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7632A -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7632A
CN113227632A CN202080007087.9A CN202080007087A CN113227632A CN 113227632 A CN113227632 A CN 113227632A CN 202080007087 A CN202080007087 A CN 202080007087A CN 113227632 A CN113227632 A CN 113227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guide
clamp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70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兆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7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bstract

一种夹持结构(100)、云台设备(300)、及可移动平台(1000)。夹持结构(100)包括夹座(10)及夹持组件(30)。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夹持件(31)及第二夹持件(33)。第一夹持件(3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第二夹持件(33)包括第二夹持部(331),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

Description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生活中有很多用于搭载拍摄装置,例如手机等的云台设备,目前,应用在搭载手机的云台设备上的夹紧机构一般是采用相对的两个夹爪来给手机提供夹持力,相对的两个夹爪能够受力张开或夹紧以使得夹紧机构能够适应宽度尺寸不同的手机,使用可靠性较高。由于手机会随着云台设备的转动而转动,为了确保安装,通常需要腾出一只手来稳定夹紧结构以保证手机和云台设备的相对位置固定。然而,实际应用中,用户在将手机装入夹紧机构时,通常需要用户双手施加力使手机夹紧机构的夹爪相背运动保持张开状态,待手机放入夹紧机构后,用户双手再施加力使手机夹紧机构的夹爪相向运动以夹紧手机。即,在手机安装到夹紧机构上的过程中,夹抓的张开与夹紧也均需要双手操作,因此,这种夹紧结构势必会导致安装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包括夹座及与所述夹座结合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夹座、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共同限定用于放置待夹持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夹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当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同步背向移动时,所述安装空间能够增大直至容纳所述待夹持件。当所述待夹持件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待夹持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云台设备包括云台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在所述云台上。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座及与所述夹座结合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夹座、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共同限定用于放置待夹持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夹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当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同步背向移动时,所述安装空间能够增大直至容纳所述待夹持件。当所述待夹持件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待夹持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平台本体及云台设备,所述云台设备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平台本体上。所述云台设备包括云台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在所述云台上。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座及与所述夹座结合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夹座、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共同限定用于放置待夹持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夹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当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同步背向移动时,所述安装空间能够增大直至容纳所述待夹持件。当所述待夹持件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待夹持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中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且当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同步背向移动时,安装空间能够增大直至容纳待夹持件,当待夹持件放置在安装空间内时,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待夹持件,由此,在手机安装到夹持结构上的过程中,夹持结构的张开与夹紧均只需要单手操作,腾出来的手可以用来稳定手机和云台设备的相对位置,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在一种夹紧状态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夹持结构去掉盖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在一种张开状态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夹持结构去掉盖体,且卡合组件锁定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夹持结构去掉盖体,且卡合组件解锁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卡合组件锁定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卡合组件解锁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在一种夹紧状态下时,联动件与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在一种张开状态下时,联动件与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夹紧手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结构100,夹持结构100包括夹座10及夹持组件30。夹座10、第一夹持件31、及第二夹持件33共同限定用于放置待夹持件400(图12所示)的安装空间11。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夹持件31及第二夹持件33。第一夹持件3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第二夹持件33包括第二夹持部331。夹座10位于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之间,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其中,当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同步背向移动时,安装空间11能够增大直至容纳待夹持件400;当待夹持件400放置在安装空间11内时,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自动同步同向移动以夹紧待夹持件400。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未放置待夹持件400时,夹持结构100处于初始状态。请结合图3至图5,当需要放置待夹持件400时,可以将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朝相背的方向拉开至合适的展开位置,以增大安装空间11而容纳待夹持件400。在朝相背的方向拉开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时,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3能够联动且同步背向移动。即在单独拉开第一夹持部311以使第一夹持部311展开时,第二夹持件33会随第一夹持件31的移动而朝相背的另一方向移动,使第二夹持部331同样展开;在单独拉开第二夹持部331以使第二夹持部331展开时,第一夹持件31会随第二夹持件33的移动而朝相背的另一方向移动,使第一夹持部311同样展开。当待夹持件400放置在安装空间11内时,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待夹持件400。其中,同向移动是指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同时向收缩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收缩方向与展开方向相背。
目前,一些夹持结构往往需要双手同时将两个可移动的夹持部拉开以在安装空间放置待夹持件,或者一只手固定夹持结构,另一只手拉开一个可移动的夹持部以在安装空间放置待夹持件,这些夹持结构往往难以兼顾拉开夹持部的操作和放置待夹持件的操作。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100只需拉开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中的任意一个,另一个夹持部能够联动同步背向移动,只需要单手操作,腾出来的手可以用来稳定待夹持件400和云台设备300的相对位置,也便于用户兼顾拉开夹持部311/331和放置待夹持件400,从而降低了待夹持件400的安装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夹座10包括基座13和盖体15。盖体15安装在基座13上,并与基座13形成收容腔151。盖体15能够遮挡住设置在收容腔151内的其他零部件,起到防尘、防水、防腐蚀等保护作用。盖体1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铰链连接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安装在基座13上,盖体15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基座13上,在此不做限定。当待夹持件400放置在安装空间11内时,盖体15能够承载待夹持件400。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3包括基座本体131、第一导柱133、第二导柱135、第一导杆137、及第二导杆139。其中,第一导柱133、第二导柱135、第一导杆137、及第二导杆139均设置在基座本体131上,可以均是自基座本体131朝盖体15方向延伸的柱状体。第二导柱135和第二导杆139均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第二导柱135环绕第一导柱133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导杆139环绕第一导杆137均匀分布。第二导柱135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第二导杆139数量也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柱135的数量是2个,第二导杆139数量也是2个。
请继续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131上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311和第二配合部1313。第一配合部1311可以是导轨13112,用于与第一夹持件31配合,使第一夹持件31能够沿第一配合部1311移动。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1311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导轨13112,还可以是两段间隔的导轨13112,且两段间隔的导轨13112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段间隔的导轨13112之间的空间能够设置其他零部件,或者为其他零部件的移动或转动提供运动空间。第二配合部1313也可以是导轨13132,用于与第二夹持件33配合,使第二夹持件33能够沿第二配合部1313移动。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部1313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导轨13132,还可以是两段间隔的导轨13132,且两段间隔的导轨13132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段间隔的导轨13132之间的空间能够设置其他零部件,或者为其他零部件的移动或转动提供运动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131上还可设置有第一导轨1312和第二导轨1314。第一导轨1312用于与第一夹持件31配合,使第一夹持件31能够沿第一导轨1312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导轨1312与第一配合部1311平行,能够共同与第一夹持件31配合,使第一夹持件31能够沿第一配合部1311和第一导轨1312移动以实现第一夹持件31的展开与收缩。第二导轨1314用于与第二夹持件33配合,使第二夹持件33能够沿第二导轨1314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导轨1314与第二配合部1313平行,能够共同与第二夹持件33配合,使第二夹持件33能够沿第二配合部1313和第二导轨1314移动以实现第二夹持件33的展开与收缩。
请继续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131上还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15和第二连接部1316。第一连接部1315和第二连接部1316可以是自基座本体131朝盖体15方向延伸的柱状体,也可以是自基座本体131朝盖体15方向延伸的凸台,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31还可包括自第一夹持部311延伸的第一驱动部313和第一导向部315。第一导向部315与第一驱动部313间隔,第一导向部3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驱动部313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导向部315设有导槽,用于与第一导轨1312配合以能沿着第一导轨1312滑动。第一驱动部313包括多个齿3132、第一突柱3134、第一导引部3136、及第一结合部3138。
其中,多个齿3132依次等间距设置在第一驱动部313的一侧面,多个齿3132上设有斜面。第一突柱3134和第一导引部3136设置在第一驱动部313的同一侧。第一突柱3134自第一驱动部313的与基座本体131相对的底面延伸。第一导引部3136用于与第一配合部1311配合,使第一夹持件31能够沿着第一导引部3136或第一配合部1311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引部3136包括导轨,第一配合部1311包括导槽,导轨与导槽配合使第一配合部1311能够沿着第一引导部3136的导轨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引部3136包括导槽31361,第一配合部1311包括导轨13112,导轨13112与导槽31361配合使第一引导部3136能够沿着第一配合部1311的导轨13112移动。第一结合部3138自第一驱动部313的另一侧面延伸,即,第一结合部3138与多个齿3132分别位于第一驱动部313的相背两侧。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件33还可包括自第二夹持部331延伸的第二驱动部333和第二导向部335。第二导向部335与第二驱动部333间隔,第二导向部33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驱动部333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导向部335设有导槽,用于与第二导轨1314配合以能沿着第二导轨1314滑动。第二驱动部333包括多个齿3332、第二突柱3334、第二导引部3336、及第二结合部3338。
其中,多个齿3332依次等间距设置在第二驱动部333的一侧面,多个齿3332上设有斜面。第二突柱3334和第二导引部3336设置在第二驱动部333的同一侧。第二突柱3334自第二驱动部333的与基座本体131相对的底面延伸。第二导引部3336用于与第二配合部1313配合,使第二夹持件33能够沿着第二导引部3336或第二配合部1313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引部3336包括导轨,第二配合部1313包括导槽,导轨与导槽配合使第二配合部1313能够沿着第二引导部3336的导轨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引部3336包括导槽33361,第二配合部1313包括导轨13132,导轨13132与导槽33361配合使第二引导部3336能够沿着第二配合部1313的导轨13132移动。第二结合部3338自第二驱动部333的另一侧面延伸,即,第二结合部3338与多个齿3332分别位于第二驱动部333的相背两侧。
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夹座10上的卡合组件50。卡合组件50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3,以使第一夹持部311及第二夹持部331能够被锁定并保持在预设位置。请结合图1及图3,具体地,预设位置包括完全展开位置、完全关闭位置、及多个不同的部分展开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组件50还用于在待夹持件400放置在安装空间11内时,由待夹持件400抵持卡合组件50并使得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同步自动同向移动以夹紧待夹持件400(图12示)。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合组件50包括第一卡合部件51及第二卡合部件53。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3位于第一卡合部件51与第二卡合部件53之间,第一卡合部件51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第一夹持件31,第二卡合部件53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第二夹持件33。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件51包括第一卡合件512和第一致动件514。第一卡合件512收容在夹座10内,第一卡合件512能够与第一夹持件31卡合以锁定第一夹持件31。第一致动件514与第一卡合件512连接。其中,在第一致动件514受到外力时,第一致动件514推动第一卡合件512朝远离第一夹持件31的方向移动以解锁第一夹持件31;在第一致动件514受到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第一致动件514带动第一卡合件512朝接近第一夹持件31的方向移动以锁定第一夹持件31。进一步地,第一卡合件51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夹持部311的移动方向可垂直,当然也可以呈其他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件512包括第一主体部5121及自第一主体部5121延伸的第一卡合部5123。第一卡合部5123能够与第一驱动部313卡合,以锁定第一夹持件31;第一致动件514位于第一主体部5121与第一驱动部313之间并与第一卡合部5123间隔,第一致动件514与第一主体部5121相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512包括多个第一卡合部5123,多个第一卡合部5123彼此间隔,第一致动件514位于间隔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512包括两个第一卡合部5123,两个第一卡合部5123彼此间隔,第一致动件514位于该间隔内,第一致动件514与第一主体部5121相接形成第一相接处,两个第一卡合部5123关于第一相接处对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5123包括齿51232,第一卡合部5123的齿51232能够与第一驱动部313的不同齿3132配合,以将第一驱动部31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具体地,第一卡合部5123的齿51232设有斜面,第一卡合部5123的齿51232的斜面能够与第一驱动部313的不同齿3132的斜面配合,以将第一驱动部31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6,第一卡合部5123包括第一面51234、第二面51236、及倾斜连接第一面51234及第二面51236的斜面51238,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一面51234与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二面51236相背,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一面51234较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二面51236更靠近第一夹持部311,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一面51234的长度大于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二面51236的长度。具体地,第一卡合部5123的斜面51238能够与第一驱动部313的不同齿3132的斜面配合,以将第一驱动部31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及图9,第一致动件514包括第一按钮5141、第一弹性体5143、及第一连杆5145。请结合图1及图2,第一按钮5141的一部分收容在夹座10内,第一按钮5141的另一部分从夹座10露出。第一弹性体5143用于将第一按钮5141弹性连接在夹座10上,第一弹性体5143可以是弹簧5143,在第一按钮5141被按下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力,在按下第一按钮5141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弹簧5143能恢复一定的弹性形变并释放弹力,使第一按钮5141重新抬升,并在外力消失时将第一按钮5141抬升至被按下前的初始位置。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与第一按钮514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45的第二端51454与第一卡合部5123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与第一连杆5145的第二端51454相背。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6及图7,第一按钮5141包括第一按钮本体51412及第一卡合臂51414。第一弹性体5143部分收容在第一按钮本体51412内,第一弹性体5143的第一端与第一按钮本体51412结合,第一弹性体5143的第二端与基座13结合。具体地,第一弹性体5143套设在第一导柱133上,多个第二导柱135穿设在第一按钮本体51412上,第一按钮本体51412可以相对第一导柱133和多个第二导柱135移动。第一卡合臂51414设置在第一按钮本体51412的侧壁,第一卡合臂51414设置有第一卡合槽51416,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卡合槽51416内。第一主体部5121还包括第二卡合槽51212,第一连杆5145的第二端51454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卡合槽51212内。
请结合图8及图9,在按下第一按钮5141时,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随第一按钮5141被按下而向下移动,同时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在第一卡合槽51416内转动,第一连杆5145的第二端51454在第一卡合部5123的第二卡合槽51212内转动,使第一连杆514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以将第一卡合部5123向远离第一驱动部313的方向推动,使第一夹持件31解锁。在按下第一按钮5141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随第一按钮5141的抬升而向上移动,同时第一连杆5145的第一端51452在第一卡合槽51416内转动,第一连杆5145的第二端51454在第二卡合槽51212内转动,使第一连杆514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以将第一卡合部5123向接近第一驱动部313的方向拉动,使第一夹持件31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件53包括第二卡合件532和第二致动件534。第二卡合件532收容在夹座10内,第二卡合件532能够与第二夹持件33卡合以锁定第二夹持件33。第二致动件534与第二卡合件532连接。其中,在第二致动件534受到外力时,第二致动件534推动第二卡合件532朝远离第二夹持件33的方向移动以解锁第二夹持件33;在第二致动件534受到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第二致动件534带动第二卡合件532朝接近第二夹持件33的方向移动以锁定第二夹持件33。进一步地,第二卡合件532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夹持部331的移动方向可垂直,当然也可以呈其他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件532包括第二主体部5321及自第二主体部5321延伸的第二卡合部5323。第二卡合部5323能够与第二驱动部333卡合,以锁定第二夹持件33;第二致动件534位于第二主体部5321与第二驱动部333之间并与第二卡合部5323间隔,第二致动件534与第二主体部5321相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合件532包括多个第二卡合部5323,多个第二卡合部5323彼此间隔,第二致动件534位于间隔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合件532包括两个第二卡合部5323,两个第二卡合部5323彼此间隔,第二致动件534位于该间隔内,第二致动件534与第二主体部5321相接形成第二相接处,两个第二卡合部5323关于第二相接处对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5323包括齿53232,第二卡合部5323的齿53232能够与第二驱动部333的不同齿3332配合,以将第二驱动部33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具体地,第二卡合部5323的齿53232设有斜面,第二卡合部5323的齿53232的斜面能够与第二驱动部333的不同齿3332的斜面配合,以将第二驱动部33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5323包括第一面53234、第二面53236、及倾斜连接第一面53234及第二面53236的斜面53238,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一面53234与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二面53236相背,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一面53234较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二面53236更靠近第二夹持部331,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一面53234的长度大于第二卡合部5323的第二面53236的长度。具体地,第二卡合部5323的斜面51238能够与第二驱动部333的不同齿3332的斜面配合,以将第二驱动部33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及图9,第二致动件534包括第二按钮5341、第二弹性体5343、及第二连杆5345。请结合图1及图2,第二按钮5341的一部分收容在夹座10内,第二按钮5341的另一部分从夹座10露出。第二弹性体5343用于将第二按钮5341弹性连接在夹座10上,第二弹性体5343可以是弹簧5343,在第二按钮5341被按下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力,在按下第二按钮5341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弹簧5343能恢复一定的弹性形变并释放弹力,使第二按钮5341重新抬升,并在外力消失时将第二按钮5341抬升至被按下前的初始位置。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与第二按钮534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与第二卡合部532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与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相背。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6及图7,第二按钮5341包括第二按钮本体53412及第二卡合臂53414。第二弹性体5343部分收容在第二按钮本体53412内,第二弹性体5343的第一端与第二按钮本体53412结合,第二弹性体5343的第二端与基座13结合。具体地,第二弹性体5343套设在第一导杆137上,多个第二导杆139穿设在第二按钮本体53412上,第二按钮本体53412可以相对第一导杆137和多个第二导杆139移动。第二卡合臂53414设置在第二按钮本体53412的侧壁,第二卡合臂53414设置有第一卡槽53416(图8示),第一卡槽53416与第一卡合槽51416的结构一致,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卡槽53416内。第二主体部5321还包括第二卡槽53212,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卡槽53212内。
请结合图8及图9,在按下第二按钮5341时,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随第二按钮5341被按下而向下移动,同时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在第一卡槽53416内转动,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在第二卡合部5323内转动,使第二连杆534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以将第二卡合部5323向远离第二驱动部333的方向推动,使第二夹持件33解锁。在按下第二按钮5341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随第二按钮5341的抬升而向上移动,同时第二连杆5345的第一端53452在第一卡槽53416内转动,第二连杆5345的第二端53454在第二卡槽53212内转动,使第二连杆534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以将第二卡合部5323向接近第二驱动部333的方向拉动,使第二夹持件33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结构100还可包括联动件70。联动件70用于连接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3。请结合图10及图11,其中,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中的任意一个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联动件70,且卡合组件50解锁夹持组件30时,联动件70带动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中的另一个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动件70包括联动本体71、第一联动部73及第二联动部75。联动本体7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3上。第一联动部73设置在联动本体71上并与第一夹持件31的第一驱动部313活动连接。第二联动部75设置在联动本体71上并与第二夹持件33的第二驱动部333活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联动部73与第二联动部75关于联动本体71的中心对称,以使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31可以同步等距离地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73开设有条形的第一通孔732,第一驱动部313上的第一突柱3134伸入第一通孔732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73上设置有第一突柱,第一驱动部313开设有条形的第一通孔,第一突柱伸入第一通孔内。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联动部75开设有条形的第二通孔752,第二驱动部333上的第二突柱3334伸入第二通孔752内。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联动部75上设置有第二突柱,第二驱动部333开设有条形的第二通孔,第二突柱伸入第二通孔内。
请参阅图2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结构100还包括收容在夹座10内的连接组件90,连接组件90用于弹性连接第一夹持件31与夹座10、及弹性连接第二夹持件33与夹座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90包括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3。第一连接件91用于弹性连接第一夹持件31与夹座10。第二连接件93用于弹性连接第二夹持件33与夹座10。具体地,第一连接件91的第一端912与第一结合部3138连接,第一连接件91的第二端914与第一连接部1315连接,以弹性连接第一夹持件31与夹座10。第二连接件93的第一端932与第二结合部3338连接,第二连接件91的第二端934与第二连接部1316连接,以弹性连接第二夹持件33与夹座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3均位于第一夹持件31的第一驱动部313与第二夹持件33的第二驱动部333之间。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3平行,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3平行,且与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的移动方向平行,以在夹持组件30移动时保证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的形变方向与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的移动方向平行,确保弹性连接的可靠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91包括弹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3包括弹簧。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3均为弹簧。
请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31、第二夹持件33、及卡合组件50均部分收容在收容腔151内,联动件70和连接组件90收容在收容腔151内。在未放置待夹持件400(图12所示)时,第一夹持件31、第二夹持件33、及卡合组件50处于初始位置。当需要在安装空间11中放置待夹持件400时,可以拉开第一夹持件31或第二夹持件33之中的任意一个,另一个夹持件会在联动件70的作用下背向移动,或同时拉开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使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3背向移动,以增大安装空间11,使待夹持件400可以放在安装空间11内。
请结合图10及图11,例如在第一夹持件31使第一夹持件31被拉开并向第一方向D1移动,即第一驱动部313朝第一方向D1移动。第一驱动部313上的第一突柱3134带动联动件70的第一联动部73朝第一方向D1移动,使联动件70逆时针转动,联动件70的第二联动部75带动第二驱动部333上的第二突柱3334朝第二方向D2移动,使第二夹持件33朝第二方向D2移动。如此,能够实现在第一夹持件31被拉开时,第二夹持件33与第一夹持件31同步背向移动,以增大安装空间11。
在此过程中,请结合图4,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3随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的背向移动而被拉伸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力,在拉动第一夹持件31的外力减小或撤销时,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3能够恢复弹性形变并释放弹力,分别带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朝收缩方向移动,即在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3的弹力作用带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相向移动。
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背向移动时,第一驱动部313上的齿3132与第一卡合部5123的齿51232配合,第二驱动部333上的齿3332与第二卡合部5323的齿53232配合。具体地,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背向移动开始前,第一卡合部5123的齿51232位于相邻的两个齿3132之间,斜面51238同样位于相邻的两个齿3132之间。随着第一夹持部311被拉开,齿51232和斜面51238与远离拉开方向的齿3132配合,且配合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当齿51232和斜面51238与齿3132的配合面的面积减小至0时,齿51232和斜面51238落到下一组相邻的两个齿3132之间。同理,在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背向移动开始前,第二卡合部的齿53232位于相邻的两个齿3332之间,斜面53238同样位于相邻的两个齿3332之间。随着第二夹持部331被拉开,齿53232和斜面53238与远离拉开方向的齿3332配合,且配合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当齿53232和斜面53238与齿3332的配合面的面积减小至0时,齿53232和斜面53238落到下一组相邻的两个齿3332之间。也即是说,在拉开第一夹持件31使第一夹持件31向第一方向D1移动,第二夹持件33同步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停止拉动第一夹持件31,使齿51232和斜面51238落到下一组相邻的两个齿3132之间,且阻碍第一夹持件31被第一连接件91朝收缩方向拉动。齿53232和斜面53238落到下一组相邻的两个齿3332之间,且阻碍第二夹持件33被第二连接件93朝收缩方向拉动。拉开第二夹持件33或同时拉开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的情况与此类似,在此不做赘述。如此,能够使第一夹持件31及第二夹持件33能够被锁定并保持在预设位置。预设位置包括如图4所示的完全展开位置、如图2所示的完全关闭位置、及多个不同的部分展开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请参阅图5及图12,当待夹持件400放置在安装空间11内后,待夹持件400将压住第一按钮5141和第二按钮5341,使第一按钮5141和第二按钮5341被按下。请结合图8及图9,当第一按钮5141被按下时,第一连杆5145随第一按钮5141的按下而转动,并推动第一卡合件512朝远离第一驱动部313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此时齿51232与齿3132解除配合,第一驱动部313将在第一连接件91的弹力作用下朝收缩方向(图10或图11所示的第二方向D2)移动。当第二按钮5341被按下时,第二连杆5345随第二按钮5341的按下而转动,并推动第二卡合件532朝远离第二驱动部333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此时齿53232与齿3332解除配合,第二驱动部333将在第二连接件93的弹力作用下朝收缩方向(图10或图11所示的第一方向D1)移动。也即是说,当待夹持件400压住第一按钮5141和第二按钮5341,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会朝收缩方向自动相向移动,以夹紧待夹持件400,相较于传统的需要手动操作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3能够依赖待夹持件400的重力而实现自动夹紧,使得待夹持件400的整个安装更为便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100只需拉开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中的任意一个,另一个夹持部便能够联动同步背向移动,且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能够选择性地锁定并保持在预设位置,或选择性地解锁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只需要单手操作,腾出来的手可以用来稳定待夹持件400和云台设备300的相对位置,也便于用户兼顾拉开夹持部和放置待夹持件400,从而降低了待夹持件400的安装难度。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云台设备300。云台设备300包括云台200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夹持结构100。夹持结构100安装在云台200上。夹持结构100能够整体相对云台200转动,若待夹持件400为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时,能够使安装在夹持结构100上的待夹持件400能够多角度地拍照。夹持结构100用于夹紧待夹持件400,使待夹持件400随云台200运动时不会掉落。可以理解,大夹持件400除了上述说明的拍摄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电子设备,如测距装置、麦克风、显示屏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可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平台本体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云台设备300,云台设备300安装在可移动平台本体上。可移动平台可以是一种无人机1000、无人车、无人船等可移动的物体,对应地,可移动平台本体为无人机本体700、无人车本体、无人船本体等等。可移动平台也可以为手持平台、可穿戴平台,可移动平台本体为手持部、可穿戴本体。
请结合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云台设备300及可移动平台1000只需拉开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31中的任意一个,另一个夹持部能够联动同步背向移动,只需要单手操作,腾出来的手可以用来稳定待夹持件400和云台设备300的相对位置,也便于用户兼顾拉开夹持部311/331和放置待夹持件400,从而降低了待夹持件400的安装难度。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4)

1.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
夹座;
与所述夹座结合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夹座、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共同限定用于放置待夹持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夹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移动且同步联动;其中:
当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同步背向移动时,所述安装空间能够增大直至容纳所述待夹持件;
当所述待夹持件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自动同步相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待夹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夹座上的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被锁定并保持在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包括完全展开位置、完全关闭位置、及多个不同的部分展开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夹座上的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用于在所述待夹持件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时,由所述待夹持件抵持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同步自动同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待夹持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
第一卡合部件,所述第一卡合部件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夹持件;及
第二卡合部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用于选择性地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包括:
收容在所述夹座内的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卡合以锁定所述第一夹持件;及
第一致动件,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致动件受到外力时,所述第一致动件推动所述第一卡合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一夹持件;
在所述第一致动件受到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第一致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卡合件朝接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锁定所述第一夹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移动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夹持部延伸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
第一主体部;及
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卡合,以锁定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致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间隔,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彼此间隔,所述第一致动件位于所述间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两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彼此间隔,所述第一致动件位于所述间隔内,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接形成第一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关于所述第一相接处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齿,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多个齿,所述第一卡合部的齿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不同齿配合,以将所述第一驱动部锁定在不同的预设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倾斜连接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斜面,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面相背,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面较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面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件包括:
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夹座露出;
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按钮弹性连接在所述夹座上;及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按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相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第一按钮包括:
第一按钮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体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内,所述第一弹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结合,所述弹性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座结合;
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侧壁的第一卡合臂,所述第一卡合臂设置有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卡合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弹性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柱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多个第二导柱,多个所述第二导柱穿设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导柱环绕所述第一导柱均匀分布。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卡合槽内。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包括:
收容在所述夹座内的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卡合以锁定所述第二夹持件;及
第二致动件,所述第二致动件与所述第二卡合件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致动件在受到外力时推动所述第二卡合件朝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夹持件;
在所述第二致动件受到的外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第二致动件带动所述第二卡合件朝接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锁定所述第二夹持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移动方向垂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夹持部延伸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
第二主体部;及
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卡合,以锁定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致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间隔,所述第二致动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彼此间隔,所述第二致动件位于所述间隔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彼此间隔,所述第二致动件位于所述间隔内,所述第二致动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接形成第二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关于所述第二相接处对称。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齿,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多个齿,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齿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不同齿配合,以将所述第一驱动部锁定在不同的部分展开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倾斜连接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斜面,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二面相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面较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一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二面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件包括:
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二按钮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夹座露出;
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按钮弹性连接在所述夹座上;及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按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相背。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第二按钮包括:
第二按钮本体,所述第二弹性体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结合,所述弹性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座结合;
设置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侧壁的第二卡合臂,所述第二卡合臂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弹性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杆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多个第二导杆,多个所述第二导杆穿设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导杆环绕所述第一导杆均匀分布。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32.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联动件,所述联动件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任意一个沿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联动件,且所述卡合组件解锁所述夹持组件时,所述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另一个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联动件包括:
联动本体,所述联动本体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第一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在所述联动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一驱动部活动连接;及
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二联动部设置在所述联动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二驱动部活动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部关于所述联动本体的中心对称。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开设有条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突柱,所述第一突柱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或
所述第一联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突柱,所述第一驱动部开设有条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突柱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部开设有条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突柱,所述第二突柱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或
所述第二联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突柱,所述第二驱动部开设有条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突柱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
3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夹持部延伸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一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引部;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导引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引部或所述第一配合部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引部包括导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导槽;或
所述第一导引部包括导槽,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导轨。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夹持部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间隔,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以能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4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夹持部延伸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二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导引部;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导引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引部或所述第二配合部移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引部包括导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导槽;或
所述第二导引部包括导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导轨。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夹持部延伸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间隔,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以能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4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收容在所述夹座内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夹座、及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夹座。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夹座;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夹座。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夹持部延伸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一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结合部;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以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夹座。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夹持部延伸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收容在所述夹座内,所述第二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结合部;所述夹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结合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夹座。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平行。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二驱动部之间。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弹簧;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弹簧。
5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包括:
基座;及
盖体,所述盖体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及所述卡合组件均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
53.一种云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台;及
权利要求1-52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在所述云台上。
54.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移动平台本体;及
权利要求53所述的云台设备,所述云台设备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平台本体上。
CN202080007087.9A 2020-08-25 2020-08-25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Pending CN113227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1161 WO2022040945A1 (zh) 2020-08-25 2020-08-25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7632A true CN113227632A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8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7087.9A Pending CN113227632A (zh) 2020-08-25 2020-08-25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7632A (zh)
WO (1) WO20220409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0533A (zh) * 2021-09-30 2021-12-31 广西科学院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14076248A (zh) * 2021-11-12 2022-02-22 珠海秀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夹持位的智能设备支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9902A (zh) * 2022-08-23 2022-10-18 南京弘仕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工控机底板固定结构及其方法
CN116967965B (zh) * 2023-09-25 2024-01-19 苏州隆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行夹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38712U (zh) * 2009-05-31 2010-04-14 怡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式夹持装置
CN204387603U (zh) * 2015-01-13 2015-06-10 余姚市乐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夹器机构
CN107208837A (zh) * 2015-07-02 2017-09-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及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可移动平台
CN108769338A (zh) * 2018-08-29 2018-11-06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性能优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8522817U (zh) * 2018-08-17 2019-02-19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联动型手机支架
CN208806844U (zh) * 2018-08-29 2019-04-30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支架的联动夹持机构
CN209267647U (zh) * 2018-12-25 2019-08-16 深圳市岸木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84723U (zh) * 2018-01-19 2018-10-19 怡业股份有限公司 行动装置夹座
DE202019000720U1 (de) * 2019-02-14 2019-03-25 Eagle Fan Klemmvorrichtung
CN209949179U (zh) * 2019-07-16 2020-01-14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可靠的通用型夹持支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38712U (zh) * 2009-05-31 2010-04-14 怡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式夹持装置
CN204387603U (zh) * 2015-01-13 2015-06-10 余姚市乐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夹器机构
CN107208837A (zh) * 2015-07-02 2017-09-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及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可移动平台
CN208522817U (zh) * 2018-08-17 2019-02-19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联动型手机支架
CN108769338A (zh) * 2018-08-29 2018-11-06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性能优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8806844U (zh) * 2018-08-29 2019-04-30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支架的联动夹持机构
CN209267647U (zh) * 2018-12-25 2019-08-16 深圳市岸木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0533A (zh) * 2021-09-30 2021-12-31 广西科学院 一种红树林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14076248A (zh) * 2021-11-12 2022-02-22 珠海秀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夹持位的智能设备支架
CN114076248B (zh) * 2021-11-12 2024-03-12 珠海秀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夹持位的智能设备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0945A1 (zh)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7632A (zh)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US8878930B2 (en) Image-capturing device mounting mechanism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JP2746211B2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US20080234013A1 (en) Mobile phone holder, especially for mechanical vehicle
WO2019047266A1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持稳定器
US20070026299A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detachable battery pack case of portable terminal
WO2018119768A1 (zh) 连接装置、具有该连接装置的云台组件及拍摄组件
CN213576315U (zh)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CN211203337U (zh) 用于手持云台的连接组件及云台设备
CN217843300U (zh) 快装座和快装组件
CN112319072B (zh) 一种印章装置及印章方法
CN207261946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持稳定器
JP2017116988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WO2020015240A1 (zh) 一种手持云台
CN21517359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6896651U (zh) 快拆座及快拆组件
CN114484189B (zh) 快速拆装装置和摄影设备
CN114607906A (zh) 快拆座及快拆组件
CN112558384B (zh) 一种相机转接座、相机转接装置及相机
CN217329162U (zh) 快拆座及快拆组件
WO2024032720A1 (zh) 快装座和快装组件
CN217272962U (zh) 一种可拆卸电子设备夹以及云台
CN218236723U (zh) 多功能云台
JP2009252602A (ja) 充電台
CN220823120U (zh) 助拍组件、助拍手柄及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