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020B -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020B
CN113271020B CN202110822044.2A CN202110822044A CN113271020B CN 113271020 B CN113271020 B CN 113271020B CN 202110822044 A CN202110822044 A CN 202110822044A CN 113271020 B CN113271020 B CN 113271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arget
switching period
perio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2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020A (zh
Inventor
魏学海
张勇
吴斌
陈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20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t least two simultaneously operating switches on the input side, e.g. "double forward" or "double (switched) flyback"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电子及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然后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最后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更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配置信息对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无论是从整流切换至逆变,还是从逆变切换至整流,本发明均能够通过同一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的输出更新同一种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的方式在该区域内实现目标电源的无缝切换。

Description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切换控制策略是:针对双向LLC(Resonant Converters,谐振转换电路)谐振电源正向状态的控制,需要设置一种驱动配置和一种控制环路;针对双向LLC谐振电源反向状态的控制,需要设置另一种驱动配置和另一种控制环路。通过现有的电源切换控制策略控制上述电源进行切换时,由于驱动配置和控制环路均不连续,因此容易导致电源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断续状态,无法实现输出电压的无缝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驱动配置和控制环路均不连续导致的电源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断续状态,无法实现输出电压的无缝切换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所述目标工作区域为所述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所述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所述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包括:将所述实际开关周期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和/或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进行比对,得到周期比对结果;根据所述周期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周期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包括: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小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时,将所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且小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所述实际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所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谐振周期;根据所述目标开关周期和所述谐振周期,计算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死区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所述死区时间、所述目标关断时间确定所述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交错并联相移;其中,每类所述配置信息均对应各自的寄存器;方法还包括:执行快速中断程序,并在快速中断模式下检测所述寄存器的更新标志是否处于置位状态;若是,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所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对所述更新标志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寄存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开关周期的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关断时间的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死区时间的第三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交错并联相移的第四寄存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装置,其中,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所述目标工作区域为所述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所述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所述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更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的所述的电源切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电源切换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目标工作区域为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然后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最后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更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配置信息对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工作在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内,且对目标电源仅设置了一种预设驱动配置更新配置信息表示更新该配置信息的数值大小,并非切换至另一种驱动配置。由于该区域内的目标电源存在正向状态和反向状态下的增益可以实现互补的特性,因此无论是正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整流切换至逆变,还是反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逆变切换至整流,本发明均能够通过同一预设电压控制环路(即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输出更新同一种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的方式在该区域内实现目标电源的无缝切换。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正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图;
图2为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反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电源切换控制方法中断流程图;
图5为更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1-第一获取单元;12-第一确定单元;13-更新切换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有低压大电流输出特征的双向电源一般从效率上考虑常常采用LLC拓扑,LLC拓扑可以实现原边零电压开通和副边零电流关断,该拓扑中的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效率较高。由于LLC拓扑比较常见,因此在此不详细的描述其电路结构。图1为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正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图。结合图1可知,双向LLC谐振电源存在两个谐振频率点,一个是
Figure F_210507181653071_071192001
,另一个是
Figure F_210507181653368_368067002
,其中,
Figure F_210507181653508_508692003
是变压器原边所接的谐振电感,
Figure F_210507181653633_633692004
是变压器励磁电感,
Figure F_210507181653727_727442005
是谐振电容。上述两个谐振频率点将电源的工作区域划分为三个工作区:
Figure F_210507181653805_805567006
是一区,
Figure F_210507181654024_024317007
是二区,
Figure F_210507181654227_227442008
是三区,其中一区和二区是感性区,三区是容性区。现有技术一般工作在一区。
图2为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反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图。根据图2可知,在谐振频率点
Figure F_210507181654289_289942009
的增益为1,其他工作点的增益小于1。根据图1和图2可知,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正向状态下的增益特性与反向状态下的增益特性不同,反向状态下为LC谐振,正向状态下为LLC谐振,因此正反向增益曲线不同。
现有的电源切换控制策略是在正向状态下,变压器原边开关管作为主驱动,副边开关管实现同步整流,且工作在一区。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增益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可以实现正向能量的流动。但是为了实现从正向状态切换至反向状态,必须改变驱动配置,变压器副边开关管作为主开关,变压器原边作为同步整流管,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增益不断地增加,因此可以实现反向能量的流动。现有的电源切换控制策略正反两向存在驱动的重新配置,且控制环路也需要切换,无法实现输出电压的无缝切换,而且能量正反向的流动容易导致输出电压波动。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在控制目标电源进行切换时无需改变驱动配置,且预设电压控制环路也是同一个控制环路,可以实现能量双向稳定流动。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目标工作区域为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
根据图1和图2可知,如果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其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即上述二区),那么正向特性曲线(即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正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的增益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反向特性曲线(即双向LLC谐振电源工作在反向状态下的增益曲线)的增益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两者实现了特性的互补,因此电压控制环路无需切换。
步骤S102,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
本发明实施例为实现对目标电源的切换控制,需要提前设置一个数字控制器(即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的执行主体,简称为控制器),通过该数字控制器的调节可以确定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
步骤S103,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更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配置信息对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工作在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内,且对目标电源仅设置了一种预设驱动配置,更新配置信息表示更新该配置信息的数值大小,并非切换至另一种驱动配置。由于该区域内的目标电源存在正向状态和反向状态下的增益可以实现互补的特性,因此无论是正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整流切换至逆变,还是反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逆变切换至整流,本发明实施例均能够通过同一电压控制环路的输出更新同一种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的方式在该区域内实现目标电源的无缝切换,为输出电压无缝切换提供了保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3中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更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将实际开关周期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和/或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进行比对,得到周期比对结果;
步骤S202,根据周期比对结果确定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根据周期比对结果确定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1,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小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时,将预设最小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情况2,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且小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实际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情况3,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预设最大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上述三种情况下的配置信息具有适应性调整的优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除了包括目标开关周期,还可以包括: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
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获取目标电源的谐振周期。其中,谐振周期记为
Figure F_210507181654383_383692010
步骤S302,根据目标开关周期和谐振周期,计算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上述目标开关周期可以记为
Figure F_210507181654446_446192011
工作在二区时,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即双向LLC谐振电源中变压器的副边开关管)必须要提前关断,目标关断时间记为
Figure F_210507181654508_508692012
Figure F_210507181654649_64931701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除了包括目标开关周期和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还可以包括:死区时间;
方法还包括:步骤S401,根据当前开关周期、死区时间、目标关断时间确定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当前开关周期是指实际开关周期,上述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等于当前开关周期的二分之一减去死区时间和目标关断时间的做差结果,其除以当前开关周期的二分之一得到的比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除了包括目标开关周期、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和死区时间,还可以还包括:交错并联相移;其中,每类配置信息均对应各自的寄存器。如图2所示,寄存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用于存储目标开关周期的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目标关断时间的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死区时间的第三寄存器、用于存储交错并联相移的第四寄存器。不同配置信息分别存储到各自的寄存器具有修改方便的优势。
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1,执行快速中断程序,并在快速中断模式下检测寄存器的更新标志是否处于置位状态;
步骤S502,若是,则根据配置信息更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
步骤S503,对更新标志进行复位。
示例性的,图4提供了电源切换控制方法中断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1~步骤S18,其中:
步骤S11,算法中断。
步骤S12,输出电压环控制器(即上述数字控制器)。
步骤S13,判断控制器输出是否小于最小值(即上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若是则执行步骤S17,若否则执行步骤S14。
步骤S14,判断控制器输出是否小于最大值(即上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若是则执行步骤S16,若否则执行步骤S15。
步骤S15,原边开关管最大周期(即上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输出,副边最大周期和占空比输出。
步骤S16,原边开关管变周期输出,副边变周期变占空比输出,变周期可以理解为将实际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步骤S17,原边开关管最小周期(即上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输出,副边开关管变占空比输出。
步骤S18,置位更新寄存器标志。例如,将寄存器的更新标志从复位状态0切换至置位状态1。
对上述步骤S11~步骤S18进行如下分析:上述算法中断即电源切换控制方法采用定时器进行中断操作。在中断操作之后的步骤S12~步骤S18可以由单电压环控制,给定的是双向LLC谐振电源输出电压的参考值(即上述预设期望电压),反馈的是采样得到的当前输出电压,经过控制器处理后能够作为实际开关周期输出。
判断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根据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实际开关周期小于最小值时,限制原边开关管为最小周期(或称为最大频率)输出(例如:原边开关管的频率=原边开关管的频率=100KHz,最大频率为300KHz),变压器副边同时变占空比输出,增益随着占空比的增加不断增大,实现轻载或空载时变占空比输出。第二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了最小值时,变压器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也达到接近50%,此时可以实现变频调节输出,在变压器原边开关管、副边开关管均变频的同时,副边开关管可以提前关断,以保证副边开关管的控制比不变,只变目标关断时间,而目标关断时间的变化又能够引起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的变化。第三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最大值之后,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限制最低频率(即上述最大周期)输出,占空比仍然保持不变。
当当前开关周期、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死区时间都已经确定好之后,更新寄存器标志。
图5为更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S21~步骤S24,其中:
步骤S21,PWM中断;
步骤S22,判断更新寄存器标志是否置位,若是则执行步骤S23,若否则结束;
步骤S23,更新周期寄存器(即上述第一寄存器)、更新比较寄存器(即上述第二寄存器)、更新死区寄存器(即第三寄存器)以及更新相移寄存器(即第四寄存器)。
步骤S24,清除更新寄存器标志。
综上所述,高速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中断中检测更新标志是否为1,若为1则更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更新之后并将更新寄存器标志清零。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LLC工作在正向状态和反向状态下的增益可以实现互补的特性,可以设计一种仅工作在二区的双向LLC谐振电源,这种双向LLC谐振电源无需重新改变寄存器配置,且采用同一个电压环路实现控制,实现了双向LLC谐振电源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压,且能量可以在正反向两个状态下流动,实现无差切换,驱动连续,环路连续,避免了切换导致的断续状态,为双向电源真正无缝切换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方法。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控制装置,该电源切换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执行实施例1上述内容所提供的电源切换控制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控制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源切换控制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1,第一确定单元12和更新切换控制单元13,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11,用于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目标工作区域为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
第一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
更新切换控制单元13,用于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更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配置信息对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控制装置工作在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内,且对目标电源仅设置了一种预设驱动配置,更新配置信息表示更新该配置信息的数值大小,并非切换至另一种驱动配置。由于该区域内的目标电源存在正向状态和反向状态下的增益可以实现互补的特性,因此无论是正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整流切换至逆变,还是反向状态下将目标电源从逆变切换至整流,本发明实施例均能够通过同一电压控制环路的输出更新同一种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的方式在该区域内实现目标电源的无缝切换,为输出电压无缝切换提供了保障。
可选地,更新切换控制单元包括比对模块和确定模块,其中:
比对模块,用于将实际开关周期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和/或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进行比对,得到周期比对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周期比对结果确定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第二确定子模块和第三确定子模块,其中: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小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时,将预设最小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且小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实际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周期比对结果为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预设最大开关周期确定为目标开关周期。
可选地,配置信息还包括: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电源的谐振周期;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开关周期和谐振周期,计算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
可选地,配置信息还包括:死区时间;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际开关周期、死区时间、目标关断时间确定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
可选地,配置信息还包括:交错并联相移;其中,每类配置信息均对应各自的寄存器;装置还包括:
执行检测单元,用于执行快速中断程序,并在快速中断模式下检测寄存器的更新标志是否处于置位状态;
更新单元,用于若是,则根据配置信息更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
复位单元,用于对更新标志进行复位。
可选地,寄存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用于存储目标开关周期的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目标关断时间的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死区时间的第三寄存器、用于存储交错并联相移的第四寄存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所述目标工作区域为所述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
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所述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所述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
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谐振周期;
根据所述目标开关周期和所述谐振周期,计算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所述目标关断时间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的二分之一与所述谐振周期的二分之一的做差结果;
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交错并联相移;其中,每类所述配置信息均对应各自的寄存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快速中断程序,并在快速中断模式下检测所述寄存器的更新标志是否处于置位状态;所述快速中断模式为PWM中断;
若是,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所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
对所述更新标志进行复位;
判断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并根据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实际开关周期小于最小值时,限制原边开关管为最小周期输出,变压器副边同时变占空比输出,增益随着占空比的增加不断增大,实现轻载或空载时变占空比输出;第二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最小值时,变压器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也达到接近50%,此时实现变频调节输出,在变压器原边开关管、副边开关管均变频的同时,副边开关管提前关断,以保证副边开关管的控制比不变,只变目标关断时间,而目标关断时间的变化又能够引起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的变化;第三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最大值之后,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限制最低频率输出,占空比仍然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包括:
将所述实际开关周期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和/或预设最大开关周期进行比对,得到周期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周期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周期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小于预设最小开关周期时,将所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
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最小开关周期且小于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所述实际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
当所述周期比对结果为所述实际开关周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时,将所述预设最大开关周期确定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死区时间;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所述死区时间、所述目标关断时间确定所述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开关周期的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关断时间的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死区时间的第三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交错并联相移的第四寄存器。
6.一种电源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目标电源工作在目标工作区域内时,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当前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目标电源包括双向LLC谐振电源,所述目标工作区域为所述目标电源的两个系统谐振频率点之间的感性区域;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期望电压与所述当前输出电压的偏差,通过预设电压控制环路确定所述目标电源的实际开关周期;
更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开关周期更新所述目标电源在预设驱动配置下的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电源进行整流与逆变之间的切换控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开关周期;
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电源的谐振周期;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开关周期和所述谐振周期,计算所述目标电源的副边开关管的目标关断时间;所述目标关断时间为所述目标开关周期的二分之一与所述谐振周期的二分之一的做差结果;
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交错并联相移;其中,每类所述配置信息均对应各自的寄存器;
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检测单元,用于执行快速中断程序,并在快速中断模式下检测所述寄存器的更新标志是否处于置位状态;所述快速中断模式为PWM中断;
更新单元,用于若是,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所述寄存器存储的配置数据;
复位单元,用于对所述更新标志进行复位;
所述装置还用于:
判断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并根据实际开关周期的大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实际开关周期小于最小值时,限制原边开关管为最小周期输出,变压器副边同时变占空比输出,增益随着占空比的增加不断增大,实现轻载或空载时变占空比输出;第二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最小值时,变压器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也达到接近50%,此时实现变频调节输出,在变压器原边开关管、副边开关管均变频的同时,副边开关管提前关断,以保证副边开关管的控制比不变,只变目标关断时间,而目标关断时间的变化又能够引起副边开关管的占空比的变化;第三阶段:当电压环控制器达到最大值之后,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限制最低频率输出,占空比仍然保持不变。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22044.2A 2021-07-21 2021-07-21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71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044.2A CN1132710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044.2A CN1132710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020A CN113271020A (zh) 2021-08-17
CN113271020B true CN113271020B (zh) 2021-10-26

Family

ID=7723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2044.2A Active CN1132710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102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25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4184323A (zh) * 2014-01-14 2014-12-03 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dc/dc变换电路
CN11239834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变换器拓扑
CN112436728A (zh) * 2020-11-06 2021-03-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25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4184323A (zh) * 2014-01-14 2014-12-03 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dc/dc变换电路
CN11239834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变换器拓扑
CN112436728A (zh) * 2020-11-06 2021-03-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应用于车载充电机的宽范围双向多谐振变换器;王玉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Ⅱ辑》;20210115;C035-924 *
王慧馨.用于车载充电机的双向DC/D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Ⅱ辑》.2018, *
用于车载充电机的双向DC/D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研究;王慧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Ⅱ辑》;20180615;C042-3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020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4375B2 (en) PWM-PSM controlled power supply with auxiliary switching circuit for soft-switching
US8526201B2 (en) Switching power unit having switching controller controlling PFC voltage by changing on-duty of first and second switching elements
JP4630173B2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出力制御方法
US7944715B2 (en) Controller for use in a resonant 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EP291644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JP2007020391A (ja) 高効率ハーフブリッジ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838187A2 (en) Resonant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6573502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
JP2012023835A5 (zh)
EP3308454B1 (en) Dual bridge dc/dc power converter
WO2018061286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249415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3632354B (zh) 谐振转换器的软启动
CN114465481A (zh) 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变换器
CN113271020B (zh) 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019095A1 (zh) 一种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694205B (zh)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131067A (ja) 電力変換回路の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111817573B (zh) 主动钳位返驰式转换装置、其控制器与输出电流调制方法
CN111064368B (zh) 变频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半双桥式谐振变换器
CN110557022A (zh) 控制psfb变换器的方法及psfb变换器
CN114696623A (zh) 开关电源充放电软切换方法及系统
KR101195208B1 (ko) 영전압 영전류 스위칭 연속전류모드 역률 보상회로
JP5917097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アーク加工用電源装置
JP5884345B2 (ja) 共振型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area 501A, building 15, Yijing company, 1008 Songbai Road, sunshine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rea 501A, building 15, Yijing company, 1008 Songbai Road, sunshine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ORENTZ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