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0609A -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0609A
CN113230609A CN202110559769.7A CN202110559769A CN113230609A CN 113230609 A CN113230609 A CN 113230609A CN 202110559769 A CN202110559769 A CN 202110559769A CN 113230609 A CN113230609 A CN 113230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rod
wheel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97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浩
闫光
李慧
马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105597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0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0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0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9B19/003Repetitive work cycles; Sequence of movements
    • G09B19/0038S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5/00Miscellaneous features of sport apparatus, devices or equipment
    • A63B2225/09Adjustable dimensions
    • A63B2225/093Heigh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包括有高度调节组件、重量调节组件、示范用臂力组件和控制屏等;高度调节组件与重量调节组件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与第三平衡板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与第四平衡板相连接。本发明使用时可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同时进行臂力训练,学生可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臂力训练,增强了动作准确性,增加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加老师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自动对握把高低和重力进行调整,以适应身高和力气不同的学生,大大节约教学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现技术中,其中一种器材用来臂力训练,当学生使用此类装置训练时,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演示指导,以保证学生的训练动作标准,而现有装置只能供一个人使用,即老师演示完后,学生再根据记忆进行臂力训练,导致学生动作不准确,大大降低训练效果,同时错误的训练方式会对学生的关节造成损伤,此外,老师使用现有装置进行臂力训练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对配重物进行调整,而调整时需要老师插拔限位销,使调整配重物时花费大量时间,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现有臂力训练装置没有对握把高度进行调整的功能,而学生的身高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常进行臂力训练。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学生根据记忆进行臂力训练时会使动作不准确,大大降低训练效果,同时错误的训练方式会对学生的关节造成损伤,此外,老师使用现有装置进行臂力训练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对配重物进行调整,而调整时需要老师插拔限位销,使调整配重物时花费大量时间,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现有臂力训练装置没有对握把高度进行调整的功能,而学生的身高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常进行臂力训练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包括有底架、高度调节组件、重量调节组件、示范用臂力组件、控制屏、第一平衡板、第二平衡板、第三平衡板、第四平衡板、第一平衡杆、第二平衡杆和第三平衡杆;底架与高度调节组件相连接;底架与重量调节组件相连接;底架与示范用臂力组件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第一平衡板相连接;底架与第二平衡板相连接;底架与第三平衡板相连接;底架与第四平衡板相连接;底架与第一平衡杆相连接;底架与第二平衡杆相连接;底架与第三平衡杆相连接;高度调节组件与重量调节组件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与第三平衡板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与第四平衡板相连接。
进一步,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绳索、第一限位轮、第一传动杆、第二限位轮、第二传动杆、第一握把、第一坐垫、第一连接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套杆、第一棱杆、第一滑块、第一电动滑轨、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二滑块、第一导轨块、第一联动块和第三限位轮;第一绳索与第一限位轮相连接;第一绳索与第二限位轮相连接;第一绳索与第一握把相连接;第一绳索与重量调节组件相连接;第一限位轮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限位轮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握把下方设置有第一坐垫;第一坐垫与两组第一连接杆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侧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两组第一连接杆均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与重量调节组件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棱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二滑块进行旋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导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导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一导轨块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通过圆杆与第三限位轮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重量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二套杆、第二棱杆、第三滑块、第二电动滑轨、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丝杆、第四滑块、第二导轨块、第二联动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联动杆、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三套杆、第三棱杆、第五滑块、第三电动滑轨、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三丝杆、第六滑块、第三导轨块、第三联动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一承接块、第三限位杆、第一限位板、第一重力块、第一锁具、第一圆环、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第三平衡板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与第二棱杆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三平衡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三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滑块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三平衡板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侧边设置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内部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四滑块进行旋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导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二导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二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一电动推杆分别与两组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分别与两组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分别与两组第二限位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与第三棱杆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第四平衡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五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滑块与第三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四平衡板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侧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六滑块进行旋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三导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与第三导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六滑块与第三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下方设置有第一承接块;第一承接块与两组第三限位杆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与第一重力块相接触;第一承接块与底架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均与第一限位板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外表面均与第一重力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重力块外侧设与第一锁具相接触;第一锁具与第一圆环进行固接;第一锁具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锁具与第二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圆环与第一绳索相连接。
进一步,示范用臂力组件包括有第二握把、第二绳索、第四限位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限位轮、第六传动杆、第二圆环、第二锁具、第一限位销、第二重力块、第二承接块、第四限位杆、第二限位板、第二坐垫和第二连接杆;第二握把与第二绳索相连接;第二绳索与第四限位轮相连接;第二绳索与第五限位轮相连接;第二绳索与第二圆环相连接;第四限位轮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五限位轮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圆环与第二锁具进行固接;第二锁具与两组第一限位销进行插接;第二锁具与第二重力块相接触;两组第一限位销均与第二重力块进行插接;第二重力块与第二承接块相接触;第二重力块内部与两组第四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块与两组第四限位杆进行固接;第二承接块与底架进行固接;两组第四限位杆均与第二限位板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侧边下方设置有第二坐垫;第二限位板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坐垫与两组第二连接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二连接杆均与底架进行固接。
进一步,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均设置有十组。
进一步,第一锁具截面呈现U形。
进一步,第三限位轮外环面设置有圆环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学生根据记忆进行臂力训练时会使动作不准确,大大降低训练效果,同时错误的训练方式会对学生的关节造成损伤,此外,老师使用现有装置进行臂力训练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对配重物进行调整,而调整时需要老师插拔限位销,使调整配重物时花费大量时间,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现有臂力训练装置没有对握把高度进行调整的功能,而学生的身高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常进行臂力训练的问题;
二、设计了高度调节组件,重量调节组件和示范用臂力组件;准备工作时,将装置固定于水平面上,在第一平衡板、第二平衡板、第三平衡板、第四平衡板、第一平衡杆、第二平衡杆和第三平衡杆的作用下使装置稳定,接通电源,老师坐至于示范用臂力组件中,学生坐至于高度调节组件中,并且老师与学生处于面对面状态,然后老师操作底架上的控制屏控制装置开始运作,高度调节组件对臂力握把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然后老师通过控制屏控制重量调节组件运作,重量调节组件对学生臂力握把另一端的重力块进行调整,以适应力量不同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无需手动调整重力,大大节约教学时间,然后老师在示范用臂力组件中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观测老师动作的同时进行臂力训练,即学生的动作与老师的动作同步;
三、本发明使用时可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同时进行臂力训练,学生可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臂力训练,增强了动作准确性,增加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加老师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自动对握把高低和重力进行调整,以适应身高和力气不同的学生,大大节约教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度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高度调节组件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高度调节组件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高度调节组件的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重量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重量调节组件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重量调节组件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重力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示范用臂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架,2-高度调节组件,3-重量调节组件,4-示范用臂力组件,5-控制屏,6-第一平衡板,7-第二平衡板,8-第三平衡板,9-第四平衡板,10-第一平衡杆,11-第二平衡杆,12-第三平衡杆,201-第一绳索,202-第一限位轮,203-第一传动杆,204-第二限位轮,205-第二传动杆,206-第一握把,207-第一坐垫,208-第一连接杆,209-第一传动轮,2010-第二传动轮,2011-第三传动杆,2012-第三传动轮,2013-第四传动轮,2014-第四传动杆,2015-第五传动轮,2016-第六传动轮,2017-第一套杆,2018-第一棱杆,2019-第一滑块,2020-第一电动滑轨,2021-第一锥齿轮,2022-第二锥齿轮,2023-第一丝杆,2024-第二滑块,2025-第一导轨块,2026-第一联动块,2027-第三限位轮,301-第一电机,302-第二套杆,303-第二棱杆,304-第三滑块,305-第二电动滑轨,306-第三锥齿轮,307-第四锥齿轮,308-第二丝杆,309-第四滑块,3010-第二导轨块,3011-第二联动块,3012-第一电动推杆,3013-第一联动杆,3014-第一限位杆,3015-第二限位杆,3016-第七传动轮,3017-第八传动轮,3018-第三套杆,3019-第三棱杆,3020-第五滑块,3021-第三电动滑轨,3022-第五锥齿轮,3023-第六锥齿轮,3024-第三丝杆,3025-第六滑块,3026-第三导轨块,3027-第三联动块,3028-第二电动推杆,3029-第一承接块,3030-第三限位杆,3031-第一限位板,3032-第一重力块,3033-第一锁具,3034-第一圆环,3035-第一支撑架,3036-第二支撑架,401-第二握把,402-第二绳索,403-第四限位轮,404-第五传动杆,405-第五限位轮,406-第六传动杆,407-第二圆环,408-第二锁具,409-第一限位销,4010-第二重力块,4011-第二承接块,4012-第四限位杆,4013-第二限位板,4014-第二坐垫,4015-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1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底架1、高度调节组件2、重量调节组件3、示范用臂力组件4、控制屏5、第一平衡板6、第二平衡板7、第三平衡板8、第四平衡板9、第一平衡杆10、第二平衡杆11和第三平衡杆12;底架1与高度调节组件2相连接;底架1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底架1与示范用臂力组件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底架1与第一平衡板6相连接;底架1与第二平衡板7相连接;底架1与第三平衡板8相连接;底架1与第四平衡板9相连接;底架1与第一平衡杆10相连接;底架1与第二平衡杆11相连接;底架1与第三平衡杆12相连接;高度调节组件2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3与第三平衡板8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3与第四平衡板9相连接。
准备工作时,将装置固定于水平面上,在第一平衡板6、第二平衡板7、第三平衡板8、第四平衡板9、第一平衡杆10、第二平衡杆11和第三平衡杆12的作用下使装置稳定,接通电源,老师坐至于示范用臂力组件4中,学生坐至于高度调节组件2中,并且老师与学生处于面对面状态,然后老师操作底架1上的控制屏5控制装置开始运作,高度调节组件2对臂力握把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然后老师通过控制屏5控制重量调节组件3运作,重量调节组件3对学生臂力握把另一端的重力块进行调整,以适应力量不同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无需手动调整重力,大大节约教学时间,然后老师在示范用臂力组件4中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观测老师动作的同时进行臂力训练,即学生的动作与老师的动作同步,本发明使用时可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同时进行臂力训练,学生可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臂力训练,增强了动作准确性,增加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加老师的教学效果,还实现了自动对握把高低和重力进行调整,以适应身高和力气不同的学生,大大节约教学时间。
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有第一绳索201、第一限位轮202、第一传动杆203、第二限位轮204、第二传动杆205、第一握把206、第一坐垫207、第一连接杆208、第一传动轮209、第二传动轮2010、第三传动杆2011、第三传动轮2012、第四传动轮2013、第四传动杆2014、第五传动轮2015、第六传动轮2016、第一套杆2017、第一棱杆2018、第一滑块2019、第一电动滑轨2020、第一锥齿轮2021、第二锥齿轮2022、第一丝杆2023、第二滑块2024、第一导轨块2025、第一联动块2026和第三限位轮2027;第一绳索201与第一限位轮202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第二限位轮204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第一握把206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第一限位轮202与第一传动杆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限位轮204与第二传动杆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握把206下方设置有第一坐垫207;第一坐垫207与两组第一连接杆208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208侧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209;两组第一连接杆208均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209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9内部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第二传动轮2010内部与第三传动杆201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11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12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11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2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13内部与第四传动杆201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201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2015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2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2016内部与第一套杆2017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7内部与第一棱杆2018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7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2018外表面与第一滑块2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2018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2021进行固接;第一滑块2019与第一电动滑轨2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202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21侧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22;第二锥齿轮2022内部与第一丝杆2023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023外表面与第二滑块2024进行旋接;第一丝杆2023外表面与第一导轨块2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024与第一导轨块2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024与第一联动块2026进行固接;第一导轨块202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2026通过圆杆与第三限位轮2027进行转动连接。
首先,学生坐至于与第一连接杆208相连的第一坐垫207上方,并且学生面向示范用臂力组件4,然后重量调节组件3带动第一传动轮209传动第二传动轮2010转动,第二传动轮2010带动第三传动杆2011传动第三传动轮2012转动,第三传动轮2012带动第四传动轮2013传动第四传动杆2014转动,第四传动杆2014带动第五传动轮2015传动第六传动轮2016转动,第六传动轮2016带动第一套杆2017传动第一棱杆2018转动,第一棱杆2018带动第一锥齿轮2021转动,然后第一电动滑轨2020带动第一滑块2019传动第一棱杆2018向第二锥齿轮2022运动,使第一棱杆2018带动第一锥齿轮2021与第二锥齿轮2022啮合,然后第一锥齿轮2021带动第二锥齿轮2022传动第一丝杆2023转动,第一丝杆2023带动第二滑块2024在第一导轨块2025上向上滑动,第二滑块2024带动第一联动块2026传动第三限位轮2027向上运动一定距离,然后第一锥齿轮2021与第二锥齿轮2022停止啮合,使第一握把206带动第一绳索201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实现了的第一握把206的高度调节,从而使学生可以正常握紧第一握把206,当老师在示范用臂力组件4进行动作演示时,学生带动第一握把206向下运动,第一握把206带动第一绳索201运动,第一绳索201带动第一限位轮202在第一传动杆203上转动,第一绳索201带动第二限位轮204在第二传动杆205上转动,完成一次臂力训练时,学生减小对第一握把206施加向下的力,重量调节组件3带动第一绳索201传动第一握把206运动,使第一握把206向上运动回原位,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臂力握把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
重量调节组件3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二套杆302、第二棱杆303、第三滑块304、第二电动滑轨305、第三锥齿轮306、第四锥齿轮307、第二丝杆308、第四滑块309、第二导轨块3010、第二联动块3011、第一电动推杆3012、第一联动杆3013、第一限位杆3014、第二限位杆3015、第七传动轮3016、第八传动轮3017、第三套杆3018、第三棱杆3019、第五滑块3020、第三电动滑轨3021、第五锥齿轮3022、第六锥齿轮3023、第三丝杆3024、第六滑块3025、第三导轨块3026、第三联动块3027、第二电动推杆3028、第一承接块3029、第三限位杆3030、第一限位板3031、第一重力块3032、第一锁具3033、第一圆环3034、第一支撑架3035和第二支撑架3036;第一电机301输出端与第二套杆3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固接;第二套杆302内部与第二棱杆303相连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3016进行固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9进行固接;第二棱杆303外表面与第三滑块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303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306进行固接;第三滑块304与第二电动滑轨3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305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306侧边设置有第四锥齿轮307;第四锥齿轮307内部与第二丝杆308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8外表面与第四滑块309进行旋接;第二丝杆308外表面与第二导轨块3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309与第二导轨块3010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309与第二联动块3011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3011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2进行固接;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2分别与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28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3016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7内部与第三套杆3018进行固接;第三套杆3018内部与第三棱杆3019进行固接;第三套杆3018外表面与第四平衡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3019外表面与第五滑块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3019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3022进行固接;第五滑块3020与第三电动滑轨302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3021与第四平衡板9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3022侧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3023;第六锥齿轮3023内部与第三丝杆3024进行固接;第三丝杆3024外表面与第六滑块3025进行旋接;第三丝杆3024外表面与第三导轨块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3025与第三导轨块3026进行滑动连接;第六滑块3025与第三联动块3027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3027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28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3028下方设置有第一承接块3029;第一承接块3029与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3029与第一重力块3032相接触;第一承接块3029与底架1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均与第一限位板3031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外表面均与第一重力块303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303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重力块3032外侧设与第一锁具3033相接触;第一锁具3033与第一圆环3034进行固接;第一锁具3033与第一支撑架3035进行固接;第一锁具3033与第二支撑架3036进行固接;第一圆环3034与第一绳索201相连接。
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二套杆302传动第二棱杆303转动,第二棱杆303带动第三锥齿轮306转动,第二套杆302带动高度调节组件2运作,当高度调节组件2对握把高度调节完成时,第二电动滑轨305带动第三滑块304传动第二棱杆303向第四锥齿轮307运动,使第二棱杆303带动第三锥齿轮306与第四锥齿轮307啮合,第三电动滑轨3021带动第五滑块3020传动第三棱杆3019向第六锥齿轮3023运动,使第三棱杆3019带动第五锥齿轮3022与第六锥齿轮3023啮合,然后第三锥齿轮306带动第四锥齿轮307传动第二丝杆308转动,第二丝杆308带动第四滑块309在第二导轨块3010上向下运动,同时,第二套杆302带动第七传动轮3016传动第八传动轮3017转动,第八传动轮3017带动第三套杆3018传动第三棱杆3019转动,第三棱杆3019带动第五锥齿轮3022转动,第五锥齿轮3022带动第六锥齿轮3023传动第三丝杆3024转动,第三丝杆3024带动第六滑块3025在第三导轨块3026上向下滑动,使第四滑块309和第六滑块3025分别带动第二联动块3011和第三联动块3027向下运动至指定位置,第二联动块3011和第三联动块3027均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和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运动至指定位置,然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2分别带动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运动,同时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28带动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运动,使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进行相向运动,使得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和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分别穿过第一锁具3033对指定第一重力块3032进行固定,然后第三锥齿轮306与第四锥齿轮307停止啮合,第五锥齿轮3022与第六锥齿轮3023停止啮合,从而完成重力调节,然后学生操控高度调节组件2带动第一圆环3034向上运动,第一圆环3034带动第一锁具3033向上运动,第一锁具3033带动第一支撑架3035和第二支撑架3036向上运动,第一支撑架3035带动第二导轨块3010和第三导轨块3026向上运动,第二支撑架3036带动第二导轨块3010和第三导轨块3026向上运动,第二导轨块3010和第三导轨块3026均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和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同时带动指定第一重力块3032在第一承接块3029上的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上向上滑动,指定第一重力块3032带动其上方的第一重力块3032在第一限位板3031上的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上向上滑动,从而配合高度调节组件2完成一次臂力训练,然后第一重力块3032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回原位,使第一圆环3034带动第一绳索201向下运动,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学生臂力握把另一端的重力块进行调整,以适应力量不同的学生正常使用臂力握把,无需手动调整重力,大大节约教学时间。
示范用臂力组件4包括有第二握把401、第二绳索402、第四限位轮403、第五传动杆404、第五限位轮405、第六传动杆406、第二圆环407、第二锁具408、第一限位销409、第二重力块4010、第二承接块4011、第四限位杆4012、第二限位板4013、第二坐垫4014和第二连接杆4015;第二握把401与第二绳索402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四限位轮403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五限位轮405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二圆环407相连接;第四限位轮403与第五传动杆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4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五限位轮405与第六传动杆40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406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07与第二锁具408进行固接;第二锁具408与两组第一限位销409进行插接;第二锁具408与第二重力块4010相接触;两组第一限位销409均与第二重力块4010进行插接;第二重力块4010与第二承接块4011相接触;第二重力块4010内部与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块4011与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进行固接;第二承接块4011与底架1进行固接;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均与第二限位板4013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4013侧边下方设置有第二坐垫4014;第二限位板401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坐垫4014与两组第二连接杆4015进行固接;两组第二连接杆4015均与底架1进行固接。
首先,老师将两组第一限位销409拔出,然后将两组第一限位销409穿过第二锁具408插入至指定第二重力块4010中,然后老师坐至于与第二连接杆4015相连的第二坐垫4014上,并且面向高度调节组件2,然后老师双手握紧第二握把401两端并带动其向下运动,使第二握把401带动第二绳索402运动,第二绳索402带动第四限位轮403在第五传动杆404上转动,第二绳索402带动第五限位轮405在第六传动杆406上转动,第二绳索402带动第二圆环407传动第二锁具408向上运动,第二锁具408带动第一限位销409传动指定第二重力块4010向上运动,指定第二重力块4010带动其上方的第二重力块4010运动,当完成一次臂力训练时,减小对第二握把401施加向下的力,第二重力块4010带动第二绳索402传动第二握把401向上运动回原位,同时第二锁具408向下运动回第二承接块4011上方,此过程中,第二限位板4013上的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同时对第二重力块4010进行限位,使用时可使老师进行臂力训练演示。
第一重力块3032和第二重力块4010均设置有十组。
分别可对两个握把进行重力调节。
第一锁具3033截面呈现U形。
可配合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和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对第一重力块3032进行固定。
第三限位轮2027外环面设置有圆环凹槽。
可推动第一绳索201运动时防止其发生偏移。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包括底架(1)、控制屏(5)、第一平衡板(6)、第二平衡板(7)、第三平衡板(8)、第四平衡板(9)、第一平衡杆(10)、第二平衡杆(11)和第三平衡杆(1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高度调节组件(2)、重量调节组件(3)和示范用臂力组件(4);底架(1)与高度调节组件(2)相连接;底架(1)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底架(1)与示范用臂力组件(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底架(1)与第一平衡板(6)相连接;底架(1)与第二平衡板(7)相连接;底架(1)与第三平衡板(8)相连接;底架(1)与第四平衡板(9)相连接;底架(1)与第一平衡杆(10)相连接;底架(1)与第二平衡杆(11)相连接;底架(1)与第三平衡杆(12)相连接;高度调节组件(2)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3)与第三平衡板(8)相连接;重量调节组件(3)与第四平衡板(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有第一绳索(201)、第一限位轮(202)、第一传动杆(203)、第二限位轮(204)、第二传动杆(205)、第一握把(206)、第一坐垫(207)、第一连接杆(208)、第一传动轮(209)、第二传动轮(2010)、第三传动杆(2011)、第三传动轮(2012)、第四传动轮(2013)、第四传动杆(2014)、第五传动轮(2015)、第六传动轮(2016)、第一套杆(2017)、第一棱杆(2018)、第一滑块(2019)、第一电动滑轨(2020)、第一锥齿轮(2021)、第二锥齿轮(2022)、第一丝杆(2023)、第二滑块(2024)、第一导轨块(2025)、第一联动块(2026)和第三限位轮(2027);第一绳索(201)与第一限位轮(202)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第二限位轮(204)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第一握把(206)相连接;第一绳索(201)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第一限位轮(202)与第一传动杆(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限位轮(204)与第二传动杆(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握把(206)下方设置有第一坐垫(207);第一坐垫(207)与两组第一连接杆(208)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208)侧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209);两组第一连接杆(208)均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209)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9)内部与重量调节组件(3)相连接;第二传动轮(2010)内部与第三传动杆(201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11)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12)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11)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2)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13)内部与第四传动杆(201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201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2015)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2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2016)内部与第一套杆(2017)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7)内部与第一棱杆(2018)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17)外表面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2018)外表面与第一滑块(2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2018)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2021)进行固接;第一滑块(2019)与第一电动滑轨(2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202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21)侧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22);第二锥齿轮(2022)内部与第一丝杆(2023)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023)外表面与第二滑块(2024)进行旋接;第一丝杆(2023)外表面与第一导轨块(2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024)与第一导轨块(2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024)与第一联动块(2026)进行固接;第一导轨块(202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2026)通过圆杆与第三限位轮(2027)进行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重量调节组件(3)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二套杆(302)、第二棱杆(303)、第三滑块(304)、第二电动滑轨(305)、第三锥齿轮(306)、第四锥齿轮(307)、第二丝杆(308)、第四滑块(309)、第二导轨块(3010)、第二联动块(3011)、第一电动推杆(3012)、第一联动杆(3013)、第一限位杆(3014)、第二限位杆(3015)、第七传动轮(3016)、第八传动轮(3017)、第三套杆(3018)、第三棱杆(3019)、第五滑块(3020)、第三电动滑轨(3021)、第五锥齿轮(3022)、第六锥齿轮(3023)、第三丝杆(3024)、第六滑块(3025)、第三导轨块(3026)、第三联动块(3027)、第二电动推杆(3028)、第一承接块(3029)、第三限位杆(3030)、第一限位板(3031)、第一重力块(3032)、第一锁具(3033)、第一圆环(3034)、第一支撑架(3035)和第二支撑架(3036);第一电机(301)输出端与第二套杆(3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固接;第二套杆(302)内部与第二棱杆(303)相连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3016)进行固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3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9)进行固接;第二棱杆(303)外表面与第三滑块(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303)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306)进行固接;第三滑块(304)与第二电动滑轨(3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305)与第三平衡板(8)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306)侧边设置有第四锥齿轮(307);第四锥齿轮(307)内部与第二丝杆(308)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8)外表面与第四滑块(309)进行旋接;第二丝杆(308)外表面与第二导轨块(3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309)与第二导轨块(3010)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309)与第二联动块(3011)进行固接;第二联动块(3011)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2)进行固接;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2)分别与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一限位杆(3014)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二限位杆(3015)进行固接;两组第一联动杆(3013)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28)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3016)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7)内部与第三套杆(3018)进行固接;第三套杆(3018)内部与第三棱杆(3019)进行固接;第三套杆(3018)外表面与第四平衡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3019)外表面与第五滑块(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3019)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3022)进行固接;第五滑块(3020)与第三电动滑轨(302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3021)与第四平衡板(9)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3022)侧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3023);第六锥齿轮(3023)内部与第三丝杆(3024)进行固接;第三丝杆(3024)外表面与第六滑块(3025)进行旋接;第三丝杆(3024)外表面与第三导轨块(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3025)与第三导轨块(3026)进行滑动连接;第六滑块(3025)与第三联动块(3027)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3027)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28)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3028)下方设置有第一承接块(3029);第一承接块(3029)与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3029)与第一重力块(3032)相接触;第一承接块(3029)与底架(1)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均与第一限位板(3031)进行固接;两组第三限位杆(3030)外表面均与第一重力块(303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303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重力块(3032)外侧设与第一锁具(3033)相接触;第一锁具(3033)与第一圆环(3034)进行固接;第一锁具(3033)与第一支撑架(3035)进行固接;第一锁具(3033)与第二支撑架(3036)进行固接;第一圆环(3034)与第一绳索(20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示范用臂力组件(4)包括有第二握把(401)、第二绳索(402)、第四限位轮(403)、第五传动杆(404)、第五限位轮(405)、第六传动杆(406)、第二圆环(407)、第二锁具(408)、第一限位销(409)、第二重力块(4010)、第二承接块(4011)、第四限位杆(4012)、第二限位板(4013)、第二坐垫(4014)和第二连接杆(4015);第二握把(401)与第二绳索(402)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四限位轮(403)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五限位轮(405)相连接;第二绳索(402)与第二圆环(407)相连接;第四限位轮(403)与第五传动杆(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4)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五限位轮(405)与第六传动杆(40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406)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07)与第二锁具(408)进行固接;第二锁具(408)与两组第一限位销(409)进行插接;第二锁具(408)与第二重力块(4010)相接触;两组第一限位销(409)均与第二重力块(4010)进行插接;第二重力块(4010)与第二承接块(4011)相接触;第二重力块(4010)内部与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块(4011)与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进行固接;第二承接块(4011)与底架(1)进行固接;两组第四限位杆(4012)均与第二限位板(4013)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4013)侧边下方设置有第二坐垫(4014);第二限位板(401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坐垫(4014)与两组第二连接杆(4015)进行固接;两组第二连接杆(4015)均与底架(1)进行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重力块(3032)和第二重力块(4010)均设置有十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锁具(3033)截面呈现U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其特征是:第三限位轮(2027)外环面设置有圆环凹槽。
CN202110559769.7A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Pending CN113230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9769.7A CN113230609A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9769.7A CN113230609A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0609A true CN113230609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9769.7A Pending CN113230609A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060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5600B1 (en) * 2002-12-11 2004-02-03 Stuart G. Ullman Exercise accessory device, kit and method of using
CN206642282U (zh) * 2017-02-09 2017-11-17 韩新英 一种体育教学用体能训练装置
CN207769058U (zh) * 2018-01-24 2018-08-28 李海霞 一种速度滑冰弯道力量训练装置
CN108905079A (zh) * 2018-09-21 2018-11-30 黄河科技学院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电机配重式上肢健身器械
CN109173177A (zh) * 2018-11-20 2019-01-11 王颖 一种体育锻炼用多功能健身装置
CN111701195A (zh) * 2020-07-05 2020-09-25 吴仲锋 一种上肢多功能锻练装置
CN211863736U (zh) * 2020-03-31 2020-11-06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CN111905327A (zh) * 2020-07-28 2020-11-10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 一种多功能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5600B1 (en) * 2002-12-11 2004-02-03 Stuart G. Ullman Exercise accessory device, kit and method of using
CN206642282U (zh) * 2017-02-09 2017-11-17 韩新英 一种体育教学用体能训练装置
CN207769058U (zh) * 2018-01-24 2018-08-28 李海霞 一种速度滑冰弯道力量训练装置
CN108905079A (zh) * 2018-09-21 2018-11-30 黄河科技学院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电机配重式上肢健身器械
CN109173177A (zh) * 2018-11-20 2019-01-11 王颖 一种体育锻炼用多功能健身装置
CN211863736U (zh) * 2020-03-31 2020-11-06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CN111701195A (zh) * 2020-07-05 2020-09-25 吴仲锋 一种上肢多功能锻练装置
CN111905327A (zh) * 2020-07-28 2020-11-10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 一种多功能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8025U (zh) 一种用于劈叉训练的腿部拉伸器
CN110067916B (zh) 一种用于英语教学的多模态英语教学装置
CN108877396A (zh) 一种伸缩式大学生课堂教学对照讲解装置
CN108877405B (zh) 一种经济管理教学装置
CN113230609A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臂力多重提升装置
CN108510867A (zh) 一种便携式教学机器人
CN207970892U (zh) 一种力学结构试验平台
CN216957256U (zh) 完全自动化多功能医学模型技能训练实验台
CN112509434B (zh) 一种英语教学用互动装置
CN210809795U (zh) 一种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慕课教学的装置
CN216161278U (zh) 一种用于教育科技的演示台
CN111724644A (zh)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教学实训平台
CN215182478U (zh) 一种特殊教育专用互动问答学习装置
CN210691668U (zh) 一种无线控制教学视听设备
CN220878965U (zh) 一种生物安全型试验台
CN116386426A (zh) 一种动态绘本教学装置
CN117409619B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护理培训平台
CN216211674U (zh)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实训平台
CN219162843U (zh) 一种便于进行多角度观察的围合式实训台
CN214152040U (zh) 一种学前教育用音乐教学用具
CN214346620U (zh) 一种便于学生观察的物理实验台
CN211479378U (zh) 一种英语教师用备课规范书写装置
CN205267404U (zh) 一种自动控制多媒体讲台
CN217091943U (zh) 一种用于学前舞蹈教学的压腿架
CN216352815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带有显示教学功能的电工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