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7210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37210A CN113237210A CN202110694824.3A CN202110694824A CN113237210A CN 113237210 A CN113237210 A CN 113237210A CN 202110694824 A CN202110694824 A CN 202110694824A CN 113237210 A CN113237210 A CN 1132372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resh air
- inlet
- fan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 F24F2221/125—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mounted on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6—Modules, e.g. for an easy mounting or transpor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42—Mobile autonomous air conditioner, e.g. rob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下部设有容纳仓;子机,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仓;以及新风装置,设于所述容纳仓内,并位于所述子机的上方,所述新风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新风管的新风进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的新风出口。本发明通过采用设置在主机上的容纳仓容置子机,使子机能够从主机移出,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调器的作用空间;通过将新风装置设置在子机的上方,能够方便实现子机的进出,同时充分利用主机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的上端通常设置有空调器主机,下端设置有新风装置,空调器安装在固定位置之后,不能相对移动,能够用于制冷或制热的位置和范围有限,为了增大空调器的作用范围,现有的部分空调器采用子母机形式,其中,子机可以从主机上移出,以使子机能够在与主机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制冷或制热。由于子母机的空间有限,现有的子母机中不能安装现有的新风功能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子母机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的下部设有容纳仓;
子机,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仓;以及
新风装置,设于所述容纳仓内,并位于所述子机的上方,所述新风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新风管的新风进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的新风出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于所述容纳仓;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主壳体,设于所述容纳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所述新风出口,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新风进口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用于连接所述新风管;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主壳体。
可选地,所述主机具有背板,所述导流管设于所述子机和所述背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
净化模块,设于所述主壳体内,并设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导流管形成有新风通道,所述主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连通所述主机外部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内循环进口,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风门;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内循环进口打开。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具有背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迎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内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主机外部的排风进口以及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新风通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二开口设有第二风门,所述新风出口设有第三风门;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排风模式,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关闭,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排风进口打开。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具有朝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背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背风面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排风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具有背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迎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主壳体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机外部和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循环进口;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以及所述排风进口关闭,所述内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三风门打开。
可选地,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底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主机的底端设置,所述风机的轴线沿所述主机的高度方向设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在主机上的容纳仓容置子机,使子机能够从主机移出,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调器的作用空间;通过将新风装置设置在子机的上方,能够方便实现子机的进出,同时充分利用主机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主机与子机配合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子机移出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机容纳仓和新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风装置内进风口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风装置净化装置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新风装置出风口打开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新风装置出风口关闭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新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11为图6中风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导风壳的后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新风装置新风模式下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新风装置内循环模式下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新风装置排风模式下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C-C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发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主机10,所述主机10的下部设有容纳仓11;所述主机10具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主出风口12,气流进入主机10内经过换热器34进行换热之后,经由主出风口12输出换热风。所述容纳仓11为靠近所述主机10下端的中空腔室。
子机2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仓11;所述子机20能够自所述容纳仓11移出。所述子机20内可以设置有风轮和换热器,以使所述子机20从所述容纳仓11移出之后,能够用于制冷或制热。
新风装置30,设于所述容纳仓11内,并位于所述子机20的上方,所述新风装置30具有新风进口319和新风出口311,其中,所述新风进口319用于连通新风管,所述新风出口311用于连通室内。所述新风进口319用于连接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可以为现有的新风管结构,所述新风管用以接入室外新风,所述新风出口311用于连接室内。所述新风装置30运行时,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319进入所述新风装置30,并自所述新风出口311进入室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新风装置30设于所述主机10内,所述子机20可以位于所述主机10的容纳腔内,也可以将子机20自所述主机10的容纳腔移出,以使子机20和主机10可以分别单独工作。所述主机10上可以设置与所述新风进口319相对应的外新风口15,以连接新风管,所述主机10可以同时设置与所述新风出口311相对应的外出风口16,以实现气流输出。
所述主机10的底端可以用于放置在地面上,所述容纳仓11设于所述主机10的下部,所述子机20可以放入所述容纳仓11内,所述主机10可以单独运行。当将所述子机20自所述主机10移出时,所述子机20能够与所述主机10同时运行。在制作所述子机20时,可以在所述子机20上设置滚轮,以方便实现所述子机20的移动。所述新风装置30位于所述子机20的上方,以使所述新风装置30靠近所述主机10的中部位置。所述新风装置30出风时,可以实现中部出风,以扩大新风作用范围。所述主机10内部还可以设置有风轮以及换热器,所述风轮可以为贯流风轮、轴流风轮、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换热器可以为多折蒸发器,也可以为加热器。由于现有的新风管通常设置在靠近空调器底端的位置,因此,现有的新风装置30通常安装在空调器的底端,以与新风管相适配。而如果将新风装置30设置在主机10的底部,会占用容纳仓11底部空间,造成子机20的体积减小。当子机20从容纳仓11移出时,新风装置30通常为固定在主机10的内壁上,进而导致子机20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形成的高度差会影响子机20向外移动,进而导致无法实现将子机20从容纳仓11自动移出,或者,需要在主机10或子机20上另外设置用于供子机20升降移动的结构,造成空调器的结构复杂。
为了方便所述子机20的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0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仓11的开口,所述子机20可以自所述开口进出所述容纳仓11,所述开口上可以设置侧门,以在需要时向所述开口打开或关闭。
所述主机10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背板13和侧板14,其中,所述背板13可以为空调器的前侧,侧板14可以为空调器的后侧,将用于连接新风管的外新风口15和外出风口16设置在背板13上,将所述开口设置在侧板14上。
通过设置主机10和子机20相配合,在需要时,可以将子机20从主机10中移出,以使子机20可以用于制冷或制热,由于子机20为可以移动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子机20的位置,以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制冷或制热。所述新风装置30可以固定在主机10的容纳腔内,使新风装置30位于容纳腔内靠上部区域,进而使得新风装置30可以不影响子机20的移动。新风装置30可以充分利用容纳仓11内部空间,提升主机10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阅图5,新风装置30内通常设置有风机32,为了进一步减小新风装置30所占用的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30的风机32的轴向沿所述空调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以使所述新风装置30整体呈扁平状结构,以减小新风装置30在容纳仓11内所占用的空间。在安装时,所述新风装置30的风机32的进风口朝下设置,即朝向主机10的底端设置,以方便实现新风输入。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30包括:
主壳体31,设于所述容纳仓11,所述主壳体31形成有所述新风出口311;所述主壳体31内部形成腔体,所述主壳体31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的所述新风出口311。
风机32,设于所述主壳体31;所述风机3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出口311与所述风机32的出风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流管36,设于所述容纳仓11,所述导流管36的上端与所述主壳体31相连接,所述导流管36的下端向所述主机10的下端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管36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主壳体31的新风通道361,所述导流管36的下端可以用于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361的所述新风进口319。所述导流管36的上端连通风机32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管36的下端用于连接所述主机10的外新风口15,所述风机32运行时,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319进入所述导流管36内的新风通道361,并自所述新风通道361进入所述主壳体31,在所述风机32的作用下,由风机32的进风口输送至风机32的出风口,并自新风出口311输出到室内。所述导流管36可以为圆管或偏平状的管状结构,所述新风通道361连通所述主壳体31和所述新风进口319,以实现气流导向。在安装所述新风装置30时,可以在所述主壳体31和/或所述导流管36设置换热器34,以对所输入的室外新风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新风出口311可以为可切换结构,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新风出口311关闭,避免异物进入所述主壳体31内。所述主壳体31上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新风出口311开启或关闭的驱动结构,如驱动电机35等。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32包括蜗壳部件321,所述蜗壳部件321内设置有风轮322,所述蜗壳部件321外壳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风轮322转动的电机35,所述主壳体31还可以设置上盖323,以用于安装电机固定盖324,所述电机35安装在所述上盖323上,并与所述电机固定盖324相连接固定,以驱动所述风轮322转动。
请参阅图10和图12,为了节省所述容纳仓11内部空间,可选地,所述导流管36为扁平状结构,所述导流管36具有前壳362和后壳363,所述前壳362和后壳363围合形成所述新风通道361,所述新风进口319连通所述新风通道361。所述前壳362可以贴合在所述主机10的内壁面上,通过形成扁平状结构,减小所述导流管36的厚度,以使导流管36能够占用更小空间,以为所述子机20让出更大的容纳空间。室外新风自新风管进入新风进口319,由于新风进口319部位的有效过流面积通常较小,采用导流管36形成扁平状的新风通道361,能够增大新风的有效过流面积,随着有效过流面积增大,使得进入新风通道361的气流的风阻降低,有助于降低新风在新风通道361内的气流噪音。
所述导流管36的上端与所述主壳体31连接,所述导流管36的下端与所述主机10上的外新风口15连接,以实现新风气流输出。通过将导流管36的下端向主机10的底部延伸设置,能够将外新风口15与外出风口16相互错开设置,以方便布置用于连接室外的新风管。所述新风通道361自下向上设置,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朝向主机10的底部设置,以方便实现新风输入,所述风机32从下方进风,并从周向出风。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0具有背板13,所述背板13为所述主机10的前侧,所述主机10还可以具有与所述背板13相对设置的侧板14,所述导流管36靠近所述背板13设置,所述导流管36的一侧表面可以贴合在所述背板13上,所述导流管36背向所述背板13的一侧与所述侧板14相对设置,所述主壳体31设于所述子机20的上方,所述子机20设于所述导流管36背向所述背板13的一侧,所述子机20位于所述导流管36背向所述背板13的一侧与所述侧板14之间。当设置有所述开口时,所述开口可以设置在所述侧板14上,以方便所述子机20移出。
当所述导流管36为扁平状结构时,所述导流管36占用容纳仓11内靠近背板13一侧的空间,同时主壳体31位于容纳仓11的上部,以使容纳仓11内能够形成用于放置子机20的空间。由于风机32的进风侧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所述主壳体31的风机32进风口朝下设置,所述导流管36自下向上延伸,能够形成供新风流动的空间,进而提升主机10内部空间利用率。所述导流管36的前壳362靠近所述背板13设置,可以将所述导流管36的前壳362贴合在所述背板13的内壁上,以减小所述导流管36内有气流流动造成的振动。所述导流管36的后壳363朝向所述子机20设置,所述导流管36的后壳363的形状可以与所述子机20的外形相适配,以使所述子机20位于所述容纳仓11内之后,子机20能够贴合在导流管36的后壳363表面,以通过导流管36的后壳363对子机20进行限位,防止子机20产生不必要的抖动。在安装所述新风装置30时,可以将所述主壳体31和/或导流管36与背板13相连接固定,以使所述新风装置30被固定在预设位置。所述导流管36要为子机20让出一定空间,因此,导流管36的新风通道361远离新风进口319的一端靠近风机的旁侧设置,使得新风通道361与风机的进风口位置相互错开。减少导流管36的上端对容纳仓11内部空间的占用,以为子机20提供更大的空间。
所述导流管36自下向上延伸,以使导流管36能够起到形成新风通道361的效果的同时,可以将导流管36与新风管相配合,由于现有的新风管通常会靠近墙壁底端设置,所述导流管36的新风进口319可以尽可能靠近新风管的位置,与新风管的高度相适配,以使空调器安装更加紧凑。通过采用前壳362和后壳363相配合,使导流管36内形成扁平状的新风通道361,能减小气流阻力,实现新风输入的同时,可以方便将导流管36与主机10的内壁面相互固定,提升导流管36的稳定性,并且充分利用子机20与容纳仓内壁之间的空隙,减小导流管36在容纳仓11内所占用的空间,进而使子机20能够有更大的容纳空间。
请参阅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30还包括净化模块33,所述净化模块33用于对进入所述风机32的气流进行净化。所述净化模块33设于所述主壳体31内,并设于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由于净化模块33通常会产生一定阻力,通常需要设置在风机32的进风侧。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为过滤网,也可以为其他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结构。
在安装所述净化模块33时,可以在所述主壳体31上设置支架331,用于支撑所述净化模块33,以使所述净化模块33呈预设形状和姿态安装在所述主壳体31内部。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靠近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设置,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361与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之间的通道上,以实现对新风进行净化。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31上设有插槽37,所述插槽37可以为贯穿所述主壳体31的壁面的贯通槽,所述插槽37的形状与所述净化模块33或所述净化模块33的支架331的形状相对应,以使所述净化模块33自所述插槽37插入所述主壳体31。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呈可拆卸结构,以方便进行更换和维护。
所述插槽37可以设于所述主壳体31背向所述背板13的一侧,以使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从所述侧板14上的开口抽出,在不需要将子机20移出的情况下拆装所述净化模块33。或者,所述插槽37可以连通所述容纳仓11,以在所述子机20移出之后,将所述净化模块33从所述主壳体31上移出。
请参阅图13和图14,所述新风装置30具有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下,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319进入所述导流管36的新风通道361,并进入所述风机32的进风侧,经由所述净化模块33净化之后进入所述风机32内,并自所述风机32的出风口输出。
请参阅图7、图15和图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31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361和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的第一开口313,当设置有所述导流管36时,所述第一开口313连通所述新风通道361和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所述主壳体31或所述导流管36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313的第一风门314,所述主壳体31或所述导流管36上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314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电机35,所述主壳体31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主机10外部的内循环进口317,所述内循环进口317连通所述主壳体31和室内;所述新风装置30具有内循环模式,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314关闭所述第一开口313,以使所述风机32运行时,室外新风不能通过新风通道361进入主壳体31,所述内循环进口317打开,以使室内空气进入所述主壳体31。室内空气在风机32的作用下进入所述主壳体31内之后,经由所述新风出口311输出,以实现室内空气循环。
所述净化模块33设置在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自所述内循环进口317进入所述主壳体31的空气可以经由净化模块33进行净化之后输送至室内,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由于气流经由新风出口311输出,可以采用单一新风出口311实现两种模式的气流输出。
所述主壳体31上还可以设置内循环风门317a,当所述新风装置30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门314开启,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关闭,以使新风装置30能够处于新风运行状态。所述主壳体3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的电机35。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33具有背向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的迎风面,所述净化模块33还具有朝向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的背风面,气流进入所述风机32时,自所述净化模块33的迎风面向背风面方向流动,所述净化模块33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3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38,所述内循环进口317和所述第一开口313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38。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呈如图15所示的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净化模块33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3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一腔室38,所述内循环进口317连通所述第一腔室38,以实现气流输入。当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主机10的底部设置时,所述净化模块33呈倾斜设置,能够增大净化模块33的有效使用面积,同时减小其安装所需空间。通过所述第一腔室38对气流进行缓冲,减小净化模块33的迎风面的风阻。
请参阅图7、图17和图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31上还设有连通所述风机32的出风口和所述新风通道361的第二开口315,所述第二开口315用于实现风机32的出风侧与新风进口319的连通,所述主壳体31或所述导流管36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315的第二风门316,所述主壳体31或所述导流管36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316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电机35,所述主壳体31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口311的第三风门312,所述主壳体3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风门312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下进行切换的电机35,所述主壳体31还设有连通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和所述主机10外部的排风进口318;所述新风装置30具有排风模式,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314关闭所述第一开口313,以使所述新风通道361内的气流不能进入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所述第三风门312关闭所述新风出口311,以使所述风机32输出的气流不能自所述新风出口311输出,所述第二风门316打开所述第二开口315。
所述排风模式下,室内的气流自所述排风进口318进入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在所述风机32的作用下经由所述风机32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开口315进入所述新风通道361,并经由所述新风进口319输出到新风管,进而输出到室外。
所述排风进口318上可以设置排风风门318a,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排风风门318a关闭,所述第二风门316将所述第二开口315关闭,所述第一风门314将所述第一开口313打开,所述第三风门312将所述新风出口311打开,以使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室内。
为了减少对所述净化模块33的损耗,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33具有朝向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的背风面,所述净化模块33的背风面与所述风机32的进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39,所述排风进口318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9。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按照如图17所示的方式呈倾斜安装,以充分利用主壳体31内部空间。
所述第二腔室39用于形成供气流进入风机32的进风口的空间,以增大风机32的进风口的面积,减小风机32的进风口处的风阻。同时,由于净化模块33本身会存在一定的阻力,当气流自所述排风进口318进入第二腔室39内之后,会在风机32的作用下由风机32的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实现气流的输出。所述净化模块33可以同时形成前述第一腔室38。以所述净化模块33以倾斜安装方式为例,所述净化模块33的迎风面与主壳体3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净化模块33的背风面与风机32的进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腔室39。由于导流管36靠近背板设置,新风通道361远离新风进口319的一端与风机32的进风口处相互错开,能够为净化模块33让出一定空间,方便其安装。并且能够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开口313和第二开口315,以使新风通道361在新风模式下能够用于新风输入,在排风模式下,能够用于将室内风向室外排出。
当所述新风装置30同时具有内循环模式时,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排风风门318a将所述排风进口318关闭,所述第一风门314将所述第一开口313关闭,所述第二风门316将所述第二开口315关闭,所述第三风门312将所述新风出口311打开,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将所述内循环进口317打开,气流自所述内循环进口317进入所述主壳体31,经由所述净化模块33净化之后自所述新风出口311输出。
当所述新风装置30处于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三风门312将所述新风出口311关闭,所述第一风门314将所述第一开口313关闭,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将所述内循环进口317关闭,所述第二风门316将所述第二开口315打开,所述排风风门318a将所述排风进口318打开,气流经由所述排风进口318进入所述第二腔室39,经由所述风机32的出风口输出到所述第二开口315,并由所述新风流道输出到所述新风进口319。
当所述新风装置30处于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三风门312将所述新风出口311开启,所述第一风门314将所述第一开口313打开,所述第二风门316将所述第二开口315关闭,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将所述内循环进口317关闭,所述排风风门318a将所述排风进口318关闭,自所述新风进口319进入的新风经由所述新风通道361和所述第一开口313进入所述第一腔室38,经过所述净化模块33净化之后自所述新风出口311输出到室内。
所述第三风门312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新风出口311,所述第三风门312的移动方式可以为滑动或转动。以所述第三风门312为以转动的方式进行切换为例,在所述主壳体31上可以设置电机35,并通过齿轮312b与电机35相配合。所述主壳体31上设置齿轮盖312c,在所述齿轮盖312c上设置与所述齿轮312b相配合的齿条312d。所述齿轮盖312c上设置出风挡板312a,当所述电机35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齿条312d运动,齿条312d带动齿轮盖312c转动时,带动出风挡板312a移动,以使出风挡板312a能够将所述新风出口311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风门314、第二风门316、内循环风门317a、排风风门318a可以采用转动方式进行切换,也可以采用滑动方式进行切换。
所述主机10上可以设置用于连通所述内循环进口317的内循环开口,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排风进口318的排风开口。所述内循环风门317a可以安装在所述内循环开口上,所述排风风门318a可以安装在所述排风开口上。在制作所述主机10时,可以在所述内循环开口、所述排风开口、所述新风出口311外部设置格栅,以防止异物进入所述新风装置30内。
所述子机20与所述主机10形成子母机形式,所述主机10和所述子机20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当将所述主机10的侧门打开时,所述子机20可以在所述容纳仓11内运行,也可以将所述子机20从所述容纳仓11移出,以使所述子机20单独在所述主机10外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的下部设有容纳仓;
子机,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仓;以及
新风装置,设于所述容纳仓内,并位于所述子机的上方,所述新风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新风管的新风进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的新风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于所述容纳仓;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主壳体,设于所述容纳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所述新风出口,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新风进口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用于连接所述新风管;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主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具有背板,所述导流管设于所述子机和所述背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
净化模块,设于所述主壳体内,并设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形成有新风通道,所述主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开口以及连通所述主机外部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内循环进口,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风门;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内循环进口打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具有背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迎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内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主机外部的排风进口以及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新风通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二开口设有第二风门,所述新风出口设有第三风门;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排风模式,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关闭,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排风进口打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具有朝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背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背风面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排风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具有背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的迎风面,所述净化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主壳体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机外部和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循环进口;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以及所述排风进口关闭,所述内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三风门打开。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底端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主机的底端设置,所述风机的轴线沿所述主机的高度方向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94824.3A CN113237210B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94824.3A CN113237210B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7210A true CN113237210A (zh) | 2021-08-10 |
CN113237210B CN113237210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7714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94824.3A Active CN113237210B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3721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5853A (en) * | 1971-10-31 | 1975-04-08 | Pielkenrood Vinitex Bv | Assembly for separating a part of a space |
CN106678964A (zh) * | 2016-12-23 | 2017-05-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子母空调器 |
CN209819727U (zh) * | 2019-04-28 | 2019-12-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器 |
CN212057512U (zh) * | 2020-04-27 | 2020-12-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212618761U (zh) * | 2020-07-31 | 2021-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2460681A (zh) * | 2020-12-03 | 2021-03-0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21
- 2021-06-22 CN CN202110694824.3A patent/CN1132372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5853A (en) * | 1971-10-31 | 1975-04-08 | Pielkenrood Vinitex Bv | Assembly for separating a part of a space |
CN106678964A (zh) * | 2016-12-23 | 2017-05-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子母空调器 |
CN209819727U (zh) * | 2019-04-28 | 2019-12-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器 |
CN212057512U (zh) * | 2020-04-27 | 2020-12-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212618761U (zh) * | 2020-07-31 | 2021-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2460681A (zh) * | 2020-12-03 | 2021-03-0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7210B (zh) | 2022-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5268A (zh) |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使用该一体机的空气处理系统 | |
CN216814381U (zh) |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 |
KR101280372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8613262A (zh) |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 |
CN213395604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13237210B (zh) | 空调器 | |
CN211695286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9147272U (zh) | 一种壁挂一体式空调 | |
CN208487688U (zh) |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 |
CN115628476A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235799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038685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5260433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0601929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101282947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6244602U (zh) | 空调器 | |
CN218154504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154503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442543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781368U (zh) | 空调器 | |
CN218442542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5507429A (zh) | 空调器 | |
WO2024066606A1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960664U (zh) |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一体机 | |
CN114811742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