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7777A -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7777A
CN113227777A CN201980085365.XA CN201980085365A CN113227777A CN 113227777 A CN113227777 A CN 113227777A CN 201980085365 A CN201980085365 A CN 201980085365A CN 113227777 A CN113227777 A CN 113227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didehydro
deoxycytidine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lup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3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山明由
曾我朋义
丸山彰一
秋山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Donghai National University
Keio School Corp
Kei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Donghai National University
Keio Schoo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Donghai National University, Keio School Corp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Donghai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3227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0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analyt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nucleic acids, uric acid, worms, mi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ur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pre-existing immune complex or autoimmune disease, i.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heumatoid arthritis, multiple sclerosis, rheumatoid factors or complement components C1-C9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60/00Chemical aspects of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10Musculoskeletal or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 G01N2800/101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e.g. Sjögren,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 G01N2800/104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34Genitourinary disorders
    • G01N2800/347Renal failures; Glomerular diseases;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s, e.g. nephritic syndrome, glomerulonephritis; Renovascular diseases, e.g. renal artery occlusion, nephropat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52Predicting or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e.g. for selec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assay results in personalised medicine; Pro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不进行肾脏活检也能够以高精度检测是否为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肾病综合征)的方法、以及用于进行该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等。通过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将该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上述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

Description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方法、用于检测或预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用试剂盒等。
背景技术
全身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由DNA-抗DNA抗体等免疫复合体的组织沉积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性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在SLE中,发热、全身倦怠感等全身性的炎症和包括关节、神经系统、血液、皮肤、肾脏、消化道和肺在内的各种脏器的障碍一次性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SLE多反复缓解和加重而为慢性的病程。SLE的症状的种类、病程和程度因患者而异,因此与其他疾病相比更难以进行诊断。由SLE引起的肾脏疾病被称为狼疮性肾炎,是否发病狼疮性肾炎以及治疗开始时点的狼疮性肾炎的症状的轻重是影响SLE患者的生命及预后的因素。由于SLE的诊断的延迟会导致预后变差,所以SLE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的疾病。目前,SLE的诊断通过综合判断包括与SLE相关联的症状的有无及血液中的抗核抗体的有无等的多种要素来进行,目前不存在单一的决定性的指标。因此,依然亟需与SLE的早期诊断相关的新的检测方法。
另一方面,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的尿蛋白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的总称,其原因疾病除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外,还跨胶原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多样。另外,其患病年龄也从儿童到老年人遍布很大的范围。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病的机理各种各样,一旦发病多会长期化,对治疗显示抵抗性的例子也不少。
目前,作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规定了(i)尿中的蛋白质为1天3.5g以上以及(ii)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为3.0g/dL以下的2点为必要条件;作为附加性的参考条件,还广泛使用(iii)存在浮肿、(iv)是血脂异常症。另一方面,肾病综合征有多种病型,作为代表性的病型,可以列举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膜性肾病(MN)、糖尿病性肾病(D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狼疮性肾炎(LN)、IgA肾病(IgA)、淀粉样变性肾病(RA)等。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型的不同,实施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可靠地诊断肾病综合征的病型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目前,肾病综合征的病型的确诊自不必说,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的肾脏疾病的确诊也需要肾脏活检。但是,由于肾脏活检是伴有出血风险的侵袭性较高的检查,所以对于全身状态恶化的患者或高龄的患者等不能施行肾脏活检的情况也较多。例如,在糖尿病性肾病或肾硬化症中,通常不施行肾脏活检,而多通过临床上的推测进行诊断。这样,在不能施行肾脏活检的情况下,存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的把握以及适当的治疗法的选择变困难的问题。因此,即使不进行高侵袭性的肾脏活检也能够高精度且更低侵袭地判定肾疾病及其病型的方法的临床价值非常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尿中的人巨蛋白(megalin)作为肾障碍标志物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血液中的肌酐、天冬氨酸等特定的代谢物的组合作为糖尿病性肾病鉴别用标志物的方法。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以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指标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94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286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即使不进行肾脏活检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方法、以及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生物标志物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用健康者和肾病综合征的7种病型的患者的尿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3’,4’-二脱氢-3’-脱氧胞苷(也被称为ddh-Cytidine或ddh-C)是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肾病综合征的病型是否为狼疮性肾炎的生物标志物。由于狼疮性肾炎是由全身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障碍,所以检测狼疮性肾炎同时也是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也确认了健康者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极低,以及在不伴有狼疮性肾炎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尿中含有3’,4’-二脱氢-3’-脱氧胞苷。基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
(1)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在上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明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2)如上述(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中,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相对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为1.2倍以上时,表明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为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病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或健康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性红斑狼疮为狼疮性肾炎;
(5)一种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6)如上述(5)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其中,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高于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病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或健康者采集的尿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
(7)如上述(5)或(6)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性红斑狼疮为狼疮性肾炎;
(8)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预测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在上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高时,预测上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良好;
(9)一种用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10)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用试剂盒,其具备作为质谱仪的内部标准物质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不进行肾脏活检也能够高精度检测是否为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肾病综合征)的方法、和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肾病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测定肾病综合征的各病型的组的尿中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结果的图。纵轴表示CU040的峰强度,横轴表示肾病综合征的各病型的组。MN表示膜性肾病,DN表示糖尿病性肾病,MCNS表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LN表示狼疮性肾炎,RA表示淀粉样变性肾病,FSGS表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IgA表示IgA肾病。在各箱须图中,须的下端表示其组的测定值的5百分率值,箱的下端表示25百分率值,箱内的分割线表示50百分率值,箱的上端表示75百分率值,须的上端表示95百分率值。此外,在各组中,比95百分率值高的浓度的样品的测定值和比5百分率值低的浓度的样品的测定值在图1的图表中用点表示。
图2是表示根据图1的结果制作的ROC曲线的图。纵轴表示“灵敏度”(真阳性率),横轴表示“1-特异度”(假阳性率)。
图3是表示通过核磁共振得到的串联质谱的图。图的左侧表示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合成品(“KAH51-57”)的谱图,图的右侧表示CU040的谱图。
图4是表示测定肾病综合征的各病型的组、以及健康者的组的尿中的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结果的图。纵轴表示尿中的CU040浓度(mg/g Cr),表示CU040的峰强度,横轴表示各组。MN表示膜性肾病,DN表示糖尿病性肾病,MCNS表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RA表示淀粉样变性肾病,FSGS表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IgA表示IgA肾病,Healthy表示健康者,LN表示狼疮性肾炎。在各箱须图中,须的下端表示其组的测定值的5百分率值,箱的下端表示25百分率值,箱内的分割线表示50百分率值,箱的上端表示75百分率值,须的上端表示95百分率值。
图5是表示根据图4的结果制作的ROC曲线的图。纵轴表示“灵敏度”(真阳性率),横轴表示“1-特异度”(假阳性率)。
图6是表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中CU040浓度分布的图。上图(graph)表示9个阶段的CU040浓度时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数,下图表示4个阶段的CU040浓度时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数。上图中,“≤10”表示CU040浓度小于10mg/g Cr的区,“10<,≤20”表示10~20mg/g Cr的区,“20<,≤30”表示20~30mg/g Cr的区,“30<,≤40”表示30~40mg/g Cr的区,“40<,≤50”表示40~50mg/g Cr的区,“50<,≤60”表示50~60mg/g Cr的区,“60<,≤70”表示60~70mg/g Cr的区,“70<,≤80”表示70~80mg/g Cr的区,“80<,≤90”表示80~90mg/g Cr的区,“90<,≤100”表示90~100mg/g Cr的区。另外,在下图中,“≤10”表示CU040浓度小于10mg/g Cr的区,“10<,≤20”表示10~20mg/g Cr的区,“20<,≤30”表示20~30mg/g Cr的区,“30<”表示30mg/g Cr以上的区。
图7是表示尿中CU040浓度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RC)标准项目的关系的图。纵轴表示属于其CU040浓度分区的患者中,对应于该ARC标准项目的患者的人数的比例(%),横轴表示ARC标准的各项目。此外,横轴的ARC标准的各项目下的图从左起分别表示“≤10”的结果、“10<≤20”的结果、“20<≤30”的结果、“30<”的结果。
图8是表示尿中CU040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的关系的图。纵轴表示属于其CU040浓度分区的患者中,对应于该ARC标准项目的患者的人数的比例(%),横轴表示SLEDAI的各项目。此外,横轴的SLEDAI的各项目下的图从左起分别表示“≤10”的结果、“10<≤20”的结果、“20<≤30”的结果、“30<”的结果。
图9是表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中CU040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的图。此外,图9中的2个曲线中,累计首次完全缓解达成率整体较高的曲线表示“CU040 20=<”的结果,整体较低的曲线表示“CU040<20”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以下等的实施方式:
[1]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以下,也表示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在上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示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2]一种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以下也表示为“本发明的检测用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3]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预测方法(以下,也表示为“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其包括:(A)测定从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在上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高时,预测上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良好;
[3]一种用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以下,也表示为“本发明的预后预测用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4]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用试剂盒(以下,也表示为“本发明的试剂盒”),其具备作为质谱仪的内部标准物质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浓度”就是指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检测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中,优选为包括“检测受检者是否患有狼疮性肾炎”,更优选为包括“在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情况下,检测其病型是否为狼疮性肾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中,优选为包括“受检者患有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更优选为包括“在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情况下,其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为检测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方法。作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只要为如下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包括:
(a)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示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是辅助医生诊断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的方法,不包括医生的诊断行为。
(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是用于检测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只要是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这样的生物标志物在从患有狼疮性肾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采集的尿中的浓度比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病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采集的尿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高。
以下表示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结构式。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081
(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是预测作为对象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后缓解的可能性的方法。作为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只要是包括(A)测定从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在上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高时,预测上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良好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是辅助医生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缓解的可能性的方法,不包括医生的诊断行为。
(本发明的预后预测用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的预后预测用生物标志物是用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只要是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用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这样的预后预测用生物标志物在从预后良好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采集的尿中以更高的浓度存在。
(全身性红斑狼疮)
在本说明书中,“全身性红斑狼疮”是指符合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的199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或由系统性狼疮国际合作诊所(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SLICC)制定的2012年的诊断标准的状态。
上述的由ACR制定的SLE的诊断标准将满足以下的<1>~<11>的项目中的4个项目以上的状态分类为SLE。但是,这4个项目以上的项目的症状的出现时间也可以不一致。
<1>面部红斑
<2>圆盘状皮疹
<3>光线过敏症
<4>口腔内溃疡(无痛性,在口腔或鼻咽腔出现)
<5>关节炎(2个关节以上,非破坏性)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膜炎)
<7>肾病变(0.5g/天以上的持续的蛋白尿,或者细胞圆柱的出现)
<8>神经学病变(痉挛发作或精神障碍)
<9>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4000/mm3以下的白细胞减少、1500/mm3以下的淋巴细胞减少或10万/mm3以下的血小板减少)
<10>免疫学的异常(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反应假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上述的由SLICC制定的诊断标准在满足以下的17项标准(即,以下的11个项目的临床标准和以下的6个项目的免疫学标准)中的4个项目以上的项目(其中,这4个项目以上的项目至少包括1个项目的免疫学标准)的情况,或者在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抗体为阳性、且存在由活检证明的狼疮性肾炎的情况下,分类为SLE。
临床标准
<1>急性皮肤型狼疮
<2>慢性皮肤型狼疮
<3>口腔溃疡
<4>非瘢痕性脱发
<5>滑膜炎
<6>浆膜炎(胸膜炎、心膜炎的任意一种)
<7>肾病变(尿蛋白0.5g/天以上、红细胞圆柱的任意一种)
<8>神经学病变(痉挛发作、精神病、多发性单神经炎、脊髓炎、末梢·中枢神经障碍,急性精神错乱状态)
<9>溶血性贫血
<10>白细胞减少(<4,000/mm3、或淋巴细胞减少(<4,000/mm3)
<11>血小板减少(<10万/mm3)
免疫学标准
<1>抗核抗体阳性
<2>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在ELISA法中,超过基准值的2倍)
<3>抗Sm抗体阳性
<4>抗磷脂抗体阳性
<5>低补体(C3、C4、CH50)
<6>直接库姆斯试验阳性(无溶血性贫血)
(狼疮性肾炎)
在本说明书中,“狼疮性肾炎”是指伴有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的肾障碍。SLE是全身可能受到侵犯的自身免疫疾病,会引起免疫复合体的形成和由补体造成的组织障碍。组织障碍的发生部位根据各个病例而异,可能在肾脏、皮肤、肺、脑等多种脏器中发生障碍。作为SLE的诊断标准,例如已知有美国风湿病学会新修订的标准(Updating the American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1997)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诊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The 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2012)。
在狼疮性肾炎中,主要发生肾小球肾炎,但也可能发生血管炎或间质性肾炎等。在狼疮性肾炎中,包括微系膜狼疮性肾炎、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局灶性狼疮性肾炎、弥漫性狼疮性肾炎、膜性狼疮性肾炎和晚期硬化性狼疮性肾炎,特别是包括弥漫性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的症状例如包括蛋白尿和浮肿。如果狼疮性肾炎发展,则肾功能下降,有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或分类例如可以以由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制定的狼疮性肾炎的2003年分类、或狼疮性肾炎的ACR(美国风湿病学会)诊疗指南(2012)为基准。
(肾病综合征)
在本说明书中,“肾病综合征”是指,在成人(15岁以上)的情况下,(i)尿中的蛋白质为1天3.5g以上,且(ii)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为3.0g/dL以下的状态,在儿童(不满15岁)的情况下,(i)夜尿为40mg/小时/m2以上、或早晨起床时第一次排尿为尿蛋白/肌酐比2.0g/gCr以上,且(ii)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为2.5g/dL以下的状态。作为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标准来代替上述标准。
(i)尿中的蛋白质为1天3.5g以上或0.1g/kg以上的情况持续3天以上,或者早晨起床时第一次排尿的尿蛋白为300mg/mL以上的情况持续3天以上;且
(ii)血清总蛋白量在1岁以上不满15岁时为6.0g/100mL以下,在不满1岁时为5.5g/100mL以下,且血清白蛋白在1岁以上不满15岁时为3.0g/100mL以下,在不满1岁时为2.5g/100mL以下。
(受检者)
在本说明书中,“受检者”只要是人,年龄、性别、疾病的有无等没有特别限制,但因为应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意义较高,所以优选可以列举未受到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确诊的人、未受到狼疮性肾炎的确诊的人等。作为上述未受到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确诊的人,只要是未受到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确诊的人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有全身性红斑狼疮怀疑的人、没有特别确认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怀疑的人、受到肾病综合征的确诊的人、未受到肾病综合征的确诊的人、有肾病综合征怀疑的人、没有特别确认肾病综合征的怀疑的人等。另外,作为上述未受到狼疮性肾炎的确诊的人,只要是未受到狼疮性肾炎的确诊的人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有狼疮性肾炎怀疑的人、没有特别确认狼疮性肾炎的怀疑的人、受到肾病综合征的确诊的人、未受到肾病综合征的确诊的人、有肾病综合征怀疑的人、没有特别确认肾病综合征的怀疑的人等。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的工序(a))
作为上述工序(a),只要是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即可,没有特别限制。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可以由从受检者采集的尿(即尿样品)制备分析用尿样品,利用能够特异性检测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公知的方法、例如质谱法进行测定。这样的质谱法是指使用质谱仪的测定方法,该质谱仪能够将尿样品使用离子源制成气体状的离子(电离),在分析部中,使其在真空中运动,利用电磁力或通过飞行时间差,能够将电离后的尿样品根据质荷比分离并检测;作为使用离子源进行电离的方法,可以适当选择电子电离(EI)法、化学电离(CI)法、场解吸电离(FD)法、快速原子轰击(FAB)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法、电喷雾电离(ESI)法等的方法;另外,作为在分析部中将电离后的尿样品分离的方法,可以适当选择磁场偏转型、四极型、离子阱型、飞行时间(TOF)型、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型等的分离方法。另外,可以利用将2种以上的质谱法组合的串联型质谱(MS/MS)。另外,也可以通过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将3’,4’-二脱氢-3’-脱氧胞苷从夹杂物中分离、提纯并进行分析。
在本说明书中,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在设为相对值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列举以浓度已知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内部标准)为基准的相对值、或以尿中的肌酐含量为基准的相对值(例如mg/gCr)。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的工序(b))
作为上述工序(b),只要是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在本说明书中,“对照用的参照浓度”可以使用从没有患全身性红斑狼疮的人(以下也表示为“对照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作为上述的对照者,只要是没有患全身性红斑狼疮的人即可,例如可以列举没有患狼疮性肾炎的人、健康者等,其中,优选列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且其病型不是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或健康者,其中,更优选列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且其病型不是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作为上述的“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且其病型不是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只要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且其病型不是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列举病型在肾病综合征中选自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膜性肾病(MN)、糖尿病性肾病(D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IgA肾病(IgA)和淀粉样变性肾病(RA)中的1种或2种以上(例如3种以上、4种以上、5种以上或6种)的患者。另外,“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和“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以下,也一并表示为“两浓度”)优选使用对应的浓度,具体而言,优选使用除了尿的来源不同以外、通过实质上相同的测定方法(从尿制备尿样品的制备方法、以及尿样品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测定法等)测定得到的浓度。另外,在两浓度中,在作为一方的浓度使用绝对值的情况下,作为另一方的浓度优选使用绝对值,另外,在两浓度中,在作为一方的浓度使用相对值的情况下,作为另一方的浓度优选使用相对值。上述“对照用的参照浓度”,在实施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时,也可以从对照者采集的尿制备分析用尿样品并每次测定,但也可以使用预先测定得到的浓度。
从某个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例如,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以下,也表示为“受检者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示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受检者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相比相同或较低时(优选较低时),表示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低。
为了判定受检者的浓度是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可以设定阈值(截止值)。作为这样的阈值,例如可以列举对照者的浓度的“平均值”“平均值+标准偏差(SD)”“平均值+2SD”“平均值+3SD”;对照者的浓度的“中位数”“中位数+SD”“中位数+2SD”“中位数+3SD”等。另外,阈值也可以根据“受检者的浓度”的数据和“对照者的浓度”的数据,利用使用统计分析软件的ROC(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来计算,以使灵敏度(能够将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狼疮性肾炎)的人正确判定为阳性的比例,优选为能够将患有肾病综合征的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人正确判定为阳性的比例)以及特异度(能够将未患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人正确判定为阴性的比例、优选能够将肾病综合征的病型不为狼疮性肾炎的人正确判定为阴性的比例)变高。
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和本发明的检测用生物标志物中,作为表示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优选为受检者的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高的情况,如上所述,只要是受检者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的情况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可以列举受检者的浓度相对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例如为1.2倍以上、优选为1.6倍以上、更优选为2倍以上、更加优选为2.5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更加优选为3.5倍以上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和本发明的检测用生物标志物中,作为表示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优选为受检者的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高的其他情况,可以列举受检者的浓度为1.9mg/g Cr以上、优选为2.5mg/g Cr以上、更优选为3mg/g Cr以上、更加优选为3.5mg/g Cr以上、更优选为4mg/g Cr以上、更加优选为5mg/g Cr以上的情况。这些情况意味着,作为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使用1.9mg/g Cr、优选使用2.5mg/g Cr、更优选使用3mg/g Cr、更加优选使用3.5mg/g Cr、更优选使用4mg/g Cr、更加优选使用5mg/g Cr。
(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中的工序(A))
作为上述工序(A),只要是测定从已经诊断为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这里使用的尿优选是从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之前的患者采集的尿。另外,在该工序中,可以通过与上述的工序(a)同样的公知的方法,测定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
在本发明的预后预测方法中,通过上述工序(A)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高时,可以预测为预后良好。这里,“预后良好”是指通过治疗,全身症状或至少一部分脏器病变缓解或成为低疾病活动性状态。例如,如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那样,在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20mg/g Cr以上的情况下,与20mg/g Cr以下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预测免疫抑制治疗后6~24个月后完全缓解的可能性高。
此外,“mg/g Cr”表示该物质(本发明中为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相对于1g肌酐的重量(mg)。
(本发明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试剂盒只要是作为质谱仪的内部标准物质具备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用试剂盒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的是3’,4’-二脱氢-3’-脱氧胞苷被进行了同位素标记。作为同位素标记的例子,可以列举由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标记、或由碳、氮、氧、氚等的元素进行的标记,优选利用由氚进行的标记。另外,本发明的试剂盒也可以还具备其他的检查试剂、稀释液、使用说明书等。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的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检测(或诊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数据的收集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上述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一种辅助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诊断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不包括医生的诊断行为),其包括:
(a)测定从上述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一种诊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上述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一种诊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上述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和
(c)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示上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高,在该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对上述受检者实施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的工序;以及
一种3’,4’-二脱氢-3’-脱氧胞苷,其用于是否为全身性红斑狼疮(优选为是否为肾病综合征、更优选为肾病综合征的病型是否为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
实施例1
1.方法
为了探索能够高精度地从肾病综合征中鉴别狼疮性肾炎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尿样品]
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中使用了在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保管的274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样品。将这些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患者信息表示于以下的表1。此外,上述全部274名患者进行了肾脏活检,确定了病型。
[表1]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161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171
[尿样品的前处理]
尿样品因采集的时间及个人差异而浓度会较大地不同。因此,为了更正确地探索尿中的生物标志物,对各尿样品的浓度用尿中的肌酐浓度进行了修正。具体而言,利用公知的酶法对各尿样品中的肌酐量进行定量,根据其结果,将各尿样品用水稀释,以使各尿样品的肌酐的最终浓度成为10mg/dL。将该稀释后的尿样品提供给后述的质谱分析。
[由质谱仪进行的尿中代谢物的分析]
使用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型质谱仪(CE-TOFMS)进行各尿样品中的尿中代谢物的分析。将阳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表示于以下的(1),将阴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表示于以下的(2)。
(1)阳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
阳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参照以下的(s)和(t)的文献中记载的测定条件。
(s)Soga,T.,Ohashi,Y.,Ueno,Y.,Naraoka,H.,Tomita,M.,and Nishioka,T.,“Quantitative Metabolome Analysis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assSpectrometry”,J.Proteome Res.2.488-494,2003.
(t)Soga,T.,Baran,R.,*Suematsu M.,Ueno,Y.,Ikeda,S.,Sakurakawa T.,Kakazu,Y.,Ishikawa,T.,Robert,M.,Nishioka,T.,Tomita,M.,“DifferentialMetabolomics Reveals Ophthalmic Acid As An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Indicating Hepatic Glutathione Consumption”,J.Biol.Chem.281,16768-16776,2006.
阳离子性代谢物质的具体的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1-1)毛细管电泳(CE)的分析条件
毛细管使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50μm、外径360μm、全长100cm)。缓冲液使用1M的甲酸水溶液(pH约1.8)。施加电压设为+30kV,毛细管温度为20℃,进行电泳。分析用尿样品向毛细管一端的注入使用加压法以50mbar进行3秒钟。
(1-2)飞行时间型质谱仪(TOFMS)的分析条件
使用正离子模式,电离电压设定为4kV,碎裂(Fragmentor)电压设定为75V,锥孔(Skimmer)电压设定为50V,OctRFV电压设定为125V。干燥气体使用氮,干燥气体的温度设定为300℃,压力设定为10psig。鞘液使用50%甲醇溶液,为了质量校正用,混入六(2,2-二氟乙氧基)磷腈使其成为0.1μM。鞘液以10μL/min送液。将以正离子模式得到的全部数据使用六(2,2-二氟乙氧基)磷腈(m/z 622.0290)和甲醇的二聚物的同位素(m/z 66.0632)的质量数进行自动校正。
(2)阴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
阴离子性代谢物质的测定条件参照以下的(u)的文献中记载的测定条件。(u)Soga,T.,Igarashi,K.,Ito,T.,Mizobuchi,K.,Zimmermann,H.,Tomita,M.,“MetabolomicProfiling of Anionic Metabolite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assSpectrometry”,Anal.Chem.81,6165-6174,2009.
(2-1)毛细管电泳(CE)的分析条件
毛细管使用COSMO(+)毛细管(内径50μm、外径360μm、全长100cm)。缓冲液使用50mM乙酸铵水溶液(pH8.5)。施加电压为-30kV,毛细管温度为20℃,进行电泳。分析用尿样品从毛细管一端的注入使用加压法以50mbar进行30秒钟。
(2-2)飞行时间型质谱仪(TOFMS)的分析条件
使用负离子模式,电离电压设定为3.5kV,碎裂电压设定为100V,锥孔电压设定为50V,OctRFV电压设定为200V。干燥气体使用氮,设定为温度300℃、压力10psig。鞘液使用包含5mM乙酸铵的50%甲醇溶液,为了质量校正用,混入六(2,2-二氟乙氧基)磷腈使其成为0.1M。鞘液以10μL/min送液。将以负离子模式得到的全部数据使用六(2,2-二氟乙氧基)磷腈的乙酸加成离子(m/z 680.0355)和乙酸的二聚物的同位素(m/z120.0384)的质量数进行自动校正。
2.结果
[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对上述274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样品,用上述方法进行CE-TOF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从这些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中,检测到合计220种代谢物峰。对这些尿中代谢物的全部峰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施能够从肾病综合征的7种病型中检测出1种病型的罹患可能性高的标志物候选的探索。结果,发现了能够检测出患有肾病综合征的7种病型中的作为特定的1种病型的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高的标志物候选峰(峰ID“CU040”(之后鉴定为3’,4’-二脱氢-3’-脱氧胞苷))。将肾病综合征的7种各病型组中的CU040的相对浓度的最小值、5百分率值、25百分率值、50百分率值(中位数)、75百分率值、95百分率值、最大值分别表示于表2,在图1中示出将这些值以箱须图表示的图。
[表2]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191
根据图1的结果可知,峰ID“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相对浓度仅在肾病综合征的7种病型中的狼疮性肾炎(LN)时呈现较高的值。例如如果用50百分率值进行比较,则狼疮性肾炎的病型的相对浓度相对于其他病型的相对浓度至少为3.56倍以上。
基于狼疮性肾炎组的尿样品中的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相对浓度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6种病型组的尿样品中的CU040的相对浓度制作ROC曲线,结果AUC值为0.8218呈现较高的值(图2)。另外,作为用于区分作为肾病综合征的病型的1种的狼疮性肾炎组与肾病综合征的其他6种病型组的CU040的相对浓度的截止值而设定了18.398,结果在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人的灵敏度(即,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检查阳性者的比例)和特异度(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在不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人中检查阴性者的比例)分别为0.7037(70.37%)和0.9717(97.17%)。
这些结果表明,如果测定从肾病综合征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相对浓度,设定适当的截止值,则能够以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指标,高精度地检测肾病综合征的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狼疮性肾炎是由全身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障碍,所以也表明,通过上述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受检者患有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进而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CU040的鉴定]
如上所述,峰ID“CU040”在测定当初,由于没有对应的标准试剂,所以是未知的峰。为了鉴定该峰的物质,从不是狼疮性肾炎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储尿采集几升尿,尝试了通过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的代谢物的回收、以及通过核磁共振进行的物质的鉴定。另外,由于在过去的文献(Tritten,L.,Keiser,J.,Godejohann,M.,Utzinger,J.,Vargas,M.,Beckonert,O.,Holmes,E.,Saric,J.,“Metabolic Profiling Framework for Discoveryof Candidate Diagnostic Markers of Malaria”,Scientific Rep.3,2769,2013.)中被报告了从鼠尿中检测到的代谢物(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组成式与CU040的组成式相同,所以进行该代谢物的合成,比较了该合成代谢物(“KAH51-57”)的峰与CU040的峰。将其结果表示于图3。
根据图3的结果可知,合成代谢物和CU040的峰的保持时间一致,而且主要的MS/MS(串联质谱)谱图一致。由此鉴定CU040为3’,4’-二脱氢-3’-脱氧胞苷。另外,该结果表明,在不伴有肾炎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尿中也含有CU040。
[诊断全身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的截止值的计算]
对于表3所示的、患者包括上述的274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一部分的由上述的7种病型构成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和非肾病综合征患者531名以及健康者15名的尿样品加起来合计546名的尿样品,通过上述方法进行CE-TOF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弄清了7种病型和健康对照的各组的CU040的浓度分布。将7种各病型组和健康对照中的CU040的浓度的最小值、10百分率值、25百分率值、50百分率值(中位数)、75百分率值、90百分率值、最大值分别表示于表4,在图4中示出将这些值用点图和箱须图表示的图。
[表3]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211
[表4]
(单位=g CU040/g肌酐)
MN DN MCNS LN RA FSGS IgA HC
最小值 0 0.26 0 0.21 0 0 0 0.29
10%百分率值 0.17 0.34 0.27 0.92 0.32 0.22 0.34 0.3
25%百分率值 0.48 0.48 0.42 2.45 0.53 0.39 0.41 0.36
中位数 0.66 0.75 0.56 4.15 0.71 0.59 0.51 0.41
75%百分率值 1 1 0.95 8 1.28 0.83 0.66 0.63
90%百分率值 1.51 1.32 1.7 16.3 1.8 1.83 0.9 0.9
最大值 4.5 2.1 5.2 37 2 3.3 3.9 1.07
基于狼疮性肾炎组的尿样品中的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和狼疮性肾炎以外的6种病型组及健康对照的尿样品中的CU040的浓度,制作ROC曲线,结果AUC值为0.927呈现为较高的值(图5)。另外,作为用于区分狼疮性肾炎组与其他6种病型组和健康对照的CU040的浓度的截止值而设定了1.9mg/g Cr,结果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和非肾病综合征患者531名以及健康者15名的尿样品加起来的合计546名中,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人的灵敏度(即,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检查阳性者的比例)以及特异度(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在不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人中检查阴性者的比例)分别为0.8571(85.71%)和0.9612(96.12%)。
表4、图4和图5的结果表明,如果测定从受检者(不论是否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设定适当的截止值,则能够以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指标,高精度地检测采集了尿检体的被验者患有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另外,上述的表4、图4和图5的结果也表明,如果测定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设定适当的截止值,则能够以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指标,高精度地检测采集了尿检体的受检者的病型为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狼疮性肾炎是由全身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障碍,所以也表明,通过上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受检者患有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进而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实施例2
[尿中CU040浓度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中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与各种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具体而言,通过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对从肾病综合征患者采集的尿样品(n=63)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进行了定量。基于所得到的尿中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分析了患者分布数。首先,研究了9个分区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下的患者分布数,结果,浓度低于10mg/g Cr的患者数为19例,10~20mg/g Cr的患者数为16例,20~30mg/g Cr的患者数为17例,30~40mg/g Cr的患者数为7例,40~50mg/g Cr的患者数为3例,90~100mg/g Cr的患者数为1例(图6的上图)。基于该结果,进一步研究了4个分区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下的患者分布数,结果,浓度低于10mg/g Cr的患者数为19例,10~20mg/g Cr的患者数为16例,20~30mg/g Cr的患者数为17例,30mg/g Cr以上的患者数为11例(图6的下图)。
接下来,分析上述的被分类为4个分区的患者组的各自的临床参数并制作图表。作为临床参数,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C)标准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index)(SLEDAI)。将各个参数和尿中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的相关性表示于图7和图8。如图7和图8所示,在3’,4’-二脱氢-3’-脱氧胞苷高浓度分区中,确认了与几个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随着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增加,圆盘状红斑狼疮、光线过敏症、脱毛并发的得分呈现上升倾向,相反,尿圆柱和溶血性贫血的得分呈现降低倾向。
实施例3
[尿中CU040浓度与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的关联]
从由名古屋大学肾脏内科实施了肾脏活检的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采集尿样品,测定其尿样品中的CU040(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此外,该CU040浓度在由CE-MS测定尿样品中的浓度后,用尿样品中的肌酐浓度修正而进行计算。
将这些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尿中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低于20mg/g Cr(n=30)或20mg/g Cr以上(n=27)的2个组,比较免疫抑制治疗3、6、12和24个月后的完全缓解率。将尿蛋白为0.2g/day以下的时点评价为完全缓解。将比较完全缓解率的结果表示于表5和图9。此外,在图9中的2个曲线图中,累计首次完全缓解达成率整体较高的曲线图表示“CU04020=<”的结果,整体较低的曲线图表示“CU040<20”的结果。
[表5]
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比例
Figure BDA0003125849210000231
判定为达到完全缓解的57名
如表5和图9所示,在免疫抑制治疗后6、12和24个月的时点,在尿中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为20mg/g Cr以上的组中,与低于20mg/g Cr的组相比,确认了显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由这些结果表示,尿中3’,4’-二脱氢-3’-脱氧胞苷浓度能够作为预后推定生物标志物利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即使不进行肾脏活检也能够以高精度检测肾病综合征的病型是否为狼疮性肾炎的方法、以及用于进行该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等。

Claims (10)

1.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和
(b)将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比较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比对照用的参照浓度高时,表明所述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中,在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相对于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为1.2倍以上时,表明受检者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中,对照用的参照浓度为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病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或健康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中,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性红斑狼疮为狼疮性肾炎。
5.一种用于检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其中,从受检者采集的尿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高于从狼疮性肾炎以外的病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或健康者采集的尿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受检者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身性红斑狼疮为狼疮性肾炎。
8.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预测方法,其包括:
(A)测定从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采集的尿中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A)中测定得到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的浓度高时,预测所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良好。
9.一种用于预测全身性红斑狼疮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包含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10.一种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或预后预测用试剂盒,其包括作为质谱仪的内部标准物质的3’,4’-二脱氢-3’-脱氧胞苷。
CN201980085365.XA 2018-12-26 2019-12-26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227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2371 2018-12-26
JP2018242371 2018-12-26
PCT/JP2019/051066 WO2020138260A1 (ja) 2018-12-26 2019-12-26 全身性エリテマトーデスの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7777A true CN113227777A (zh) 2021-08-06

Family

ID=7112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365.XA Pending CN113227777A (zh) 2018-12-26 2019-12-26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0730A1 (zh)
EP (1) EP3904872A4 (zh)
JP (1) JP7479636B2 (zh)
CN (1) CN113227777A (zh)
WO (1) WO2020138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3331A1 (ja) * 2021-10-14 2023-04-20 国立大学法人東海国立大学機構 抗3',4'-ジデヒドロ-3'-デオキシシチジン抗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8489A1 (en) * 2009-04-27 2012-03-08 Niigata University Use of megalin in urine as marker for detecting renal disorder
WO2013183596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腎疾患のバイオマーカー及びその用途
CN104870012A (zh) * 2012-06-27 2015-08-26 吉安特科技公司 用于炎性疾病的抗-cxcl9、抗-cxcl10、抗-cxcl11、抗-cxcl13、抗-cxcr3和抗-cxcr5试剂
CN105441578A (zh) * 2016-01-19 2016-03-3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尿液外泌体microRNA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及制备的试剂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256A1 (en) 2001-09-25 2003-04-10 Torrance Christopher J. Use of isogenic human cancer cells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drug discovery
JP6128631B2 (ja) 2012-08-01 2017-05-17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糖尿病性腎症鑑別用マーカー及びその用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8489A1 (en) * 2009-04-27 2012-03-08 Niigata University Use of megalin in urine as marker for detecting renal disorder
WO2013183596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腎疾患のバイオマーカー及びその用途
CN104870012A (zh) * 2012-06-27 2015-08-26 吉安特科技公司 用于炎性疾病的抗-cxcl9、抗-cxcl10、抗-cxcl11、抗-cxcl13、抗-cxcr3和抗-cxcr5试剂
CN105441578A (zh) * 2016-01-19 2016-03-3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尿液外泌体microRNA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及制备的试剂盒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UCIENNE TRITTEN等: "Metabolic Profiling Framework for Discovery of Candidate Diagnostic Markers of Malaria", 《SCIENTIFIC REPORTS》, vol. 3, pages 1 - 6 *
李海英等: "狼疮性肾炎的尿液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vol. 35, no. 01, pages 67 - 69 *
王玉栋: "基于LC/MS法对尿样中修饰核苷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6 *
王鹏等: "尿液蛋白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 《川北医学院学报》, vol. 33, no. 05, pages 688 - 6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4872A1 (en) 2021-11-03
EP3904872A4 (en) 2022-10-19
JPWO2020138260A1 (zh) 2020-07-02
WO2020138260A1 (ja) 2020-07-02
JP7479636B2 (ja) 2024-05-09
US20220120730A1 (en)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lani et al. The utility of MASS‐FIX to detect and monitor monoclonal proteins in the clinic
Good et al. Naturally occurring human urinary peptides for use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3030255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isk
US8653006B2 (en) Metabolite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using NMR
CN113960235B (zh) 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肺癌检测试剂中的用途和方法
Wang et al. Urinary peptidomics identifie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N111562338B (zh) 透明肾细胞癌代谢标志物在肾细胞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产品中的应用
US20150133331A1 (en) Metabolite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liver cancer
Zhang et al.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s of a serum biomarker for sarcoidosis by comparative proteomic approach with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in ethnic Han Chinese patients
Liang et al. Metabolomic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 clinical discovery study
WO2015179952A1 (en) A metabolite panel for improved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 testing of cystic fibrosis
López-Hernández et al. 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uberculosis comorbidity
Liang et al. Serum metabolomics uncovering specific metabolite signatures of intra-and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N112669958B (zh) 代谢物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CN113227777A (zh)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检测方法
CN112305122B (zh) 代谢物标志物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
JP6128631B2 (ja) 糖尿病性腎症鑑別用マーカー及びその用途
CN115097147B (zh) 预测奥密克戎复阳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蛋白、联合模型
EP3911951A1 (en) Urine metabolomics based method of detecting renal allograft injury
CN114280202B (zh) 一种用于诊断镉中毒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CN112305118B (zh) L-辛酰基肉碱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CN112630344B (zh) 代谢标志物在脑梗死中的用途
WO2018007511A1 (en) Diagnostic methods based on lipid profiles
JP2014027898A (ja) 肝細胞がん発症リスクの判定方法
Wang et al. Behcet's Disease with Active Uveitis: Detection of Serum Protein Biomarkers Using MALDI‐TOF‐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