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682U - 二轮车构造 - Google Patents

二轮车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9682U
CN213109682U CN202021514999.9U CN202021514999U CN213109682U CN 213109682 U CN213109682 U CN 213109682U CN 202021514999 U CN202021514999 U CN 202021514999U CN 213109682 U CN213109682 U CN 213109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arking
case
reduction gear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49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智
余孟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49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9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9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9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二轮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设于该车架单元上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至少具有动力源单元;该动力源单元至少包括有汽缸部与动力传动与输出部;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具有一传动箱,该传动箱内具有供一曲轴容置的曲轴室、一可供减速齿轮组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该传动箱于该曲轴室后方的外侧与该减速齿轮组室下方的外侧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枢设的驻车连结座;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从而可提升该驻车连结座的刚性强度、降低该驻车单元的摆动惯性,进而可使该二轮车的该动力系统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Description

二轮车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二轮车构造,尤其指一种可避免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从而可提升驻车连结座的刚性强度、降低驻车单元的摆动惯性的二轮车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二轮车1为保持稳定的驻车效果,会于该二轮车1的动力单元11下方枢设一驻车单元12,该驻车单元12以一连结件13来枢设于该动力单元11的传动箱111上;该二轮车1欲驻车时,以脚来踩踏该驻车单元12的踩踏杆部121,借此来使该驻车架单元12由朝车体后方收纳位置,以该传动箱111与该连结件13的枢设中心为摆动中心朝车体前方摆动,直至该驻车单元12的车体宽方向的二支撑部122支撑于地面上,借此来达到该二轮车1驻车的目的。
已知该二轮车1借由上述的驻车构造,固然以能达到获得稳定的驻车效果;然而,该连结件13与该传动箱111的结合时,该连结件13朝车体下方凸出于该传动箱111的下端缘外,亦即该连结件13朝车体下方比该传动箱111朝车体下方更接近地面;因此当该二轮车1行车时如地面可坑洞易造成该连结件13的下端与路面产生碰撞,严重时更会造成该传动箱111连带受损;另外,由于该连结件13朝车体下方比该传动箱111朝车体下方更接近地面,更会造成该二轮车1的过弯角度的窄小化。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可使二轮车获得稳定的驻车效果,以及避免因连结件的设置易与地面产生碰撞,与过弯角度窄小化等的缺点产生,已为二轮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借此可克服现有二轮车的驻车单元的连结件易与地面产生碰撞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实用新型,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二轮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设于该车架单元上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至少具有动力源单元;该动力源单元至少包括有汽缸部与动力传动与输出部;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具有一传动箱,该传动箱内具有供一曲轴容置的曲轴室、一可供减速齿轮组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该传动箱于该曲轴室后方的外侧与该减速齿轮组室下方的外侧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枢设的驻车连结座。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该驻车连结座具有右连结座部与左连结座部;该右连结座部系设于该右箱体,该左连结座部系设于该左箱体盖上;该驻车单元系借由一连结件连结于该驻车连结座上。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传动箱借由至少一隔板来界分曲轴室与减速齿轮组室,以及一润滑油室;该驻车连结座的最低点是较该润滑油室最低点还高或大致等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驻车连结座下侧的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朝车体下侧的底端缘,该驻车连结座后侧的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朝车体后侧的外端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该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该右箱体外盖设一外盖形成一无段变速室,该无段变速室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该无段变速室内设有一离合器;该左箱体盖外侧设有一散热器;该驻车连结座系位于该散热器的后方与该第二输出轴下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该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该右箱体外盖设一外盖形成一无段变速室,该无段变速室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该传动箱二侧设置有一第一支撑件与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上枢设有一后摇臂,该后摇臂的后端以一第三输出轴来供后轮枢设;该后摇臂件的枢设端系位于该传动箱的减速齿轮组室与该无段变速室之间;该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该无段变速系统具有一第一输出轴;该后摇臂以该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中心为上下摆动中心。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来形成该曲轴室与该减速齿轮组室之间的流体通道;该隔板于该曲轴室的下方界分出该润滑油室,该润滑油室与位于后上侧的该减速齿轮组室相连通,该润滑油室借由该隔板上的该缺口槽亦形成一与该曲轴室形成流体通道。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构造,该右连结座部系位于该右箱体壁面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该右箱体底侧端缘;该左连结座部系位于该左箱体盖壁面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该左箱体盖底侧端缘。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从而可提升该驻车连结座的刚性强度、降低该驻车单元的摆动惯性,进而可使该二轮车的该动力系统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并可使该二轮车的该动力系统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二轮车的该动力系统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二轮车的该动力系统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现有二轮车的驻车单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动力系统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的传动箱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的传动箱去除左箱体盖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的驻车单元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二轮车
11:动力单元 111:传动箱
12:驻车单元 121:踩踏杆部
122:支撑部
13:连结件
2:二轮车
3:车架单元
31:头管部 32:转向机构
33:下降管部 34:脚踏管部
341:脚踏横管
35:侧车架部
351:上升段 352:延伸段
353:辅助管 354:延设件
4:座垫
5:动力系统
5a:动力源单元
5b:第一传动单元
5c:第二传动单元
5d:第三传动单元
51:汽缸部
511:汽缸头盖 512:汽缸头
513:汽缸本体
52:动力传动与输出部
52a:右箱体 52a1:右箱体壁面
52b:左箱体 52c:外盖
52d:左箱体盖
52d1:左箱体盖壁面
53:传动箱
531:隔板 5311:缺口槽
53a:曲轴室
53b:减速齿轮组室
53c:无段变速室
53d:润滑油室
53e:驻车连结座
53e1:右连结座部 53e11:右连结孔
53e2:左连结座部 53e21:左连结孔
54:曲轴
541:连杆 542:活塞
55:减速齿轮组
56:皮带无段变速系统
561:主动轮 562:从动轮
563:带动皮带 564:第一输出轴
57:第二输出轴 571:动力输出轮
58:第一支撑件
59:第二支撑件
6:后摇臂
61:第一枢接部
62:第二枢接部
63:第三输出轴
7:驱动轮
8:传动件
9:驻车单元
91:连结件
92:踩踏杆
93:支撑脚部
9a:枢轴
A:前叉单元
C:置物箱
K:离合器
M:排气管
J:散热器
FW:前轮
RW:后轮
P:搁脚板
S:螺栓
T:燃油箱
Y:轴线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该二轮车2具有车架单元3、设于该车架单元3上的座垫4与动力系统5。
如图2所示,以下说明中车体的左、右侧系以驾驶人乘坐于该二轮车2上后,驾驶人的左手边为左侧,驾驶人的右手边为右侧,合先陈明。该车架单元3的前方枢设有头管部31,该头管部31上方接设有转向机构32,该头管部31朝车体后方连接有下降管部33,该下降管部33下方连接有左右一对并朝车体后方延伸且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该下降管部33的末端与左右一对的脚踏管部34之间连接一脚踏横管341;该脚踏管部34朝车后延设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该侧车架部35具有邻近该脚踏管部34的上升段351及位于车体后段的延伸段352,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与该延伸段352之间设左右一对的辅助管353,以及于该上升段351邻近该脚踏管部34处朝车体后方延设左右一对的延设件354;该头管部31的下方枢设有由前减震器所构成的前叉单元A,该前叉单元A下端枢设有前轮FW。
如图2所示,该车架单元3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上设置有略呈平坦状的搁脚板P,借由该搁脚板P形成平坦状可供驾驶人搁脚用的搁脚部;该左右一对略水平状的脚踏管部34之间所界定的内部空间内,安装着供应该动力系统5燃爆用燃油储存用的燃油箱T,该动力系统5系被连结于该车架单元3上并位于该燃油箱T更朝车体后方配置。
如图2所示,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4,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并于该座垫4下方设有一置物箱C;该动力系统5系锁固于该侧车架部35的该辅助管353与该延设件354上,该动力系统5系以不摆动的方式固定于该车架单元3上。
如图2、3所示,该动力系统5系为内燃机引擎;该动力系统5具有动力源单元5a、第一传动单元5b、第二传动单元5c、第三传动单元5d;该动力源单元5a至少包括有汽缸部51与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该第一传动单元5b至少包括有无段变速系统56,该第二传动单元5c至少包括有减速齿轮组55,该第三传动单元5d至少包括有第二输出轴57、动力输出轮571、驱动轮7所构成的带状传动机构;该动力源单元5a一侧设有排气管M,该排气管M由该动力源单元5a延该第一传动单元5b外侧朝车体后方延设,该排气管M相反侧设有散热器J,该散热器J的同一侧设置该第三传动单元5d;另须一提的是,该无段变速系统56可为皮带或钢带无段变速系统或行星齿轮无段变速系统,本实用新型以皮带无段变速来举例说明。
如图2、3所示,该汽缸部51系以略倾斜方式朝车体前方延伸并部分伸出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外,意即该汽缸部51朝车体前方延伸部分比该侧车架部35的该上升段351更朝车体的前方伸出;该汽缸部51由车体前方朝车体后方,依序有汽缸头盖511、汽缸头512及汽缸本体513,该汽缸本体513一端(朝车体后方端)连接于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上,该汽缸头512系连接于该汽缸本体513远离连接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的另一端上,该汽缸头盖511系盖设于该汽缸头512远离连接该汽缸本体513端的另一端上。
如图2、3、4所示,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系与该汽缸部51的汽缸本体513连接且远离该汽缸头512端的另一端;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至少由一右箱体52a、一左箱体52b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52b外侧(左侧)的左箱体盖52d来形成一传动箱53(左右侧系以驾驶人乘坐时右手为右侧、左手为左侧,以下同),该传动箱53内具有供一曲轴54容置的曲轴室53a、一可供减速齿轮组55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53b,以及由一外盖52c盖于该右箱体52a外侧所形成一无段变速室53c,该无段变速室53c内设有皮带式的无段变速系统56。
如图3所示,该传动箱53的曲轴室53a内的该曲轴(主轴)54借一连杆541连接一活塞542伸入该汽缸本体513内,借此该汽缸部51运作时的燃爆力可推动该活塞542来带动该曲轴54转动。
如图2、3所示,该皮带式的无段变速系统56系为干式皮带无段变速机构,该皮带式的无段变速系统56具有一可被该曲轴54带动的主动轮561、一可被该主动轮561带动的从动轮562、一连接于该主动轮561与该从动轮562之间的带动皮带563;该主动轮561被该曲轴54带动后,借由该带动皮带563来带动该从动轮562作无段变速的转动,该从动轮562中心设有一第一输出轴564,该第一输出轴564由该无段变速室53c伸入该减速齿轮组室53b内,借此该第一输出轴564可带动位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内的减速齿轮组55作动,该减速齿轮组55系为湿式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55可带动一第二输出轴57作动,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系为同轴;进一步言,由俯视观之,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和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三者被设置成相互平行,且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的距离,和该曲轴54的轴线与该第二输出轴57的轴线的距离被设置等距;该第二输出轴57由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伸出该传动箱53外,更明确的说,系伸出该左箱体52b外,该第二输出轴57伸出该左箱体52b外部并连接一动力输出轮571;该无段变速系统56于该从动轮562的外侧(图中的上方)设有一离合器K,亦即该离合器K系被设于该从动轮562与该外盖52c之间,借此当该离合器K欲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工程人员只需卸下该外盖52c即可使该离合器K露出而进行维修或更换的动作,从而可使该离合器K的维修或更换的工程简易化,该离合器K可控制该第一输出轴564是否可输出动力来驱动该第二输出轴57。
如图2、3所示,该传动箱53二侧设置有一第一支撑件58与一第二支撑件59,更明确的说,该第一支撑件58系锁设于该右箱体52a上,该第二支撑件59系锁设于该左箱体52b上,该第一支撑件58与第二支撑件59上枢设有一后摇臂6;该后摇臂6的前端二侧设有第一枢接部61与第二枢接部62,该后摇臂6的后端以一第三输出轴63来供该后轮RW枢设;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系枢接于该第一支撑件58上,意即该第一输出轴564穿过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因此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系位于该传动箱53的减速齿轮组室53b与该无段变速室53c之间;该第二枢接部62枢接于该第二支撑件59上,意即该第二输出轴57穿过该第二枢接部62与该第二支撑件59,因此该后摇臂6的该第二枢接部62系枢接于该第二支撑件59上,且第二枢接部62系位于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的动力输出轮571与该传动箱53之间,借此该后摇臂6以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中心Y为上下摆动中心,且使该第二输出轴57与该轴线中心Y同轴,并与该后轮RW相对于该动力源单元5a及该第一传动单元5b作同步的上下摆动;该后轮RW上设有第三输出轴63,该第三输出轴63以一传动件8(皮带或链条)来与该第二输出轴57上的该动力输出轮571连接,借此该第二输出轴57上的该动力输出轮571带动该传动件8来连动该第三输出轴63,从而可驱动该后轮RW同步转动;另须一提是,该第一输出轴564穿过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该后摇臂6的该第一枢接部61与该第一支撑件58系位于该传动箱53的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与该无段变速室53c之间,借此可使该动力系统5与该后摇臂6的整体配置更紧致化。
如图2、3、4、5、6所示,该传动箱53的该曲轴室53a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系由该传动箱53的该右箱体52a朝该左箱体52b凸设有的隔板531所界分,该隔板531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5311来形成该曲轴室53a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之间的流体通道;该隔板531于该曲轴室53a的下方(车体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界分出一可供润滑油积存的润滑油室53d,该润滑油室53d朝车体后方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相连通,该润滑油室53d借由该隔板531上的该缺口槽5311亦形成一与该曲轴室53a形成流体通道;该右箱体52a朝车体后下方的于右箱体壁面52a1外延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9枢设的驻车连结座53e的右连结座部53e1,且该右连结座部53e1下侧不超出该右箱体52a底侧端缘,该右连结座部53e1系位于该润滑油室53d朝车体后方的后侧、该润滑油室53d朝车体后方的后下侧、该减速齿轮组室53b的下方侧,该右连结座部53e1设有该驻车连结座53e的右连结孔53e11;该左箱体盖52d朝车体后下方的于左箱体盖壁面52d1外延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9枢设的驻车单元枢设座53e的左连结座部53e2,且该左连结座部53e2下侧不超出该左箱体52d底侧端缘,该左连结座部53e2系为于该润滑油室53d朝车体后方的后下侧、该减速齿轮组室53b的下方侧,该左连结座部53e2设有该驻车单元枢设座53e的左连结孔53e21;该右连结座部53e1与该左连结座部53e2构成该驻车连结座53e;该驻车连结座53e的朝车体下方侧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53的朝车体下方侧的底端缘,该驻车连结座53e的朝车体的后方侧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53的朝车体后方侧的外端缘,且该驻车连结座53e的最低点是较该润滑油室53d最低点还高或大致等高,以及该驻车连结座53e系位于该散热器J朝车体后方的后方与该第二输出轴57下方;该驻车单元9借由一枢轴9a枢设于连结件91上,该连结件91在以螺栓S栓设该驻车连结座53e的该右连结孔53e11与左连结孔53e21上;借此驾驶人欲驻车时,即可以脚来踩踏该驻车单元9的踩踏杆92,来令该驻车单元9从与车体前后方向的收纳位置,以该枢轴9a为摆动中心朝车体前方摆动,从而使该驻车单元9的支撑脚部93被支撑于地面上,进而使该二轮车2成为驻车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效在于,借由该二轮车2至少具有车架单元3、设于该车架单元3上动力系统5;该动力系统5至少具有动力源单元5a;该动力源单元5a至少包括有汽缸部51与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该动力传动与输出部52具有一传动箱53,该传动箱53内具有供曲轴54容置的曲轴室53a、可供减速齿轮组55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53b;该传动箱53于该曲轴室53a后方的外侧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下方的外侧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9枢设的驻车连结座53e;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从而可提升该驻车连结座53e的刚性强度、降低该驻车单元9的摆动惯性,进而可使该二轮车2的该动力系统5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传动箱53具有一右箱体52a、一左箱体52b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52b外侧的左箱体盖52d;该驻车连结座53e具有右连结座部53e1与左连结座部53e2;该右连结座部53e1系设于该右箱体52a,该左连结座部53e系设于该左箱体盖52d上;该驻车单元9系借由一连结件91连结于该驻车连结座53e上;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传动箱53借由至少一隔板531来界分曲轴室53a与减速齿轮组室53b,以及一润滑油室53d;该驻车连结座53e的最低点是较该润滑油室53d最低点还高或大致等高;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并可使该二轮车2的该动力系统5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驻车连结座53e下侧的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53朝车体下侧的底端缘,该驻车连结座53e后侧的端缘不超出该传动箱53朝车体后侧的外端缘;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传动箱53具有一右箱体52a、一左箱体52b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52b外侧的左箱体盖52d,该减速齿轮组55具有一第二输出轴57;该右箱体52a外盖设一外盖52c形成一无段变速室53c,该无段变速室53c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56;该无段变速室53c内设有一离合器K;该左箱体盖52d外侧设有一散热器J;该驻车连结座53e系位于该散热器J的后方与该第二输出轴57下方;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传动箱53具有一右箱体52a、一左箱体52b与一盖设于该左箱体52b外侧的左箱体盖52d,该减速齿轮组55具有一第二输出轴57;该右箱体52a外盖设一外盖52c形成一无段变速室53c,该无段变速室53c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56;该传动箱53二侧设置有一第一支撑件58与一第二支撑件59,该第一支撑件58与第二支撑件59上枢设有一后摇臂6,该后摇臂6的后端以一第三输出轴63来供后轮RW枢设;该后摇臂6的枢设端系位于该传动箱53的减速齿轮组室53b与该无段变速室53c之间;该减速齿轮组55具有一第二输出轴57,该皮带无段变速系统56具有一第一输出轴564;该后摇臂6以该第一输出轴564的轴线中心为上下摆动中心;借此可使该二轮车2的该动力系统5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隔板531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5311来形成该曲轴室53a与该减速齿轮组室53b之间的流体通道;该隔板531于该曲轴室53a的下方界分出该润滑油室53d,该润滑油室53d与位于后上侧的该减速齿轮组室53b相连通,该润滑油室53d借由该隔板531上的该缺口槽5311形成有与该曲轴室53a形成流体通道;借此可使该二轮车2的该动力系统5配置紧致化与轻量化,同时减少润滑油的交换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功效在于,借由该右连结座部系位于该右箱体壁面52a1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该右箱体52a底侧端缘;该左连结座部53e2系位于该左箱体盖壁面52d1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该左箱体盖52d1底侧端缘;借此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地面等异物碰撞,以及可避免该驻车连结座53e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现有的增进功效,显然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的申请。

Claims (8)

1.一种二轮车构造,所述二轮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设于所述车架单元上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至少具有动力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单元至少包括有汽缸部与动力传动与输出部;所述动力传动与输出部具有一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具有供一曲轴容置的曲轴室、一可供减速齿轮组容置的减速齿轮组室;所述传动箱于所述曲轴室后方的外侧与所述减速齿轮组室下方的外侧设有可供一驻车单元枢设的驻车连结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所述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所述驻车连结座具有右连结座部与左连结座部;所述右连结座部设于所述右箱体,所述左连结座部设于所述左箱体盖上;所述驻车单元借由一连结件连结于所述驻车连结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借由至少一隔板来界分曲轴室与减速齿轮组室,以及一润滑油室;所述驻车连结座的最低点是较所述润滑油室最低点还高或大致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连结座下侧的端缘不超出所述传动箱朝车体下侧的底端缘,所述驻车连结座后侧的端缘不超出所述传动箱朝车体后侧的外端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所述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所述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所述右箱体外盖设一外盖形成一无段变速室,所述无段变速室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所述无段变速室内设有一离合器;所述左箱体盖外侧设有一散热器;所述驻车连结座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具有一右箱体、一左箱体与一盖设于所述左箱体外侧的左箱体盖,所述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所述右箱体外盖设一外盖形成一无段变速室,所述无段变速室内设有无段变速系统;所述传动箱二侧设置有一第一支撑件与一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上枢设有一后摇臂,所述后摇臂的后端以一第三输出轴来供后轮枢设;所述后摇臂的枢设端位于所述传动箱的减速齿轮组室与所述无段变速室之间;所述减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输出轴,所述无段变速系统具有一第一输出轴;所述后摇臂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中心为上下摆动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槽来形成所述曲轴室与所述减速齿轮组室之间的流体通道;所述隔板于所述曲轴室的下方界分出所述润滑油室,所述润滑油室与位于后上侧的所述减速齿轮组室相连通,所述润滑油室借由所述隔板上的所述缺口槽亦形成一与所述曲轴室形成流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结座部位于所述右箱体壁面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所述右箱体底侧端缘;所述左连结座部位于所述左箱体盖壁面后下方处,且下侧不超出所述左箱体盖底侧端缘。
CN202021514999.9U 2020-07-28 2020-07-28 二轮车构造 Active CN213109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4999.9U CN213109682U (zh) 2020-07-28 2020-07-28 二轮车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4999.9U CN213109682U (zh) 2020-07-28 2020-07-28 二轮车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9682U true CN213109682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4999.9U Active CN213109682U (zh) 2020-07-28 2020-07-28 二轮车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9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7152C (zh) 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US7281596B2 (en) Drive belt cooling structure for engine
CN1201072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KR100533653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리어 쿠션 설치 구조
CN100575133C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TWI471233B (zh)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20160347137A1 (en)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n off-road vehicle
KR100533656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배기관 구조
JP4899625B2 (ja)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JP382959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US10744830B2 (en) Vehicle
KR100533654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에어클리너 및 엔진의 흡기 구조
CN101913354A (zh) 车辆
US10245947B2 (en) Vehicle including a shiftable transmission with operation lever
JP382958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67589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US7287621B2 (en) Vehicular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213109682U (zh) 二轮车构造
JP4135717B2 (ja) 小型車両
CN1234354A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TWM610613U (zh) 二輪車構造
CN203254962U (zh) 用于摩托车的动力传动装置
US11548382B2 (en) Vehicle
JP405887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00532188C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