地产生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2),此外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经过预处理的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2)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在安放所述构件(2)时是稳定的、尤其是稳定至少10年。
14.用于将构件(2)安装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3)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地给所述构件(2)的至少一个表面配设作为增附剂的、开孔的、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
-将所述构件(2)装入并且/或者安放并且/或者插入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元件(3)中,并且
-用液态的材料、尤其是塑料熔体将所述构件(2)包封浇注,以用于产生形状稳定的或基本上形状稳定的材料层(4)。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2)的边缘区域上产生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的材料凝固或硬化成所述形状稳定的材料层(4),其中所述纳米结构化的附聚体层(6)通过由所述液态的材料产生啮合结构的方式而用作相对于所述形状稳定的材料层(4)的增附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弃通过底漆进行的附着增强。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是机动车或飞机或轨道车辆或高速运输系统或船舶。
20.用于机动车的滑动顶盖系统,其能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制造。
CN201980088700.1A 2019-01-11 2019-12-04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Pending CN1133020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0291.9A DE102019200291A1 (de) 2019-01-11 2019-01-11 Haftvermittler für den Einbau eines Bauteils im Fahrzeugbau
DE102019200291.9 2019-01-11
PCT/EP2019/083583 WO2020143961A1 (de) 2019-01-11 2019-12-04 Haftvermittler für den einbau eines bauteils im fahrzeugbau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2073A true CN113302073A (zh) 2021-08-24

Family

ID=6883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700.1A Pending CN113302073A (zh) 2019-01-11 2019-12-04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2073A (zh)
DE (1) DE102019200291A1 (zh)
WO (1) WO202014396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6399A1 (de) * 2011-11-15 2013-05-1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Nanoskalige Oberflächenstruktur zur Verbesserung der Adhäsion
DE102012102760A1 (de) * 2012-03-30 2013-10-02 Richard Fritz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202014101393U1 (de) * 2014-03-25 2014-04-03 Webasto SE Verkleidungselement eines Fahrzeugdachs mit Glasträger
CN108602220A (zh) * 2016-01-27 2018-09-28 等离子体处理有限公司 具有嵌入件的注塑构件,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DE102017208918A1 (de) * 2017-05-26 2018-11-29 Bos Gmbh & Co. Kg Glasdeckeleinheit für ein Schiebedach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4414A1 (de) * 2014-10-03 2016-04-07 Bbg Gmbh & Co. Kg Rahmenkonstruktion für eine Glasscheib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202016008385U1 (de) 2016-08-18 2017-09-26 Bos Gmbh & Co. Kg Glasdeckeleinheit für ein Dach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6399A1 (de) * 2011-11-15 2013-05-1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Nanoskalige Oberflächenstruktur zur Verbesserung der Adhäsion
DE102012102760A1 (de) * 2012-03-30 2013-10-02 Richard Fritz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202014101393U1 (de) * 2014-03-25 2014-04-03 Webasto SE Verkleidungselement eines Fahrzeugdachs mit Glasträger
CN108602220A (zh) * 2016-01-27 2018-09-28 等离子体处理有限公司 具有嵌入件的注塑构件,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DE102017208918A1 (de) * 2017-05-26 2018-11-29 Bos Gmbh & Co. Kg Glasdeckeleinheit für ein Schiebedach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3961A1 (de) 2020-07-16
DE102019200291A1 (de)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6482B1 (ko) 이음매없는 테일게이트
KR101299394B1 (ko) 차량 상판 및 창문용 창유리 시스템
KR101482916B1 (ko) 균일한 내후성 특성을 구비한 플라스틱 패널
US7479246B2 (en) Overmoulding
RU2188133C2 (ru) Заформованное остекление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LU85554A1 (fr) Vitrage preforme,et procede pour le fabriquer
CN1748999A (zh) 层状模制物或有关它的改进
KR101410608B1 (ko) 차량의 동일 평면으로 장착되는 플라스틱제 윈도우
WO2016071719A1 (en) Fibre-reinforced components
CN113302073A (zh) 用于在交通工具制造中安装构件的增附剂
US8372493B2 (en) Emblem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20130140840A1 (en) Trim panel
KR101940115B1 (ko) 코어 메티리얼을 포함하는 열경화성 소재를 적용한 썬루프 판넬
JP7350897B2 (ja) 複合材料車両構成要素構成物
CN1853898A (zh) 机动车的车体附着件以及制造这种车体附着件的方法
CN109823265B (zh) 车顶部件
US11332199B2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sealing or damping a structural element
KR101644720B1 (ko) 자동차용 필러 덮개
US20060008625A1 (en) Vehicle window unit with foam based seal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JP2012035614A (ja) 樹脂製グレージング積層体
US20210221444A1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sealing or damping a structural element
JPH0544366B2 (zh)
KR20210093619A (ko) 차량 방음재
CN114269577A (zh) 用于车顶的组件、用于制造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方法和用于机动车的车顶
JPS63159125A (ja) 窓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