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3466B -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3466B
CN113273466B CN202110608529.1A CN202110608529A CN113273466B CN 113273466 B CN113273466 B CN 113273466B CN 202110608529 A CN202110608529 A CN 202110608529A CN 113273466 B CN113273466 B CN 113273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ate
parameters
factor
over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85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3466A (zh
Inventor
陈婧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6085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3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3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需培育的特种经济作物,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提取20年以上的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输入控制参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将基础气候因子参数转化为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将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进行重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随时监视成活率,在成活率低于预期时及时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培育计划直到作物成熟。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经济作物的培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特种经济作物指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植物,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色素植物、饮料植物、淀粉植物、甜味剂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除虫植物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各种植物具备独特作用,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并且多可以用来出口创汇。
此类作物有耐寒性作物如人参、细辛、百合、贝母等,耐热性作物如罗汉果、刀豆等,还有雅连、雪莲等高海拔生长植物。因中国各地海拔区别大,维度跨越大,国内各种特种经济作物各具独特的生活环境。如用普通的培养栽培室种植,会导致作物的生育期缩短或增长,发育提早或延后,栽培室作物和原产野生作物的特质往往存在差异,在各行各业中也将野生作物和栽培室/大棚作物区别对待。
如人参,在行业中分为纯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园参。其中野生人参为真正意义上的纯野生作物;野山参是人工播种到野生环境,自行生长的,其药效最接近野生人参,但是种植存活率只有不到5%;移山参是培育成幼苗后再移栽至山林中,其存活率高很多,但是药效远不及野山参;完全处于人工环境的园参则药效更低。野生人参作为一级保护植物,已经濒临灭绝,不具备作为商品作物的属性。野山参作为替代经济作物,有国家标准进行支持,但其5%不到的存活率,导致高药效的人参产量很低,价格高昂。
很多别的特种经济作物也存在同样问题,纯野生环境种植作物要么产量不够,环境不允许,要么存活率极低,无法大量生产;如果转移种植环境,作物的特殊效果又会大大降低失去经济价值。目前市场上没有提高植物环境胁迫耐性使之在原生环境获得高产的方法。现有的提高作物的环境胁迫耐性的办法如CN104220594是通过改变酪氨酸磷酸酶基因(At1g71860)的表达量来实现的,因为可能导致作物本身经济价值出现未知改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周期进行验证,所以一般不接受对特种经济作物进行基因修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该方法利用建立智能程序控制气候条件的培育室,通过模拟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雨雪等气候来模拟培育作物的特定生存环境;并通过对自然气候因子参数的人工分析和调节,在不伤害作物的前提下利用渐进负荷的周期方式,最大化激发作物的环境胁迫耐性,使野生特种经济作物在安全可控的模拟原生环境进行培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需培育的特种经济作物,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提取20年以上的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输入控制参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将基础气候因子参数转化为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所述基础气候因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降雪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进行重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随时监视成活率,在成活率低于预期时及时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培育计划直到作物成熟;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输入控制参数为选取有效气候因子,输入有效气候因子的适宜生长区间值、过高致死值、过低致死值;所述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在基础气候因子参数中选取一种或多种。
在前述输入控制参数中,所述的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在基础气候因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降雪量,人工选取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培育作物生长状态相关联的参数。
本技术特征的优点在于:科学细致的进行控制参数的输入,使作物生长相关的参数得到全面而稳定的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按计划执行,和生长不相关的参数与原生环境相同,不做改变。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为对基础气候因子参数中超过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的部分进行修改,用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替代超过部分,避免作物超过其生物学上限和下限的阈值,修订反季节或反昼夜的极端气候,避免灾害类气候重现。
本技术特征的优点在于:既尽量保留了变化的自然气候,又避免了各种灾害气候危害作物。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为:建立过高因子组,以及建立过低因子组,所述过高因子组为适宜生长区间的高值到过高致死值之间的范围,所述过低因子组为适宜生长区间的低值到过低致死值之间的范围,各个有效气候因子的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分别分为3-10段,分段方法为在控制软件中选择采用等分、等差递减或等比递减中的一种分段方式进行选取,所述选取方法可根据过高因子组差值情况确定,一般而言,如果各段差值小,用等分分段方式进行选取,差值大用等差或等比递减分段方式进行选取。再把这些参数按强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转化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具体为:选定过高因子组中第一个值和过低因子组的第一个值的开始日期、持续时长、实施周期和实施次数,替换掉基础气候因子参数的原有数据,得到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第二年、第三年及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当选取到最接近过高致死值和最接近过低致死值的参数后,就一直选用此参数来得到以后各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培育作物,直到完全收获成熟。
本技术特征的优点在于:替换特定气候因子,分类别分时间渐进负荷的让作物处于非适宜生长的环境,激发其环境胁迫耐性,提高品质,同时给予作物足够的恢复时间,避免致死致病的情况,提高存活率。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具体为:在培育第一年,用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进行重现,到了培育的第二年就换成第二年的修正气候因子来重现气候,以此类推,每培育满一年就换成下一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来执行,直到作物完全成熟收获。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培育过程中的监视和修订具体为:设定预期存活率,在培育过程中一旦出现作物死亡率超过预期的情况,立刻查找作物死亡原因,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通过新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重新进行培育。
本技术特征的优点在于:在培育室内及时进行监控,对特殊情况快速反应随时修订,减少作物死亡数量,节省培育时间。
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包括控制软件和若干个单位培育室。
在前述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中,所述的控制软件具备人工界面实现参数输入,控制软件自动控制单位培育室内的设备,控制软件还负责接收每个单位培育室发来的监测信号。
在前述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中,所述单位培育室长度为15m,宽度为10m,内设置有气候模拟设备和环境监测反馈系统。
在前述的单位培育室中,所述气候模拟设备包括空气加湿和干燥装置、土壤加湿和干燥装置、温度模拟装置、光照模拟装置、风力模拟装置、积水模拟装置、积雪模拟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前述的单位培育室中,所述环境监测反馈系统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积水测量装置、积雪深度测量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通过环境测量和监控各项数据,将数据反馈给培育室内的环境模拟设备,环境模拟设备调节培育室内的气候因子,使其符合作物生长气候参数组的要求。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科学规划和参数控制,使作物在尽量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有导向性的在非适宜生活环境激发环境胁迫耐性,通过特定的循环周期,渐进提高阻碍生长气候参数,最大化激活作物的环境胁迫耐性,使其品质接近野生特种经济作物品质。
2.合理化修订了气候参数,规避了自然界中对作物生存产生致命威胁的气候或环境,提高成活率。
3.单位培育室模拟了野生环境,增大了野生作物的培育区域,不受地域海拔限制,便于收获,便于大规模培育。
4.为野生经济作物的生活习性研究提供了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总体实施原理流程图。
图2为权利要求3中对历史极端气候进行人工修订参考的因素。
图3为以野人参的种植为实施例进行的实施策略。
图4为以野山金花茶的种植为实施例进行的实施策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分别以下面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野山参的种植:野山参是一种具备浓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特种作物,根据GB/T18765-2015野人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后称“野人参鉴定标准”)进行了指导和分类,其中规定通过人工播种在特定环境自然生长达15年及以上的山参作物为野山参,其药用价值和野生人参极为接近。其中野生人参作为一级保护植物,近年已经几乎绝迹,不具备作为商品作物的属性。野山参作为替代经济作物有国家标准进行支持,但其5%不到的存活率,导致高药效的人参产量很低,价格高昂。而移山参和园参因为生长环境变化,成熟周期大为降低,导致作物内活性成分皂苷积累少药用价值低。
野生人参生长非常缓慢,5年内均为幼苗,5-10年为五小叶,10-20年为两枚掌状复叶,30-50年为三枚或四枚掌状复叶,期间生长均极慢,年均增重仅0.5-0.7克。到50年生以后才开始较快生长,年均增重仅1-2克,其中6-8月为生长期。
根据“野人参鉴定标准”的要求,人参品质除生长年限和环境以外,应无明显虫害、无腐烂、无於伤或其他不适合消费的缺陷;人参的芦、艼、体、纹、须等外观决定了等级和品质。因此,自然界的气候灾害和虫害是对人参品质和产量的最大威胁。
具体实施方法为,
(1)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收集1990年-2010年(已具备完整气候记录数据)长白山山脉海拔五百米处附近的红松林为主环境的气候因子,将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降雪量作为基础气候因子,按年月日和小时时间进行数据记录,将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所述控制软件为《作物培育环境》,版本号V1.0。
(2)输入控制参数:整理上述数据,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温度,光照度,土壤湿度,通过历史种植经验确定野人参生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过高致死温度为31℃,过低致死温度为-40℃,适宜光照度400-2.2万勒克斯,过高致死光照度为4万勒克斯,过低致死光照度100勒克斯,适宜土壤湿度为25-50%,过高致死土壤湿度为80%,过低致死土壤湿度为7%,向控制软件中输入上述有效气候因子的适宜生长区间值、过高致死值、过低致死值,即控制参数。
(3)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将基础气候因子中高温超过31℃,低温低于-40℃,强光照超过4万勒克斯,低光照少于100勒克斯,土壤湿度超过80%和少于7%的极端气候进行修订,用前述的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替代超过部分,即将高温超过31℃,低温低于-40℃的数值分别修改为高温31℃,低温-40℃;强光照超过4万勒克斯,低光照少于100勒克斯的数值分别修改为强光照4万勒克斯,低光照100勒克斯;土壤湿度超过80%,少于7%的数值分别修改为土壤湿度80%,7%。
(4)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建立适宜生长区间的高值到过高致死值之间的过高因子组,以及适宜生长区间的低值到过低致死值之间的过低因子组,将过高温度采用等分的方式分为6段,过低温度等差递减的方式分为10段,过高湿度和过低湿度采用等分的方式分为6段,过高光照度采用等差递减的方式分为10段,过低光照度采用等差递减的方式分为4段,再把这些参数按强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5)转化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选定第一个过高因子值和过低因子值的开始日期、持续时长、实施周期和实施次数:过高温度为7月1日11:00开始、持续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过高湿度为4月1日11:00开始、持续2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3次;过高光照度从5月1日11:00开始、持续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过低温度从12月1日22:00开始、持续10天、每30天实施一次,实施3次;过低光照度从12月1日22:00开始、持续5天、每30天实施一次,实施3次;过低土壤湿度从10月1日22:00开始、持续5天、每3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持续替换基础气候因子参数的原有数据,得到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第二年、第三年及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当选取的数值最接近过高致死值和最接近过低致死值的参数时,即过高温度达到30℃,过低温度达到-39.1℃,过高湿度达到75%,过低湿度达到10%,过高光照度达到39673勒克斯,过低光照度达到130勒克斯,就一直选用此参数来得到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
(6)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本实施例所述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包括控制软件和四个以上单位培育室;所述控制软件为《作物培育环境》,版本号V1.0,具备人工界面实现参数输入,控制软件自动控制单位培育室内的设备,控制软件还负责接收每个单位培育室发来的监测信号;所述单位培育室长度为15m,宽度为10m,内设置有气候模拟设备和环境监测反馈系统;本实施例气候模拟设备包括空气加湿和干燥装置、土壤加湿和干燥装置、温度模拟装置、光照模拟装置、风力模拟装置、积水模拟装置、积雪模拟装置,本实施例所述环境测量反馈系统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积水测量装置、积雪深度测量装置,通过环境测量和监控各项数据,将数据反馈给培育室内的环境模拟设备,环境模拟设备调节培育室内的气候因子,使其符合作物生长气候参数组的要求。在培育第一年,用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进行重现,之后每培育满一年就换成过下一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来执行,一直到作物成熟收获,本实施例中培养至作物成熟收获需十五年以上,详细的年度参数如下表所示,超过十年的均按第十年的参数执行:
Figure BDA0003095029800000071
(7)培育过程中的监视和修订:设定预期存活率为95%,培育过程中一旦出现野人参存活率低于95%的情况,立刻查找作物死亡原因,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通过新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重新进行培育。
此方式将野人参的生长控制在可靠环境下,在保证每年生长培育成功的基础上,最终预期培育成活率在60%以上,非常适合长期稳定的培育。野人参对湿度,温度和光照有严格的要求,在自然界中表现为对海拔,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坡度,日照朝向,山风方向都有严格要求,而此类问题皆可在自动化控制气候培育室内得到解决。
实施例2
野山金花茶的种植:野山金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目,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具备药用、观赏、研究和科研价值,且分布非常狭窄,全球90%的野山金花茶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兰山支脉上,受地理原因的影响,且本身也是一级保护植物,特殊的珍贵价值使难以人工繁衍与复制,其经济价值的发展受限。
野山金花茶的成品质量非常受限于其花冠的完整度和表面半透明蜡质花瓣的形态,在自然环境中较难控制,产量受限。野山金花茶为喜暖热植物,属具热带性树种,对热量要求较高,但是又不能忍耐直射阳光的照射,为喜阴耐阴植物,其独特的生长需求导致野山金花茶人工培育和观赏难以实现。
具体实施方法为,
(1)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收集1990年-2000年(已具备完整气候记录数据)广西防城港的兰山支脉一带海拔300米环境的气候因子,将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作为基础气候因子,按年月日和小时时间进行数据记录,将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所述控制软件为《作物培育环境》,版本号V1.0。
(2)输入控制参数:整理上述数据,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温度,光照度,土壤湿度,通过历史种植经验确定野山金花茶生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1-40℃,过高致死温度为46℃,过低致死温度为-1℃,适宜光照度320-3.6万勒克斯,过高致死光照度为6万勒克斯,过低致死光照度200勒克斯,适宜土壤湿度为35-78%,过高致死土壤湿度为90%,过低致死土壤湿度为23%,向控制软件中输入上述有效气候因子的适宜生长区间值、过高致死值、过低至死值,即控制参数。
(3)对极端气候进行修正:将基础气候因子中高温超过40℃,低温低于-1℃,强光照超过6万勒克斯,低光照少于200勒克斯,土壤湿度超过90%和少于23%的极端气候进行修订,用前述的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替代超过部分,即将高温超过40℃,低温低于-1℃的数值分别修改为高温40℃,低温-1℃;强光照超过6万勒克斯,低光照少于200勒克斯的数值分别修改为强光照6万勒克斯,低光照200勒克斯;土壤湿度超过90%和少于23%的数值分别修改为土壤湿度90%,23%。
(4)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建立适宜生长区间的高值到过高致死值之间的过高因子组,以及适宜生长区间的低值到过低致死值之间的过低因子组,将过高温度和过低温度采用等分的方式分为6段,将过高光照度采用等差递减的方式分为8段,过低光照度采用等差递减的方式分为3段,过高湿度和过低湿度采用等分的方式分为4段,再把这些参数按强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5)转化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选定第一个过高因子值和过低因子值的开始日期、持续时长、实施周期和实施次数:过高温度为7月1日11:00开始、持续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3次;过高湿度为4月1日11:00开始、持续2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过高光照度从5月1日11:00开始、持续4小时、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过低温度从11月1日22:00开始、持续5天、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过低光照度从11月1日22:00开始、持续5天、每20天实施一次,实施3次;过低土壤湿度从10月1日22:00开始、持续5天、每30天实施一次,实施2次;持续替换掉基础气候因子参数的原有数据,得到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第二年、第三年及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当选取到最接近过高致死值和最接近过低致死值的参数后,即过高温度达到45℃,过低温度达到1℃,过高湿度87%,过低温度达到26%,过高光照度达到59333勒克斯,过低光照度达到220勒克斯,就一直选用此参数来得到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
(6)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本实施例所述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包括控制软件和四个以上单位培育室;所述控制软件为《作物培育环境》,版本号V1.0,具备人工界面实现参数输入,控制软件自动控制单位培育室内的设备,控制软件还负责接收每个单位培育室发来的监测信号;所述单位培育室长度为15m,宽度为10m,内设置有气候模拟设备和环境监测反馈系统;本实施例气候模拟设备包括空气加湿和干燥装置、土壤加湿和干燥装置、温度模拟装置、光照模拟装置、风力模拟装置、积水模拟装置、积雪模拟装置,本实施例所述环境测量反馈系统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积水测量装置、积雪深度测量装置,通过环境测量和监控各项数据,将数据反馈给培育室内的环境模拟设备,环境模拟设备调节培育室内的气候因子,使其符合作物生长气候参数组的要求。在培育第一年,用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进行重现,之后每培育满一年就换成过下一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来执行,一直到作物成熟收获,本实施例中培养至作物成熟收获需八年以上,详细的年度参数如下表所示,超过八年的均按第八年的参数执行:
Figure BDA0003095029800000091
(7)培育过程中的监视和修订:设定预期成活率95%,培育过程中一旦出现野山金花茶树存活率低于95%的情况,立刻查找作物死亡原因,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通过新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重新进行培育。
此方式在人工可控环境下培育野山金花茶,解决了该作物原来因为生长气候独特而局限在防城港兰山支脉一处的情况,结合现有的培育经验金花茶树成活率长期预期值在80%以上;野山金花茶在培育室能稳定生长和开花,完全避免自然灾害和虫害影响,花朵完整并具备半透明蜡质花瓣的可达70%以上。在解决了野山金花茶的产量和品质后,其在营养品和美容原料市场方面将有更大作用。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需培育的特种经济作物,根据气象站记录的该作物自然生长地点的历史气候数据,提取20年以上的气候因子参数导入到控制软件中,输入控制参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将基础气候因子参数转化为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所述基础气候因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降雪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通过气候模拟设备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进行重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随时监视成活率,在成活率低于预期时及时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培育计划直到作物成熟;
所述建立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具体为:建立过高因子组,以及建立过低因子组,所述过高因子组为适宜生长区间的高值到过高致死值之间的范围,所述过低因子组为适宜生长区间的低值到过低致死值之间的范围,将各个有效气候因子的过高因子组和过低因子组分别分为3-10段,分段方法为在控制软件中选择采用等分、等差递减或等比递减中的一种分段方式进行选取,再把这些参数按强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所述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具体为:选定过高因子组中第一个值和过低因子组中第一个值的开始日期、持续时长、实施周期和实施次数,替换掉基础气候因子参数的原有数据,得到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第二年、第三年及之后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当选取到最接近过高致死值和最接近过低致死值的参数后,就一直选用此参数得到以后各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培育作物,直到完全成熟收获;
所述保持作物在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模拟的环境中培育具体为:在培育第一年,用第一年修正气候因子参数在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内通过各类气候模拟设备进行重现,到了培育的第二年就换成第二年的修正气候因子来重现气候,以此类推,每培育满一年就换成下一年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来执行,直到作物完全成熟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控制参数为选取有效气候因子,输入有效气候因子的适宜生长区间值、过高致死值、过低致死值;所述选取有效气候因子为在基础气候因子参数中选取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极端气候进行修订为对基础气候因子参数中超过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的部分进行修改,用过高致死值和过低致死值替代超过部分,避免作物超过其生物学上限和下限的阈值,修订反季节或反昼夜的极端气候,避免灾害类气候重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过程中的监视和修订具体为:设定预期存活率,在培育过程中一旦出现作物死亡率超过预期的情况,立刻查找作物死亡原因,调整人工设置的参数,通过新的修正气候因子参数重新进行培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气候培育室包括控制软件和若干个单位培育室;所述控制软件具备人工界面实现参数输入,控制软件自动控制单位培育室内的设备,控制软件还负责接收每个单位培育室发来的监测信号;所述单位培育室长度为15m,宽度为10m,内设置有气候模拟设备和环境监测反馈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候模拟设备包括空气加湿和干燥装置、土壤加湿和干燥装置、温度模拟装置、光照模拟装置、风力模拟装置、积水模拟装置、积雪模拟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反馈系统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积水测量装置、积雪深度测量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通过环境测量和监控各项数据,将数据反馈给培育室内的环境模拟设备,环境模拟设备调节培育室内的气候因子,使其符合作物生长气候参数组的要求。
CN202110608529.1A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Active CN113273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8529.1A CN113273466B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8529.1A CN113273466B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3466A CN113273466A (zh) 2021-08-20
CN113273466B true CN113273466B (zh) 2022-04-01

Family

ID=7728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8529.1A Active CN113273466B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346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8189A (en) * 2009-04-30 2010-11-01 De-Zhi Nian Novel cultivation method of plants
CN201684320U (zh) * 2010-05-13 2010-12-29 陈婧雯 便携式多功能可折叠组合救灾装置
CN104115688A (zh) * 2013-04-24 2014-10-29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一种人工模拟作物生长荫湿环境的新方法
CN105511531A (zh) * 2016-01-05 2016-04-2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于plc的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CN106665072A (zh) * 2016-12-15 2017-05-17 天津永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野生石斛选育智能系统
CN108111627A (zh) * 2018-01-12 2018-06-01 吉林大学 基于nb-iot的分布式智能花卉培育管理系统
CN110531807A (zh) * 2019-08-08 2019-12-03 同济大学 一种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多目标控制方法
WO2021023917A1 (en) * 2019-08-06 2021-02-11 Siukkula Oy Aeroponic fa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eroponic far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6823A (en) * 1994-05-16 1997-03-04 Idaho Research Foundation Cover crop system
US20110162116A1 (en) * 2008-06-16 2011-06-30 Holman Edwin Henricus Antonius Method For Growing Plants
CN104232642A (zh) * 2014-07-24 2014-12-24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茶树低温诱导型启动子
TWM508900U (zh) * 2015-06-01 2015-09-21 Univ Kao Yuan 溫室擬態系統
CN106780083A (zh) * 2016-12-08 2017-05-3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gis的药用植物三叶木通生态特征指标的建立方法
CN108293652A (zh) * 2017-09-15 2018-07-20 韦健 一种岩洞仿野生栽培岩黄连方法
CN107787769A (zh) * 2017-09-27 2018-03-13 安徽怪树园盆景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智能化培育方法
TN2018000080A1 (fr) * 2018-03-08 2019-07-08 Boussen Aziza Planificateur-Précurseur des interventions culturales et de lutte phytosanitai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8189A (en) * 2009-04-30 2010-11-01 De-Zhi Nian Novel cultivation method of plants
CN201684320U (zh) * 2010-05-13 2010-12-29 陈婧雯 便携式多功能可折叠组合救灾装置
CN104115688A (zh) * 2013-04-24 2014-10-29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一种人工模拟作物生长荫湿环境的新方法
CN105511531A (zh) * 2016-01-05 2016-04-2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于plc的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CN106665072A (zh) * 2016-12-15 2017-05-17 天津永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野生石斛选育智能系统
CN108111627A (zh) * 2018-01-12 2018-06-01 吉林大学 基于nb-iot的分布式智能花卉培育管理系统
WO2021023917A1 (en) * 2019-08-06 2021-02-11 Siukkula Oy Aeroponic fa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eroponic farming
CN110531807A (zh) * 2019-08-08 2019-12-03 同济大学 一种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多目标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生长及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梁建萍等;《生态学报》;20160731;第36卷(第14期);第4415-442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3466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1407B (zh) 高寒区日光温室桃栽培方法
CN105684820A (zh) 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的建立及管理方法
CN103283559B (zh) 一种提高巨峰葡萄着果率的整穗方法
CN103583220B (zh) 温室大棚香椿无休眠栽培方法
CN101204130A (zh) 快速发展一树多品种茶花的方法
CN106069558A (zh) 一种低主蔓t形平棚架葡萄树形及其构建方法
CN103609441A (zh) 一种蓝莓育苗方法
WO2021073609A1 (zh) 一种在遮光环境内用水养熟烟叶的调制方法
CN104541826A (zh) 一种月季花批量栽培方法
CN103430713B (zh) 一种广玉兰高效栽培方法
CN104115728A (zh) 芒果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及灌溉方法
CN103535166A (zh) 一种金银花苗木快速繁殖方法
CN100356839C (zh) 膏桐人工矮化产栽培方法
Hand et al. Light-modul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he response of greenhouse tomatoes to different CO2 regimes
CN110278822B (zh) 一种在高海拔地区栽培桃树的方法
CN113016515A (zh) 一种能够提高产量的栗味南瓜种植方法
CN107926464A (zh) 一种南方红豆杉绿化大苗育成方法
CN114303693B (zh)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CN108738975B (zh) 高海拔地区蓝莓两段式栽培方法
CN108157041B (zh) 一种休眠植物的育苗驯化方法
CN113273466B (zh) 一种智能模拟生长环境的特种经济作物培育方法
CN110169349A (zh) 一种枣树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CN109006154A (zh) 一种乔木状蜡梅树形枝组和培育方法
CN104303966A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01889508B (zh) 麻疯树低位平台式树形穗条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210043 Jiangsu Nanjing Qixia District Bagua Zhou street Jiangsu Qixia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ark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odern horticultur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atentee after: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Xuanw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95 Wei Tong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Chen Jingw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