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1163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1163A
CN113261163A CN201980087387.XA CN201980087387A CN113261163A CN 113261163 A CN113261163 A CN 113261163A CN 201980087387 A CN201980087387 A CN 201980087387A CN 113261163 A CN113261163 A CN 113261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heat storag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73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侑希
逢泽胜彦
林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61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车辆侧连接器(1)具备连接器壳体(10)、多个车辆侧端子(50)以及蓄热体(70)。蓄热体(70)具有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0)的箱体(71)和收纳于箱体(71)的蓄热材料(76)。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用于对所搭载的蓄电装置充电的充电用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关于这样的车辆,作为在充电用连接器与蓄电装置之间连接的构件,具备包括各种线束、连接线束的端子连接部的各种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62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上述的车辆中,由于所搭载的蓄电装置的大容量化、充电时间的缩短等,要求大电流化。于是,通过通电,由于连接器的端子连接部中的发热,连接器的温度上升变大。因此,在充电用连接器等具有端子连接部的连接器中,期望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具有端子、保持所述端子的连接器壳体以及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具备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箱体和收纳于所述箱体的蓄热材料。
根据该结构,连接器由于在其使用时流动的大电流而发热。蓄热体的蓄热材料吸收由端子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端子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提供能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9-9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各实施方式。
另外,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有时将结构要素放大示出。结构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的尺寸比率、或者其他附图中的尺寸比率不同。另外,在剖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有时将一部分结构要素的剖面线省略。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5所示的车辆侧连接器1用于对搭载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蓄电装置充电。如图2所示,车辆侧连接器1通过未图示的例如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车辆91。车辆侧连接器1通过图1等所示的电线80与未图示的蓄电装置连接。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车辆侧连接器1从图2中的左侧开始连接作为对方侧连接器的充电器侧连接器95。该图2及图3所示的左侧是车辆91的外侧。图2及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是充电器侧连接器95的插拔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将图2的左侧作为前方,将图2的右侧作为后方,将图2的上侧作为上方,将图2的下侧作为下方。另外,将图3的上侧作为右方,将下侧作为左方。
如图3所示,车辆侧连接器1具备连接器壳体10、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车辆侧端子50、蓄热体70。连接器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20、止动体30。
壳体主体20为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壳体主体20具有嵌合部21、凸缘部22、筒部23、端子收纳部24、端子保持部25。
嵌合部21是充电器侧连接器95插入的部分。嵌合部21为前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状的罩部21a和将罩部21a的后端封闭的底壁部21b。
凸缘部22从罩部21a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如图1所示,凸缘部22为大致四方形的板状。在凸缘部22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凸缘部22的多个装配孔22a。在装配孔22a中插通未图示的紧固构件,车辆侧连接器1由这些紧固构件固定于图2的车辆91。
筒部23从凸缘部22朝向后方延伸。筒部23为大致圆筒状。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1中,筒部23相对于嵌合部21向下方偏移。
如图3所示,端子收纳部24从底壁部21b朝向前方延伸。端子收纳部24为大致圆筒状。两个端子收纳部24在车辆侧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
端子保持部25设置于底壁部21b的后方。端子保持部25为内径比端子收纳部24的内径大的大致圆筒状。两个端子保持部25与两个端子收纳部24设置成同轴状。端子保持部25的内部与端子收纳部24的内部连通。在端子收纳部24及端子保持部25插入有车辆侧端子50。也就是说,端子收纳部24及端子保持部25构成收纳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收纳筒。
车辆侧端子50是阴型端子,被插入充电器侧连接器95的充电器侧端子96。车辆侧端子50具有从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外伸部51。该外伸部51与底壁部21b的后表面抵接。车辆侧端子50在比外伸部51靠后方具有电线连接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连接部52为圆筒状,在内部插入有电线80的芯线81。电线连接部52例如通过压接连接电线80的芯线81。
如图1~图3所示,止动体30装配于筒部23的后端。止动体30防止图3所示的车辆侧端子50脱离。止动体30为合成树脂制。
如图3所示,止动体30具有基部31、周壁32、端子按压部33、电线保持部34。基部31为圆形的板状。周壁32从基部31的周缘部向前方突出。周壁32配设于壳体主体20的筒部23的外侧。在周壁32和壳体主体20的筒部23的外侧面形成有相互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部。止动体30通过将周壁32的卡合部和筒部23的卡合部卡合而装配于筒部23的后端。
端子按压部33从基部31向前方突出。端子按压部33设置于与壳体主体20的端子保持部25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按压部33形成为圆筒状。端子按压部33插入到端子保持部25的内表面与车辆侧端子50的外表面之间。并且,电线保持部34的顶端与车辆侧端子50的外伸部51抵接,防止车辆侧端子50从后方脱离。
电线保持部34从基部31向后方突出。电线保持部34设置于与电线保持部34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保持部34形成为圆筒状。电线保持部34与电线保持部34形成为相同直径。电线保持部34的内部和端子按压部33的内部相互连通。在电线保持部34中插通电线80。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动体30具有多个信号线保持部35。虽然图省略,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1具备多个信号用端子。信号用端子使用于与充电装置之间的通信。信号用端子与上述的车辆侧端子50同样,收纳于壳体主体20,通过止动体30具有的端子保持部而防脱。在止动体30的信号线保持部35插通与信号用端子连接的信号线。
包围壁部36从基部31向后方突出。包围壁部36形成为圆筒状。包围壁部36将一对电线保持部34及多个信号线保持部35一并包围。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动体30具有插入部37,插入部37插入到壳体主体20的端子保持部25与筒部23之间。插入部37从基部31向前方突出。插入部37形成为后方开口并在前方具有底部的有底筒状。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动体30还具有隔壁部38、39。隔壁部38、39从电线保持部34延伸到包围壁部36。本实施方式的隔壁部38从电线保持部34朝向上方延伸到包围壁部3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隔壁部39从电线保持部34朝向上方延伸到包围壁部36。
上述的插入部37、隔壁部38、39、电线保持部34以及包围壁部36形成收纳凹部40。在收纳凹部40收纳有蓄热体70。
蓄热体70具有箱体71和收纳于箱体71的蓄热材料76。
箱体71具有:有底筒状的箱体主体72,以与收纳凹部40的内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和盖构件73,将箱体主体72的开口闭合。
作为箱体71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可列举橡胶、树脂、金属等。通过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箱体71,能够使箱体71的外表面与收纳凹部40的内表面紧贴。作为橡胶,例如能够设为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作为树脂,能够设为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作为金属,能够设为铜(Cu)、铝(Al)等。
作为盖构件73的材料,能够使用与箱体主体7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盖构件73例如利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固装。
蓄热材料76能够暂时储存热。作为蓄热材料76,能够使用利用液体和固体的相变化时的潜热的材料。另外,作为蓄热材料76,能够使用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具有熔点的材料。例如,蓄热材料76能够选自如下化合物:该化合物是在常温例如在没有向车辆侧连接器1通电时为固体的化合物,在车辆侧连接器1(特别是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伴随通电而上升且超过预定值时至少局部熔融、软化、流动化或者液化。当向车辆侧连接器1的通电结束、且车辆侧连接器1(特别是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降低时,所述化合物能够从液体可逆地恢复成固体。所述化合物能够伴随从常温开始的端子50的温度上升及向常温的端子50的温度降低而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可逆地或者反复变化,有时称为可逆蓄热化合物。蓄热材料76可以是单独所述化合物,或者可以是两种以上的所述化合物的混合物,或者可以是所述化合物和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或者材料的复合材料。作为蓄热材料76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石蜡、十水合硫酸钠、三水合乙酸钠、二氧化钒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体71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壁74。本实施方式的箱体71设置有六个分隔壁74。分隔壁74将箱体7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分隔室75。上述的蓄热材料76分别收纳于各分隔室75。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分隔壁74以从与电线保持部34相邻的部分延伸到与包围壁部36相邻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另外,各分隔壁74沿着在圆筒状的电线保持部34的中心通过的直线且以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这样,通过放射状的分隔壁74,收纳于各分隔室75的蓄热材料76分别与图3所示的端子保持部25及电线保持部34的外周面相接。因此,各分隔室75的蓄热材料76储存从端子保持部25和电线保持部34发出的热。
箱体71由盖构件73闭合。通过盖构件73防止在箱体71中液化的蓄热材料76漏出。另外,盖构件73优选使得液化的蓄热材料76在各分隔室75中不能流通。
另外,也可以使粘合剂、导热构件(TIM)等夹在止动体30的收纳凹部40与箱体71之间。作为粘合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系、聚氨酯系、丙烯酸树脂系的粘合剂。作为导热构件,例如能够使用硅润滑油等。
(作用)
接着,说明如上述构成的车辆侧连接器1的作用。
使图1所示的充电用连接器与车辆侧连接器嵌合,从车外的充电器通过充电器侧连接器95、车辆侧连接器1对车辆的蓄电装置供给充电电流。由于充电时间的缩短,供给大充电电流。在该充电电流的供给开始时,在充电器侧端子96和车辆侧端子50的接触部分、车辆侧端子50、车辆侧端子50和电线80的连接部分等发热。因此,车辆侧端子50整体具有热。车辆侧端子50等中的热在充电开始时急剧上升,当经过预定时间时以比开始时的最大温度低的温度推移。
在连接器壳体10收纳有蓄热体70。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热体70收纳于止动体30。蓄热体70具有箱体71和收纳于箱体71的蓄热材料76。蓄热材料76暂时储存热,由于车辆侧端子50等产生的热,从固体变为液体,从而暂时存储潜热(融解热)。也就是说,蓄热材料76吸收车辆侧端子50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另外,通过蓄热材料76吸收热,从而减少从车辆侧端子50向电线80、连接器壳体10等传递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10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另外,通过使用蓄热材料76,能够设为比不使用蓄热材料76的情况下的最大温度低的温度。
并且,当从充电开始经过一定时间时,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以预定的温度附近推移。以电线80、连接器壳体10暂时能承受最高的温度的方式设定电线80的粗细、连接器壳体10的耐热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蓄热材料76,能够抑制电线80、连接器壳体10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使用细的电线80、也就是轻的电线80。
蓄热体70的箱体71例如通过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形成。这样的箱体71由于从车辆侧端子50传递的热而膨胀,通过箱体71的外表面与收纳凹部40的内表面紧贴,从而能够更加提高热的传递性。
车辆侧连接器1的止动体30具有从端子保持部25延伸到包围壁部36的隔壁部38、39。车辆侧端子50的热从保持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保持部25朝向包围壁部36传递。蓄热体70与隔壁部38、39相接。因此,容易由蓄热体70的蓄热材料76吸收车辆侧端子50的热。因此,能够更加抑制车辆侧端子50、电线80的温度上升。
另外,止动体30具有将收纳凹部40的内部分隔的多个分隔壁74。在由各分隔壁74分隔的分隔室75收纳有蓄热材料76。车辆侧端子50的热通过分隔壁74传递到各分隔室75的蓄热材料76。因此,容易由蓄热材料76吸收车辆侧端子50的热。因此,能够更加抑制车辆侧端子50、电线80的温度上升。
多个分隔壁74在箱体71的内部沿着在车辆侧端子50的中心通过的直线且以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车辆侧端子50的热通过分隔壁74朝向止动体30的外侧传递。因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的热向止动体30的外侧有效地散热。
当充电结束时,充电器侧连接器95从车辆侧连接器1卸下。储存于车辆侧连接器1的蓄热材料76的热通过连接器壳体10逐渐散热。由于散热,蓄热材料76固化。在不充电时,在车辆侧端子50没有电流流动,所以不发热。蓄热材料76散热并凝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效果。
(1-1)车辆侧连接器1具有车辆侧端子50、保持车辆侧端子50的连接器壳体10以及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0的蓄热体70。蓄热体70具备收纳于连接器壳体的箱体71和收纳于箱体71的蓄热材料76。车辆侧连接器1在其使用时即充电时与充电器侧连接器95嵌合。车辆侧端子50由于充电时间的缩短,有大充电电流流动。在该充电电流的供给开始时,在充电器侧端子96和车辆侧端子50的接触部分、车辆侧端子50、车辆侧端子50和电线80的连接部分等发热。蓄热材料76吸收由车辆侧端子50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1-2)连接器壳体10具备收纳蓄热体70的收纳凹部40。由此,能够提供收纳有蓄热体70的连接器壳体10。
(1-3)蓄热体70的箱体71具有将内部空间分隔的分隔壁74。蓄热材料76收纳于由分隔壁74将箱体71的内部分隔的分隔室75。通过将蓄热材料76收纳于多个分隔室75,能够减小蓄热材料76的不均匀性,能够更容易吸收车辆侧端子50的热。
(1-4)多个分隔壁74在箱体71的内部沿着在车辆侧端子50的中心通过的直线且以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车辆侧端子50的热通过箱体71的分隔壁74朝向止动体30的外侧传递。因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的热向止动体30的外侧有效地散热。
(1-5)蓄热体70构成连接器壳体10,收纳于防止车辆侧端子50脱离的止动体30。因此,不必另外设置收纳蓄热体70的构件,能够抑制构件数的增加。
(1-6)收纳蓄热体70的收纳凹部40通过保持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保持部25、将端子保持部25包围的包围壁部36、从端子保持部25延伸到包围壁部36的隔壁部38、39形成。这样,通过在止动体30的包围壁部36的内侧设置收纳凹部40,与在止动体30的外侧另外设置收纳蓄热体70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车辆侧连接器1的大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6~图9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图6~图9所示的连接器100例如是固定于车辆具备的逆变器等机器的箱体191的端子座。
连接器100具有连接器壳体110、机器侧端子150。连接器壳体110具有壳体主体120、罩体130。罩体130具有收纳壳体主体120的收纳部131和固定于机器的箱体191的凸缘部132。罩体130为例如金属制。
壳体主体120为例如合成树脂制。如图6所示,壳体主体120利用螺钉181固定于罩体130。壳体主体120具有嵌合部121、端子保持部122、螺母保持部123。嵌合部121形成为大致筒状,与未图示的电缆侧的连接器嵌合。端子保持部122保持机器侧端子150。机器侧端子150由例如铜等金属形成。两个机器侧端子150分别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如图8所示,两个机器侧端子150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在机器侧端子150的两端形成有插通孔150a、150b。机器侧端子150以使形成有插通孔150a、150b的端部露出的方式保持于端子保持部122。
上述的嵌合部121在与机器侧端子150的插通孔150a对应的位置保持有螺母161。螺母保持部123在与从壳体主体120突出的机器侧端子150的插通孔150b对应的位置保持螺母162。机器侧端子150通过插通于其插通孔150a的螺栓和螺母161,与和机器内部的电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连接。
在嵌合部121形成有第1开口部124及第2开口部125。第1开口部124用于将电缆侧的连接器插入到嵌合部121。第2开口部125用于插入将机器侧端子150和连接器的电线侧端子连接的螺栓,并用于在该作业时插入工具。第1开口部124由插入到嵌合部121的连接器闭合。第2开口部125通过将未图示的盖固定于罩体130而闭合。
端子保持部122具有收纳凹部126。收纳凹部126在机器侧端子150的上方从机器侧端子150突出侧朝向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121侧凹设。在收纳凹部126收纳有蓄热体170。
蓄热体170具有箱体171和收纳于箱体171的蓄热材料176。
箱体171具有:有底筒状的箱体主体172,以与收纳凹部126的内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和盖构件173,将箱体主体172的开口闭合。
作为箱体171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导热性好的材料。作为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可列举橡胶、树脂、金属等。通过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箱体171,能够使箱体171的外表面与收纳凹部126的内表面紧贴。作为橡胶,例如能够设为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作为树脂,能够设为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作为金属,能够设为铜(Cu)、铝(Al)等。
作为盖构件173的材料,能够使用与箱体主体17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盖构件173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固装。
蓄热材料176能够暂时储存热。作为蓄热材料176,能够使用利用液体和固体的相变化时的潜热的材料。另外,作为蓄热材料176,能够使用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具有熔点的材料。作为蓄热材料176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石蜡、十水合硫酸钠、三水合乙酸钠、二氧化钒等。
如图8所示,在箱体171形成有至少一个分隔壁174。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在箱体171内具有七个分隔壁174。分隔壁174将箱体171的内部分隔成分隔室175。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174以沿着与两个机器侧端子15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机器侧端子150沿着图8的左右方向排列。并且,分隔壁174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蓄热材料176收纳于各分隔室175。
(作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的作用。
如图8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0收纳有蓄热体170。蓄热体170具有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10的箱体171和收纳于箱体171的蓄热材料176。蓄热材料176暂时储存热,蓄热材料176由于机器侧端子150等产生的热而从固体变为液体,由此暂时储存潜热(融解热)。也就是说,蓄热材料176吸收机器侧端子150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机器侧端子1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另外,通过蓄热材料176吸收热,从而减少从机器侧端子150向电线、连接器壳体110等传递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110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另外,通过使用蓄热材料176,能够设为比不使用蓄热材料176的情况下的最大温度低的温度。
当从通电开始经过预定时间时,机器侧端子150的温度以预定的温度附近推移。以电线、连接器壳体110暂时能承受最高的温度的方式设定电线的粗细、连接器壳体110的耐热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蓄热材料176,能够抑制电线、连接器壳体110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使用细的电线、也就是轻的电线。
蓄热体170的箱体171具有将内部分隔的多个分隔壁174。在由各分隔壁174分隔的分隔室175收纳有蓄热材料176。机器侧端子150的热经由分隔壁174传递到各分隔室175的蓄热材料176。因此,容易由蓄热材料176吸收机器侧端子150的热。因此,能够更加抑制机器侧端子150等的温度上升。
多个分隔壁174以沿着与机器侧端子15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机器侧端子150的热从机器侧端子150经由分隔壁174向连接器壳体110的上部传递,向连接器壳体110的外侧散热。因此,能够将机器侧端子150的热向连接器壳体110的外部有效地散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效果。
(2-1)连接器100具有机器侧端子150、保持机器侧端子150的连接器壳体110以及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10的蓄热体170。蓄热体170具有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10的箱体171和收纳于箱体171的蓄热材料176。机器侧端子150由于连接器100使用时的电流而发热。蓄热材料176吸收机器侧端子150产生的热,因此能够抑制机器侧端子150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2-2)连接器壳体110的壳体主体120具备收纳蓄热体170的收纳凹部126。由此,能够容易提供收纳有蓄热材料176的连接器100。
(2-3)蓄热体170的箱体171具有将箱体171的内部分隔的分隔壁174。蓄热材料176收纳于由分隔壁174分隔的分隔室175。通过将该蓄热材料176收纳于多个分隔室175,能够减小蓄热材料176的不均匀性,能够更容易吸收机器侧端子150的热。
(2-4)多个分隔壁174以沿着与机器侧端子15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机器侧端子150的热从机器侧端子150经由分隔壁174向连接器壳体110的上部传递。因此,能够将机器侧端子150的热向连接器壳体110的外侧有效地散热。
(变更例)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用以下方式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当变更分隔壁74、174的延伸方向。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当变更分隔壁74、174的数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分隔壁74、174。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将电线80的芯线81直接插入连接到车辆侧端子5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例如利用螺入到车辆侧端子的螺钉将与全部线的芯线连接的端子固定于车辆侧端子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将电线通过敛紧等连接到机器侧端子150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它们的变更例中,也可以将车辆侧端子50设为阳型端子,将充电器侧端子96设为阴型端子。
本公开包括以下实装例。并不用于限定,而作为辅助理解标注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结构要素的参照符号。
[附记1]本公开的一或者几个实装例面向能拆卸地与对方侧连接器(95)嵌合的连接器(1),所述连接器(1)能够具备:
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95)机械连接的壳体(10);
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95)的对方侧端子(96)电连接的端子(50;150);
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是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0)不同的独立构件;以及
蓄热材料(76;176),收纳于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是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0)及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不同的独立构件。
[附记2]在几个实装例中也可以为,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能从所述连接器壳体(10)装拆地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
[附记3]在几个实装例中也可以为,所述蓄热材料(76;176)能够包括伴随从常温开始的所述端子(50;150)的温度上升及向常温的所述端子(50;150)的温度降低而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可逆地变化的可逆蓄热化合物。
[附记4]在几个实装例中也可以为,所述蓄热材料(76;176)能够包括可逆蓄热化合物,所述可逆蓄热化合物在常温为固体,在所述端子(50;150)的温度伴随通电而上升且超过预定值时至少局部熔融、软化、流动化或者液化。
[附记5]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和所述蓄热材料(76;176)能够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能够由在所述蓄热材料(76;176)至少局部液化时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不液化而维持原来的固体形状的材料构成。
[附记6]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能够以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和所述端子(50;150)不接触的状态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
[附记7]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及所述连接器壳体(10)能够构成为:在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时,所述蓄热材料(76;176)和所述端子(50;150)维持为不接触。
[附记8]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0)直接接触。
[附记9]在几个实装例中能够构成为:在所述蓄热材料(76;176)没有熔融、软化、流动化或者液化时,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能够以滑动阻力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0)接触。
[附记10]在几个实装例中能够构成为:在所述蓄热材料(76;176)至少局部熔融、软化、流动化或者液化时,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0)紧密接触。
[附记11]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0)能够具备保持所述端子(50)的壳体主体(20)、和作为与所述壳体主体(20)不同的独立构件的止动体(30),所述止动体(30)能够具有用于收纳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的箱体收纳室(40),所述蓄热材料收纳箱体(71;171)的外表面和所述箱体收纳室(40)的内表面能够没有间隙地接触。
[附记12]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对方侧连接器(95)可以是充电器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1)可以是车辆侧连接器。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中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
符号说明
1:车辆侧连接器;10:连接器壳体;20:壳体主体;23:筒部;24:端子收纳部;25:端子保持部;30:止动体;31:基部;33:端子按压部;34:电线保持部;36:包围壁部;37:插入部;38:隔壁部;39:隔壁部;40:收纳凹部;50:车辆侧端子;70:蓄热体;71:箱体;74:分隔壁;76:蓄热材料;80:电线;91:车辆;100:连接器;110:连接器壳体;120:壳体主体;122:端子保持部;126:收纳凹部;130:罩体;150:车辆侧端子;170:蓄热体;171:箱体;174:分隔壁;176:蓄热材料。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具有:
端子;
连接器壳体,保持所述端子;以及
蓄热体,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
所述蓄热体具备:
箱体,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和
蓄热材料,收纳于所述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具备收纳所述蓄热体的收纳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箱体由橡胶、树脂或者金属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箱体具有将内部空间分隔的分隔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分隔壁沿着在所述端子的中心通过的直线且以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具有保持所述端子的端子保持部;和止动体,组装于所述壳体主体,具有端子按压部,所述端子按压部插入到所述端子保持部并按压所述端子,
所述蓄热体收纳于所述止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具备筒部,所述止动体固定于所述筒部,
所述止动体具备:基部;有底筒状的插入部,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壳体主体延伸,插入到所述端子保持部与所述筒部之间;电线保持部,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反的方向延伸,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插通于所述电线保持部;包围壁部,将所述电线保持部包围;以及隔壁部,从所述端子按压部延伸到所述包围壁部,
所述收纳凹部通过所述插入部、所述包围壁部、所述隔壁部以及所述端子保持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装配于车辆,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所述端子沿着第1方向排列,
所述分隔壁以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和罩体,
所述壳体主体保持所述端子,
所述壳体主体被安装于所述罩体,
所述蓄热体收纳于所述壳体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罩体固定于车辆上搭载的机器的箱体。
CN201980087387.XA 2019-01-11 2019-12-24 连接器 Pending CN1132611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3685 2019-01-11
JP2019003685A JP7183802B2 (ja) 2019-01-11 2019-01-11 コネクタ
PCT/JP2019/050470 WO2020145118A1 (ja) 2019-01-11 2019-12-2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163A true CN113261163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52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7387.XA Pending CN113261163A (zh) 2019-01-11 2019-12-2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2888B2 (zh)
JP (1) JP7183802B2 (zh)
CN (1) CN113261163A (zh)
WO (1) WO2020145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202036A (ja) * 2019-06-06 2020-12-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DE102021101528A1 (de) * 2021-01-25 2022-07-28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Hochstrommodul für Ladesteckverbinderteil
US20220416471A1 (en) * 2021-06-23 2022-12-2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102021129227A1 (de) 2021-11-10 2023-05-1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Wärmeverzögerungsanordnung mit einem Phasenwechselmaterial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EP4280390A1 (en) * 2022-05-17 2023-11-22 Avertronics Inc. Connector
BE1031015B1 (de) * 2022-11-03 2024-06-04 Phoenix Contact E Mobility Gmbh Kontaktbaugruppe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8010A (ja) * 2006-03-23 2007-10-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気接続コネクタ
DE102016105308A1 (de) * 2016-03-22 2017-09-28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mit einem an einem Kontaktelement angeordneten Wärmekapazitätselement
CN107623210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8026273A (ja) * 2016-08-10 2018-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207052813U (zh) * 2017-05-12 2018-02-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座壳体组件及插座
CN207082683U (zh) * 2017-03-13 2018-03-0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充电插座
JP2018156896A (ja) * 2017-03-21 2018-10-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108701946A (zh) * 2016-02-11 2018-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充电连接器、端子接头以及将传感器固定到端子接头的方法
US20180331462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ealing element, seal assembly and recepta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6483B2 (ja) * 2018-04-24 2022-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0161323A (ja) * 2019-03-26 2020-10-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8010A (ja) * 2006-03-23 2007-10-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気接続コネクタ
CN108701946A (zh) * 2016-02-11 2018-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充电连接器、端子接头以及将传感器固定到端子接头的方法
DE102016105308A1 (de) * 2016-03-22 2017-09-28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mit einem an einem Kontaktelement angeordneten Wärmekapazitätselement
CN107623210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8026273A (ja) * 2016-08-10 2018-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207082683U (zh) * 2017-03-13 2018-03-0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降温功能的充电插座
JP2018156896A (ja) * 2017-03-21 2018-10-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207052813U (zh) * 2017-05-12 2018-02-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座壳体组件及插座
US20180331462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ealing element, seal assembly and recepta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69508A1 (en) 2022-03-03
US11862888B2 (en) 2024-01-02
WO2020145118A1 (ja) 2020-07-16
JP2020113448A (ja) 2020-07-27
JP7183802B2 (ja)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1163A (zh) 连接器
JP7163865B2 (ja) 接続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WO2020145119A1 (ja) コネクタ
CN110832710B (zh) 充电用插座
JP2020017385A (ja) 電池ユニット
JP6826331B1 (ja) 回路構成体
JP2020113449A5 (zh)
KR102182647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일체형 전기 동력 시스템
US10529479B2 (en) Inductor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994774A (zh) 电路结构体
JP5590408B2 (ja) 電気接続箱と電装ユニットとの合体構造
CN107039820B (zh) 插座装置,机动车
JP7384865B2 (ja) 接続端子
US20240154325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US20240195121A1 (en) Connector
KR100952763B1 (ko) 자동차용 대용량 커넥터
CN113711452B (zh) 电连接箱
KR101283831B1 (ko) 일체형 커넥터 커버가 구비된 전지탭 연결장치
US20240208340A1 (en) Charge inlet
KR200368550Y1 (ko) 배터리 취부 구조
JP2024068735A (ja) コネクタ
KR20130038442A (ko) 차량용 고전압 커넥터
JPWO2014097889A1 (ja) 電気接続部品
JP2023003340A (ja) コネクタ
JP2021089985A (ja) 回路構成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