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2398B -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2398B
CN113232398B CN202110177393.3A CN202110177393A CN113232398B CN 113232398 B CN113232398 B CN 113232398B CN 202110177393 A CN202110177393 A CN 202110177393A CN 113232398 B CN113232398 B CN 113232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
air
cloth
pressing
ai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7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2398A (zh
Inventor
谢道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c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c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c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ch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73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2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2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2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t least on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air incl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有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同时设备外接有出布机构和收布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压布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加热机构两侧;所述压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方,所述压布机构位于加热机构正上方;所述出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右侧,所述收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左侧,通过以上结构的设计使无纺布透气性更好、粘合效果更稳定且生产过程中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材料的阻菌原理:阻菌性能的无纺布,主要为三层的复合无纺布,中间熔喷层和内外两层纺粘层构成;该类复合无纺布是靠熔喷层孔径大小和纺粘层共同作用达到阻菌作用,保证无菌状态。
现有复合无纺布的生产中,在对无纺布进行热压时,多为直接辊压等对无纺布整体加热,以使无纺布变为熔融状态,而后再通过挤压使无纺布粘合在一起;这种方法,首先无纺布整体变为熔融状态再挤压的过程中,除了无纺布间的贴合面被粘合外,无纺布内也有部分空隙会被粘合,使无纺布透气性变差,对一些有透气要求的无纺布产品,该生产手段影响产品质量;此外,热压过程中,由于热辊加热的方式是由内侧向外侧,这会导致多层无纺布中贴合热辊的无纺布温度明显高于外侧的无纺布,进而使得复合无纺布内外侧的粘合面之间受热不均衡,无法使所有的无纺布粘合面均为最佳粘合温度,进一步的,会导致位于不同层数之间的无纺布粘合效果不同,导致有的无纺布之间过分粘合,外侧的无纺布之间存在未粘合区等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复合无纺布的生产中,在对无纺布进行热压时,多为直接辊压等对无纺布整体加热,以使无纺布变为熔融状态,而后再通过挤压使无纺布粘合在一起;这种方法,首先无纺布整体变为熔融状态再挤压的过程中,除了无纺布间的贴合面被粘合外,无纺布内也有部分空隙会被粘合,使无纺布透气性变差,对一些有透气要求的无纺布产品,该生产手段影响产品质量;然后,热压过程中,热量由外向内传递,使得复合无纺布外表面受热高于粘合面受热,进而会带来为了防止高温导致无纺布出现的质量不达标现象,或者因温度不够而导致的粘合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工作时,现有复合无纺布的生产中,在对无纺布进行热压时,多为直接辊压等对无纺布整体加热,以使无纺布变为熔融状态,而后再通过挤压使无纺布粘合在一起;这种方法,首先无纺布整体变为熔融状态再挤压的过程中,除了无纺布间的贴合面被粘合外,无纺布内也有部分空隙会被粘合,使无纺布透气性变差,对一些有透气要求的无纺布产品,该生产手段影响产品质量;然后,热压过程中,热量由外向内传递,使得复合无纺布外表面受热高于粘合面受热,进而会带来为了防止高温导致无纺布出现的质量不达标现象,或者因温度不够而导致的粘合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先将各层无纺布从出布机构中拖拽到压合设备上对齐完成预装;
S2、根据无纺布厚度,调节压合设备的伸缩杆长度,进而带动压布块下降,使压布块配合平板能够对两者间的无纺布进行正常的压合作业;
S3、启动压合设备的伸缩管内的加热机构,对伸缩管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值;
S4、启动压合设备,伸缩管内部的热空气通过喷气孔一喷出,并对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加热,直到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处于可进行正常压合的熔融状态;
S5、压合设备的压布块对加热完毕的各层无纺布进行热压,得到复合无纺布;
S6、待压合设备对无纺布的热压稳定后,将复合无纺布装到收布机构,进行自动收布;
S1中所述压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同时压合设备右端外接有出布机构,左端外接有收布机构,所述压合设备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出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右侧,所述收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左侧;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多个喷气单元,所述喷气单元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下方固定连接有轮齿,所述平板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多个喷气孔一;所述平板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完全一样的箍圈,多个所述喷气单元分别依次沿两个箍圈的内侧面滑动安装,且多个所述喷气单元下端的轮齿在箍圈的内侧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状内齿轮式的传动单元;所述箍圈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传动齿轮柱,所述传动齿轮柱可以与轮齿啮合;所述传动齿轮柱与驱动机构连接,且由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传动齿轮柱两端分别与支撑机构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内安装有加热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能够使伸缩管内空气温度升高到设定之后保持不变;
所述支撑机构上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压布块,所述压布块下端面具有倾斜面,所述压布块位于平板正上方且宽度与两个箍圈间距相等,所述压布块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伸缩管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管上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轴心转动安装有滚轮轴,所述滚轮轴与伸缩管转动连接;所述滚轮两侧固定安装有油腔;所述滚轮轴位于油腔内,且所述滚轮轴与滚轮的连接间隙与油腔连通,所述油腔内注入大量可流入滚轮轴与滚轮的连接间隙的润滑油;所述油腔位于伸缩管内,且伸缩管内腔与油腔的隔离壁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使伸缩管内腔与油腔内的温度相等;用于驱动传动齿轮柱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恒定;通过安装滚轮,首先使伸缩管上端与限位块下端的滑动,有滑动摩檫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设备磨损,其次,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会因转轴处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而润滑油的粘度会因自身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润滑油的温度与伸缩管内热气温度同步,进一步的,产生伸缩管内热气温度越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越大,驱动机构输出力越大,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使伸缩管内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升温。
所述限位块下端面使用高摩擦力系数的材料,减小滚轮与限位块下端面产生的滑动,使滚轮与限位块下端面的相对位移由滚轮转动产生,以增强伸缩管内热气温度越低,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管上的多个喷气孔一等距排布;所述伸缩管内安装有弹力杆;所述弹力杆包括在其上下端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与伸缩管的上、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间安装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与喷气孔一的设置位置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弹簧两端的垂直位置上都对应有一个喷气孔一;使伸缩管被压缩的过程中,其上的喷气孔一始终保持等间距,让无纺布的加热更加均匀且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平板下方开设有贯穿连通平板两侧伸缩管内腔的腔体,所述平板上开设有等距排布的贯穿平板下方腔体的气孔,所述喷气孔一为只出不进的单向气阀,所述气孔为只进不出的单向气阀;使伸缩管压缩完成,开始回弹吸气的位置在压布处前方,使得无纺布在进行压合时,无纺布下方的气孔,会进行吸气,此吸气过程,气孔会将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吸走,压合完毕后,气孔继续吸气,使室温下的空气经过复合无纺布,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的热量,加速复合无纺布的成型,以降低复合无纺布未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错位的风险;并且,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热量的空气会通过气孔进入伸缩管中,使后续伸缩管内的空气加热所需热量更少,使热量得到了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长度通过人工调节;所述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去人工调节压布机构的高度,使设备更加灵活。
工作原理:设备外接的出布机构和收布机构的驱动单元与设备的驱动机构关联,使出布与收布速度始终与设备的喷气单元运行速度相同;
图1-10所示,均为本发明初始未调试的状态;
设备启动前,先将无纺布类似图10的方式对齐预装完成,然后根据无纺布厚度,调节伸缩杆长度,使伸缩杆长度缩短,进而带动压布块下降,直至压布块工作面最下端部分和平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三层压合无纺布厚度,使压布块配合平板能够对两者间的无纺布进行正常的压合作业(设备工作时,无纺布位于压布块和平板之间,且压布块最低处与平板之间的无纺布会受到两者挤压,以达到压合的目的),最后启动伸缩管内的加热机构,对伸缩管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值后(设定值为能够使无纺布进行正常热压的温度值),启动设备,开始对无纺布进行热压;并且待设备对无纺布的热压稳定后,将复合无纺布装到收布机构,进行自动收布;
设备启动后,首先驱动机构带动传动齿轮柱匀速转动,(如图5)传动齿轮柱带动轮齿与其处于啮合状态的喷气单元逆时针匀速转动,进而此部分的喷气单元会推动其它的喷气单元逆时针匀速转动,由于箍圈两端位置的喷气单元与传动齿轮柱啮合,使得箍圈两端与传动齿轮柱的位置保持不变,而箍圈自身为刚性件,故箍圈位置固定,故此时,多个喷气单元形成围绕箍圈的循环转动单元;
(如图2)以一个喷气单元的运动过程为例,喷气单元由箍圈右端向左运行到其伸缩管上端面接触限位块下端面时,此时,伸缩管内的热空气应已加热到设定值;喷气单元继续向左运动,由于限位块下端面的轨迹是由右向左不断降低的,故喷气单元的伸缩管会受到限位块下端面的挤压力,使伸缩管被压缩,在伸缩管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伸缩管的容积不断减小,使得其内部热空气通过喷气孔一喷出(结合图7,喷气孔一为只出不进的单向气阀,气孔为只进不出的单向气阀),并对单层布一、单层布二和单层布三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如图6,由于喷气孔一等高度间都设置有完全一样弹簧,故伸缩管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多个弹簧同样会被压缩,并在弹力平衡的作用下,各弹簧的压缩量相等,进而通过固定块与弹簧间端固定连接的喷气孔一的设置处始终保持等间距,进一步的喷气孔一始终保持等间距,进而保证无纺布的加热过程是稳定且均匀的);
随着喷气单元继续向左运行的过程中,位于喷气单元的平板上的无纺布会被喷气单元中持续喷出的热气流加热,当喷气单元即将到达压合处时,此时喷气单元上的无纺布间的粘合面应以处于熔融状态;
结合图10,由于喷气单元中的热气流通过在各层无纺布的间隙中流通的方式对无纺布上下表面进行加热,使热气流与无纺布上下表面直接进行热交换,进而使无纺布被加热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使得无纺布上下表面温度大于无纺布内部温度,这样就可以使得无纺布上下表面处于熔融状态时,无纺布内部的熔融变化相对较小,避免了部分无纺布内的空隙在压合过程中被粘合,使成品复合无纺布透气性更好;
而后无纺布进入压合处,此时,伸缩管越过限位块的最下方,伸缩管上端不再被限位块限位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开始回弹,喷气单元通过气孔进行吸气,此吸气过程中,气流经过正在进行压合的并将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吸走,避免压合过程中出现,由于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导致无纺布质量下降的问题;压合完毕后,气孔继续吸气,使室温下的空气经过复合无纺布,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的热量,加速复合无纺布的成型,以降低复合无纺布未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错位的风险;并且,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热量的空气会通过气孔进入伸缩管中,使后续伸缩管内的空气加热所需热量更少,使热量得到了重复使用;而后压合得到的复合无纺布由收布机构进行收卷,喷气单元由箍圈下方运行到箍圈右端,进行下一次循环,且运行过程中,喷气单元内的加热装置会对喷气单元中的空气进行加热。
喷气单元在限位块下方前进过程中,位于伸缩管上端的滚轮与限位块直接接触,即限位块作用于伸缩管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滚轮,且该挤压力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使伸缩管被压缩,且滚轮会随喷气单元的前进在限位块下端面上进行滚动,并产生滚动摩擦力;限位块下方不同位置上对应的伸缩管压缩量固定,故挤压力大小总体上不变,挤压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不变(此处挤压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和滚动摩擦力由驱动机构的输出力克服);由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会因转轴处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而润滑油的粘度会因自身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润滑油的温度与伸缩管内热气温度同步,进一步的,产生伸缩管内热气温度越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越大,驱动机构输出力越大,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使伸缩管到达限位块位置后,如果其内部空气温度还未达到设定值,就会使驱动机构输出力变大,进而使驱动机构输出转速变小,进而使喷气单元运转速度变慢,以保证喷气单元有足够的时间升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相对传统方案,通过热风在各层无纺布的间隙中流通的方式加热,使热风与无纺布上下表面直接接触,进而使加热位置主要集中在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进而减小了无纺布内部的熔融变化,避免了部分无纺布内的空隙在压合过程中被粘合,使成品复合无纺布透气性更好;其次由于热量主要集中在无纺布的上下表面,即粘合面,这样的方法使得,加热过程中,温度最高处为粘合面,加热温度的选择直接选用满足粘合面温度的需求即可,无需再考虑其它部位的温度因为高于粘合面的温度,导致该处无纺布出现由高温导致的质量不达标现象,使无纺布生产更加灵活、简单。
2、气孔的设置,会将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吸走,在压合完毕后,气孔继续吸气,使室温下的空气经过复合无纺布,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的热量,加速复合无纺布的成型,以降低复合无纺布未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错位的风险;并且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热量的空气会通过气孔进入伸缩管中,使后续伸缩管内的空气加热所需热量更少,使热量得到了重复使用。
3、滚轮的设置,首先使伸缩管上端与限位块下端的滑动,有滑动摩檫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设备磨损,其次,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会因转轴处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而润滑油的粘度会因自身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润滑油的温度与伸缩管内热气温度同步,进一步的,产生伸缩管内热气温度越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越大,驱动机构输出力越大,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使伸缩管内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升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总体结构右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总体结构正剖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喷气单元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喷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无纺布预装模拟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支撑机构1、压布块2、固定杆2-1、限位块3、传动齿轮柱4、喷气单元5、滚轮5-1、滚轮轴5-1-1、油腔5-1-2、伸缩管5-2、喷气孔一5-2-1、平板5-3、气孔5-3-1、轮齿5-4、弹力杆5-5、支撑杆5-5-1、固定块5-5-2、弹簧5-5-3、伸缩杆6、箍圈7、复合布8、单层布一8-1、单层布二8-2、单层布三8-3、压合处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先将各层无纺布从出布机构中拖拽到压合设备上对齐完成预装;
S2、根据无纺布厚度,调节压合设备的伸缩杆6长度,进而带动压布块2下降,使压布块2配合平板5-3能够对两者间的无纺布进行正常的压合作业;
S3、启动压合设备的伸缩管5-2内的加热机构,对伸缩管5-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值;
S4、启动压合设备,伸缩管5-2内部的热空气通过喷气孔一5-2-1喷出,并对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加热,直到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处于可进行正常压合的熔融状态;
S5、压合设备的压布块2对加热完毕的各层无纺布进行热压,得到复合无纺布8;
S6、待压合设备对无纺布的热压稳定后,将复合无纺布8装到收布机构,进行自动收布;
S1中所述压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机构1和驱动机构,同时压合设备右端外接有出布机构,左端外接有收布机构,所述压合设备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出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1右侧,所述收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1左侧;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多个喷气单元5,所述喷气单元5包括平板5-3,所述平板5-3下方固定连接有轮齿5-4,所述平板5-3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管5-2,所述伸缩管5-2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多个喷气孔一5-2-1;所述平板5-3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完全一样的箍圈7,多个所述喷气单元5分别依次沿两个箍圈7的内侧面滑动安装,且多个所述喷气单元5下端的轮齿5-4在箍圈7的内侧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状内齿轮式的传动单元;所述箍圈7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传动齿轮柱4,所述传动齿轮柱4可以与轮齿5-4啮合;所述传动齿轮柱4与驱动机构连接,且由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传动齿轮柱4两端分别与支撑机构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5-2内安装有加热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能够使伸缩管5-2内空气温度升高到设定之后保持不变;
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安装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固定连接有压布块2,所述压布块2下端面具有倾斜面,所述压布块2位于平板5-3正上方且宽度与两个箍圈7间距相等,所述压布块2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位于伸缩管5-2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管5-2上端安装有滚轮5-1,所述滚轮5-1轴心转动安装有滚轮轴5-1-1,所述滚轮轴5-1-1与伸缩管5-2转动连接;所述滚轮5-1两侧固定安装有油腔5-1-2;所述滚轮轴5-1-1位于油腔5-1-2内,且所述滚轮轴5-1-1与滚轮5-1的连接间隙与油腔5-1-2连通,所述油腔5-1-2内注入大量可流入滚轮轴5-1-1与滚轮5-1的连接间隙的润滑油;所述油腔5-1-2位于伸缩管5-2内,且伸缩管5-2内腔与油腔5-1-2的隔离壁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使伸缩管5-2内腔与油腔5-1-2内的温度相等;用于驱动传动齿轮柱4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恒定;通过安装滚轮5-1,首先使伸缩管5-2上端与限位块3下端的滑动,有滑动摩檫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设备磨损,其次,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会因转轴处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而润滑油的粘度会因自身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润滑油的温度与伸缩管5-2内热气温度同步,进一步的,产生伸缩管5-2内热气温度越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越大,驱动机构输出力越大,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使伸缩管5-2内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升温。
所述限位块3下端面使用高摩擦力系数的材料,减小滚轮5-1与限位块3下端面产生的滑动,使滚轮5-1与限位块3下端面的相对位移由滚轮5-1转动产生,以增强伸缩管5-2内热气温度越低,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管5-2上的多个喷气孔一5-2-1等距排布;所述伸缩管5-2内安装有弹力杆5-5;所述弹力杆5-5包括在其上下端的两个支撑杆5-5-1,两个所述支撑杆5-5-1分别与伸缩管5-2的上、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5-5-1间安装有多个弹簧5-5-3,所述弹簧5-5-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5-2,所述固定块5-5-2的另一端与喷气孔一5-2-1的设置位置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弹簧5-5-3两端的垂直位置上都对应有一个喷气孔一5-2-1;使伸缩管5-2被压缩的过程中,其上的喷气孔一5-2-1始终保持等间距,让无纺布的加热更加均匀且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平板5-3下方开设有贯穿连通平板5-3两侧伸缩管5-2内腔的腔体,所述平板5-3上开设有等距排布的贯穿平板5-3下方腔体的气孔5-3-1,所述喷气孔一5-2-1为只出不进的单向气阀,所述气孔5-3-1为只进不出的单向气阀;使伸缩管5-2压缩完成,开始回弹吸气的位置在压布处前方,使得无纺布在进行压合时,无纺布下方的气孔5-3-1,会进行吸气,此吸气过程,气孔5-3-1会将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吸走,压合完毕后,气孔5-3-1继续吸气,使室温下的空气经过复合无纺布,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的热量,加速复合无纺布的成型,以降低复合无纺布未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错位的风险;并且,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热量的空气会通过气孔5-3-1进入伸缩管5-2中,使后续伸缩管5-2内的空气加热所需热量更少,使热量得到了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长度通过人工调节;所述伸缩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去人工调节压布机构的高度,使设备更加灵活。
工作原理:设备外接的出布机构和收布机构的驱动单元与设备的驱动机构关联,使出布与收布速度始终与设备的喷气单元5运行速度相同;
图1-10所示,均为本发明初始未调试的状态;
设备启动前,先将无纺布类似图10的方式对齐预装完成,然后根据无纺布厚度,调节伸缩杆6长度,使伸缩杆6长度缩短,进而带动压布块2下降,直至压布块2工作面最下端部分和平板5-3之间的间距小于三层压合无纺布厚度,使压布块2配合平板5-3能够对两者间的无纺布进行正常的压合作业(设备工作时,无纺布位于压布块2和平板5-3之间,且压布块2最低处与平板5-3之间的无纺布会受到两者挤压,以达到压合的目的),最后启动伸缩管5-2内的加热机构,对伸缩管5-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值后(设定值为能够使无纺布进行正常热压的温度值),启动设备,开始对无纺布进行热压;并且待设备对无纺布的热压稳定后,将复合无纺布8装到收布机构,进行自动收布;
设备启动后,首先驱动机构带动传动齿轮柱4匀速转动,(如图5)传动齿轮柱4带动轮齿5-4与其处于啮合状态的喷气单元5逆时针匀速转动,进而此部分的喷气单元5会推动其它的喷气单元5逆时针匀速转动,由于箍圈7两端位置的喷气单元5与传动齿轮柱4啮合,使得箍圈7两端与传动齿轮柱4的位置保持不变,而箍圈7自身为刚性件,故箍圈7位置固定,故此时,多个喷气单元5形成围绕箍圈7的循环转动单元;
(如图2)以一个喷气单元5的运动过程为例,喷气单元5由箍圈7右端向左运行到其伸缩管5-2上端面接触限位块3下端面时,此时,伸缩管5-2内的热空气应已加热到设定值;喷气单元5继续向左运动,由于限位块3下端面的轨迹是由右向左不断降低的,故喷气单元5的伸缩管5-2会受到限位块3下端面的挤压力,使伸缩管5-2被压缩,在伸缩管5-2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伸缩管5-2的容积不断减小,使得其内部热空气通过喷气孔一5-2-1喷出(结合图7,喷气孔一5-2-1为只出不进的单向气阀,气孔5-3-1为只进不出的单向气阀),并对单层布一8-1、单层布二8-2和单层布三8-3的上、下表面进行加热(如图6,由于喷气孔一5-2-1等高度间都设置有完全一样弹簧5-5-3,故伸缩管5-2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多个弹簧5-5-3同样会被压缩,并在弹力平衡的作用下,各弹簧5-5-3的压缩量相等,进而通过固定块5-5-2与弹簧5-5-3间端固定连接的喷气孔一5-2-1的设置处始终保持等间距,进一步的喷气孔一5-2-1始终保持等间距,进而保证无纺布的加热过程是稳定且均匀的);
随着喷气单元5继续向左运行的过程中,位于喷气单元5的平板5-3上的无纺布会被喷气单元5中持续喷出的热气流加热,当喷气单元5即将到达压合处a时,此时喷气单元5上的无纺布间的粘合面应以处于熔融状态;
结合图10,由于喷气单元5中的热气流通过在各层无纺布的间隙中流通的方式对无纺布上下表面进行加热,使热气流与无纺布上下表面直接进行热交换,进而使无纺布被加热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使得无纺布上下表面温度大于无纺布内部温度,这样就可以使得无纺布上下表面处于熔融状态时,无纺布内部的熔融变化相对较小,避免了部分无纺布内的空隙在压合过程中被粘合,使成品复合无纺布透气性更好;
而后无纺布进入压合处a,此时,伸缩管5-2越过限位块3的最下方,伸缩管5-2上端不再被限位块3限位并在弹簧5-5-3的作用下开始回弹,喷气单元5通过气孔5-3-1进行吸气,此吸气过程中,气流经过正在进行压合的并将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吸走,避免压合过程中出现,由于无纺布间可能存在的气泡导致无纺布质量下降的问题;压合完毕后,气孔5-3-1继续吸气,使室温下的空气经过复合无纺布,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的热量,加速复合无纺布的成型,以降低复合无纺布未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错位的风险;并且,带走复合无纺布中热量的空气会通过气孔5-3-1进入伸缩管5-2中,使后续伸缩管5-2内的空气加热所需热量更少,使热量得到了重复使用;而后压合得到的复合无纺布由收布机构进行收卷,喷气单元5由箍圈7下方运行到箍圈7右端,进行下一次循环,且运行过程中,喷气单元5内的加热装置会对喷气单元5中的空气进行加热。
喷气单元5在限位块3下方前进过程中,位于伸缩管5-2上端的滚轮5-1与限位块3直接接触,即限位块3作用于伸缩管5-2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滚轮5-1,且该挤压力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使伸缩管5-2被压缩,且滚轮5-1会随喷气单元5的前进在限位块3下端面上进行滚动,并产生滚动摩擦力;限位块3下方不同位置上对应的伸缩管5-2压缩量固定,故挤压力大小总体上不变,挤压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不变(此处挤压力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和滚动摩擦力由驱动机构的输出力克服);由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会因转轴处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而润滑油的粘度会因自身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润滑油的温度与伸缩管5-2内热气温度同步,进一步的,产生伸缩管5-2内热气温度越低,滚动摩擦的摩擦力系数越大,驱动机构输出力越大,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越小的关系;使伸缩管5-2到达限位块3位置后,如果其内部空气温度还未达到设定值,就会使驱动机构输出力变大,进而使驱动机构输出转速变小,进而使喷气单元5运转速度变慢,以保证喷气单元5有足够的时间升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流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先将各层无纺布从出布机构中拖拽到压合设备上对齐完成预装;
S2、根据无纺布厚度,调节压合设备的伸缩杆(6)长度,进而带动压布块(2)下降,使压布块(2)配合平板(5-3)能够对两者间的无纺布进行正常的压合作业;
S3、启动压合设备的伸缩管(5-2)内的加热机构,对伸缩管(5-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值;
S4、启动压合设备,伸缩管(5-2)内部的热空气通过喷气孔一(5-2-1)喷出,并对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加热,直到各层无纺布上下表面处于可进行正常压合的熔融状态;
S5、压合设备的压布块(2)对加热完毕的各层无纺布进行热压,得到复合无纺布(8);
S6、待压合设备对无纺布的热压稳定后,将复合无纺布(8)装到收布机构,进行自动收布;
S1中所述压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机构(1)和驱动机构,同时压合设备右端外接有出布机构,左端外接有收布机构,所述压合设备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支撑机构(1)安装在加热机构两侧;所述出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1)右侧,所述收布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1)左侧;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箍圈(7),所述箍圈(7)为刚性件,所述箍圈(7)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喷气单元(5),所述喷气单元(5)包括平板(5-3),所述平板(5-3)下方固定连接有轮齿(5-4),所述平板(5-3)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管(5-2),两侧所述伸缩管(5-2)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喷气孔一(5-2-1);所述平板(5-3)两端分别与两个箍圈(7)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所有所述喷气单元(5)分别依次沿两个箍圈(7)的内侧面滑动安装,并且组成一个完整的挤压传输链,且多个所述喷气单元(5)下端的轮齿(5-4)在箍圈(7)的内侧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状内齿轮式的传动单元;所述箍圈(7)内侧两端的分别同轴安装有传动齿轮柱(4),所述传动齿轮柱(4)与轮齿(5-4)啮合;所述传动齿轮柱(4)与外接的驱动机构连接,且由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传动齿轮柱(4)两端分别与支撑机构(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管(5-2)内安装有加热机构,且所述加热机构能够使伸缩管(5-2)内空气温度升高到设定之后保温;
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安装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固定连接有压布块(2),所述压布块(2)下端面具有倾斜面,所述压布块(2)位于平板(5-3)正上方且宽度与两个箍圈(7)间距相等,所述压布块(2)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用于挤压喷气单元的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位于伸缩管(5-2)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5-2)上端安装有滚轮(5-1),所述滚轮(5-1)轴心转动安装有滚轮轴(5-1-1),所述滚轮轴(5-1-1)与伸缩管(5-2)转动连接;所述滚轮(5-1)两侧固定安装有油腔(5-1-2);所述滚轮轴(5-1-1)位于油腔(5-1-2)内,且所述滚轮轴(5-1-1)和滚轮(5-1)的连接间隙与油腔(5-1-2)连通,所述油腔(5-1-2)内注入可流入滚轮轴(5-1-1)与滚轮(5-1)的连接间隙的润滑油;所述油腔(5-1-2)位于伸缩管(5-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5-2)上的多个喷气孔一(5-2-1)等距排布;所述伸缩管(5-2)内安装有弹力杆(5-5);所述弹力杆(5-5)包括在其上下端的两个支撑杆(5-5-1),两个所述支撑杆(5-5-1)分别与伸缩管(5-2)的上、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5-5-1)间安装有多个弹簧(5-5-3),所述弹簧(5-5-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5-2),所述固定块(5-5-2)的另一端与喷气孔一(5-2-1)所在的喷气单元(5)位置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弹簧(5-5-3)两端的垂直位置上都对应有一个喷气孔一(5-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5-3)下方开设有贯穿连通平板(5-3)两侧伸缩管(5-2)内腔的腔体,所述平板(5-3)上开设有等距排布的贯穿平板(5-3)下方腔体的气孔(5-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长度通过人工调节;所述伸缩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
CN202110177393.3A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Active CN113232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7393.3A CN113232398B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7393.3A CN113232398B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398A CN113232398A (zh) 2021-08-10
CN113232398B true CN113232398B (zh) 2022-11-15

Family

ID=7713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7393.3A Active CN113232398B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23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0388A (en) * 1990-11-26 1995-01-10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ight complex sheet having a random shape and incorporating an internal reinforcement
JP2018144313A (ja) * 2017-03-03 2018-09-20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9334016A (zh) * 2018-10-08 2019-02-15 滁州辉煌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型复合无纺布成型设备及其成型工艺
CN112265343A (zh) * 2020-10-16 2021-01-26 施小青 一种防水透气复合布的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7810A1 (en) * 2004-12-28 2006-06-29 Beck Scott A Method of making an elastic laminate using direct contact thermal rolls for controlling web contra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0388A (en) * 1990-11-26 1995-01-10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ight complex sheet having a random shape and incorporating an internal reinforcement
JP2018144313A (ja) * 2017-03-03 2018-09-20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9334016A (zh) * 2018-10-08 2019-02-15 滁州辉煌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型复合无纺布成型设备及其成型工艺
CN112265343A (zh) * 2020-10-16 2021-01-26 施小青 一种防水透气复合布的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398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2398B (zh) 一种阻菌性能的无纺布生产工艺
CN101324030B (zh) 新型三维弹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1429A (zh) 一种从茶叶籽饼中制取茶叶籽油的装置
CN209686101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的热压装置
CN116674281A (zh) 一种石墨烯保温面料的贴合设备及方法
CN104527203B (zh) 汽车行李箱地毯生产用的自动喷胶复合一体机及生产方法
CN206852002U (zh) 烤鳗生产线的蘸汁装置
CN111409131B (zh) 一种无纺布加工系统
CN101306279A (zh) 无熔剂型功能性滤材及其制造工艺
CN211734762U (zh) 一种玻璃纤维布配接加热器
CN210851644U (zh) 一种无纺布定型加筋生产设备
CN212223362U (zh) 热敷滚压式人造草坪草丝凸节熨平机
CN210310213U (zh) 汽车通道隔音垫
CN210970252U (zh) 一种用于罩杯布料贴合的压料机构
CN113265771A (zh) 一种透气性好的无纺布及制备工艺
CN209836597U (zh) 一种低阻高效熔喷过滤材料的生产设备
CN217203152U (zh) 一种复合无纺布的复合生产设备
CN111634010A (zh) 一种导流非织造复合材料合成工艺
CN111979669A (zh) 一种服装加工机械领域的服装布料挤压清洗设备
CN203844366U (zh) 河道生态铺装及室内实木复合地板连续压机
CN111634009A (zh) 一种导流非织造复合材料合成装置
CN111409130A (zh) 一种环保型无纺布加工方法
CN217415171U (zh) 一种ptfe热压复合机
CN114013158A (zh) 一种多层无纺布加工工艺
CN116133292B (zh) 一种多层线路板组合用压合装置及其压合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No. 3, Jingbei Road, Jifeng Village, Zhongxin Town,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YUCHU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4457 No. 56, Xiameng village, Shijing Town, Lianjiang City,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e Daoj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