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1399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1399A
CN113291399A CN202010106502.8A CN202010106502A CN113291399A CN 113291399 A CN113291399 A CN 113291399A CN 202010106502 A CN202010106502 A CN 202010106502A CN 113291399 A CN113291399 A CN 113291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transmission unit
unit
power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5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建宏
杨思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65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13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1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3/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摩托车,其具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至少有动力源单元、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设动力源单元及第三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至少有伸入第二传动单元并将动力源单元的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第二传动单元至少有将动力传递到第三传动单元的第二输出轴;第三传动单元至少有将动力传递到车轮的第三输出轴;伸入第二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设离合器,离合器位于第一输出轴相反于第二传动单元的一侧;借此有效缩短第一输出轴的长度,提升其作动的稳定性,精简第二传动单元的体积尺寸减少润滑油的添加总量,可达轻量化效果,使离合器不位于中央的湿式减速齿轮组室,便利离合器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摩托车,尤其指一种可使该离合器不位于中央的湿式减速齿轮组室中,进而可便利该离合器的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效果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摩托车1具有产生动力的引擎单元11,该引擎单元11具有内设有的曲轴121的曲轴箱12,该曲轴箱12具有右曲轴箱12a与左曲轴箱12b,该曲轴箱12的一侧连接由该曲轴121所带动的皮带无段变速系统13,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13的第一输出轴131连接且被该第一输出轴131所驱动的减速与离合系统14,该减速与离合系统14可带动输出轴15,该输出轴15设有驱动轮151,该驱动轮151借由带状传动件16来带动设于后轮17上的带动轮171,该后轮17系枢设于一后摇臂18的后端上,该后摇臂18的前端系枢设于该输出轴15的外侧。
其中,该减速与离合系统14中的离合器141系被设于该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13的该第一输出轴131与该曲轴箱12的左曲轴箱12b之间,因此如要对该离合器141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必需要拆卸很多该引擎单元11的另配件后才能对该离合器141进行维修或更换工程,此无疑的会造成该离合器141维修或更换工程的复杂化。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摩托车,简化离合器的维修或更换工程,已为摩托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借此可克服现有摩托车离合器维修或更换工程的复杂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发明第1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具有一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至少包括有动力源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第三传动单元;其中,该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设有该动力源单元及该第三传动单元;该第一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伸入该第二传动单元并将该动力源单元的动力传递到该第二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该第二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第三传动单元的第二输出轴;该第三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车轮的第三输出轴;其中,该伸入该第二传动单元的该第一输出轴设有离合器,该离合器系位于该第一输出轴相反于该第二传动单元的一侧。
为此,本发明第2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动力源单元具有一主轴,借由主轴将动力传递给该第一传动单元,其中,由俯视观之,该主轴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的轴线和第二输出轴的轴线,三者被设置成相互平行,且该主轴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的轴线的距离,和该主轴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的轴线的距离被设置等距。
为此,本发明第3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动力系统的后端枢设有一后摇臂;该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的轴线与后摇臂枢转中心的轴线,三者为同一轴线。
为此,本发明第4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主轴可直接或间接驱动该第一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其中,前述的动力源单元可为内燃机引擎或电驱马达其中之一或多个;当前述的动力源单元为内燃机引擎,该主轴为一曲轴;当前述动力源单元为该电驱马达时,该主轴为一驱动轴。
为此,本发明第5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至少包括有一车轮,其中,该动力系统是设置于该车轮前后侧方向中的其中一侧,该第三传动单元可接收第二输出轴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至该车轮。
为此,本发明第6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第一传动单元为皮带无段变速系统,该第二传动单元为减速齿轮组,该第三传动单元为带状传动机构。
为此,本发明第7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系为干式皮带无段变速机构,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的第一输出轴上设有离合器,该减速齿轮组系为湿式减速齿轮组,其中,该离合器与该减速齿轮组是各自位于不同箱体的空间中。
为此,本发明第8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动力源单元为内燃机引擎,该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设有排气管,位于相反侧设有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的同一侧设置该第三传动单元。
为此,本发明第9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设有车架单元,该动力系统被固定于该车架单元,其中,该第三传动单元与车轮可以该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该动力源单元及该第一传动单元而摆动。
为此,本发明第10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第一输出轴和该第二输出轴相邻处是共用一支承托架。
为此,本发明第11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支承托架包含设有供该第一输出轴的支承的轴承,以及供该第二输出轴支承的轴承;其中,相邻于该第二输出轴,且套设于该第一输出轴的轴承是位于动力源单元中心线相反于第三传动单元的一侧。
为此,本发明第12项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该动力源单元具有传动箱,该传动箱设有一第一支撑件与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可供一后摇臂枢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借由第1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有效缩短第一输出轴的长度,来提升其作动的稳定性,且可精简该第二传动单元的体积尺寸可减少润滑油的添加总量,从而可达轻量化效果,以及可使该离合器不位于中央的湿式减速齿轮组室中,进而可便利该离合器的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
本发明借由第2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由上述该第一传动单元、该第二传动单元、该第三传动单元的独立配设,从而可拉近该第二输出轴与该动力源单元的配设距离,因此,能有效的缩短该动力系统的整体长度,进而可使该动力系统的配置更紧致化。
本发明借由第3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由上述该第一传动单元、该第二传动单元、该第三传动单元的独立配设,从而可拉近该第二输出轴与该动力源单元的的配设距离,因此,能有效的缩短该动力系统的整体长度,进而可使该动力系统小型化,从而可增加更多该摩托车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间,以及可缩短该摩托车的该后轮与该动力源单元的轴距,进而可减少该后摇臂的摆动惯量,俾能提升该摩托车的操控性。
本发明借由第4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摩托车的该动力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借由第5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确保该摩托车的动力源,以及可提升该摩托车的操控性。
本发明借由第6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达到该动力系统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简易化、减速比配设容易,以及零件数量减少化等效果。
本发明借由第7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有效缩减该减速齿轮组的体积,和减少作为消耗品的润滑油的交换量,且更可减轻整体重量,以及便利该离合器的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
本发明借由第8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动力系统运作产生的热源集中于同一侧,进而可减少热害的发生。
本发明借由第9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减少该后摇臂的摆动惯量,俾能提升该摩托车的操控性。
本发明借由第10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确保该第一输出轴和该第二输出轴的支承效果,以及可提升该第一输出轴和该第二输出轴支承组装工程的便利性。
本发明借由第11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缩短该第一输出轴的轴长,进而该第一输出轴上的各部元件的运作稳定性。
本发明借由第12项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动力系统与该后摇臂的整体配置更紧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摩托车动力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摩托车动力系统剖视图。
图4是图三摩托车动力系统部分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动力系统的支承托架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支承托架锁设于传动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摩托车
11引擎单元
12曲轴箱 121曲轴
12a右曲轴箱 12b左曲轴箱
13皮带无段变速系统 131被第一输出轴
14减速与离合系统 141离合器
15输出轴 151驱动轮
16传动件
17后轮 171带动轮
18后摇臂
2摩托车
3车架单元
31头管部 32转向机构
33下降管部 34脚踏管部
341脚踏横管
35侧车架部
351上升段 352延伸段
353辅助管 354延设件
4座垫
5动力系统
5a动力源单元
5b第一传动单元
5c第二传动单元
5d第三传动单元
51汽缸部
511汽缸头盖 512汽缸头
513汽缸本体
52传动部
52a右箱体 52b左箱体
52c外盖
53传动箱
53a曲轴室 53b减速齿轮组室
53c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
54曲轴
541连杆 542活塞
55减速齿轮组
56皮带无段变速系统
561主动轮 562从动轮
563带动皮带 564第一输出轴
57第二输出轴 571动力输出轮
58第一支撑件
59第二支撑件
6后摇臂
61第一枢接部
62第二枢接部
63第三输出轴
7驱动轮
8传动件
9支承托架
91轴承
92轴承
A前叉单元
C置物箱
E电机件
D中心线
K离合器
M排气管
J散热单元
FW前轮
RW后轮
P搁脚板
T燃油箱
Y轴线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该摩托车2具有车架单元3、设于该车架单元3上的座垫4与动力系统5。
如图2所示,以下说明中车体的左、右侧系以驾驶人乘坐于该摩托车2上后,驾驶人的左手边为左侧,驾驶人的右手边为右侧,合先陈明。该车架单元3的前方枢设有头管部31,该头管部31上方接设有转向机构32,该头管部31朝车体后方连接有下降管部33,该下降管部33下方连接有左右一对并朝车体后方延伸且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该下降管部33的末端与左右一对的脚踏管部34之间连接一脚踏横管341;该脚踏管部34朝车后延设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该侧车架部35具有邻近该脚踏管部34的上升段351及位于车体后段的延伸段352,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与该延伸段352之间设左右一对的辅助管353,以及于该上升段351邻近该脚踏管部34处朝车体后方延设左右一对的延设件354;该头管部31的下方枢设有由前减震器所构成的前叉单元A,该前叉单元A下端枢设有前轮FW。
如图2所示,该车架单元3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上设置有略呈平坦状的搁脚板P,借由该搁脚板P形成平坦状可供驾驶人搁脚用的搁脚部;该左右一对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之间所界定的内部空间内,安装着供应该动力系统5燃爆用燃油储存用的燃油箱T,该动力系统5系被连结于该车架单元3上并位于该燃油箱T更朝车体后方配置。
如图2所示,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4,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并于该座垫4下方设有一置物箱C;该动力系统5系锁固于该侧车架部35的该辅助管353与该延设件354上,该动力系统5系以不摆动的方式固定于该车架单元3上。
如图2、3所示,该动力系统5系可为内燃机引擎或电动的电驱打马达;以下对于本案的动力系统5系以燃油式内燃机引擎动力系统系来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来局限本案的动力系统5的实施范围。该动力系统5具有动力源单元5a、第一传动单元5b、第二传动单元5c、第三传动单元5d;该动力源单元5a至少包括有汽缸部51与传动部52,该第一传动单元5b至少包括有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该第二传动单元5c至少包括有减速齿轮组55,该第三传动单元5d至少包括有第二输出轴57、动力输出轮571、驱动轮7所构成的带状传动机构;该动力源单元5a一侧设有排气管M,该排气管M由该动力源单元5a延该第一传动单元5b外侧朝车体后方延设,该排气管M相反侧设有散热单元J,该散热单元J的同一侧设置该第三传动单元5d。
如图2、3所示,该汽缸部51系以略倾斜方式朝车体前方延伸并部分伸出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外,意即该汽缸部51朝车体前方延伸部分比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更朝车体的前方伸出;该汽缸部51由车体前方朝车体后方,依序有汽缸头盖511、汽缸头512及汽缸本体513,该汽缸本体513一端(朝车体后方端)连接于该传动部52上,该汽缸头512系连接于该汽缸本体513远离连接该传动部52的另一端上,该汽缸头盖511系盖设于该汽缸头512远离连接该汽缸本体513端的另一端上。
如图2、3所示,该传动部52系与该汽缸部51的汽缸本体513连接且远离该汽缸头512端的另一端;该传动部52至少由一右箱体52a与一左箱体52b来形成一传动箱53(左右侧系以驾驶人乘坐时右手为右侧、左手为左侧,以下同),该传动箱53内具有供一曲轴54容置的曲轴室53a、一可供减速齿轮组55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53b,以及由一外盖52c盖于该右箱体52a外侧所形成一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内设有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
如图2、3所示,该传动箱53的曲轴室53a内的该曲轴(主轴)54借一连杆541连接一活塞542伸入该汽缸本体513内,借此该汽缸部51运作时的燃爆力可推动该活塞542来带动该曲轴54转动;另须声明的是,当该动力源单元5a为内燃机引擎,该主轴为一曲轴54;当该动力源单元5a为电驱马达时,该电驱马达的输出主轴则为该电驱马达直接驱动的驱动轴,该驱动轴可连结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内的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借此该驱动轴可带动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作动。
如图2、3、4所示,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系为干式皮带无段变速机构,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具有一可被该曲轴54带动的主动轮561、一可被该主动轮561带动的从动轮562、一连接于该主动轮561与该从动轮562之间的带动皮带563;该主动轮561被该曲轴54带动后,借由该带动皮带563来带动该从动轮562作无段变速的转动,该从动轮562中心设有一第一输出轴564,该第一输出轴564由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伸入该减速齿轮组室53b内,借此该第一输出轴564可带动位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内的减速齿轮组55作动,该减速齿轮组55系为湿式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55可带动一第二输出轴57作动,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系为同轴;进一步言,由俯视观之,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和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三者被设置成相互平行,且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的距离,和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的距离被设置等距;该第二输出轴57由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伸出该传动箱53外,更明确的说,系伸出该左箱体52b外,该第二输出轴57伸出该左箱体52b外部并连接一动力输出轮571;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于该从动轮562的外侧(图式中的上方)设有一离合器K,亦即该离合器K系被设于该从动轮562与该外盖52c之间,借此当该离合器K欲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工程人员只需卸下该外盖52c即可使该离合器K露出而进行维修或更换的动作,从而可使该离合器K的维修或更换的工程简易化,该离合器K可控制该第一输出轴564是否可输出动力来驱动该第二输出轴57。
如图3、4、5、6所示,该右箱体52a邻近该左箱体52b锁设有一支承托架9,该支承托架9的二侧各设有轴承91、92,该轴承91系可供该第一输出轴564远离该从动轮562侧支承,该轴承92系可供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第一输出轴564连结侧支承,供该第一输出轴564支承的该轴承91系位于该动力源单元5a的中心线D相反于该第三传动单元5d的相反侧;供该第一输出轴564支承的该轴承91直径小于供该第二输出轴57支承的直径。
如图2、3、4所示,该传动箱53二侧设置有一第一支撑件58与一第二支撑件59,更明确的说,该第一支撑件58系锁设于该右箱体52a上,该第二支撑件59系锁设于该左箱体52b上,该第一支撑件58与第二支撑件59上枢设有一后摇臂6;该后摇臂6的前端二侧设有第一枢接部61与第二枢接部62,该后摇臂6的后端以一第三输出轴63来供该后轮RW枢设;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系枢接于该第一支撑件58上,意即该第一输出轴564穿过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因此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系位于该传动箱53的减速齿轮组室53b与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之间;该第二枢接部62枢接于该第二支撑件59上,意即该第二输出轴57穿过该第二枢接部62与该第二支撑件59,因此该后摇臂6的该第二枢接部62系枢接于该第二支撑件59上,且第二枢接部62系位于该传动部52的动力输出轮571与该传动箱53之间,借此该后摇臂6以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中心Y为上下摆动中心,且使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轴线中心Y同轴,并与该后轮RW相对于该动力源单元5a及该第一传动单元5b作同步的上下摆动;该后轮RW上设有第三输出轴63,该第三输出轴63以一传动件8(皮带或链条)来与该第二输出轴57上的该动力输出轮571连接,借此该第二输出轴57上的该动力输出轮571带动该传动件8来连动该第三输出轴63,从而可驱动该后轮RW同步转动;另须一提是,该第一输出轴564穿过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系位于该传动箱53的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与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室53c之间,借此可使该动力系统5与该后摇臂6的整体配置更紧致化。
本发明的第1功效在于,借由该摩托车2具有一动力系统5,该动力系统5至少包括有动力源单元5a、第一传动单元5b、第二传动单元5c、第三传动单元5d;其中,该第一传动单元5b的一侧设有该动力源单元5a及该第三传动单元5d;该第一传动单元5b至少包括有伸入该第二传动单元5c并将该动力源单元5a的动力传递到该第二传动单元5c的第一输出轴564;该第二传动单元5c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第三传动单元5d的第二输出轴57;该第三传动单元5d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车轮)RW的第三输出轴63;其中,该伸入该第二传动单元5c的该第一输出轴564设有离合器K,该离合器K系位于该第一输出轴564相反于该第二传动单元5C的一侧;借此可有效缩短第一输出轴564的长度,来提升其作动的稳定性,且可精简该第二传动单元5c的体积尺寸可减少润滑油的添加总量,从而可达轻量化效果,以及可使该离合器K不位于中央的湿式减速齿轮组室53b中,进而可便利该离合器K的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
本发明的第2功效在于,借由该动力源单元5a具有一主轴54,借由主轴54将动力传递给该第一传动单元5b,其中,由俯视观之,该主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和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三者被设置成相互平行,且该主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的距离,和该主轴54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的距离被设置等距;借此由上述该第一传动单元5b、该第二传动单元5c、该第三传动单元5d的独立配设,从而可拉近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动力源单元5a的配设距离,因此,能有效的缩短该动力系统5的整体长度,进而可使该动力系统5的配置更紧致化。
本发明的第3功效在于,借由该动力系统5的后端枢设有一后摇臂6;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与后摇臂6枢转中心的轴线,三者为同一轴线;借此由上述该第一传动单元5b、该第二传动单元5c、该第三传动单元5d的独立配设,从而可拉近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动力源单元5a的的配设距离,因此,能有效的缩短该动力系统5的整体长度,进而可使该动力系统5小型化,从而可增加更多该摩托车2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间,以及可缩短该摩托车2的该后轮RW与该动力源单元5a的轴距,进而可减少该后摇臂6的摆动惯量,俾能提升该摩托车2的操控性。
本发明的第4功效在于,借由该主轴54可直接或间接驱动该第一传动单元5b的第一输出轴564,其中,前述的动力源单元5a可为内燃机引擎或电驱马达其中之一或多个;当前述的动力源单元5a为内燃机引擎,该主轴为一曲轴54;当前述动力源单元5a为该电驱马达时,该主轴为一驱动轴;借此可提升该摩托车2的该动力系统5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的第5功效在于,借由该摩托车2至少包括有一后轮(车轮)RW,其中,该动力系统5是设置于该后轮(车轮)RW前后侧方向中的其中一侧,该第三传动单元5d可接收第二输出轴57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至该后轮(车轮)RW;借此可确保该摩托车2的动力源,以及可提升该摩托车2的操控性。
本发明的第6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传动单元5b为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该第二传动单元5c为减速齿轮组55,该第三传动单元5d为带状传动机构;借此达到该动力系统5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简易化、减速比配设容易,以及零件数量减少化等效果。
本发明的第7功效在于,借由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系为干式皮带无段变速机构,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的第一输出轴564上设有离合器K,该减速齿轮组55系为湿式减速齿轮组,其中,该离合器K与该减速齿轮组55是各自位于不同箱体的空间中;借此可有效缩减该减速齿轮组55的体积,和减少作为消耗品的润滑油的交换量,且更可减轻整体重量,以及便利该离合器K的维修与更换工程的进行。
本发明的第8功效在于,借由该动力源单元5a为内燃机引擎,该第一传动单元5b的一侧设有排气管M,位于相反侧设有散热单元J,该散热单元J的同一侧设置该第三传动单元5d;借此可避免该动力系统5运作产生的热源集中于同一侧,进而可减少热害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9功效在于,借由该摩托车2设有车架单元3,该动力系统5被固定于该车架单元3,其中,该第三传动单元5d与后轮(车轮)RW可以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该动力源单元5a及该第一传动单元5b而摆动;借此减少该后摇臂6的摆动惯量,俾能提升该摩托车2的操控性。
本发明的第10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输出轴564和该第二输出轴57相邻处是共用一支承托架9;借此可确保该第一输出轴564和该第二输出轴57的支承效果,以及可提升该第一输出轴564和该第二输出轴57支承组装工程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11功效在于,借由该支承托架9包含设有供该第一输出轴564的支承的轴承91,以及供该第二输出轴57支承的轴承92;其中,相邻于该第二输出轴57,且套设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承是位于动力源单元5a中心线D相反于第三传动单元5d的一侧;借此可缩短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长,进而可使该第一输出轴564上的各部元件的运作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12功效在于,借由该动力源单元5a具有传动箱53,该传动箱53设有一第一支撑件58与一第二支撑件59,该第一支撑件58与该第二支撑件59可供一后摇臂6枢接;借此可使该动力系统5与该后摇臂6的整体配置更紧致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现有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现有的增进功效,显然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发明的申请。

Claims (12)

1.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具有一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至少包括有动力源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第三传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设有所述动力源单元及所述第三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伸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并将所述动力源单元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第三传动单元的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三传动单元至少包括有将动力传递到车轮的第三输出轴;其中,伸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所述第一输出轴设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反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单元具有一主轴,借由主轴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其中,由俯视观之,所述主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和第二输出轴的轴线,三者被设置成相互平行,且所述主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的距离,和所述主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线的距离被设置等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后端枢设有一后摇臂;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线与后摇臂枢转中心的轴线,三者为同一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可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第一输出轴,其中,前述的动力源单元可为内燃机引擎或电驱马达其中之一或多个;当前述的动力源单元为内燃机引擎,所述主轴为一曲轴;当前述动力源单元为所述电驱马达时,所述主轴为一驱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至少包括有一车轮,其中,所述动力系统是设置于所述车轮前后侧方向中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三传动单元可接收第二输出轴的动力,并将所述动力传递至所述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为皮带无段变速系统,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为减速齿轮组,所述第三传动单元为带状传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无段变速系统为干式皮带无段变速机构,所述皮带无段变速系统的第一输出轴上设有离合器,所述减速齿轮组为湿式减速齿轮组,其中,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减速齿轮组是各自位于不同箱体的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单元为内燃机引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一侧设有排气管,位于相反侧设有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的同一侧设置所述第三传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设有车架单元,所述动力系统被固定于所述车架单元,其中,所述第三传动单元与车轮可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动力源单元及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而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相邻处是共用一支承托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托架包含设有供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支承的轴承,以及供所述第二输出轴支承的轴承;其中,相邻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且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承是位于动力源单元中心线相反于第三传动单元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单元具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设有一第一支撑件与一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可供一后摇臂枢接。
CN202010106502.8A 2020-02-21 2020-02-21 摩托车 Pending CN113291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502.8A CN113291399A (zh) 2020-02-21 2020-02-21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502.8A CN113291399A (zh) 2020-02-21 2020-02-21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1399A true CN113291399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1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502.8A Pending CN113291399A (zh) 2020-02-21 2020-02-21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139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8070A (en) * 1981-06-23 1985-05-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release apparatus for change speed transmission
CN1932259A (zh) * 2002-04-08 2007-03-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US20080121454A1 (en) * 2006-11-29 2008-05-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CN201381908Y (zh) * 2009-02-25 2010-01-13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右曲轴箱盖
CN203906158U (zh) * 2014-03-06 2014-10-29 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维修及拆解的脚启动轴安装结构
CN109681541A (zh) * 2019-02-01 2019-04-26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离合器盖机构
CN209781511U (zh) * 2019-02-01 2019-12-13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离合器盖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8070A (en) * 1981-06-23 1985-05-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release apparatus for change speed transmission
CN1932259A (zh) * 2002-04-08 2007-03-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US20080121454A1 (en) * 2006-11-29 2008-05-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CN201381908Y (zh) * 2009-02-25 2010-01-13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右曲轴箱盖
CN203906158U (zh) * 2014-03-06 2014-10-29 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维修及拆解的脚启动轴安装结构
CN109681541A (zh) * 2019-02-01 2019-04-26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离合器盖机构
CN209781511U (zh) * 2019-02-01 2019-12-13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用离合器盖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388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り型車両
JP4083837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支持装置
US6427796B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of motorcycle
JP525052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JP6575244B2 (ja) 多段式変速システム
JP4251730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US1069004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13291399A (zh) 摩托车
CN113264141B (zh) 摩托车后摇臂配置
JP4580856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TWI734377B (zh) 機車
CN113460219B (zh) 摩托车的传动结构
JP2021123329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スイングアームの構成
JP4785726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7055304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変速用電動モータの配置構造
JP4318181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始動装置
JP4719778B2 (ja) スイング式パワーユニット
CN216301378U (zh) 鞍座型车辆
US20220041046A1 (en) Electric vehicle
JP274825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構成部品配設構造
JP5716553B2 (ja) 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CN114439592B (zh) 跨骑型车辆
JP2010236519A (ja) 内燃機関
JP2007008188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CN213109682U (zh) 二轮车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