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0804A -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0804A
CN113250804A CN202110705207.9A CN202110705207A CN113250804A CN 113250804 A CN113250804 A CN 113250804A CN 202110705207 A CN202110705207 A CN 202110705207A CN 113250804 A CN113250804 A CN 113250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or
senso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52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Wantai Auto Electric Applian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Wantai Auto Electric Applian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Wantai Auto Electric Applianc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Wantai Auto Electric Applian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52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0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0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外支架和感温传感器组,所述外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支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与外支架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感温介质,所述感温介质的内腔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贯穿外壳的内腔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设备。本发明通过该节温器的控制方法能够稳定的控制发动机水温,使得实际水温波动小,基本达到平稳状态,实际水温与目标水温保持大致一致,同时在进行故障检测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故障误判,提高了故障分析诊断率,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温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流通路径的阀门,大多安装于发动机出水管路,根据冷却液流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冷却液流通路径分为大循环路径和小循环路径,其中,包括散热器的流通路径称为大循环路径,适用于冷却液温度较高的工况;不包括散热器,而是包括机油冷却器或暖风芯体的流通路径称为小循环路径,适用于冷却液温度较低的工况,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式节温器,内部封装有精致石蜡,利用石蜡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的特点带动阀门动作,进而实现对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控制,进一步的,电子式节温器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器,通过电加热器对石蜡进行加热,以提高石蜡的形变速度,当节温器发生故障时,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进而对油耗、排放等产生恶劣影响,目前利用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计算出模型水温,当模型水温达到暖机温度时,若发动机水温低于暖机温度一定阀值,判定为节温器故障,但该种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误判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提高故障检测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利用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计算出模型水温,当模型水温达到暖机温度时,若发动机水温低于暖机温度一定阀值,判定为节温器故障,但该种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误判风险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外支架和感温传感器组,所述外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支架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与外支架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感温介质,所述感温介质的内腔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贯穿外壳的内腔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设备;
所述感温传感器组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设备包括检测传感器、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PID运算部和控制部。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功能判定;
S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至ECU进行诊断;
S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报节温器常闭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
S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判断此时暖机过程消耗的时间是否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当暖机时间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时,则报节温器常开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若功能判定不能通过,则退出节温器诊断程序,并报对应零部件故障。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出水口和节温器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箱出水口和发动机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包括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负载传感器及水温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的输出来计算节温器补正值。
优选的,所述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转速传感器和负载传感器的输出以及冷却液的目标水温来计算节温器电压基准值。
优选的,所述PID运算部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水温传感器输出的当前冷却剂水温以及目标水温通过PID运算来计算P值、I值、D值。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分别根据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补正值,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电压基准值以及PID运算部计算出的P值、I值和D值来计算节温器控制电压,并输出至节温器。
优选的,所述感温介质为感温石蜡,节温器为电子节温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该节温器的控制方法能够稳定的控制发动机水温,使得实际水温波动小,基本达到平稳状态,实际水温与目标水温保持大致一致,同时在进行故障检测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故障误判,提高了故障分析诊断率,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支架;2、壳体;3、外壳;4、感温介质;5、推杆;6、电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外支架1和感温传感器组,外支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支架1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壳体2,壳体2与外支架1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外壳3,外壳3的内腔设置有感温介质4,感温介质4的内腔设置有推杆5,推杆5的底部贯穿外壳3的内腔并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设备6;
感温传感器组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控设备6包括检测传感器、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PID运算部和控制部;
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功能判定;
S2、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至ECU进行诊断;
S3、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报节温器常闭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
S4、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判断此时暖机过程消耗的时间是否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当暖机时间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时,则报节温器常开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若功能判定不能通过,则退出节温器诊断程序,并报对应零部件故障;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出水口和节温器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箱出水口和发动机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环境温度传感器包括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负载传感器及水温传感器;
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的输出来计算节温器补正值;
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转速传感器和负载传感器的输出以及冷却液的目标水温来计算节温器电压基准值;
PID运算部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水温传感器输出的当前冷却剂水温以及目标水温通过PID运算来计算P值、I值、D值;
控制部分别根据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补正值,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电压基准值以及PID运算部计算出的P值、I值和D值来计算节温器控制电压,并输出至节温器;
感温介质4为感温石蜡,节温器为电子节温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外支架(1)和感温传感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支架(1)相对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与外支架(1)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外壳(3),所述外壳(3)的内腔设置有感温介质(4),所述感温介质(4)的内腔设置有推杆(5),所述推杆(5)的底部贯穿外壳(3)的内腔并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所述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设备(6);
所述感温传感器组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设备(6)包括检测传感器、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PID运算部和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环境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功能判定;
S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反馈至ECU进行诊断;
S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大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时,报节温器常闭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
S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当前状态发动机热平衡温度时,ECU判断此时暖机过程消耗的时间是否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当暖机时间大于当前状态最长暖机时间时,ECU将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进行减法运算,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时,则报节温器常开故障并点亮发动机故障灯,否则退出诊断;若功能判定不能通过,则退出节温器诊断程序,并报对应零部件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出水口和节温器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箱出水口和发动机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包括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负载传感器及水温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进气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的输出来计算节温器补正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分别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转速传感器和负载传感器的输出以及冷却液的目标水温来计算节温器电压基准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ID运算部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中水温传感器输出的当前冷却剂水温以及目标水温通过PID运算来计算P值、I值、D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别根据节温器补正值计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补正值,节温器电压基准值运算部计算出的节温器电压基准值以及PID运算部计算出的P值、I值和D值来计算节温器控制电压,并输出至节温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介质(4)为感温石蜡,节温器为电子节温器。
CN202110705207.9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Pending CN113250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5207.9A CN113250804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5207.9A CN113250804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0804A true CN113250804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8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5207.9A Pending CN113250804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08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7894A (zh) * 2022-08-22 2022-11-2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8853A (ja) * 1998-06-19 2000-01-1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ラジエータ故障検知装置
CN102996222A (zh) * 2012-10-29 2013-03-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4729162U (zh) * 2015-05-27 2015-10-28 瑞安市万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
CN105134361A (zh) * 2015-08-24 2015-12-09 宁波裕隆汽车制泵有限公司 一种蜡式节温器
CN109653860A (zh) * 2018-12-14 2019-04-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CN111485988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节温器控制装置及节温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8853A (ja) * 1998-06-19 2000-01-1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ラジエータ故障検知装置
CN102996222A (zh) * 2012-10-29 2013-03-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4729162U (zh) * 2015-05-27 2015-10-28 瑞安市万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蜡式调温器
CN105134361A (zh) * 2015-08-24 2015-12-09 宁波裕隆汽车制泵有限公司 一种蜡式节温器
CN109653860A (zh) * 2018-12-14 2019-04-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CN111485988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节温器控制装置及节温器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7894A (zh) * 2022-08-22 2022-11-2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5387894B (zh) * 2022-08-22 2023-11-2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32035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系の異常診断装置
JP4122731B2 (ja) 蓄熱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107620630B (zh)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和系统
JP4482901B2 (ja) 排気熱回収器の異常診断装置
CN20789620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热管理装置和系统
CN109962318A (zh) 基于双模糊控制的电池包冷却液流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6766639B2 (ja) 燃料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CN111852641B (zh) 节温器诊断方法及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及电子控制器
CN113250804A (zh)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9802157A (zh) 燃料电池系统
KR101632268B1 (ko) 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1021482A (ja)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09653860A (zh) 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JP2003528241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方法と装置
CN103670656B (zh) 一种节温器
CN10709765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诊断系统和诊断方法
US6928237B2 (en) Fluid heating apparatus
CN105698395A (zh) 一种热水器补水判断方法
JP4976908B2 (ja) 流量可変ウォータ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CN109599617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9599610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9599619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215633292U (zh) 一种整车发动机冷却热管理系统
CN112709627A (zh) 一种整车发动机冷却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935951B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夹具温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