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9604A -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9604A
CN113299604A CN202110431752.3A CN202110431752A CN113299604A CN 113299604 A CN113299604 A CN 113299604A CN 202110431752 A CN202110431752 A CN 202110431752A CN 113299604 A CN113299604 A CN 113299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via hole
area
condu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1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uda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uda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uda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uda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Priority to CN2021104317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9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9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960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背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背板基板的一面形成导线层,导线层在背板基板的边缘形成导线集线区;在导线集线区贯穿导线层及背板基板形成过孔;向过孔中注入导电材料;在导线集线区切割过孔的部分区域及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暴露过孔中的导电材料以形成一侧面绑定区。通过在导线集线区切割多个过孔的部分区域及背板基板形成一侧面绑定区,从而能够减小绑定区走线面积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缩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的目的,还能够减少COF方式的走线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拼接屏在拼接过程中的超窄化。此外,与侧面绑定相比,对背板基板侧面的精度要求更低。

Description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里,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屏幕,单一屏幕体越大,制作成本越高(价格/面积),因此一般的超大屏幕通常采用若干块小的屏幕拼接一起形成,以降低单位面积的成本。由于一般的屏幕都会带有边框,会导致拼接屏的显示区域带有若干条非显示暗区,降低显示品质。如何降低拼接屏的拼接缝的大小,已经成为业界热门的研究对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拼接屏的拼接缝太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拼接过程中实现拼接屏超窄化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背板基板的一面形成导线层,所述导线层在所述背板基板的边缘形成导线集线区;
在所述导线集线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过孔;
向所述过孔中注入导电材料;
在所述导线集线区切割所述过孔的部分区域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暴露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以形成一侧面绑定区;
其中,所述导线层与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所述导线集线区切割所述过孔的部分区域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以暴露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之后还包括步骤:
研磨所述切面,以使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均匀暴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背板基板的一面形成导线层具体包括步骤:
在所述背板基板的一面上形成金属层;
所述金属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导线图案,所述导线图案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导线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导线集线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过孔的具体步骤为:
通过激光打孔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所述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过孔中注入导电材料的具体步骤为:
通过化学沉积在所述过孔的孔壁表面形成导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层的材料包括钛、铝、镁、银、钨、铜、金及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铜、铝、锡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形状为圆柱体或棱柱体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板,所述背板为采用上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背板。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背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导线集线区切割多个过孔的部分区域及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以暴露多个过孔中的导电材料,在背板基板的侧面形成了侧面绑定区。如此,能够减小绑定区走线面积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缩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减少COF(Chip On Film)方式的走线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拼接屏在拼接过程中的超窄化。此外,与侧面绑定相比,对背板基板侧面的精度要求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背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板的制作方法的制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背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技术,即发光二极管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微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自发光、发光效率高、对比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功耗低、对水和氧的阻绝性优良,以及较快的响应时间等优良特性,在大尺寸拼接屏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窄边框甚至无边框全面屏技术的发展,诸多相关技术应运而生,比如侧面走线(sidewiring),但由于侧面走线的限制,显示边框减少仍有一定瓶颈,使得显示面板边缘仍保留一定的边框,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全面屏,对于拼接显示,边框拼缝的限制,使得实现高分辨率显示难度较大。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较佳地改善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背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背板的制作方法的制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背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公开的背板1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在背板基板11的一侧形成导线层12,所述导线层12在所述背板基板11的边缘形成导线集线区13。
具体地,在背板基板11一面形成的导线层1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段导线,该多段导线在背板基板11的边缘形成导线集线区13。
背板基板11的材料可以是传统的PCB基材,也可以是玻璃基板,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基材,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于PCB基材的背板基板11成本相对玻璃基材较高,故可以采用玻璃基材制备背板基板11。
对导线层12的材料不做限定,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导线层1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Ti(钛)、Al(铝)、Mg(镁)、Ag(银)、W(钨)、Cu(铜)、金(Au)及石墨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Cu的导电性能好,有利于减少背板基板11的响应时间,因此,导线层12的材料可以是Cu。应当理解,所选导线层12材料只要不会由于自身电阻的原因,而导致背板10性能受损即可。例如,导线层12的材料也可以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导线层12的材料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导线层12的具体结构进行选择。
S120:在所述导线集线区13贯穿所述导线层12及所述背板基板11形成过孔14。
具体地,过孔14依次贯穿于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设置,导线层12包括多段导线,每段导线对应一个过孔14。
S130:向所述过孔14中注入导电材料15。
具体地,注入到过孔14中的导电材料15与导线层12接触,使过孔14中的导电材料15与导线层12导通。过孔14内的导电材料15可以为铜、铝、钢、锡中的任一种金属单质;或者,过孔14内的导电材料15也可以为上述金属单质的合金,例如铝锡合金等。
S140:在所述导线集线区13切割所述过孔14的部分区域及所述背板基板11形成一切面,暴露所述过孔14中的所述导电材料15以形成一侧面绑定区16。
具体地,可以沿垂直于背板基板11的方向,或者平行于背板基板11的方向,或者其他方向,切割过孔14的部分区域及背板基板11,只要能够暴露位于过孔14内的导电材料15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切除背板基板11及过孔14部分区域后,由于过孔14剩余区域上具有导电材料15,故在背板基板11的侧面形成了一侧面绑定区16。如此,能够用于侧面绑定,从而减小走线面积对边框的影响,还能减少COF方式走线对边框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切割过孔14时,为了实现超窄边框,需要尽可能的切除更多的过孔14上的区域,如切割至形成一个细小的导电槽。同时,为了不能影响过孔14的导通性,又并不能把过孔14完全切除。
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过孔14的切除区域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地导通性及边框宽度的要求而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之后,还包括步骤:
S150:研磨所述切面,以使所述过孔14中的所述导电材料15均匀暴露。
具体地,在切割过孔14及背板基板11之前,会在背板基板11相应位置上做上标记以形成一切割线,方便切割作业的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切割作业无法完全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切割线进行切除,导致切面并不平整,从而影响边框的宽度。故在切割步骤后,需要通过研磨步骤来减小背板基板11切面的平整度对边框宽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之后或者在步骤S150之后,还包括步骤:在导电材料15上设置保护膜。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沉积或贴附的方式在导电材料15上形成有机或者无机的保护膜。如此,能够防止导电颗粒落在导电材料15之间引起的短路情况发生,还能够在背板10的组装过程中防止打伤导电材料15,以避免断路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0具体包括:
具体地,先采用多次溅射方式形成金属层,然后涂覆光刻胶,接着利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再利用显影液将需去除的光刻胶冲蚀掉,再刻蚀未覆盖光刻胶的金属层部分,最后将剩下的光刻胶剥离,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导线图案,导线图案共同构造形成导线层12。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背板基板11上形成导电金属网格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导线图案,导线图案共同构造形成导电图层12;也可以先在背板基板11上沉积导电薄膜,例如石墨烯薄膜,再通过镭射的方式获得导电图层12;还可以通过直接在背板基板11上丝印导电浆料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导线图案,导线图案共同构造形成导电图层12。
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
通过CO2激光打孔机在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上形成过孔14。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通过CO2激光打孔机依次形成贯穿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中的过孔14,以方便进行后续的金属注入工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形成双层结构,因此,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子过孔(即一个或多个子过孔),每层中的每个过孔14与相邻层中的对应位置的子过孔相互贯通,从而构成一个过孔14。
通过CO2激光打孔机在导线层12及背板基板11上形成的过孔14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棱柱体。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将过孔14的形状加工为圆柱体,能够便于激光加工成型,也便于后续的金属注入工艺。应当理解的是,过孔14的形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但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切割及研磨的精度时,过孔14的加工孔径不能过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钻头打孔的方式在导电层12、背板基板11及电路层13上形成过孔14,还可以通过先进行激光照射,使背板基板11变性,再进行化学腐蚀的方式在导电层12、背板基板11及电路层13上形成过孔14。可以理解,上述仅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能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
对导电材料15在过孔14内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保证过孔14内的导电材料15与导线层12接触,使得导线层12与导电材料15形成对应电连接即可。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过孔14内的全部空间可以被导电材料15填满;或者任一个过孔14的部分空间被填入导电材料15,如过孔14内表面覆盖一层导电材料15,其厚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过孔14的深度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过孔14的孔壁表面覆盖一层导电材料15以形成导电层,覆盖有导电层的过孔14具有导通性。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能够通过点银水或电镀的方式在过孔14的孔壁表面形成导电层,还能够通过注入的方式,或者气压差的方式在过孔14的孔壁表面形成导电层。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板10,该背板10通过上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背板10,背板10上阵列分布有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LCD,也可以为OLED,还可以为Micro LED。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电子纸、电子画屏、仪表盘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
上述的背板10的制作方法、背板10、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线集线区13切割多个过孔14的部分区域及背板基板11形成一切面,以暴露多个过孔14中的导电材料15,在背板基板11的侧面形成了侧面绑定区16。如此,能够减小绑定区走线面积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缩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的目的。还能够减少COF方式的走线对显示面板边框的影响,实现了拼接屏在拼接过程中的超窄化。此外,与侧面绑定相比,对背板基板11侧面的精度要求更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背板基板的一面形成导线层,所述导线层在所述背板基板的边缘形成导线集线区;
在所述导线集线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过孔;
向所述过孔中注入导电材料;
在所述导线集线区切割所述过孔的部分区域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暴露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以形成一侧面绑定区;
其中,所述导线层与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导线集线区切割所述过孔的部分区域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一切面,以暴露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之后还包括步骤:
研磨所述切面,以使所述过孔中的所述导电材料均匀暴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背板基板的一面形成导线层具体包括步骤:
在所述背板基板的一面上形成金属层;
所述金属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导线图案,所述导线图案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导线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导线集线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过孔的具体步骤为:
通过激光打孔机贯穿所述导线层及所述背板基板形成所述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过孔中注入导电材料的具体步骤为:
通过化学沉积在所述过孔的孔壁表面形成导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层的材料包括钛、铝、镁、银、钨、铜、金及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铜、铝、锡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的形状为圆柱体或棱柱体中的任一种。
10.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431752.3A 2021-04-21 2021-04-21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3299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1752.3A CN113299604A (zh) 2021-04-21 2021-04-21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1752.3A CN113299604A (zh) 2021-04-21 2021-04-21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9604A true CN113299604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1752.3A Withdrawn CN113299604A (zh) 2021-04-21 2021-04-21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96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302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302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0226B (zh) 一种电路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拼接显示装置
US105356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fluidic assembly of micro-LEDs utilizing negative pressure
US9226347B2 (en) Displays with vias
CN110010627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24696B (zh) Led显示模块
EP3557629B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via hole
US20050181641A1 (en) Electrical contacts for flexible displays
CN111900154B (zh) 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0517797C (zh) 层压体、带配线的基体、有机el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的连接端子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0455160C (zh) 半导体芯片安装用挠性布线基板及半导体芯片的安装方法
CN106773415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6549A (zh) 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
EP1850390A2 (en) Display device module
CN113299604A (zh)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603A (zh) 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背板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88522B1 (ko) 저저항 배선 형성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CN112038506B (zh) 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7890A (zh) 背板的制作方法、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797716B1 (ko) 회로기판이 없는 led-백라이트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808268A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器
WO2021134794A1 (zh) 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CN1093244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CN111883551A (zh) 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81046B2 (en) Backligh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4673579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