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2297A -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 Google Patents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2297A
CN113202297A CN202110409056.2A CN202110409056A CN113202297A CN 113202297 A CN113202297 A CN 113202297A CN 202110409056 A CN202110409056 A CN 202110409056A CN 113202297 A CN113202297 A CN 113202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template
side rib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9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宇洲
杨志辉
曾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90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2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2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2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提供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反坎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加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端部,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同一侧。上述的反坎加固装置通过支撑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将具有高度差的两个模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加固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有助于加固受混凝土冲击的模板,减少模板出现上浮或歪斜的风险;结构简单,现场安装的零件少,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反坎模板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吊模加固多是采用多种零件进行组合加固,并且在遇到模板存在高度差的问题时,通过使用小板或垫块进行垫高支撑,进一步增加了零件数量,导致零件的数量较多,安装的效率较慢,并且存在加固效果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以简化结构及提高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加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端部,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同一侧。
上述的反坎加固装置通过支撑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将具有高度差的两个模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加固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有助于加固受混凝土冲击的模板,减少模板出现上浮或歪斜的风险;结构简单,现场安装的零件少,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交错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所述第二部分沿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线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线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件上具有第一面;所述抵接部上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平行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线方向。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坎模板框架,包括第一模板组件、第二模板组件和上述的反坎加固装置。第一模板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二模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并排的间隔设置,包括相对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中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加固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边肋和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一边肋上;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二边肋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二边肋上;所述第三模板包括第三边肋和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三边肋上;所述第四模板包括第四边肋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设于所述第四边肋上;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边肋、所述第二边肋、所述第三边肋和所述第四边肋中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孔可对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坎模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坎加固装置的第一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坎加固装置的第二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坎模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坎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反坎模板框架 100
楼板 200
第一反坎 300
第二反坎 400
反坎加固装置 1
第一加固件 11
第一面 111
第一段 112
第二段 113
第一连接孔 114
第二连接孔 115
第二加固件 12
第一部分 121
第二部分 122
支撑件 13
支撑部 131
抵接部 132
抵接面 1321
第三连接孔 1322
第一模板组件 2
第一模板 21
第一边肋 211
第一固定孔 212
第二模板 22
第二基板 221
第二边肋 222
第二固定孔 223
第二模板组件 3
第三模板 31
第三边肋 311
第三固定孔 312
第四模板 32
第四基板 321
第四边肋 322
第四固定孔 323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第三方向 X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加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端部,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同一侧。
上述的反坎加固装置通过支撑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将具有高度差的两个模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加固件和第一加固件可以有助于加固受混凝土冲击的模板,减少模板出现上浮或歪斜的风险;结构简单,现场安装的零件少,提高安装效率。
作为示例性的,该反坎加固装置可应用于反坎模板框架,用于解决反坎模板存在高度差的问题,并将反坎模板支撑、固定,减少反坎模板出现上浮、歪斜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反坎模板框架100,该反坎模板框架100设置于楼板200表面,包括第一模板组件2、第二模板组件3和反坎加固装置1。
第一模板组件2可用于浇筑第一反坎300,包括相对的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第二模板组件3与第一模板组件2并排的间隔设置,第二模板组件3可用于浇筑第二反坎400,包括相对的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板21、第二模板22、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坎300和第二反坎400并排的间隔设置。
第一方向Y垂直于第一反坎300的延伸方向。
第一模板21包括第一基板(图未示出)和第一边肋211,第一边肋211垂直的设置于第一基板的表面。第一边肋2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12,在第一边肋211抵接于楼板200表面或其他零件时,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212与楼板200或其他零件连接。
第二模板22包括第二基板221和第二边肋222,第二边肋222垂直的设置于第二基板221的表面。第二基板221与第一基板相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221之间的间隙构成浇筑第一反坎300的空间。第二边肋22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23,在第二边肋222抵接于楼板200表面或其他零件时,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223与楼板200或其他零件连接。
第三模板31包括第三基板(图未示出)和第三边肋311,第三边肋311垂直的设置于第三基板的表面。第三边肋31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312,在第三边肋311抵接于楼板200表面或其他零件时,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三固定孔312与楼板200或其他零件连接。
第四模板32包括第四基板321和第四边肋322,第四边肋322垂直的设置于第四基板321的表面。第四基板321与第三基板相对,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321之间的间隙构成浇筑第二反坎400的空间。第四边肋322上设有第四固定孔323,在第四边肋322抵接于楼板200表面或其他零件时,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四固定孔323与楼板200或其他零件连接。
为了加强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坎加固装置1抵接于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不仅将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分别加固,而且还可以将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一些特定的因素,远离楼板200的第一边肋211、第二边肋222、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有可能出现不在同一高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通常使用垫板或垫块来支撑垫高反坎加固装置1,无疑增加了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导致安装效率较慢,并且还会有安装质量参差不齐的风险。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反坎加固装置1包括第一加固件11、第二加固件12和支撑件13。
第二加固件12垂直设置于第一加固件11上,第二加固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连接于第一加固件11,第二部分122沿远离第一加固件11的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加固件11的延伸方向。
支撑件13设置于第一加固件11上,支撑件13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131和抵接部132。支撑部131垂直的连接于第一加固件11,抵接部132垂直的连接于支撑部。抵接部132设置于支撑部131的远离第一加固件11的端部,且抵接部132与第二部分122位于第一加固件11的同一侧。
支撑部131的长度小于第二加固件12的长度。
第一加固件11上具有第一面111,抵接部132上具有抵接面13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111和抵接面1321相互平行,并且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连线垂直于第一面111和抵接面1321。
第一面1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4,抵接面132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3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4和第三连接孔132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孔114和第三连接孔1322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连线。
第一加固件11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1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115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孔114的中心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11为角钢,第一面111位于角钢的某一外表面,第一连接孔114设置于第一面111所在的边上,第二连接孔115设置于角钢的另一个边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固件12为矩管,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分别为矩管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3为不等边角钢,该不等边角钢的第一边为支撑部131、第二边为抵接部132,抵接面1321位于该第二边的外表面,第三连接孔1322贯穿第二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11、第二加固件12和支撑件13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将有效的减少现场安装时的零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
作为示例性的,以楼板200的表面为基准面,以远离楼板200表面的第一边肋211、第二边肋222、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为研究对象,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Z上,第一边肋211的高度大于第二边肋222的高度,第四边肋322的高度大于第三边肋311的高度,且第一边肋211的高度等于第四边肋322的高度。
下面所说的第一边肋211、第二边肋222、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若无具体的说明,均表示远离楼板200表面的第一边肋211、第二边肋222、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坎加固装置1包括两个支撑件13,两个支撑件13的支撑部131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固件11,且两个支撑件13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模板22和第三模板31之间的距离,两个支撑件13上的抵接面1321与第一面111之间的距离分别对应于第一边肋211与第二边肋222的高度差、第三边肋311与第四边肋322的高度差。
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在焊接制造反坎加固装置1时,通过改变支撑件13相对于第一加固件11的位置来调节抵接面1321与第一面111之间的距离,来使反坎加固装置1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差的模板加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坎加固装置1包括一个第二加固件12。
第一加固件11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设置于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的上方,且第一面11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边肋211和第四边肋322、两个抵接部132上的抵接面1321分别抵接于第二边肋222和第三边肋311。
第一边肋2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12,第二边肋22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23,第三边肋31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312,第四边肋322上设有第四固定孔323。
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Z的第三方向X上,调节反坎加固装置1相对于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的位置,可使得第一加固件22上两端的第一连接孔114分别对接于第一固定孔212和第四固定孔323、两个支撑件13上的第三连接孔1322分别对接于第二固定孔223和第三固定孔312,然后通过螺栓或销钉插接,可将第一加固件11的两端分别紧固于第一模板21和第四模板32、两个支撑件13分别稳定的紧固于第二模板22和第三模板31,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有效减小第一模板21与第二模板22之间、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之间出现外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固件12设置于第二模板22和第三模板31之间,且第二加固件12沿第一方向Y抵接于第二基板221上的两个第二边肋222,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有效减小第二模板22的底部出现歪斜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焊接制造反坎加固装置1时,通过改变第二加固件12相对于第一加固件11的位置,还可以使第二加固件12抵接于第一模板21、第三模板31或第四模板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坎加固装置1上第二加固件1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使得一个第二加固件12抵接于第二模板22,其它第二加固件12分别抵接于第一模板21、第三模板31或第四模板32,进一步加强反坎模板框架10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外部工具连接第二连接孔115,给第一加固件11施加向上的拉力。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复杂的环境,有可能出现第一模板21、第二模板22、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在楼板200表面的高度均不相同的情况。
为了应对该复杂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11包括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13,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13分别交错的设置于第一部分121的两侧,且均连接于第一部分121,使得第一段112、第二段113和第一部分121构成类似“Z”型结构。同时,第二部分122沿远离第一加固件11的方向延伸设置。
支撑件13的支撑部131设置于第一段112和/或第二段113上。
作为示例性的,以楼板200的表面为基准面,以远离楼板200表面的第一边肋211、第二边肋222、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为研究对象,沿第二方向Z上,第一边肋211的高度大于第二边肋222的高度,第三边肋311的高度大于第四边肋322的高度,且第一边肋211的高度大于第三边肋311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坎加固装置1包括两个支撑件13,两个支撑件13上的支撑部131分别设置于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13上,且第一段112上的支撑件13上的抵接面1321与第一段112上的第一面111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一边肋211和第二边肋222的高度差、第二段113上的支撑件13上的抵接面1321与第二段113上的第一面111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三边肋311和第四边肋322的高度差。
在该反坎加固装置1连接于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时,第一段112上的第一面111抵接于第一边肋211,第二段113上的第一面111抵接于第三边肋311,设置于第一段112上的支撑件13上的抵接面1321抵接于第二边肋222,设置于第二段113上的支撑件13上的抵接面1321抵接于第四边肋322。
沿第三方向X上,调节反坎加固装置1相对于第一模板组件2和第二模板组件3的位置,可使得第一段112上的第一连接孔114对接于第一固定孔212,设置于第一段112上的支撑件13上的第三连接孔1322对接于第二固定孔223,第二段113上的第一连接孔114对接于第三固定孔312,设置于第二段113上的支撑件13上的第三连接孔1322对接于第四固定孔323,然后通过螺栓或销钉插接,可将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13分别紧固于第一模板21和第三模板31、两个支撑件13分别稳定的紧固于第二模板22和第四模板32,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有效减小第一模板21与第二模板22之间、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之间出现外翻的风险。
第二加固件12设置于第二模板22和第三模板31之间,且第二加固件12沿第一方向Y抵接于第二基板221上的两个第二边肋222,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有效减小第二模板22的底部出现歪斜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2、第二段113、第二加固件12和支撑件13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将有效的减少现场安装时的零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焊接制造反坎加固装置1时,通过改变第二加固件12相对于第一加固件11的位置,还可以使第二加固件12抵接于第三模板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焊接制造反坎加固装置1时,还可以在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13上焊接第二加固件12,以使得多个第二加固件12可以抵接于第一模板21、第二模板22、第三模板31和第四模板32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加强反坎模板框架100的结构强度。
上述的反坎加固装置1通过支撑件13和第一加固件11可以将具有高度差的两个模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加固件12和第一加固件11可以有助于加固受混凝土冲击的模板,减少模板出现上浮或歪斜的风险;结构简单,现场安装的零件少,提高安装效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固件,设有第一连接孔;
第二加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
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抵接部;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垂直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端部,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交错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二部分沿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延伸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固件上具有第一面;
所述抵接部上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平行于所述第一面;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延伸方向。
9.一种反坎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板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第二模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并排的间隔设置,包括相对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
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反坎加固装置;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中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抵接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加固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和所述第四模板中的至少一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坎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边肋和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一边肋上;
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二边肋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二边肋上;
所述第三模板包括第三边肋和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设于所述第三边肋上;
所述第四模板包括第四边肋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设于所述第四边肋上;
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边肋、所述第二边肋、所述第三边肋和所述第四边肋中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抵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孔可对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的至少一个。
CN202110409056.2A 2021-04-16 2021-04-16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Pending CN113202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9056.2A CN113202297A (zh) 2021-04-16 2021-04-16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9056.2A CN113202297A (zh) 2021-04-16 2021-04-16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2297A true CN113202297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9056.2A Pending CN113202297A (zh) 2021-04-16 2021-04-16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229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92761U (zh) * 2018-07-20 2019-04-26 湖南正安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坎模板组件
CN210439690U (zh) * 2019-06-25 2020-05-01 湖南宁岳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固装置的门洞反坎模板装置
CN211873837U (zh) * 2020-03-18 2020-11-06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厨卫间反坎一次成型支撑加固体系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92761U (zh) * 2018-07-20 2019-04-26 湖南正安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坎模板组件
CN210439690U (zh) * 2019-06-25 2020-05-01 湖南宁岳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固装置的门洞反坎模板装置
CN211873837U (zh) * 2020-03-18 2020-11-06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厨卫间反坎一次成型支撑加固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5413B1 (ko) 탄성힌지로 거동하는 공장제작형 소켓부재를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멘교 시공방법
KR101714160B1 (ko) 거치식 벽체-강합성 거더 연결구조를 갖는 강합성 라멘교
KR102292294B1 (ko) 공용중 교량 거더의 휨저항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강박스 거더 내부 보강방법
CN113202297A (zh) 反坎加固装置及反坎模板框架
CN113152663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体系
KR101625995B1 (ko) 프리캐스트 데크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교량용 슬래브
CN111576849A (zh) 模板及建筑框架
CN104032862B (zh) 装配式钢梁接缝l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61092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478469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体系
CN104047380B (zh) 装配式钢梁接缝t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320692A (zh) 一种建筑拼接模板
CN217326469U (zh) 墙式摩擦型阻尼器可调式定型模板
CN210369873U (zh) 竖向加强组合式模板
CN219772743U (zh) 桥梁翼缘加宽改造结构
CN217500478U (zh) 一种明沟现浇组合模具
CN213038874U (zh) 一种侧墙模板支架体系
CN114941440B (zh) 涉水房间alc板材安装方法
CN219508823U (zh) 一种钢模块建筑结构混合式刚性连接节点
CN113107189B (zh) 一种铝模板结构
CN214034134U (zh) 一种用于连接墙板的水平连接装置及墙板组件
CN214402303U (zh) 一种剪力墙结构
CN217629366U (zh) 一种钢系杆-钢管拱桥拱梁节点结构
CN216765629U (zh) 一种定型模板施工平台
CN212026781U (zh) 一种预制楼板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