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3693B -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3693B
CN114303693B CN202111648561.9A CN202111648561A CN114303693B CN 114303693 B CN114303693 B CN 114303693B CN 202111648561 A CN202111648561 A CN 202111648561A CN 114303693 B CN114303693 B CN 114303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branches
main
tree
tru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85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3693A (zh
Inventor
李先明
朱红艳
吴恢
刁松锋
涂俊凡
杨夫臣
刘金平
程军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6485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3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3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3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3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主枝的培育及整形;(2)中心干的调控;(3)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4)叶幕的调节;(5)配套管理措施;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发明“N+1”树形中,柿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为190.33g,比传统的疏散分层形高出10.6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6.8%,比疏散分层形高出11.26%。

Description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柿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柿树的高光效、简化且丰产、稳产的新树形——“N+1”树形的冠层结构特征、整形修剪方法及产业应用,节省人工劳力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背景技术
我国柿栽培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夏朝、商朝,人民常采集野生状态下的柿果充饥,人工驯化栽培则兴起于战国时代,流行于汉代。公元前2世纪《诗经·尔雅》中有柿的相关记载。公元前120~118年,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楟柰厚朴”之句。汉初《礼记·内则》中有“枣栗榛柿”的记述。汉书《东观汉记》中有“有柿树生屋上从庭中,遂茂”的记述。马王堆汉墓3号出土了柿种子及柿饼,可见柿在汉代已有人工栽培和柿饼加工,迄今至少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
建国以前,我国柿主要为放任栽培,散生于山野坡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以及道路两旁,任其自然生产,“靠天收”。主要的树形为自然圆头形、自然圆锥形以及自然圆筒形,特征为冠层高大,树高往往达到5m~10m以上,冠幅大,枝叶繁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内膛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和上移,单位面积产量极低,大小年现象严重,且病虫害多,果实品质低劣。
建国以后至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果树“上山下滩”、柿粮间作、以果代粮、木本粮油政策的实施,我国柿产业处于大发展时期,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柿生产规模扩张迅猛,华北、西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柿树山、柿树坡、柿树滩,不仅解决了果树与粮棉争地的矛盾,也为柿产业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时期柿树的生产模式为乔冠稀植栽培模式,树形主要为疏散分层形、自然半圆形以及主干形,这些树形的主要技术特点为①栽植密度低,株行距为4~6m×5~6m,亩植18~33株;②树体高大,冠层高、大、圆,主要树形为自然半圆形、主干形以及主干疏层形;③栽培管理水平较低,果园土壤管理、花果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基本处于“半放任”状态,柿园大小年较为明显。该模式下柿树形自身的缺陷是明显的,①乔化稀植培养树冠年限长,需要6-8年,树形分枝级次多,整形修剪技术复杂,要求高;②开始结果晚,栽后6~7 年始果,且早期产量低,增产慢;③树冠大,树势旺,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人工投入多,果园打药、采收等日常管理困难;④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果实品质较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建的集约化柿园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特别是诸如浙江诸暨、云南保山、湖北建始等南方柿区的甜柿生产均采用该模式。主要树形为无主干树形,即去掉中心干,代表性树形有自然开心形、“Y”形、“V”形、轻简化树形(CN202110718394.4)、观赏性树形(CN201410826647.2);有干树形,即保留中心干在中心干上着生主枝,代表性的树形有小冠疏层形、变则主干形、树篱形(CN201510222852.X)、倒伞形(CN201310441285.8)、密植树形(CN201310441261.2)等,矮密早丰栽培模式的树形特点为①栽植密度高,部分采取计划密植的方式,亩植67~110株,株行距2~3m×4~5m;②树体较为矮小,冠层矮、小、扁;③栽培管理水平较高,通过诸如整形修剪、肥水调控等人工矮化技术控制冠高及冠幅,栽后4~5年即可进入初果期,见效快,单位面积产量高;④该模式具有植株矮、分支少、行距宽、株距密的物理性质,生产目标追求高产量以及高品质。该模式下柿树形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栽植密度大,部分柿园往往盛果初期就封行,树冠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不便田间机械操作。柿园群体郁闭,风光通透性差,品质变差。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柿园的生产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如何创造一种新树形,并以该树形为核心建立一种新技术模式,节省人工劳力成本,实现柿园机械化操作,新树形既保持传统自然圆头形等有干树形的枝叶丰富、立体结果、叶幕层厚、稳产的特点,又有自然开心形、“Y”形、“V”形等无干树形的冠层矮小、结构简单、风光通透、丰产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制柿“N+1”新树形,既保持传统柿树自然圆头形等有干树形的枝叶丰富、立体结果、叶幕层厚、稳产的特点,又有柿的自然开心形、“Y”形、“V”形等无干树形的冠层矮小、结构简单、风光通透、丰产的优点,并以“N+1”新树形为核心建立一种新栽培模式,节省人工劳力成本,实现柿园机械化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主枝的培育及整形;
(2)中心干的调控;
(3)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
(4)叶幕的调节;
(5)配套管理措施。
本发明专利中,“N”代表柿树永久性主枝,步骤(1)中,柿树“主枝的整形及调控”指的是本专利中“N”的整形及调控,其中N为≥2且≤5的整数。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油沙土或者冲积土,建园行株距为4.0m×1.5m,则N=2;丘陵岗地,土壤营养水平中等,壤土或者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1.5~2.0m,则N=3~4;低山或二高山地区,土壤瘦瘠,有机质含量低,柿树田间生物学产量低,建园行株距为4.0m×2.0~2.5m,则N=4~5。
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
当N=2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50-60cm处,选择垂直于行带方向、萌发的2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便于培养成树体的主枝,当年冬季修剪对主枝的延长枝不行短截,只是破除顶芽,第三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继续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进延长枝强旺生长培养成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45°,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则用10#铁丝做成“UU”形开角器,别在主枝的中部,撑开腰角。
当N=3~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5~7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90~120°(主枝数量为3时,水平夹角为120°;主枝数量为4时,水平夹角为90°)、萌发的3~4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后的处理方法同N=2的主枝培养方法)。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当N=4~5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8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70~90°(主枝数量为4时,水平夹角为90°;主枝数量为5时,水平夹角约为70°)、萌发的4~5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8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N+1”的树形基本成形后,主枝在主干上的间隔距离为8~10cm,主枝间的垂直间隔不能过小,形成莲座状,以免形成“卡脖子”。当主枝的长度超过1.80m时,冬季修剪时回缩至1.50-1.80m处,换头更新。当主枝在主干分叉处的粗度(直径)大于主干粗度(直径)的1/2时,5月上旬使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以伤皮(韧皮部)不伤骨(木质部)为度;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
本发明专利中,“1”代表为中心干弱化后形成的永久性骨干枝,类似主枝的功能,步骤(2)中,在培育主枝的同时,中心干保持直立生长,幼树期对中心干维持强旺的顶端生长势。苗木平茬后的当年,破除中心干的顶芽后,翌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幼树主干只是保持顶端优势,除了主枝以外,中心干上不再着生永久性的骨干枝,只是着生单轴结果枝组。
柿树“N+1”树形成龄后(一般苗木定植5年后),由于顶端优势,中心干易强势生长,变粗、变旺,需要对中心干进行弱化处理,形成类似主枝的功能,成为新树形中的“1”。当最上部主枝的中心干粗度(直径)大于最下部主枝着生的主干粗度(直径)1/2时, 5月上旬也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伤皮不伤骨;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中心干不着生主枝或者侧枝,只着生中小型单轴结果枝组。
“N+1”树形的中心干弱化后,也就是“1”(弱化中心干)的长度控制在2.5m以内,主要功能是平衡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关系,减少主枝背上部位萌发过多的直立徒长枝,同时增加田间叶面积指数,提高生物学产量。
 “N+1”树体结构中,主枝和中心干上不着生亚主枝和侧枝,只是着生单轴枝组,步骤(3)中,对主枝上的营养枝不行短截,结果后只保留最强旺的果前梢向外生长,其余的果前梢除去,维持延长枝的强旺生长,4~5年后形成单轴结果枝组,单轴枝组在主枝的侧面错开分布(主枝背上的营养枝及时疏除,以免形成“树上长树”),间隔20cm,如同排骨状;单轴枝组在中心干上呈螺旋状分布,间隔20cm。单轴枝组与着生的主枝或者中心干的夹角为80~90°,如果角度过小,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
单轴枝组的粗度(直径)超过主枝或者中心干的粗度(直径)1/3时,则需要进行调控,如果单轴枝组营养条件好,枝龄轻,则作为结果单元,多结果,以果压势,以果实的养分消耗来抑制枝组的扩大。如果单轴枝组衰老,则进行原位更新,即在单轴枝组的基部(分叉处)进行刻伤(用电工刀或者枝剪横刻2-3道伤口,每道伤口间隔35~mm,伤及木质部),刺激隐芽萌发成新梢,清除原枝组后再培养成单轴结果枝组;或者对衰老的单轴枝组先留橛(2cm)除去,在刺激隐芽萌发培养成单轴枝组。
树体基本架构形成后,步骤(4)中,柿树“N+1”树形的树冠高度与行间宽度的适宜比例为0.8-0.9,过大(>1.0)则光的通透性差,但病虫害发生重、果品质量差;过小(<0.6)则通透性好,但生物学产量低。柿群体叶幕的光能截获能力>80%,冠层中相对光照强度>30%的有效光区的比例大于95%以上,冠层基部中心相对光照强度<30%的低效光区的比例小于5%;果实生长期田间群体叶面积系数5.5~6.5,树冠覆盖率为60~65%,群体垂直行向的冠幅×沿行向的冠幅=2.4~2.6m×1.8~2.2m,株间允许10~20%的枝叶交接。一年生枝条中,长枝:中枝:短枝=8.0:1.5:0.5,柿为结果母枝,健壮的长枝为生产优质果品垫定了物质基础。
个体结构为主干高0.50m,中心干高2.0~2.5m,生长期树高3.0~3.5m,主枝在主干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8~10cm。主枝长度1.5-1.8m,单轴枝组长度<1.0m,在主枝上呈排骨状排列,间距20cm,两侧错开。中心干上的单轴枝组螺旋状排列,间距20cm,单轴枝组长度<80cm。
步骤(5)中,配套技术措施包括建园种植模式为“宽行窄株+高垄低畦”,土壤管理模式实行“行带覆盖+行间生草”,肥料管理为“有机为主+无机为辅+机械操作”。柿园适合机械进入作业,如植保、施肥、除草、翻耕、运输、升降等果园管理操作,农机具的高度不受限制,宽度不大于1.8 m,建园时特别限定的农机具宽度要求除外。
3月上旬施入萌芽肥,以无机氮素肥料为主,施用量占全年氮素肥料用量的1/3,主要是防止发芽至生理落果期,因氮素缺乏造成花质量差导致落花落果严重和幼叶生长不良。5月中下旬施入壮果肥,以速效肥料为主,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比,中氮中磷高钾,主要是减少生理落果、促进幼果膨大,为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9月中下旬至10月施入基肥,基肥供应期长,养分全。秋施基肥宜早不宜晚,施肥种类以腐熟的农家肥、厩肥、饼肥、人粪尿、鸡、牛、羊、猪粪等为主,施用量为全年有机肥施用总量+无机磷肥全年总量+无机钾肥全年总量的30%+无机氮肥全年总用量的1/3,结合深翻改土扩树盘施入,使肥料紧密接触根系。
行间进行生草,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为宜,如白三叶、大别山野豌豆及鼠茅草、黑麦草等,每年刈割2~4次,覆盖于树盘,秋季翻耕入土,5~7年后春季翻压,休闲1~2年后重新生草。行带覆盖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稻壳、山青及田间杂草等材料,厚度10cm~15cm,上面零星压土,树干周围10cm处不覆盖,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覆盖材料也可用塑料薄膜、无纺布、地布等无机材料,生产中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果园栽植密度以及栽培管理习惯选择覆盖材质,加装果园滴灌系统。
本发明创造了柿树“N+1”树形的冠层结构调控及整形修剪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N+1”树形中,柿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为190.33g,比传统的疏散分层形高出10.6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6.8%,比疏散分层形高出11.26%;每亩田间产量平均为1587kg,比疏散分层形高出20.84%;优质果率平均为95.33%,比疏散分层形高出8.33%,在实际生产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中,“N+1”树形在水平方向上距离主干1.8m处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为76.60%,比传统的疏散分层形高出12.05个百分点;0.9m处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为66.29%,比疏散分层形高出16.19个百分点;在主干附近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为57.38%,比疏散分层形高出19.58个百分点。特别重要的是,传统的疏散分层形大量存在相对光照强度低于30%的低光区,而本发明“N+1”树形中相对光照强度低于30%的低光区域极少。
(3)本发明“N+1”树形中,树体的平均树高为3.27m,比传统的疏散分层形低23.65%;中心干弱化成为主枝,平均高度为2.37m,比疏散分层形低35.95%;叶面积指数平均为5.67,比对照疏散分层形低17.83%。本发明的树体结构更加风光通透,为生产优质果及丰产打下了基础。
(4)本发明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对促进枝梢生长的效果显著。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阳丰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单纯刻芽提高41.73%,新梢粗度提高24.64%,≥15cm新梢比例提高25.40%;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阳丰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对照不处理提高79.05%,新梢粗度提高65.38%,≥15cm新梢比例提高50.63%。
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鄂柿1号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单纯刻芽提高37.14%,新梢粗度提高29.11%,≥15cm新梢比例提高15.37%;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鄂柿1号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对照不处理提高9.30%,新梢粗度提高67.21%,≥15cm新梢比例提高42.78%。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2+1”树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3+1”树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4+1”树形结构示意图
图4:柿2+1树形不同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
图5:柿3+1树形不同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
图6:柿4+1树形不同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
图7:柿疏散分层形不同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
1:中心干;2:主枝;3:主干;4:单轴枝组;5:中心干高度;6:主干高度;7:垂直行向冠幅;8:单轴枝组原位更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证1:“N+1”树形的培育
本实例在武汉市江夏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柿研究团队试验基地进行。
(1)树形的培育
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
当N=2时,成形后的树体结构见图1。具体操作是在中心干距离地面50-60cm处,选择垂直于行带方向、萌发的2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便于培养成树体的主枝,当年冬季修剪对主枝的延长枝不行短截,只是破除顶芽,第三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继续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进延长枝强旺生长培养成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45°,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则用10#铁丝做成“UU”形开角器,别在主枝的中部,撑开腰角。
当N=3~4时,成形后的树体结构见图2。具体操作是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5~7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90~120°(主枝数量为3时,水平夹角为120°;主枝数量为4时,水平夹角为90°)、萌发的3~4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后的处理同2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当N=4~5时,成形后的树体结构见图3。具体操作是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8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70~90°(主枝数量为4时,水平夹角为90°;主枝数量为5时,水平夹角约为70°)、萌发的4~5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8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本发明中,“1”代表为中心干弱化后形成的永久性骨干枝,类似主枝的功能。在培育主枝的同时,中心干保持直立生长,幼树期对中心干维持强旺的顶端生长势。苗木平茬后的当年,破除中心干的顶芽后,翌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幼树主干只是保持顶端优势,除了主枝以外,中心干上不再着生永久性的骨干枝,只是着生单轴结果枝组。
(2)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对促进枝条生长的效果
表1 不同处理对柿成枝力的影响
由表1分析,本发明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对促进枝梢生长的效果显著,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阳丰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单纯刻芽提高41.73%,新梢粗度提高24.64%,≥15cm新梢比例提高25.40%;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阳丰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对照不处理提高79.05%,新梢粗度提高65.38%,≥15cm新梢比例提高50.63%。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鄂柿1号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单纯刻芽提高37.14%,新梢粗度提高29.11%,≥15cm新梢比例提高15.37%;刻芽+“GA4+7+呋苯硫脲软膏”处理后鄂柿1号甜柿的新梢长度比对照不处理提高9.30%,新梢粗度提高67.21%,≥15cm新梢比例提高42.78%。
(3)不同树形的树体结构参数
“N+1”树体结构中,主枝和中心干上不着生亚主枝和侧枝,只是着生单轴枝组。对主枝上的营养枝不行短截,结果后只保留最强旺的果前梢向外生长,其余的果前梢除去,维持延长枝的强旺生长,4~5年后形成单轴结果枝组,单轴枝组在主枝的侧面错开分布(主枝背上的营养枝及时疏除,以免形成“树上长树”),间隔20cm,如同排骨状;单轴枝组在中心干上呈螺旋状分布,间隔20cm。单轴枝组与着生的主枝或者中心干的夹角为80~90°,如果角度过小,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
由表2分析,本发明“N+1”树形中,田间调查“2+1”、“3+1”、“4+1”的平均树高为3.27m,比对照疏散分层形较低23.65%;中心干弱化成为主枝,平均高度为2.37m,比对照疏散分层形较低35.95%;叶面积指数平均为5.67,比对照疏散分层形低17.83%,表明本发明的树体结构更加风光通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枝叶分布数量更为合理,为生产优质果及丰产打下了基础。
表2 田间调查阳丰甜柿不同树形结构参数(6年生)
实施例证2:“N+1”树形的调控
本实例在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办事处柿生产基地进行,该基地面积520亩,主要种植茶叶和水果,其中柿生产面积85亩。按照实例1的树形培育方法进行整形,基地的地形地貌多样,沙河河畔的冲积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建园行株距为4.0m×1.5m,则N=2;丘陵岗地为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2.0m,则N=3;茶园附近的低山地,瘦瘠,建园行株距为4.0m×2.5m,则N=4。
盛果期对树体的冠层进行调控,成形后主枝的长度超过1.80m时,冬季修剪时回缩至1.50-1.80m处,换头更新。当主枝在主干分叉处的粗度(直径)大于主干粗度(直径)的1/2时,5月上旬使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以伤皮(韧皮部)不伤骨(木质部)为度;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
柿树成龄后,中心干易强势生长,变粗、变旺,需要对中心干进行弱化处理,形成类似主枝的功能,成为新树形中的“1”,弱化中心干的长度控制在2.5m以内。当最上部主枝的中心干粗度(直径)大于最下部主枝着生的主干粗度(直径)1/2时, 5月上旬也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伤皮不伤骨;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中心干不着生主枝或者侧枝,只着生中小型单轴结果枝组。
单轴枝组的粗度(直径)超过主枝或者中心干的粗度(直径)1/3时,则需要进行调控,如果单轴枝组营养条件好,枝龄轻,则作为结果单元,多结果,以果压势,以果实的养分消耗来抑制枝组的扩大。如果单轴枝组衰老,则进行原位更新,即在单轴枝组的基部(分叉处)进行刻伤(用电工刀或者枝剪横刻2-3道伤口,每道伤口间隔35~mm,伤及木质部),刺激隐芽萌发成新梢,清除原枝组后再培养成单轴结果枝组;或者对衰老的单轴枝组先留橛(2cm)除去,在刺激隐芽萌发培养成单轴枝组。
本发明柿树“N+1”树形的个体结构参数为主干高0.50m,中心干高2.0~2.5m,生长期树高3.0~3.5m,主枝在主干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8~10cm。主枝长度1.5-1.8m,单轴枝组长度<1.0m,在主枝上呈排骨状排列,间距20cm,两侧错开。中心干上的单轴枝组螺旋状排列,间距20cm,单轴枝组长度<80cm。
(1)不同树形、不同冠层的相对光照强度的三维分布
树体不同冠层内的光照辐射是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能源,也是维系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基础。田间调查,冠层内光照强度用TES-1339数字式照度计(泰仕电子公司)进行测定,同时测定树冠上方无枝叶部位的光照强度,其比值为相对光照强度。柿树的树冠内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并且各层次间差异显著;同一层次内相对光照强度从内膛到外围逐渐增大。通过树形枝叶量的合理调控,冠层有效光区的比例增加,一年生枝条中长枝:中枝:短枝= 8.0:1.5:0.5,柿为结果母枝,健壮的长枝为生产优质果品垫定了物质基础。
参见图4、图5、图6和图7,由图4-7分析,本发明“N+1”树形中,田间调查“2+1”、“3+1”、“4+1”在水平方向上距离主干1.8m处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垂直方向上树冠高度0.5m、1.0m、1.5m、2.0m、2.5m)为76.60%,比对照疏散分层形高出12.05个百分点;0.9m处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为66.29%,比对照疏散分层形高出16.19个百分点;在主干附近的平均相对光照强度为57.38%,比对照疏散分层形高出19.58个百分点。特别重要的是,由图7分析疏散分层形大量存在相对光照强度低于30%的低光区(图中浅黄色区域及以下部分),也即是无效光区,该部位叶片制造的养分不足以维持叶片的呼吸消耗;而本发明“N+1”树形中“2+1”、“3+1”、“4+1”树体中仅仅在树冠高度0.5m的主干附近区域为相对光照强度低于30%的低光区,无效区域极少。
(2)不同树形叶片的光合效率
树体基本架构形成后,树冠高度与行间宽度的适宜比例为0.8-0.9,过大(>1.0)则光的通透性差,但病虫害发生重、果品质量差;过小(<0.6)则通透性好,但生物学产量低。柿群体叶幕的光能截获能力>80%,,以冠层基部中心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30%;果实生长期田间群体叶面积系数5.5~6.5,树冠覆盖率为60~65%,群体垂直行向的冠幅×沿行向的冠幅=2.4~2.6m×1.8~2.2m,株间允许10~20%的枝叶交接。
用英国PP-System公司生产的TP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采用开放式气路,完全模拟自然条件,分别测定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在上午10:00-11:00进行,流量计控制泵的流量为300 ml/min,标准叶室,面积2.5cm2
由表3分析,本发明“N+1”树形中,用TP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的 “2+1”、“3+1”、“4+1”的叶片蒸腾速率平均为1.98 mmolH2O•m-2•s-1,比对照疏散分层形较低28.06%,表明叶片的呼吸消耗的养分少;“2+1”、“3+1”、“4+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为14.23umolCO2•m-2•s-1,比对照疏散分层形高出15.41%,表明本发明叶片的光合效率更高,而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说明叶片制造养分的能力提高,为生产优质果及丰产提供了能量支持。
表3 阳丰甜柿不同树形叶片的光合特性
实施例证3:应用效果
本实例在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办事处柿生产基地进行,基地的地形地貌多样,沙河河畔的冲积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建园行株距为4.0m×1.5m,则N=2;丘陵岗地为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2.0m,则N=3;茶园附近的低山地,瘦瘠,建园行株距为4.0m×2.5m,则N=4。生产实际中,配套技术措施包括建园种植模式为“宽行窄株+高垄低畦”,土壤管理模式实行“行带覆盖+行间生草”,肥料管理为“有机为主+无机为辅+机械操作”。柿园适合机械进入作业,如植保、施肥、除草、翻耕、运输、升降等果园管理操作,农机具的高度不受限制,宽度不大于1.8 m,建园时特别限定的农机具宽度要求除外。
3月上旬施入萌芽肥,以无机氮素肥料为主,施用量占全年氮素肥料用量的1/3,主要是防止发芽至生理落果期,因氮素缺乏造成花质量差导致落花落果严重和幼叶生长不良。5月中下旬施入壮果肥,以速效肥料为主,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比,中氮中磷高钾,主要是减少生理落果、促进幼果膨大,为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9月中下旬至10月施入基肥,基肥供应期长,养分全。秋施基肥宜早不宜晚,施肥种类以腐熟的农家肥、厩肥、饼肥、人粪尿、鸡、牛、羊、猪粪等为主,施用量为全年有机肥施用总量+无机磷肥全年总量+无机钾肥全年总量的30%+无机氮肥全年总用量的1/3,结合深翻改土扩树盘施入,使肥料紧密接触根系。
行间进行生草,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为宜,如白三叶、大别山野豌豆及鼠茅草、黑麦草等,每年刈割2~4次,覆盖于树盘,秋季翻耕入土,5~7年后春季翻压,休闲1~2年后重新生草。行带覆盖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稻壳、山青及田间杂草等材料,厚度10cm~15cm,上面零星压土,树干周围10cm处不覆盖,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覆盖材料也可用塑料薄膜、无纺布、地布等无机材料,生产中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果园栽植密度以及栽培管理习惯选择覆盖材质,加装果园滴灌系统。
按照实例1的树形培育方法进行整形,按照实例2的要求进行冠层空间调控。
由表4分析,本发明“N+1”树形中,阳丰甜柿“2+1”、“3+1”、“4+1”树形的平均单果质量为190.33g,比对照疏散分层形高出10.6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6.8%,比对照高出11.26%;每亩田间产量平均为1587kg,比对照高出20.84%;优质果率平均为95.33%,比对照高出8.33%。
表4 阳丰甜柿不同树形的果实品质及田间产量(6年生)
树形 单果质量/g 果形指数 可溶性固形物/% 总糖/% 总酸/% 可溶性单宁/(mg/kg) 维生素C/(mg/kg) 田间产量/kg 优质果率/%
2+1 192 0.89 16.8 14.6 0.036 328 335 1587 96
3+1 193 0.89 16.9 14.7 0.035 329 343 1601 94
4+1 186 0.90 16.7 14.5 0.036 323 337 1572 96
疏散分层形 172 0.90 15.1 13.2 0.036 337 340 1313 87

Claims (4)

1.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主枝的培育及整形;
(2)中心干的调控;
(3)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
(4)叶幕的调节;
(5)配套管理措施;
其中“N”代表柿树永久性主枝,步骤(1)中,柿树“主枝的整形及调控”指的是 “N”的整形及调控,其中N为≥2且≤5的整数;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油沙土或者冲积土,建园行株距为4.0m×1.5m,则N=2;
丘陵岗地,土壤营养水平中等,壤土或者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1.5~2.0m,则N=3~4;
低山或二高山地区,土壤瘦瘠,有机质含量低,柿树田间生物学产量低,建园行株距为4.0m×2.0~2.5m,则N=4~5;
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
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
当N=2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50-60cm处,选择垂直于行带方向、萌发的2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便于培养成树体的主枝,当年冬季修剪对主枝的延长枝不行短截,只是破除顶芽,第三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继续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进延长枝强旺生长培养成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45°,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小于60°,则用10#铁丝做成“UU”形开角器,别在主枝的中部,撑开腰角;
当N=3~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5~7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90~120°、萌发的3~4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60°,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即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当N=4~5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8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70~90°、萌发的4~5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70°,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小于80°,则仍用 “UU”形铁丝开角;
“N+1”的树形基本成形后,主枝在主干上的间隔距离为8~10cm,主枝间的垂直间隔不能过小,形成莲座状,以免形成“卡脖子”;当主枝的长度超过1.80m时,冬季修剪时回缩至1.50-1.80m处,换头更新;当主枝在主干分叉处的直径大于主干直径的1/2时,5月上旬使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以伤韧皮部不伤木质部为度;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
所述步骤(2)中,在培育主枝的同时,中心干保持直立生长,幼树期对中心干维持强旺的顶端生长势;苗木平茬后的当年,破除中心干的顶芽后,翌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涂抹GA4+7+呋苯硫脲软膏;幼树主干只是保持顶端优势,除了主枝以外,中心干上不再着生永久性的骨干枝,只是着生单轴结果枝组;
柿树“N+1”树形成龄后,由于顶端优势,中心干易强势生长,变粗、变旺,需要对中心干进行弱化处理,形成类似主枝的功能,成为新树形中的“1”;
当最上部主枝的中心干粗度大于最下部主枝着生的主干粗度1/2时, 5月上旬也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伤皮不伤骨;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中心干不着生主枝或者侧枝,只着生中小型单轴结果枝组;
“N+1”树形的中心干弱化后,也就是“1”弱化中心干的长度控制在2.5m以内,主要功能是平衡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关系,减少主枝背上部位萌发过多的直立徒长枝,同时增加田间叶面积指数,提高生物学产量;
 “N+1”树体结构中,主枝和中心干上不着生亚主枝和侧枝,只是着生单轴枝组,步骤(3)中,对主枝上的营养枝不行短截,结果后只保留最强旺的果前梢向外生长,其余的果前梢除去,维持延长枝的强旺生长,4~5年后形成单轴结果枝组,单轴枝组在主枝的侧面错开分布,间隔20cm,如同排骨状;单轴枝组在中心干上呈螺旋状分布,间隔20cm;单轴枝组与着生的主枝或者中心干的夹角为80~90°,如果角度过小,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
所述步骤(4)中,柿树“N+1”树形的树冠高度与行间宽度的适宜比例为0.8-0.9,过大则光的通透性差,但病虫害发生重、果品质量差;过小则通透性好,但生物学产量低;柿群体叶幕的光能截获能力>80%,冠层中相对光照强度>30%的有效光区的比例大于95%以上,冠层基部中心相对光照强度<30%的低效光区的比例小于5%;果实生长期田间群体叶面积系数5.5~6.5,树冠覆盖率为60~65%,群体垂直行向的冠幅×沿行向的冠幅=2.4~2.6m×1.8~2.2m,株间允许10~20%的枝叶交接;一年生枝条中,长枝:中枝:短枝=8.0:1.5:0.5,柿为结果母枝,健壮的长枝为生产优质果品垫定了物质基础;
个体结构为主干高0.50m,中心干高2.0~2.5m,生长期树高3.0~3.5m,主枝在主干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8~10cm;主枝长度1.5-1.8m,单轴枝组长度<1.0m,在主枝上呈排骨状排列,间距20cm,两侧错开;中心干上的单轴枝组螺旋状排列,间距20cm,单轴枝组长度<80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轴枝组的直径超过主枝或者中心干的直径1/3时,则需要进行调控,如果单轴枝组营养条件好,枝龄轻,则作为结果单元,多结果,以果压势,以果实的养分消耗来抑制枝组的扩大;如果单轴枝组衰老,则进行原位更新,即在单轴枝组的基部进行刻伤,刺激隐芽萌发成新梢,清除原枝组后再培养成单轴结果枝组;或者对衰老的单轴枝组先留橛除去,在刺激隐芽萌发培养成单轴枝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配套技术措施包括建园种植模式为“宽行窄株+高垄低畦”,土壤管理模式实行“行带覆盖+行间生草”,肥料管理为“有机为主+无机为辅+机械操作”;柿园适合机械进入作业,如植保、施肥、除草、翻耕、运输、升降等果园管理操作,农机具的高度不受限制,宽度不大于1.8 m,建园时特别限定的农机具宽度要求除外;
3月上旬施入萌芽肥,以无机氮素肥料为主,施用量占全年氮素肥料用量的1/3,主要是防止发芽至生理落果期,因氮素缺乏造成花质量差导致落花落果严重和幼叶生长不良;
5月中下旬施入壮果肥,以速效肥料为主,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比,中氮中磷高钾,主要是减少生理落果、促进幼果膨大,为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9月中下旬至10月施入基肥,基肥供应期长,养分全;秋施基肥宜早不宜晚,施肥种类以腐熟的农家肥、厩肥、饼肥、人粪尿、鸡、牛、羊、猪粪等为主,施用量为全年有机肥施用总量+无机磷肥全年总量+无机钾肥全年总量的30%+无机氮肥全年总用量的1/3,结合深翻改土扩树盘施入,使肥料紧密接触根系;
行间进行生草,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为宜,如白三叶、大别山野豌豆及鼠茅草、黑麦草等,每年刈割2~4次,覆盖于树盘,秋季翻耕入土,5~7年后春季翻压,休闲1~2年后重新生草;行带覆盖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稻壳、山青及田间杂草等材料,厚度10cm~15cm,上面零星压土,树干周围10cm处不覆盖,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覆盖材料也可用塑料薄膜、无纺布、地布等无机材料,生产中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果园栽植密度以及栽培管理习惯选择覆盖材质,加装果园滴灌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枝数量为3时,水平夹角为120°;所述主枝数量为4时,水平夹角为90°;所述主枝数量为5时,水平夹角约为70°。
CN202111648561.9A 2021-12-30 2021-12-30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Active CN114303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561.9A CN114303693B (zh) 2021-12-30 2021-12-30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561.9A CN114303693B (zh) 2021-12-30 2021-12-30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3693A CN114303693A (zh) 2022-04-12
CN114303693B true CN114303693B (zh) 2023-04-14

Family

ID=8101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8561.9A Active CN114303693B (zh) 2021-12-30 2021-12-30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3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745B (zh) * 2022-06-14 2023-06-0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茶柿间作复合模式柿树景观四定培育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0405A (zh) * 2003-07-03 2003-12-10 范国玺 一种果树数字化动态修剪法
JP2005304495A (ja) * 2004-03-22 2005-11-04 Kanagawa Prefecture 樹木の樹体ジョイント仕立て法
CN101926276A (zh) * 2010-07-19 2010-12-29 南京农业大学 梨树3加1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CN106234101A (zh) * 2015-06-13 2016-12-21 新疆拓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库尔勒香梨小冠多主枝疏散分层形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7056B (zh) * 2012-05-23 2013-04-10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梨树倒“个”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CN102893836B (zh) * 2012-10-25 2014-01-08 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 苹果树两枝一干树形、栽植方法及其整形方法
CN103430805B (zh) * 2013-09-04 2015-02-04 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 一种桃树二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3477932B (zh) * 2013-09-26 2015-05-20 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 一种柿树倒伞形树形的整形修剪方法
CN103477890B (zh) * 2013-09-26 2014-12-17 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 一种柿树密植高光效树形的整形修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0405A (zh) * 2003-07-03 2003-12-10 范国玺 一种果树数字化动态修剪法
JP2005304495A (ja) * 2004-03-22 2005-11-04 Kanagawa Prefecture 樹木の樹体ジョイント仕立て法
CN101926276A (zh) * 2010-07-19 2010-12-29 南京农业大学 梨树3加1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CN106234101A (zh) * 2015-06-13 2016-12-21 新疆拓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库尔勒香梨小冠多主枝疏散分层形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3693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6838C (zh) 桃树反季节栽培方法
CN101637084B (zh) 利用硬枝扦插和根段育苗相结合繁育四倍体刺槐苗木方法
CN105210768B (zh) 一种果树园套种药蔬的栽培方法
CN103392554B (zh) 一种葡萄平衡整形修剪的方法
Hernández et al. Cultivation systems
CN105028110A (zh) 一种大樱桃控根矮化高密植栽培方法
CN104620833B (zh) 一种保护地核果果树的栽培方法
CN104642040B (zh) 一种提早结果的果树栽培方法
CN104838935A (zh) 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早期管理方法
CN102893786B (zh) 一种草莓菱角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CN109699388B (zh) 一种高品质葡萄的栽培方法
CN103202150A (zh) 一种金银花修枝整形栽培方法
CN104025830A (zh) 大棚樱桃栽培方法
CN104982237A (zh) 一种促进盆栽牡丹早开花的栽培方法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04798682A (zh) 一种苦瓜育种栽培方法
CN114303693B (zh)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CN106386338B (zh) 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密植果穗两用林的营建方法
CN107821050A (zh) 一种红薯叶的种植方法
CN1810093A (zh) 膏桐人工矮化稳产高产栽培方法
CN105794485B (zh) 一种大棚内蚕豆-青玉米-茗荷-丝瓜-甜椒多元化种植模式
CN111685004A (zh) 一种金线莲和黄精林下套种方法
CN106982702A (zh) 温室大棚葡萄一年两熟春节上市技术
CN103069980B (zh)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CN111133945B (zh) 一种沙土贫瘠地杏树高效益间作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