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76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76A
CN113228476A CN201980086460.1A CN201980086460A CN113228476A CN 113228476 A CN113228476 A CN 113228476A CN 201980086460 A CN201980086460 A CN 201980086460A CN 113228476 A CN113228476 A CN 113228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ensor
holder
bear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4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野祐辅
小西俐虎
重田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6Means for adjusting casings relative to their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elements which are subject to variation, e.g. adjustable bearings, reconfigurable windings, variable pitch venti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其隔着间隙在径向上与转子对置;壳体,其收纳转子和定子;轴承,其对转子进行支承,以使转子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其固定于壳体并且保持轴承;旋转传感器,其检测转子的旋转;以及传感器保持架,其设置于轴承保持架,保持旋转传感器。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中,该马达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能够使轴承保持架和传感器保持架一体地相对于壳体沿周向旋转来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能够调整检测转子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的结构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配置在壳体的内部的基板保持架旋转,能够调整作为旋转传感器的相位检测传感器的周向位置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9-1824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在使基板保持架旋转时,存在基板保持架与壳体摩擦,基板保持架的表面被磨削的情况。因此,有时在壳体的内部产生污染。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能够抑制保持旋转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架摩擦并且能够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其隔着间隙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轴承,其对所述转子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转子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保持所述轴承;旋转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传感器保持架,其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保持所述旋转传感器。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中,该马达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能够使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壳体沿周向旋转来调整所述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马达中,能够抑制保持旋转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架摩擦并且能够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传感器组件、汇流条组件以及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以及传感器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适当表示的Z轴方向是将正侧作为“上侧”,将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表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结构关系等的名称,实际的结构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结构关系等以外的结构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搭载在旋转叶片装置1上。旋转叶片装置1例如搭载于无人飞行器。旋转叶片装置1具有马达10和螺旋桨2。
马达10包含转子20、定子30、壳体40、轴承保持架90、传感器组件50、汇流条组件60、第1轴承71、第2轴承72、螺旋桨安装部80和电源连接器部100。转子20、定子30、传感器组件50、汇流条组件60、第1轴承71和第2轴承72收纳在壳体40的内部。
转子2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4。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21的上端部比壳体40向上侧突出。轴21的上端部固定螺旋桨安装部80。螺旋桨安装部80是安装螺旋桨2的部分。螺旋桨安装部80位于壳体40的外部。
转子主体24被固定在轴21的外周面上。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即,转子20具有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转子铁芯22被固定在轴21的外周面上。转子铁芯22具有内铁芯部22a、外铁芯部22b和多个连结部22c。内铁芯部22a是沿着周向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铁芯部22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内铁芯部22a被固定在轴21的外周面。外铁芯部22b位于内铁芯部22a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铁芯部22b是沿着周向的环状。更详细地说,外铁芯部22b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外铁芯部22b比内铁芯部22a向轴向两侧突出。
多个连结部22c位于内铁芯部22a与外铁芯部22b的径向之间。多个连结部22c连接内铁芯部22a和外铁芯部22b。多个连结部22c沿周向配置。连结部22c的轴向的尺寸与内铁芯部22a的轴向的尺寸相同。连结部22c的上侧的端部与内铁芯部22a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连结部22c的下侧的端部与内铁芯部22a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转子磁铁23固定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通过粘接剂固定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是外铁芯部22b的径向外侧面。虽然省略了图示,转子磁铁23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多个转子磁铁23沿着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
转子磁铁23是沿轴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转子磁铁23的角部为圆倒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转子磁铁23分别通过将2个磁铁沿轴向连结而构成。多个转子磁铁23分别沿着径向具有N极和S极作为磁极。沿周向相邻的转子磁铁23中的磁极的N极和S极的径向位置相互反转。即,在沿周向相邻的转子磁铁23中,当一方的转子磁铁23在径向外侧具有N极的情况下,另一方的转子磁铁23在径向外侧具有S极。
转子磁铁23的上侧的端部与外铁芯部22b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转子磁铁23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外铁芯部22b的下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转子磁铁23中的比外铁芯部22b靠下侧的部分是比转子铁芯22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23a。即,多个转子磁铁23分别具有比转子铁芯22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23a。
第1轴承71和第2轴承72可旋转地支承转子20。更具体地,第1轴承71可旋转地支承轴21中的比转子铁芯22靠下侧的部分。第2轴承72可旋转地支承轴21中的比转子铁芯22靠上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71和第2轴承72是滚动轴承。第1轴承71和第2轴承72例如是球轴承。
定子30与转子20隔着间隙在径向对置。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和多个线圈33。多个线圈33通过绝缘件32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
壳体40具有顶壁部41、筒状部42、保持部43、底壁部44和多个翅片45。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部41、筒状部42、保持部43和多个翅片45是相同的一个部件的一部分。底壁部44与包含顶壁部41、筒状部42、保持部43和多个翅片45的一个部件为分体部件,固定在该一个部件上。
顶壁部41位于定子30的上侧,覆盖定子30的上侧。顶壁部4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板状。筒状部42从顶壁部41的径向外周缘部向下侧延伸。筒状部4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向下侧开口的圆筒状。在筒状部42的内周面固定定子铁芯31。筒状部42在比轴向的中心靠下侧的部分,外径以及内径变大。由此,在筒状部42的内周面设置有台阶部42a。
在筒状部42的外周面,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翅片45。多个翅片45沿着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保持部43从顶壁部41的径向内周缘部向上侧突出。在保持部43的径向内侧保持第2轴承72。
底壁部44固定于筒状部42的下侧的端部。底壁部44位于定子30的下侧,覆盖定子30的下侧。底壁部44具有底壁主体部44a和第1嵌合筒部44b。底壁主体部44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底壁主体部44a的径向外周缘部例如通过螺钉固定于筒状部42的下侧的端部。底壁主体部44a的径向内周缘部位于比定子3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嵌合筒部44b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嵌合筒部44b从底壁主体部44a的径向内周缘部向上侧延伸。
在底壁部44上设置有电源连接器部100。电源连接器部100从底壁主体部44a向下侧突出。在电源连接器部100上连接有向马达10供给电源的外部电源。
壳体40具有向下侧开口的开口部40a。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40a设置在底壁部44上。开口部40a是沿轴向贯通底壁主体部44a的中央的贯通孔。
轴承保持架90保持第1轴承71并且固定到壳体40。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90固定在底壁部44上。在本实施例中,轴承保持架90与壳体40一起构成马达10的外壳。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架90向马达10的下侧露出。轴承保持架90是金属制。轴承保持架90具有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和保持架凸缘部92。
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设置于开口部40a。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向下侧开口的有盖的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嵌合于开口部40a,封闭开口部40a。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具有保持部93、圆环部94和第2嵌合筒部95。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圆环部94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如图1所示,圆环部94比底壁部44靠上侧。圆环部94位于筒状部42的径向内侧。如图4所示,圆环部94具有沿轴向贯通圆环部94的贯通孔94a。贯通孔94a是沿周向延伸的孔。贯通孔94a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90。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贯通孔94a在轴向上贯通圆环部94、后述的基座部97d以及固定部件97b。
如图1所示,第2嵌合筒部95从圆环部94的径向外周缘部向下侧延伸。第2嵌合筒部95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第2嵌合筒部95位于第1嵌合筒部44b的径向内侧。第2嵌合筒部95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嵌合筒部44b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第2嵌合筒部95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底壁主体部44a的径向内周缘部靠下侧的位置。
第1嵌合筒部44b和第2嵌合筒部95相互嵌合。在第1嵌合筒部44b的内周面与第2嵌合筒部95的外周面的径向之间,配置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O型圈130。O型圈130与第1嵌合筒部44b的内周面和第2嵌合筒部95的外周面接触,将第1嵌合筒部44b的内周面和第2嵌合筒部95的外周面的径向之间密封。
保持部93设置在圆环部94的径向内周缘部。保持部93具有筒部93b和底部93a。筒部93b从圆环部94的径向内周缘部向轴向两侧突出。筒部93b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筒部93b向上侧开口。筒部93b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2嵌合筒部95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在筒部93b的径向内侧保持第1轴承7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71间隙嵌合于筒部93b的径向内侧。
如图4所示,在筒部93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93c。凹部93c沿轴向延伸并向上侧开口。凹部93c的内侧面沿着轴向观察时是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
底部93a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板状。底部93a覆盖第1轴承71和轴21的下侧。底部93a的径向外周缘部与筒部93b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在底部93a与第1轴承71之间设置预压部件120。预压部件120对第1轴承71的外圈施加朝向上侧的预压。预压部件120例如是波形垫圈。
保持架凸缘部92从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1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凸缘部92从第2嵌合筒部95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保持架凸缘部92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保持架凸缘部92从下侧与开口部40a的周缘部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40a的周缘部是底壁主体部44a的下侧的面中的径向内周缘部。
如图2所示,保持架凸缘部9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保持架凸缘部92具有基部92a和固定部92b。基部92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固定部92b从基部92a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92b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部92b沿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92b例如设置有4个。
固定部92b具有在轴向上贯通固定部92b的长孔92c。长孔92c沿周向延伸。将轴承保持架90固定在壳体40上的螺钉部件96通过长孔92c。螺钉部件96从下侧通过长孔92c被拧入壳体40。更详细地说,螺钉部件96从下侧通过长孔92c拧入设置在开口部40a的周缘部的内螺纹孔中。由此,保持架凸缘部92被固定在开口部40a的周缘部,轴承保持架90被固定在壳体40。在卸下螺钉部件96的状态下或者在松开螺钉部件96的状态下,轴承保持架90能够在螺钉部件96中的穿过长孔92c的部分在长孔92c的内能够沿周向移动的范围内沿周向旋转。螺钉部件96的螺钉头部露出到马达10的外部。
轴承保持架90还具有传感器连接器部97。传感器连接器部97是能够输出来自后述的旋转传感器52的信号的部分。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传感器连接器部97上连接有输出旋转传感器52的信号的控制装置的连接器部。传感器连接器部97具有基座部97d、衬套97a和固定部件97b。基座部97d从圆环部94向下侧突出。基座部97d位于筒部93b的径向外侧,与筒部93b连接。
衬套97a嵌合于贯通孔94a。衬套97a的下侧的端部比基座部97d向下侧突出。在衬套97a的下侧的端部连接有与传感器连接器部97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连接器部。如图4所示,衬套97a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与圆环部94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衬套97a具有在轴向上贯通衬套97a的多个连接孔97c。
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97b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部97d上,将衬套97a固定在基座部97d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固定部件97b将从衬套97a的外周面突出的凸缘部从下侧按压到基座部97d,将衬套97a固定到基座部97d。
如图1所示,传感器组件50位于转子铁芯22和轴承保持架90的轴向之间。传感器组件50包含传感器保持架51、旋转传感器52和电路板53。即,马达10具有传感器保持架51、旋转传感器52和电路板53。
传感器保持架51设置在轴承保持架90上并保持旋转传感器52。在本实施例中,轴承保持架90和传感器保持架51是相互分体的部件。传感器保持架51是树脂制。如图3以及图4所示,传感器保持架51具有固定筒部51a、凸缘部51b、布线保持部51c、传感器保持部51d。
固定筒部51a是包围中心轴线J并固定在轴承保持架90上的部分。固定筒部51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向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固定筒部51a从径向外侧嵌合于筒部93b。固定筒部51a的内周面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在筒部93b的外周面上。因此,传感器保持架51固定到轴承保持架90。在固定筒部51a的内周面和筒部93b的外周面的至少一方上,例如设置有填充粘接剂的粘接用的槽。固定筒部51a的下侧的端部与圆环部94的上侧的面接触。固定筒部51a的上侧的端部比筒部93b靠上侧。
如图4所示,在固定筒部51a的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51g。凸部51g沿轴向延伸。沿着轴向观察,凸部51g的外形是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圆弧状。凸部51g与凹部93c嵌合。由此,凸部51g相对于凹部93c在周向上钩挂,能够抑制传感器保持架51相对于轴承保持架90沿周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1g中的位于筒部93b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凹部93c嵌合。
凸缘部51b从固定筒部51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51b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凸缘部51b沿着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51b沿着轴向观察,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半圆弧状。凸缘部51b的径向外周缘部位于比圆环部94的径向外周缘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布线保持部51c是保持后述的多个布线98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布线98移动而与转子20接触。布线保持部51c沿轴向观察时,位于贯通孔94a和后述的电路板5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周向之间。布线保持部51c具有上板部51e和外板部51f。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板部51e相当于第1部分,外板部51f相当于第2部分。
上板部51e从固定筒部51a向径向外侧突出。更详细地说,上板部51e从固定筒部51a的上侧的端部中没有设置凸缘部51b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上板部51e位于转子主体24和多条布线98的轴向之间。因此,能够利用上板部51e抑制布线98向上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多条布线98与转子主体24接触。上板部51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圆环部94的径向外周缘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外板部51f从上板部51e向下侧延伸。更详细地说,外板部51f从上板部51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外板部51f位于多条布线98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通过外板部51f抑制布线98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布线98比上板部51e向径向外侧偏移而向上侧而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布线98与转子主体24接触。外板部51f的下侧的端部位于离开圆环部94的上侧的位置。
传感器保持部51d从凸缘部51b的径向外周缘部向上侧突出。如图3所示,传感器保持部51d具有保持旋转传感器52的保持凹部51h。保持凹部51h向下侧和径向外侧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保持部51d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传感器保持部51d例如设置有3个。3个传感器保持部51d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如图1所示,传感器保持部51d位于转子磁铁23的突出部23a的径向内侧的位置。
传感器保持架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因此,沿径向观察,能够使传感器保持架51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30重叠。由此,能够将马达10沿轴向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保持架51中,固定筒部51a的上侧的端部、凸缘部51b、布线保持部51c的上侧部分和传感器保持部51d位于定子30中的绝缘件32的径向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52是检测转子磁铁23的磁场的磁传感器。旋转传感器52例如是霍尔IC等霍尔元件。旋转传感器52通过检测转子磁铁23的磁场,检测转子20的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传感器52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旋转传感器52例如设置有3个。三个旋转传感器52分别由三个传感器保持部51d保持。
旋转传感器52具有传感器主体52a和多个传感器端子52b。传感器主体52a被嵌合保持在传感器保持部51d的保持凹部51h中。因此,能够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51稳定地保持旋转传感器52。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主体52a被轻轻压入保持凹部51h。
如图1所示,传感器主体52a位于突出部23a的径向内侧。即,旋转传感器52位于突出部23a的径向内侧。因此,容易通过旋转传感器52适当地检测沿径向具有N极和S极作为磁极的转子磁铁23的磁场。由此,能够提高基于旋转传感器52的转子20的旋转检测精度。另外,不需要在转子磁铁23之外另外设置用于由旋转传感器52检测的磁铁,能够降低马达10的部件个数。旋转传感器52在径向隔着间隙与突出部23a的径向内侧面的下端部对置。
如图3所示,多个传感器端子52b从传感器主体52a向下侧延伸。传感器端子52b通过设置在电路板53上的孔,与电路板53电连接。电路板53被固定在传感器保持架51上。电路板53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电路板53位于凸缘部分51b的下侧。电路板53是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
如图4所示,在电路板5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多条布线98的一端。多条布线98通过电路板53与旋转传感器52电连接。多个布线98传递来自旋转传感器52的信号。多个布线98的另一端插入衬套97a的连接孔97c,与传感器连接器部97连接。与传感器连接器部97连接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连接器部与布线98电连接。由此,旋转传感器52的信号经由传感器端子52b、电路板53以及布线98从传感器连接器部97输出到控制装置。
如图1所示,汇流条组件60位于定子30的下侧。汇流条组件60位于传感器组件50的径向外侧。汇流条组件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1和汇流条62。即,马达1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1和汇流条62。
汇流条保持架61沿周向延伸,保持汇流条62。第1轴承71的上侧部分以及筒部93b的上侧部分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径向内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7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径向内侧。因此,沿径向观察,能够使第1轴承71的至少一部分与汇流条保持架61重叠。由此,能够将马达10沿轴向小型化。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第1定位部61b、第2定位部61e。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位于传感器组件50的径向外侧处并包围传感器组件50。汇流条62的一部分被埋入并保持在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中。
第1定位部61b具有径向延伸部61c和轴向延伸部61d。径向延伸部61c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向径向外侧突出。轴向延伸部61d从径向延伸部61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轴向延伸部61d的上侧的端部比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靠上侧。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轴向延伸部61d的上侧的端部从下侧与设置在筒状部42的内周面的台阶部42a接触。由此,汇流条组件60相对于壳体40在轴向被定位。
第1定位部61b沿着周向设置多个。第1定位部61b例如设置有三个。3个第1定位部61b沿着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将汇流条组件60更稳定地在轴向上定位。
第2定位部61e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部61a向径向外侧突出。第2定位部61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在与轴向延伸部61d的径向外侧面在径向上相同的位置。第2定位部61e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第2定位部61e例如设置有两个。虽然省略图示,但第1定位部61b的轴向延伸部61d的径向外侧面和第2定位部61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筒状部42的内周面接触。由此,汇流条保持架61被嵌合在筒状部42内,能够将汇流条组件60在径向上定位。
汇流条62与定子30电连接。更详细地说,汇流条62与线圈33电连接。汇流条62设置多个。多个汇流条62分别具有一端设置在电源连接器部100中的端子部62a。与电源连接器部100连接的外部电源与端子部62a电连接。由此,外部电源的电力经由汇流条62被供给到定子30的线圈33。
如图2所示,在马达10中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110。位置调整机构110是能够使轴承保持架90和传感器保持架51一体地相对于壳体40在周向上旋转来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的机构。因此,设置在轴承保持架90的传感器保持架51可以在不与轴承保持架90相互摩擦的情况下沿周向旋转。由此,能够一边抑制保持旋转传感器52的传感器保持架51摩擦,一边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保持架51的表面被切削,能够抑制在壳体40的内部产生污染。
此外,由于能够相对于定子30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因此能够使马达感应电压的相位和旋转传感器5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一致。由此,能够使将向定子30供给的电流切换为不同相的电流的换流时刻成为适当的时刻。因此,可以提高马达10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传感器52的位置调整中,图4所示的将轴承保持架90和传感器组件50固定而构成的组件140整体旋转。例如,当轴承保持架90旋转时,由轴承保持架90保持的第1轴承71的外圈也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110具有设置在保持架凸缘部92的长孔92c和通过长孔92c拧入壳体40的螺钉部件96。因此,如上所述,在拆下螺钉部件96的状态下或者在松开螺钉部件96的状态下,能够使轴承保持架90在螺钉部件96中的穿过长孔92c的部分在长孔92c内能够沿周向移动的范围内沿周向旋转。因此,可以使传感器保持架51与轴承保持架90一起旋转,并且可以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在调整了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后,通过拧入螺钉部件96,能够固定轴承保持架90以及传感器保持架51的周向位置。由此,能够在调整了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后进行固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轴承保持架90与壳体40一起构成马达10的外壳,将轴承保持架90固定在壳体40上的螺钉部件96的螺钉头部露出在马达10的外部。因此,即使在组装了马达10之后,也能够容易地取下或者松开螺钉部件96,能够容易地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位置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位置调整机构只要是至少在组装马达时能够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的机构即可,也可以是在组装马达之后不能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的机构。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110即使在组装了马达10之后,也能够进行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110具有设置在壳体40上的第1嵌合筒部44b和设置在轴承保持架90上的第2嵌合筒部95。因此,能够使轴承保持架90和壳体40相对于中心轴线J同轴对齐,使轴承保持架90在周向上旋转。由此,能够使传感器保持架51以及旋转传感器52绕中心轴线J轴精度良好地旋转。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轴承保持架90具有能够输出来自旋转传感器52的信号的传感器连接器部97。因此,在使轴承保持架90和传感器保持架51沿周向旋转来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时,能够使传感器连接器部97与轴承保持架90一起沿周向旋转。由此,经由电路板53连接旋转传感器52和传感器连接器部97的布线98也与旋转传感器52一起沿周向旋转。因此,在调整旋转传感器52的周向位置时,能够抑制对布线98施加负荷。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轴承保持架90和传感器保持架51是分体部件,因此可以是,轴承保持架90由金属制成,而传感器保持架51由树脂制成。通过使固定在壳体40上的轴承保持架90为金属制,在使轴承保持架90相对于壳体40旋转时,即使轴承保持架90相对于壳体40摩擦,也难以从轴承保持架90产生污染。另外,通过使传感器保持架51为树脂制,能够以绝缘的状态保持旋转传感器52。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位置调整机构只要能够使轴承保持架和传感器保持架一体地相对于壳体在周向上旋转来调整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位置调整机构例如也可以代替螺钉部件而具有设置在轴承保持架上的挤压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调整了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后,挤压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作为挤压部,将轴承保持架固定在壳体上。
旋转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转子的旋转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旋转传感器可以是磁阻元件等磁传感器,也可以是磁传感器以外的光学传感器等。另外,在旋转传感器是磁传感器的情况下,旋转传感器也可以通过检测在转子磁铁之外设置的传感器磁铁的磁场,来检测转子的旋转。
传感器保持架设置在轴承保持架上,只要保持旋转传感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轴承保持架和传感器保持架也可以是相同的一个部件的部分。例如,轴承保持架和传感器保持架也可以由树脂制成,一体成型。传感器连接器部也可以不设置在轴承保持架上。此时,传感器连接器部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上。轴承保持架也可以不构成马达的外壳。例如,轴承保持架可以收纳在壳体的内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也可以搭载在车辆等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0:马达;20:转子;21:轴;22:转子铁芯;23:转子磁铁;23a:突出部;24:转子主体;30:定子;40:壳体;40a:开口部;44b:第1嵌合筒部;51:传感器保持架;51a:固定筒部;51c:布线保持部;51e:上板部(第1部分);51f:外板部(第2部分);52:旋转传感器;61:汇流条保持架;62:汇流条;71:第1轴承(轴承);90:轴承保持架;91:轴承保持架主体部;92:保持架凸缘部;92c:长孔;95:第2嵌合筒部;96:螺钉部件;97:传感器连接器部;98:布线;110:位置调整机构;J:中心轴线。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定子,其隔着间隙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对置;
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
轴承,其对所述转子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转子能够旋转;
轴承保持架,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保持所述轴承;
旋转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
传感器保持架,其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保持所述旋转传感器,
该马达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能够使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壳体沿周向旋转来调整所述旋转传感器的周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向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
轴承保持架主体部,其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以及
保持架凸缘部,其从所述轴承保持架主体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
长孔,其设置于所述保持架凸缘部,并且沿周向延伸;以及
螺钉部件,其通过所述长孔而拧入所述壳体,将所述轴承保持架固定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
圆筒状的第1嵌合筒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延伸;以及
圆筒状的第2嵌合筒部,其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延伸,
所述第1嵌合筒部与所述第2嵌合筒部相互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能够输出来自所述旋转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连接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和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转子磁铁,
所述旋转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所述转子磁铁的磁场来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的磁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转子磁铁具有比所述转子铁芯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旋转传感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传感器保持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该马达还具有:
汇流条,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
汇流条保持架,其沿周向延伸,保持所述汇流条,
所述轴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径向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与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为相互分体的部件,
所述轴承保持架为金属制,
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为树脂制并且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传感器保持架具有保持与所述旋转传感器电连接的布线的布线保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转子具有:
轴,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配置;以及
转子主体,其固定于所述轴的外周面,
所述传感器保持架具有包围所述中心轴线并且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固定筒部,
所述布线保持部具有从所述固定筒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部分,
所述第1部分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布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布线保持部具有从所述第1部分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2部分,
所述第2部分位于所述布线的径向外侧。
CN201980086460.1A 2018-12-25 2019-11-22 马达 Pending CN113228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474 2018-12-25
JP2018241474 2018-12-25
PCT/JP2019/045864 WO2020137291A1 (ja) 2018-12-25 2019-11-2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76A true CN113228476A (zh) 2021-08-06

Family

ID=71129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460.1A Pending CN113228476A (zh) 2018-12-25 2019-11-22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9504A1 (zh)
JP (1) JPWO2020137291A1 (zh)
CN (1) CN113228476A (zh)
WO (1) WO2020137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1745B1 (en) * 2022-04-30 2023-07-04 Beta Ai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an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DE102023004201A1 (de) * 2022-11-09 2024-05-16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Statorgehäuse
FR3141980A1 (fr) * 2022-11-10 2024-05-17 Bontaz Centre Console de motoreducteur, logeant un detecteur de position et configuree pour maintenir une cosse de raccordement du detecteu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403A (ja) * 1995-12-22 1997-07-11 Nippon Seiko Kk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070210658A1 (en) * 2004-04-09 2007-09-13 Mitsuba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5322675A (zh) * 2014-06-26 2016-02-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74328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5489998U (zh) * 2015-05-29 2016-08-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0462A (en) * 1993-06-22 1997-03-11 Nidec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JP4655552B2 (ja) * 2004-08-31 2011-03-2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894331B2 (ja) * 2005-04-11 2012-03-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608386B2 (ja) * 2005-08-04 2011-01-12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動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882510B2 (ja) * 2006-05-26 2012-02-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007581B2 (ja) * 2007-03-01 2012-08-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093748B2 (ja) * 2007-03-01 2012-12-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946625B2 (ja) * 2007-05-21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9044818A (ja) * 2007-08-07 2009-02-26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サーボユニット
KR100895006B1 (ko) * 2007-11-19 2009-04-24 전자부품연구원 분리형 커버를 구비한 비엘디씨 모터
JP5603045B2 (ja) * 2009-09-24 2014-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装置
JP2013021810A (ja) * 2011-07-11 2013-01-31 Jtekt Corp 回転電機
JP5700217B2 (ja) * 2011-07-28 2015-04-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3988401A (zh) * 2011-11-11 2014-08-13 株式会社美姿把 无刷电动机
JP201409997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US9929614B2 (en) * 2013-07-02 2018-03-2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integrated slot liner and bobbin with guides for conductor coils
US10270306B2 (en) * 2014-01-29 2019-04-23 Denso Corporation Motor and rotor
JP6323146B2 (ja) * 2014-04-26 2018-05-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機
JP6766535B2 (ja) * 2016-09-07 2020-10-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JP2018046651A (ja) * 2016-09-14 2018-03-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403A (ja) * 1995-12-22 1997-07-11 Nippon Seiko Kk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070210658A1 (en) * 2004-04-09 2007-09-13 Mitsuba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105322675A (zh) * 2014-06-26 2016-02-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74328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5489998U (zh) * 2015-05-29 2016-08-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7291A1 (ja) 2020-07-02
US20220029504A1 (en) 2022-01-27
JPWO2020137291A1 (ja)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3343B2 (en) Electric motor
US10103606B2 (en) Motor including sensor unit with improved detection
EP3334015B1 (en) Inverter-integrated motor
CN113228476A (zh) 马达
CN107302275B (zh) 旋转装置
US9979268B2 (en) Motor
US6888277B2 (en) Electro drive
EP3249787A1 (en) Drive device
JP2017185975A (ja) モータ、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及び車輪装置
KR20120094771A (ko) 내전형 bldc 모터
KR101562736B1 (ko) 브러쉬리스 dc 모터의 접지 구조
CN109716628A (zh) 马达
JP2019068554A (ja) モータ
JP2008206310A (ja) 電動モータ
KR20180009237A (ko) 모터
JP2017208872A (ja) 回転電機
CN110957862B (zh) 马达
KR101655112B1 (ko) 브러쉬리스 dc 모터
JP2014236531A (ja) モータ
JP6229331B2 (ja) モータ
JP2017192214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20170086918A (ko) 버스바 조립체,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N112564425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组装方法
JP6305312B2 (ja) 駆動装置
CN114337089A (zh) 电动致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