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3775A - 调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3775A
CN113253775A CN202110175404.4A CN202110175404A CN113253775A CN 113253775 A CN113253775 A CN 113253775A CN 202110175404 A CN202110175404 A CN 202110175404A CN 113253775 A CN113253775 A CN 11325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tempering
air
temperatur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5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利弗·伊格劳尔-安格里克
K·沃尔
H·迪特尔
弗兰克·舍特勒
R·哈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err Systems AG
Original Assignee
Duerr System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err Systems AG filed Critical Duerr Systems AG
Publication of CN11325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3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26B3/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circulating over or surrounding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26B25/08Parts thereof
    • F26B25/12Walls or sides;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1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10/12Vehicle bodies, e.g. after being pai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温设备,其可以用于对工件、尤其是车身进行调温。根据发明,在此设置有调温室、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

Description

调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工件进行调温、尤其是用于对车身进行加热和/或冷却的调温设备。
背景技术
调温设备例如具有调温室,工件可沿着运输方向被输送穿过该调温室。此外,大多设有用于将进气供应至调温室的进气装置、用于将排气从调温室导出的排气装置和用于使在调温室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循环的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
出于能效的原因,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大多彼此联接,尤其以便能够将热量从排气传递到进气。然而缺点在于,需要复杂的通道系统和/或大的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设备,该调温设备具有降低的安装费用和较小的空间需求。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实施方式1的调温设备得以实现。
用于对工件进行调温的调温设备尤其是用于对车身进行加热和/或冷却的调温设备。
该调温设备优选地包括调温室,工件能沿着运输方向被输送穿过该调温室。
调温设备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进气供应至调温室的进气装置和/或用于将排气从调温室导出的排气装置。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调温设备包括用于使在调温室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循环的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
当进气装置与排气装置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地布置时,例如可以实现降低的安装费用和/或较小的空间需求。
例如可以规定,进气装置与排气装置沿着运输方向彼此间隔开。
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在此优选地不具有沿着运输方向重叠的或其他例如直接在空间上连接或作用连接的构件。
有利的可以是,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尤其是具有彼此不同的和/或能互相独立运行的通风机。
有利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关于运输方向布置在位于一侧的进气装置和位于另一侧的排气装置之间。
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尤其沿着运输方向布置在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之间。
尤其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布置在调温室的彼此对置的端部处。
借助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尤其可以从调温室中提取空气并且至少部分地导回调温室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为此尤其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风机,所述通风机尤其构造为级联通风机。
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不强制用于空气在封闭回路中的引导。相反,“循环”尤其在下述情况下优选地理解为空气以各种形式从调温室中排出并且重新供应至调温室:空气排出和空气供应沿着运输方向在不同位置处实现。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分别配属于调温室的彼此不同的调温室区段,尤其是鉴于相应的空气供应和/或空气排出。
尤其地,调温设备包括多个沿着运输方向连续布置的调温设备区段,所述调温设备区段尤其通过调温设备模块形成。
优选地,每个调温设备区段分别精确地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室区段。
此外还可以规定,每个调温设备区段分别精确地形成或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温室区段。
每个调温设备区段优选地配属于恰好一个进气装置、恰好一个排气装置和/或恰好一个循环空气装置。
此外还可以规定,多个调温设备区段共同分别配属于仅一个进气装置、仅一个排气装置或仅一个循环空气装置。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风机,尤其是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通风机。
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优选地分别包括用于将它们连接至调温室的互相独立的通道和/或通路。
有利的可以是,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借助回输通道互相连接,其中回输通道尤其延伸经过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
借助回输通道尤其可以将来自排气装置的排气按需混入在进气装置中的进气。尤其地,排气的可调节、可控制和/或可调整的份额经由回输通道被输入进气装置中。
对于将排气混入进气替选或补充地可以规定,未控温的或控温的室内空气和/或来自加热装置的热空气、例如来自纯气体加热的新鲜空气热交换器的新鲜空气被供应至进气。此外例如可以借助热水存储器或其他加热装置、例如热排气净化装置提供热空气。
有利的可以是,新鲜空气热交换器的尺寸加大,使得该新鲜空气热交换器能够控温多于调温室的干燥区段所需的气体体积流,从而尤其是总地由新鲜空气热交换器控温的气体体积流的部分体积流尤其以热的新鲜空气的形式被供应至调温室的冷却区段。因此一个或多个尤其是配属于调温室的冷却区段的热交换器优选地不是必要的。
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优选地侧向地布置在调温室旁和/或在水平方向上与调温室或与包围调温室的壳体邻接地布置。
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优选地直接与调温室的壳体的壳体壁邻接或集成到调温室的壳体中。
尤其可以规定,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的外侧、尤其是外壁处直接与壳体邻接。
借助壳体壁中的开口,优选地在位于一侧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和位于另一侧的壳体的内部空间、尤其是调温室之间建立或可建立流体连接。
优选地,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基本上完全位于底部上,包围调温室的壳体也位于该底部上。用于容纳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的独立的支撑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不是必要的。
有利的可以是,借助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可以分别将来自至少一个调温室区段的空气从调温室导出,并且能够将所述空气供应至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调温室区段、尤其是在运输方向上之前的或之后的调温室区段。
借助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可以将至少一个调温室区段的底部区域中的空气吸出。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借助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可以分别在被壳体包围的内部空间的顶部区域中供应空气,尤其供应至一个或多个压力室。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为了过滤进气和/或循环空气设置多个过滤器级。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器级集成到进气装置中和/或循环空气装置中或布置在进气装置中和/或循环空气装置中。
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优选地布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内。
该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尤其是喷嘴附近的过滤器级,其尤其关于空气流动方向布置在上游并且进而布置在用于将空气供应至调温室的一个或多个喷嘴之前。
该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器级优选地是粗过滤器级,其满足例如最高为D4的过滤等级。因此,尤其在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器级的尺寸由于空间条件被限制时,尤其是能以小的压力损失实现大的空气通过量。
该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优选地是精过滤器级,其尤其是具有F5或者更精细的过滤等级。因此尤其能够将已经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器级的污物从空气流中去除。
该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尤其布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内,并且在此例如通过多个过滤器垫形成。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能够优选地大面积地构造,从而更精细的过滤等级产生优选小的压力损失。
该至少一个第二过滤器级尤其布置在至少一个压力室和调温室之间。
替选地还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尤其是全部过滤器级仅布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内。所述一个过滤器级或所述多个过滤器级优选地具有称为“第一过滤器级”的过滤器级的单个或多个或全部特征和/或称为“第二过滤器级”的过滤器级的单个或多个或全部特征。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在一侧布置在调温室的壳体的侧壁处或中。
尤其可以规定,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布置在调温室的壳体的相同的侧壁处或中。
优选地仅在调温室之上、尤其是壳体之上或壳体内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分配通道延伸。
调温室尤其是调温隧道或形成调温隧道。
有利的可以是,用于吸入进气的进气通道和/或用于导出排气的排气通道构造为通风塔,其中相应的通风塔位于底部上和/或从底部开始垂直向上延伸,尤其是没有流动转向部和/或支持结构,优选地没有外置和/或独立的支持结构。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通风塔或两个通风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侧向的进入开口、尤其是活门。相应的通风塔的具有进入开口的区段优选地借助加强结构被加强。加强结构尤其可以是可移入的或可插入的加固环。通过这种加强结构尤其是可以省略用于稳固相应的通风塔的额外的、尤其是外置的支持结构或支撑结构。
可以规定,调温设备包括运输装置,借助该运输装置可以将工件沿所述工件的纵向取向输送穿过调温室。
对此替选地可以规定,调温设备包括运输装置,借助该运输装置将工件沿所述工件的横向取向输送穿过调温室。
纵向取向尤其是工件的下述取向,使得工件纵轴线、例如车辆纵轴线在工件沿着运输方向运输时平行于运输方向取向。
在横向取向时,工件的纵轴线在运输工件时优选地横向于运输方向、尤其是垂直于运输方向取向。
不仅在纵向取向上而且在横向取向上,工件的纵轴线优选地都水平地取向或与水平方向围成最多约30度、优选地最多约10度的角度。
可以规定,在调温室的两侧分别形成压力室,通过所述压力室能将空气导入调温室中。两个压力室优选地借助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流体作用地互相连接。
有利的可以是,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布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内。设置壳体之外的布置也是可考虑的。
尤其当调温设备沿着运输方向应具有尽可能短的总长度时,可以规定,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通风机的旋转轴线垂直于运输方向取向。由此尤其是侧向地延伸远离调温设备的拆卸空间可以用于检修目的。
此外,尤其在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彼此间隔较大时,选择一个或多个通风机的旋转轴线的平行于运输方向延伸的取向。因此,尤其可以使在调温设备一侧或两侧的用于检修目的所需的空间最小化。
通过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的优化的布置和/或设计方案可以为此尤其省略独立的支撑结构、尤其是钢结构。此外,因此优选地可以获得高的预装配程度。此外,调温设备因此优选地能够成本经济地并且以低成本实现。
根据有利的特征组合可以规定,在调温室的两侧分别形成压力室,通过该压力室将空气导入该调温室中,其中两个压力室借助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流体作用地互相连接,其中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布置在包围调温室的壳体内。
这种设计方案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即调温设备是用于加热车身的调温设备。
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尤其是或包括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
作为其替选或补充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也是或包括用于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
尤其地,可以设置用于加热或冷却借助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循环的空气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即壳体基本上构造成长方体形。
壳体优选地包括外壁,该外壁至少部分地形成或包括热隔离区域,尤其是用于将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热隔离。
优选地,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完全布置在壳体的被外壁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尤其借助热隔离区域与壳体的周围环境热隔离。
有利的可以是,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由壳体的外壁、尤其是壳体的外壁的热隔离区域限制和/或由限制调温室的分隔壁限制。
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尤其是关于重力方向向下由分隔壁限制。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优选地关于重力方向向上由外壁、尤其是壳体的顶壁限制。
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优选地在调温室之上、尤其是直接在调温室上延伸。
优选地,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填充在壳体内的在垂直投影中位于调温室上的空间区域。
此外可以规定,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由在壳体内的在垂直投影中位于调温室上的空间区域形成。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具有沿运输方向量取的长度,该长度相应于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的高度的至少约两倍、优选地至少约五倍、尤其至少约十倍。
高度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尺寸尤其是所说明的参数的平均值。
有利的可以是,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具有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运输方向量取的宽度,该宽度相应于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的高度的至少约两倍、优选地至少约四倍、尤其至少约八倍。
通过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的前述尺寸设定,特别是能够以最小的压力损失实现在壳体内有效的空气引导。
有利的可以是,分隔壁将调温室与压力室中的至少一个分开和/或与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分开。
有利的可以是,分隔壁多件式地构造。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分隔壁包括将调温室与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分开的顶分隔壁。
作为其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分隔壁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分隔壁,该侧分隔壁分别将压力室与调温室分开和/或该侧分隔壁分别具有用于从相应的压力室将空气供应至调温室的一个或多个进气口。一个或多个进气口尤其设有一个或多个喷嘴或喷嘴容纳部。
有利的可以是,分隔壁包括一个或多个过滤器分隔壁,该过滤器分隔壁分别形成在调温室内和/或在压力室和调温室之间的过滤器级。该一个或多个过滤器分隔壁尤其形成精过滤器级。
有利的可以是,分隔壁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配室,该分配室尤其是分别布置和/或构造在分隔壁的过滤器分隔壁与分隔壁的侧分隔壁之间。
该一个或多个过滤器分隔壁尤其分别包括分别用于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例如过滤器垫的一个或多个容纳部。
该一个或多个分配室尤其用于将从压力室穿流过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空气均匀地供应给一个或多个进气口。
有利的可以是,该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包括加热装置,借助该加热装置可以对在调温室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
有利的可以是,加热装置是或包括用燃料运行的加热装置和/或电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例如可以包括燃烧器加热部和/或电加热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分别设有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空气的自带的燃烧器和/或自带的电加热部。
加热装置尤其可以包括热交换器,借助该热交换器将热交换器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在调温室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
热传递在此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发生。
例如纯气体加热部可以设有分散式热交换器。在此,纯气体热交换器可以分别配属于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借助该纯气体热交换器可以将热量从纯气体(热气体)传递给供应至调温室的空气。
作为其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借助中心热交换器进行纯气体加热。在此,循环空气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具有热气体活门(热空气活门),中心热交换器的热气体借助该热气体活门能以控制和/或调节的方式混入借助相应的循环空气装置循环的空气中。
此外,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设置燃烧器加热部,其中循环空气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设有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空气的自带的燃烧器。用于相应的燃烧器的空气在此可以是新鲜空气、尤其是室内空气。此外,来自调温室的空气、尤其是来自排气装置的排气可以用于运行该燃烧器,其中此处产生的燃烧烟气优选地被供应至另外的废气后处理部、例如再生热氧化装置。
此外可以规定,燃烧器用于对排气进行完全净化。这一点尤其可以在模块化热排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被设定,尤其是当燃烧器既用于提供热能也用于清洁排气时。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分别包括用于影响流动的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
流动的影响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侧向地布置在调温室旁和/或在水平方向上与调温室和/或与包围调温室的壳体邻接地布置。借助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尤其可以获得流动沿着和/或横向于运输方向和/或在调温室两侧的均匀的分配。
此外尤其当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侧向地布置调温室旁和/或在水平方向上与调温室和/或与包围调温室的壳体邻接地布置时,有利的可以是,从调温室排出的空气经由一个或多个至少大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和/或在垂直方向上偏转的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被吸入和/或供应,其中尤其紧接着例如借助一个或多个至少大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和/或在水平方向上偏转的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将空气分配给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和/或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
优选地,在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上游、尤其是直接在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上游和/或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的上游、尤其是直接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的上游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分配器结构,该分配器结构尤其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或由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形成。
作为其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在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上游、尤其是直接在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上游和/或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的上游、尤其是直接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的上游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尤其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或由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形成。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完全或局部均匀地构造和/或连续弯曲地构造,由此尤其是在避免或最小化涡流的情况下,优选地可以获得柔和的流动转向或流动偏转。
引导元件尤其是与通道或其他在空间上进行限制的流动引导部不同的元件。
尤其地,引导元件用于影响在流动通道和/或流动室内的流动。
有利的可以是,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包括用于影响在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内的流动的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
该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优选地至少大致在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尤其地,该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沿着运输方向延伸过相应的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的整个长度的至少约10%、优选地至少约30%、例如至少约50%。
优选地,该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用于横向于流入方向对流入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中的空气进行转向和/或分配。尤其可以规定,空气基本上垂直于运输方向流入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中,然后借助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转向,尤其是转向到与运输方向呈小于45度、优选地小于20度的角度的方向上。由此,优选地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沿着运输方向的整个长度都可以被充分用于将流入的空气分配给一个或两个压力室。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起偏转作用的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
作为其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是在水平方向上起偏转作用的引导元件、尤其是引导板。
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由此优选地可以优化借助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进行的空气分配。
尤其可以规定,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构造为孔板或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孔板。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关于水平且垂直于运输方向延伸的横向方向布置在运输装置的两个沿着运输方向延伸的引导区域之间,尤其是布置在调温室之上或调温室之下的空间区域中。
运输装置的引导区域尤其通过一个沿着运输方向延伸的轨道和/或通过多个沿着运输方向连续布置的滚动元件或引导元件而形成。
有利的可以是,该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风机和/或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和/或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冷却装置和/或分别包括用于连接到调温室的互相独立的通道和/或通路。
例如可以规定,每个循环空气装置配备有恰好一个通风机,能借助该通风机从调温室吸入空气并且能将空气从包围调温室的壳体的侧面供应至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优选地在顶部区域中供应的空气经由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优选地被分配给在调温室的两侧布置的两个压力室并且通过该压力室供应至调温室。
有利的可以是,空气从调温室中的排出关于运输方向在相应的调温设备区段中基本上居中地进行。由此可以优选地使相邻的调温设备区段之间的空气交换或其他不良影响最小化。
在分阶运输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地可以规定,空气从相应的调温设备区段的排出在两个阶段位置(阶段;保持位置)之间实现,工件在该处停止一个周期。由此可以优选地最小化空气排出对于工件调温的不希望的影响。
有利的可以是,空气从调温室中的吸出和/或排气在两个阶段位置之间实现。由此优选地可以在阶段位置之间产生优化的对流流动。此外,吸出和/或排出因此优选地可以完全发生在单独的空间区域之外,在该区域中工件被停止一个阶段。这再次优选实现了喷嘴在整个单独的空间区域上的灵活和/或无限制的布置,在该空间区域中工件被停止一个阶段。
通过阶段位置之间的吸出和/或排出和/或通过对吸出和排出而言必需的出口和/或通道在阶段位置之间的布置,优选地可以为用于将空气供应至调温室的喷嘴的沿着运输方向在整个阶段位置(阶段;保持位置;车身长度/保持空间长度)上分布的布置创造空间。这优选地实现了工件的均匀的调温。
尤其通过将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集成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可以实现调温设备的一种特别紧凑的设计方案。例如这种情况可以用于将具有两个至少部分地互相平行延伸的调温室的调温设备安置在小的空间上。
在此尤其可以规定,调温设备包括两个至少部分地互相平行延伸的调温室,这两个调温室配备有彼此不同的和/或互相独立的循环空气装置。
在此可以规定,包围调温室的两个壳体直接互相邻接和/或至少部分通过相同的壁、尤其是共同的外壁形成,该外壁则形成中间壁。
作为其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每个调温室的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布置在包围该调温室的壳体的外侧,其中该外侧以背离其他壳体的方式布置。因此,该两个调温室关于水平并垂直于运输方向延伸的方向布置在循环空气装置之间。
为了将工件运输穿过调温室尤其地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运输装置。
作为运输装置可以例如设置链条传送带和/或辊式运输机。此外还可以设置轨道运输机和/或地面连接的运输系统、尤其是自由运转的无人驾驶的运输系统。除了分阶运输
Figure BDA0002939606730000131
之外也可以设置连续运输。
附图说明
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和附图描述给出了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特征和/或优点。
附图中示出了:
图1示出了调温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另一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进气装置的示意性垂直横剖面;
图4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进气装置的另一示意性垂直横剖面;
图5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循环空气装置的示意性垂直横剖面;
图6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排气装置的示意性垂直横剖面;
图7示出了图1的调温设备的进气装置、循环空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示意性垂直纵剖面;
图8示出了调温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调温设备的另一示意性透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调温设备的侧向压力室的示意性垂直纵剖面;
图11示出了图8的进气装置、循环空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示意性垂直纵剖面;
图12示出了图8的调温设备的底部区域的示意性水平剖面;
图13示出了图12的水平剖面的从上面观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示出了图8的调温设备的上侧面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示出了图8的调温设备的进气装置或排气装置的通风塔的区段,其中设置有用于加强的加强结构;
图16示出了调温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垂直横剖面;
图17示出了图16的调温设备的循环空气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垂直纵剖面,用于图解空气流动;和
图18示出了调温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垂直横剖面;
相同或功能等效的元件在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以100标注的调温设备的在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特别是用于对工件102、例如车身104(就此而言参见在图18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调温。
调温设备100尤其包括调温室106,工件102能够借助运输装置108沿着运输方向110被运输穿过该调温室。
调温室106尤其被壳体112包围,该壳体例如构造成基本上长方体形。
为了对工件102进行调温,优选地对调温室106中的空气本身进行调温、尤其是进行控温(konditionieren)。例如对空气进行冷却和/或加热。
调温设备100为此包括进气装置114,借助该进气装置114能够对调温室106供应进气、特别是被调温的新鲜空气。进气装置114尤其包括进气通道116,该进气通道例如构造为通风塔118并且用于经由房顶吸入空气。
此外,进气装置114包括用于驱动空气的通风机120和分配通道122,借助该分配通道能够将空气分配给壳体122之内的一个或两个压力室124,以便最终将空气经由压力室124供应给调温室106(见图3至6)。
如尤其从图7得知,进气装置114此外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器级126和/或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28,尤其用于空气的清洁和/或控温。
空气的加湿和/或除湿也能可选地借助相应的控温装置进行。
此外,调温设备100包括循环空气装置130,其尤其包括至少一个通风机120,并且用于将空气从调温室106排出并且重新供应给调温室106。
此外,调温设备100包括排气装置132,其尤其包括排气通道134。
排气通道134例如构造为通风塔136,并且用于将排气从调温室106排出以及例如经由房顶将排气输出到周围环境中。
此外,排气装置132包括通风机120,借助该通风机可以将空气从调温室106吸出并且排出到周围环境中。
此外,可选地可以设置回输通道138,借助其可以在排气装置132的排气通道134与进气装置114的进气通道116之间建立连接。
尤其地,可以通过回输通道138将排气混入进气中。为此,尤其可以设置活门和/或阀装置、连同合适的控制部和/或调节部,以便控制和/或调节预定的排气与进气的混合。
如尤其从图1中获悉,调温设备100可被划分为多个调温设备区段140,其中每个调温设备区段140例如形成一个调温设备模块。
调温设备区段140尤其是沿着运输方向110连续地布置。
优选地,一个调温设备区段140配备有进气装置114。
优选地,另一调温设备区段140配备有排气装置132。
在此,进气装置114和排气装置132优选地布置在调温设备100的在彼此背离的端部处设置的调温设备区段140处。
循环空气装置130尤其配属于一个或多个调温设备区段140或者布置在该处,该循环空气装置布置在进气装置114和排气装置132之间。
在调温设备100的图1至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气装置114、循环空气装置130和排气装置132的构件彼此相对远离,从而可以最佳地利用沿着运输方向110的结构空间。
进气装置114、循环空气装置130和/或排气装置132的通风机120在此优选地取向成,该通风机的旋转轴线142基本上平行于运输方向110延伸。
因此,用于通风机120的安装空间和/或检修空间基本上平行于运输方向110延伸远离相应的通风机120,由此可以使侧向地对于调温设备100的检修所需的空间最小化。
此外,如尤其从图1和图7获悉,在进气装置114中从调温设备100的一端开始沿着运输方向110优选连续地布置有下列构件:首先设置通风机120,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28和/或一个或多个过滤器级126沿着运输方向110布置在通风机120之后。然后沿着运输方向110跟随在其后的是用于支撑例如构造为通风塔114的进气通道116的支撑区域144。
通过进气装置114的这种设计方案,调温设备100优选能够构造成特别短,因为没有其他的构件需要沿着运输方向110延伸超出调温室106。而空气的吸入在与调温室106的端部间隔开的中间区域中实现,其中空气到调温室106的供应仍然可以在调温室106的直连端部处实现。
调温设备100的在图8至15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在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基本上在于,调温设备100非常紧凑地构造并且尤其是沿运输方向110具有较小的长度。
由此产生的沿着运输方向110减小的结构空间在该实施方式中尤其通过如下方式补偿,即通风机120的旋转轴线142(尤其见图11)并非平行于运输方向110而是垂直于该运输方向取向。
进气装置114、循环空气装置130和排气装置132的各个构件由此可以特别紧密地并排地和/或连续地布置。
特别是在工件102的横向运输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调温设备100的这种缩短的设计方案。
在这种横向运输的情况下,在工件102沿着运输方向110被运输穿过调温室106期间,工件102的纵轴线基本上水平地且垂直于运输方向110地取向。如尤其从图12和图13中获悉,在循环空气装置130中同样如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调温设备100的排气装置132中那样,在调温设备100的底部区域146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吸气孔145。空气的供应通过单侧的压力室124进行(特别是参见图10)。
此外,如从图12中获悉,在调温设备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调温设备100的五个调温设备区段140,其中每个调温设备区段140相应于工件102在运输装置108的分阶运输运行中的保持位置。
在前两个保持位置(调温设备区段140)处、即在保持位置I和II(阶段(Takt)1和阶段2)处,借助排气装置132从调温室106中吸出空气。在此,在形成保持位置II的调温设备区段140中设有底层通道147。该底层通道147在调温室106之下延伸并且将保持位置II的吸入孔145与排气装置132的通风机120连接。
保持位置I的吸入孔145借助连接区域149与保持位置II的底层通道147的朝向保持位置II的吸入孔145的端部相连接,从而经由保持位置II的底层通道147不仅可以从保持位置I吸入空气而且可以从保持位置II吸入空气。
在三个另外的调温设备区段140处、即在保持位置III、IV和V(阶段3、阶段4、阶段5)处,借助循环空气装置130实现吸出。在此,优选地每个保持位置III、IV、V具有单独的底层通道147,其用于将每个保持位置III、IV、V的吸入孔145与循环空气装置130的通风机120连接。
通过进气装置114在最后的阶段(保持位置V,阶段5)中供应的空气因此反向于运输方向110流过调温室106,因为该空气首先借助循环空气装置130循环到形成保持位置III、IV、V的调温设备区段140中,并且最终借助排气装置132排出到形成保持位置I和II的调温设备区段140中。
最后如从图15中获悉,有利的可以是,构造为通风塔118的进气通道116和/或构造为通风塔136的排气通道134包括进入开口148、例如活门。由此,尤其可以连接回输通道138或者建立检修入口。
因为进入开口148可能会导致通风塔118、136的结构上的弱化,所以该通风塔优选设有加强结构150。
加强结构150尤其是矩形的加强环或加固环,其可穿过进入开口148插入通风塔118、136的具有进入开口148的区段152中。
因此,借助加强结构150尤其可以避免通风塔118、136的额外的外部加固或加强或其他支撑,由此可以简化调温设备100的整个结构。
在调温设备100的其他设计方案中、例如根据在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通风塔118、136的这种加强。
此外,调温设备100的在图8至15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在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一致,从而就此而言参考对其前述说明。
调温设备100的在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在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基本上在于,分配通道122并非布置在调温设备100的壳体112之上。
而是,分配通道122在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集成到壳体112中。
壳体112包括一个或多个外壁154,该外壁尤其设有隔离区域156或形成隔离区域156。由此,能够以尽可能小的能量损失保持壳体112的内部空间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大的温差。
优选地,外壁154和隔离区域156在横剖面中完全地或至少部分地、尤其至少在两侧或至少在三侧包围调温室106。
在调温设备100的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室158实现分配通道122的功能。
尤其地,连接室158将在调温室106的两侧的两个压力室124彼此连接。
优选地,连接室158在调温室106之上延伸超过调温室106的整个宽度,尤其是在调温室106的垂直投影中延伸至外壁154和/或隔离区域156。
分隔壁160将连接室158与调温室106分开。
该分隔壁160尤其构造为非绝缘的金属板或者包括这种金属板。
分隔壁160尤其包括顶分隔壁162,该顶分隔壁向上限制调温室106并且将其与连接室158分开。
在顶分隔壁162中,可以可选地设置一个或多个进气口164以用于将空气供应至调温室106。
连接室158优选地沿着运输方向110在比用于将空气从循环空气装置130供应到壳体112的内部空间中的供应开口166更大的长度上延伸。
下述情况可以是有利的,如在图17中所示,供应开口166连接到供应通道167处,该供应通道将供应开口166与通风机120连接并且朝向供应开口166和/或与重力方向相反地向上加宽。通过供应通道167的加宽的设计方案,优选地可以实现空气在压力室124上的均匀分配。
关于所供应的空气在两个压力室124上的最佳分配,优选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168。例如,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168可以布置在连接室158中,以便将流入连接室158中的空气流沿着运输方向110分配并均匀地分配给两个压力室124。由此,优选地可以在调温室106中在两侧均匀地流过工件102。
如从图16中还可获悉,除了配属于循环空气装置130的过滤器级126之外,调温设备100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过滤器级126。
尤其地,配属于循环空气装置130的过滤器级126是粗过滤器级170。
该另一个过滤器级126尤其是精过滤器级172。优选地,所述另一个过滤器级126布置在壳体112的内部空间中,例如集成到分隔壁160中。
为此,分隔壁160尤其包括朝向调温室106的侧分隔壁174和配属于相应的压力室124的过滤器分隔壁176。
在过滤器分隔壁176中布置和/或构造有用于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尤其是过滤器垫178的一个或多个容纳部,它们形成过滤器级126。
优选地,在过滤器分隔壁176和侧分隔壁174之间形成分配室180,以便能够将流经过滤器级126的空气均匀地分配到侧分隔壁174中的一个或多个进气口164上,并且以便由此能够实现将空气均匀地供应给调温室106。
通过连接室158在沿着运输方向110的大的长度上将两个压力室124相互连接并且因此即使在小的高度时也能够实现大的通道横截面,整个调温设备100可以紧凑地构造。此外优选地,通过使用连接室158可以优化热隔离。
最后从图16还可以获悉,在底部区域146中借助通风机120进行吸出,以便从调温室106提取空气并且最后将空气输送给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28和/或一个或多个过滤器级126。
特别是在将调温设备100用于加热工件102时可以规定,借助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28对空气强加热。优选地借助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168、特别是引导板182来确保均匀地流过相应的热交换器128。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可以设置不同级的引导元件168,以便将例如从底部区域146流入的空气首先沿垂直方向并且随后或者同时沿水平方向均匀地分配给热交换器128(特别是参见图17)。
由此,能够均匀加热例如借助循环空气装置130循环的空气。
此外,调温设备100的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至7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一致,从而就此而言参考对其前述说明。
在调温设备100的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连接室158多件式地构造并且尤其是实现了沿垂直于运输方向110的和水平的两个方向的空气流动。
当不希望单侧的循环空气回吸,并因此希望通过连接室158回收空气时,这尤其可以是有利的。
在图18中示出了调温设备100的第四实施方式,其基本上相应于在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然而包括两个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调温室106。
此外在图18中没有示出,在两个调温室106的彼此对置的外壁154处分别布置有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其尤其用于加热在调温室106中循环的空气。
通过使用根据在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形式的连接室158可以实现调温室106在特别紧凑的空间上的这种双重的布置,尤其是不需要在调温室106之间装配进气装置114、循环空气装置130和/或排气装置132的另外的构件。
此外,在图18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在图16和17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一致,从而就此而言参考对其前述说明。

Claims (18)

1.一种调温设备(100),其用于对工件(102)进行调温、尤其是用于对车身(104)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设备(100)包括:
调温室(106),所述工件(102)能沿着运输方向(110)被输送穿过所述调温室;和/或
进气装置(114),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将进气供应至所述调温室(106);和/或
排气装置(132),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排气从所述调温室(106)导出;和/或
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所述循环空气装置用于使在所述调温室(106)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温室(106)的两侧分别形成压力室(124),通过所述压力室能将所述空气导入所述调温室(106)中,其中可选地规定,所述两个压力室(124)借助连接通道和/或连接室(158)流体作用地互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布置在包围所述调温室(106)的壳体(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2)包括外壁(154),所述外壁至少部分地形成或包括热隔离区域(156),其中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完全布置在所述壳体(112)的被所述外壁(154)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尤其是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借助所述热隔离区域与所述壳体(112)的周围环境热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由所述壳体(112)的外壁(154)、尤其是所述壳体(112)的所述外壁(154)的热隔离区域限制,和/或由限制所述调温室(106)的分隔壁(160)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的沿所述运输方向(110)的长度相应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的高度的至少约五倍、尤其至少约十倍。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的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运输方向(110)的宽度相应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的高度的至少约四倍、尤其至少约八倍。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设有分隔壁(160),
a)所述分隔壁将所述调温室(106)与所述压力室(124)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分开,和/或
b)所述分隔壁多件式地构造,和/或
c)所述分隔壁包括:
-将所述调温室(106)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分开的顶分隔壁(162);
-一个或多个侧分隔壁(174),所述侧分隔壁分别将压力室(124)与所述调温室(106)分开和/或所述侧分隔壁分别具有用于将所述空气从相应的所述压力室(124)供应至所述调温室(106)的一个或多个进气口(164);
-一个或多个过滤器分隔壁(176),所述过滤器分隔壁分别形成在所述调温室(106)内和/或分别形成在压力室(124)和所述调温室(106)之间的过滤器级(126);
-一个或多个分配室(180),所述分配室尤其分别布置和/或构造在所述过滤器分隔壁(176)和所述侧分隔壁(17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包括用于影响在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内的流动的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16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168)至少大致在所述连接通道和/或所述连接室(158)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包括加热装置,借助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对在所述调温室(106)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优选地是或包括用燃料运行的加热装置和/或电加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加热部和/或电加热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设有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空气的自带的燃烧器和/或自带的电加热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128),借助所述热交换器能将热量从热交换器介质传递给在所述调温室(106)中引导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28)是中心热交换器、尤其是纯气体加热部的中心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具有活门、尤其是热气体活门,所述中心热交换器的热气体借助所述活门能以控制和/或调节的方式混入借助相应的所述循环空气装置循环的空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风机(120)和/或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和/或分别包括用于连接到所述调温室(106)的互相独立的通道和/或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直接与所述调温室(106)的壳体(112)的壳体壁邻接或集成在所述调温室(106)的所述壳体(112)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一个或多个循环空气装置(130)能够分别将来自至少一个调温室区段的空气从所述调温室(106)导出并且能将所述空气供应至一个或多个相同的调温室区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设备(100)包括运输装置(108),借助所述运输装置能够将所述工件(102)沿所述工件的纵向取向输送穿过所述调温室(106)。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设备(100)包括两个至少部分地互相平行延伸的调温室(106),所述调温室配备有彼此不同的循环空气装置(130),
a)其中包围所述调温室(106)的两个壳体(112)直接互相邻接和/或至少部分通过相同的壁形成;和/或
b)其中每个所述调温室(106)的所述循环空气装置(130)布置在包围所述调温室(106)的所述壳体(112)的外侧,其中所述外侧以背离其它壳体(112)的方式布置。
CN202110175404.4A 2020-02-11 2021-02-09 调温设备 Pending CN1132537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1705.0A DE102020201705A1 (de) 2020-02-11 2020-02-11 Temperieranlage
DE102020201705.0 2020-0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3775A true CN113253775A (zh) 2021-08-13

Family

ID=7467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5404.4A Pending CN113253775A (zh) 2020-02-11 2021-02-09 调温设备
CN202120358721.5U Active CN214670270U (zh) 2020-02-11 2021-02-09 调温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8721.5U Active CN214670270U (zh) 2020-02-11 2021-02-09 调温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5615A1 (zh)
EP (1) EP4107455A2 (zh)
CN (2) CN113253775A (zh)
DE (2) DE102020201705A1 (zh)
WO (1) WO202116021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6284A1 (de) * 2022-03-17 2023-09-21 Dürr Systems Ag Behandl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667A (en) * 1944-08-12 1946-09-16 Austin Motor Co Ltd Improvements in continuous ovens
JPS6150671A (ja) * 1984-08-20 1986-03-12 Mazda Motor Corp 塗装用乾燥炉
JPS62152564A (ja) * 1985-12-27 1987-07-07 Trinity Ind Corp 塗装用乾燥炉
JP3251157B2 (ja) * 1995-10-03 2002-01-28 株式会社大氣社 塗装乾燥炉
DE19941184A1 (de) * 1999-08-30 2001-03-01 Flaekt Ab Lacktrockner und Lacktrockneranlage
DE19941760A1 (de) * 1999-09-02 2001-03-22 Duerr Systems Gmbh Kühlzone einer Lackier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Kühlzone
DE50010559D1 (de) 2000-04-11 2005-07-21 Siempelkamp Handling Sys Gmbh Vorwärmtechnik mit Leistungsdrosselung bei Betriebsunterbrechungen
DE10125771C1 (de) * 2001-05-26 2002-11-21 Eisenmann Kg Maschbau Trockner
DE10232529A1 (de) * 2002-07-18 2004-02-05 EISENMANN Maschinenbau KG (Komplementär: Eisenmann-Stiftung) 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von Gegenständen
CN2555486Y (zh) * 2002-08-01 2003-06-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研究所 孖形隧道循环式干燥机
ITAR20040009U1 (it) * 2004-06-01 2004-09-01 Mario Nibi Cabina di verniciatura a riscaldamento elettrico ibrido
DE102008012792B4 (de) * 2008-03-05 2013-01-03 Eisenmann Ag Trockner für Lackieranlage
JP5351707B2 (ja) * 2009-10-21 2013-11-27 株式会社大気社 塗装設備
US9844798B2 (en) * 2010-10-27 2017-12-19 Daryl J. Bruischat Drying system
DE102017110273B4 (de) 2017-05-11 2019-05-09 Ebner Industrieofenbau Gmbh Ofensystem mit Heißluftbeheiz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01705A1 (de) 2021-08-12
WO2021160218A2 (de) 2021-08-19
US20230055615A1 (en) 2023-02-23
WO2021160218A3 (de) 2021-10-07
EP4107455A2 (de) 2022-12-28
CN214670270U (zh) 2021-11-09
DE112021000971A5 (de)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3730884T3 (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WORKPIECES
US6935052B2 (en) Dryer
KR20060011848A (ko) 버스 지붕용 모듈식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FI113693B (fi) Tuloilmalaite
CN214670270U (zh) 调温设备
CN114930103A (zh) 调温设备
KR20090021160A (ko) 공기 조절 장치
US20060055091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objects
RU2746370C1 (ru) 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туннельная печь
JP6057826B2 (ja) 蓄電装置
KR20170084113A (ko) 냉기 통로를 공기 조화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18631B1 (ko) 유니바디 모듈식 버스 공기 조화기
US20220341665A1 (en) Separating device, treatment system, method for separating two spatial region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orkpieces
GB2201767A (en) Roof inlet/outlet for air conditioner in a vehicle
US11685231B2 (en) HVAC-module
WO2012169880A1 (en) Greenhouse, air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 greenhouse and method for circulating air in a greenhouse
CN107327911A (zh) 空调末端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265179A (zh) 烧结炉
CN110168304B (zh) 在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收集箱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
CN114174085A (zh) 空气调节模块、模块化空气调节系统、运输载具和方法
AU2013200027A1 (en) Scaleable Capacity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EP2821746A1 (e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system with scaleable capacity
US9234705B2 (en) Scaleable capacity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FI127579B (en) incoming air
CN117101996A (zh) 用于处理工件的处理设备和用于处理工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