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3150A - 加湿空气净化机 - Google Patents
加湿空气净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03150A CN113203150A CN202110067842.9A CN202110067842A CN113203150A CN 113203150 A CN113203150 A CN 113203150A CN 202110067842 A CN202110067842 A CN 202110067842A CN 113203150 A CN113203150 A CN 113203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ort
- branch
- path
- part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加湿空气净化机包括:壳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风扇,其收纳于壳体中,经由吸入口将空气吸入至壳体的内侧,并经由吹出口将空气吹出至壳体的外侧;加湿过滤器,其收纳于壳体中;以及分隔部,其设置于壳体中,壳体还具有形成于吸入口与风扇之间的吸气路径,吸气路径包括:从第一分支口到所述风扇的第一分支路径;从第二分支口到风扇且配置有加湿过滤器的第二分支路径;以及第一分支口和第二分支口两者与吸入口之间的主路径,分隔部在主路径中设置于第一分支口与第二分支口之间,并将主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与第一分支口连接的第一分隔空间和与第二分支口连接的第二分隔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4-20904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风量比例调节单元的加湿空气净化机,该风量比例调节单元能够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净化风路的风量(未被加湿的空气的量)与加湿净化风路的风量(被加湿的空气的量)的比例。专利文献1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具备:圆筒,其转动自如地设置于主体壳体内,并在侧面局部具有开口;遮蔽部,其与该圆筒的侧周面相接;以及圆筒旋转单元,其使圆筒转动,通过使圆筒转动并利用遮蔽部使开口面积变化,由此调整通过净化风路和加湿净化风路的风量的比例。
发明内容
日本特开2014-209046号公报记载的发明中,用于调整通过净化风路和加湿净化风路的风量的比例的构成有可能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机,其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的增加。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包括:壳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风扇,其收纳于所述壳体中,经由所述吸入口将空气吸入至所述壳体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吹出口将空气吹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加湿过滤器,其收纳于所述壳体中;以及分隔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还具有形成于所述吸入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吸气路径,所述吸气路径包括:从第一分支口到所述风扇的第一分支路径;从第二分支口到所述风扇且配置有所述加湿过滤器的第二分支路径;以及所述第一分支口和所述第二分支口两者与所述吸入口之间的主路径。所述分隔部在所述主路径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口与所述第二分支口之间,并将所述主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分支口连接的第一分隔空间和与所述第二分支口连接的第二分隔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同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同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中壳体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4是同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仅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公开并不限于实施方式及变形例。除了该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1)概要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
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和加湿功能。本公开中的空气净化功能是使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5(参照图2)来降低空气中的屋尘、臭味等的功能。本公开中的加湿功能是指通过使空气通过加湿过滤器4(参照图2)而使空气中的水分量增加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构成为同时进行空气净化功能和加湿功能这两者。另外,加湿空气净化机1构成为:在加湿功能中,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5后的空气通过加湿过滤器4。即,被吸入加湿空气净化机1的壳体2的空气被分为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5和加湿过滤器4两者的空气和仅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5的空气。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具备壳体2、风扇3、加湿过滤器4、空气净化过滤器5和分隔部6。
壳体2具有吸入口701和吹出口702。风扇3被收纳于壳体2中。风扇3经由吸入口701将空气吸入至壳体2的内侧。风扇3经由吹出口702将空气吹到壳体2的外侧。加湿过滤器4被收纳于壳体2中。分隔部6设置在壳体2上。
壳体2还具有吸气路径7。吸气路径7形成在吸入口701与风扇3之间。吸气路径7包括第一分支路径731、第二分支路径732和主路径71。第一分支路径731是从第一分支口721到风扇3的路径。第二分支路径732是从第二分支口722到风扇3的路径,且配置有加湿过滤器4。主路径71是第一分支口721和第二分支口722两者与吸入口701之间的路径。
分隔部6在主路径71中设置在第一分支口721与第二分支口722之间。分隔部6将主路径71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与第一分支口721连接的第一分隔空间711和与第二分支口722连接的第二分隔空间712。
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中,吸气路径7分支为第一分支路径731和第二分支路径732,流过第一分支路径731的空气和流过第二分支路径732的空气汇合而从吹出口702吹出。由于在第二分支路径732上配置有加湿过滤器4,因此,第二分支路径732与第一分支路径731相比,空气阻力有可能变高。第一分支路径731的入口即第一分支口721以及第二分支路径732的入口即第二分支口722两者与吸入口701之间的空间即主路径71的一部分由分隔部6分隔为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这样,通过主路径71的一部分被分隔为与第一分支口721连接的第一分隔空间711和与第二分支口722连接的第二分隔空间712,能够确保从主路径71流入第二分支路径732的空气量。由此,通过设置分隔部6这样的简单的构成,能够实现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的增加。
(2)详情
以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的详情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以示出图1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的箭头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而设定的方向,并不旨在限定使用时的方向。
加湿空气净化机1具有壳体2、风扇3、加湿过滤器4、空气净化过滤器5和分隔部6。
壳体2具有主体21、前表面面板24、托盘25和容器26。
主体21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且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尺寸短。主体21收纳有风扇3,且具有用于将空气吸入至主体21内的吸入口701、以及用于向主体21外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702。
吸入口701由形成在主体21的前表面的凹部22构成。凹部22形成为从主体21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凹陷。凹部22构成为被主体21所具有的上板部221、下板部222、一对侧板部223以及中板部224包围。中板部224从正面观察形成为大致矩形状,构成凹部22的底面。凹部22的开口为吸入口701。即,吸入口701形成在主体21的前表面。吸入口701的形状是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状。
空气净化过滤器5以堵塞吸入口701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1。空气净化过滤器5形成为矩形板状,被主体21的上板部221、下板部222和一对侧板部223包围,并以与中板部224分离并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吸入口701。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过滤器5具有第一过滤器51和第二过滤器52。第一过滤器51及第二过滤器52分别形成为矩形板状,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1。第一过滤器51配置在第二过滤器52的前方。第一过滤器51例如是除臭过滤器,用于降低通过的空气的臭味。第二过滤器52例如为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去除通过的空气的屋尘等。空气通过第一过滤器51和第二过滤器52,从而实现降低空气中的屋尘、臭味等的空气净化功能。空气净化过滤器5相对于主体21装卸自如,用户能够简单地进行更换。
前表面面板24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安装在主体21的前表面。前表面面板24被配置为整体从前方覆盖主体21的前表面和空气净化过滤器5。前表面面板24以从空气净化过滤器5向前方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1。因此,空气以从前表面面板24与本体21之间的间隙朝向吸入口701的方式流动。另外,前表面面板24被构成为相对于主体21可装卸自如。通过从主体21上拆下前表面面板24,可以容易地进行空气净化过滤器5的更换等的维护作业。
主体21的侧面(右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托盘25和容器26的开口部231。开口部231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状。托盘25和容器26以堵塞开口部231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1。
托盘25保持加湿过滤器4,构成为储存从容器26排出的水。通过将从容器26排出的水储存于托盘25中,向加湿过滤器4提供水分。
托盘25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箱状,且上表面开口。托盘25经由主体21的开口部231插入到主体21的内部空间,从而安装于主体21。托盘25配置于形成在主体21中的中板部224与主体21的底部236之间的空间中。即,托盘25经由形成于主体21的侧面的开口部231,以沿着底部236的方式朝向左方插入,从而安装于主体21。另外,通过将托盘25从安装于主体21的状态向右方拉出,能够将其从主体21拆下。
托盘25具有将托盘25内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分隔开的间隔壁251。间隔壁25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容器26以供水口261嵌入托盘25内的间隔壁251的右侧的空间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1。
另外,托盘25在托盘25内的间隔壁251的左侧的空间中保持加湿过滤器4。加湿过滤器4是外形为矩形体状的褶皱过滤器,具有吸水性。加湿过滤器4以嵌入到形成于托盘25的底面的凹部252的方式被保持于托盘25上。凹部252横跨托盘25的底面的左右两端沿左右方向形成。
在隔壁251的下端部形成有贯通孔,从容器26经由该贯通孔排出的水流入配置有加湿过滤器4的空间。由此,向加湿过滤器4提供水分。
另外,在形成凹部22的下板部222形成有开口部225。因此,托盘25内的加湿过滤器4的前方的空间经由开口部225与凹部22内的空间连续。
风扇3被收纳于主体21中。风扇3例如是西洛克风扇。风扇3配置于主体21的中板部224的后方。具体而言,风扇3在主体21的中板部224与主体21的背板部232之间配置于从背板部232向前方分离的位置处。因此,在风扇3与背板部232之间形成有间隙。风扇3在后表面形成有吸入口。因此,风扇3与背板部232之间的间隙成为吸气路径7的一部分。吸气路径7的详细的说明将后述。风扇3构成为将从吸入口供给的空气朝向上方排气。在主体2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从风扇3排出的空气吹出到主体21的外侧的空间的吹出口702。吹出口702形成为矩形状。主体21具有将风扇3和吹出口702连接的管道233。
主体21还具备开闭吹出口702的百叶窗234。百叶窗234形成为矩形板状,构成为能够以沿百叶窗234的长边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百叶窗234通过旋转而在开放吹出口702的开放状态和关闭吹出口702的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另外,通过调整百叶板234的旋转位置,能够调整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另外,例如,在风扇3停止时,通过百叶窗234关闭吹出口702,从而能够抑制尘埃等经由吹出口702进入主体21内。此外,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百叶窗234关闭吹出口702的状态。
在主体21的上表面的吹出口702的前方设置有操作面板235。操作面板235具有用于进行加湿空气净化机1的启动、停止、动作模式的变更等的开关。另外,操作面板235具有显示加湿空气净化机1的动作状态、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等的显示部。
接着,对吸气路径7进行说明。在图4中,用箭头概略地示出经由吸入口701吸入到风扇3的空气的流动。
如上所述,风扇3被容纳在壳体2的主体21中。通过驱动风扇3,生成经由吸入口701吸入主体21的内侧,并从吹出口702吹出到主体21的外侧的气流。主体21具有在吸入口701和风扇3之间形成的吸气路径7。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气路径7”是在吸入口701和风扇3之间流通空气的流路(空间)。
吸气路径7包括主路径71、第一分支路径731和第二分支路径732。主路径71包括吸入口701,并且连接第一分支路径731和第二分支路径732两者。因此,从吸入口701吸入主路径71中的空气分支为流经第一分支路径731的空气和通过第二分支路径732的空气,然后到达风扇3。
主路径71包括主体21中的凹部22的内侧的空间和托盘25中的加湿过滤器4的前方的空间。凹部22的内侧的空间和托盘25中的加湿过滤器4的前方的空间,经由形成于下板部222的开口部225而连续。如上所述,主路径71包含吸入口701,该吸入口701被空气净化过滤器5堵塞。空气净化过滤器5具有通气性,因此可以通过空气。
壳体2具有第一分支路径731的入口即第一分支口721和第二分支路径732的入口即第二分支口722。
如图3所示,第一分支口721形成于主体21的中板部224。第一分支口721在中板部224中形成于风扇3的上方且管道233的侧方的位置处。第一分支路径731包括风扇3的上方的空间以及风扇3的后方的空间。即,第一分支路径731是从位于风扇3的前方的主路径71绕到风扇3的上方再绕到风扇3的后方的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1具有两个第一分支口721。两个第一分支口721在管道233的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个。各第一分支口721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且设置有网格7210。通过栅格7210,例如抑制用户的手指经由第一分支口721而触碰到风扇3。
如图4所示,第二分支口722是主体21中的板部224的下端与托盘25中的凹部252的底面之间的空间。如上所述,在托盘25的凹部252中配置有加湿过滤器4。即,加湿过滤器4被配置于第二分支口722。第二分支口722被加湿过滤器4堵塞。另外,加湿过滤器4具有通气性,可以通过空气。
第二分支路径732包含风扇3的下方的空间和风扇3的后方的空间。即,第二分支路径732是从位于风扇3前方的主路径71绕到风扇3的下方再绕到风扇3的后方的路径。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具有分隔部6。
分隔部6设置在主路径71上。换言之,分隔部6设置在主体21的凹部22的内侧的空间中。具体而言,分隔部6设置在凹部22内侧的空间中的第一分支口721与第二分支口722之间。即,分隔部6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分支口721与第二分支口722之间。
分隔部6形成为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矩形板状。分隔部6从一对侧板部223的一方横跨到另一方而设置。此外,分隔部6的后端与中板部224接触,前端与空气净化过滤器5接触。因此,分隔部6将作为主路径71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与中板部224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第一分隔空间711是分隔部6上方的空间,且连接到第一分支口721。第二分隔空间712是分隔部6下方的空间,且连接到第二分支口722。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分支路径732中配置有加湿过滤器4,因此与第一分支路径731相比,空气阻力可能变高。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利用分隔部6将主路径71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的后方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由此,限制从主路径71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后方的空间流向第一分支路径731的空气量。换言之,在主路径71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的后方的空间中,抑制从第二分隔空间712流向第一分支路径731的空气量。因此,由于能够确保主路径71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的后方的空间中的流过第二分支路径732的空气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加湿过滤器4的空气量的增加。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中,能够实现通过在主路径71中设置分隔部6的这样的简单的构成,增加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
此外,分隔部6的后端与中板部224接触,前端与空气净化过滤器5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第二分隔空间712流向第一分支路径731的空气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具有保持分隔部6的保持部27。
保持部27具有多个狭缝271。多个狭缝271分别形成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上形成有4个狭缝271。此外,图2至图4所示的狭缝271的数量是一个示例,并不限定于上述数量。各狭缝271是沿前后方向形成的槽,且前方开放。
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中,多个狭缝271沿上下方向排列而形成。在一对侧板部223中的、形成于一方的侧板部223的多个狭缝271和形成于另一方的侧板部223的多个狭缝27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形成于一方的侧板部223的各狭缝271与形成于另一方的侧板部223的多个狭缝27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的狭缝271对应。
保持部27通过将分隔部6的端部嵌于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上形成的多个狭缝271中的至少一个狭缝271而保持分隔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7通过将分隔部6的左右两端部嵌于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上形成的多个狭缝271中的相互对应的一对狭缝271而保持分隔部6。在图2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分隔部6嵌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4个狭缝271中从上数第2个狭缝271。分隔部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狭缝271进行插拔。因此,用户能够任意地选择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狭缝271中的、供分隔部6嵌合的狭缝271。换言之,保持部27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狭缝271,因此能够调整上下方向上的保持分隔部6的位置。
因此,分隔部6能够根据被保持的位置变更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的大小的比率。由于分隔部6的位置越位于上方,第一分隔空间711的大小越小,第二分隔空间712的大小越大,因此能够实现流至第二分支路径732的空气量的增加,并且能够实现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分隔部6的位置越位于下方,第一分隔空间711的大小越大,第二分隔空间712的大小越小,因此,能够实现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的降低。
这样,通过调节保持分隔部6的位置,能够调整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
(3)变形例
以下,列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的变形例。
在上述示例中,在一对侧板部223的每一个上形成有多个狭缝271,但并不限于该构成。也可以在主体21中,沿上下方向排列地形成有横跨一对侧板部223和中板部224且连续的多个狭缝。在这种情况下,分隔部6通过端部嵌入多个狭缝271中的任意一个狭缝271而被保持。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分隔部6构成为嵌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狭缝271中的任意一个狭缝271,但也可以嵌入沿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以上的狭缝271。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分隔部6。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壳体2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狭缝271,但狭缝27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另外,分隔部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狭缝271进行拔插,但也可以与壳体2一体构成。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虽然用户构成为通过变更用于嵌入分隔部6的狭缝271来调整分隔部6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保持部27也可以构成为变更保持分隔部6的位置。例如,保持部27具有可动部和控制部。可动部构成为沿一对侧板部223在上下方向移动分隔部6。例如,可动部具有马达和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构成为将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变换为上下方向,并根据马达的旋转方向使分隔部6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控制部构成为控制可动部。控制部根据用户对操作面板235的操作内容来控制可动部的马达,从而变更分隔部6的位置。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和目标湿度的差来控制可动部的马达,从而变更分隔部6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分隔部6由一个分隔板构成,但不限于此。分隔部6也可以由可开闭的多个分隔板构成。多个分隔板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分隔板各自通过以沿着左右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能够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关闭状态是指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状态,并且是将作为主路径71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与中板部224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将前后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状态,并且是解除了作为主路径71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与中板部224之间的空间的分隔的状态。通过使多个分隔板中的任意一个分隔板处于关闭状态,可以将作为主路径71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过滤器5与中板部224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由此,能够实现通过加湿过滤器4的空气量的增加。另外,通过变更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分隔板中的作为关闭状态的分隔板来变更第一分隔空间711和第二分隔空间712的大小的比率,从而能够调整从吹出口702吹出的空气中的被加湿的空气的比例。另外,多个分隔板的开闭控制也可以由保持部27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27具有:具有使分隔板旋转的马达的可动部以及控制可动部的控制部。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是加湿过滤器4固定在托盘25上的固定式的加湿空气净化机1,但也可以是加湿过滤器以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保持的旋转式加湿空气净化机。
Claims (5)
1.一种加湿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风扇,其收纳于所述壳体中,经由所述吸入口将空气吸入至所述壳体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吹出口将空气吹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加湿过滤器,其收纳于所述壳体中;以及
分隔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壳体还具有形成于所述吸入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吸气路径,
所述吸气路径包括:从第一分支口到所述风扇的第一分支路径;从第二分支口到所述风扇且配置有所述加湿过滤器的第二分支路径;以及所述第一分支口和所述第二分支口两者与所述吸入口之间的主路径,
所述分隔部在所述主路径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口与所述第二分支口之间,并将所述主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分支口连接的第一分隔空间和与所述第二分支口连接的第二分隔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构成为能够变更所述第一分隔空间与所述第二分隔空间的大小的比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保持所述分隔部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构成为能够调整保持所述分隔部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形成为板状,
所述保持部具有以沿着所述第一分支口和所述第二分支口排列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的多个狭缝,所述分隔部的端部嵌入至所述多个狭缝中的至少任一个狭缝中,由此保持所述分隔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主路径中配置于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分隔部之间的空气净化过滤器,
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14256 | 2020-01-31 | ||
JP2020014256A JP7397696B2 (ja) | 2020-01-31 | 2020-01-31 | 加湿空気清浄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03150A true CN113203150A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2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67842.9A Pending CN113203150A (zh) | 2020-01-31 | 2021-01-19 | 加湿空气净化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97696B2 (zh) |
CN (1) | CN113203150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90978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Avanti:Kk | 整理箱 |
JP4628327B2 (ja) * | 2006-08-08 | 2011-02-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
JP2008036257A (ja) * | 2006-08-09 | 2008-02-21 | Sharp Corp | 空気清浄機 |
EP2072921B1 (en) * | 2007-12-04 | 2017-04-19 | Woongjin Coway Co., Ltd. |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and humidifying air |
JP4775414B2 (ja) | 2008-07-14 | 2011-09-2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 |
JP7252867B2 (ja) * | 2019-09-13 | 2023-04-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20
- 2020-01-31 JP JP2020014256A patent/JP7397696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19 CN CN202110067842.9A patent/CN11320315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97696B2 (ja) | 2023-12-13 |
JP2021120602A (ja) | 2021-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30624B1 (en) | Slim-type air processing device | |
JP5842962B2 (ja) | 空気清浄機 | |
KR100708358B1 (ko) | 송풍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공기 조화기 | |
KR20200144003A (ko) | 가습청정기 | |
KR20040056154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2560978B1 (ko) | 가습겸용 공기청정기 | |
CN112503682A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215062671U (zh) | 空气净化机、空气净化机的过滤器及过滤器 | |
JP5520901B2 (ja) | 空気清浄機 | |
JP586199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1152260A (ja) | 加湿機付きイオン発生機 | |
JP2005061655A (ja) |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 |
CN113203150A (zh) | 加湿空气净化机 | |
JP5850677B2 (ja) | 空気清浄機及び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 | |
JP2014052084A (ja) | 空気清浄機 | |
KR101403010B1 (ko) | 가습 제습 복합기 | |
KR20220021764A (ko) | 공기청정기 | |
JP5654275B2 (ja) | ルーバーおよびルーバーの取付構造 | |
JP614995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98380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200134041A (ko) | 팬 어셈블리를 조립 및 탈거할 수 있는 설치 가변 공기 청정기 | |
WO2023218566A1 (ja) | 除湿機 | |
WO2023218567A1 (ja) | 除湿機 | |
KR20120019791A (ko) | 토출구 이물질 차단구조를 갖는 가습기 | |
KR101403012B1 (ko) | 가습 제습 복합기의 유로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