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2288A -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2288A
CN113202288A CN202110373674.6A CN202110373674A CN113202288A CN 113202288 A CN113202288 A CN 113202288A CN 202110373674 A CN202110373674 A CN 202110373674A CN 113202288 A CN113202288 A CN 113202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clamping
template
clamping groo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36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珣
李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36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2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2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2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9/06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the form surface being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4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for metallic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e.g. for connecting metallic elements to non-metall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模板件,包括主板及设于所述主板相对两端的边肋,所述边肋与所述主板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边肋包括边肋主体及钩部,所述边肋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板,所述边肋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钩部,所述边肋主体于靠近所述主板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钩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本发明提供的模板件通过在边肋设置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从而既可以实现横向搭接,又可以实现竖向搭接,从而有利于减少模板件的规格和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施工效率。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板系统。

Description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铝模板施工领域中,因建筑体结构多样化及施工空间受限,需要使用多种规格、多种类型的模板件,例如不同规格的转角模板、不同规格的墙面模板、不同规格的角铝等进行多方向搭接,造成生产成本高、装配难度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件。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模板件的模板系统。
一种模板件,所述模板件包括主板及设于所述主板相对两端的边肋,所述边肋与所述主板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边肋包括边肋主体及钩部,所述边肋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板,所述边肋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钩部,所述边肋主体于靠近所述主板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钩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边肋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靠近所述第一卡槽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容置于部分所述第一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件包括两个边肋,一个边肋的所述第一卡槽与另一边肋的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及所述边肋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模板系统,包括内侧模板组、外侧模板组和多个模板夹具、所述内侧模板组与所述外侧模板组间隔设置,所述内侧模板组包括横向搭接的至少两件如上所述的模板件。所述模板夹具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活动件,所述第二夹臂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臂。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的边肋背向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夹臂夹紧于其中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臂夹紧于另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活动部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活动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尖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尖端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或所述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模板组还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所述的模板件,竖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的边肋与横向设置的所述的模板件的钩部搭接,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一夹持部夹紧于横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的第二卡槽,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二夹持部夹紧于竖向设置的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模板组包括横向搭接的至少两件所述的模板件,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的边肋背向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夹臂夹紧于其中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臂夹紧于另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角铝,所述角铝设置于所述内侧模板组或所述外侧模板组的端部,所述角铝包括第一成角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成角板的第二成角板,所述第一成角板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成角板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和/或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第二卡槽对称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模板件通过在边肋设置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可以实现与其他模板件的横向搭接,通过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可以实现与其他模板件的竖向搭接,从而有利于减少模板件的规格及模板件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夹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模板夹具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模板件 100
主板 10
第一表面 11
第二表面 12
连接侧面 13
边肋 20
边肋主体 21
第三表面 211
第四表面 212
凸部 22
钩部 23
第五表面 231
第六表面 232
第一卡槽 24
第二卡槽 25
加强筋 30
第一夹臂 40
第一活动部 41
横向开孔 411
第一纵向开孔 412
第一夹持部 42
第二夹臂 50
第二活动部 51
第二纵向开孔 511
第二夹持部 52
活动件 60
角铝 70
第一成角板 71
第二成角板 72
模板夹具 200
模板系统 500
内侧模板组 501
外侧模板组 502
连接模板组 503
浇筑空间 C
夹角 θ
对称轴 X
收容空间 S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说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件100,所述模板件100与模板夹具200(请参见图3及图4)配合使用,以构筑墙体、转角体及梁体等的浇筑空间。所述模板夹具200可用于夹持相邻的两个所述模板件100以实现两个所述模板件100的稳固连接。
所述模板件100包括主板10及两个边肋20,所述边肋20设置于所述主板10相对的两端,所述边肋20与所述主板10共同围设形成一个收容空间S。具体地,所述主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及连接侧面13,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侧面13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边肋2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边缘处,所述第二表面12为所述模板件100的工作面,浇筑混凝土浆料后,所述第二表面12直接与混凝土浆料接触。
所述边肋20包括边肋主体21、凸部22及钩部23。所述边肋主体21具有第三表面211及与所述第三表面211相对的第四表面212,所述第三表面211大致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四表面212大致与所述连接侧面13齐平,所述凸部22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21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一侧,所述凸部22具有侧表面221,所述侧表面221连接于所述第三表面211,部分所述第一表面11、部分所述第三表面211及所述侧表面221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卡槽24,所述第一卡槽24位于所述收容空间S内,所述第一卡槽24用于容置所述模板夹具200的尖端(参见下文),从而防止所述模板夹具200从所述模板件100上滑脱,有利于提高模板夹具200及模板组合(300、300)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钩部23大致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211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一侧,所述钩部23设置有第二卡槽25,所述钩部23具有第五表面231及与所述第五表面231相对的第六表面232,所述第五表面23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五表面231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卡槽25,所述第二卡槽25位于所述收容空间S内,所述第二卡槽25也用于容置所述模板夹具200的尖端,防止所述模板夹具200从所述模板件100上滑脱,提高所述模板夹具200的稳固性。而且,当一个模板件100的所述钩部23贴合另一模板件100的边肋主体21时,该第二卡槽25可以容置所述模板夹具200的尖端,从而有利于构筑转角浇筑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使用角铝70来构筑转角浇筑空间等,通过在钩部23设所述第二卡槽25可减少角铝70的使用,即,降低了模板体系的零部件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表面221与所述第三表面211的夹角θ为钝角,所述第一卡槽24的截面形状大致呈梯形,所述第一卡槽24的开口朝向所述梯形的底边(图未示),进而有利于所述模板夹具200的尖端退出所述第一卡槽24。所述第二卡槽25的截面也大致呈梯形,且所述第二卡槽25的开口朝向所述梯形的底边,进而有利于所述模板夹具200的尖端退出所述第二卡槽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件100还包括加强筋30,所述加强筋30容置于部分所述第一卡槽24内,即,所述加强筋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三表面211的连接处,所述加强筋30用于增强所述主板10与所述边肋20的稳固性,降低所述主板10或所述边肋20变形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件100包括两个所述边肋20,一个所述边肋2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一侧边缘,另一所述边肋2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另一侧边缘,一个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一卡槽24与另一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一卡槽24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件100具有对称轴X,一个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二卡槽25与另一个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二卡槽25关于所述对称轴X对称,所述主板10、所述边肋20及所述加强筋30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见图3至图4,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一种模板夹具200,所述模板夹具200包括第一夹臂40、第二夹臂50及活动件60。所述第一夹臂40包括第一活动部41及第一夹持部42,所述第一夹持部42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部41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50包括第二活动部51及第二夹持部52,所述第二夹持部52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部51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尖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尖端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卡槽24或所述第二卡槽25内。
所述第一活动部41贯穿开设有横向开孔411及第一纵向开孔412,所述横向开孔411与所述第一纵向开孔412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动部51贯穿开设第二纵向开孔511,所述第二活动部51可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横向开孔411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纵向开孔412与所述第二纵向开孔511相对设置。
所述活动件60大致呈楔形,所述活动件60楔入所述第一纵向开孔412与所述第二纵向开孔511,使的所述第一夹臂40相对所述第二夹臂50靠近或者远离。
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系统500,所述模板系统500用于构筑转角浇筑空间C,所述模板系统500包括内侧模板组501、外侧模板组502、连接模板组503及多个模板夹具200,所述内侧模板组501与所述外侧模板组50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模板组503连接于所述内侧模板组501与所述外侧模板组502的端部。
所述内侧模板组501包括两件横向搭接的所述模板件100,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边肋20背向平齐设置,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主板10并排设置,所述模板夹具200夹持背向平齐设置的两个所述边肋20,具体地,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端部夹紧于一个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一卡槽24内,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端部夹紧于另一个所述边肋20的所述第一卡槽24内。从而,两件所述模板件100完成横向搭接,且所述模板夹具200不易从所述模板件100上滑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模板组501还包括竖向设置的一件所述模板件100,竖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边肋20与横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钩部23搭接,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端部夹紧于横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第二卡槽25,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二夹持部52夹紧于竖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第一卡槽24。从而,三件所述模板件100完成横向搭接及竖向搭接,形成所述内侧模板组5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模板组502包括横向搭接的至少两件所述模板件100,且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边肋20背向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夹臂40夹紧于相邻两个所述模板件100中一个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第一卡槽24,所述第二夹臂50夹紧于相邻两个所述模板件100中另一个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第一卡槽24,从而完成所述外侧模板组502的搭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板组503包括两个竖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100及多个角铝70,所述角铝70设置于所述连接模板组503的两端。
所述角铝70包括第一成角板71及第二成角板72,所述第一成角板71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成角板72,所述第一成角板71朝向所述第二成角板72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卡槽(图未示),所述第二成角板72朝向所述第一成角板7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四卡槽(图未示)。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四卡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端部或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三卡槽或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三卡槽和/或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24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5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成角板71搭接所述外侧模板组502中的所述模板件100的边肋20,所述第二成角板72搭接于所述连接模板组503中的所述模板件100的边肋20,其中,一个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端部夹紧于所述第一卡槽24,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端部夹紧于所述第三卡槽。另一个所述模板夹具200的所述第一夹持部42的端部夹紧于所述第四卡槽,所述第二夹持部52的端部夹紧于所述连接模板组503中的所述模板件100的所述边肋20。以此实现所述连接模板组503与所述外侧模板组502的垂直连接。同样地,所述连接模板组503与所述内侧模板组501也通过所述角铝70实现垂直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板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及设于所述主板相对两端的边肋,所述边肋与所述主板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
所述边肋包括边肋主体及钩部,所述边肋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板,所述边肋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钩部,所述边肋主体于靠近所述主板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钩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靠近所述第一卡槽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容置于部分所述第一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件包括两个边肋,一个边肋的所述第一卡槽与另一边肋的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及所述边肋为一体成型结构。
6.一种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模板组、外侧模板组和多个模板夹具、所述内侧模板组与所述外侧模板组间隔设置,所述内侧模板组包括横向搭接的至少两件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板件;
所述模板夹具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活动件,所述第二夹臂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臂;
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的边肋背向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夹臂夹紧于其中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臂夹紧于另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活动部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活动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尖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尖端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或所述第二卡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组还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所述的模板件,竖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的边肋与横向设置的所述的模板件的钩部搭接,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一夹持部夹紧于横向设置的所述模板件的第二卡槽,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二夹持部夹紧于竖向设置的所述第一卡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板组包括横向搭接的至少两件所述的模板件,横向搭接的两件所述模板件的边肋背向平齐设置,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一夹持部夹紧于其中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所述模板夹具的第二夹持部夹紧于另一个所述模板件的所述第一卡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角铝,所述角铝设置于所述内侧模板组或所述外侧模板组的端部,所述角铝包括第一成角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成角板的第二成角板,所述第一成角板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成角板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和/或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第二卡槽对称设置。
CN202110373674.6A 2021-04-07 2021-04-07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Pending CN113202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3674.6A CN113202288A (zh) 2021-04-07 2021-04-07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3674.6A CN113202288A (zh) 2021-04-07 2021-04-07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2288A true CN113202288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3674.6A Pending CN113202288A (zh) 2021-04-07 2021-04-07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22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179A (zh) * 2022-01-26 2022-04-2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模板及模板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012A (zh) * 2010-06-25 2010-10-06 山西惠丰型材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清水混凝土建筑模板
CN112459478A (zh) * 2020-11-12 2021-03-0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模板及模板组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012A (zh) * 2010-06-25 2010-10-06 山西惠丰型材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清水混凝土建筑模板
CN112459478A (zh) * 2020-11-12 2021-03-0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模板及模板组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179A (zh) * 2022-01-26 2022-04-2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模板及模板系统
CN114412179B (zh) * 2022-01-26 2023-09-15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模板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288A (zh) 模板件及模板系统
CN210828318U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2923899Y (zh) 建筑用模板
CN210976620U (zh) 一种铝模板连接结构
CN210530338U (zh) 一种建筑用角铝结构
CN114412179A (zh) 连接组件、模板及模板系统
KR101960783B1 (ko) 거푸집과 철근의 간격 유지 기구
KR20100067735A (ko) 메탈패널 연결구조
CN216810968U (zh) 一种新型建筑模板用拐角夹具
CN219825631U (zh) 一种用于辅助钢结构高空拼接的连接支撑装置
CN210658733U (zh) 一种建筑装配式预制板
CN110593554A (zh) 一种应用于超厚竖向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内角加固结构
CN113202296A (zh) 转角模板及模板组合
CN211058297U (zh) 一种防止变形的建筑模板
CN216642677U (zh) 一种建筑定型模板连接的板扣组件
CN212426784U (zh) 一种预制t梁端头模板
CN216142268U (zh) 一种混凝土空心板
CN204850429U (zh) 一种建筑墙模板
CN212104742U (zh) 用于固定钢筋桁架和底模板的新型连接构件
CN220504535U (zh) 模板接口夹具和铝木模板组件
CN220451241U (zh) 一种模壳用卡件及含此卡件的模壳
CN204626969U (zh) 一种搭接式混凝土模板夹具
CN213268450U (zh) 一种ppvc侧面墙体连接件
CN211396631U (zh) 一种防震建筑板材
CN217001896U (zh) 一种橡胶止水带用固定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